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地区PKU筛查、诊疗及基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莉,陈大宇,潘莉珍,谭建强,黄钧,严提珍,蔡稔,郑敏[1](2021)在《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质谱分析和SLC25A13基因检测》文中指出目的对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ICCD)患儿进行血液生化、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同时进行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了解有无citrin缺陷,为NICCD的鉴别诊断提供思路。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27例特发性胆汁淤积症患儿进行肝功能、总胆汁酸、甲胎蛋白、凝血功能等生化指标检测,结合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分析,对怀疑为citrin缺陷病的患儿采用Sanger测序技术分析SLC25A1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27例特发性胆汁淤积症患儿经血串联质谱、尿气相质谱分析,其中有7例患儿的血瓜氨酸、尿4-羟基苯乳酸及4-羟基苯丙酮酸均显着增高,同时血清总胆汁酸、甲胎蛋白水平显着升高,血氨浓度不同程度异常,这7例患儿考虑为NICCD,其中4例进行SLC25A13基因检测,4例(占100%)SLC25A13基因突变类型均为c.851-854del GTAT/c.851-854del GTAT纯合突变。7例NICCD中,5例(71.4%)苏氨酸、蛋氨酸增高,4例(57.1%)精氨酸水平增高,4例(57.1%)游离肉碱轻度升高。结论 citrin缺陷是我国NICCD患儿的重要原因,对于病因不明的胆汁淤积症患者,需早期完善血尿串联质谱及相关基因检测明确病因。本地区SLC25A13基因常见的突变类型为c.851-854del GTAT。
鲁程绯[2](2021)在《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骆福裕,陈俊坤,刘传荣,黄俊高,甘锦绘,赖贵华,涂相文[3](2021)在《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期苯丙氨酸(Phe)检测在苯丙酮尿症(PK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赣南18个县市100多家助产机构从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出生的655 179名活产新生儿。采集出生后3~7 d的新生儿滤纸干血斑(DBS),分析Phe筛查结果、PKU发病率及确诊阳性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2014年至2019年总分娩活产新生儿724 154名,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Phe检测共计655 179名,筛查率逐年上升,分别为79.2%、85.8%、92.2%、95.8%、95.5%、96.3%,初筛阳性数为859名,已召回841名,总召回率97.9%,确诊数27例,其中经典型PKU 3例、轻度PKU 6例、BH4D 9例、轻度HPA 9例,发病率4.1/万(27/655 179)。27例确诊阳性患者,其中9例为轻度HPA不需治疗,9例PKU需饮食治疗,9例BH4D患儿(非经典型PKU)需进行美多巴以及5-羟色氨酸联合BH4药物治疗。结论加强和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信息化网络建设和管理,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健康促进,多渠道广泛宣传PKU知识宣传,可有效提高赣州市新生儿PKU筛查率和召回率,及时对确诊患儿进行规范诊疗,从而减少或避免因PKU致残儿童发生。
张延娜[4](2019)在《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又称高苯丙氨酸血症,是由苯丙氨酸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研究对青岛地区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研究分析,以明确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率。采用多种分子技术联合检测,对经典型苯丙酮尿症患者的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以了解青岛地区PAH基因的突变特点,为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为患儿的早期治疗提供帮助。对患儿的家系进行研究分析,为其父母再生育提供专业的遗传咨询。新突变位点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PAH基因的突变谱。此外,患儿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产前诊断的模式也为做好PKU的出生缺陷防控提供了帮助。方法:(1)采用茚三酮荧光法,对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青岛市出生的293735例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2)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junction probe amplification technique,MLPA)以及Sanger测序技术联合应用对38例患儿、2例成人进行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分析。此外,还对5例胎儿(父母均为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先应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对筛查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测,对于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未检测突变的标本,再应用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其结果应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对于上述方法均未检测到突变的样本,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方法进行补充检测。(3)应用PAH基因数据库、ClinVar数据库、HGV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对所有检测到的PAH基因突变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一步明确每一个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1)在经筛查的293735例新生儿中,确诊苯丙酮尿症患儿31例,发病率为1/10554。(2)在40例PKU患者中,共发现PAH基因突变位点74个,其中错义突变42个,占56.8%(42/74);无义突变19个,占25.8%(19/74);剪接突变5个,占6.8%(5/74);移码突变5个,占6.8%(5/74);同义突变3个,占4.1%(3/74)。突变主要集中在第1-3、6、7、9-12外显子及第4和12内含子上,其中分布较多的有第7号外显子占28.4%(21/74),第11号外显子占20.2%(15/74)。(3)突变热点:在本研究中PAH基因突变类型出现频率超过3%的有R243Q(c.728G>A)占15.0%(12/80),Y356X(c.1068C>A)占13.8%(11/80),R53H(c.158G>A)占8.7%(7/80),R241C(c.721C>T)占6.3%(5/80),R111X(c.331C>T)占5.0%(4/80),V399V(c.1197A>T)占3.8%(3/8)。(4)检测出1个未曾报道过的突变位点c.60+1G>A。(5)产前诊断的结果:检出胎儿患者2例,正常1例,携带者2例。结论: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情况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PAH基因突变以错义突变为主,主要集中在7号外显子。R53H和Y356X突变频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应用在80个PAH基因进行突变位点检测,共检测到突变位点74个,检出率为92.5%(74/80),高于仅使用一种技术检测的检出率。
唐诚芳,李蓓,蒋翔,唐芳,贾雪芳,陈倩瑜,刘记莲,黄永兰[5](2018)在《广州市2007年至2016年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结果及36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广州市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的患病率、临床分型、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特点,探讨PAH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新生儿筛查中心进行HPA筛查的1 936 735例新生儿的筛查结果及临床病例资料。新生儿生后3~7 d采集足跟血,制成滤纸血片,采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苯丙氨酸浓度,当苯丙氨酸>120μmol/L为HPA初筛阳性,临床召回。复查血苯丙氨酸>120μmol/L,苯丙氨酸/酪氨酸>2.0,诊断为HPA。进一步行尿碟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蝶啶还原酶活性测定、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负荷试验进行鉴别诊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Sanger直接测序法对PAH基因或6-丙酮酰四氢碟呤合成酶(6-pyruvoyl tetrahydropterinsynthase,PTS)基因进行基因分析。结果 1 936 735例进行筛查的新生儿中,64例HPA,患病率为1/30 261。64例HPA中,54例(84.4%)PAH缺乏症,患病率为1/35 865,其中17例(31.5%)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24例(44.5%)轻度PKU,13例(24%)轻度HPA;10例(15.6%)BH4缺乏症,患病率约1/193 674。54例PAH缺乏症患儿中,36例(66.7%)进行了PAH基因突变分析,其中,23例(63.9%)发现2个突变位点,13例(36.1%)发现1个突变位点,突变检出率为81.9%(59/72)。共发现34种突变,其中c.156G>T(p.L52F)、c.462C>A(p.Y154X)、c.854A>G(p.H285R)、c.188-196delCCCACATTG/c.197?insA(p.T63Kfs*65)为4个新突变。高频突变位点主要有c.721C>T(p.R241C)、c.728G>A(p.R243Q)及c.1301C>A(p.A434D),分别占检出突变位点的11.86%、10.17%及8.47%。18例轻度PKU中,4例检出c.721C>T,4例检出c.1301C>A;9例轻度HPA中,2例检出c.721C>T,1例检出c.1301C>A。结论广州市PAH缺乏症患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多数表现为轻度PKU及轻度HPA。PAH基因c.721C>T、c.728G>A及c.1301C>A为相对常见突变,其中c.721C>T及c.1301C>A临床表型较轻。
刘枭男[6](2018)在《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多位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单核苷酸多态性和遗传病发生密切相关,引起遗传病的单核苷酸变化称为基因突变。单基因遗传病主要是单个或多个位点等位基因的碱基发生突变而直接导致该基因的功能缺失或减弱,从而表现出可遗传的机体功能缺陷。目前基因突变检测如DNA微阵列、质谱等方法需要繁琐的操作步骤、较长的时间以及昂贵和复杂的仪器设备,这些方法不再适用于临床应用中对基因突变位点的快速筛查。本研究通过结合突变扩增阻滞系统和金磁微粒组装的免疫层析侧向流技术,建立了一种灵敏、低成本、易于普适的多位点突变的基因分型方法,检测结果可被磁定量检测仪自动识别,也可以通过肉眼直观观察层析系统的检测线上是否存在被捕获的金磁微粒探针而产生颜色的变化,进而实现基因型判读。课题选择苯丙酮尿症的致病关键酶—苯丙氨酸羟化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7个突变位点的检测方法,通过对所构建质粒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检测效果的评价,体现了方法的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将该方法进一步开展临床检测的初步应用,对于北京协和医院收集的23个家系中苯丙酮尿症患儿及父母双方共69个血液样本进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检测,对比基因测序的结果,该方法检测的一致率达到97.8%,表明该检测方法在基因多位点突变导致的相关遗传病筛查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丁圆,李溪远,刘玉鹏,李东晓,宋金青,李梦秋,秦亚萍,吴桐菲,杨艳玲[7](2016)在《幼儿发育落后 间断抽搐8个月》文中指出该文报道1例因发育落后及癫癎而诊断为母性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的患儿。患儿男,1岁8个月时就诊,发育落后,1岁出现癫癎,毛发黑,头围小,发育商为43,脑MRI扫描显示白质髓鞘化发育落后,双侧侧脑室增宽,枕骨大孔狭窄。染色体核型正常,血液氨基酸、酯酰肉碱谱及尿液有机酸正常。家族史调查发现患儿母亲自幼智力落后,学习困难,毛发色泽发黄,26岁结婚,婚前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患儿母亲于28岁来院检查,血液氨基酸分析发现血液苯丙氨酸显着增高(916.54μmol/L,正常值20120μmol/L),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c.611A>G(p.Y204C)纯合突变,为PAH缺陷导致的PKU患者。患儿为c.611A>G杂合突变携带者,血液苯丙氨酸正常。患儿父亲健康,PAH基因未检出突变。建议对于不明原因智力障碍的患儿需进行详细的家族史调查,对智力障碍的父母更需进行详细的临床及代谢分析,以发现亲代疾病导致的儿童脑损害,如母性PKU。
罗小平,梁雁[8](2014)在《我国儿童遗传代谢病诊疗现状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遗传代谢病是一类由于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可累及内脏、神经、肌肉、骨骼和皮肤等全身多系统器官的遗传性疾病。其总体发病率高,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较为困难。近年来,随着气相色谱-质谱(GC-MS)、串联质谱(Tandem-MS)等生化分析技术以及酶学、基因检测等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得以确诊。国内遗传代谢病的疾病谱日益广泛,临床医师对其诊治水平显着提
杨艳玲,叶军[9](2014)在《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苯丙氨酸血症(hyperphenylalaninemia,HPA)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其辅酶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缺乏,导致血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增高的一组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随着疾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新生儿筛查与预防技术的发展,HPA已成为可治疗、可预防的疾病,为遗传代谢病防治史的典范[1-3]。
贾晓菲[10](2014)在《苯丙酮尿症常见突变位点检测及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PKU)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代谢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该病主要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PAH)基因突变所致,使得PAH活性下降或者缺乏,导致苯丙氨酸不能正常代谢,血液、组织中的苯丙氨酸及其旁路代谢产物堆积,最终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可逆的损害,而出现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和智力低下等症状。PKU是一种可通过饮食控制进行治疗的遗传病,早发现早治疗是其治疗的关键,但是昂贵的治疗费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不能从根本上降低PKU患儿的出生率。目前,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手段是积极地开展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本论文利用实时PCR技术平台,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PKU基因突变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的研究当中,最终完善了中国人群的PAH基因突变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中国的PKU防控奠定了基础。第一章,分别对PKU的发现、分类和分子机制,以及PAH基因的特点进行综述,并且介绍了临床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和基因诊断的研究进展,另外还对PKU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主要包括PKU的筛查与产前诊断开展现状和PAH基因突变谱的研究状况进行概述。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二章,我们采用了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用于PAH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首先对该技术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针对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三管四色的突变检测体系,实现了对中国人群常见的27种PAH基因突变类型的检测,并系统考察了该项技术应用于突变检测的可行性。整个实验过程可以在4小时内完成,灵敏度达到100pg人类基因组DNA/reaction。最后对112份临床标本进行双盲实验,其中除了17个等位基因在体系检测范围之外,剩余207个等位基因和DNA测序结果一致,验证了该体系检测PAH基因突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第三章,为深入了解中国人群PAH基因的突变类型及突变频率,绘制中国人群的PAH基因突变谱,我们联合北京大爱天使苯丙酮尿症罕见病关爱中心(PKU联盟)和WHO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开展了“轻吻一刻:中国PKU突变谱”大型公益研究项目。以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为主,结合DNA测序技术,对来自中国各地的307个PKU家系共929份唾液标本进行PAH基因突变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给出了目前覆盖地域最广、人群最大、突变类型最多、家系信息最为完整的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
二、北京地区PKU筛查、诊疗及基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地区PKU筛查、诊疗及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质谱分析和SLC25A13基因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血串联质谱及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1.3 SLC25A13基因突变分析 |
2 结果 |
2.1 血液生化结果 |
2.2 血液酯酰肉碱谱/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2.3 SLC25A13基因测序结果 |
3 讨论 |
(3)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筛查结果分析 |
2.2 确诊阳性患者治疗情况 |
3 讨论 |
(4)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仪器与耗材 |
2.实验方法 |
2.1 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
2.2 PAH基因突变的研究 |
结果 |
1.发病率的分析 |
2.PAH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
2.1 多种方法联合对PAH基因突变检测的分析 |
2.2 基因捕获配合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到的突变及其验证结果 |
2.3 青岛地区PAH基因突变的类型及频率 |
2.4 PAH基因突变的碱基改变 |
2.5 PAH基因突变的分布 |
2.6 常见基因突变类型的频率并与其他各地的比较 |
2.7 新发现突变 |
2.8 家系分析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6)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多位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苯丙酮尿症概述 |
1.1.1 苯丙酮尿症的遗传病学 |
1.1.2 苯丙酮尿症的致病机理 |
1.2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概述 |
1.2.1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
1.2.2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突变谱 |
1.3 苯丙酮尿症检测方法概述 |
1.3.1 基于生化水平的检测方法 |
1.3.2 基于基因水平的检测方法 |
1.4 金磁微粒概述 |
1.4.1 金磁微粒的制备 |
1.4.2 金磁微粒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
1.5 论文立题依据及主要工作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1.5.3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阳性质控体系的建立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材料 |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实验试剂的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克隆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2.3.2 标准序列基因片段的制备 |
2.3.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3.4 基因克隆 |
2.3.5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克隆引物的设计及合成 |
2.4.2 标准序列基因片段的制备 |
2.4.3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4.4 基因克隆 |
2.4.5 阳性质控体系的验证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实验原理 |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3.3 实验方法 |
3.3.1 特异性引物组的设计及合成 |
3.3.2 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
3.3.3 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4 退火温度的优化 |
3.3.5 循环数的优化 |
3.3.6 引物浓度的优化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特异性引物组的设计及合成 |
3.4.2 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
3.4.3 检测方法的建立 |
3.4.4 退火温度的优化 |
3.4.5 循环数的优化 |
3.4.6 引物浓度的优化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评价 |
4.1 实验原理 |
4.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4.3 实验方法 |
4.3.1 准确性评价 |
4.3.2 重复性评价 |
4.3.3 特异性评价 |
4.3.4 灵敏度评价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准确性评价 |
4.4.2 重复性评价 |
4.4.3 特异性评价 |
4.4.4 灵敏度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
5.1 实验原理 |
5.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5.3 实验方法 |
5.3.1 临床样本的收集 |
5.3.2 临床样本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的检测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 |
5.4.2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频率统计 |
5.5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儿童遗传代谢病诊疗现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新生儿筛查 |
2 遗传代谢病的高危筛查诊断 |
3 遗传代谢病的产前诊断 |
4 遗传代谢病的治疗 |
(10)苯丙酮尿症常见突变位点检测及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Contents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苯两酮尿症及其诊断概述 |
第一节 PKU概述 |
第二节 PKU诊断概述 |
2.1 生化检测方法 |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
第三节 PKU的防治与研究现状 |
3.1 PKU的筛查与产前诊断 |
3.2 PAH基因突变谱的调查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多色探针熔解曲线分析技术用于PKU的常见突变检测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3.1 27种PAH基因突变质粒的构建 |
3.2 人工合成的靶序列熔解曲线分析考察各探针检测突变的能力 |
3.3 单重单色实时PCR及熔解曲线分析体系的建立 |
3.4 多重多色实时PCR及熔解曲线分析体系的建立 |
3.5 多重多色突变检测体系的检测灵敏度 |
3.6 临床标本的双盲检测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的调查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材料和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3.1 唾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 样本检测 |
3.3 PAH基因突变谱的建立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写索引 |
致谢 |
四、北京地区PKU筛查、诊疗及基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质谱分析和SLC25A13基因检测[J]. 谢莉,陈大宇,潘莉珍,谭建强,黄钧,严提珍,蔡稔,郑敏.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
- [2]新生儿足跟血苯丙氨酸含量测定的实验研究[D]. 鲁程绯.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早期检测Phe筛查苯丙酮尿症研究[J]. 骆福裕,陈俊坤,刘传荣,黄俊高,甘锦绘,赖贵华,涂相文. 当代医学, 2021(08)
- [4]青岛地区苯丙酮尿症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研究分析[D]. 张延娜. 青岛大学, 2019(03)
- [5]广州市2007年至2016年新生儿高苯丙氨酸血症筛查结果及36例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患儿基因分析[J]. 唐诚芳,李蓓,蒋翔,唐芳,贾雪芳,陈倩瑜,刘记莲,黄永兰.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8(05)
- [6]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多位点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初步应用[D]. 刘枭男. 西北大学, 2018(01)
- [7]幼儿发育落后 间断抽搐8个月[J]. 丁圆,李溪远,刘玉鹏,李东晓,宋金青,李梦秋,秦亚萍,吴桐菲,杨艳玲.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01)
- [8]我国儿童遗传代谢病诊疗现状与思考[J]. 罗小平,梁雁.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4(08)
- [9]高苯丙氨酸血症的诊治共识[J]. 杨艳玲,叶军. 中华儿科杂志, 2014(06)
- [10]苯丙酮尿症常见突变位点检测及中国人群PAH基因突变谱的调查[D]. 贾晓菲. 厦门大学,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