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30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肖炳钰[1](2020)在《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为探索单纯使用中药与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本课题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与单纯中药参苓白术散为对照,观察两组干预方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疗效优势,为临床运用该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患儿为观察对象,选择6岁至14岁的儿童慢鼻渊患者,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共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和对照组(单纯用参苓白术散),两组均为30例,观察时间为四周。将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试验纳入60例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研究过程中两组各脱落2例。1.治疗28天后,试验组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3%。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临床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结论:1.中药参苓白术散与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均有效。2.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的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3.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与不良反应,说明中药参苓白术散联合耳穴贴压可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儿童肺脾气虚型慢鼻渊。
周鹤[2](2020)在《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评价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对不同中药口服制剂进行经济学评价。基于Meta分析建设“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并验证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8年3月25日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计算机检索自建库至2019年3月28日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生物医学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CTs,提取资料并根据Cochrane推荐的“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质量。采用Stata 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和治疗成本,利用药物经济学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不同用药方案的经济学差异。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路径组和非路径组。在患者就诊时对路径组患者遵照“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对其进行药学服务,对非路径组患者进行常规药学服务,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有效率及主观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和SNOT-22评分)的变化。结果: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25项RCTs,包括2106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有效率[OR=5.33,95%CI(4.03,7.04),P=0.000]、显效率[OR=2.65,95%CI(2.20,3.20),P=0.000]等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Lund-Kennedy评分[SMD=-2.18,95%CI(-5.61,1.26),P=0.214]、不良反应发生率[OR=0.81,95%CI(0.40,1.65),P=0.569]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共纳入69项RCTs,包括5种中药口服制剂(苍耳子鼻炎胶囊、鼻窦炎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香菊片、鼻渊舒口服液),包括10385例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鼻窦炎口服液在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排序最高(MeanRank=1.7),且鼻窦炎口服液在提高有效率方面优于鼻渊舒口服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91,95%CI(1.05,3.50)]。与基础治疗相比,各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鼻窦炎口服液22.87、香菊片393.5、鼻渊通窍颗粒37.66、苍耳子鼻炎胶囊25.90、鼻渊舒口服液27.12,以鼻窦炎口服液△C/△E最低。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路径组和非路径组经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在VAS评分和各SNOT-22评分上均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后SNOT-2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P<0.05),各主要症状的SNOT-22评分在“流脓鼻涕”(t=-3.02,P<0.05)、“头面部疼痛或压迫感”(t=-4.34,P<0.05)、“难以入睡”(t=-2.47,P<0.05)、“工作效率下降”(t=-2.14,P<0.05)、“注意力不集中”(t=-2.14,P<0.05)、“沮丧、焦躁、易怒”(t=-2.18,P<0.05)、“忧虑”(t=-4.35,P<0.05)、“感觉不安或难堪”(t=-2.68,P<0.05)、“鼻塞”(t=-2.41,P<0.05)9项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13项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在VAS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相比具有降低VAS评分,提高有效率的趋势。结论:1.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系统评价部分: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着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纤毛清除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少复发,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2.中药口服制剂的系统评价部分:中药口服制剂联合基础治疗可显着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在提高有效率方面,5种中药制剂以鼻窦炎口服液最佳,其次为香菊片、鼻渊通窍颗粒、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舒口服液。在经济学方面,以鼻窦炎口服液最优,其次为苍耳子鼻炎胶囊、鼻渊舒口服液、鼻渊通窍颗粒、香菊片。3.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部分:应用“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进行药学服务与常规的药学服务相比,可以提高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预后,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善患者主观精神、心理因素造成的症状上。
章静怡[3](2019)在《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下鼻腔黏膜以及鼻窦CT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评价辛前甘桔汤加减用于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药物作用机制,为该复方在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166例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口服辛前甘桔汤辨证加味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下鼻腔黏膜以及鼻窦CT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客观评价辛前甘桔汤加减干预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康复的促进作用。结果:在治疗前,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1)临床症状VAS总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在各时间节点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2天、术后4周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8周、术后12周、术后1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1)。(2)鼻内镜下鼻腔黏膜评分(Lund-Kennedy评分法)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鼻腔黏膜情况在术后12周、术后1年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鼻窦CT结果评分(Lund-Mackay评分法)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鼻窦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前甘桔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鼻塞、流涕、头胀痛、嗅觉减退等症状。说明中药复方辛前甘桔汤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其抗炎、抗菌、抗过敏等多重作用来达到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目的。
李连友[4](2019)在《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鼻窦炎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较多见。同时累及多个鼻窦。在治疗方面我们可以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以及通过手术将病灶清除,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系统治疗的多数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如有过敏体质,支气管哮喘,对阿司匹林耐受不良,此病治疗效果较差。鼻息肉(nasal polyp)是位于鼻腔鼻窦黏膜异常增生在粘膜表面形成荔枝样新生物,质地柔软。常有鼻塞,分泌物增多等临床表现,面部肿胀,嗅觉减退也是常见的症状。对于老年群体,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免疫功能一般较差,且80%以上的慢性鼻窦炎的老年患者会同时有鼻部解剖异常情况,导致鼻内的分泌物无法流出致使鼻腔被鼻内分泌物积蓄阻塞进而出现鼻息肉,大大降低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常用的方法。随着鼻科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随之出现,鼻内镜治疗鼻窦的手术有功能性和根治性两种,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本次研究的方向,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观察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使用鼻内镜治疗,对于老年患者对比更为适用,手术后恢复良好,具有明显优势,风险更低。方法:我们选取86名慢性上颌窦炎、息肉患者,均为老年人。病例来自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医学院,时间为2016年6月到2018年8月。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此分法为随机数字法。给予对照组传统的鼻外径入路手术,将鼻窦内病灶,粘膜增厚部分切除干净,尽最大可能保留鼻窦内粘膜组织。上颌窦各窦壁均较厚,与下鼻道临近的内侧壁骨壁较薄,在此处做一适当的对孔作为长期引流之用,手术后上颌窦腔骨依然存在粘膜的炎症病变有的患者窦腔引流较好,鼻窦粘膜逐渐恢复,生理功能也逐渐向正常方向转变,个别病例甚至可以达到正常水平。但有相当多的病例脓性分泌物再次积聚,较初发更重。被瘢痕组织缩小的上颌窦腔在引流不畅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再被感染。对观察组使用鼻内镜进行功能性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病灶,改善窦口引流,鼻窦粘膜,中鼻甲尽量保留维持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让鼻窦"自愈"。对比两组患者哪一组更为有效,治疗效果更佳。结果: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有效程度,和采用根治性手术的效果明显高出,效果显着,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对比统计结果得出,总有效率在两组手术对比,采用鼻内镜治疗的患者为95.35%明显高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81.40%,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对比(P<0.05),差异明显,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现实意义。结论:功能性手术临床效果好,鼻内镜鼻窦手术在老年患者人群中应加强开展。鼻腔鼻窦粘膜具有分泌功能,纤毛具有摆动功能,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根治术,破坏粘膜,更利于息肉的复发,临床效果反而更差。在这方面我们通过实践取得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理论。因此在老年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治疗中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5](2021)在《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上气道梗阻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颈深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首诊误诊为上气道感染,最后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导致上气道梗阻而转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耳鼻咽喉科行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患者,分析其诊疗经过及误诊原因,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患儿资料13例,平均年龄为11个月。7例患儿首发症状为发热,6例为呼吸不畅,6例体格检查发现颈部及下颌部肿物。13例患儿首诊时均诊断为上气道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效,并进展为呼吸困难,行颈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颈深部病变压迫上气道,转入我科手术治疗。最终确诊为咽旁、咽后脓肿8例,咽旁、咽后间隙神经母细胞瘤1例,鳃裂囊肿2例,梨状窝瘘伴感染1例,咽旁、咽后间隙淋巴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除1例淋巴管瘤患儿复发再次出现呼吸困难,其余未见复发。结论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可导致上气道梗阻,其早期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颈部CT及MRI对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手术治疗是解除上气道压迫的首选方法。
金德燕[6](2021)在《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时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1.病例收集:选入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患者行FESS治疗。入选本研究的患者临床表现均持续或间断超过3个月,符合2018年CRSsNP诊断标准,除前鼻镜、鼻内镜检查,还有鼻窦CT检查作为客观依据,均被诊断为CRSsNP伴中鼻甲结构异常,年龄范围:18-65岁,经过大于等于12周规范化保守治疗鼻塞、流脓涕等症状仍持续或间断存在,均为双侧病变。纳入的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1=52)和对照组(n2=51),其中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治疗方案及方法:两组患者均经FESS治疗,对结构异常中鼻甲的处理:观察组行中鼻甲成形术即(1)泡性中鼻甲以鼻甲剪从中间剪开,用吸引剥离子使外侧黏膜与骨质分离,切除外侧骨质,贴合内侧骨质与外侧黏膜;(2)中鼻甲肥大,用镰状刀自中鼻甲前缘切开黏膜,鼻动力系统将中鼻甲外缘的水肿黏膜完全切除,为形成结构正常的中鼻甲去除骨质肥大部分,将其内侧长于骨质的黏膜向外上翻,与外侧形成的创面相连;(3)中鼻甲反向偏曲,行中鼻甲弯曲部位局部骨折,以恢复其正常解剖位置。对照组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即以咬切钳切除中鼻甲垂直部,下边界与上颌窦口上缘平齐,前边界与筛泡平齐。为保证研究的可行性,手术均由同一位术者完成。3.疗效评价: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年症状主观量表评分(VAS)、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量表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对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其中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鼻甲解剖结构异常类型方面的一般情况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手术前VA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鼻窦CT、鼻内镜检查、SNOT-22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中鼻甲成形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35;SNOT-22评分相比,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5。4.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年脓涕、鼻塞、全身不适、头面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嗅觉改善不明显P=0.44;SNOT-22评分明显低于术前。5.两组病人术后1年VAS相比:脓涕、鼻塞、头面部疼痛,中鼻甲成形术组评分较部分切除术组明显低,P<0.05;嗅觉、全身不适无明显差异,P>0.05。6.两组病人术后1年Lund-Kenney、SNOT-22评分相比:中鼻甲成形术组明显低于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P<0.05,成形术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部分切除术组。7.两组病人术后1年并发症情况相比,成形术组并发症发生明显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复查1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对有中鼻甲结构异常的CRSsNP患者行FESS手术同时行中鼻甲成形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疗效和满意度。
尹金理[7](2021)在《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通过临床经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进行鼻窦内支架治疗,进而观察该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于2019.01-2020.09间就诊于我院耳鼻喉一科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对照组48例,试验组选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窦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选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医生均为同一人,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雷诺考特喷入鼻腔局部治疗,2次/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术后8周Lund-Kennedy评分,以及术前、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6周、术后8周VAS评分。术后鼻腔通气时间、手术时间、总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试验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5.17± 16.70)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3.33±10.08)岁,两组基本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术前Lund-Kennedy评分(6.24±1.15)分,在术后2周Lund-Kennedy 评分(2.93±0.75)分、术后 4 周 Lund-Kennedy 评分(1.02±0.89)分、术后 6 周 Lund-Kennedy 评分(0.22±0.42)分、术后 8 周 Lund-Kennedy 评分(0.00±0.00)分;对照组术前Lund-Kennedy评分(6.67±0.95)分,在术后2 周 Lund-Kennedy 评分(8.67±1.72)分、术后 4 周 Lund-Kennedy 评分(6.67±0.95)分、术后 6 周 Lund-Kennedy 评分(5.33± 1.26)分、术后 8 周 Lund-Kennedy评分(3.00±0.83)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前的Lund-Kenned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Lund-Kennedy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试验组术前VAS评分(25.78±7.77)分,在术后2周VAS评分(6.38±1.47)分、术后4周VAS评分(2.42±1.23)分、术后6周VAS评分(0.20±0.40)分、术后8周VAS评分(0.00±0.00)分;对照组术前VAS评分(26.00±2.18)分,在术后2周VAS评分(12.67±2.52)分、术后4周VAS评分(8.00±2.18)分、术后6周VAS评分(5.33±2.52)分、术后8周VAS评分(1.33±0.48)分。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术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VAS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试验组术后鼻腔通气时间(4.75±1.31)天、手术时间(88.53±13.00)min、术中出血情况(48±0.53)ml、住院时间(7.02±0.39)天、总费用(18236.43±1621.45)元、并发症情况(无);对照组术后鼻腔通气时间(5.67±0.48)天、手术时间(85.46±12.51)min、术中出血情况(50±0.63)ml、总费用(13854.57± 1369.13)元、并发症情况(无)。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鼻腔通气时间相比,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关于总费用情况,试验组消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5.试验组在术后2周时表面存在大量黄色结痂,4周后结痂逐渐减少,支架部分被吸收,黏膜颜色重新恢复正常,在8周后支架全部被吸收,术区黏膜重新变得光滑且淡红色,表面无分泌物附着。结论:1、鼻窦内支架防止术腔粘连,有利于术腔上皮化,减少换药次数,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2、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取得显着的治疗成效,推荐使用。3、鼻窦内支架价格昂贵,部分患者不能承受。
刘坷[8](2021)在《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醒窍冲洗液应用于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优越性,钳取患者部分鼻腔黏膜组织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指标,以此来探究醒窍冲洗液在慢性鼻窦炎术后上皮化治疗中的优势,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60例需要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均采用FESS手术,从术后第3天起,对照组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治疗组予醒窍冲洗液鼻腔冲洗,余治疗相同,为期12周。并于术前1周、术后第12周,分别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评分,利用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法进行客观评估,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评定。钳取患者上颌窦窦口后缘黏膜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组样本中E-钙黏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1)术后12周对两组的VAS主观症状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除流涕外,治疗组的鼻塞、头痛、嗅觉减退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术后12周两组的Lund-Kennedy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除瘢痕外,治疗组的水肿、鼻漏、结痂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3)经过12周的治疗,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3.33%,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的治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4)治疗结束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的鼻腔黏膜组织样本,治疗组的E-钙黏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结论:醒窍冲洗液疗效明确,术后应用于胆腑郁热型慢性鼻窦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体征,抑制鼻黏膜上皮间质转化,加速术腔黏膜的上皮化进程,促进黏膜恢复。本课题肯定了醒窍冲洗液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治疗的效果,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邱增玉[9](2021)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建库起至2020年11月,纳入有关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SES组661例,对照组661例,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效应指标,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SES组较对照组术后干预更少[95%CI(0.49,0.66),P<0.05],息肉样变更少[95%CI(0.36,0.58),P<0.05]、窦口狭窄、闭锁更少[95%CI(0.43,0.71),P<0.05],炎症VAS评分更低[95%CI(-14.98,-6.57),P<0.05];瘢痕、粘连更少[95%CI(0.15,0.69),P<0.05];中鼻甲侧位化更少[95%CI(0.13,0.97),P<0.05];术后眼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95%CI(-0.78,0.36),P=0.47]。结论: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可有效控制炎症,利于减少窦口狭窄/闭塞,减少粘连/瘢痕、术后干预、中鼻甲侧位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在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是有效、可行的。其长期疗效、植入时机、植入浓度以及在儿童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罗嫱楠[10](2020)在《真菌性鼻-鼻窦炎过敏原检测及其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真菌性鼻-鼻窦炎进行过敏原检测及临床分析,探究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过敏原分布与临床特点、过敏性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提高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认识。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06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资料完整的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74例为观察组(分为两个亚组:真菌球,及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同期住院的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及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40例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入院均采用深圳市爱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URANUS AE 85全自动酶免仪进行过敏原检测,治疗方式均为插管全麻下功能性鼻内镜下鼻窦手术(FESS手术),观察组及对照组均严格按照相同的围术期处理,术后12周行鼻内镜复查进行Lund Kennedy评分,随访6月-12月,收集研究临床资料及各项数据,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过敏原sIgE分布状况为:最常见为屋尘螨6.76%(5例)及粉尘螨6.76%(5例),其次为屋尘4.05%(3例);食入性过敏原sIgE分布状况为:最常见为花生4.05%(3例)及螃蟹4.05%(3例),其次为牛肉2.70%(2例)及大豆2.70%(2例)。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TIgE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周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差值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RS组术后12周鼻内镜Lund Kennedy评分差值d低于F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2.4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鼻-鼻窦炎中真菌球治疗有效率为85.71%,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治疗有效率为72.2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性鼻-鼻窦炎过敏原阳性患者疗效低于阴性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遵义地区真菌性鼻-鼻窦炎过敏原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食入性过敏原次之,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螨、粉尘螨;食入性过敏原最常见为花生、螃蟹;2.真菌性鼻-鼻窦炎疗效比慢性鼻窦炎不伴鼻息肉差,真菌性鼻-鼻窦炎中真菌球疗效好;3.过敏原阳性的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治疗效果欠佳,过敏性因素可能对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和术后恢复有影响。
二、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30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3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5.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耳穴疗法用于耳鼻喉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表1 症状体征量化观察评价表 |
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2)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窦炎的Meta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2.1 检索数据库 |
2.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与提取 |
2.4 质量评价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数据分析 |
3.3.1 有效率 |
3.3.2 辅助指标 |
3.3.3 安全性 |
3.3.4 网状meta分析 |
3.4 偏倚分析 |
3.5 敏感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药口服制剂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网状Meta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2.1 检索数据库 |
2.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与提取 |
2.4 质量评价 |
2.5 经济学指标观察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3 数据分析 |
3.3.1 有效率的网状Meta分析 |
3.3.2 辅助指标 |
3.3.3 安全性 |
3.3.4 增量成本-效果分析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慢性鼻窦炎药学服务路径的验证 |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纳入排除标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4 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 |
2.4.1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标准 |
2.4.2 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标准 |
2.4.3 安全性评价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纳入患者的基线特征 |
3.2 疗效比较 |
3.2.1 VAS评分 |
3.2.2 SNOT-22评分 |
3.2.3 有效率 |
4 讨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概述 |
1.西医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1.1 定义及分型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临床表现及诊断 |
1.4 治疗 |
2.中医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
2.1 概念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论治 |
2.4 经验方临床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4 疗效评价标准 |
2.5 依从性评价 |
2.6 不良反应观测和安全性评价 |
2.7 统计学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基线资料比较 |
3.2 症状VAS总评分比较 |
3.3 鼻内镜下鼻腔黏膜评分(Lund-Kennedy)比较 |
3.4 鼻窦 CT 检查评分(Lund-Mackay)比较 |
3.5 总体疗效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1.选题目的及依据 |
1.1 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处理的必要性 |
1.2 中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特色 |
2.辛前甘桔汤加减的立法依据 |
3.辛前甘桔汤加减的方药解析 |
3.1 辛前甘桔汤的方药组成及临证加减 |
3.2 方药解析 |
4.辛前甘桔汤加减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辛前甘桔汤加减的临床疗效分析 |
5.1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衡性比较结果的分析 |
5.2 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VAS总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
5.3 治疗组和对照组鼻内镜下鼻腔黏膜(Lund-Kennedy)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
5.4 治疗组和对照组鼻窦 CT 检查(Lund-Mackay)评分比较结果的分析 |
5.5 临床疗效比较结果的分析 |
5.6 安全性评价 |
第四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主观评估 |
附录3 客观评估 |
附录4 临床疗效评价 |
附录5 依从性评价 |
附录6 不良事件表 |
(4)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一般资料 |
1.1.2 研究方法 |
1.1.3 观察指标 |
1.1.4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辅助检查。 |
1.3 治疗方法。 |
2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诊断及治疗。 |
2.3 影像学检查。 |
2.4 手术情况。 |
2.5 治疗效果。 |
2.6 典型病例。 |
3讨论 |
3.1 误诊原因分析。 |
3.2 儿童颈部常见占位性病变诊断及治疗。 |
(6)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鼻中隔及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慢性鼻窦炎术后疗效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对象 |
2.2 主要材料及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4 诊断标准 |
2.5 纳入标准 |
2.6 排除标准 |
2.7 判断指标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病鼻窦炎伴鼻患肉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窦炎的认识 |
1.1 慢性鼻窦炎的定义及诊断 |
1.2 慢性鼻窦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慢性鼻窦炎的西医治疗 |
2. 祖国医学对鼻渊的认识 |
2.1 鼻渊的病名 |
2.2 鼻渊的病因病机 |
2.3 鼻渊的治疗 |
3. 鼻内镜术后处理的相关研究 |
3.1 鼻内镜术后黏膜的恢复与转归 |
3.2 鼻腔冲洗在鼻内镜术后治疗中的研究 |
4. 慢性鼻窦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方法 |
3.1 治疗安全性观察 |
3.2 疗效评判标准 |
3.3 E-cadherin、α-SMA的检测 |
3.4 统计学处理 |
4. 实验数据分析 |
4.1 两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
4.2 临床疗效比较 |
4.3 不良反应 |
4.4 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 |
第三部分 结果讨论 |
1. 临床疗效分析 |
1.1 一般资料分析 |
1.2 组内治疗前后分析 |
1.3 术后12周组间分析 |
1.4 两组综合疗效分析 |
2. 组织中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1 两组术中标本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2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2.3 两组术后12周标本E-cadherin、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 |
3. 方药分析 |
3.1 醒窍冲洗液的立方依据 |
3.2 方解及药理学研究 |
4.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慢性鼻窦炎的局部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10)真菌性鼻-鼻窦炎过敏原检测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30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肺脾气虚型儿童慢鼻渊的临床疗效观察[D]. 肖炳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慢性鼻窦炎临床用药的疗效分析及药学服务路径验证[D]. 周鹤.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3]辛前甘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章静怡.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4]分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对老年慢性鼻窦炎治疗有效性、安全性[D]. 李连友.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婴幼儿颈深部病变压迫引起上气道梗阻的临床研究及误诊分析[J]. 冯爽,秦昊,孙昌志,陈彦球,罗仁忠.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8)
- [6]结构异常中鼻甲的不同处理策略对不伴鼻息肉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疗效的影响[D]. 金德燕.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7]经鼻内镜手术行鼻窦内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临床疗效观察及分析[D]. 尹金理.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8]醒窍冲洗液对慢性鼻窦炎术后恢复的疗效观察以及对E-cadherin、α-SMA表达影响的研究[D]. 刘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慢性鼻窦炎内镜鼻窦手术中植入全降解鼻窦药物支架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邱增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10]真菌性鼻-鼻窦炎过敏原检测及其意义[D]. 罗嫱楠.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