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论文文献综述)
王建[1](2016)在《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中国电力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发电企业为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其必须对发电机组实施精细化管理,降低其经营费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证电力企业未来的运营与发展。发电机组调试项目作为电厂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基础,越来越受到发电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视。作为建设或调试企业,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在规定工期内并且费用最小的完成调试工作,成为了调试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发电企业调试项目作为研究对象,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的特点和方法。本文针对调试项目存在复杂性、风险性及多样性的特点,建立了单代号网络图,从而能够直观的分析调试项目的特点。再者针对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的特点,提出了项目工期-成本优化模型,运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来优化调试项目的工期-成本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蚁群算法在发电企业调试项目的工期-成本优化问题中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避免了枚举法存在工作量大的缺点,为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
徐腾飞[2](2016)在《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数值研究》文中提出纵观国内外桥梁发展现状,桥梁种类层出不穷,尤其是跨越山河湖海的大跨径桥梁,基本上都采用了抗弯扭能力强的箱形截面,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的出现给桥梁结构形式的应用带来了革新性质的飞跃。尽管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桥梁工程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梁体高度、减小跨中挠曲变形、提高结构的承载力,但随着大跨径、宽桥面组合箱梁的推广应用,剪力滞效应问题一直是工程设计人员及建设者避不开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关于剪力滞效应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箱梁桥、钢箱梁桥,而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剪力滞效应问题的研究却还不完善。本文对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介绍了能量变分法求解剪力滞效应的基本假定与基本方程的推导。基于能量变分法原理,对简支箱梁、悬臂箱梁、连续箱梁的截面实际正应力的公式推导进行了全过程演示,为后续不同条件下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求解提供了参考。(2)重点讨论了宽跨比、宽高比、宽厚比、翼缘板宽度等组合箱梁几何构造因素对其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在对称荷载作用下,分析了各个因素变化时桥面板剪力滞系数的分布规律,并详细阐述了规律产生的原因。(3)探讨了不同的荷载加载方式、横隔板设置对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的影响。当荷载作用位置从截面中心横向移动到梁肋处时,桥面板受剪力滞的影响经历了从“负剪力滞效应”到“正剪力滞效应”的变换过程。另外,剪力滞效应沿桥面纵向影响范畴有限,仅在荷载作用截面临近范畴影响较大。尽管在不同加载方式作用下,横隔板的设置对桥面板剪力滞效应影响不一,但总体来说,横隔板的设置对改善桥面板受力还是有利的。(4)依托港珠澳大桥CB05标段非通航孔连续组合箱梁为工程实例,运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着重对施工阶段、成桥阶段的桥面板剪力滞效应进行了精确计算与细化分析;总结了组合箱梁桥面板从施工阶段到成桥阶段的应力状态变化以及各个控制截面剪力滞效应的差异性,同时对结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刘权华[3](2013)在《函数教学应踩准三个着力点》文中研究指明函数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因其高度的抽象性,一直是高中教学的难点,为了真正把握函数的教学,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把握函数概念的本质;必须使学生正确理解和刻画函数的图象;必须使学生深刻理解函数的性质。
黎志锋[4](2005)在《360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360 度绩效考评的广泛应用,适应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活动中管理者职权范围的扩大、企业结构扁平化、参与式管理、团队合作和矩阵式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 360 度绩效考评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理论的角度讲,360 度绩效考评是一种非常好的绩效考评模式,但由于本身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它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缺陷使得 360 度绩效考评的效度和信度降低了许多。本文在借鉴 360 绩效考评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考评方法,并通过整合其他考评工具的优点,试图更好地实现员工绩效考评的目的——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一、本文框架及主要内容 全文由三大部分构成(共 5 章):(1)、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探讨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2)第二部分(第三章)探讨360 度绩效考评的优势与不足,管理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3)第三部分(第四、五章)提出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的改进模型——五星模型,系统地解决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一般问题,并给出模拟应用案例。 第一章主要探讨绩效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因果模型。传统绩效概念的研究往往从绩效结构入手,围绕行为、结果、能力三者展开。在绩效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一个极端(管理组织绩效)到另一个极端(管理雇员绩效)的变化,而更全面的模型应涉及组织,个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各个层次。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环节,研究者们开始致力于减少绩效误差和提高评估精度。此后,研究的重心转向了评价者,特别是评价者的认知过程及评估精度。 本文认为,员工的绩效是无法完全精确地测评的,绩效考评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该方法能否根据员工的绩效水平判断和预测组织的绩效水平以及能否区分不同员工之间的不同绩效水平。绩效考评中应考虑到以下假设条件:(1)由员工本人和系统共同决定员工绩效的真实水平;(2)考评者与被考评者的关系和被考评者的意图将影响员工绩效的认知水平;(3)考评工具(技术)将影响员工绩效的最终测评结果。第二章主要探讨绩效考评中的基本内容。本章目的在于分析一个有效的绩效考评系统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要求。绩效考评的目的有三个: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绩效考评的目的对于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性存在显着影响。考评目的的不同,涉及到考评标准的侧重点不同、采集考评信息的方式不同、指标权重体系的不同,从而决定了考评工具的不同。绩效考评的考评主体包括上级、员工本人、同级人员、下属及顾客。在以上主体考评过程中,经常出现几种考评误差:晕轮效应、宽松或严格倾向及居中趋势、同类人效应、近因效应、对比效应、暗示效应等。一个有效的绩效考评系统,应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此类误差带来的影响。衡量绩效考评系统的标准有四点:(1)绩效考评系统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2)较高的考评信度与效度;(3)绩效考评系统的公正性;(4)绩效考评系统的明确性。明确性是指绩效考评系统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为员工提供一种明确的指导,告诉组织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达到这些要求。本章最后进行了各种绩效考评工具的比较分析,试图结合各种工具的优点开发出一种适合 360 度绩效考评的考评量表。第三章主要探讨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的研究。360 度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是心里测量学中的真分数理论,同时还涉及以下问题:(1)责任心问题3。60度绩效考评的成功依赖于评价者的诚实度和责任心。而 360 度绩效考评在控制考评者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方面缺乏力度。(2)印象管理在绩效考评中的问题——评估噪音和操纵评估过程。(3)跨文化应用问题。对于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而言,在不同文化下的可移植性需要引起关注。360 度绩效考评反馈方法是从西方国家发展而来,是与个性化很强的社会文化相适应的,将这种方法搬到集体主义思想很浓烈的中国,往往会导致许多问题。只有那些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成熟稳定的组织结构,相互支持、鼓励沟通的组织文化的组织才可顺利实行。本章最后指出了 360 度绩效考评的优势与缺陷,提出了系统改进的重点。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和主要内容,共 6 节。(一)五星模型提出背景,包括 360 度绩效考评改进要点、五星模型的概念等。(二)绩效评价五星图,主要内容有:(1)确定绩效评价的维度:结果、行为和能力。(2)模型调整函数。通过条件函数对自我评估结果做出调整,从而要达到的目的是,无论自评有意偏低或者有意偏高,都会受到惩罚,只有较真实的自我评价,才可能使自我评价获得最理想的分数。但这种处理不会影响绩效评价的信度。(3)评价总分计算。本模型采用面积计算法,设从各个信息渠道得出的总分为 P,它等于五星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和加权法比较而言,有以下优点:五星模型中,各个考评主体的权重相等且独立,真正体现了客观,公正,尊重员工的本义;重视上级评价的原则是通过各考评主体的人数来体现的;容易拉开总分差距以区分不同的绩效水平。(4)五星图几何图解与应用。(三)绩效拓展分析五星图,主要内容包括:(1)影响绩效的五大因素:能力、行为、激励、环境?
包水耿[5](2004)在《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文中研究指明
包水耿[6](2004)在《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文中认为
赵克[7](2003)在《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论 ——关于现代科研组织企业化运行前提和基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近现代人类文明前进的基础和核心动力。研究与发展是科技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工业实验室因从事创新性生产而存在,是科技生产活动的基本组织方式,是科技、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基本结合点。 近代以前,技术和科学完全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传统下运行的。只有到了近代,经过产权变革后,解除了分封制和贵族垄断经营方式,随着商业、航海和贸易的增长,大工业的兴起,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社会技术、物质、市场平台发生转换,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科研的兴起才获得了历史基础。工业实验室的出现是企业科研兴起的基本标志。城市化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自然科学作为教学内容在大学中的确立、科学交流体制的产生、国立科研机构的出现、科学研究在社会中的扩散等相互联系、存在交叉的历史过程,有力的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职业化。社会分工的发展、城市化及其工匠群体的出现,工匠群体与专门从事智力活动的有闲阶层的分离,对此起到了促进作用。企业科研的兴起,直接实现了科技、经济与社会的结合。专利制度和反垄断法在规制方面、教育的资本化运行在企业科研人才的来源方面、大工业的产生在物质条件方面、新教伦理和商业精神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为企业科研的崛起提供了运行平台。 作为企业的或(和)企业化了的民间科研组织,工业实验室是适应科技、经济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唯一兼具科研组织和企业二者职能的、同属于发展生产力所直接采取的基本社会建制。 根据经济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原创性技术创新成就的分布和技术创新长波理论、科学繁荣中心国的转移等判据,工业实验室的演进在宏观上经历了“四波”。第一波是工业实验室的出现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在这一波中,在大学实验室、独立实验室、政府实验室的纷纷建立中,在科技界和企业界的参与、示范下,科研活动与经济活动最终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部分,工业实验室在科技与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开始被凸现出来。其中,德国的工业实验室比较典型。这一时期,德国不仅是世界科技中心,产业革命的中心,也是工业实验室的世界分布中心。第二波工业实验室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在这一波中,美国在工业实验室的发展上成为典范。由于是后起的移民国家,他们很少存在价值上的障碍和冲突,也很少政府的干预。造就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企业科学家(I.兰缪尔)的通用电器公司的实验室和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贝尔实验室都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工业实验室成为科层制工商企业内部的基本组织,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撑。第三波工业实验室的发展大致从“二战”前后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是高科技中、小企业兴起的时期。同时在教育比较发达的大学周围出现了科学园区、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区域创新联合体。长期处于企业内部的工业实验室由于它本身的运行不需要直接面对市场,在竞争中的劣势逐渐被凸现出来。工业实验室本身也开始改变运行方式,出现了企业科研机构直接独立出来成为企业化了实验室、企业直接从事研究与发展(而不从事生产和销售)的研发公司等新的运行模式。由于运行方式的改变,最终把科研活动本身变成了经济中的一种产业—科技产业;变成了区域创新联合体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细胞和基础。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工业实验室开始了多样化和小型化发展。第四波工业实验室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工业实验室开始向不同的产业尤其是非制造业的渗透并加强,从而使科技资源的社会配置进一步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强化了科学研究本身成为一种产业的趋势。 接着,以贝尔实验室为例说明了工业实验室所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创新,创新是工业实验室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同时,结合案例进一步对工业实验室的“生产二”运行过程、基本要素、运行系统、运行环境、运行模式和规范进行了探讨,并月对】二业实验室运行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和教训作了总结。 在企业层面,企业选择创建科研组织的一般原因在于商业和经济活动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性既可以从现代企业理论和社会分工理论那里获得解释,也可以直接进行量化说明。从近现代企业角度看,国有企业的本质是生产型、服务型或公益型行政组织,它与工业实验室在本质(民间化了科研组织)上是不兼容性的。因此说没有民间企业就没有企业的科研组织。仅就民间企业而一言,统计研究表明,企业规模与是否需要建价率平研组织之间也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但是,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复杂程度、技术战略定位‘等企业的具体运行方式、存在状况与企业对科研的需要激励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尤其是,企业具体状况对要不要建立、究竟需要建立何种类型的研发组织存在较自接的影响。 从社会层面来看,工业实验室是区域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案例展示了工业实验室在社会宏观层面的运行方式,说明了作为社会分工的一种基本类型与民间企业、工业实验室与近现
宿金鼎[8](2000)在《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特别是ISM规则实施以来,水上安全系统的管理子系统的得到了航运界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主管机关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还相当不足。本文是交通部“水上交通安全对策研究”课题的子课题,通过运用管理学、组织学、系统理论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深入分析,针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功能实现状况、水上安全监督系统管理效果三维概念。运用AHP系统分析工具和模糊综合评估数学工具,建立了水上安全管理系统素质水平评估模型,综合评估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素质水平。从而挖掘对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以便为主管机关行为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还从理论上探讨了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模型的建立,希望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一点理论基础。
二、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论文提纲范文)
(1)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调试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调试工程项目定义 |
2.2 调试工作的基本原则 |
2.3 火电调试工作管理 |
2.4 调试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
2.5 调试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
2.6 火电调试工作的基本程序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华润调试项目概况及分析 |
3.1 总体概况 |
3.2 主要设备和系统概况 |
3.3 火电调试计划和进度管理 |
3.3.1 工程主要调试顺序 |
3.3.2 机组启动调试阶段主要控制节点 |
3.3.3 工程调试计划编制要求 |
3.3.4 调试进度控制措施 |
3.4 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效益分析 |
3.5 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工期-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6 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工期-成本优化的必要性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项目工期成本优化模型及研究方法 |
4.1 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问题 |
4.1.1 问题描述 |
4.1.2 项目工期—成本关系分析及模型建立 |
4.2 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问题求解算法 |
4.2.1 精确算法 |
4.2.2 启发式算法 |
4.2.3 元启发式算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蚁群算法在项目工期-成本优化中的运用 |
5.1 蚁群算法简介 |
5.2 蚁群算法模型的建立 |
5.3 蚁群算法数学表达 |
5.4 蚁群算法的应用 |
5.5 蚁群算法的优缺点 |
5.6 蚁群算法的改进 |
5.7 改进蚁群算法的工期-成本优化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实证分析 |
6.1 华润一号机组调试整套启动、带负荷调试过程 |
6.2 调试资料总体情况介绍 |
6.3 工程主要调试节点计划完成时间简介 |
6.4 华润一号机组调试网络计划工期-成本优化 |
6.5 调试项目工期-成本优化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数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组合结构概述 |
1.2.1 组合结构的概念 |
1.2.2 组合结构的特点 |
1.2.3 组合结构桥梁的形式种类 |
1.2.4 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历程 |
1.3 剪力滞效应概述 |
1.3.1 剪力滞效应的概念 |
1.3.2 剪力滞效应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3 剪力滞效应的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
1.4.1 研究意义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基于能量变分法的剪力滞效应解析 |
2.1 基本假定 |
2.2 基本方程的推导 |
2.3 简支箱梁剪力滞效应解法 |
2.3.1 承受集中力的简支梁 |
2.3.2 承受均布荷载的简支梁 |
2.4 悬臂箱梁剪力滞效应解法 |
2.4.1 自由端承受集中力的悬臂梁 |
2.4.2 承受均布荷载的悬臂梁 |
2.5 连续箱梁剪力滞效应解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组合箱梁剪力滞影响因素分析 |
3.1 宽跨比的影响分析 |
3.2 宽高比的影响分析 |
3.3 宽厚比的影响分析 |
3.4 翼缘板宽度的影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加载方式的剪力滞影响分析 |
4.1 加载方式Ⅰ结果分析 |
4.2 加载方式Ⅱ结果分析 |
4.3 加载方式Ⅲ结果分析 |
4.4 加载方式Ⅳ结果分析 |
4.5 横隔板的影响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连续组合梁剪力滞效应数值分析 |
5.1 工程概述 |
5.2 MIDAS/FEA有限元软件介绍 |
5.3 建模思路 |
5.4 施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
5.4.1 临时存放阶段 |
5.4.2 简支变连续阶段 |
5.4.3 体系转换阶段 |
5.5 成桥阶段剪力滞效应分析 |
5.5.1 临时荷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分析 |
5.5.2 恒荷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分析 |
5.5.3 活荷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4)360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构思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论文构思 |
第二节 员工绩效考评文献综述 |
一、绩效概念的形成 |
二、绩效管理思想的演变 |
三、绩效考评的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绩效考评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绩效考评的目的与原则 |
一、绩效考评的目的 |
二、绩效考评的原则 |
第二节 考评信息来源与考评误差 |
一、考评信息来源 |
二、绩效评价中的考评误差 |
第三节 衡量绩效考评系统的标准 |
一、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
二、信度与效度 |
三、绩效考评系统的公正性 |
四、绩效考评系统的明确性 |
第四节 绩效考评的主要工具 |
一、非系统技术 |
二、系统考评技术 |
三、各种考评工具的比较 |
第三章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 |
第一节 360 度绩效考评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360 度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 |
第三节 360 度绩效考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考评中的责任心问题 |
二、印象管理矫正 |
三、跨文化应用 |
第四节 360 度绩效考评的优势与缺陷 |
一、360 度绩效考评的优势 |
二、360 度绩效考评的缺陷 |
三、360 度绩效考评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
第四章 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绩效考评五星模型 |
第一节 五星模型提出背景 |
一、360 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要点 |
二、五星模型考评方法 |
第二节 绩效评价五星图 |
一、绩效评价维度 |
二、模型调整函数 |
三、评价总分计算 |
四、五星图几何图解与应用 |
第三节 绩效拓展分析五星图 |
一、绩效影响因素 |
二、绩效潜质 |
三、三种典型的优秀绩效创造模式 |
第四节 模型指标体系与问卷设计 |
一、混合型考评指标 |
二、权重设计与计分原理 |
三、问卷设计 |
第五节 五星模型考评程序 |
第六节 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五星模型绩效考评示例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评价报告撰写要素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7)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论 ——关于现代科研组织企业化运行前提和基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现状、重点以及开展本论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二章 企业科研的兴起 |
2-1 早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
2-2 近代早期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
2-3 企业科研活动兴起的表现和意义 |
2-4 企业科研活动兴起的历史基础 |
1 科学研究的职业化 |
2 大工业的激励 |
3 新教伦理与商业精神 |
4 教育成为资本,科学家成为工人 |
5 规制的创新--专利制度和反垄断法 |
2-5 小结 |
第三章 工业实验室的演进 |
3-1 实验室的涵义和类型 |
3-2 分析工业实验室演进过程的基本判据 |
1 判据的初步筛选 |
2 基本判据 |
3-3 第一波工业实验室 |
1 大学实验室和独立实验室的出现 |
2 科技界的参与和科技型企业家的示范 |
3 企业内科技雇员的增长 |
4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工业实验室 |
5 工业实验室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
3-4 第二波工业实验室状况 |
1 美国的工业实验室 |
2 日本科研资源的民间化和工业科研的诞生 |
3 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
3-5 第三波工业实验室的发展 |
1 前两波特征的延续 |
2 工业实验室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特征 |
3 日本的经验及其启示 |
3-6 第四波工业实验室 |
3-7 结论与启示 |
第四章 工业实验室的内部运行 |
4-1 因“生产”而存在 |
4-2 实验室的“生产”运行 |
1 基本案例 |
2 案例分析 |
4-3 实验室“生产”运行的基本要素 |
1 参与者 |
2 研发目标 |
3 研发内容 |
4 研发资源 |
5 文化环境 |
4-4 实验室的“生产”运行系统 |
1 “生产”运行的一般过程 |
2 “生产”运行环境 |
3 内部运行的结构与规范 |
4-5 内部运行的一般经验与教训 |
1 以项目为核心的研发运行 |
2 科研职业角色的定位、冲突和协调 |
3 对管理者、决策者的基本要求 |
4-6 结论与启示 |
第五章 科研组织的企业选择 |
5-1 对企业的认识 |
1 分工和专业化理论 |
2 交易费用论 |
3 团队生产理论 |
4 委托-代理理论 |
5 动态的企业理论 |
5-2 企业选择创建科研组织的一般因素 |
1 完整的技术创新活动过程离不开企业组织 |
2 服务是用来交易的,交易是有成本的 |
3 离开技术创新的支持,企业无法长期维持其竞争力 |
5-3 企业性质与科研组织 |
5-4 企业规模与科研组织 |
1 已有解释 |
2 统计分布 |
3 结论:企业规模与科研组织是一种波动关系 |
5-5 企业所在行业对研发组织选择的影响 |
5-6 企业运行方式对科研组织具体形式的影响 |
第六章 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 |
6-1 经验基础 |
6-2 规制与社会成本 |
6-3 地主经济:刚性结构与规制脆弱 |
6-4 商业经济:弹性结构与韧性规制 |
6-5 “运动员-裁判”公理 |
1 “运动员”定则 |
2 “教练” 定则 |
3 “裁判”角色 |
4 “运动员、(教练、)裁判”一体化的可能性 |
6-6 科研组织社会运行的边界条件 |
第七章 科研组织企业化运行对中国的启示 |
后记 |
(8)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概述 |
1.1 问题的引出 |
1.1.1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概述 |
1.1.2 研究现状的缺陷 |
1.2 本文的行文思路 |
第2章 组织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
2.1 组织要素 |
2.2 组织管理学三大理论学派的观点简介 |
2.3 组织分析模型 |
2.4 组织水平分析的标准 |
第3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分析 |
3.1 组织系统论 |
3.1.1 系统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
3.1.2 组织的系统论观点 |
3.3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分析 |
3.4 管理系统测评方法的分析研究 |
3.5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理解以及对其评价方法的分析 |
第4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的评价模型的初建 |
4.1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的素质分析 |
4.2 企业组织素质和管理系统素质评价方法的借鉴 |
4.3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体系初步确立 |
4.4 评价工具的选取 |
4.4.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4.4.2 模糊数学 |
4.4.3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模型的应用 |
第5章 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指标体系的分析 |
5.1 人员状况子系统 |
5.1.1 研究思路 |
5.1.2 个体人的素质考核方法 |
5.1.3 人员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5.2 管理手段子系统 |
5.2.1 法规体系分析 |
5.2.2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设施 |
5.3 组织管理状况子系统 |
第6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素质水平的评价体系 |
6.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
6.2 综合指标体系变动的分析 |
6.2.1 领导班子体系的分析 |
6.2.2 组织成员工作态度 |
6.2.3 群体素质分析 |
6.3 组织内部管理模型的确立 |
6.4 评价指标权重的获取 |
6.5 隶属函数的确定 |
6.6 建立模型 |
6.6.1 多层次综合评判模型 |
6.6.2 模糊算子 |
6.6.3 反模糊化 |
6.7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7章 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绩效评价的初探 |
第8章 模型应用与结论 |
8.1 模型应用 |
8.2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论文参考文献)
- [1]华润渤海热电调试项目工期—成本优化问题研究[D]. 王建. 华北电力大学, 2016(03)
- [2]钢-混凝土组合箱梁剪力滞效应数值研究[D]. 徐腾飞.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3]函数教学应踩准三个着力点[J]. 刘权华. 江苏教育, 2013(06)
- [4]360度绩效考评系统改进研究[D]. 黎志锋.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5]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J]. 包水耿. 数学教学通讯, 2004(SA)
- [6]学习分段函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J]. 包水耿.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04(01)
- [7]工业实验室的社会运行论 ——关于现代科研组织企业化运行前提和基础的研究[D]. 赵克. 复旦大学, 2003(02)
- [8]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估[D]. 宿金鼎. 大连海事大学,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