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诊疗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叶军,余东平,谢志向[1](2019)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龙川县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不同时段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变化,找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引发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对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发生术后迟发性脑出血情况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多在8分以内,头颅CT诊断显示存在多发脑挫伤、对冲伤或颅骨骨折的情况,需为患者及时进行再次手术并做术后的随访工作。本研究28例患者中应用单纯血肿清除术有15例,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有13例,均出现术后迟发性脑出血情况。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APTT、TT两项指标术前与术后、术后与再出血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个月为患者安排随访,发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恢复良好有13例,中残有10例,重残有2例,植物生存有2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相关因素包括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GCS、凝血功能指标。结合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实际情况,医疗人员要及时发现存在迟发性脑出血的隐患,术中清除迟发性颅内血肿,才能有效提高疗效。
刘伟臣[2](2019)在《口服抗栓药物对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进程及其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长期口服抗栓药物(anticoagulant and antiplateletmedications,ACAP)合并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的临床进程和影像学特征,探讨ACAP对TBI患者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和急性影像学恶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急诊收治的年龄≥50岁的单纯性中重型TBI患者1211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病例,共纳入346例TBI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伤前是否长期服用ACAP分为服药组和未服药组,服药组包括抗血小板组和抗凝组。其中抗血小板组又分为3个亚组:单纯阿司匹林(aspirinonly,AO)组,单纯氯吡格雷(clopidogrel only,CO)组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aspirin and clopidogrel,AC)组:抗凝组又分为2个亚组:单纯华法林(warfarinonly,WO)组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NOAC)组。浏览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头部CT扫描图像,评估出血量、损伤类型及中线结构移位,基底池受压或消失,并动态观察患者住院期间血肿扩大情况。出血量计算采用ABC/2法。血肿扩大定义为入院后首次CT扫描和72 h内CT复查的血肿体积相对增加>33%或/和绝对增加>6 ml。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定义为:①GCS评分下降≥2分;②一侧瞳孔对光反应消失;③瞳孔直径不规则≥2 mm;④出现局灶性运动功能障碍;⑤脑疝形成。急性影像学恶化定义为:①血肿扩大;②Rotterdam CT评分增加≥1分。使用T检验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并进一步比较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进程(包括血肿扩大、急性影像学恶化、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神经外科干预、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30天死亡率),最后使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CAP对患者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和急性影像学恶化以及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纳入了年龄≥50岁的单纯性中重型TBI患者346例,其中服药组84例(24.3%),包括抗血小板组58例(16.8%)和抗凝组26例(7.5%);各亚组中,AO组32例、CO组15例、AC组11例、WO组18例、NOAC组8例;未服药组262例。(2)受伤机制中,与未服药组比较,服药组交通事故的比例明显下降(28.6%vs 49.2%,P<0.001),地面跌倒的比例明显上升(27.4%vs 15.3%,P=0.015);抗凝组地面跌倒(38.5%)上升为首要原因。(3)损伤类型中,服药组混合血肿和脑室内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药组(29.8%vs 16.8%,P=0.012和19.0%vs 7.6%,P=0.006),而硬膜外血肿则明显低于未服药组(13.1%vs 28.2%,P=0.005)。(4)本组总体30天死亡率为21.1%,服药组明显高于未服药组(33.3%vs 17.2%,P=0.003)。(5)与未服药组比较,服药组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和急性影像学恶化的发生率更高(38.1%vs24.4%,P=0.018 和 35.7%vs22.5%,P=0.021),需要神经外科干预的比例更大(52.4%vs37.4%,P=0.004),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更长(P=0.033和P=0.035)。(6)AO、CO、AC及NOAC均不明显增加患者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P均>0.05),而WO组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是未服药组的3.02倍,华法林是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2,95%CI 1.10-8.32,P=0.032)。年龄、高血压、初始出血量≤10 ml及入院时头部AIS评分均是患者急性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7)AO、AC及NOAC均不明显增加患者急性影像学恶化的风险(P均>0.05),而CO组和WO组急性影像学恶化的风险分别是未服药组的3.42倍和3.16倍,氯吡格雷和华法林是急性影像学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42,95%CI 1.03-11.36,P=0.045 和 OR3.16,95%CI 1.11-8.99,P=0.031)。年龄、高血压、硬膜下血肿、混合血肿、初始出血量≤10 ml及入院时头部AIS均是患者急性影像学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8)AO、CO、AC及NOAC均不明显增加患者30天死亡的风险(P均>0.05),而WO组30天死亡的风险是未服药组的3.57倍,华法林是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57,95%CI 1.11-11.55,P=0.033)。高血压、入院时头部AIS、混合血肿、急性神经功能恶化以及急性影像学恶化均是患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9)本研究中关于急性神经功能恶化、急性影像学恶化和30天死亡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分别为0.6919、0.7424和0.8112,表明本研究中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结论:(1)50岁以上伤前服用ACAP的中重型TBI患者交通事故的比例明显下降,而地面跌倒的比例明显上升;(2)伤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NOAC不明显增加TBI患者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和30天死亡的风险;(3)伤前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NOAC均不明显增加TBI患者急性影像学恶化的风险;但单纯服用氯吡格雷是急性影像学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伤前服用华法林是TBI患者急性神经功能和急性影像学恶化以及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5)高血压、入院时头部AIS、混合血肿、急性神经功能恶化和急性影像学恶化都是TBI患者30天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景周[3](2019)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重型颅脑损伤(sTBI)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均非常高,外科手术仍是抢救sTBI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尽早解除占位、有效降低颅内压是治疗sTBI的关键。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具有暴露范围广、减压充分、止血方便、利于脑疝复位、术后顺利度过脑水肿高峰期等优点,已成为公认的挽救sTBI患者生命的标准术式。本文对比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和常规骨瓣开颅术对sTBI的治疗效果,旨在为外科医生救治sTBI患者提供参考。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sTBI的疗效,并分析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sTBI患者354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02)和对照组(n=152)。实验组患者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颅内压、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炎性因子水平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身体健康情况和脏器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死亡情况。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脑膨出分为脑膨出组(n=54)和非脑膨出组(n=300),采用统计学分析筛选术后脑膨出的影响因素。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压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NSE、GFAP、MBP及S-100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Vs、Vd、Vmean、PI及R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Qmean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7)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8)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9)实验组患者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个月2组患者SOF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2)实验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3)二分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与术后脑膨出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OR>1)。结论(1)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更明显地降低sTBI患者颅内压,减轻sTBI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sTBI患者身体健康情况及预后情况,保护患者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2)术前GCS较低、术前中线移位≥1 cm、术中未行人工硬膜减张缝合、术后迟发性创伤性颅内血肿是术后脑膨出的危险性因素,术中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可以预防术后脑膨出的发生。
王洪生,张晶,刘少朋,孙印臣,程月飞,孟文博,赵佩林[4](2018)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167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PHI 167例的临床资料。167例患者中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59例,外伤性进展性颅内血肿108例。手术治疗94例,非手术治疗73例。手术治疗的94例中,行单纯颅内血肿清除术65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29例。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定预后,恢复良好114例,中残32例,重残13例,死亡8例。结论:早期、准确诊断颅脑外伤后PHI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对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绝不能仅依赖首次CT检查结果即制定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案,应进行专科监测和动态CT观察,根据患者血肿量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奋玉[5](2017)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发生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临床并不少见,可发生于术中及术后,寻找危险因素从而及时发现并治疗迟发性颅内血肿对于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1,2]。为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双跃华[6](2017)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40例行急性颅脑损伤术患者按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计量与计数资料,讨论影响因素。结果:手术时机、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Fbg、APTT、TT、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ORmin>1.000,均为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入院时间较短、血肿量、空腹血糖、GCS评分与Fbg水平高、APTT与TT延长、并发生持续昏迷、Babinski征阳性、脑挫伤、颅骨骨折、脑疝、基底节受压、硬膜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的的患者,临床上应更为注意迟发型颅内血肿的发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袁运尚,蔡可胜,卞文彬[7](2016)在《颅脑外伤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64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302例,其中64例术后远隔部位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再次对脑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特别是再次脑疝形成的患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如果及时手术及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能降低患者术后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1272岁,平均43.6岁。车祸伤29例;摔伤20例;打击伤9例;其他伤6例。减速伤51例;加速伤13例。合并双肺挫伤24例,肢
张宏图[8](2013)在《阶梯性脱水药物对老年人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阶梯性应用脱水药物治疗老年人脑挫裂伤对减少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优势。方法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60例,A组),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60例,B组)。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根据脑水肿发展规律,早期减少脱水药物用量,随着脑水肿发展,阶梯性增加脱水药物用量;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则常规量应用脱水药物。对比两组患者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率及脑挫裂伤治愈率。结果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8%(5/60),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为30%(18/60),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P<0.05);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为70%(42/60),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为30%(28/60),阶梯性脱水药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5)。结论随着脑水肿的发展过程阶梯性应用脱水药物治疗老年人脑挫裂伤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较常规应用脱水药物治疗明显降低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预后良好。
唐陶富,蒋仁州[9](2012)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随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提出CT随诊的重要性。方法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回顾性分析血肿发生的时间及CT表现特点。结果迟发性颅内血肿CT表现为脑内血肿28例,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2例。发现血肿时间为6~24h者占74.3%(26例),24~72h者占20.0%(7例),3~7d者占5.7%(2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多发生在伤后24h内,是CT复查最重要的时机,及时诊断和治疗是临床预后的关键。
高志友[10](2011)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常规CT如何尽早而准确地测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方法搜集常规CT复查证实的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39例,对其首次常规CT检查及复查的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9例迟发性颅内血肿首次常规CT检查主要异常表现包括:①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②局限性脑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不清15例。③局部轻度占位效应18例。④颅骨骨折5例。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与伤后首次常规CT检查表现密切相关,应在24 h以内复查,以6~12 h最佳。
二、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诊疗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 |
2.2 患者血常规及随访情况 |
3 讨论 |
(2)口服抗栓药物对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进程及其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方法 |
结果 |
一、入选TBI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
二、TBI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比较 |
三、TBI患者临床进程及预后比较 |
四、口服ACAP对TBI患者临床进程及预后的影响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口服抗栓治疗合并创伤性颅内出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167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情况 |
1.2 临床表现 |
1.3 辅助检查 |
1.4 治疗方法 |
1.5 结果 |
2 讨论 |
(5)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2.1 分组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类型颅内血肿发生率比较: |
2.2 迟发性颅内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6)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7)颅脑外伤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6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象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表现: |
3. 影像学检查: |
4. 手术治疗: |
二、结果 |
三、讨论 |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随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初次CT检查结果 |
2.2 复查CT检查结果 |
3 讨论 |
3.1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时间 |
3.2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 |
3.3 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复查时机 |
四、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诊疗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脑出血的研究[J]. 叶军,余东平,谢志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9)
- [2]口服抗栓药物对颅脑创伤患者临床进程及其预后的影响[D]. 刘伟臣. 苏州大学, 2019(04)
- [3]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术后脑膨出影响因素分析[D]. 李景周.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4]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167例分析[J]. 王洪生,张晶,刘少朋,孙印臣,程月飞,孟文博,赵佩林. 人民军医, 2018(07)
- [5]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危险因素分析[J]. 高奋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7(11)
- [6]急性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后的影响因素[J]. 双跃华. 河北医学, 2017(02)
- [7]颅脑外伤术后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64例临床分析[J]. 袁运尚,蔡可胜,卞文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6(04)
- [8]阶梯性脱水药物对老年人脑挫裂伤的应用价值[J]. 张宏图. 中国综合临床, 2013(02)
- [9]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随诊分析[J]. 唐陶富,蒋仁州. 中国当代医药, 2012(36)
- [10]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常规CT研究[J]. 高志友. 安徽医学,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