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迫症的临床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曹文文,王鹏翀,杨祥云,李占江[1](2021)在《强迫症患者错误相关负波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 ERN)是个体错误行为反应后在额叶内侧区引起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 是反映行为监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了强迫症ERN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并就ERN与强迫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治疗中的变化、潜在的神经基础和作为疾病内表型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 为理解强迫症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邓淼菡,王媛,肖泽萍[2](2021)在《强迫症与其他重性精神障碍共同遗传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迫症与其他重性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在临床中十分常见, 这提示其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对它们共同遗传基础的研究, 既有益于提示临床治疗的方向, 又有利于对强迫症及其共病重性精神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理解。本文中就强迫症与其他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的共同遗传基础研究进行综述, 以期为疾病病因、机制的探讨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可能的方向。
陈达宁,杨祥云,李占江[3](2021)在《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具有高度异质性, 研究者逐渐认识到其潜在的核心动机不仅限于"逃避伤害", 还包括不恰如其分体验(not just right experiences, NJREs)、不完整感(incompleteness, INC)等主观体验, 并将主观体验纳入最新的强迫症诊断标准。本文着重回顾NJREs的概念、临床评估方法及机制, 以及NJREs在强迫症治疗过程中的影响, 并探讨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吕丹,李平,陈云辉,尚婷惠子,孙磊,贾翠翠,张广凤,王玉花,孙正海,郭宇,刘万强[4](2021)在《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脑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初步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及全脑功能连接模式。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0例未服药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及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8名对照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比率低频振幅(fractional 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s, fALFF)算法探讨强迫症患者大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 以自发神经活动异常脑区(右侧眶额回)为种子点进行全脑功能连接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究强迫症组异常局部神经活动和全脑功能连接模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fALFF增高(t=4.45, 5.25;P<0.05, GRF校正);右侧眶额回与左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功能连接增强(t=5.39, 4.94;P<0.05, GRF校正);强迫症组右侧眶额回、左侧小脑脚Ⅱ之间的功能连接值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01, P=0.015;r=0.389, P=0.019;未校正)。结论静息状态下, 强迫症患者的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和眶额回-小脑环路存在局部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异常。
吕楠,李晓虹[5](2021)在《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文中指出本文目的是对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现象并不少见,但两者的治疗原则存在差异甚至互斥,导致治疗困境。本文就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进行探讨。
杜隽,常诚[6](2021)在《符为民教授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论治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符为民教授应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经验。[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病机,为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在临床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依据,阐述不同证型下经验用方的组成、方义及功用,并附临床案例加以验证。[结果]符为民教授结合儿童青少年心肝有余的生理特点、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生活习惯,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病因病机总属心肝火旺、痰热不化,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的治法,以"黄连温胆汤、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同时重视对患儿生活习惯和家庭氛围的调整。所附临床案例辨证为痰热上扰、心肝失调,治拟清热化痰、调肝宁神,采用"黄连温胆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后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符为民教授以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法治疗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李张琴[7](2021)在《亚临床强迫个体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特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黄兴[8](2020)在《SLC1A1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与中国汉族强迫症的关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SLC1A1)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四个位点rs10491734,rs3780412,rs301434和rs3087879以及单倍体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强迫症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征集了438名强迫症患者(平均年龄29.27±13.96)和465名对照者(平均年龄34.50±10.88)参与测试。强迫症患者组包括260名男性患者和178名女性患者,而对照组则包括276名男性受试者和189名女性受试者,对照组皆由无精神病史的健康志愿者组成。强迫症组和对照组的参与者都是来自同一地区的中国汉族人。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的标准对患者进行了诊断,并使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评估了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通过标准方法从参与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了基因组DNA。然后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DNA扩增。纯化后,使用MassARRAY SpectroCHIP(Sequenom,San Diego,CA)分析反应产物。用MassARRAY紧凑型分析仪(Sequenom)检测SNP。使用卡方检验统计所有受试者SLC1A1基因四个位点rs10491734,rs3780412,rs301434和rs308787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这四个位点及其单倍体与强迫症的关联性。由于强迫症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疾病,并且临床表型众多,遗传方式复杂,为了更好的对强迫症的亚型进行诊断和分类,本研究按性别、发病年龄进一步分层后,分析这四个位点在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单倍体与强迫症的关联性。结果:研究发现总的强迫症组和对照组之间rs301434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着差异,并且早发型强迫症和对照组,晚发型强迫症和对照组以及男性强迫症和对照组之间rs301434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着差异(总强迫症组χ2=9.948,P=0.007;男性强迫症组χ2=8.766,P=0.013;早发型强迫症组χ2=8.982,P=0.011;晚发型强迫症组χ2=8.839,P=0.012)。rs3780412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晚发型强迫症和对照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基因型χ2=7.196,P=0.027;等位基因χ2=5.575,P=0.018)。但是,rs10491734和rs3087879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特定的四基因座单倍型(rs10491734-rs3780412-rs301434-rs3087879)与强迫症的发病存在关联。单倍型SNP1-2-3-4(G-A-A-G和G-G-A-G)均在总强迫症和对照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536,P=0.033和χ2=4.707,P=0.030)。单倍型SNP1-2-3-4(G-A-G-G)与男性强迫症组相关(χ2=6.578,P=0.010),而单倍型SNP1-2-3-4(G-GA-G)与女性强迫症组相关(χ2=4.243,P=0.039)。按发病年龄分组后,单倍型SNP1-2-3-4(G-A-A-G,G-G-A-G)与晚发型强迫症组相关(分别为χ2=5.439,P=0.019和χ2=5.040,P=0.024)。此外,我们使用单倍型分析显示,G-A-G-G是男性强迫症组发病的危险因素(OR=1.737,95%CI:1.134-2.660),而G-G-A-G是总强迫症组(OR=1.412,95%CI:1.033-1.930),女性强迫症组(OR=1.670,95%CI:1.021-2.730)和晚发型强迫症组(OR=1.552,95%CI:1.055-2.283)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谷氨酸转运体基因SLC1A1 rs301434、rs3780412位点的多态性以及单倍型G-A-A-G,G-G-A-G,G-A-G-G与强迫症的发病之间存在关联。
常少华[9](2020)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面部特征、认知功能及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神经发育异常是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参与其病理机制过程,本研究将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面部形态特征作为神经发育评价指标,探索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面部特征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筛查、辅助诊断提供线索,为神经发育假说提供支持。青少年强迫症的认知功能发展和人格特征随年龄增长逐渐趋于成熟,且具有可塑性;探讨其差异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早期预警和干预提供信息。方法对40例强迫症组及38例健康对照组采集面部照片,通过图像软件对面部照片上的27条面部径线和9个面部角度测量,计算出6个面部指数。随后以威斯康辛分类卡片测验(WCST)、Stroop色词测验(SCWT)、伦敦塔测验(TOL)、连线测验AB(TMT-AB)、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评估两组被试的认知功能。以特质焦虑量表(TA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估其人格特征。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比,强迫症组下唇红高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面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男性健康对照组相比,男性强迫症组下唇红高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面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女性健康对照组相比,女性强迫症组鼻唇角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面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差异的面部特征下唇红高与精神中和症状呈正相关(r=0.401,P<0.05)。(2)与健康对照组比,强迫症组伦敦塔测验总正确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认知功能测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青少年强迫症组伦敦塔测验总正确数与怀疑/检查症状呈负相关(r=-0.418,P<0.05)。(3)与健康对照组比,强迫症组在焦虑特质、内外向、神经质人格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质人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强迫观念与焦虑特质、神经质呈正相关(r=0.346/0.422,P<0.05);囤积症状与外向性人格呈负相关(r=-0.381,P<0.05);清洗症状与焦虑特质人格呈负相关(r=-0.317,P<0.05)。结论(1)男性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下唇较薄;女性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鼻唇角较小。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下唇红高与精神中和症状呈正相关。(2)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计划功能受损,计划功能缺损与怀疑/检查症状呈负相关。(3)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焦虑特质、内向性和神经质的不良人格特征。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强迫观念可能与焦虑特质、神经质呈正相关;囤积症状可能与外向性人格呈负相关;清洗症状可能与焦虑特质人格呈负相关。
王睿晨[10](2020)在《指长比、认知功能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了解首发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特征,以及不同症状维度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了解首发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指长比是否存在差异;探讨指长比与强迫症严重程度及不同临床亚型之间的相关性,为强迫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数据。方法 38例15岁至17岁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与34例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对照组完成了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强迫量表(OCI-CV)、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评定;予以连线测验A部分(TMT-A)、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连线测验B部分(TMT-B)、STROOP色词测验(SCWT)等相关神经心理学测验;对两组被试双手的二维照片进行指长比的间接测量得出双手(2D:3D、2D:4D、2D:5D、3D:4D、3D:5D、4D:5D)的12个指长比均值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检验分析首发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及对照组的指长比、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以及相关分析检验指长比、认知功能与不同症状维度强迫症的关系。结果(1)强迫症组在stroop色词测验A部分、stroop色词测验C部分上成绩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症状维度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stroopA阅读时间与Y-BOCS总分呈正相关(r=0.257,P<0.05),stroopC阅读时间与 Y-BOCS 总分(r=0.366,P<0.01)、Y-BOCS 强迫思维(r=0.348,P<0.01)、Y-BOCS强迫行为(r=0.329,P<0.05)、0CI-CV 强迫观念(r=0.257,P<0.05)、0CI-CV 怀疑/检查(r=0.270,P<0.05)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其余神经心理学成绩与不同症状维度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青少年强迫症与健康群体及强迫症两性群体之间在指长比上没有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OCI-CV怀疑/检查维度得分显着高于女性患者,清洗维度分数低于女性患者,其余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迫症患者女性在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得分上显着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神经心理学测验在两性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指长比与强迫症严重程度及不同症状维度之间做相关分析,OCI-CV总分与2D:5D(L)、3D:5D(L)呈正相关(r=0.369,P<0.05;r=0.399,P<0.05),OCI-CV 强迫观念与 2D:3D(L)呈负相关(r=-0.453,P<0.05),与 3D:4D(L)呈正相关(r=0.382,P<0.05),OCI-CV怀疑/检查与 3D:5D(L)、4D:5D(L)呈正相关(r=0.386,P<0.05;r=0.446,P<0.05)。将男性强迫症组指长比与不同症状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OCI-CV强迫观念与3D:5D(L)、2D:5D(R)呈正相关(r=0.588,P<0.05;r=0.578,P<0.05),OCI-CV精神中和与2D:3D(R)呈负相关(r=-0.549,P<0.05)。将女性强迫症组指长比与不同症状维度进行相关分析,Y-BOCS强迫行为与2D:4D(L)呈正相关(r=0.543,P<0.05);OCI-CV总分与3D:5D(L)呈正相关(r=0.542,P<0.05);OCI-CV强迫观念与2D:3D(L)、2D:5D(R)呈负相关(r=-0.668,P<0.05;r=-0.540,P<0.05);OCI-CV 排序与 2D:3D(R)呈正相关(r=0.863,P<0.01),与 3D:4D(R)呈负相关(r=-0.543,P<0.05)。结论 首发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已经表现出抑制控制功能损害,其与强迫症严重程度和强迫观念维度及怀疑/检查维度维度有关,为强迫症的异质性提供了神经心理学依据。青少年强迫症两性群体之间在不同症状维度及认知功能上有差异。不同症状维度与指长比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指长比与不同症状维度之间呈现出更强更多的关联性;推测在神经发育的早期阶段神经内分泌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大脑发育进一步在青少年强迫症不同症状维度的病因中起作用。
二、强迫症的临床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迫症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5)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特征 |
2 临床特征 |
3 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1.1 心境稳定剂 |
3.1.2 抗抑郁药物 |
3.1.3 抗精神病药物 |
3.1.4 其他药物 |
3.2 心理治疗 |
3.3 物理治疗 |
4 小结与展望 |
(8)SLC1A1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与中国汉族强迫症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实验对象与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1.1 强迫症组 |
1.1.2 对照组 |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 |
1.2.1 实验试剂 |
1.2.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方法 |
1.3.1 受试者DNA的提取和处理 |
1.3.2 SNP检测(上海邃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 |
1.3.2.1 聚合酶链反应和产物的SAP处理 |
1.3.2.2 延伸反应 |
1.3.2.3 产物纯化 |
1.3.2.4 SNP识别与判读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2.1 Hardy–Weinberg平衡法则吻合度检验 |
2.2 各位点关联研究结果 |
2.3 性别分层后关联研究结果 |
2.4 发病年龄分层后关联研究结果 |
2.5 单倍型研究结果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主要研究成果 |
3.2 研究优势与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面部特征、认知功能及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索引 |
前言 |
1.强迫症与神经发育 |
2.强迫症与面部特征 |
3.强迫症与认知功能 |
4.强迫症与人格特征 |
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入组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心理评估量表 |
2.2 认知功能评估 |
2.3 面部软组织测量方法:二维照片测量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方法 |
结果 |
1.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人口学资料对比 |
2.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面部特征比较 |
2.1 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径线比较 |
2.2 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角度比较 |
2.3 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面部指数比较 |
2.4 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有差异的面部特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
3.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认知功能比较 |
4.青少年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间人格特征比较 |
讨论 |
1.青少年强迫症与面部特征 |
2.青少年强迫症与认知功能 |
3.青少年强迫症与人格特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强迫量表儿童版(OCI-CV) |
特质焦虑量表(TAI) |
神经发育风险标志物在强迫症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1、开题报告专家小组成员 |
2、中期考核组成员 |
3、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
(10)指长比、认知功能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四、强迫症的临床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强迫症患者错误相关负波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J]. 曹文文,王鹏翀,杨祥云,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2]强迫症与其他重性精神障碍共同遗传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J]. 邓淼菡,王媛,肖泽萍.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3]不恰如其分体验在强迫症中的研究进展[J]. 陈达宁,杨祥云,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4]静息状态下强迫症患者脑自发神经活动和功能连接的初步观察[J]. 吕丹,李平,陈云辉,尚婷惠子,孙磊,贾翠翠,张广凤,王玉花,孙正海,郭宇,刘万强.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1(06)
- [5]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症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 吕楠,李晓虹. 四川精神卫生, 2021(04)
- [6]符为民教授清热化痰、调肝(胆)宁神论治儿童青少年强迫症[J]. 杜隽,常诚.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8)
- [7]亚临床强迫个体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的特点研究[D]. 李张琴. 西南大学, 2021
- [8]SLC1A1谷氨酸转运蛋白基因与中国汉族强迫症的关联研究[D]. 黄兴. 青岛大学, 2020(01)
- [9]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面部特征、认知功能及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 常少华.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10]指长比、认知功能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D]. 王睿晨.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