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论文文献综述)
柏发金[1](2011)在《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春联分析》文中提出我们常说的“春联”概念,实际包含两个不同的含义:一是民俗学意义上的“春联”,即一种文化现象;一是文体学意义上的“春联”,也就是一种文学体裁。广义的春联文化以文体学意义上的春联为内涵,以民俗学意义上的春联为外延。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究春联的结构模式与功能,揭示春联这一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的构成特点与内在的文化特质。本论文主体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春联的句式结构及意义关系。首先,从形式上进行了单联分析,指出了其字、句数一致,以五七言为主,以及词性相同、结构一致的特点。其次,对单联的小分句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词性和结构层面探讨其对称性。最后,对上下联句间的关系,从内容和功能上分析了其对称美。第二部分论述春联的声律结构。春联的音韵美主要表现在节奏的匀齐和声律的优美。本章首先按字数不同对春联的停顿节奏进行了剖析,然后分析了春联联句末字的高频音节,并对末字高频音节的使用原因进行了考究。客观的声音存在着表达情感的潜能,汉语诗歌选择的韵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奠定诗歌的情感基调。春联末字的高频音节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喜庆、表达情感的需要。最后对春联音节的平仄规律进行了分析。春联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配合,构成语言的抑扬顿挫之美。第三部分论述了春联里的文化内涵。语言是文化的化石。从春联的用语这一窗口,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首先,春联展现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次,从春联能够感受到中国人的丰富的和谐理念。再次,从春联的创制方面,分析了春联中蕴含的中国人的诗性气质。最后,从春联用语的变化分析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历时变迁。第四部分是对春联传播的模因分析。本章借鉴模因论的有关理论,把春联界定为一种模因。首先分析了对春联模因的形成原因,主要从意识来源、社会来源和现实土壤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春联模因的传播机制从语言手段、形式手段和情感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从表达喜庆、憧憬未来、教育启迪、广告窗口及折射时代等五个方面分析了春联模因的社会功能。
周于飞[2](2008)在《论南岳楹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学样式,分布在祖国各地的名胜联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试以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楹联为例,阐释名胜联的特色和作用。全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总论衡山楹联描写的内容,主要分为阐述佛道之理和描写衡山风光两个主题:第二章从表现技法和艺术效果的角度阐述衡山楹联的艺术特色;第三章论述了衡山楹联与马蹄韵的关系;第四章简介衡山楹联书法。文后附录有部分当代楹联作者撰写的衡山楹联和书法作品。希望以衡山楹联研究为个案,来引起学者对于名胜联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视。
张小华[3](2007)在《论曾国藩对联》文中认为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曾国藩的对联以它内容的广博、艺术的精湛、格律的谨严在中国的对联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内容上,曾氏用对联表现人生志向、抒写兄弟朋友之情、阐发儒道佛之理、描绘山川园林之景,给予对联以广博的内容。艺术上,曾氏对联运古文法入联,使对联古朴、苍劲;大量用典,使对联的内涵极其丰富;直抒胸臆,使其对联中的感情充沛,痛快淋漓;情景交融中不乏哲理之思;朴素自然的风格又使他的对联如清水出芙蓉。格律上,曾氏对联的平仄交替将对联的马蹄韵运用到极致。
苟丽梅[4](2006)在《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广告在社会生活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告翻译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以“对等”概念为基础形成的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片面地强调译文与原文“忠实”的翻译策略以无法适应广告翻译的客观要求。本文批判了传统译论视“忠实”为凌驾于一切之上的翻译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因为,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会出于对某些因素的考虑而对原作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有意识地改变,以达到其目的,从而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出现。通过分析,本文指出,广告翻译不单纯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运作,而是参照译入语文化的特殊适应性的转换过程。广告翻译不同于传统翻译之处在于它是以目标受众为中心的,是构成整个营销活动的“赢利性”商业行为。广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最佳选择取决于它对源语和目的语的精确理解,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等制约因素的把握。本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对广告翻译研究的现状与成果,为本论文的研究找到一个依托和平台。第三部分着重介绍了功能派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核心概念和主旨。第四部分以大量例证为基础,分析了英汉广告语言的特色。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申之重,该章以功能派理论为基础,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现象,即译者有意识地背离原作的初衷,对原文地内容和形式进行增、删、重组、甚至于改写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以功能派理论为指导,并通过分析翻译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文章揭示出导致译者发生创造性叛逆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翻译的目的,译语文化、译文读者、译语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等,并阐明创造性翻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本论文通过对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研究,指出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有其存在地积极的意义。但在承认“创造性叛逆”合法地位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创造性叛逆”是有限度,需要合理运用。文章从语言之外的宏观视角研究广告翻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让人们进一步认识翻译活动的本质、译者的能动作用,客观的评价广告翻译活动和译者的翻译行为,这些对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第六部分重申了本文的论点和主旨,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黄光文,伍金辉[5](2004)在《广告对联的艺术魅力》文中认为广告对联以对联为广告形式,为各行各业推销产品和服务,传播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树立企业形象。它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良好的意境创造能力、情理交融的潜移默化之功和强烈的行业与时代特征,产生出良好的广告效应。不仅为现代广告所借鉴,而且本身也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刘文良[6](2001)在《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文中指出对联体广告是我国传统和当代广告中一枝瑰丽的奇葩。它往往取材于独具特色的各行各业 ,立足行业特色 ,具有浓郁的文学性 ,营造一种亲和的氛围 ,同时 ,也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 ,生活气息浓厚 ,雅俗共赏
二、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1)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春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春联综述 |
2. 选题缘由及意义 |
3. 研究现状、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一、春联的句式结构及意义关系 |
1. 字、句数一致,以五七言为主 |
2. 结构相同 |
3. 联句的关系 |
二、春联的声律结构分析 |
1. 春联的节奏 |
2. 春联联句末字的高频音节分析 |
3. 春联音节的平仄分析 |
三、春联里的文化观照 |
1. 从春联看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及伦理道德观念 |
2. 从春联看中国人的丰富的和谐理念 |
3. 从春联看中国人的诗性气质 |
4. 从春联看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
四、春联传播的模因分析 |
1. 春联模因的形成 |
2. 春联模因的传播 |
3. 春联模因的功能 |
结语:当代春联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论南岳楹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衡山楹联研究现状分析 |
1.2 衡山着作及相关学术研究回顾 |
1.3 论文选题意义和构想 |
第2章 衡山楹联的内容 |
2.1 阐释佛道之理 |
2.2 描写衡山风光 |
第3章 衡山楹联的艺术特色 |
3.1 表现技法 |
3.1.1 用典 |
3.1.2 嵌名 |
3.1.3 以文入联 |
3.2 艺术效果 |
3.3 余论 |
第4章 衡山楹联与马蹄韵 |
4.1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体现 |
4.2 对联句中对马蹄韵的体现 |
4.3 结语 |
第5章 衡山楹联书法 |
5.1 书家作品及其简介 |
5.2 联墨价值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1949年以后题咏南岳衡山楹联选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论曾国藩对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学术回顾 |
1·2 论文选题意义和构想 |
第2章 曾国藩对联所表达的内容 |
2·1 表现人生志向 |
2·2 抒写兄弟朋友之情 |
2·3 阐发儒道佛之理 |
2·4 描绘山川园林之景 |
第3章 曾国藩对联的艺术特色 |
3·1 表现技法 |
3·1·1 纳古文法入联 |
3·1·2 善于用典 |
3·2 表现形式 |
3·2·1 直抒胸臆 |
3·2·2 融情于景 |
3·2·3 情理互渗 |
3·3 意境,雄浑、阔大 |
3·4 风格质朴自然 |
第4章 曾国藩对联与联律 |
4·1 对联句脚对马蹄韵的体现 |
4·1·1 每边一句 |
4·1·2 每边两句 |
4·1·3 每边三句 |
4·1·4 每边四句 |
4·2 对联句中对马蹄韵的体现 |
4·2·1 不同字数的联句对马蹄韵的运用 |
4·2·2 不同节奏的联句对马蹄韵的运用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I Introduction |
1.1 The Need for the Study |
1.2 The Aim of the Study |
1.3 The Research Questions and Method |
1.4 The Framework of the Study |
1.5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 |
2.1 Overseas Research of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
2.2 Domestic Studies on the Subject |
Chapter III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
3.1 Functional Theory— the 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Thesis |
3.2 Inspiration of the Theory o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
Chapter IV Advertisement and Its Language Features |
4.1 The Definition of Advertisement |
4.2 Classifications of Advertisement |
4.3 Main Functions and Roles of Advertisement |
4.4 Purposes of Advertisement |
4.5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dvertisement |
4.5.1 Lexicon |
4.5.2 Syntax |
4.5.3 Rhetoric |
4.6 Summary |
Chapter V Creative Treason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
5.1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on |
5.2 The Restraint of Creative Treason |
5.3 Analysis of Creative Treason in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Functional Theory |
5.3.1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or |
5.3.2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arget-text Recipient |
5.3.2.1 The Importance of Target-text Recipient |
5.3.2.2 Creative Treason Caused by Target-text Recipient |
5.3.3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 |
5.3.3.1 The Inherence of Translator's Creativity |
5.3.3.2 Creative Treason Caused by Language |
5.3.3.3 Creative Treason Caused by Culture |
5.3.3.4 Creative Treason Caused by Regulations concerning Advertisement |
Chapter VI Conclusion |
6.1 Summary of the Thesis |
6.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5)广告对联的艺术魅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浓郁的文学美感 |
(1) 意象之美。 |
(2) 意境之美。 |
(3) 含蓄之美。 |
(4) 典雅之美。 |
(5) 技巧之美。 |
二、情理折服大众的感染力 |
(1) 亲情动人。 |
(2) 真情感人。 |
(3) 正气激人。 |
(4) 哲理启人。 |
(5) 爱心牵人。 |
(6) 道德立人。 |
(7) 幽默乐人。 |
三、良好的广告效应 |
(1) 小角度定位。 |
(2) 精短篇幅出之。 |
(3) 声韵和谐完美。 |
(4) 运用征联吸引顾客。 |
四、广泛的行业色彩 |
(1) 产品特色。 |
(2) 服务特色。 |
(3) 行业特色。 |
五、鲜明的时代特点 |
(6)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 浓郁的文学性, 增强鉴赏雅趣 |
二 深谙消费心理, 营造亲和氛围 |
三 立足行业特色, 小角度单一性定位 |
四、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论文参考文献)
- [1]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春联分析[D]. 柏发金. 曲阜师范大学, 2011(09)
- [2]论南岳楹联[D]. 周于飞. 南昌大学, 2008(05)
- [3]论曾国藩对联[D]. 张小华. 南昌大学, 2007(06)
- [4]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分析[D]. 苟丽梅. 西北师范大学, 2006(04)
- [5]广告对联的艺术魅力[J]. 黄光文,伍金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1)
- [6]对联体广告的审美表征刍议[J]. 刘文良.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