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江芸[1](2019)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需方视角,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医养结合服务特点,明确医养结合模式下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影响,提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优化策略,以促进健康公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方法】1、文献研究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等网络数据库及查阅相关书籍,梳理国内外医养结合与健康保障等研究主题相关理论基础及发展动态,确定健康保障分析维度、研究指标选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等研究工具。从人社、卫生、民政等部门收集现有政策文件、工作总结、数据报表等灰色文献,获取研究所需的经济、社会、政策、人口、医疗保险等相关信息。2、实证研究方法(1)典型案例现场调研。根据文献研究及专家推荐,采取典型抽样方法现场调研了湖北省咸宁市、宜昌市、襄阳市23个典型医养结合机构及社区;访谈了卫生行政、医保及民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医养结合机构/社区管理者等31名知情人;收集了合作协议书、服务管理办法、医保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以及地区医保管理数据等资料。(2)询问式问卷调查法。采用国际通用量表和自行设计问卷,面对面访谈式问卷调查了872份医养结合模式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老年人的个人问卷,同时从医养结合机构处获取老年人医疗费用和医保补偿数据。了解不同医养结合模式状态下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医养结合服务利用、保险补偿等情况。(3)个人深入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确定老年人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访谈了22名倾诉意愿和沟通能力强、医养结合机构内就医并获医疗保险补偿、对所处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极好或极差的老年人,了解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模式的原因及其接受意愿、医养结合机构内就医体验及其保险受益体验。3、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1)内容分析方法。对知情人访谈等的定性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医养结合模式内涵,并比较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以及服务补偿的区别与特点。(2)提炼主题。将22份老年人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稿,导入质性研究分析软件Nvivo11.0进行资料管理和分析,在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和服务补偿体验的“本土概念”下创建节点进行细致编码,之后再合并节点并将其分组,形成相关的类别,通过反复比较、归纳、提炼相关主题。(3)统计及回归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的个体特征,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二元回归模型进行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影响因素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人住院补偿情况。(4)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影响结果变量的混杂因素,在模式之间均衡可比的基础上,分别从健康状况公平、卫生服务利用公平、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分析医养结合模式本身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影响。【结果】1、明确了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宏观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因素,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发挥间接、长效的影响;医养结合模式下核心主体——医养结合机构、医保机构、老年人三者之间通过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补偿以及利用,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发挥直接、短期的影响。2、归纳了四种主要的医养结合模式内涵及特点。在服务提供方面:养内设医模式能较好兼顾养老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供给,特殊医疗护理提供有限,养老服务价格适中。医内设养模式在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养老服务价格起步高、精神文化服务提供不足。医养联合模式健康管理服务覆盖所有入住老年人,但健康管理服务频率不及医内设养模式和养内设医模式,养老服务价格相对较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更符合中国传统养老观念,且受家庭支持系统的影响大,居住环境不符合适老化需要,健康管理服务主要针对重点人群,居家医疗服务的门槛高、覆盖有限。在服务补偿方面:四种模式的医保报销政策总体一致,生活照料服务等养老服务不纳入医保补偿范围。区别在于,医内设养模式是唯一将康复医疗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的家庭病床属于医保定点床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但居家医疗服务能够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政策仍在试点推行,导致服务覆盖有限。医养联合模式居民住院医疗报销比例5070%,报销比例低于其他三种模式(60%90%),与该模式内医疗机构等级高于其他模式有关。3、证实了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参加职工医保的老年人选择医内设养模式、养内设医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未参加医保老年人的92.1倍(95%CI,4.8175.3)、39.9倍(95%CI,2.758.1);未婚、离异或丧偶老年人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在婚老年人的3.5倍(95%CI,1.49.2)、4.5倍(95%CI,1.513.9)和2.6倍(95%CI,1.25.7);经济收入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自评健康状况一般的老年人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3.3倍(95%CI,1.28.9)、3.5倍(95%CI,1.111.2)。功能有明显障碍、功能下降者选择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的可能性分别是功能正常者的27.7212倍、12.655.2倍。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与实际选择不完全符合。功能有明显障碍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接受度更高,如功能有明显障碍的老年人接受养内设医模式的可能性是功能完全正常者的5倍多(95%CI,1.523.4);社会支持得分越低,老年人的接受意愿越低,如社会支持得分最低组接受医内设养模式、医养联合模式和社区居家医养模式的可能性是得分最高组的1.2%30.3%。4、证实了不同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健康保障存在差异。在健康状况公平维度,匹配后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生命质量低于医养联合模式老年人(t=-3.05,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中精神文化服务提供不足、建筑环境设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老年人功能发挥有关;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主观幸福度高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老年人(t=3.18,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提供便捷、有效医疗服务让老年人感到充分的安全感有关。在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维度: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血压测量服务、血糖测量服务、体检服务利用频率高于其他三种模式(P<0.05),与医内设养模式提供的规范化、流程化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关。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老年人门诊服务利用频率分别高于医养联合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老年人(P<0.05),与养内设医模式、医内设养模式服务地理可及性高有关。在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同等收入水平的职工医保参保老年人,在医养联合模式中获得的住院医疗补偿金额高于医内设养模式、社区居家医养模式(H=12.919.8,P<0.05)。同等收入水平的居民参保老年人,在医养联合模式下获得的住院医疗补偿金额分别高于社区居家医养模式(H=19.737.5,P<0.05)、养内设医模式(H=23.635.2,P<0.05)、医内设养模式(H=23.0,P<0.05)。医养联合模式的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中提供服务项目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了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服务成本更高,该模式下老年人更易于发生高成本住院,造成医保基金支出和个人经济负担重,并可能导致医疗卫生资源挤占。5、上门医疗服务、居家医疗服务以及养老机构内医疗服务等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缺乏合理引导,子女精神赡养、适老化环境、精神文化服务等支持和促进性环境建设不足,医养结合服务可负担性仍较低,卫生服务利用不公平,医疗资源挤占等问题影响着老年人健康保障和健康老龄化的实现。其关键问题在于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体系不健全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不完善。【结论】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不仅受到健康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收入低的老年人存在医养结合服务需要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完善服务提供及保障体系,适当向低收入老年人倾斜,有助于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改善整体保障水平。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不仅受社会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医保补偿的影响。应针对性优化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提供以及服务补偿策略,以改善老年人健康保障,促进健康公平。一方面,应针对性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引导老年人合理选择医养结合模式、关注老年人精神文化和临终关怀服务需要。另一方面,应拓展医保筹资渠道、优化补偿机制设计、探索发挥健康风险分担作用、加快发展独立于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护理保险。【创新与不足】研究创新之处:研究视角上,本文从需方视角出发,关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分析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研究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健康保障水平,提出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因此,本文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新意。研究思路上,本文以健康公平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综合考量健康社会决定因素对老年人健康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研究各个章节之间衔接严谨。因此,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方法应用上,本文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通过匹配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影响结果变量的混杂因素,验证医养结合模式本身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差异的影响,即验证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差异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方法应用上具有一定的创新。研究局限与展望:在构建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过程中,因测量方法有限未采集到所有的影响变量,因此在匹配过程中可能忽略了个别对匹配有效性带来影响的混杂因素;同时,因医养结合模式之间初始差距较大导致样本损失时,可能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未来可以通过增加样本量以提高样本代表性。本文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医养结合模式之间的健康保障水平的差异以及影响的研究,采取的是平行对照的研究思路。未来可以对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及其补偿前后健康保障水平的差异进行研究,更好的验证医养结合服务提供及服务补偿对老年人健康保障的直接影响。
韩灵莉[2](2017)在《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霉病(Saprolegniasis)是淡水养殖的常见病害,其发病地域广,对宿主无选择性,感染品种多,在5℃-30℃均可发生。国内外众多真菌学家和水产学家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这类疾病至今仍没有很好的解决,目前还没有确定是哪些种类的水霉菌导致七彩神仙鱼发病。七彩神仙鱼水霉菌病原种类的鉴定及其生活史的观察,以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亟待解决。鉴此,本论文通过提取患有水霉病的七彩神仙鱼鱼卵,并通过人工感染实验验证,获得一株致病菌株YL2,并对其使用传统形态学和ITS相结合的现代分子学方法对其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致病菌为寄生水霉(S aprolegnia parasitica);进一步对其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究,使用不同药物对YL2菌丝的抑制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卡松对其的抑制效果较好,然后探讨分析其对七彩神仙鱼的安全性;最后通过人工感染试验对其抑菌效果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结果为:1.菌株YL2的分离鉴定取实验室的患有水霉病七彩神仙鱼卵,通过分离纯化的方法,得到一株致病水霉菌,命名为YL2,采用现在最常用的水霉菌种类鉴定的方法,即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ITS序列分析技术作为菌株种类的鉴定方法。试验除常用方法外,使用现在最新的微生物裂解液,可以直接释放核酸用于PCR检测反应,作为YL2菌株DNA的提取方法以上两种方法,均鉴定菌株YL2为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相比而言后一种方法更加高效的提取DNA,能够达到微生物快速进行PCR检测的目的,可作为水霉菌DNA提取研究的新方法。2.菌株YL2的生活史YL2菌株菌丝外观为白色棉絮状,经乳酸棉兰染液固定,于显微镜下观察到是无隔透明的管状结构;恒温水培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活史,在不同温度下培养时25℃时生长最好,25℃时最适合菌株YL2的生长,这与七彩神仙鱼生长孵化的温度比较接近,猜测此是七彩神仙鱼在孵化时易被感染的主要原因;在20℃-25℃恒温条件下,第3d有棒状孢子囊形成,第4d开始释放孢子,释放的方式为典型的水霉属菌模式,在15℃恒温条件下能够产生大量有性器官,第5d时有大量的球形藏卵器形成,与雄器主要为同体或者同枝,是水霉属的典型形态特征。3.菌株YL2的药敏特性通过采用四种不同类型的药物对水霉菌杀菌效果进行研究,药物包括益生菌,消毒剂类、防腐剂类和酶类。通过比较分析四类药物对于水霉菌YL2菌丝的生长抑制力和对水霉菌孢子萌发的的抑制浓度间的差异,发现:益生菌和酶类对于抑制菌丝生长的效果不明显,防腐剂和消毒剂类均可抑制菌丝生长,通过高、中、低3个浓度组之间组内比较,发现四种药物抑制效果为:卡松>聚维酮碘>溴硝丙二醇=过氧乙酸,且浓度增大抑菌能力增强,得到卡松的抑菌效果最好;益生菌和酶类在对于水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效果,防腐剂和消毒剂类则可以抑制其孢子萌发,其中浓度为16mg/L即可抑制80%的水霉菌孢子萌发,而聚维酮碘、过氧乙酸和溴硝丙二醇,能够抑制80%的水霉孢子萌发的浓度均比常用高浓度大。因此,得出卡松对于水霉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4.卡松对七彩神仙鱼的防治效果卡松是国际上公认的日用品广谱防腐剂,且在安全范围内长期,反复使用是安全的。试验测定了卡松对七彩神仙鱼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并在之前卡松对水霉菌YL2菌丝抑菌力和孢子萌发的抑菌浓度基础上,通过人工反感染试验,探索了卡松对七彩神仙鱼水霉病预防效果的研究。最后,发现浓度为16mg/L的卡松能够有效地抑制水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从而达到抑制水霉菌的效果,可以作为水霉病的预防药物。
付宁[3](2010)在《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及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七彩神仙为世界着名的观赏鱼,号称“观赏鱼之王”,以体态优雅、颜色华丽多变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受推崇的观赏鱼之一。在自然条件下,七彩神仙鱼产卵量低、躲避敌害能力较差,成长需经过长期的护幼过程,自然繁殖成活率很低,一般仅为10%左右。迄今,有关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系统地开展了七彩神仙鱼的人工繁殖和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研究结果如下:一、经过室内人工养殖促熟培育及繁殖调控,获得了在人工养殖的情况下七彩神仙鱼自然产卵、受精和孵化的成功。二、利用传统观赏鱼养殖缸,采用人工控温和生态调控育苗技术,实现了七彩神仙鱼人工育苗的成功,使初孵仔鱼育苗成活率达到70%。三、利用芽孢杆菌在改善水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在育苗生产中,根据现有条件,接种培养芽孢杆菌,并对芽孢杆菌进行了富集培养,使芽孢杆菌适应育苗时控制的生态条件,在育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姜丽军[4](2005)在《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文中研究指明
姜丽军[5](2004)在《七彩龟常见病的诊治》文中提出
刘淑新[6](2002)在《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抓好七彩龟常见病的防治,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关键,现将其5种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肝类 主要症状,缩头、体轻、排臭液、不爱进食、背甲上出现灰白斑点。
于丽萍[7](1997)在《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七彩龟是龟类中品种优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原产于美洲,近几年引进我国。抓好七彩龟常见病的防治,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关键。现将其五种常见病的症状、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肝类主要症状缩头、体轻、排臭液不爱进食,背甲上出现灰白斑点。...
俞国英[8](1995)在《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七彩龟是龟类中品种优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原产于美洲,近几年引进我国,抓好七彩龟常见病的防治,是关系到养殖成败的关键,现介绍如下: 1.肝炎。主要症状:缩头、体轻、排臭液、不爱进食,背甲上出现灰白斑点。
还庶[9](2012)在《七彩山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性防治》文中研究指明七彩山鸡大肠杆菌病系发生于家禽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特种珍禽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的一种可口食品,笔者在1980-2007年的禽医临床实践过程中遇有20多起病例,现举两起典型病例简单介绍如下:1典型病例Ⅰ奉贤区某养殖专业户饲养100多羽七彩山鸡发病。经问诊,两群山鸡临床
王利坚[10](1997)在《特种高效经济动物——巴西翠龟及其常见病防治》文中认为 巴西翠龟又叫七彩龟,亦名"红水耳"。它集观赏、滋补、药用于一身,是龟类中品种优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原产美洲,由于它有诱人的经济效益。备受广大养殖户青睐。巴西翠龟生长速度极快,仅夏季高温季节,月增重达0.25市斤,产卵置比普通龟高40~50个.翠龟价格昂贵,每公斤1500元,如饲养5对,年可获利1.5万元。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饲养方便等特点,是农村养殖致富的
二、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1.2.1 老年人 |
1.2.2 医养结合 |
1.2.3 基本医疗保险 |
1.2.4 健康保障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3.1 健康老龄化相关研究 |
1.3.2 医养结合相关研究 |
1.3.3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相关研究 |
1.3.4 老年人健康保障相关研究 |
1.3.5 小结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假设 |
1.4.3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 |
1.5.2 实证研究 |
1.5.3 资料整理分析 |
1.6 课题来源 |
1.7 研究逻辑框架 |
1.7.1 技术路线图 |
1.7.2 结构安排 |
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构建 |
2.1 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环境判断及现状分析 |
2.1.1 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相关政策梳理 |
2.1.2 医养结合需求现状分析 |
2.2 基础理论阐述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2.2.2 健康老龄化 |
2.2.3 健康公平 |
2.2.4 Anderson健康服务利用行为模型 |
2.2.5 福利经济学 |
2.3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保障影响机制概念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医养结合模式比较研究 |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3.1.1 典型案例研究 |
3.1.2 深入访谈 |
3.2 医养结合模式内涵 |
3.3 医养结合典型案例 |
3.3.1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及服务价格 |
3.3.2 医养结合服务医疗保险报销政策 |
3.4 基于典型案例的医养结合模式比较分析 |
3.4.1 医养结合模式服务项目及价格特点分析 |
3.4.2 医养结合模式医疗保险政策特点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研究 |
4.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4.1.1 问卷调查 |
4.1.2 深入访谈 |
4.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描述性分析 |
4.2.1 倾向特征分维度分析 |
4.2.2 使能资源分维度分析 |
4.2.3 需要分维度分析 |
4.3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回归分析 |
4.3.1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回归分析 |
4.3.2 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 |
4.4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接受意愿的质性研究 |
4.4.1 客观条件 |
4.4.2 老年人认知与观念 |
4.4.3 老年人个性特点影响 |
4.5 讨论 |
4.5.1 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要分析 |
4.5.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
4.5.3 医养结合模式接受意愿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研究 |
5.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5.1.1 问卷调查 |
5.1.2 深入访谈 |
5.1.3 倾向性评分匹配(PSM) |
5.2 基本情况分析 |
5.2.1 老年人生命质量、主观幸福感 |
5.2.2 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 |
5.2.3 老年人基本医疗补偿 |
5.3 构建医养结合模式倾向性评分匹配 |
5.4 基于PSM老年人健康保障分析 |
5.4.1 健康状况公平维度 |
5.4.2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维度 |
5.4.3 卫生服务筹资公平维度 |
5.5 老年人服务利用与保险受益体验的质性研究 |
5.5.1 医养结合服务利用体验 |
5.5.2 医养结合服务补偿体验 |
5.5.3 老年人健康状况变化 |
5.6 讨论 |
5.6.1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状况公平 |
5.6.2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公平 |
5.6.3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卫生服务筹资公平 |
5.7 本章小结 |
6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 |
6.1 医养结合模式下影响老年人健康保障的问题表现 |
6.1.1 医养结合服务难以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 |
6.1.2 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缺乏合理引导 |
6.1.3 支持和促进性的环境建设不足 |
6.1.4 医养结合服务的可负担性仍较低 |
6.1.5 卫生服务利用存在不公平 |
6.1.6 存在医疗资源挤占风险 |
6.2 关键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6.2.1 宏观层面因素分析 |
6.2.2 微观层面因素分析 |
6.3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健康保障优化策略 |
6.3.1 服务提供优化策略 |
6.3.2 医疗保险优化策略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医养结合视角下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老年人调查问卷 |
附件3 老年人访谈提纲 |
附件4 人社、民政部门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
附件5 医养结合机构中高层领导访谈提纲 |
附件6 PSM程序命令 |
(2)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发病的范围 |
1.2 流行条件 |
1.2.1 鱼体因素 |
1.2.2 外部环境因素 |
1.2.3 病原传播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4.1 鉴定方法 |
1.4.2 生活史观察方法 |
1.5 生产上常见的防治方法 |
1.5.1 保持鱼机体的健康 |
1.5.2 控制养殖水环境 |
1.5.3 药物治疗 |
1.6 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七彩神仙鱼鱼卵致病性水霉菌的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试验用鱼 |
2.1.3 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
2.1.4 主要试剂 |
2.1.5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菌株提取、分离纯化 |
2.2.2 水霉孢子悬浊液的制备 |
2.2.3 水霉孢子数测定 |
2.2.4 菌株的人工感染试验 |
2.2.5 外部形态观察 |
2.2.6 无性繁殖观察 |
2.2.7 菌株的有性繁殖 |
2.2.8 分离菌株DNA的提取 |
2.2.9 凝胶电泳检测 |
2.2.10 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 |
2.3 试验结果 |
2.3.1 菌株的分离与人工感染 |
2.3.2 菌丝的外部形态 |
2.3.3 菌丝的无性繁殖 |
2.3.4 菌丝的有性繁殖 |
2.3.5 rDNA-ITS区PCR扩增及测序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4类药物对水霉菌抑制效果的比较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验菌株 |
3.1.2 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
3.1.3 试验试剂药品 |
3.1.4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3.1.5 试验数据处理 |
3.2 试验方法 |
3.2.1 水霉孢子悬浊液的制备 |
3.2.2 水霉孢子数测定 |
3.2.3 四类药物对YL2菌丝生长的抑制处理 |
3.2.4 四类药物对YL2孢子萌发的抑制处理 |
3.3 试验结果 |
3.3.1 四种药物对YL2菌丝的抑制结果 |
3.3.2 四类药物对YL2孢子萌发抑制结果 |
3.4 讨论 |
3.5 结论 |
第四章 卡松对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防治效果 |
4.1 试验材料 |
4.1.1 试验菌株 |
4.1.2 试验用鱼 |
4.1.3 试验主要的仪器设备 |
4.1.4 常用培养基及试剂 |
4.2 试验方法 |
4.2.1 卡松毒理试验 |
4.2.2 水霉预防试验 |
4.3 试验结果 |
4.3.1 卡松对七彩神仙鱼的毒性结果 |
4.3.2 预防试验结果 |
4.4 讨论 |
4.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及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1 鱼类的摄食营养与消化的研究概况 |
1.2 温度对鱼类消化和呼吸影响的研究概况 |
1.3 七彩神仙鱼生物学特征 |
1.4 七彩神仙所需水质因子、营养、病害、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1.4.1 关于温度对七彩神仙鱼消化、呼吸的影响的研究 |
1.4.2 关于七彩神仙鱼生长所需硬度、pH 的研究 |
1.4.3 关于七彩神仙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 |
1.4.4 关于七彩神仙鱼病害的研究 |
1.4.5 关于七彩神仙鱼关于七彩神仙鱼亲鱼繁殖、幼鱼护理的研究 |
1.5 芽孢杆菌对水质指标影响的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2.1 试验仪器设备 |
2.2.2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养殖缸的布置 |
2.3.2 七彩神仙鱼的养殖管理 |
2.3.3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的添加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水质生态调控条件下的养殖结果 |
3.2 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
3.2.1 pH 值的变化 |
3.2.2 溶解氧(DO)的变化 |
3.2.3 氨氮、亚硝氮 |
3.2.4 化学耗氧( COD) |
3.3 七彩神仙鱼的人工繁殖 |
3.3.1 配对、产卵、受精 |
3.3.2 从受精卵到幼鱼的发育 |
3.4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和使用效果 |
3.5 营养添加剂的使用效果 |
4 讨论 |
4.1 七彩神仙鱼在水质生态调控条件下的养殖结果 |
4.2 关于七彩神仙鱼养殖和繁殖期间的水质调控 |
4.3 关于人工繁殖与孵化 |
4.3.1 带卵附着基的处理 |
4.3.2 提筒孵化 |
4.4 芽孢杆菌的菌群数量控制 |
4.5 营养增强制剂的使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和科研成果 |
(5)七彩龟常见病的诊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肺炎 |
2 肝炎 |
3 肠胃炎 |
4 细菌性肠道出血 |
5 溃疡病 |
(9)七彩山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性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典型病例Ⅰ |
2 典型病例Ⅱ |
四、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D]. 陈江芸.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2]七彩神仙鱼水霉病的鉴定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D]. 韩灵莉.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3]七彩神仙鱼人工繁殖及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D]. 付宁.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2)
- [4]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和治疗[J]. 姜丽军. 吉林畜牧兽医, 2005(01)
- [5]七彩龟常见病的诊治[J]. 姜丽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4(10)
- [6]七彩龟常见病的治疗方法[J]. 刘淑新. 饲料研究, 2002(08)
- [7]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J]. 于丽萍. 河南农业, 1997(07)
- [8]七彩龟常见病的症状与治疗[J]. 俞国英. 农村百事通, 1995(05)
- [9]七彩山鸡大肠杆菌病的综合性防治[J]. 还庶. 中兽医学杂志, 2012(01)
- [10]特种高效经济动物——巴西翠龟及其常见病防治[J]. 王利坚. 农村科技开发, 199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