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论文文献综述)
陈义海[1](2013)在《孙景尧教授对中国比较文学的独特贡献》文中研究指明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杰出的比较文学学者孙景尧教授不幸于2012年7月10日在上海去世;中国比较文学界因此失去一位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学科开拓、学科风气引领的关键学者,一位与人为善、提携后辈、为人作嫁衣的和善长者。具有一定学科意识的比较文学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中国曾一度繁
张巧妮[2](2014)在《《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研究》文中认为《清平山堂话本》原名《六十家小说》,明代嘉靖年间,由洪楩清平山堂编印,晚明祁承爜《澹生堂藏书目》卷七小说家记异门着录,分别提名为《雨窗集》、《长灯集》、《随航集》、《欹枕集》、《解闲集》、《醒梦集》,每集十卷,共六十卷。《清平山堂话本》原书散失大半,现存二十九篇残缺不全的作品。该书题材宽广、内容丰富、语言活泼,收录了宋元话本代表作数篇,为近代口语化文学开辟了道路,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本文将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探讨、归纳、总结《清平山堂话本》在叙事方面表现出的特征。因此,首先要明确,运用叙事学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即从《清平山堂话本》的文本自身出发,研究作者采用何种方法叙述故事,不同的叙述方式能创造何种不同的叙述效果;其次,运用叙事学擅用的细读方法,把叙事作品的文本视为独立自足的封闭体系研究,《清平山堂话本》叙事视角的运用、叙事顺序的安排、叙事结构的构建等方面都分别留下了口头文学、或书面文学的明显痕迹;最后希望通过叙事学理论重新审视《清平山堂话本》,获得对作品以崭新的理解和感受。
徐梦颖[3](2014)在《由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谈及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悬念意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界悬疑大师希区柯克一生创作出55部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佳作。作品中体现出的悬念观,以及希区柯克对悬念的纯熟运用让他的悬念观在世界电影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影响了无数的后起之辈。毫无置疑的一点,悬念的加入让电影看起来更让人"担心"了,这成为电影艺术长久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内在原动力。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能否适应中国观众的胃口?中国电影有无必要吸收这样的悬念观来进行更优秀电影剧作探索?这是本文致力于探讨的问题。
李晓晖[4](2008)在《宋元“说话”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宋元“说话”是一种以说为主用故事娱人的市井伎艺,它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却在方方面面影响了多种文学样式,对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沾溉尤深。它的出现,带来了打破中国文学总体格局、改变传统文学品格的契机。本论文力图从宋元时期的社会实际出发,对宋元“说话”作一较全面客观的研究。文章绪论重在厘清“说话”、“平话”(评话)与“话本”的观念,以利于全文的开展。第一章是宋元“说话”的源头性梳理,在指出“起源”和“来源”存在异质性的基础上,得出“说话”兴起于唐代的结论。第二章是宋元“说话”繁盛现象的勾勒和原因的探讨,认为社会经济、人口结构、思想观念、文学规律以及“说话”伎艺本身特点均是宋元“说话”繁盛的助推剂。第三章对宋元“说话”的“家数”、地点、名目、艺人进行了基于文献基础的考察,在诸如聚讼纷纭的“家数”分类问题、习而不察的“供奉局”问题、人所忽略的王六大夫称谓含义问题上,发表了一己之见,并对“说话”研究中的部分常用术语作了考证。第四章论述宋元“说话”的文学意义。包括与其它文学样式的互动关联、市民文学特性,明确其在文学转型时期的滥觞地位。通过这样的讨论,我们认为宋元“说话”在中国小说和市民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有筚路蓝缕之功。
罗勇珍[5](2007)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小说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小说的艺术研究逐步取得了显着的成果,其中主要体现在文体形态研究、美学特征研究、叙事艺术研究、人物形象研究、语言艺术研究等五方面。但是,目前学界对宋元话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只有将文本与说话人、听众及传播途径、接受场所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还原其原生态讲述情境,才能取得更大的研究突破。
周峰,李伟[6](2004)在《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西方对传统小说的认识,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小说的认识与之既有相似但同时又不相似,同样在中西小说与戏剧的结构上,亦存在这种补位或错位的情况。在这里,我们从中西文学比较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说书艺术中的一些美学原则及其在评析具体作品时所起的作用,以此希望能发掘一些对中国传统小说的新认识。
鲍震培[7](2004)在《中国俗文学史论》文中研究表明
二、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论文提纲范文)
(2)《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者 |
(一)作者与叙述者 |
(二)叙述者职能 |
1.传达职能 |
2.叙述职能 |
3.指挥职能 |
4.评论职能 |
二、《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视角 |
(一)视角 |
(二)叙述视角类型 |
1.全景视角叙述 |
2.人物视角叙述 |
3.戏剧化视角叙述 |
三、《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顺序 |
(一)顺序的产生 |
(二)叙事时间类型 |
1.顺叙 |
2.预叙 |
(三)倒叙和插叙 |
四、《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结构 |
(一)“结构”观念 |
(二)“说话文本”的结构特征 |
(三)话本的宏观结构类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3)由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谈及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悬念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希区柯克与悬念 |
二、中国电影中的悬念意识 |
三、我们能够学习的 |
(4)宋元“说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说话”溯源与辨流 |
第一节 唐前讲说故事的活动 |
第二节 唐代讲说故事的活动 |
一、唐代的变文与俗讲 |
二、唐代“说话”的成熟 |
第二章 宋元“说话”的繁盛及其原因 |
第一节 宋代“说话”的繁盛 |
第二节 宋元“说话”繁盛原因 |
一、宋元“说话”繁盛的外因 |
二、宋元“说话”繁盛的内因 |
第三章 宋元“说话”考论 |
第一节 家数考 |
第二节 名目考 |
第三节 地点考 |
第四节 艺人考 |
第五节 常用语例考 |
第四章 宋元“说话”的文学意义 |
第一节 宋元“说话”与文学 |
一、宋元“说话”与传奇、志怪、曲子词 |
二、宋元“说话”与话本、章回小说 |
三、宋元“说话”与诸宫调、戏曲 |
第二节 宋元“说话”的市民文学特性 |
一、市民文学定位 |
二、“说话”的市民文学表征 |
第三节 宋元“说话”的文学史意义(代结语) |
一、文学理念的变革 |
二、小说传统的孕育 |
三、“说话”衰微的启迪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20世纪以来宋元“说话”研究回顾 |
附录二: 宋元“说话”研究论着索引(1900-2007) |
后记 |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小说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体形态研究 |
二、美学特征研究 |
三、叙事艺术研究 |
四、人物形象研究 |
五、语言艺术研究 |
(7)中国俗文学史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唐前俗文学概况 |
一 瞽朦说唱与成相辞 |
(一) 瞽朦说唱的形成和发展 |
(二) 说唱诗体的创立 |
(三) 瞽史——讲史的先声 |
二 俳优讽谏与辞赋、骈文、笑话 |
(一) 侏儒俳优的产生及发展 |
(二) 俳优的形式流变及影响 |
(三) 唐前俗赋的滋延 |
(四) 从宣讲意义上看骈文的俗文学倾向 |
(五) 《笑林》与《启颜录》 |
三 上古神话、杂史杂传与六朝志怪 |
(一) 先秦两汉杂史杂传与小说 |
(二) 魏晋小说 |
(三) 南北朝及隋代小说 |
四 从汉乐府到新乐府辞 |
宗教世俗化与敦煌说唱文学 |
一 从唱导到俗讲 |
(一) 转读、梵呗与六朝唱导 |
(二) 宗教文艺的世俗化与俗讲的盛行 |
二 敦煌说唱文学的文体种类 |
(一) 俗讲经文 |
(二) 变文 |
(三) 词文 |
(四) 话本 |
(五) 故事赋 |
(六) 因缘 |
三 内容与叙事方法 |
(一) 题材与主题 |
(二) 叙事观点 |
(三) 叙事套语 |
(四) 表现方法 |
余论 从敦煌说唱与唐传奇之异同看中国小说体系源流 |
张鷟和他的 《游仙窟》 |
一 以世俗化的恋爱为题材的小说—《游仙窟》 |
二 才子张蔫积极入世而又离经叛道的个性 |
三 《龙筋凤髓判》和《朝野金载》的旨趣及风格 |
四 谑而不虐:作为娱乐的恋爱和恋爱中的娱乐 |
(一) 从游仙到艳遇 |
(二) 诗歌与调情 |
(三) 酒食、音乐与女色 |
(四) 逾越礼法的才子与佳人 |
(五) 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影响 |
唐传奇的俗化 |
一 唐代小说形态及唐传奇俗化问题的提出 |
二 从小说的受众看唐传奇俗化倾向 |
(一) 唐传奇是文人“说话”的产物 |
(二) 唐传奇之“传”—传闻与传播 |
(三) 唐传奇之“奇”—好奇与娱乐 |
三 从内容看唐传奇的通俗化 |
(一) 唐传奇取材的世俗化及对后世俗文学的影响 |
(二) 唐传奇婚恋故事与才子佳人恋、士妓恋、异类恋模式 |
金元曲艺与俗文学 |
一 概述 |
(一) 金元社会特点及对曲艺和俗文学的影响 |
(二) 金元曲艺和俗文学的特点和概况 |
二 金元诸宫调 |
(一) 金代诸宫调的发展和演变 |
(二) 元代诸宫调与《天宝遗事》 |
(三) 诸宫调的音乐体制 |
三 金代诸宫调的颠峰之作——《董西厢》 |
(一) 《董西厢》的叙事说唱特色 |
(二) 题材和主题 |
(三) 结构和描写技巧 |
(四) 悬念技巧 |
(五) 叙事观点 |
四 金元散曲 |
(一) 金元散曲的兴盛与特点 |
(二) 散曲的思想和艺术 |
(三) 双渐苏卿故事的散曲和诸宫调 |
五 元代讲史与平话 |
(一) 元代讲史的繁兴 |
(二) 元刊全相平话五种 |
六 元代戏曲与曲艺 |
(一) 词话和货郎儿 |
(二) 元明杂剧、南戏中保存的“说”的曲艺形式—笑乐院本 |
(三) 关于曲艺表演的论述 |
参考文献 |
四、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论文参考文献)
- [1]孙景尧教授对中国比较文学的独特贡献[J]. 陈义海. 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2013(Z1)
- [2]《清平山堂话本》之叙事研究[D]. 张巧妮. 长春师范大学, 2014(01)
- [3]由希区柯克的悬念观谈及中国电影创作中的悬念意识[J]. 徐梦颖.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1)
- [4]宋元“说话”研究[D]. 李晓晖.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3)
- [5]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小说研究综述[J]. 罗勇珍.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6]说书人的审美观与“宋四公”[J]. 周峰,李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2004(06)
- [7]中国俗文学史论[D]. 鲍震培. 华东师范大学, 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