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乌蒙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浅谈乌蒙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一、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柄果[1](2021)在《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文中认为落叶松在我国华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适应能力强、耐水湿、抗腐蚀、坚实等特点,用途广泛,在电杆、枕木、桥梁、矿柱、车辆、建筑中都可起到关键作用。落叶松在我国多个地区都可进行造林栽植,前景广阔,具备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文章就落叶松育苗进程中的各项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陈媛媛[2](2019)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林场的森林资源、经济社会等相关数据,开展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首先运用SWOT法分析林场经营现状,然后根据分析结果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林场的可持续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最后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林场经营现状分析。林场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优越、森林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浓厚;劣势包括林相结构单一、龄组构成比例失衡、径级结构不合理及林业产业开发不足;机遇包括现有林业政策优化及生态旅游业迅速发展;威胁包括人力资金短缺、伴随生态旅游开发对森林造成的干扰。总体上林场经营发展呈现良好趋势。(2)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构建包括3个子系统层,8个状态层,共2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基于评价体系计算得出:塞罕坝林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为0.810,其中生态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864,经济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716,社会可持续性指数值为0.830。其结果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目标值(≥1)非常接近,因此可认为塞罕坝林场的森林经营处于可持续状态。(3)林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本文提出的对策分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林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林业支撑体系提升三个方面。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对策包括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提升公益林生态功能方面的措施;林业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对策包括提升商品林质量、发展种苗产业、优化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林下经济产业绿色发展;林业支撑体系提升对策包括健全科技及人才支撑保障、建设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

刘哲荣[3](2017)在《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不断加剧的人为活动影响以及气候变化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内蒙古位于亚洲中部干旱区,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之一,其生态系统和生物类别丰富而古老,地带性分异复杂,使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珍稀濒危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的研究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相关研究为野生生态资源的优化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本研究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受威胁种,《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图谱》中的内蒙古部分为初始数据,并对其名称、拉丁学名、科属的归属问题等做了一系列的修定和完善,最终确定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整理不同学者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成果及数据的同时,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和标本采集,采用植物区系分析、植物资源调查、植物优先保护、热点地区和GAP分析,对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及特征,植物资源的基本组成和类型,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保护现状及生境保护红线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共53科、103属、127种。其中蕨类植物1种;裸子植物3科5属9种;被子植物49科97属117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区东、西阿拉善州、贺兰山州以及兴安北部州分布较多,仅分布于一个州的物种有59种,占总种数的46.46%;垂直分布格局呈单峰形态,在海拔10001600m之间的植物种数最多;豆科、菊科和毛茛科植物最多,单种属有35属;区系成分以温带分布型比例最高,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特征相似。(2)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可分为5大类,18小类。食用植物资源中,野菜植物16种,野果植物8种,油脂植物20种,饲用植物65种,蜜源植物16种,淀粉植物12种,色素植物5种,甜味剂植物3种,芳香植物22种。药用植物有63种。工业用植物资源中,木材植物18种,纤维植物16种,树脂植物5种,鞣质植物11种,树胶植物5种。农业用植物资源中,农药植物13种;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中,绿化观赏植物59种,环境改良植物35种。18类资源植物中,所含种类最多的是饲用植物,有6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1.90%,其次是药用植物,有63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60%;具有5类及以上用途的植物共有32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30.48%;采用综合评价法,将内蒙古珍稀濒危饲用植物划分为优等、良等、中等、低等、劣等、可做牧草6个等级。其中,优等6种,良等4种,中等15种,中等及以上植物共有25种,占资源植物总数的23.81%;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评价,可分为三级,其中,Ⅰ级药用植物有36种,Ⅱ级药用植物有20种,Ⅲ级药用植物有7种,分别占药用植物资源总数的57.14%,31.75,%和11.11%。(3)以内蒙古12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评估对象,建立了该地区植物优先保护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定在充分利用野外考察数据的同时中加入了IUCN评估体系在全国尺度下对植物的评估结果,也考虑到了该区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加入了植物种抵抗灾害能力的指标,以及海拔高度等在该区可能发生重要影响的指标;评估结果为,极危(CR)种2种、濒危(EN)种13种、易危(VU)种37种、近危(NT)种44种,无危种(LC)31种,分别占总数的1.57%、10.24%、29.13%、34.65%、24.41%,其中受威胁种即极危(CR)、濒危(EN)和易危(VU)种共52种,占总种数的40.94%;优先保护级别的评估结果为,一级保护植物有28种、二级保护有71种、三级保护有28种,分别占评估总数的22.05%、55.91%、22.05%;由于评估方法不同,有些种的评估结果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内蒙古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989)》中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植物种类濒危等级及保护级别在之前发布的保护名单中尚未体现的,在本次评估中获得了较高的濒危等级和保护级别。(4)以热点地区与GAP分析方法为理论基础,通过计算累计保护效率和累计保护面积来评价和筛选重要物种分布县,从而鉴别出优先、次要和一般保护县。根据保护生物学原理,对重要物种的具体分布位置,考虑不同属性的植物物种所需的最小生存面积不同,依据生活型、分布范围和受威胁程度对关键植物的重点保护区域划定不同等级的缓冲区。将两者叠加后,最后得到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127种红线保护植物中,有81种已得到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占红线保护植物总数的63.78%;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整体保护红线面积为50.68万km2,占内蒙古总面积的42.84%;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的探讨,对划定生态安全预警红线具有参考意义。建议对未受到内蒙古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红线保护植物进行保护,进一步加强自治区至全国范围内的红线保护植物调查工作,以便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在完善本底数据的基础上,对红线关键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进一步评估,量化就地保护有效性指标,对未受到有效保护的植物进行研究,提高保护红线植物的效率。

卢振杰[4](2015)在《浅谈华北落叶松在土石山区的育苗及造林技术》文中提出华北落叶松为落叶乔木,性极耐寒,因具有良好的土壤适应性被广泛种植在新疆、宁夏、甘肃、山西等地区,取得了良好绿化效果。本文分析了土石山区华北落叶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以期为华北落叶松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任利平[5](2014)在《乌兰察布市“三松”育苗主要技术措施》文中研究指明通过育苗地的选择、整地与改土、作床、土壤消毒、施基肥、种子处理、播种、苗木管理等方面总结了油松、落叶松、樟子松在乌兰察布市育苗的主要技术措施。

柴宗政[6](2013)在《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秦岭中段(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旬阳坝林场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火地塘试验林场)18-48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27个典型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并伐取81株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及林分生物量测定,系统分析了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长过程、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同时结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发育动态和趋势,探讨该区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策略,并编制近自然经营技术体系,以有效提高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质量及生长量,实现秦岭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健康及可持续经营与管理。研究结果表明:(1)选用常见6种生长模型对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其中,理查德曲线精度最高,均达到0.999,可以作为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预估模型,拟合方程式分别如下:式中,D为胸径,H为树高,V为材积,T为林龄。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连年生长量10年时达到生长高峰(0.864cm),平均生长量15年时达到生长高峰(0.374cm);17年时,胸径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约0.76cm)。树高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10年时均达到生长高峰(0.919cm,0.874cm);13年时,树高连年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约0.82m)。连年生长量25年时达到最大值(0.0133m3),材积平均生长量40年时达到最大值(0.0091m3),40年时,材积连年生长量及平均生长量相等(0.0091m3),达到数量成熟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的生长在中低海拔地带明显优于中高海拔地带;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44年,中高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数量成熟龄为39年。(2)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木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对林木单株与器官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探讨,分别选用W=aDb和W=a(D2H)b两个常用生长模型,建立了生物量预测模型,各组分生物量按大小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在不同林龄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中,虽然林分密度减小,但林分的蓄积量及生物量却随着林龄的增大而稳步增加。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中,乔木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重最高,达98%以上;林下植被(灌木层及草本层)生物量占群落生物量的比重较小。从华北落叶松不同器官的净生产力来看,生物量积累速度最快的是树干和树叶,其次为树根、树枝和树皮。在所有不同的林龄阶段,各器官的净生产力占总生产力的比例平均为:树干(57.56%)>树叶(23.62%)>树根(8.45%)>树枝(6.26%)>树皮(4.11%)。不同年龄落叶松人工林群落总净生产力随着林龄的增大呈现先下降后增大的趋势。(3)分析秦岭中段中低海拔及中高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经营策略。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演替趋势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华北落叶松+锐齿栎+青榨槭+野核桃+漆树针阔混交林→锐齿栎+野核桃+漆树阔叶混交顶级群落;其经营策略以用材林为目标,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为原则,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将其营建成以华北落叶松为建群种,锐齿栎、漆树和野核桃为伴生树种的异龄、复层混交林;中高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演替趋势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红桦针阔混交林→华山松+红桦+云杉(含青杄)/冷杉针阔混交林→云杉(含青杄)/冷杉顶级群落,其经营策略应考虑更换树种,遵循自然演替趋势,通过人为干预加快其向云杉(含青杄)或冷杉顶级群落的演替进程。(4)结合秦岭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及胸径生长规律,基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从造林建群到生长发育末期的森林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林分发展阶段,森林建群阶段(胸径≤4cm,树高≤5cm)、竞争生长阶段(4<胸径≤12cm,5<树高≤13m)、质量选择阶段(12<胸径≤21cm,13<树高≤21m)、近自然森林阶段(21<胸径≤40cm,21<树高≤26m),恒续林阶段(胸径>40cm,树高>26cm)。针对落叶松人工纯林及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不同林分类型结合各阶段林分特征,提出主要近自然森林经营措施,进而形成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体系。

王志波,季蒙,任建民,刘海[7](2012)在《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作为重要用材林树种,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十分突出。为了满足2种落叶松速生丰产的需求,本文主要从造林地选择、整地方法、造林苗木选择、造林方法等方面对2种落叶松的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新的研究技术进行剖析,旨在探讨出科学、合理、适用的2种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使其更加科学地指导林业生产,促进林分发挥更大效益。

郭浩[8](2006)在《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位于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六盘山,是干旱缺水的黄土高原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也是维护黄土高原生态平衡和水资源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典型区域。本文以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及选择方法,近自然造林、华北落叶松纯林和灌木林近自然改造试验效果,六盘山水源涵养效益估算评价,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价值核算等内容。其结果不仅可直接用于指导水源涵养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而且还可为科学评价水源涵养林作用提供方法和依据。 其主要研究结果为: 1.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演替规律方面 ●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顶级群落是以寒温性针叶林为主的植物群落; ● 紫苞风毛菊草甸、糙皮桦林、华山松林、辽东栎林是较稳定的群落类型; ● 现有绝大多数植被群落类型尚处于过渡类型,仍需长期保护和改造。 2.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方面 ● 提出了近自然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标准、选择过程和选择方法; ● 提出了30个因子组成的树种综合评价和选择技术指标体系,实现了树种选择从定性描述到定量确定的转变。 3.水源涵养林近自然造林技术方面 ● 试验表明,采用近自然林业方式造林在6~7年即可形成针阔混交林,林分平均高可达到122cm以上; ● 研究确定了7种干瘠石质山地类型和建设途径、适宜树种和6种优化模式,重点介绍了10种水源涵养林抗旱造林新技术。 4.中低效水源涵养林近自然改造技术方面 ● 采用德国的“目标树定向控育法”,在六盘山华北落叶松纯林开展了近自然改造试验; ● 低效灌丛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造林后6~7年即可形成近自然的、林冠层明显的乔灌混交林。 5.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效益方面

全昌明[9](2004)在《内蒙古白音敖包林场草原区中山地森林的特征与经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分析内蒙古白音敖包草原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的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对己采取的经营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区和草原区的两种林分的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内蒙古白音敖包草原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连年生长量与年均气温、无霜期关系最密切,其次为年降水量;影响胸径连年生长的关联度最大的因子是无霜期,而影响树高连年生长的关联度最大的因子是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 动物在萌芽和幼苗期间最大的积极作用是破坏了林内很厚的枯枝落叶层,露出了表层土壤,使幼苗根系可以接触土壤。 此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的起始年龄为12~14年之间,在首次抚育间伐后5~10年之间可进行第二次抚育间伐。并对现实林分进行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龄林采用弱度间伐的效果比较好,而对未经过抚育间伐的中龄林,首次抚育间伐强度可稍大,株数伐强可控制在50~55%。 内蒙古白音敖包草原区的白桦林划分为灌木白桦林、草本白桦林和溪旁白桦林3个群丛,对该地区白桦次生林的经营目标主要是防止逆行演替的发生。经研究,全面抚育改造的方式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坝下森林区和白音敖包草原区的自然地理因子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仅从生产力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森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次生林生产力均比草原区中的高。

黄三祥[10](2004)在《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文中指出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是内蒙古赤峰地区与锡林浩特的局部地段所特有乡土树种之一,也是沙地造林的首选树种之一,对于恢复沙化土地植被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病虫害的蔓延和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沙地云杉林遭受严重破坏,甚至达到了绝灭的边缘。但是该树种是云杉属中的特殊种,在半干旱草原中于沙地上能良好生长,有罕见的防风阻沙能力,大有在半干旱区甚至干旱区引种推广的必要。因此,通过对沙地云杉的生态学特性及引种进行研究,找出沙地云杉育苗和引种造林方面的限制因子,为科学育苗和引种推广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为我国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起到指导作用。 本文根据生态学野外调查、试验地试验和苗圃地的试验观测,对沙地云杉的生态学特性、播种育苗技术及引种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 沙地云杉天然更新幼苗、幼树呈群状分布,且死亡率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枯枝落叶层厚度(r7)、下木盖度(r3)以及腐殖质层厚度(r6)对沙地云杉林天然更新影响最大,其关联度依次达到了0.749、0.746和0.678;海拔高度(r2)和坡度(r1)关联度分别为0.615,0.621,与天然更新的关联度最小,对其天然更新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2) 沙地云杉的年生长节律是苗高生长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初,径生长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到8月下旬,基本是以集中高生长为先,高生长明显减缓或接近停止后,它的径生长才开始生长为特点。苗高和地径生长都服从Logistic方程,苗高生长Logistic曲线方程为:y=100/(1+3154.862e0.30835t),地径生长的Logistic曲线方程为:y=100/(1+1.8174e-0.01992t)。 (3) 沙地云杉苗木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之间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通过摘要测定苗木的苗高和地径来估测苗木的其它性状,尤其是苗木生物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因此可以利用苗高和地径来进行苗木分级,但是也应适当考虑主根长和侧根数等其它性状。 (4)研究结果表明,沙地云杉苗木从原产地白音敖包向东部的通辽市,以及西部的伊金霍洛旗引种是十分成功的,但是由于时间有限,目前还不能下定论。而且由于时间紧迫,现在刚向宁夏自治区和陕西榆林地区引种,观察沙地云杉在更大范围、更为干旱引种区的表现。不同立地的造林试验表明,沙地云杉在退化沙地成活率高,适合在退化比较严重的沙地生长,因而可以作为“三北”防护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加以发展。

二、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技术
    1.1 选地与整地
    1.2 种子处理
    1.3 选取适宜播种时间
    1.4 播种
2 田间管理
    2.1 控制育苗密度
    2.2 遮阳处理
    2.3 苗间管理
    2.4 施肥
3 结语

(2)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研究
        1.2.2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的研究
        1.2.3 森林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
        1.2.4 SWOT分析法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3 气候水文
    2.4 森林资源
    2.5 动物资源
    2.6 社会经济概况
        2.6.1 林场人口情况
        2.6.2 林场经济
        2.6.3 文化、卫生
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方法
        3.1.1 SWOT分析法
        3.1.2 层次分析法(AHP)
        3.1.3 数据收集
4 结果与分析
    4.1 林场经营现状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机遇分析
        4.1.4 威胁分析
    4.2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
        4.3.1 各指标评价值的确定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3 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4.4 塞罕坝林场森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4.4.1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对策
        4.4.2 林业产业体系转型提升对策
        4.4.3 林场支撑体系综合提升对策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3)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与研究进展
        1.2.1 珍稀濒危植物的概念与等级
        1.2.2 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原因
        1.2.3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措施
    1.3 植物优先保护研究进展
2 研究区概况
    2.1 内蒙古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土壤类型
        2.1.5 植物资源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主要研究内容
        3.1.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3.1.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分析
        3.1.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分析
        3.1.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其保护红线分析
    3.2 研究方法
        3.2.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确定
        3.2.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分析
        3.2.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调查
        3.2.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濒危等级与优先保护序研究
        3.2.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及其就地保护现状
    3.3 技术路线图
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及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4.2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及其垂直分布
        4.2.1 植物水平地理分布区域
        4.2.2 垂直分布
    4.3 植物区系成分多样性分析
        4.3.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科、属多样性分析
        4.3.2 植物的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多样性分析
        4.3.3 内蒙古珍稀濒危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分析
    4.4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特征
        4.4.1 区系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性质明显
        4.4.2 单种属多,特有现象不明显
        4.4.3 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较多
        4.4.4 草本和中生植物比例最大
        4.4.5 与内蒙古植物区系的特征相似
    4.5 小结
5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5.1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组成
        5.1.1 野生资源植物的组成
        5.1.2 野生资源植物大科、大属统计
    5.2 野生植物资源的分类
        5.2.1 食用植物资源
        5.2.2 药用植物资源
        5.2.3 工业用植物资源
        5.2.4 农业用植物资源
        5.2.5 观赏与环境改良植物资源
        5.2.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多样性分析
    5.3 内蒙古珍稀濒危重点植物资源综合评价
        5.3.1 饲用植物资源评价
        5.3.2 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4 内蒙古珍稀濒危野生资源植物重点种类
        5.4.1 油松Pinustabuliformis
        5.4.2 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
        5.4.3 钻天柳Choseniaarbutifolia
        5.4.4 胡桃楸Juglansmandshurica
        5.4.5 梭梭Haloxylonammodendron
        5.4.6 裸果木Gymnocarposprzewalskii
        5.4.7 库页红景天Rhodiolasachalinensis
        5.4.8 绵刺Potaniniamongolica
        5.4.9 蒙古扁桃Amygdalusmongolica
        5.4.10 沙冬青Ammopiptanthusmongolicus
        5.4.11 四合木Tetraenamongolica
        5.4.12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
        5.4.13 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um
        5.4.14 紫椴Tiliaamurensis
        5.4.15 半日花Helianthemumsongaricum
        5.4.16 水曲柳Fraxinusmandschurica
        5.4.17 肉苁蓉Cistanchedeserticola
        5.4.18 内蒙野丁香Leptodermisordosica
    5.5 小结
6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评价
    6.1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6.2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6.3 指标赋值法
        6.3.1 濒危系数
        6.3.2 遗传系数
        6.3.3 利用价值系数
        6.3.4 生境系数
        6.3.5 繁殖系数
    6.4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模型及其与濒危等级评价标准
    6.5 评估结果分析
        6.5.1 濒危等级评估
        6.5.2 优先保护级别评估
        6.5.3 指标定量研究分析
    6.6 小结
7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保护现状及保护红线研究
    7.1 内蒙古珍稀濒危(红线保护)植物县级水平的分布格局
    7.2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评价
    7.3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生境保护红线
        7.3.1 重点县
        7.3.2 重点区域
        7.3.3 珍稀植物生境整体保护红线
    7.4 保护建议
    7.5 小结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修订名录
附录二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用途一览表
附录三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县级分布
附录四 内蒙古红线关键保护植物小地名经纬度
附录五 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标本采集及其地点分布
作者简介

(4)浅谈华北落叶松在土石山区的育苗及造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土石山区华北落叶松育苗
    1.1 育苗地的选择
    1.2 育苗地的处理
    1.3 催芽与播种
2 土石山区华北落叶松造林技术
    2.1 苗木出圃
    2.2 造林技术
    2.3 后期管理
        2.3.1 松土、除草及修枝
        2.3.2 病虫害的防治
3 总结

(5)乌兰察布市“三松”育苗主要技术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育苗地概况
    1.1 固定育苗地
    1.2 临时育苗地
2 整地
3 作床、土壤消毒、施基肥
    3.1 作床
    3.2 土壤消毒
    3.3 施基肥
4 种子处理
    4.1 种子消毒
        4.1.1 硫酸铜浸种
    4.2 种子埋藏
        4.2.1 沙藏
        4.2.2 雪藏
    4.3 种子催芽
5 播种
6 苗木管理
7 苗木出圃

(6)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林木生长过程研究
        1.2.2 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1.2.3 群落演替与森林经营研究
        1.2.4 近自然森林经营研究
        1.2.5 国内华北落叶松林的生长特性及经营技术研究
        1.2.6 秦岭林区华北落叶松林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研究
        2.2.2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2.2.3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策略研究
        2.2.4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研究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地设置
        2.3.2 样地调查
        2.3.3 标准木选取
        2.3.4 树干解析
        2.3.5 生物量测定
        2.3.6 生产力测定
        2.3.7 海拔划分
        2.3.8 林层划分
        2.3.9 树种组划分
    2.4 数据处理
        2.4.1 生长数学模型
        2.4.2 普雷斯勒生长率公式
    2.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三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木生长过程
    3.1 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数学模型建立
    3.2 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
        3.2.1 胸径生长过程
        3.2.2 树高生长过程
        3.2.3 材积生长过程
    3.3 秦岭中段不同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比较
        3.3.1 不同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过程
        3.3.2 不同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树高生长过程
        3.3.3 不同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材积生长过程
    小结
第四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
    4.1 单株各组分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
    4.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
        4.2.1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单株生物量
        4.2.2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
        4.2.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
    4.3 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分净生产力
    小结
第五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策略
    5.1 树种组成及株数分布
    5.2 群落演替趋势分析
    5.3 各林层不同树种组所占比例
    5.4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演替趋势
        5.4.1 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演替趋势
        5.4.2 中高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演替趋势
    5.5 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策略
        5.5.1 中低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策略
        5.5.2 中高海拔地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策略
    小结
第六章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6.1 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要素
        6.1.1 技术路线
        6.1.2 林分类型划分
        6.1.3 林木类型划分
        6.1.4 目标树密度确定
        6.1.5 目标直径确定
        6.1.6 抚育采伐强度确定
        6.1.7 抚育采伐、伐区清理及集材作业
        6.1.8 更新及围栏措施
    6.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
        6.2.1 华北落叶松纯林抚育作业法
        6.2.2 华北落叶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抚育作业法
    6.3 注意事项
        6.3.1 林木采伐
        6.3.2 后期栽植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的分布
    1.1 兴安落叶松分布
    1.2 华北落叶松分布
2 造林地选择
    2.1 兴安落叶松造林地选择
    2.2 华北落叶松造林地选择
3 整地方法
    3.1 整地时间
    3.2 整地方式
        3.2.1 水平沟整地
        3.2.2 穴状整地
        3.2.3 大鱼鳞坑整地[12]
4 造林苗木选择
    4.1 苗木质量
    4.2 苗木保湿
5 造林方法
    5.1 栽植时间
    5.2 造林密度
    5.3 栽植技术
        5.3.1 开缝栽植技术
        5.3.2 挖穴栽植技术
        5.3.3 容器苗栽植技术
    5.4 其他造林技术措施
        5.4.1 生根粉蘸根造林技术
        5.4.2 菌根剂造林技术
6 结论

(8)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水源涵养林研究进展
        1.2.1 水源涵养林培育技术研究
        1.2.1.1 国外研究现状
        1.2.1.2 国内研究现状
        1.2.2 水源涵养林经营技术研究
        1.2.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2 国内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3 研究地区概况
    3.1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区概况
        3.1.1 地质地貌
        3.1.1.1 侵蚀构造中山地
        3.1.1.2 侵蚀构造低山地
        3.1.1.3 剥蚀构造丘陵区
        3.1.1.4 堆积侵蚀黄土丘陵
        3.1.1.5 堆积侵蚀河谷阶地
        3.1.2 气候
        3.1.3 水文
        3.1.4 土壤
        3.1.4.1 亚高山草甸土
        3.1.4.2 灰褐土
        3.1.4.3 新积土
        3.1.4.4 红土
        3.1.4.5 潮土
        3.1.4.6 粗骨土
        3.1.5 植被
    3.2 研究区域概况
        3.2.1 六盘山中心区域
        3.2.2 六盘山外围区域
    参考文献
4 六盘山森林植被类型特征与演替规律研究
    4.1 植物区系与基本类型特征
    4.2 主要植被类型特征及分布
        4.2.1 地带性植被类型特征
        4.2.2 非地带性植被特征
    4.3 植被演替规律
        4.3.1 古代森林分布
        4.3.2 森林植被破坏和恢复的历史
        4.3.3 主要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
        4.3.3.1 亚高山植被带
        4.3.3.2 中山植被带
        4.3.3.3 低山植被带
    参考文献
5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研究
    5.1 树种选择原则、标准和程序
        5.1.1 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原则
        5.1.2 树种选择标准
        5.1.2.1 水源涵养功能指标
        5.1.2.2 适地适树指标
        5.1.2.3 生态学指标
        5.1.2.4 林学指标
        5.1.2.5 经济指标
        5.1.3 选择程序
        5.1.3.1 初选
        5.1.3.2 决选
        5.1.4 树种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5.1.4.1 立地条件
        5.1.4.2 树种的基本特征
    5.2 树种选择和评价技术研究
        5.2.1 树种的初选
        5.2.1.1 人类干扰较少时期的树种及其组成
        5.2.1.2 目前六盘山林区的树种及其组成
        5.2.1.3 初选结果
        5.2.2 树种综合评价和选择过程
        5.2.2.1 树种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2 树种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评价
        5.2.2.3 树种综合评价指标划分标准和赋分方法
        5.2.2.4 树种综合评价指数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6 水源涵养林近自然造林技术研究
    6.1 水源涵养林营造的基本原理
    6.2 湿润山地水源涵养林近自然造林技术
        6.2.1 试验内容和方法
        6.2.2 研究结果
        6.2.2.1 近自然造林试验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6.2.2.2 近自然造林试验的树高生长状况
        6.2.2.3 六盘山林区近自然造林设计和造林模式
        6.2.3 小结
    6.3 干瘠石质山地水源涵养林培育技术
        6.3.1 干瘠石质山地概况
        6.3.1.1 干瘠石质山地的特点
        6.3.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6.3.2 干瘠石质山地类型划分及水源涵养林建设技术
        6.3.3 干瘠石质山地生态工程建设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
        6.3.4 水源涵养林构建关键技术介绍
        6.3.4.1 封山育林技术
        6.3.4.2 爆破造林技术
        6.3.4.3 抗旱造林新技术
        6.3.5 干瘠石质山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7 中低效水源涵养林近自然改造技术研究
    7.1 针叶纯林改造技术
        7.1.1 针叶纯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7.1.2 德国针叶树纯林改造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7.1.3 华北落叶松纯林改造的设计和实践
        7.1.4 针叶纯林改造的其他技术介绍
        7.1.4.1 开孔伐
        7.1.4.2 廊道式皆伐栽植其它树种方法
        7.1.4.3 斑块式皆伐栽植其它树种方法
        7.1.4.4 林隙或林中空地栽植阔叶树方法
        7.1.4.5 林中沟壑栽植针阔叶树种方法
    7.2 灌木林改造技术研究
        7.2.1 试验内容和方法
        7.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2.2.1 灌木林改造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7.2.2.2 近自然改造试验的树高生长状况和节律
        7.2.3 小结
    参考文献
8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效益研究
    8.1 六盘山林区大气降水基本特征
        8.1.1 六盘山中心区域
        8.1.1.1 多年降水量分布
        8.1.1.2 香水河流域降水量的海拔分布
        8.1.2 六盘山外围区域
        8.1.2.1 泾源气象站的多年降水量分布
        8.1.2.2 叠叠沟流域降水特征
    8.2 树冠截留作用
        8.2.1 研究方法
        8.2.2 研究结果
        8.2.2.1 树冠截留量
        8.2.2.2 树冠对降雨的再分配
    8.3 枯枝落叶层的水文性质
        8.3.1 研究方法
        8.3.1.1 枯枝落叶层蓄积量和最大特水量的测定
        8.3.1.2 枯枝落叶层截留降水的测定
        8.3.2 研究结果
        8.3.2.1 林地枯枝落叶层的蓄积量及持水能力
        8.3.2.2 枯枝落叶层含水量的变化
        8.3.2.3 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
    8.4 森林植被的蒸腾
        8.4.1 研究方法
        8.4.1.1 SF-L树干液流测定仪测定林木蒸腾方法
        8.4.1.2 包裹式茎流计测定林木蒸腾方法
        8.4.1.3 热脉冲技术测定树干液流推算林木蒸腾量
        8.4.1.4 利用蒸腾速率估算树木蒸腾量
        8.4.1.5 草地的蒸散
        8.4.1.6 多株平衡法测定植被蒸腾量
        8.4.2 研究结果
        8.4.2.1 香水河流域
        8.4.2.2 六盘山外围区域
        8.4.2.3 六盘山林区各种森林植被类型的蒸散量
    8.5 土壤贮水能力研究
        8.5.1 研究方法
        8.5.2 研究结果
        8.5.2.1 六盘山中心区域
        8.5.2.2 六盘山外围区域
        8.5.2.3 六盘山林区土壤调蓄水分能力
    8.6 试验地的水量平衡
        8.6.1 研究方法
        8.6.2 研究结果
    8.7 六盘山区森林水源涵养效益估算
        8.7.1 森林水源涵养效益研究方法
        8.7.1.1 水量平衡法
        8.7.1.2 森林土壤非毛管孔隙蓄水量法
        8.7.1.3 年径流量法
        8.7.2 六盘山区现有森林植被现状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评价
        8.7.3 六盘山林区水源涵养效益的估算
        8.7.3.1 六盘山主要植被类型的年耗水量及其分量组成
        8.7.3.2 乔木林和灌木林的林冠截留量
        8.7.3.3 乔木林和灌木林的蒸腾量
        8.7.3.4 林下蒸散耗水量
        8.7.3.5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产水量估算
        8.7.3.6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土壤调蓄水量估算
    8.8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9 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
    9.1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原则
    9.2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9.3 评价方法
        9.3.1 涵养水源价值
        9.3.2 调节气候价值
        9.3.3 保育土壤价值
        9.3.4 固碳制氧价值
        9.3.5 净化环境、抑制粉尘及沙尘暴价值
        9.3.6 生物多样性价值
        9.3.7 农业防护价值
        9.3.8 景观游憩价值
        9.3.9 防灾减灾价值
        9.3.10 科学文化价值
        9.3.11 改善投资环境价值
        9.3.12 增加就业价值
    9.4 评价结果与分析
        9.4.1 涵养水源价值
        9.4.1.1 调节水量
        9.4.1.2 净化水质价值
        9.4.1.3 涵养水源总价值
        9.4.2 气候调节价值
        9.4.2.1 增加降水量价值
        9.4.2.2 减少地表水分蒸散价值
        9.4.2.3 气候调节总价值
        9.4.3 保育土壤价值
        9.4.3.1 减少土地面积损失价值
        9.4.3.2 减少土壤肥力损失价值
        9.4.3.3 减少泥沙淤积价值
        9.4.3.4 保育土壤总价值
        9.4.4 固碳制氧价值
        9.4.4.1 固碳价值
        9.4.4.2 释放氧气价值
        9.4.4.3 固碳制氧总价值
        9.4.5 净化环境,抑制粉尘及沙尘暴价值
        9.4.5.1 吸收二氧化硫价值
        9.4.5.2 吸收氟化物价值
        9.4.5.3 吸收氮氧化物价值
        9.4.5.4 抑制沙尘飞扬价值
        9.4.5.5 滞尘价值
        9.4.5.6 杀菌价值
        9.4.5.7 减少噪音价值
        9.4.5.8 净化环境总价值
        9.4.6 生物多样性价值
        9.4.7 农田防护价值
        9.4.8 景观游憩价值
        9.4.9 防灾减灾价值
        9.4.10 科学文化价值
        9.4.11 改善投资环境价值
        9.4.12 增加就业价值
    9.5 评价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博士后期间研究工作简介
致谢

(9)内蒙古白音敖包林场草原区中山地森林的特征与经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 华北落叶松研究现状
        1.1 华北落叶松的天然地理分布
        1.2 华北落叶松育苗研究现状
        1.3 华北落叶松引种研究现状
        1.4 华北落叶松个体生态研究现状
        1.5 华北落叶松林群落结构与更新演替的研究现状
        1.6 华北落叶松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现状
        1.7 华北落叶松林经营研究现状
    2 白桦研究现状
        2.1 白桦林的天然地理分布
        2.2 白桦的生态学特性
        2.3 白桦林经营
    3 研究现状小结
    4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与山地森林分布及特征
    1 研究地区的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1.2 地形地势
        1.3 气候特点
        1.4 土壤
        1.5 水文条件
        1.6 植被
    2 试验区山地森林分布及特征
三、草原区中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与经营
    1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生长过程
        1.1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华北落叶松胸径生长过程解析
        1.4 小结
    2 气候因素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影响权重排序
        2.1 研究的意义
        2.2 研究基础
        2.3 调查和研究方法
        2.4 结果
        2.4.1 关联结果
        2.4.2 关联图
        2.5 小结
    3 动物活动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的影响
        3.1 研究的意义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标准地内动物活动状况统计
        3.3.2 标准地中兽类活动痕迹调查统计
        3.3.3 动物活动对华北落叶松天然更新的影响
        3.4 小结
    4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现实林分生长进程与抚育间伐起始年龄的确定
        4.1 调查方法和数据整理
        4.2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现实林分生长进程预测
        4.2.1 数学模型的建立
        4.2.2 现实林分生长进程预测
        4.3 抚育间伐起始年龄的确定
        4.4 小结
    5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抚育方法与强度的抚育效果
        5.1 研究的意义
        5.2 研究方法
        5.3 采伐前后(1999~2002)生长量变化比较
        5.3.1 采伐前后(1999~2002)胸径生长量变化
        5.3.2 采伐前后(1999~2002)树高生长量变化
        5.3.3 采伐前后(1999~2002)蓄积生长量变化
        5.4 抚育间伐以后林内光照条件的变化
        5.5 抚育间伐以后林分内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5.6 小结
四、白桦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经营
    1 研究地区白桦次生林群落分类与经营目标
        1.1 研究白桦次生林群落分类的意义
        1.2 研究地区白桦次生林群落分类
        1.2.1 灌木白桦林
        1.2.2 草本白桦林
        1.2.3 溪旁白桦林
        1.3 白桦次生林经营目标的简单提法
        1.4 小结
    2 白桦次生林抚育改造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2.1 研究的意义
        2.2 研究方法
        2.3 抚育改造效果分析
        2.3.1 山坡上部草类白桦林的抚育改造
        2.3.2 山地中部白桦次生林抚育改造
        2.4 小结
五、草原区中的森林与森林区中的森林的生产力比较分析
    1 坝下森林区和白音敖包草原区的自然地理概况的差异
    2 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区和草原区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3.2 森林区和草原区中的白桦次生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4 小结
六、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草原区中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结构与经营
        1.2 草原区中的白桦次生林群落结构与经营
        1.3 草原区中森林与森林区中森林生产力比较分析
    2 讨论
    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内蒙古白音敖包地区主要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成果清单
致谢

(10)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云冷杉林的地理分布及沙地云杉的地理分布
        1.1.1 云冷杉林的地理分布
        1.1.2 沙地云杉林的地理分布
    1.2 沙地云杉的分类学研究
    1.3 研究现状
        1.3.1 沙地云杉个体生态研究动态
        1.3.1.1 沙地云杉生长与生态条件关系研究
        1.3.1.2 沙地云杉蒸腾作用研究
        1.3.1.3 沙地云杉根系分布规律研究
        1.3.2 沙地云杉种群研究动态
        1.3.2.1 沙地云杉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1.3.2.2 沙地云杉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1.3.2.3 沙地云杉种内、种间关系的研究
        1.3.2.4 沙地云杉种群构件、性状变异及动态研究
        1.3.2.5 沙地云杉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1.3.2.6 沙地云杉种群稳定性及种群调节研究
        1.3.2.7 沙地云杉种群生殖生态及对策研究
        1.3.2.8 沙地云杉种群的更新与扩散
        1.3.3 沙地云杉群落研究现状
        1.3.3.1 沙地云杉群落植物区系研究
        1.3.3.2 沙地云杉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1.3.3.3 沙地云杉群落类型和特点的研究
        1.3.3.4 沙地云杉群落动态的研究
        1.3.3.5 沙地云杉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
        1.3.3.6 沙地云杉林窗及凋落物的研究
        1.3.4 沙地云杉病虫害防治研究
    1.4 沙地云杉育苗及引种研究概况
        1.4.1 苗圃技术
        1.4.1.1 播种育苗
        1.4.1.2 扦插育苗
        1.4.2 造林技术
        1.4.2.1 造林方式
        1.4.2.2 造林密度
        1.4.3 引种栽培研究
2 研究地自然条件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势
    2.3 气候特点
    2.4 土壤
    2.5 水文条件
    2.6 植物资源
    2.7 植被类型
3 研究目的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3.2 研究方法
        3.2.1 群落结构以及天然更新调查
        3.2.2 物种多样性调查方法
        3.2.3 苗木地径、苗高调查
        3.2.4 苗木生物量的调查
        3.2.5 主成分分析方法
        3.2.6 聚类分析
4 沙地云杉天然林的群落学特征
    4.1 研究地点、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沙地云杉天然更新
        4.2.2 影响沙地云杉天然更新的主要因子分析
        4.2.2.1 原始数据整理及变换
        4.2.2.2 差列数据的极值计算
        4.2.2.3 关联系数(L_i)的计算
        4.2.2.4 关联度(r_i)计算
        4.2.2.5 结果与分析
        4.2.3 沙地云杉天然林直径分布结构
        4.2.4 沙地云杉天然林生活型谱比较研究
        4.2.4.1 不同类型的沙地云杉天然林生活型谱分析
        4.2.4.2 沙地云杉林与其它云杉林的生活型谱的比较分析
        4.2.5 沙地云杉天然林生物多样性研究
        4.2.5.1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的重要值排序
        4.2.5.2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的灌木层生物多样性
        4.2.5.3 不同群落类型沙地云杉天然林草本层生物多样性
5 沙地云杉的播种育苗技术研究
    5.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5.1.1 研究地点
        5.1.2 研究方法
        5.1.2.1 苗木调查方法
        5.1.2.2 苗木生物量调查方法
    5.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2.1 不同处理方式对沙地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5.2.1.1 不同播种时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2.1.2 不同遮荫程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2.1.3 不同的播种方式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2.1.4 使用菌根粉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5.2.2 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研究
        5.2.2.1 不同处理方式1年生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研究
        5.2.2.2 不同处理方式2年生沙地云杉苗木地径的对比分析
        5.2.3 沙地云杉苗木苗高的研究
        5.2.3.1 不同处理方式1年生沙地云杉苗高的对比研究
        5.2.3.2 不同处理方式2年生沙地云杉苗高的对比研究
        5.2.4 沙地云杉苗木根系的研究
        5.2.5 沙地云杉播种育苗技术
6 沙地云杉苗木的年生长规律研究
    6.1 研究地点和方法
        6.1.1 研究地点
        6.1.2 苗木调查方法
        6.1.3 苗木地径、苗高生长过程拟合
        6.1.4 有序样品的聚类分析
    6.2 研究结果及分析
        6.2.1 苗木年生长进程
        6.2.2 苗木生长过程的数学模拟
        6.2.2.1 苗高生长过程的拟合
        6.2.2.2 地径生长过程的拟合
        6.2.3 苗高不同生长时期的定量划分
        6.2.4 生态因子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6.2.4.1 温度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6.2.4.2 地温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6.2.4.3 苗高、地径与主要地温因子的回归分析
        6.2.5 结论与讨论
7 沙地云杉苗木生物量研究
    7.1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7.1.1 研究地点
        7.1.2 苗木生物量调查方法
    7.2 沙地云杉苗期各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7.2.1 白音敖包林场2年生苗木性状的相关分析
        7.2.2 伊金霍洛霍洛林场3年生苗木性状的相关分析
    7.3 苗龄对生物量的影响
        7.3.1 苗龄与苗木含水率
        7.3.2 不同苗龄沙地云杉苗木生物量研究
    7.4 结论与讨论
8 沙地云杉的引种研究
    8.1 研究地点、方法
        8.1.1 研究地点
        8.1.2 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及分析
        8.2.1 地理纬度对移栽沙地云杉苗木生长的影响
        8.2.2 不同引种区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8.2.2.1 2002年9月调查研究地白音敖包与引种地伊金霍洛的沙地云杉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8.2.2.2 2003年9月调查的研究地白音敖包与引种地伊金霍洛沙地云杉播种苗的生长状况
    8.3 不同立地条件造林的成活情况
    8.4 结论与讨论
9 结论与讨论
    9.1 结论
    9.2 内容与方法的创新
    9.3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蒙古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沙地云杉天然林的植物名录
附录2 读硕士期间正式发表的论文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浅谈乌盟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落叶松育苗技术要点[J]. 张柄果. 种子科技, 2021(21)
  • [2]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研究[D]. 陈媛媛.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3]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及其优先保护研究[D]. 刘哲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1)
  • [4]浅谈华北落叶松在土石山区的育苗及造林技术[J]. 卢振杰. 农业与技术, 2015(14)
  • [5]乌兰察布市“三松”育苗主要技术措施[J]. 任利平. 林业实用技术, 2014(03)
  • [6]秦岭中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特性及近自然经营技术研究[D]. 柴宗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02)
  • [7]兴安、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综述[J]. 王志波,季蒙,任建民,刘海.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2(03)
  • [8]六盘山水源涵养林研究[D]. 郭浩.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6(12)
  • [9]内蒙古白音敖包林场草原区中山地森林的特征与经营研究[D]. 全昌明.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10]沙地云杉生态学特性及引种研究[D]. 黄三祥.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标签:;  ;  ;  ;  

浅谈乌蒙后山地区华北落叶松育苗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