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杨崛圣[1](2020)在《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介导HIF-1α和TRPM7对心肌的保护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血后早期恢复灌注对减少心肌损伤至关重要,但再灌注又可诱导心肌细胞死亡,导致再灌注损伤。再灌注损伤的时间特性使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举步维艰。2003年Zhao et al等提出了“后处理”的概念,即在缺血心肌再灌注完全恢复前进行一系列的短暂再灌注-缺血,由此对缺血心肌产生的保护作用。离体或在体动物实验提示参与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因子包括:1、内源性腺苷受体的激活;2、钾ATP通道的开放;3、再灌注损伤补救激酶(PI3K/Akt/e NOS)信号通路;4、细胞内、线粒体上钙超载的减轻;5、线粒体通透转运微孔的开放。“远处后处理”是相对于远处预适应的一个新概念,是在后处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即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开始前对另一脏器进行短暂的缺血再灌注,从而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2005年Kerendi等首先对远处后处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远处后处理可减少心肌梗塞面积达50%,其保护作用可能与短暂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腺苷分泌增加,从而激活腺苷受体有关。远处后处理可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此类研究尚处于初期,研究报道较少,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均提示远处后处理可能是比常规后处理更有应用前景的心肌保护措施。尽管远处预适应与远处后处理可以取得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但其在临床的应用仍举步维艰。Hausenloy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以下肢为远处器官的远处缺血预适应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并无保护作用,这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去甚远。同时期Wu等研究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可以消除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并且Kieran关于预/后处理的临床应用的综述中明确提到,高胆固醇血症等合并症存在的情况会明显影响到其的心肌保护作用。这些研究均提示,病理状态下缺血预/后处理保护与生理状态下存在区别。因此,探明脂血症等合并症通过何种途径影响预/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PC/Post C/RPost C应用于临床的关键点。目的:本研究以HIF-1α和TRPM7为切入点,观察并研究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1、在高脂血症兔远端缺血后处理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2、缺血后处理增加mi R-22-3p抑制TRPM7及抑制TRPM7对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第一部分为在体器官实验,通过以兔为研究对象观察HIF-1α在远处后处理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第二部分为细胞实验,以H9C2心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TRPM7干扰表达载体、敲减mi RNA-22-3p增加TRPM7表达的正、负向调控方式,观察缺氧复氧过程中TRPM7对H9C2在心肌细胞保护或损伤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1、血生化指标等各项检验结果提示:给予实验动物HIF-1α增敏剂可发挥有效的心肌保护作用;2、动物实验提示,缺血后处理能够促进PI3K-Akt-HIF-1α通路的激活。第二部分:1、缺氧后处理促进H9C2的HIF-1α的表达、抑制TRPM7的表达;2、缺氧后处理与mi R-22-3p正相关,mi R-22-3p可以直接靶向TRPM7基因,调控其m RNA的表达;3、缺氧后处理通过mi R-22-3p靶向TRPM7降低TRPM7表达。结论:第一部分:在高脂血症兔模型中1、HIF-1α增强剂DMOG+两种心肌缺血远端(肺和下肢)后处理均能减少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梗死面积。2、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能够降低再灌注引起的高血浆肌酸激酶活性。3、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能够降低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4、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再灌注能够稳定HIF-1α,同时激活PI3K/Akt/e NOS/HIF-1α通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第二部分:1、缺血后处理可能是通过mi R-22-3p抑制TRPM7的表达,从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2、HIF1-α可作为H9C2心肌细胞表征缺氧模型的构建是否成功和干扰处理后的检测指标。3、TRPM7干扰载体可能通过抑制TRPM7的表达,促进细胞存活,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维持细胞Ca2+浓度,发挥H9C2心肌细胞的再灌注保护作用。
肖燕[2](2020)在《基于mTORC1-ULK1-FUNDC1通路的电针预处理减轻MIRI的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比较不同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EA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影响,并明确其效应差异,探索EAP抗MIRI的相对适宜电流强度。2、探索mTORC1在EAP抗MIRI保护效应中与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3、探索EAP调控M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mTORC1-ULK1-FUNDC1信号机制。方法:1、将12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模型组(I/R组)、模型+非电针对照组(I/R+SEA组)、模型+0.2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0.2mA组)、模型+1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1mA组)、模型+2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2mA组)、模型+4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4mA组)、模型+6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6mA组)、模型+8mA电流强度电针预处理4d组(I/R+8mA组),每组各15只。各电针预处理组分别于MIRI手术前4天(d)干预,选择大鼠双侧“内关”穴(PC6)进行电针(2/100Hz),20min/次,1次/d。I/R+SEA组每天进行与其他组相同方式、时间的异氟烷吸入麻醉但不电针。各组均于第5d结扎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4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期间进行心电图(ECG)监测。每天监测大鼠体重变化,再灌注4h后,统计室性心律失常评分(VAS)情况,并对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Evans blue-TTC双染法染色切片,计算心肌梗死面积比(Infarct size,IS%)、风险面积比(Risk size);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cTnT)的浓度。2、在探索了电针预处理抗MIRI的相对适宜电流强度基础上,进行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二将140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除不结扎LAD,余与模型组操作相同;假手术+电针预处理组(S+EA组),除不结扎LAD,余与模型+电针预处理组操作相同;模型组(I/R组),同“方法1”中的造模方法;模型+非电针预处理组(I/R+SEA组),在大鼠两侧PC6皮肤表面贴上与电针同样大小的自制的竹制签子20min/次/d,连续4d,第5天造模;模型+电针预处理组(I/R+EA组),每天电针1次(2mA,2/100Hz,20min),连续4d,第5天造模。每组各28只。实验三将196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I/R组,同上;I/R+EA组,同上;空白对照组(B组),未做干预处理;模型+阴性对照预处理组(I/R+C组),腹腔注射与抑制剂组等量的助溶剂,1次/d,连续4d,并于第5天造模;模型+阴性对照+电针预处理组(I/R+C+EA组),每天电针1次、腹腔注射与抑制剂组等量的助溶剂1次,连续4d,第5天造模;模型+mTORC1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预处理组(I/R+R组),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每天1次,3.0mg/kg,连续3d,并于最后1次注射24h后造模;模型+mTORC1抑制剂+电针预处理组(I/R+R+EA组),每天电针1次,连续4d;电针第2天,同时开始给予腹腔注射雷帕霉素,每天1次,连续3d,于最后1次注射24h后造模。每组各28只。每天监测大鼠体重变化,并在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生存情况进行生存曲线分析;采用ECG检测心脏ST段变化,并对缺血期的前20min和再灌注期的前20min及220-240min进行VAS统计;Evans blue-TTC双染色法观察心肌梗塞面积情况,计算IS%与Risk size;ELISA法测定血清心肌酶谱CK-MB、LDH、cTnT的水平;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评价心肌细胞存活情况,全面充分评价心脏功能情况。在充分明确EAP对MIRI保护效应的基础上,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囊泡(即自噬小体)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溶酶体及两者结合情况,评价EAP抗MIRI效应与线粒体自噬的相关性。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B)、免疫组化法(IHC)分别检测心肌组织线粒体中LC3-I(mito-LC3-I)与LC3-Ⅱ(mito-LC3-Ⅱ)、心肌中mTORC1、ATG13、ULK1、p-ULK1、FUNDC1、p-FUNDC1等物质的分布和表达水平;采用大鼠能量(ATP)ELISA试剂盒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中线粒体的ATP产生情况,整体分析EAP通过mTORC1-ULK1-FUNDC1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从而减轻MIRI的可能潜在机制。结果一:不同电流强度EAP对MIRI的效应差异1、不同电流强度EAP对各组大鼠体重及MIRI术后生存曲线的影响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表明,EAP电流强度为0.2mA、1mA与2mA时,EAP的大鼠体重呈正常增长趋势,而电流强度为4mA、6mA、8mA时大鼠体重随着EAP电流强度的增大,体重出现不增反减的趋势;对生存曲线的分析结果显示,与I/R组比,EAP各组的存活率均升高,但0.2mA、1mA与2mA时的大鼠术后存活率高于4mA、6mA与8mA组。2、不同电流强度EAP抗MIRI的效应研究大鼠VAS、心脏Evans blue-TTC双染色及血清心肌酶谱结果表明,与I/R组比,不同电流强度EAP均可有效降低MIRI。VAS结果显示,EAP(仅I/R+2mA组)可有效降低室性心律失常评分VAS(P<0.05)。Evans blue-TTC染色结果显示,与I/R组比,EAP(I/R+0.2mA 组、I/R+1mA 组、I/R+2mA 组、I/R+4mA 组、I/R+6mA 组、I/R+8mA 组)可明显降低 IS%、Risk size(P<0.05),其中 I/R+2mA 组的 IS%、Risk size 值最小(P<0.05);而与 I/R+2mA 组相比,I/R+4mA 组、I/R+6mA 组、I/R+8mA 组的 IS%增加(P<0.05),其中 I/R+6mA 组、I/R+8mA 组 IS%显着增加(P<0.01)。与 I/R+2mA 组相比,I/R+SEA 组、I/R+0.2mA 组、I/R+1mA 组、I/R+6mA 组、I/R+8mA 组心肌 Risk size 均增加(P<0.05)。血清心肌酶谱结果表明,与I/R组比,不同电流强度EAP均可有效降低血清CK(P<0.05)、CK-MB(P<0.05)、LDH(P<0.05)、cTnT(P<0.05)的水平。其中 I/R+2mA 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均最低,效应最佳。结果二:EAP调控M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效应研究1、EAP对各组大鼠体重及MIRI术后生存曲线的影响各组大鼠体重及术后生存曲线的结果表明,与I/R组比,EAP可促进大鼠体重稳步增长,并有效提高大鼠MIRI术后存活率。2、对 VAS、IS%及 Risk size 的影响结果显示,与I/R组比,EAP可有效降低VAS(P<0.05)、降低IS%(P<0.05)及Risk size(P<0.05)。3、EAP减少MIRI诱导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I/R组比,I/R+EA组可降低血清CK-MB(P<0.05)、LDH(P<0.05)、cTnT(P<0.05)的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P<0.05),从而减轻MIRI,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4、EAP减弱MIRI诱导的线粒体自噬与S组相比,I/R和I/R+SEA组的自噬囊泡明显增加(P<0.01)。与I/R组相比,EAP(I/R+EA组)显着减少了再灌注240min后心肌组织自噬囊泡的数量(P<0.05),即EAP可抑制线粒体与溶酶体的结合。5、EAP 调节 mTORC1、ULK1 和 FUNDC1 的表达采用WB、IHC检测心肌组织中的mTORC1、ULK1、FUNDC1蛋白表达,结果初步显示,EAP可促进mTORC1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ULK1、FUNDC1的表达水平。结果三:EAP调控M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mTORC1-ULK1-FUNDC1信号机制研究1、雷帕霉素阻断了 EAP的心脏保护作用各组大鼠体重及术后生存曲线的结果表明,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蛋白后,消除了 EAP促进MIRI大鼠体重稳步增长,并有效提高大鼠MIRI术后存活率这一保护作用。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蛋白后,消除了 EAP对MIRI的保护效应:与I/R组比,I/R+R+EA组的VAS升高(P<0.05)、IS%(P<0.05)及Risk size(P<0.05)也升高、血清CK-MB(P<0.05)、LDH(P<0.05)、cTnT(P<0.05)的水平均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也增加(P<0.05)。2、雷帕霉素减弱EAP抑制的线粒体自噬结果显示,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蛋白后,消除了 EAP对MIRI线粒体自噬的抑制效应:I/R+R+EA组的自噬囊泡水平(P<0.05)升高,线粒体与溶酶体的结合(P<0.05)增加,表明线粒体自噬的水平增加,从而使MIRI加重。3、EAP通过mTORC1-ULK1-FUNDC1途径抑制线粒体自噬WB、IHC检测mTORC1-ULK1-FUNDC1信号通路中的相关蛋白:心肌组织mTORC1、ATG13、p-ULK1、ULK1、p-FUNDC1、FUNDC1 及心肌线粒体中 mito-LC3Ⅰ、mito-LC3Ⅱ,结果显示,EAP可促进mTORC1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ATG13、p-ULK1、ULK1、p-FUNDC1、FUNDC1、mito-LC3Ⅱ/Ⅰ 的表达水平(全部,P<0.05),但在应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C1蛋白后,EAP的这些调节作用则受到抑制(P<0.05)。对ATP(三磷酸腺苷)检测水平的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UNDC1蛋白诱导的线粒体自噬会通过过度消除线粒体而增加心肌细胞凋亡(P<0.05),线粒体数量的绝对不足而导致ATP产生障碍。但在PC6上进行EAP可逆转这种情况:EAP可促进线粒体内ATP的产生(P<0.05),防治MIRI。而应用雷帕霉素后,EAP的这一促进作用则受到抑制。结论:1、不同电流强度EAP“内关”穴4天均可有效抗MIRI,其中2mA电流强度的EAP保护效应最好。2、EAP“内关”穴减轻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效应可能与其促进心肌组织mTORC1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ULK1、FUNDC1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自噬的发生有关。说明mTORC1在EAP抗MIRI中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3、雷帕霉素抑制mTORC1后消除了 EAP“内关”穴对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效应,说明EAP对MIRI的心肌保护效应可能是通过mTORC1-ULK1-FUNDC1这一信号通路调控线粒体自噬,进而增加线粒体来源的ATP,改善MIRI后的能量供应来实现的。
陈飞,孙富增,吴亭桦,王兴敏,张永亮,李灵芝,金鑫,李建宇[3](2020)在《蕨麻多酚抗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蕨麻多酚在缺氧条件下对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方法:取新生1~3 d SD大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缺氧损伤模型组、蕨麻多酚低(0.11 mg·ml-1)、中(0.22 mg·ml-1)、高(0.44 mg·ml-1)浓度组。细胞在5%CO2-95%N2环境下37℃培养6 h,建立缺氧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Hoechst-PI荧光染色法观察缺氧损伤后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细胞p53、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 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p53、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损伤模型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P<0.01),Hoechst-PI染色可见呈亮蓝色荧光的早期凋亡细胞及大量亮红色荧光的晚期凋亡或死亡细胞; p53、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1);蕨麻多酚干预后细胞较缺氧损伤模型组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Hoechst-PI染色亮红色荧光的晚期凋亡或死亡细胞数量减少。蕨麻多酚各浓度组p53、Bax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缺氧时蕨麻多酚能够通过下调心肌细胞p53和Bax水平,上调Bcl-2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缺氧导致的心肌损伤。
陈曦[4](2020)在《益气活血方基于钙稳态调节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心肌梗死后,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细胞钙超载,是造成心梗心肌缺血损伤的关键因素之一。细胞钙超载使心肌细胞的过度收缩,细胞骨架成分变形超过正常收缩时的缩短程度,形成不可逆损伤,并使相邻心肌细胞相互破坏及坏死范围扩大,从而导致心肌梗死后多种病理改变,包括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因此,需要探究心肌梗死后细胞内钙稳态的调控机制,阐明益气活血方调节心梗后心肌细胞钙稳态作用机理以及中药作用靶点,可能对防治心肌缺血后心肌细胞损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心肌梗死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是病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原因,因此也是心肌梗死后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关注点。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组织和亚细胞结构、心肌细胞钙稳态调节相关蛋白等的变化情况,阐明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后心脏的保护作用,进而说明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后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实验研究分为动物实验和急性心肌细胞分离实验动物实验:健康雄性SD大鼠,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结扎术复制大鼠急性心梗模型。按照术后24小时心电图情况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Model,M),益气活血方组(YQHX,Y),美托洛尔组(Metoprolol,MT),以及只穿线不结扎的假手术组(Sham,S)。4周后进行心动超声、HE染色、Masson染色、透射电镜检测,Elisa检测血清BN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钙稳态调节相关蛋白、缝隙连接蛋白Cx43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此外,使用在体心脏电刺激检测各组心律失常易感性。急性心肌细胞分离实验:在28天时,急性分离各组大鼠心脏梗死边缘区细胞,研究持续搏动状态下各组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情况、钙瞬变、肌浆网钙泄漏情况,分析各组心肌细胞舒缩功能、钙瞬变幅度等的变化。结果1.大鼠心功能变化的评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功能受损严重,使用益气活血方和美托洛尔干预后,心功能改善明显。2.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形态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心肌细胞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细胞连接处未见破坏;模型组梗死边缘区有明显的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间隙较大,边界不规则,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有炎性细胞浸润和显着的胶原纤维增生;益气活血组和美托洛尔组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发现部分炎性细胞浸润,细胞形状趋向规则,有部分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周长、横截面积均显着性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两用药组各参数降低,改变趋势向假手术组接近。心肌组织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呈红染,大小正常,排列整齐,结构清晰,间质呈蓝染,可见少量胶原纤维;模型组心肌细胞结构紊乱且间隙变宽,梗死区组织广泛胶原纤维蓝染,弥漫性分布,间质大量纤维束将心肌细胞分隔呈条形或小岛状,大血管周围可见较多胶原纤维染色;两用药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梗死区蓝染面积较模型组减小。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方面,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心肌纤维排列整齐,有完整的肌小节,Z线、M线清晰可辨,线粒体排列在肌原纤维中间,分布均匀,线粒体嵴结构清晰,基质颗粒分布均匀;模型组动物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结构严重受损,出现明显的肌丝断裂,Z线、M线不清晰,线粒体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失去原有结构,线粒体嵴模糊不清,部分线粒体空泡化,但部分已有修复倾向;益气活血方组心肌细胞内部结构较为完好,断裂的肌丝趋向线性排列,线粒体与肌丝之间仍有间隙,并可见在断裂的肌丝附近有线粒体填充,线粒体总体排列较为规则,内部结构较为清晰,基质颗粒分布较为均匀。3.心梗大鼠心肌室颤阈值的变化情况。心肌梗死28天后,与假手术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室颤阈值显着降低,益气活血方组和美托洛尔组心梗大鼠的室颤阈值升高,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降低。4.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收缩和钙瞬变的变化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舒缩功能降低,以舒张功能的变化明显(p<0.01),益气活血方和美托洛尔均能够改善心梗后心肌细胞舒缩功能损伤,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能够显着提高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最大收缩速率、最大舒张速率、50%收缩时间、50%舒张时间(p<0.01),增加心肌细胞收缩幅度(p<0.01),减少心肌细胞收缩达峰时间(p<0.01),美托洛尔对心肌细胞舒缩功能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增强心肌细胞舒张功能(p<0.01)、增加舒张期肌小节长度(p<0.01)和缩短细胞收缩达峰时间(p<0.01)。钙瞬变相关指标方面,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钙瞬变幅度和钙离子消除时间常数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两用药组钙瞬变幅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明显,益气活血方组钙离子消除时间常数明显下降(p<0.01),美托洛尔组显示出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着。5.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肌浆网钙泄漏的变化及梗死边缘区组织钙稳态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肌浆网钙泄漏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肌浆网钙泄漏更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美托洛尔组心肌细胞钙泄漏下降明显(p<0.05)。Westerm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梗死边缘区RYR2、SERCA2α蛋白表达显着减少(p<0.01),益气活血方和美托洛尔干预后RYR2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位于线粒体上的钙稳态调节相关蛋白MICU1的表达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MICU1蛋白的表达降低(p<0.05),益气活血方组较模型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美托洛尔组MICU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6.大鼠心肌细胞梗死边缘区缝隙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Cx43表达显着下降(p<0.05),经过益气活血方和美托洛尔治疗后,Cx43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组织Cx43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1),经过益气活血方和美托洛尔治疗后,Cx43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1.益气活血方可以显着改善心肌组织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结构和功能损伤。2.益气活血方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后室颤发生的易感性。3.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的舒缩能力有显着的改善作用,这种作用通过影响心肌细胞钙瞬变产生。4.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后肌浆网和线粒体重要的Ca2+调节蛋白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与心律失常的易感性和心功能改善表现相一致。5.益气活血方能够提高心肌梗死后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缝隙连接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这种作用可能是其改善整体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原因之一。
马玲[5](2020)在《红景天苷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模拟高原低氧环境建立缺氧动物模型,观察缺氧对大鼠心肌形态、心肌细胞凋亡程度以及心肌自噬的影响,观察红景天苷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形态改变、凋亡变化,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及P62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表法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红景天苷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饲养于SPF级实验室(平均海拔1500m),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红景天苷治疗组饲养于模拟高原环境动物实验舱10日(实验舱海拔6500m),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0、40、60 mg/kg红景天苷灌胃。大鼠置于实验舱10日后麻醉取血,立即行血气分析检测,随后摘取大鼠心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的程度、透射电镜检测心肌自噬体的形成,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P62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形态变化。结果:1.各组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及凋亡结果:在兰州1500m海拔下,大鼠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改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拟6500m海拔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细胞水肿、萎缩、坏死,TUNEL检测可见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多、明显细胞凋亡形成。红景天苷治疗组心肌细胞水肿、萎缩、坏死均有所改善,且中、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TUNEL检测示红景天苷治疗组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减少,且细胞凋亡减轻程度与剂量呈相关性。2.心肌自噬体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检测结果:行透射电镜检查可见6500m海拔低氧环境下各组大鼠心肌均见自噬体形成。Western Blot检测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拟6500m海拔低氧环境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增强,P62降解增加、表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红景天苷治疗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Beclin-1的表达水平升高,P62表达下降(P<0.05),不同剂量红景天苷组对比,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自噬蛋白LC3Ⅱ/Ⅰ、Beclin-1表达升高,P6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高剂量红景天苷组行组间比较,蛋白表达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原低氧环境可诱导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升高。2.红景天苷治疗后可改善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的病理形态改变及减轻心肌细胞凋亡。3.红景天苷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与上调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相关。
苏日娜[6](2020)在《蒙药当贡-3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后miRNA-126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细胞层面研究蒙药当贡-3是否通过干预mi RNA-126表达从而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医师常规治疗冠心病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一种新的药物选择和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体外H9C2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模型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MI/RI)损伤。H9C2细胞缺氧低糖孵育3h,然后复氧复糖孵育6h,以此作为缺氧/复氧损伤条件。2.确定蒙药当贡-3的安全性和最佳剂量。五种剂量药物0.8、0.4、0.2、0.1、0.05mg/ml分别作用于H9C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确定0.2、0.1、0.05mg/ml的药物,分别代表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用于后续实验。3.细胞分组:(1)空白对照组;(2)H/R组;(3)H/R+当贡-3高剂量组;(4)H/R+当贡-3中剂量组;(5)H/R+当贡-3低剂量组。4.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内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释放、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各组细胞mi RNA-126的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剂量的当贡-3,0.8、0.4mg/ml均造成H9C2细胞损伤,选择0.2、0.1、0.05mg/ml的药物用于后续实验。2.缺氧/复氧(H/R)后,H9C2细胞存活率下降为45.79%,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预处理后,高、中、低三种剂量均可提高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8.55%、80.80%、74.09%,P<0.05,随着剂量的降低作用减弱。3.H/R后,H9C2细胞SOD活性明显下降为12.40U/mg.prot,低于对照组的21.71U/mg.prot,P<0.05,而高、中、低三种剂量的药物预处理均可增加SOD的活性,分别为19.66、17.17、15.14U/mg.prot,高于模型组,P<0.05。4.H/R后,H9C2细胞AST释放增加达68.32U/ml,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4.78U/ml,P<0.05,高、中、低三种剂量的当贡-3预处理均可降低AST,分别为50.33、56.18、60.37U/ml,P<0.05。5.H/R后,H9C2细胞GSH-Px活性降低,为71.58μmol/L,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18.51μmol/L,P<0.05;高、中、低三种剂量的当贡-3预处理均可增加GSH-Px活性,分别为104.13、93.06、80.30μmol/L,P<0.05。6.H9C2细胞在H/R后,mi RNA-126表达降低,为0.42,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高、中、低三种剂量的当贡-3预处理均可增加mi RNA-126表达,分别为0.81、0.72、0.60,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高剂量组作用明显。结论当贡-3预处理对由缺氧/复氧损伤的H9C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AST,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来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其保护机制可能与调节miRNA-126表达有关。
唐婷婷[7](2020)在《胞红蛋白通过上调Mipu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胞红蛋白对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用500μM的H2O2处理心肌细胞H9c2不同时间(6h,12h和24h)以及用不同浓度(250μM,500μM和1000μM)的H2O2处理心肌细胞H9c2 12h。Western blot检测胞红蛋白(cytoglobin,CYGB)的表达水平。用CYGB-shRNA慢病毒转染H9c2,采用Western blot和荧光显微镜观察CYGB-shRNA慢病毒的转染效率。Elisa检测心肌CYGB-shRNA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LDH活性。MTT法检测CYGB-shRNA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CYGB-shRNA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YGB-shRNA对H2O2诱导的H9c2中Casepase-3表达的影响。MTT法,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在抑制CYGB表达的同时上调Mipu1表达对H9c2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心肌细胞H9c2后均能上调CYGB表达;以500μM的H2O2处理心肌细胞12h,CYGB表达上调最明显。转染CYGB-shRNA能明显抑制H9c2中CYGB表达;抑制CYGB表达后H2O2诱导的H9c2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细胞凋亡率,LDH活性和Casepase-3表达进一步增加;抑制CYGB表达的同时上调Mipu1表达可部分拮抗上述效应。结论:CYGB可拮抗由H2O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其上调Mipu1表达有关。
王全伟[8](2020)在《人参皂苷Re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类疾病,可导致不可逆性心肌损伤,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缺血性损伤可以导致心肌纤维化(MF),引发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最终形成心力衰竭。人参作为传统中药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一些心肌疾病发挥着有益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皂苷,不同人参皂苷有着不同的药理活性,有些人参皂苷药理活性较好,但在人参中含量较低,导致其难以开发利用,人参皂苷Re在人参中含量较高,且易于分离纯化。人参皂苷Re是否能够减轻缺血性心肌损伤,减少MF,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尚少有报导。目的:此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Re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其在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MF并缓解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1)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人参皂苷Re组(5、20mg/kg)。人参皂苷Re组每天灌胃给予5 mg/kg和20 mg/kg剂量的人参皂苷Re,对照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大鼠每天灌胃给予同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1次/天,连续7天。在第6天和第7天,异丙肾上腺素组及人参皂苷Re组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0mg/kg/d,连续注射2天诱导心肌缺血损伤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异丙肾上腺素24小时后,测定肌钙蛋白T水平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心脏组织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心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脏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C)和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调节亚基(GCLM)蛋白表达。(2)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组:对照组、异丙肾上腺素组、人参皂苷Re组(5、20mg/kg)。异丙肾上腺素组、人参皂苷Re组大鼠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d,1次/天,连续7天构建MF和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皮下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同时,人参皂苷Re组大鼠灌胃给予人参皂苷Re(5,20 mg/kg),1次/天,对照组和异丙肾上腺素组大鼠灌胃给予同体积0.5%CMC-Na,1次/天,连续28天。血流动力学分析系统评估大鼠心脏功能,检测心脏重量指数,测定羟基脯氨酸(HYP)含量,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Western blot测定Smad3、p-Smad3与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结果:(1)在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中,人参皂苷Re(5,20 mg/kg)可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缺血大鼠的肌钙蛋白T水平和CK-MB活性。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人参皂苷Re可减轻心肌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和心肌纤维断裂。人参皂苷Re可抑制心肌组织中MDA含量,增加GSH含量。而且,人参皂苷Re促使细胞核内Nrf2含量以及GCLC和GCLM表达显着增加。(2)在大鼠MF和心力衰竭模型中,异丙肾上腺素组大鼠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与左心室收缩压(LVSP)显着降低,而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着上升,与异丙肾上腺素组相比,人参皂苷Re组显着缓解LVSP、±dp/dt max的降低,LVEDP升高也被抑制,表明人参皂苷Re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大鼠心脏功能。异丙肾上腺素能够引起心肌肥大、心脏重量指数升高、心肌组织中HYP含量及胶原纤维增加,而人参皂苷Re能够抑制心肌肥大,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组织中HYP含量,减少胶原纤维生成,抑制MF。人参皂苷Re可降低血清TGF-β1水平,抑制心肌组织中Smad3磷酸化,降低心脏组织中Ⅰ型胶原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e具有抗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rf2介导GCLC和GCLM的表达,提高抗氧化功能有关。人参皂苷Re能够抑制心肌缺血所致的MF,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TGF-β1/Smad3通路有关。
赵海双[9](2020)在《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对急诊PCI患者心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死亡的主要重症之一,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急症,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减少梗死面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作为重要的再灌注手段之一可以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细胞血液灌注,但是仍有部分PCI术后的患者心功能持续恶化,这考虑与再灌注治疗带来心肌细胞损伤以及心肌细胞冠脉微循环障碍有关。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 TMZ)作为一种抗心绞痛的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心肌缺氧、缺血期间,心脏正常葡萄糖的有氧代谢途径已遭受到严重损伤,可加剧心肌损伤程度,TMZ是一种优化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目前已有临床证据表明,TMZ能够改善急诊PCI患者的预后。尼可地尔具有类硝酸酯作用和ATP敏感性K+离子通道(ATP-sensitive K+channel,KATP)开放作用,可以扩张冠脉,尤其对扩张冠脉微循环改善明显,可以改善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同时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从而能够改善急诊PCI患者临床预后。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能否进一步改善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和短期预后。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本院的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组,曲美他嗪组,尼可地尔组,常规药物组,四组均在发病后12小时内行直接PCI术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尼可地尔5mg,tid,口服8周,曲美他嗪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TMZ 20mg,tid口服8周,尼可地尔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尼可地尔5mg,tid,口服8周,常规药物组术后给予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断剂、ACEI类药物等常规药物优化治疗。收集并记录四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入院病情以及相关介入资料。四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8周检测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BNP水平,以及记录8周内四组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曲美他嗪组、尼可地尔组、常规药物组术前LVEF水平分别为(44.10±2.95)%、(44.23±3.10)%、(44.93±3.77)%、(44.47±3.27)%,四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水平(60.04±7.58)%较两单独用药组(55.50±10.66)%、(54.10±9.77)%水平高,两单独用药组较常规药物组(49.03±9.17)%水平高;四组组术前LVDD水平为(55.67±5.86)mm、(56.73±6.91)mm、(57.70±7.59)mm、(56.23±6.73)mm,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四组术前LVDS水平分别为:(41.73±3.62)mm、(42.57±3.66)mm、(44.93±3.77)mm、(44.47±3.27)mm,四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8周后联合用药组LVDD为(42.27±3.64)mm较单独用药组(47.53±3.71)mm、(48.43±3.46)mm水平低,单独用药组较常规药物组(51.70±3.52)mm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周后联合用药组LVDS水平为(30.40±2.16)mm,较单独用药组(35.90±2.71)mm、(35.40±3.92)mm低,单独用药组较常规药物组(39.33±3.14)mm水平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曲美他嗪组、尼可地尔组、常规药物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分别为(377.01±99.80)pg/ml、(382.29±150.07)pg/ml、(378.46±148.57)pg/ml、(381.72±151.5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BNP水平为(102.71±24.73)pg/ml,曲美他嗪治疗组、尼可地尔治疗组BNP水平分别为(184.38±35.97)pg/ml、(175.29±46.56)pg/ml,常规药物组水平为(207.67±41.05)pg/ml,其中单独用药组较常规药物组水平低,联合用药组较单独用药组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四组MACE总发生率7%、9%、7%、8%,四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曲美他嗪、尼可地尔单独用药均能够改善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短期预后;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能够进一步改善急诊PCI患者的心功能和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朱琳[10](2020)在《藏药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再灌注治疗冠心病难以回避的问题,八味沉香散是藏医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经典常用藏医药方,但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实验拟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研究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采用液相-质谱及气相-质谱分析八味沉香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合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初步揭示八味沉香散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八味沉香散低、中、高剂量组,各组于末次给药后进行造模。实验结束后腹主动脉取血,用于LDH、CK的检测,取血完成后取出心脏,用于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心肌超微结构变化。2、实验运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八味沉香散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甲醇超声提取法提取八味沉香散复方非挥发油化学成分,用于八味沉香散复方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味沉香散复方挥发油化学成分,用于八味沉香散复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检测分析。3、实验运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八味沉香散入血原型成分进行检测。将SD大鼠分为两组,空白组和八味沉香散药物组,空白组灌胃给予等同药物组体积的蒸馏水。通过分析和比对给予八味沉香散混悬液后的大鼠血浆和藏药八味沉香散复方提取物,初步确定血浆样品中的原型化学成分。结果:1、藏药八味沉香散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1)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LDH和CK活性的影响八味沉香散各剂量组均可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清LDH和CK活性,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2)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八味沉香散中、高剂量组明显改善了因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心肌梗死。(3)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八味沉香散各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均比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轻,尤其是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4)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八味沉香散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心肌细胞受损程度较轻;与模型组相比,八味沉香散高剂量组,心肌细胞结构正常。2、藏药八味沉香散体外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1)八味沉香散体外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八味沉香散复方提取物的总离子图、质谱图、相关文献数据及数据库等信息,从八味沉香散复方中初步鉴定出27个非挥发油化学成分。(2)八味沉香散体外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对比八味沉香散复方提取物的气相-质谱总离子图、相关文献数据及数据库等信息,从八味沉香散复方中初步鉴定出40个挥发油化学成分。3、藏药八味沉香散入血成分的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比较八味沉香散体外样品、给药组血清总离子流图、质谱图、相关文献数据及数据库等信息,从给予八味沉香散的大鼠血清中共鉴定了16个原型入血成分。结论:1、本实验通过拟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证实了八味沉香散对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积极的作用,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显着,显着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心脏功能。2、本实验采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和气相-质谱联用技术初步确定藏药八味沉香散的化学成分67种(其中非挥发油化学成分27种,挥发油成分40种。)3、本实验根据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思路,采用UPLC-Q-Exactive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初步分析藏药八味沉香散入血成分,确定出16种原型入血成分,以上入血原型成分多数具有一定抗炎抗氧化及保护心脏扩血管的作用,推测这16种原型入血成分可能为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损伤的有效成分,初步揭示此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为八味沉香散防治缺血性心脏病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二、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介导HIF-1α和TRPM7对心肌的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一部分 在高脂血症兔远端缺血后处理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3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溶液配置 |
2.2.2 实验分组 |
2.2.3 动物模型制备 |
2.3 结果测定方法 |
2.3.1 动物模型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2.3.2 血浆肌酸激酶活性测定 |
2.3.3 免疫荧光染色测定 |
2.3.4 蛋白提取及测定 |
2.3.5 蛋白表达测定 |
2.4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心肌梗死面积测定 |
3.2 血浆肌酸激酶活性测定 |
3.3 心肌细胞凋亡检测 |
3.4 VEGF检测 |
3.5 p-Akt、e NOS、HIF-1α 、Cyto C蛋白的表达测定 |
3.6 缺血远端后处理激活PI3K/Akt/eNOS/HIF/1α通路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缺血后处理增加miR-22-3p抑制 TRPM7 及抑制 TRPM7对H9C2 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TRPM7 干扰载体的构建 |
2.2.2 H9C2 细胞的培养及转染实验操作 |
2.2.3 RNA的提取与荧光定量PCR检测 |
2.2.4 miRNA的合成和检测 |
2.2.5 miR-22-3p与 TRPM7 基因靶向关系的验证 |
2.2.6 H9C2 细胞相关蛋白提取与Western Blot检测 |
2.2.7 流式检测H9C2 细胞内Ca~(2+)浓度与凋亡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缺氧后处理促进H9C2的HIF-1α的表达 |
3.2 缺氧后处理抑制H9C2的TRPM7 表达 |
3.3 TRPM7 相关的miRNA寻找 |
3.4 缺氧后处理与miR-22-3p正相关 |
3.5 miR-22-3p靶向TRPM7 |
3.6 qRT-PCR验证构建的TRPM7 干扰效果 |
3.7 Western Blot检测缺氧再灌注的H9C2 细胞相关蛋白的表达 |
3.8 敲减TRPM7 促进H9C2 细胞存活 |
3.9 流式检测H9C2 细胞凋亡 |
3.10 流式检测H9C2 细胞内Ca~(2+)浓度 |
第4章 讨论 |
4.1 缺氧后处理通过miR-22-3p靶向TRPM7 降低TRPM7 表达 |
4.2 TRPM7 干扰载体对缺氧H9C2 心肌细胞的修复功能的影响 |
4.3 TRPM7 在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中所扮演角色的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HIF-1α 通路和 TRPM7 在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中的作用 |
参考文献 |
(2)基于mTORC1-ULK1-FUNDC1通路的电针预处理减轻MIRI的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认识 |
1.1 MIRI的中医学病名与病因病机 |
1.2 针灸“治未病”理论与“心痛” |
1.3 MIRI的中医证治概要 |
2.现代医学对MIRI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MIRI概述 |
2.3 MIRI的发病因素 |
2.4 MIRI的发生机制 |
3.MIRI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概况 |
3.1 MIRI的临床表现 |
3.2 西医治疗概况 |
3.3 中药治疗概况 |
4.针灸“治未病”与MIRI防治的研究现状 |
4.1 针灸预处理抗MIRI的用穴与电针刺激参数 |
4.2 针灸预处理调控MIRI自噬的研究现状 |
5.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作用 |
5.1 线粒体自噬的概述 |
5.2 线粒体自噬在MIRI中的研究现状 |
5.3 mTORC1-ULK1-FUNDC1信号通路与线粒体自噬 |
6.EAP调控mTORC1、ULK1蛋白的研究现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技术路线图 |
实验一 不同电流强度EAP对MIRI的效应差异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 |
2.2 电针预处理操作方法 |
2.3 MIRI模型制作与评价 |
2.4 室性心律失常评分(VAS) |
2.5 心脏Evans blue-TTC染色及心肌IS%、Risk size的计算 |
2.6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检测 |
2.7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不同电流强度EAP对各组大鼠体重及MIRI大鼠术后生存曲线的影响 |
3.2 不同电流强度EAP对各组大鼠心律失常、心梗面积比与风险面积比及血清酶谱的影响 |
实验二 EAP对M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调控效应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 |
2.2 电针预处理方法 |
2.3 MIRI模型制作与评价 |
2.4 室性心律失常评分(VAS) |
2.5 心脏Evans blue-TTC染色及心肌IS%、Rize size的计算 |
2.6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检测 |
2.7 TUNEL染色 |
2.8 自噬小体的检测 |
2.9 免疫荧光染色(IF) |
2.10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IHC) |
2.11 mTORC1、ULK1、FUNDC1蛋白检测 |
2.12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EAP对各组大鼠体重及MIRI术后生存曲线的影响 |
3.2 EAP对各组大鼠ECG、VAS、IS%及Risk size的影响 |
3.3 EAP可减少MIRI诱导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细胞凋亡 |
3.4 EAP减弱了MIRI诱导的线粒体自噬 |
3.5 EAP调节mTORC1,ULK1和FUNDC1的表达 |
实验三 EAP减轻MIRI大鼠线粒体自噬的mTORC1-ULK1-FUNDC1信号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与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与干预 |
2.2 电针预处理操作方法 |
2.3 MIRI模型制作与评价 |
2.4 雷帕霉素的配制 |
2.5 室性心律失常评分(VAS) |
2.6 心脏Evans blue-TTC染色及心肌IS%、Rize size的计算 |
2.7 血清心肌酶谱指标检测 |
2.8 TUNEL染色 |
2.9 自噬小体的检测 |
2.10 免疫荧光染色(IF) |
2.11 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IHC) |
2.12 心肌组织线粒体的分离提取 |
2.13 mTORC1-ULK1-FUNDC1通路蛋白检测 |
2.14 ATP水平的检测 |
2.15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雷帕霉素阻断了EAP的心脏保护作用 |
3.2 雷帕霉素减弱EAP抑制的线粒体自噬 |
3.3 EAP通过mTORC1-ULK1-FUNDC1途径抑制线粒体自噬 |
第三部分 讨论 |
1.MIRI实验模型的制作与评价 |
2.电针预处理PC6的选择依据 |
2.1 PC6的现代研究 |
2.2 PC6穴名解析 |
2.3 PC6的特异性 |
2.4 心脏与心包经的联系 |
2.5 电针预处理的选择依据 |
3.电针预处理刺激强度的选择 |
4.MIRI防治与针灸预处理 |
5.mTORC1与MIRI线粒体自噬及电针预处理的干预作用 |
6.电针预处理减轻MIRI的mTORC1-ULK1-FUNDC1信号机制 |
第四部分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蕨麻多酚抗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1.4 方法 |
1.4.1 心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
1.4.2 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建立与实验分组 |
1.4.3 心肌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
1.4.4 心肌细胞Hoechst-PI33342染色 |
1.4.5 RT-PCR法检测p53、Bcl-2、Bax m RNA表达 |
1.4.6 Western Blot测定p53、Bcl-2、Bax蛋白表达量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检测结果 |
2.2 大鼠心肌细胞Hoechst-PI染色结果 |
2.3 大鼠心肌细胞p53、Bcl-2、Bax m RNA检测结果 |
2.4 大鼠心肌细胞p53、Bcl-2、Bax蛋白检测结果 |
3 讨论 |
(4)益气活血方基于钙稳态调节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研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钙离子调节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益气活血方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影响的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室颤阈值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舒缩功能和Ca~(2+)调节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益气活血方对心梗大鼠梗死边缘区心肌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p-Cx43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红景天苷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实验主要试剂 |
2 实验动物 |
3 实验方法 |
3.1 动物分组及动物模型的建立 |
3.2 标本取材、固定 |
3.3 动脉血气分析 |
3.4 心肌细胞HE染色病理形态观察 |
3.5 TUNEL法心肌细胞凋亡检测 |
3.6 TEM检查观察心肌自噬体形成 |
3.7 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P62的表达 |
3.8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生存状态情况 |
4.2 各组大鼠血气分析结果 |
4.3 心肌HE染色病理形态结果 |
4.4 心肌细胞TUNEL凋亡结果 |
4.5 TEM结果 |
4.6 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 以及P62 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蒙药当贡-3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后miRNA-126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胞红蛋白通过上调Mipu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实验材料 |
2.1 实验细胞 |
2.2 主要实验试剂 |
2.3 主要实验仪器 |
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章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1.1 细胞复苏 |
3.1.2 细胞换液 |
3.1.3 细胞处理 |
3.1.4 细胞传代 |
3.1.5 细胞冻存 |
3.2 siRNA转染 |
3.3 流式细胞术 |
3.4 MTT细胞活力检测 |
3.5 细胞蛋白提取 |
3.6 BCA蛋白定量 |
3.7 蛋白免疫印迹 |
3.8 Elisa检测LDH活性 |
3.9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实验结果 |
4.1 心肌细胞损伤的最适条件 |
4.2 慢病毒干扰对CYGB表达的影响 |
4.3 CYGB对心肌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的影响 |
4.4 CYGB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4.4.1 CYGB对 Mipu1的调控作用 |
4.4.2 CYGB通过上调Mipu1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课题资助情况 |
致谢 |
(8)人参皂苷Re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中西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认识 |
2.3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机制研究 |
2.3.1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
2.3.2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2.3.3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
2.3.4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细胞自噬的影响 |
2.3.5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
2.3.6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钙超载的影响 |
2.3.7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 |
2.3.8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影响 |
2.3.9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侧支循环的影响 |
2.3.10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的影响 |
2.3.11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其它作用 |
2.4 中药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
2.4.1 与中医理论相结合 |
2.4.2 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
2.4.3 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
2.5 小结 |
第3章 人参皂苷Re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仪器、试剂、抗体及手术器械 |
3.1.3 人参皂苷Re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及实验设计 |
3.2.2 血清肌钙蛋白T水平及CK-MB活性测定 |
3.2.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3.2.4 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测定 |
3.2.5 Western Blot |
3.3 统计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肌钙蛋白T水平的影响 |
3.4.2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CK-MB活性的影响 |
3.4.3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
3.4.4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MDA含量的影响 |
3.4.5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GSH水平的影响 |
3.4.6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Nrf2 含量的影响 |
3.4.7 人参皂苷Re对心肌缺血大鼠GCLC和 GCLM表达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人参皂苷Re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仪器、试剂、抗体及手术器械 |
4.2 实验方法 |
4.2.1 实验动物管理及实验设计。 |
4.2.2 心脏功能测量 |
4.2.3 心脏重量指数评估 |
4.2.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2.5 羟基脯氨酸(HYP)测定 |
4.2.6 TGF-β1 测定 |
4.2.7 Western Blot |
4.3 统计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人参皂苷Re对心肌肥大和心脏重量指数的影响 |
4.4.2 人参皂苷Re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
4.4.3 人参皂苷Re对 MF的影响。 |
4.4.4 人参皂苷Re对 TGF-β1 水平的影响。 |
4.4.5 人参皂苷Re对 p-Smad3与I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结论 |
5.2 课题创新性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对急诊PCI患者心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曲美他嗪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藏药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1 方中各味药有效成分研究现状 |
1.1 沉香中的有效成分 |
1.2 肉豆蔻中的有效成分 |
1.3 木香中的有效成分 |
1.4 乳香中的有效成分 |
1.5 广枣中的有效成分 |
1.6 诃子中的有效成分 |
1.7 木棉花中的有效成分 |
1.8 石灰华中的有效成分 |
2 八味沉香散对高原低氧相关性疾病的影响 |
2.1 高原低氧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
2.2 八味沉香散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和保护心功能作用 |
2.3 八味沉香散对低氧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 |
3 八味沉香散对肾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第2章 藏药八味沉香散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
2.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制备 |
2.3 样本采集及前处理 |
2.4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的测定 |
2.4.1 血清中LDH含量检测 |
2.4.2 血清中CK酶活力检测 |
2.5 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 |
2.6 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 |
2.7 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
3.2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 |
3.3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
3.4 八味沉香散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4 讨论 |
第3章 藏药八味沉香散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
第一节 藏药八味沉香散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1.1 药物及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八味沉香散供试品样品的制备 |
2.2 样品分析 |
2.3 分析条件 |
3 结果 |
3.1 八味沉香散主要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鉴定 |
3.2 八味沉香散复方中主要化合物的裂解特征 |
第二节 藏药八味沉香散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1.1 药物及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八味沉香散挥发油供试品样品的提取 |
2.2 样品分析 |
2.3 气相-质谱条件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
4.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4.3 提取条件的优化 |
4.4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4章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藏药八味沉香散化学成分的药效物质基础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及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八味沉香散混悬液的制备 |
2.2 动物实验的分组与血浆样品的采集 |
2.3 大鼠血浆样品的处理 |
2.4 样品分析 |
2.5 分析条件 |
3 结果 |
4 讨论 |
4.1 UPLC-Q-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
4.2 基于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意义 |
4.3 给药方案的考察及采血时间点的选择 |
4.4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四、低压缺氧时一氧化氮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肌缺血远端后处理介导HIF-1α和TRPM7对心肌的保护机制研究[D]. 杨崛圣. 南昌大学, 2020(01)
- [2]基于mTORC1-ULK1-FUNDC1通路的电针预处理减轻MIRI的线粒体自噬机制研究[D]. 肖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蕨麻多酚抗缺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研究[J]. 陈飞,孙富增,吴亭桦,王兴敏,张永亮,李灵芝,金鑫,李建宇. 中国药师, 2020(06)
- [4]益气活血方基于钙稳态调节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律失常防治作用的研究[D]. 陈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红景天苷对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 马玲.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蒙药当贡-3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后miRNA-126表达影响的研究[D]. 苏日娜.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胞红蛋白通过上调Mipu1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D]. 唐婷婷. 南华大学, 2020
- [8]人参皂苷Re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 王全伟. 吉林大学, 2020(08)
- [9]曲美他嗪联合尼可地尔对急诊PCI患者心功能和短期预后的影响[D]. 赵海双.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10]藏药八味沉香散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 朱琳. 青海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