一、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后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1](2021)在《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指出儿童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多为疑难及急危重症,其诊疗涉及多个学科,若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随着儿童可弯曲支气管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及和发展及多学科协作救治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亟须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救治水平,确保患儿的安全,特组织国内儿童气道团队的专家撰写此共识。
白芙蓉[2](2021)在《不同肺复张方式在喉罩全麻钬激光碎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喉罩联合低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小潮气量、不同肺复张方式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LPVS)相对于不行肺复张患者是否能减少全麻钬激光碎石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并比较间断分次肺复张与持续肺复张对患者循环的影响及围术期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行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患者252例,年龄 18-65 岁,性别不限,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Ⅰ~Ⅲ级,BMI18~30 kg/m2,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持续肺复张组(A组),持续肺复张30s/次,共计1次;间断分次肺复张组(B组),肺复张时间10s/次,共计3次,每次间隔10S;对照组(C组),不行肺复张组。三组常规诱导后置入合适的喉罩,吸人50%的氧气2 L/min,潮气量6ml/kg,PEEP 5 cmH2O,吸呼比1:2,通气频率12-18次/min,三组均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35-50 mmHg,术中A组及B组每30 min手控肺复张1次,复张完成后转为机控呼吸,C组不行肺复张。肺复张操作方式为:将溢气阀调节至20 cmH2O,由机控呼吸改为手控呼吸,用手挤压呼吸囊,使气道压稳定在20 cmH2O,A组持续复张30s/次,共计1次组,B组持续复张时间10s/次,每次间隔10S,共计3次。所有患者都将接受相同的麻醉方法。术中严密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气道峰压(Ppeak)、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平台压(Pplat),记录术前(T1)、控制通气1小时(T2)、术毕(T3)的血气、气道压力峰值及复张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数值。观察的主要指标:术中循环与肺功能(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和指数、气道峰压、血气)及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肺不张、低氧血症、气胸、肺炎、呼吸衰竭及胸腔积液等常见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恶心呕吐、体温、住院天数、ICU入住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有69人被剔除,原因包括:术中喉罩移位或对位不良、手术时间不足1小时,术中或术后因尿道菌群入血而发生脓毒血症,碎石失败而改为尿道切开取石,复张过程中循环波动过大。最后纳入了 183人进行统计分析,A组56人,B组60人,C组67人。三组患者除肺复张过程外术中呼吸机参数、置入喉罩相关并发症、术后咳嗽咳痰、发热、术后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无统计学意义;发生PPCs总共13例(A组4例,发生率7.1%;B组3例,发生率5.0%;C组6例,发生率8.9%),总发生率为7.1%,C组PPCs发生率高于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复张过程中A组平均动脉压下降6.12±4.06mmHg,B组下降 4.35±3.35mmHg;A 组心率波动 3.25±2.13,B 组波动 3.00±1.82;C组未行肺复张,心率及血压无明显波动;A组及B组在行肺复张过程中心率波动值及平均动脉压下降值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组血压下降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喉罩全麻钬激光碎石手术机械通气过程中,分次肺复张对循环影响更小;小潮气量低PEEP联合肺复张不能明显降低健康肺患者PPCs的发生,但有减少肺损伤的趋势。
王巧,柳志敏[3](2021)在《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1月在行手术治疗且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180例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非VAP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18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病人中发生VAP 24例,发生率为13.3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水平、术前应用抗生素、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次数、低心排出量、应用H2受体拮抗剂与VAP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清蛋白水平<35 g/L、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机械通气时间≥7 d、再插管、应用H2受体拮抗剂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VAP发生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加强对各项危险因素的干预,以减少VAP的发生。
张雯澜[4](2020)在《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ICU护理人员实施个性化评估及脱机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机械通气患儿的脱机成功率。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文献回顾,选取与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相关的临床变量指标。前瞻性全样本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符合纳入要求收治入儿童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使用R语言统计软件将纳入样本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70%)和验证组(30%)。选择两个关键时间点(机械通气48~72小时内、和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前1小时内)分别采集各项临床变量指标,通过在建模组中将纳入的所有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差异(P≤0.2)的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回归方程中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检验。第二部分:根据前期构建的两个不同时间点的脱机困难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儿中进行模型的准确度和拟合度检验。准确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完成,拟合度通过K-S校准曲线完成。其次,根据两个模型的预测概率分布规律,将脱机困难的危险程度划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等级,并比较分析不同危险等级中的组间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05例患儿,其中脱机困难发生率为47.8%。脱机困难组患儿的中位气管置管天数为15天,中位ICU住院天数为25天,中位脱机起始时间为第8天,脱机所花费的中位时间为7天,发生撤机失败9例(6.3%),与简单脱机组患儿机械通气的结局相比,均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2、Logistic回归结果为,第一个时间点的模型1中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是:机械通气48~72小时内的首个肺部超声评分(OR=2.374,955CI1.729,3.420,P<0.001)和疾病危重度评分(OR=0.750,955CI0.619,0.885,P=0.001);第二个时间点的模型2中进入回归方程的影响因素是:首次自主呼吸试验前(SBT)1小时内的肺部超声评分(OR=3.420,955CI2.215,5.857,P<0.001)以及首次SBT30分钟时的呼吸浅快指数(RSBI值)(OR=2.178,955CI 1.078,4.633,P=0.035)。3、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中的检验结果是,两个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74和0.919,准确度较高。两个模型的拟合度通过K-S校准曲线图显示预测线与理想线未紧密贴合,表明模型的拟合度需要进一步提高。4、建模组与验证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模型可在验证组中进行验证分析。两个模型在验证组中的AUC值分别为0.846和0.919。拟合度检验通过K-S校准曲线显示,两个模型的预测线与理想线的重合程度较建模组有提高,但仍然未紧密贴合,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些差异。将脱机困难发生的危险程度根据预测概率的分布规律划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等级。脱机困难发生率、气管置管天数、ICU住院天数、脱机时间、脱机启动时间在三个不同危险等级中均存在显着的组间差异性。结论1、机械通气48~72小时内的肺部超声评分和小儿疾病危重度评分是第一个时间点机械通气患儿发生脱机困难的危险因素。其次,首次自主呼吸试验(SBT)前1小时内的肺部超声评分和SBT 30分钟时的呼吸浅快指数(RSBI值)是第二个时间点机械通气患儿发生脱机困难的危险因素。2、2个不同时间点的预测模型均能准确地识别出有脱机困难发生风险的患儿。通过列线图模型可快速地估算出患儿在不同时间点发生脱机困难的风险概率、以及引起脱机困难发生的主要原因。2个模型的整体准确度较高,拟合度稍欠佳,结合脱机困难危险程度的分层评估可帮助ICU护理人员进一步明确患儿发生脱机困难的危险度等级和不同阶段的危险度变化趋势。3、脱机困难危险等级的变化随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而增高,随之升高的是脱机困难的发生率、更长的脱机时间和ICU住院天数、以及更高的撤机失败率。模型1在机械通气48~72小时内应用,有更好的早期预测优势。模型2在脱机试验前应用,有更准确的脱机准备度评估优势。两个模型联合使用可弥补传统对患儿脱机困难预测方法的不足,指导护理人员在不同的脱机阶段进行准确的个体化评估和实施针对性的脱机护理。
姜燕[5](2020)在《舒更葡糖钠在优化先心患儿术后呼吸管理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舒更葡糖钠在优化先心患儿术后呼吸管理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ASAⅡ-III级,性别不限,年龄1~6岁,体重7.0~25 k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舒更葡糖钠(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毕送回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继续监护治疗。当强直刺激后计数(PTC)=1-2和四个成串刺激(TOF)值=0时,S组患儿静脉注射舒更葡糖钠4mg/kg,C组患儿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儿TOF值从给药后到分别恢复至0.25、0.75和0.9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采集拔管前后的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舒更葡糖钠给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中心静脉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24小时血浆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1)与C组相比,S组TOF值恢复至0.25、0.75、0.9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2.1±1.0 vs 80.8±22.6 min,3.4±1.4 vs 97.5±20.9 min,4.6±1.8 vs 110.6±22.3 min,67.3±7.1vs 181.5±23.5 min,68.8±7.9 vs 189.8±24.7 min,P<0.01)。(2)两组患儿给药前后MAP、HR及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患儿拔管前后动脉血p H值和CO2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拔管前后氧分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儿术后24h的CRP和PCT含量均升高,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中位数值分别为7 vs 17.5 mg/L,1.76 vs 5.22 ng/L,均P<0.05)。(5)S组有1例患儿发生肌肉僵硬和恶心呕吐,其他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寒颤和再次插管等不良反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更葡糖钠能快速拮抗先心病手术患儿术后罗库溴铵诱导的残余肌松作用,显着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并可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韦乐乐[6](2020)在《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68例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治疗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之间的术后VAP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VAP发生率对照组及治疗组分别为38.23%及0.88%,两组之间术后VA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35%,治疗组为100%,两组之间护理满意度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VAP临床护理中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案。
孙莉萍[7](2020)在《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文中指出肺不张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先心患儿)围术期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尽管轻度的肺不张对患儿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严重的肺不张不仅会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延长患儿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在心脏外科监护室的停留时间,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此外,还会明显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肺不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先心患儿围术期的肺不张非常重要。然而,除胸部影像学检查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动态评估肺不张及肺弹性的手段,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肺部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床旁评估肺不张和肺弹性提供了可能。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先心患儿围术期应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Increment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recruitment maneuver,i PEEPRM)的超声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6例,年龄3月~5岁。分别于手术前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先逐步递增(0-5-10-15cm H2O),再以相同速度逐步递减。分析PEEP递增法肺复张前后的肺不张面积、肺超声评分、动脉血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结果先心手术前后分别有92%(33/36)和71%(24/34)的患儿成功实施了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分别由术前76%减少至15%,术后92%减少至38%,均p<0.01。先心手术前,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32.5(0-128.1)mm2减少至0(0-0)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8(3-12)降至2(0-4)。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得到明显改善,分别由243(129-275)mm Hg升高至278(207-323)mm Hg,0.6(0.4-0.7)ml.cm H2O.kg-1升高至0.8(0.6-1.0)ml.cm H2O.kg-1。先心手术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45.7(13.1-115.8)mm2减少至0(0-34.7)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9(6-12)降至3(0-5)。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有效减少先心患儿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了肺通气、氧合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第二部分目的探讨肺超声剪切波弹性(lung shear wave elasticity,LUSWE)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小儿围术期肺组织弹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0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2例,年龄4月~11岁,ASA分级为I-III级,性别不限。经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后按病种将患儿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入选患儿机械通气5min后,行肺部B型超声扫描并测量胸膜线下方各区域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结果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右上肺和上肺SWV均大于非先心患儿(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后发现下肺SWV大于上肺,左下肺SWV大于左上肺(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USWE能够快速、实时和灵敏地测量各区域肺组织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危重病患儿围术期肺部并发症。
刘家鹏[8](2020)在《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与晶体液对患儿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A-a DO2)的影响,探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的输液方案对患儿的肺保护作用;应用家兔建立CPB动物模型,观察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液对家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通过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研究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进一步观察白蛋白使用与炎性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小儿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按照术中液体使用方案的不同分为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输注组(观察组)和晶体液输注组(对照组)两组,采集记录患儿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相关数据;采集患儿围术期血气检查数据;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建立家兔CPB动物模型,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CPB管路组)和对照组(晶体液预充CPB管路组),每组5只家兔。采集家兔血样及肺组织,测定血中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10,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测量肺湿重/干重比。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和晶体液预充组肺组织中HMGB 1和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肺组织中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15.1±1.6 vs 2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量较对照组低(219.2±78.8 vs 361.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红细胞使用量较对照组低(0.7±0.2 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2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83.6±42.3 vs 121.9±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75.3±27.9 vs 103.1±30.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肺损伤相关病理结果提示两组家兔的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但与晶体液预充组家兔相比,白蛋白预充组家兔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比较两组家兔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随着CPB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家兔在T3时间点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提示与晶体液预充组相比,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HMGB 1和TLR4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家兔肺组织p-NF-κB和NF-κB的表达,实验发现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a DO2值,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中红细胞的应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作为CPB预充液,可以降低CPB期间血浆IL-1、IL-6和IL-10水平,减轻肺间质水肿及炎性反应程度,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5%白蛋白注射液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发挥对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付马[9](2020)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对VAP发生的影响,为新生儿VAP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VAP发病率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选取连云港妇幼保健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NICU所收治的198例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大于48小时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调研期(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过渡期(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及干预期(2019年1月-2019年12月),各时期均再次分为VAP组和非VAP组。回顾性收集所有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原发性疾病、PS使用史、镇静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气管插管次数、气道内吸引次数、胸片、痰培养等临床资料。对调研期患儿资料进行VAP危险性单因素回归分析,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新生儿VAP的危险因素。随后在临床逐步采用我院制定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分析干预期内VAP发生情况。结果:1、三阶段共计198例患儿,其中调研期78例,过渡期28例,干预期92例,三个时期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产方式、1分钟Apgar评分等基本情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析调研期78例新生儿数据,单因素分析时胎龄、出生体重、是否使用PS、是否再插管、气道内吸引次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VAP发生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出生体重低、多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长是新生儿VAP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41、5.570以及1.939,P<0.05。3、研究期间40位VAP患儿中共有29位下呼吸道检出致病菌,阳性率72.5%,共分离出病原体35株。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9例,占80.00%,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2.86%)、鲍曼不动杆菌(17.14%)以及铜绿假单胞菌(17.14%)。上述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尚可,其余抗生素耐药相对较多。4、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VAP的发病率由调研期33.29‰降至干预期的16.48‰,干预后VAP发病率明显下降(P<0.05)。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有出生体重低、机械通气时间长、多次气管插管。2、新生儿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3、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我院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是死亡率、人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未有明显变化。
袁高乐[10](2019)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有创机械呼吸机治疗是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曾挽救了无数的新生儿,但随着其应用的普及,呼吸机相关性的肺损伤(Ventil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VILI)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生物伤可能是导致VILI的主要原因,生物伤是指不恰当的机械应力导致多种炎性介质及炎性细胞在肺组织的大量聚集,激活各信号传导通路,引起多种酶和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等可诱导或加重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导致这些屏障功能障碍,最终造成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非心源性肺水肿等,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被证实是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死亡的决定性因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出生时因肺发育不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其多见于早产儿,出生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措施有:一方面是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另一方面则是使用呼吸机呼吸支持以防止肺泡萎缩及缺氧,以往多使用有创呼吸机,其能显着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但因该方式易导致以肺损伤为主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近来随着各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的出现,临床医师更倾向于使用无创呼吸机,其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血氧,同时亦避免了产生各种严重的机械呼吸机并发症,但因各种无创呼吸模式各有优缺点,寻求最佳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目的:一方面探讨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为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靶点;另一方面探讨三种无创通气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寻找最佳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模式。方法:1、在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时:我们选取7-14日龄SPF级雄性新生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仅行气管置管,不行呼吸机通气)、低潮气量组(8ml/kg)、高潮气量组(分三个亚组,潮气量分别为20ml/kg、30ml/kg、40ml/kg),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存活情况,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等指标来建立最适宜的新生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再选取最合适造模组(最终为30ml/kg组)与低潮气量组、假手术组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RNA-seq等方法测定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等的变化,发现这些因子高表达,因NAMPT曾被报道为呼吸机性肺损伤的潜在标志物,拟使用NAMPT抑止剂FK866预处理新生SD大鼠以视其对呼吸机相关的肺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具体方法为:选取上述新生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30组(最适宜造模组)、H30+FK866组(根椐文献预先使用FK866 10mg/kg腹腔注射),实验进行4小时后处死新生大鼠,计算肺组织的湿/干重比值、肺损伤病理评分,通过免疫组化、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TNFα、IL-8及NAMPT水平变化。2、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各年龄层又随机分为三组:鼻塞式间歇正压通气组(NIPPV组)、鼻塞式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组(NHFO组)、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NCPAP组),各组分别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分别实施NIPPV、NHFO和NCPAP干预。以患儿开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前时刻为0时,记录各年龄层三组患儿0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呼吸机支持后2、12、24、48小时的血气分析中的PaO2、PaC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无创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发生呼吸暂停的病例数、重新气管插管再次用固尔苏的例数、改有创通气的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的时间、住院天数、费用及其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选择2016年01月至2019年0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孕周<37周的患有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又以32周为界分为二个年龄层,分别为小于32周、32周到36+6周,患儿生后即需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行气管内注入固尔苏并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ASSC)模式,经治疗病情好转后撤离有创呼吸机,遵撤机先后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各年龄层分别分为3组,每组40例,拔管后即分别连接NCPAP、NIPPV、NHFO进行辅助通气,观察各组患儿有创呼吸机撤机前平均气道压、撤机72小时内的失败率、撤机失败的原因、总氧疗时间、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并发症(气漏、腹胀、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情况.结果:1、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索:假手术组(S)、低潮气量组(L)、高潮气量(H20组、H30组)动物全部存活,接受高潮气量H40组的8只新生大鼠有6只在通气过程中死亡,在肺组织湿/干比值、肺病理损伤评分方面,与S组、L组、H20组比较,H30组明显增加,H20组与S组、L组比较相差不明显;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棕染明显,累积光密度值(IOD)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和低潮气量组相比,高潮气量组给予30m1/kg潮气量的大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8蛋白表达量更高;RNA-seq分析发现30m1/kg潮气量诱导肺损伤后,IL6、IL8、IL16以及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上调显着,其中,NAMPT的表达上调最显着;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脏湿干比无明显增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30组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正常、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影,病理学评分也显着低于H3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H30+FK866组大鼠病理评分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30+FK866组大鼠肺组织中中性粒细胞趋化程度更低,炎性因子表达量较低,炎性程度也较弱。2、初始及拔管后各年龄层的三组患儿基本资料情况比较:实验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患儿胎龄、性别、出生体重、阿氏评分、生产方式、母亲产前状况等分布情况的比较,拔管前有创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平均气道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血气结果比较,各年龄层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及呼吸支持后2h、12h、24h、48h,三组患儿PaO2均明显升高,2h、12h、24h、48h各时间点比较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有所下降,其中小于32周胎龄NCPAP组PaCO2下降程度较另两组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NHFO组下降最为明显,32-36+6周患儿2h点NHFO组较NCPAP组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其他时间点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PaO2/FiO2均明显升高,各年龄层在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NIPPV组、NHFO组较NCPAP组显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较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胎龄层患儿三组间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NIPPV组和NHFO组均短于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的发生、再次插管上机率、住院费用,NIPPV组和NHFO组均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与NHFO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PS)患儿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患儿呼吸暂停的发生、总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剂患儿数、住院费用三组比较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各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种无创通气模式作为重症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序贯治疗各年龄层患儿治疗情况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NCPAP组较NIPPV组及NHFO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72小时拔管失败率、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层治疗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比较,小于32周年龄层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呼吸暂停发生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气漏、腹胀(三组患儿均给予留置胃管减轻腹胀)的发生率结果示NCPAP组较NIPPV组、NHFO组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NIPPV组与NHFO组相比无差别。其他并发症(NEC、鼻部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VH)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32-36+6周年龄层并发症三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构建有创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时,30m1/kg潮气量机械通气用来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模型建立;在新生大鼠肺损伤过程中,肺组织中NAMPT的表达显着上调,用NAMPT抑制剂处理小鼠能够明显降低呼吸机诱导的新生大鼠的肺损伤。因此,NAMPT可能作为未来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重要靶点。2、三种无创通气模式(NCPAP、NIPPV、NHFO)结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皆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改善患儿的呼吸及肺部氧合功能。3、NIPPV及NHFO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使患儿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同时缩短了无创通气、氧疗时间,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相对NCPAP更有治疗优势。4、应用NIPPV及NHFO的患儿相对腹胀少,能尽早达到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进而减少长时间静脉营养的相应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费用。5、NHFO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可迅速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氧合及有效的清除二氧化碳,副作用少,值得推广。6、三种无创通气皆可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及有创通气拔管后的序贯治疗,对于胎龄小、自主呼吸弱的患儿NIPPV及NHFO相对NCPAP优势更强,有效性及安全性好。
二、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后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后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肺复张方式在喉罩全麻钬激光碎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术中机械通气与肺保护探讨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VAP诊断标准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影响VAP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
2.2 病人VAP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发生VAP的危险因素 |
3.2 护理对策 |
3.2.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
3.2.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
3.2.3 呼吸机管道护理 |
3.2.4 围术期护理 |
(4)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词对照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2 文献回顾 |
2.1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及脱机困难的研究概况 |
2.1.1 脱机的概念及研究概况 |
2.1.2 脱机困难的研究概况 |
2.2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 |
2.2.1 患儿的疾病及个体因素 |
2.2.2 医疗组织及人员因素 |
2.3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预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2.3.1 儿童脱机困难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局限性 |
2.3.2 肺部超声评分的作用及其用于预测评估的可行性 |
2.3.3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作用及其用于预测评估的意义 |
2.4 小结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总目标 |
3.2 研究具体目标 |
3.3 研究意义 |
3.4 研究方法 |
3.4.1 第一部分: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
3.4.2 第二部分: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预测模型的效能验证 |
3.5 技术路线 |
3.6 操作性定义 |
4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
4.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临床变量的选择 |
4.1.3 患儿脱机相关定义和结局分类 |
4.1.4 资料收集工具 |
4.1.5 资料收集方法 |
4.1.6 统计分析方法 |
4.2 研究结果 |
4.2.1 患儿脱机结局的分布 |
4.2.2 建模组患儿一般情况 |
4.2.3 建模组不同时间点脱机困难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
4.2.4 不同时间点脱机困难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2.5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预测模型建立 |
4.2.6 不同时间点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
4.2.7 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内部效能验证 |
4.3 讨论 |
4.3.1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危险因素分析 |
4.3.1.1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
4.3.1.2 危重度评分与呼吸浅快指数在预测模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4.3.1.3 肺部超声评分在预测模型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
4.3.1.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脱机困难危险因素 |
4.3.2 脱机困难的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价值 |
4.4 小结 |
5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预测模型的验证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3 研究结果 |
5.3.1 建模组与验证组患儿基线资料的比较 |
5.3.2 不同时间点脱机困难预测模型的效能评价 |
5.3.3 不同时间点的预测脱机困难危险程度分层及比较 |
5.4 讨论 |
5.4.1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预测模型的效能验证与局限性 |
5.4.2 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预测模型的危险度分层及其意义 |
5.4.3 脱机困难预测模型对护理工作的建议 |
5.5 小结 |
6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性 |
6.3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机械通气患儿资料收集表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5)舒更葡糖钠在优化先心患儿术后呼吸管理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语 |
使用的药物介绍 |
使用的仪器或设备 |
前言 |
1.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伦理学和知情同意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2 麻醉方法 |
1.3 肌松监测和拮抗 |
1.3.1 肌松监测基本原理 |
1.3.2 四个成串刺激(Train-of-Four Stimulation, TOF) |
1.3.3 强直刺激后单刺激计数(Post-Tetanic Count Stimulation, PTC) |
1.3.4 肌松拮抗用药 |
1.4 气管拔管方案 |
1.5 炎症指标测定 |
1.5.1 CRP检测 |
1.5.1.1 CRP检验原理 |
1.5.1.2 CRP检测方法 |
1.5.1.3 CRP参考值 |
1.5.2 PCT检测 |
1.5.2.1 PCT检验原理 |
1.5.2.2 检测方法 |
1.5.2.3 PCT参考值 |
1.6 观察指标 |
1.6.1 TOF值恢复至0.25,0.75,0.9 的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 |
1.6.2 舒更葡糖钠给药前后的生命体征 |
1.6.3 拔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
1.6.4 术前及术后24 h的 CRP和 PCT含量 |
1.6.5 舒更葡糖钠的副作用 |
2 样本量计算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TOF值恢复情况、机械通气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 |
4.3 血流动力学指标 |
4.4 动脉血气变化 |
4.5 炎症指标 |
4.6 并发症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舒更葡糖钠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6)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2.1 术后VAP的发生率 |
2.2 护理满意度 |
3 讨 论 |
(7)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绪论 |
第一部分 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效果的超声评估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药品与器材 |
2.3 麻醉方法 |
2.4 肺超声检查 |
2.5 肺超声评分 |
2.6 观察指标 |
2.7 PEEP递增法肺复张方案 |
2.8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情况 |
3.3 肺不张发生率、肺不张面积和肺超声评分 |
3.4 肺超声评分和CDyn/kg |
3.5 PaO_2和PaCO_2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小儿肺超声弹性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药品与器材 |
2.3 麻醉方法 |
2.4 术中监测 |
2.5 肺超声检查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
3.2 患儿肺组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比较结果 |
3.3 患儿各区域肺组织SWV自身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
1.主要小结 |
2.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相关性研究进展 |
1.先心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的原因分析 |
1.1 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 |
1.2 先心疾病自身病理生理改变 |
1.3 手术因素 |
1.4 麻醉因素 |
2.肺不张的机制 |
2.1 压缩性肺不张 |
2.2 吸收性肺不张 |
2.3 “叹气”功能的消失 |
2.4 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 |
3.肺不张的后果 |
3.1 顺应性下降 |
3.2 氧和受损 |
3.3 肺损伤 |
3.4 肺血管阻力 |
4.先心患儿肺不张的预防和处理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结果 |
1.2.1 基本信息 |
1.2.2 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 |
1.2.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关于基本资料的讨论 |
1.3.2 关于两组患儿术中相关容量数据比较的讨论 |
1.3.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主要数据分析 |
1.3.4 两组患儿ICU留驻时间与总住院分析 |
1.3.5 本观察的不足之处 |
1.4 小结 |
二、家兔CPB模型下肺损伤的系统性炎性因子表达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家兔CPB模型的建立 |
2.1.3 样本采集方法 |
2.1.4 炎症细胞因子检测ELISA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家兔肺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
2.2.2 家兔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检测 |
2.3 讨论 |
2.3.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3.2 肺组织发育特点与肺损伤的关系 |
2.3.3 炎性因子与组织损伤的关系 |
2.3.4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4 小结 |
三、家兔CPB肺损伤模型下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 |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方法 |
3.1.3 Western Blot方法 |
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5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减轻家兔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3.2.2 5%白蛋白注射液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是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3.3 讨论 |
3.3.1 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 |
3.3.2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与肺损伤过程 |
3.3.3 不足之处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CPB期间输血相关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本课题资助项目 |
缩略词表 |
致谢 |
(10)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利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构建新生大鼠肺损伤模型以及对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动物存活结果 |
2.2 肺损伤相关指标 |
2.3 RNA-seq分析肺损伤前后基因表达谱 |
2.4 NAMPT抑制剂的应用 |
3.讨论 |
第二部分 三种无创通气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的疗效观察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
2.4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
3.讨论 |
3.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 |
3.2 三种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作为早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初始治疗的临床作用及其安全性、有效性 |
第三部分 重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生后即经有创通气后拔管改用三种无创通气序贯治疗疗效观察 |
引言 |
1.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主要相关材料 |
1.2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二个年龄层入选病人的一般情况比较 |
2.2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呼吸支持情况及结果比较 |
2.3 二个年龄层三组患儿并发症及治疗情况的比较 |
3.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四、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长时间机械通气后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J].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5)
- [2]不同肺复张方式在喉罩全麻钬激光碎石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白芙蓉.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3]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王巧,柳志敏. 全科护理, 2021(10)
- [4]机械通气患儿脱机困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D]. 张雯澜.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舒更葡糖钠在优化先心患儿术后呼吸管理和减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研究[D]. 姜燕.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6]综合护理模式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 韦乐乐.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21)
- [7]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D]. 孙莉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D]. 刘家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及集束化干预策略的应用研究[D]. 付马. 苏州大学, 2020(02)
- [10]有创呼吸机致新生大鼠肺损伤的机制探讨及无创呼吸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的临床研究[D]. 袁高乐. 南昌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