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一、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委员会(论文文献综述)

彭彩云[1](2020)在《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获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射治疗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 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的生存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13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同期放化疗或单纯放射治疗的141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食管癌患者。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射治疗组分别为341例和1077例。采用SPS S22.0软件对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score matching,PSM),最终各有331例病人纳入本研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生存获益。结果:经过21.5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0.8-182.4个月),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6个月和24.0个月,同期放化疗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获益明显(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临床T、N分期、肿瘤体积及照射剂量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除同期放化疗外,其余上述因素同样是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得到较好的均衡(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同期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8.5个月和25.1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9.6个月和19.4个月,同期放化疗组总生存期显着高于单纯放疗组(P=0.044),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无显着差异(P=0.480)。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性别、临床T、N分期及肿瘤照射剂量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性别、年龄、临床T、N分期及照射剂量为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显示:≤70岁的患者在接受同期放化疗后OS获益明显;>70岁患者的两种治疗方式在生存获益方面无差别。单纯放射治疗组中照射剂量≥60Gy的患者O S及PFS显着升高;而同期放化疗组的患者中放射剂量的增加并无OS获益,但照射剂量为60Gy的患者PFS生存获益明显。结论:回顾性分析研究表明,同期放化疗的长期生存是优于单纯放疗的,其中年龄≤70岁的食管鳞癌患者在接受同期放化疗后有明显的OS、PFS获益,而年龄>70岁的食管鳞癌患者生存获益不明显。部分接受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存在剂量-疗效关系:单纯放射治疗组中照射剂量≥60Gy的患者有OS及PFS获益,同期放化疗组中接受60Gy照射剂量的患者有PFS获益。但是仍需大量的研究和数据来进一步探讨年龄、放射剂量等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李建梅[2](2019)在《术后放疗在T1-2N1M0期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标志物及术后是否放疗对接受了改良乳腺癌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MRM)的T1-2N1M0期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为评估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唐山市人民医院及秦皇岛市第四医院接受了MRM的T1-2N1M0期TNBC患者的病例资料,共纳入研究对象230例,年龄为24岁75岁。随访3年。采用SPSS19.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Kaplan-Meier、COX模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影响接受了MRM的T1-2N1M0期TNBC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体重指数、肿瘤组织学分级、大小、是否合并脉管癌栓、Ki-67、CK5/6、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1,PD-L1)的表达以及术后有无放疗均可影响T1-2N1M0期TNBC患者MRM术后的3年无病生存期。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67、CK5/6、AR和PD-L1表达阳性均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放疗为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Ki-67、CK5/6、AR、PD-L1的表达以及术后放疗均为影响T1-2N1M0期TNBC患者MRM术后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Ki-67、CK5/6、AR以及PD-L1的表达评估此类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同时采取术后放疗提高此类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期。本研究结果为临床选择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以及判定和改善预后提供了理论支持。图15幅;表4个;参154篇。

刘美月[3](2019)在《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采用联合体位固定与热塑膜固定的肺癌患者放疗时的摆位误差,探讨不同固定方式下临床靶体积(CTV)至计划靶体积(PTV)外扩边界及其对正常肺组织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过肺癌放射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按不同固定方式将患者分成联合体位组(热塑膜+发泡胶固定)50例,热塑膜组(热塑膜固定)40例。两组患者根据统一标准勾画靶区,1次/周锥形CT(CBCT)与计划CT图像匹配后分别记录左右、上下、前后(X、Y、Z轴)方向摆位误差,通过K-S检验对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患者,中央型、周围型肺癌患者,左、右肺癌患者,肺上叶、肺中下叶癌患者之间的摆位误差。根据MPTV=2.5∑+0.7δ计算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将联合体位组定义为A组,设置虚拟实验组为B组,通过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A、B两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TPS系统分别计算两组患者的双肺V5、V20、V30,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体位组与热塑膜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1.00±0.58)和(3.28±0.43)mm、Y轴分别为(1.42±0.28)和(4.03±0.41)mm、Z轴分别为(1.06±0.44)和(3.18±0.34)mm,两组患者X、Y、Z轴上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4,-35.596,-25.015,P=0.026,0.001,0.022)。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患者(t=-0.649,-0.109,-0.164,P=0.228,0.922,0.677)及在左、右肺癌患者(t=-0.130,0.125,-0.384,P=0.296,0.265,0.141)、肺上叶、肺中下叶癌患者(t=0.210,0.458,1.153,P=0.834,0.649,0.255)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MPTV=2.5∑+0.7δ得出联合体位组患者CTV至PTV外扩边界在X、Y、Z轴分别为2.906、3.746和2.958 mm。将联合体位组定义为A组(PTV外扩边界为5mm),设置虚拟实验组(在确保90%患者CTV至少接受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将A组患者PTV外扩边界X、Z设定为为3 mm;Y轴设定为4mm)定义为B组。A、B两组对比得出,B组中V5、V20、V30均值分别较A组减小1.5%、3.1%、4.8%(t=12.182,10.480,10.325,P=0.000,0.000,0.000)。结论1.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胸部肿瘤放疗体位固定中吻合度高,重复性和舒适度好,为胸部肿瘤的放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体位固定方式。2.使用联合体位固定技术治疗肺癌患者时,X、Y、Z轴的摆位误差缩小,CTV至PTV外扩边界可进一步缩小。3.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应用在在中央型、周围型肺癌,左、右侧肺癌,肺上叶、中下叶肺癌中,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4.对A组患者X、Y、Z轴外外扩5 mm,B组患者X、Z轴外扩3 mm、Y轴外扩4mm进行分析,得出V5、V20、V30均减小,为降低放疗肺损伤尤其是放射性肺炎的严重程度提供依据。图8幅;表7个;参148篇。

焦万青[4](2019)在《4D时相融合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4D-CT定位技术综合评估和测量肺癌患者大体肿瘤体积(GTV)中心点随双肺呼吸运动的位置移动度并探讨位置移动度与患者肿瘤位置及肿瘤体积的相关性,为靶区精准勾画提供参考依据。比较分析4D-CT扫描在肺癌放疗定位中获得的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平均密度投影(AIP)图像在肺癌靶区勾画中的差异,并进一步分层分析探讨靶区体积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入组60例肺癌患者,序贯行3D-CT、4D-CT定位扫描,分别基于3D-CT和4D-CT扫描后得到0-90%共10个时相CT图像、MIP、AIP图像上勾画GTV,分别形成GTV-3D、内靶区-最大密度投影(internal target volume-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ITV-M)、内靶区-平均密度投影(internal target volume-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ITV-A),融合10个呼吸时相的靶区形成内靶区-总和(internal target volume-sum,ITV-S)。建立坐标系后分别测量GTV中心点在左右(X轴)、前后(Y轴)及头脚(Z轴)方向上的最大移动距离,并根据公式计算三维位移向量;分析肿瘤所在不同肺叶、肿瘤体积大小与各方向移动度及三维位移向量之间的关系;分析肿瘤所在不同肺叶间靶区体积的差异,探讨影响各体积差异的因素。结果1 60例肺癌患者的肿瘤GTV中心点位移最小值为0.02cm,最大值达2.30cm,头脚方向上位移最大,为(0.78±0.54)cm,三维位移向量为(0.98±0.55)cm;其中位于肺下叶的肿瘤的三维位移向量及Z轴方向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P=0.002;t=-3.09,P=0.003);GTV中心点三维位移向量与肿瘤体积大小之间无相关性(r=0.21,P=0.11);不同性别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及三维位移向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60例患者ITV-M/ITV-S大于ITV-A/ITV-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ITV-M与ITV-S、ITV-A与ITV-S体积比较:上叶组:(Z=-0.27,P=0.78;Z=-0.768,P=0.44),下叶组:(Z=-1.685,P=0.092;Z=-2.14,P=0.033),其中下叶组ITV-A与ITV-S比较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相关性分析得出ITV-M与ITV-S的比值与三维位移向量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0.3,P=0.02),ITV-M与ITV-S比值与GTV体积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16,P=0.23)。结论1肿瘤GTV中心点位移在不同肺叶间及不同方向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下叶肿瘤在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大于左右及前后方向。2与ITV-A相比,ITV-M体积更接近4D-CT得到的10个呼吸相的GTV融合后形成的ITV-S,但需考虑肿瘤临近组织密度与肿瘤接近的情况,有可能导致靶区勾画误差增大。图7幅;表8个;参97篇。

黄晓智[5](2019)在《CTNNB1和LEF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放射抵抗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食管鳞癌细胞及病理组织水平检测CTNNB1和LEF1的表达,结合细胞放射抵抗性差异及患者的放疗疗效,探讨CTNNB1和LEF1的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癌放射抵抗性的关系。方法给予人食管鳞癌细胞系TE13(放射敏感细胞系)及TE13R(其对应的放射抵抗细胞系)4Gy剂量照射。在照射前(0h)及照射后(24h)提取TE13和TE13R细胞中的总RNA。RT-PCR方法验证CTNNB1及LEF1的表达情况。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均数差异。收集59例在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石蜡病理标本。根据患者放疗的近期疗效分为放疗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食管癌患者病理组织中CTNNB1及LEF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细胞实验结果证实,接受射线照射后CTNNB1在食管鳞癌放射抵抗细胞系(TE13R)中的表达高于放射敏感细胞系(TE13),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6);接受射线照射后LEF1在食管鳞癌放射抵抗细胞系(TE13R)中的表达高于放射敏感细胞系(TE13),差异具有显着性(P=0.045)。组织实验结果证实,在食管鳞癌组织中CTNNB1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胞膜,胞浆和胞核中。CTNNB1蛋白总体表达水平在放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差异不具有显着性(χ2=0.827,P=0.363);CTNNB1蛋白核表达水平与有效组相比,在无效组中呈高表达,差异具有显着性(χ2=4.911,P=0.027)。LEF1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胞核中。LEF1蛋白核表达水平与有效组相比,在无效组中高表达,差异具有显着性(χ2=6.110,P=0.01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在食管鳞癌病理组织中细胞核CTNNB1蛋白的表达与LEF1蛋白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s=0.809,P<0.001。结论1 CTNNB1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放疗抵抗相关,CTNNB1可能是预测食管癌放射抵抗的重要指标。2 LEF1的高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放疗抵抗相关,LEF1可能是预测食管癌放射抵抗的重要指标。3食管鳞癌组织中CTNNB1核表达水平与LEF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可能与Wnt通路的活化过程相关。4 Wnt通路活化可能是食管癌放射抵抗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图5幅;表6个;参88篇。

徐寿平[6](2019)在《基于MVCT影像的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适应放射治疗(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ART)作为一种闭循环反馈的放疗流程,通过在放疗过程中采集患者影像(如CT、核磁成像等)来评判患者解剖(如肿瘤退缩、体重减轻或器官运动)和生理(如乏氧)变化,分析患者分次治疗与原始计划之间的剂量差异,通过改变照射方式以应对个体患者变化的调整,从而实现真正的个体化放疗。对于头颈部肿瘤而言,放疗期间由于肿瘤及其周围危及器官经常会存在显着的解剖结构变化,自适应放疗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实现ART的临床应用面临的重要障碍就是缺乏一套合理而高效的应用软件系统以便开展ART临床工作。为此,本论文开展基于Tomotherapy MVCT(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的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技术的研究,着重研究其影像的剂量效应、ART基本准则以及分次剂量累积的评估方法,以期实现治疗计划剂量的评估和调整,从而达到实施精确治疗的目的。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包括:1.建立了MVCT用于自适应放疗剂量计算的临床实验基础。利用模体和患者MVCT影像数据实验,创建了MVCT值与电子密度转化的校准曲线,分析了影响校准曲线的相关因素,验证了MVCT影像实施ART的可行性,确保基于MVCT进行头颈部肿瘤剂量计算的误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2.首次提出了针对头颈部肿瘤实施MVCT ART的基本准则。通过头颈部肿瘤分次放疗过程中辐射所致的MVCT影像数据,分析了肿瘤CTN(CT Number)的变化规律,发现了CTN值的降低与组织相对体积减小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了除解剖结构以外生理信号变化可以作为ART(再计划调整)的一种信号指示。3.实现了一套可以用于ART实施与效果评估的软件工具。利用一套形变图像配准工具,解决了计划k VCT/MVCT、放疗分次间MVCT/MVCT形变配准问题,确立了分次间剂量累加方法;通过对分次累加剂量的评估,制定了适应于头颈部肿瘤治疗的ART工作流程及临床指导规范,并通过头颈部肿瘤(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实践数据测试,验证了ART技术流程及规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郭少伟[7](2019)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放疗技术及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CT、核磁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癌放疗技术越来越完善,由于受胸壁解剖结构、放疗毒副反应等因素影响,放疗技术的选择存在争议。如何提高放疗精确度,减少放射性损伤,为患者选择最适当的个体化放疗技术及方案是当前肿瘤放射治疗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乳腺癌根治术后行内乳淋巴结照射可否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壁及区域淋巴结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放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三维适形照射技术(3D-CRT)及容积旋转调强技术(VMAT)的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数据,探索更优的个体化的临床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人民医院7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胸壁及区域淋巴结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放疗数据,根据放疗技术的不同分为两组:3D-CRT组与VMAT组,临床靶区(CTV)处方剂量为95%的CTV满足50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析评价CTV的剂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度(HI)、V95%、V100%、V110%。比较患侧肺Dmean、V5、V10、V20、V30、V40,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Dmean、V5、V10、V20、V30、V40,健侧乳腺Dmean的差异。在两组原有放疗计划中均勾画内乳淋巴结(IMN)引流区,分析并比较两组内乳淋巴引流区非计划接受的平均剂量(IMN Dmean)、95%的体积所受照射的剂量(IMN D95%)。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划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或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3D-CRT组与VMAT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临床放疗数据具有可比性。CI与胸廓前后径(DAP)呈正相关(0.218,P=0.028);HI与体重、体表面积、BMI、胸廓横径(DT)、DAP均呈负相关(-0.225,P=0.024;-0.194,P=0.045;-0.252,P=0.013;-0.222,P=0.026);IMN Dmean与胸廓比例呈负相关(-0.302,P=0.004);IMN D95%与DAP呈正相关(0.200,P=0.041)。2.CTV的剂量学比较:与3D-CRT组相比,VMAT组CTV的CI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VMAT组的V110%有更少的高剂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两组CTV的HI、V95%、V10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比较:在患侧肺受量方面,与3D-CRT组相比,VMAT组的平均剂量、V5、V10均低于3D-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20、V30、V4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左侧乳腺癌患者中,与3D-CRT组相比,VMAT组心脏的V5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心脏平均剂量、V10、V20、V30、V40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4.健侧乳腺及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的比较:与3D-CRT组相比,VMAT组的健侧乳腺平均剂量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IMN Dmea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两组IMN D95%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CI、HI、IMN Dmean、IMN D95%与患者的解剖学特征相关。选择放疗方案时,需要参考患者的临床特点,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放疗。2.VMAT技术在CTV的CI方面较3D-CRT更优,VMAT组有更少的高剂量区;在HI、V95%、V100%方面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胸壁及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剂量学要求。3.VMAT技术有效的降低了的患侧肺平均剂量及低剂量区的剂量;3D-CRT技术可降低心脏低剂量区的剂量。4.3D-CRT技术与VMAT技术的健侧乳腺平均剂量均高于剂量限制,且VMAT技术更高。部分患者IMN Dmean可以达到治疗剂量。

郑珠玲[8](2018)在《疾病、政治与医疗—孙中山癌症诊疗过程研究》文中认为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作为当时中国几大政治力量之一的孙中山,受邀北来解决时局问题。1924年12月4日到达天津,本计划12月7日赴京的孙中山意外病倒,决定暂留天津养病。在天津期间,由德医和日医初步诊视、治疗。在各方催促和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滞留天津近月的孙中山于12月31日入京,住北京饭店接受北京医生的诊疗。1925年1月23日,孙中山病情急转直下,26日入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确诊肝癌晚期,西医认为药石无医。但孙中山还是选择尝试镭锭治疗,在镭锭无效后,1925年2月18日迁入铁狮子胡同,接受中医和其他疗法的尝试。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晚期不治身亡。本文以孙中山患癌为切入点,从疾病、政治与医疗三个方面着手,还原孙中山临终过程及探究其背后复杂的政治文化生态。首先,笔者通过梳理报刊、孙中山北上随行人员的记录以及孙中山尸检报告等资料,还原孙中山在天津时期、北京饭店时期、协和医院时期以及铁狮子胡同时期的整个病情发展和诊疗情况。不难发现,相较于普通大众,拥有更为优越的医疗资源的孙中山,其确诊癌症还经历了千回百转的过程。从天津患病到北京协和医院手术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对其病情的判断从临时感冒、胆囊炎复发、肝脏脓疡再到肝癌晚期,从只须静养到西医宣告绝望,其确诊时间长,过程曲折,诊断结果反差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20世纪20年代诊断技术的落后。其次,笔者在梳理孙中山临终过程时发现,孙中山的疾病,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而烙上浓重的政治色彩,孙中山作为病体的身体暂时被烙有政治符号的身体所掩盖。疾病对于孙中山而言,既充当了应付时局的政治手段,为国民党决策提供缓冲时间,又成为政治上的“众矢的”,为国民党带来危机。最后,作为生理上的疾病,癌症疗治终归要回到医疗领域,孙中山病体也回归到疾病的身体。围绕着孙中山癌症的疗治,中西医各有认知并各施所长,体现着中西在医疗观念和治疗手段上的差异与冲突。受着新一代西医教育的孙中山,选择以西医治疗为主。而中医能够介入孙中山的癌症治疗,则源于中国古代早已有“癌”字。但毕竟此癌非彼癌,中医作为补充疗法并无多大用武之地。从整个孙中山癌症治疗过程和当时人对中西医的态度来看,20世纪20年代的中医已无力与西医抗衡,其衰弱之势一览无余。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微创治疗分会,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北方粒子治疗多中心协作组[9](2017)在《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流程与QC的专家共识》文中认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简称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它具有靶区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的特点,同时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在穿刺引导下进行,它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借助超声、CT、MRI等影像引导和辅助导航引导系统来实现粒子在肿瘤靶体积内精准分布,确保术后与术前计划高度一致。如何实现粒子在靶体积内精准适形剂量分布,图像引导结合模板辅助是实现粒子植入的关键。经直肠超声引导结合经会阴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已十分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引导技术标准尚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剂量学、适应证、技术流程。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以提高循证医学等级。

王俊杰,柴树德,郑广钧,廖安燕,江萍,姜玉良,吉喆,申文江,张红志,高献书,张福泉[10](2017)在《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简称粒子植入)肿瘤属于近距离范畴,它具有局部剂量高和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的特点,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借助超声、CT、MRI影像引导将放射性粒子送入到肿瘤靶区,因此,放射性粒子治疗兼具外科和介入治疗的特点。而粒子植入治疗的剂量学评估、危及器官剂量控制又隶属放射治疗范畴,因此,粒子治疗是跨学科、跨专业的技术。建立一支多学科合作团队,才有可能实现精准的粒子植入治疗。目前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技术流程、标准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模板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物理学、剂量学、技术流程、适应证、不良反应。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是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还需要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发表高水平文章,提高循证医学等级,确立粒子植入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委员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委员会(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获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放化综合治疗对比单纯放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术后放疗在T1-2N1M0期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预后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内容
        1.1.3 实验流程
        1.1.4 结果判断
        1.1.5 随访及生存分析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1.2.2 统计分析结果
        1.2.3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现状及预后因素分析
    1.1 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
        1.1.1 TNBC的定义
        1.1.2 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
    1.2 TNBC的治疗方法
        1.2.1 TNBC的手术治疗
        1.2.2 TNBC的放疗
        1.2.3 TNBC的化疗
        1.2.4 TNBC的免疫治疗
        1.2.5 TNBC的靶向治疗
    1.3 TNBC预后相关分子生物标志物
        1.3.1 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
        1.3.2 PD-1 及PD-L1
        1.3.3 Ki-67
        1.3.4 CK5/6
        1.3.5 BRCA 1/2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一般资料
        1.1.3 仪器设备与材料
    1.2 研究方法
        1.2.1 制膜与定位过程
        1.2.2 定位校正过程
        1.2.3 勾画靶区
        1.2.4 图像配准
        1.2.5 摆位误差测量方法
        1.2.6 摆位误差定义
        1.2.7 肺组织受量评价指标
        1.2.8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评价标准(RTOG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1.4 结果
        1.4.1 体位固定技术摆位误差比较
        1.4.2 联合体位组患者PTV外扩边界计算
        1.4.3 摆位误差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
    1.5 讨论
        1.5.1 摆位误差为放疗的关键因素
        1.5.2 分析联合体位固定对于不同部位肿瘤摆位误差的影响
        1.5.3 分析联合体位组PTV外扩边界
        1.5.4 放射性肺损伤与靶区剂量的相关性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肺癌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研究进展
    2.1 肺癌治疗现状
    2.2 肺癌放射治疗与摆位误差
        2.2.1 肺癌放射治疗的发展
        2.2.2 摆位误差
        2.2.3 摆位误差的影响因素
        2.2.4 体位固定在减少摆位误差中的应用
        2.2.5 肺癌放射剂量分析
    2.3 放疗体位固定技术研究进展
        2.3.1 传统常规放疗定位
        2.3.2 精确放疗定位
    2.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附录B 外照射靶区剂量分布
附录C 肺癌TNM分期(第8 版)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4)4D时相融合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4D-CT时相融合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病例资料
        1.1.2 设备
        1.1.3 模拟定位扫描过程
        1.1.4 GTV勾画
        1.1.5 位移测量及计算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GTV中心点位移和三维位移向量
        1.2.2 不同体积GTV组别之间的位移数据比较
        1.2.3 不同GTV体积大小与肿瘤三维位移向量关系分析
        1.2.4 根据性别分组后对比研究GTV移动度
        1.2.5 根据病理类型不同对比研究GTV移动度
        1.2.6 基于不同图像勾画GTV体积比较
        1.2.7 肺上叶组和下叶组三种勾画方式所得靶区大小比较
        1.2.8 三维位移向量对ITV-M与 ITV-S比值的影响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综述 关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1 立体定向放疗/立体定向消融放疗
    2.2 IMRT的应用
    2.3 重离子/质子放疗
    2.4 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
    2.5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
    2.6 其他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多种治疗模式的组合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CTNNB1和LEF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放射抵抗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细胞实验部分
        1.1.1 材料与方法
        1.1.2 结果
    1.2 组织实验部分
        1.2.1 材料与方法
        1.2.2 结果
    1.3 讨论
        1.3.1 CTNNB1 与食管鳞癌放射抵抗的关系
        1.3.2 LEF1 与食管鳞癌放射抵抗的关系
        1.3.3 Wnt通路与食管鳞癌放射抵抗的关系
        1.3.4展望及下一步机制探讨实验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在放射抵抗中的作用
    2.1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2.2 ERK信号通路
    2.3 糖酵解通路
    2.4 VEGF通路
    2.5 Notch通路
    2.6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期
附录B 食管癌治疗疗效评价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MVCT影像的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自适应放疗
    1.2 自适应放疗中考虑的时间维度
    1.3 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
        1.3.1 头颈部肿瘤放疗的临床机理和典型治疗方法
        1.3.2 IGRT方式
        1.3.3 放疗期间解剖结构变化所致剂量学影响
        1.3.4 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策略
    1.4 自适应放疗发展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1.5.1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5.2 各章内容简介
第2章 MVCT影像实施剂量计算的可靠与稳定性评价
    2.1 本章引言
    2.2 MVCT实施剂量计算的可靠性评价
        2.2.1 MVCT影像实施剂量计算的评价
        2.2.2 MVCT用于患者模体计划中剂量计算的评价
        2.2.3 MVCT用于特定患者计划中剂量计算的评价
    2.3 MVCT创建校准曲线的稳定性研究
        2.3.1 校准曲线随时间的变化
        2.3.2 校准曲线随模体材料的影响
        2.3.3 校准曲线随模体中密度棒分布、螺距及模体大小的影响
    2.4 CT电子密度校准曲线变化所致的剂量效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基于MVCT影像CT值变化的研究
    3.1 本章引言
    3.2 患者资料的选择
    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4 放疗期间典型病例的影像数据变化
    3.5 患者肿瘤、腮腺CT值及其体积的改变和关联性
    3.6 基于MVCT影像HU值变化对ART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形变图像配准实施ART技术评估的研究
    4.1 本章引言
    4.2 形变图像配准在放疗中的应用
    4.3 建立一套形变配准、剂量累积算法及分析软件工具包
    4.4 放疗中DIR算法及其ART的定量评价
        4.4.1 患者资料
        4.4.2 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4.4.3 腮腺DIR定量评价及其精度提升
        4.4.4 DIR有效性和ART的定量评价
    4.5 ART的技术评估与发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1.1 论文研究内容总结
        5.1.2 论文的创新点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放疗技术及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诊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疾病、政治与医疗—孙中山癌症诊疗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结构和创新
第一章 千回百转确诊癌症
    第一节 抱恙天津
        一、应邀北上,共商国是
        二、抵津患病,西医初诊
    第二节 入京复诊
        一、病情反复,入京疗疾
        二、名医共诊,确认肝疾
    第三节 “协和”开刀
        一、急转直下,确定开刀
        二、开刀无用,肝癌确诊
第二章 内外政治风波中的孙中山之癌
    第一节 孙中山患病的政治张力
        一、闭门养病与时局问题
        二、病情引发国外势力的关注
    第二节 “孙中山逝世”谣言及其酿成的风波
        一、谣言源头:“东方通讯社”的报道
        二、谣言扩散及其影响
    第三节 国民党的危机公关
        一、国民党对逝世说的辟谣和应对
        二、患癌实情的公开和应对
第三章 中西医疗文化下的孙中山之癌
    第一节 近代西方癌症诊疗科学的进展
        一、西方癌症诊断技术的局限
        二、镭锭的出现和孙中山的“放疗”
    第二节 文化冲突下的“cancer”和“癌”
        一、“cancer”译为“癌”的历程
        二、从“癌”看“cancer”:中医眼中的孙中山之癌
    第三节 中西诊疗的最后一搏
        一、中医治疗及其束手
        二、各种疗法的尝试和孙中山的逝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委员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获益分析[D]. 彭彩云.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2]术后放疗在T1-2N1M0期三阴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的预后价值[D]. 李建梅.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3]联合体位固定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刘美月.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4]4D时相融合技术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 焦万青.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CTNNB1和LEF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放射抵抗关系的研究[D]. 黄晓智.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6]基于MVCT影像的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技术研究[D]. 徐寿平. 清华大学, 2019(02)
  • [7]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放疗技术及内乳区非计划性受量的研究[D]. 郭少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疾病、政治与医疗—孙中山癌症诊疗过程研究[D]. 郑珠玲.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9]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流程与QC的专家共识[J].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中国医师学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肿瘤学会微创治疗分会,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北方粒子治疗多中心协作组.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05)
  • [10]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J]. 王俊杰,柴树德,郑广钧,廖安燕,江萍,姜玉良,吉喆,申文江,张红志,高献书,张福泉.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17(03)

标签:;  ;  ;  ;  ;  

第二届河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