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树速生丰产林配套施肥技术试验研究Ⅱ.追肥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文春燕[1](2019)在《不同水氮耦合下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研究灌水和施氮对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iere)优良无性系休眠期各器官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利用毛白杨速生丰产林10年连续灌水和施氮双因素试验林地(裂区设计,通过灌水分别维持土壤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45%、60%、75%;施氮量为0、101.6、203.2、304.8 kg·hm-2,共计1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选择其中的优良无性系S86为研究对象,2016年10月末待树木生长停止进入休眠期时,测定毛白杨树高胸径,并在每个水氮处理小区选取1株标准木对其进行伐倒肢解处理后,测定分析毛白杨根、干、枝中的C、N、P含量。得到结果如下:(1)毛白杨树干和枝C、P含量显着高于根(P<0.05);N含量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枝>根>干。C:N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干>根>枝;C:P在各器官间差异不显着;N:P在各器官间差异显着,大小为枝>根>干。(2)灌水对各器官C含量无显着影响,施氮显着降低根C含量;灌水、施氮以及水氮耦合作用均显着影响根、干、枝N含量,灌水和施氮显着增加各器官N含量,并在高水高氮条件下毛白杨各器官N含量显着增大。(3)灌水和施氮显着降低了毛白杨各器官C:N,对C:P影响不显着,显着增加N:P。(4)毛白杨蓄积量与根C含量、各器官C:N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各器官N含量、N:P呈显着正相关关系,说明毛白杨树根、树干和树枝C:N、N:P可作为反映其生长速率的生理指标,其中毛白杨蓄积量与树根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及计量比存在最密切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灌水和施氮均促进毛白杨各器官对N的吸收,从而提高各器官N含量;灌水和施氮降低各器官C:N,促进毛白杨生长;尽管此区为毛白杨适生区,但毛白杨速生丰产林仍受N素限制,灌水和施氮是提高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生长量的重要栽培措施。
闫小莉[2](2016)在《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同时随着我国对天然林实施全面保护措施及国际木材贸易保护意识的逐渐提升,我国的木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故大力营造和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来缓解木材短缺势在必行。我国杨树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占全国乔木人工林的18.1%,大力营造和发展和杨树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我国杨树人工林平均生产力目前在15 m3.hm-2.yr-1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外诸多学者提出合理高效的集约水肥经营管理措施是有效提高速生丰产林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达到节水、减氮和增产的目的。将灌溉和施肥措施结合起来可以使水和肥两者的供应具有同步性,从而有效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因此,在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大力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选择恰当合理的水肥投入方式、投放时期、合理配比、最佳用量等关键技术可对林木速生、节水节肥以及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欧美108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Guariento’)为研究对象,将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应用到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肥管理中,旨在从树木生理生态特性、细根生长与分布、林木生长、林地生产力和碳储量等方面进行欧美108杨水氮耦合效应研究,探明水氮耦合策略促进林木生长的作用机理,并综合提出其高效的最佳滴灌和施肥技术组合。这将有助于提升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分和养分管理水平,并为我国杨树速生丰产林的水肥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借鉴和理论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水氮耦合措施有效改善了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在林木生长最快的4-7月土壤水势(ψs)波动幅度较大,7-8因降雨集中各处理的ψs值波动幅度相对较小,随后在9-11月份ψs值又开始出现新的波动,故生长季内需要进适时灌溉才能使各处理ψs保持其设定的阈值之上。在实施水氮耦合措施的3个生长季内,-25、-50和-75 kPa三个灌溉水平下的林地平均ψs保持在-13.79- -14.19 kPa、-21.15--25.83 kPa、-29.88- -37.00 kPa范围内;林地20 cm深处的土壤含水率在3个滴灌水平下分别比CK提高61-69%、50-56%和27-55%。水氮耦合措施对林地土壤养分的影响显着,如采取措施第一年,各耦合处理下0-20 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比CK显着高出1-81和3-59%,到第二年分别比CK高出29-134和31-81%。最优耦合处理D3F3下的各养分含量最高,如措施第一年3个土层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比CK高出82、25和4%,第二年分别比CK高出107、106和75%。综上,水氮耦合措施可有效改善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养资源,为促进其林木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条件。(2)欧美108杨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耦合措施实施第一年,各水氮耦合处理中D3F3处理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最显着,其3个土层细根生物量较CK分别提高了316、386和442%,根长密度较CK分别提高345、176和132%。耦合措施实施第二年,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和平均直径均表现为:高水高肥(D3F3)和中水高肥(D2F3)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着,但均显着高于其它处理,其中D3F3处理6个土层生物量密度是CK的3.12-47.74倍;细根表面积是CK的4.36-30.57倍。当灌溉量一定时,增加施肥量可显着促进欧美108杨细根的生长,但当施肥量一定时增加灌溉量对促进细根生长的效果不显着,即趋肥性强于向水性。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下所改善的林地土壤水养资源表现出高度可塑性,以此提高了林木吸收水养的能力,成为耦合措施促进其林木生长的重要机理之一。(3)水氮耦合措施会显着提高其叶片LAI、Pn、WUE和树干Vsf,且其影响随着措施实施年份越久其影响越显着。在3个生长季内,具有最大年均LAI的处理为D3F3,其年均LAI分别比CK显着高出21、44和58%。叶片Pn和WUE均是水氮耦合处理显着大于CK,在5a和6a生时,Pn分别比CK提高了23-63%和26-95%,WUE分别比CK提高30-110%和18-82%。树干Vsf与Rs、Ta、SWC和VPD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RH呈极显着负相关性,各水氮耦合处理的树干Vsf均显着大于CK,如在7月份,5a和6a生欧美108杨树干Vsf日均值在9个耦合处理下分别比CK提高27-70%和13-69%。水氮耦合措施中的灌溉水平对欧美108杨各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相比施肥水平和水氮交互作用更为显着,且对施肥效果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4)地表滴灌和随水施肥(SDIF)措施可显着增加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生物量和碳储量。5-7a生时林分生物量在SDIF处理下分别为11.49、27.68和38.70 t·hm"2,相比CK的7.54、15.77和24.88 t·hm-2分别提高了52、75和60%。欧美108杨林.木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在SDIF和CK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在46.28-58.30%范围内。5-7 a生时林分碳储量在SDIF处理下分别为6.20、15.18和21.72 t-hm-2,相比CK处理的4.05、8.63和13.46 t-hm-2分别增加了53、76和61%。5和6a生欧美108杨林地0-60 cm土层碳储量分别达到50.87和61.32 t·hm-2,相比CK的43.08和47.92 t·hm-2分别显着提高18和28%。(5)水氮耦合措施可显着促进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并提高林地生产力。在措施实施第一年,最优耦合处理D3F3使5a生欧美108杨DBH、H和V年生长量分别达到4.9cm、3.0m和11.54 m3·hm-2·a-1,相比CK的4.0cm、1.9m和8.01 m3·hm-2·a-1分别提高23、58和44%;措施实施第二和三年,最优耦合处理D2F3使6和7a生欧美108杨DBH、H和V的年生长量分别达到5.6和3.1cm、4.2和2.3 m、27.85和25.96m3·hm-2·a-1,较CK的4.2和2.5 cm、3.3和1.6 m、20.48和16.58 m3.hm-2·a-1分别提高33和24%、27和44%、36和57%。水氮耦合措施下5-7 a生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最高经济收益可达5522.37-39619.07元/公顷,比CK的4311-32429元/公顷增加22-28%。水氮耦合措施中各因子对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施氮水平>水氮交互>灌溉水平。此外,欧美108杨在水氮耦合措施下林木IDBH、IH和Iv与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土壤有机质(OM)>土壤含水率(SWC)>土壤全氮(N)>叶面积指数(LAI)>细根生物量(FRB)>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树干液流速率(Vsf),最大偏相关系数为0.887,最小为0.315。综上,在对与本试验地环境相似地区的欧美108杨人工林进行水肥管理时:①地表滴灌的灌溉起始阂值应该在生长季内控制滴头正下方20 cm处的土壤水势在-25-50kPa范围;②生长季内的早春旱季(4-5月)灌溉次数和量较大,6-10月结合降雨情况,可降低灌溉次数和量;③欧美108杨栽植后的1-4年内采取滴灌施N措施可显着促进林地生产力,适宜施N量为450-600g/株/年,在生长季内4-8月份进行少量多次施肥,首次施肥应在展叶前进行;④根据根系分布规律和节水节肥的集约经营理念出发,滴灌垂直湿润区应维持在0-50 cm深度,水平湿润区应达到距离滴头50 cm处。
宋国宝[3](2015)在《洞庭湖区杨树中成林施肥试验初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7年生鲁山杨中成林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1年后,施有机肥1 kg/株的处理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生长量和蓄积生长量均为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43%、31%和31%;施肥2年后,施有机肥2kg/株的处理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1%和44%,施1 kg/株的处理单株材积生长量、蓄积生长量最大,均比对照提高42%,与对照有极显着差异。从成本效益方面看,施有机肥1 kg/株的处理投入最低,利润最高,投入-产出比最高。因此,从追肥后杨树生长量和成本效益综合考虑,杨树中成林施有机肥1 kg/株效果较好。
贺勇,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刘俊琴[4](2015)在《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文中指出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1];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不同[2-8]。水和肥(主要是N
边东波,刘文军,张洪江,许涛,刘瑞,杨继敏[5](2014)在《施肥对柏木林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杨树速丰林的影响》文中指出以川中丘陵区柏木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的107杨、108杨树速生丰产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2个杨树品种的适生性能及其对施肥的响应。结果表明:2个品系的杨树都表现出退耕地上生长远胜于土层浅薄的柏木采伐迹地,但采伐迹地杨树对施肥的响应程度显着优于退耕地。因此,建议速生杨树不能栽植在土层浅薄的立地条件下,且应配套响应的杨树速生丰产集约经营技术。
马花如[6](2012)在《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加大,1999年以来,我国进口木材及其制品耗汇每年均在1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材及人造板、木浆及纸和纸板耗汇22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另一方面,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生态脆弱区的天然林实行了商品性禁伐,对国有林区实行了减产限伐,进一步减少了木材供给,加剧了木材供需矛盾。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发展速生丰产林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低下;尽管从2002年以来,我国把发展速生丰产林纳入林业六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速生丰产林的进一步发展,但平均生长量为9-12 m3/hm2,远远低于新西兰、瑞典、巴西等国家的30 m3/hm2左右水平。本文从影响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林业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试图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潜力评价模型,探索出提高其潜力的方法和适合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的规划布局,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对自然资源潜力分析,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以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为尺度,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了我国林地和后备林地质量,再结合不同区域、主要树种的相关气候综合模型定量和系统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进而概算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能的林地供给潜力为1134.42万hm2,每年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为18778.39万m3。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以挖掘木材供给潜力为6198.08万m3,其中桉树为3099.02万m3,杉木为1850.19万m3,马尾松为1248.87万m3。(2)在对社会经济条件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了良种育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林地维护技术、加工利用技术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服务体系对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速生丰产用材林促进作用的角度,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并用实证案例,定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挖掘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登市三倍体毛白杨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种植毛白杨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证明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供给力的经济上的可能性。(3)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问卷和课题组讨论,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各区域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把我国31个省区分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Ⅰ类核心区域、II类一般区域和III类不适宜发展区域;并以这13个I类省区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以广西、福建、广东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以江苏、江西、浙江、湖南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东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吉林、黑龙江、辽宁为核心的东北地区;以四川、云南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东南沿海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作为核心区域优先发展。以充分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潜力,促进生丰产用材林科学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测算出了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供给潜力和木材供给潜力,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树种可能挖掘的木材供给潜力;二是综合自然资源潜力、科技和社会经济潜力,构建了我国速生丰产林综合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价体系;三是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据此划定了发展的核心区域,确定了发展的优先顺序。
王梓[7](2011)在《欧美107杨苗木精准灌溉施肥制度研究》文中认为水分和肥料是林木生长发育的两大重要因素,合理的水肥管理有利于林木发挥更大的生长潜力,而盲目的水肥管理不但对植物生长发育不利,还将导致水肥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研究在掌握苗木苗期需水需肥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裂区试验设计,通过考察不同水肥梯度处理对一年生苗木生长的影响,探究水肥之间的交互效应,建立水肥耦合模型,制定合理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制度,建立以节水节肥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速生丰产林优质苗木培育技术体系。本研究主要取得的成果有:(1)阐明了欧美107杨苗木生长的年周期动态变化规律。综合不同水肥方案下1年生欧美107杨的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以及叶和茎内N、P、K的年动态变化,发现苗木遵从“慢—快—慢”的生长规律。1年生欧美107杨苗高生长的Logistic方程为地径生长的Logistic方程为根据方程,将苗木生长划分为3个阶段:Ⅰ、生长初期:4月初~6月末,包括苗木成活期和幼苗期,苗木生长速度较慢;Ⅱ、速生期:7月初~8月末,生长高峰期,苗木生长指标增长最快阶段;Ⅲ、生长后期:9月初~年底,各项生长指标增长速度减少并趋于停止,地上生物量由于叶片凋落而下降。对年生长动态的掌握,有利于合理安排水肥管理的时间。(2)比较了不同水肥管理方案下欧美107杨苗木生长差异。通过方差分析,12个处理下1年生欧美107杨的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N、P、K含量之间有显着性差异。对于苗高、地径和地上生物量,处理10(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年N肥施入量为15.08g·株-1)的各项指标最好,处理3(不灌溉、不施肥)最差。根据多重比较结果,处理8(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80%、年N肥施入量为8g·株-1)与处理10之间无显着性差异。地上部分N、P、K含量与形态指标的结果不同。对于地上部分含N量,处理10最高,处理9(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80%、不施肥)最低;对于地上部分含P量,处理4(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60%、年N肥施入量为15.08g·株-1)最高,处理6(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60%、不施肥)最低;对于地上部分含K量,处理11(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年N肥施入量为8g·株-1)最高,处理2(不灌溉、年N肥施入量为8g·株-1)最低。(3)建立了地上生物量和苗高、地径与水肥因子的回归模型。1年生欧美107杨地上生物量(Y)与灌水量(x1)和施氮量(x2)之间的关系可用二元二次多项式描述:Y=297.378+4.018x1+33.876x2-0.046x12-2.015x22+0.412x1x21年生欧美107杨苗高(Y)与灌水量(x1)和施氮量(x2)之间的关系可用二元二次多项式描述:Y=297.378+1.737x1+5.382x2-0.008x12-0.197x22-0.015x1x21年生欧美107杨地径(Y)与灌溉量(x1)和氮施入量(x2)呈线性正相关,其关系可用Y=21.487+0.093x1+0.248x2描述(4)探讨了水、肥及水肥互作因子对地上生物量、苗高和地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增加灌溉量和氮肥施用量均有增产效应,水肥交互作用表现为正效应,对地上生物量影响作用由高到低依次为:氮肥施入量、灌溉量、水肥互作;增加灌溉量和氮施入量均有增加苗高的效应,对苗高影响作用由高到低次序为:氮施入量、灌溉量、水肥互作,水肥交互效应不显着;氮施入量对地径的效应大于灌溉量。(5)确定了培育不同规格1年生欧美107杨的灌溉和施肥方案。地上生物量>900 g·株-1、苗高为360~400 cm,地径为26~31mm下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为36.13~41.35 kg·株-1,氮肥施入量为9.23~11·38 g·株-1(即尿素施入量836.06~1030.81kg·hm-2);地上生物量<900 g·株-1、苗高为300~360 cm,地径为20~26mm下的水肥方案为:灌溉量为12.56~18.18kg·株-1,氮肥施入量为4.68~8.10g·株-1(即尿素施入量423.92~733.70kg·hm-2)。(6)开展验证试验证实灌溉施肥方案的可行性。2010年采用相似的水肥方案观测1年生欧美107杨的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表现最优的仍为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年N肥施入量为15.08g·株-1,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80%、年N肥施入量为8g·株-1的处理与最优处理之间无显着性差异。综合苗木各项指标,从节水节肥的角度考虑,在管理中可采用每次灌溉至田间持水量80%、年N肥施入量为8g·株-1的处理的水肥管理方案。
胡磊[8](2010)在《毛白杨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本试验选择河北威县苗圃场毛白杨基地进行野外配比施肥试验,采用L。(34)正交试验设计同时研究了N、P、K配比施肥对毛白杨无性系S86、BT17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生理特性、叶绿素和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毛白杨生长动态变化和毛白杨根、径、叶中营养元素含量等的变化规律,从而研究提出合理的毛白杨不同品种最佳施肥时期、施肥类型以及施肥量,建立毛白杨用材林速生丰产合理施肥技术方案,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杨树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N肥是影响毛白杨用材林生长的主要肥料,其次是P肥、K肥,而最佳施肥配比促进毛白杨单株材积生长是:品种S86是N3P3K1(尿素650g/strain、过磷酸钙1000 g/strain、硫酸钾0 g/strain),品种BT17是N3P2K1(尿素650 g/strain、过磷酸钙500g/strain、硫酸钾0 g/strain)。(2)施肥时期应选择毛白杨胸径、树高、速生高峰期之前,即5月初。如果再进行第二次追肥,也应该选择胸径和树高生长高峰期之前施肥,再次追肥时间应选择7月份期间。(3)N、P、K肥对毛白杨净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的影响不显着(P<0.05),通过极差值分析影响毛白杨净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的施肥因素大小顺序是:N肥>P肥>K肥。并且毛白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大的是处理P9(尿素650 g/strain、过磷酸钙1000 g/strain、硫酸钾150 g/strain)。(4)施肥影响叶片中氮、磷、钾含量的变化,促进氮、磷、钾吸收。叶片中N和P的含量月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K的含量月变化幅度基本不大;并且毛白杨各组织中N、P元素含量大小顺序是:叶>茎>根;K元素含量在毛白杨各组织中的积累大小顺序是:叶>根>茎。
张瑶[9](2009)在《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I-69杨5年生林分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施肥处理下,尿素处理的杨树胸径增量,树高增量和材积增量增长较大,其次为杨树专用肥。其中,尿素2对杨树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2.不同施肥处理水平间的净光合速率差异显着,其中以杨树专用肥和磷铵对增强杨树的光合作用效果最好。3.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叶、枝中N,P,K,Ca,Mg含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4.不同施肥处理水平间的杨树木材基本密度和气干材含水率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并且都高于CK。5.杨树专用肥处理下的杨树木材纤维长和纤维长宽比最大;尿素处理下木材纤维宽最大;磷铵处理下的木材纤维壁厚最大。6.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专用肥2处理下(400g/株)的粗纤维含量最高;复合肥3处理下(800g/株)的杨树灰分含量、酸不溶木质素含量最高。综上所述:杨树专用肥对杨树胸径生长、净光合速率、木材基本密度和木材纤维长度肥效较高,适于杨树生产中推广应用。
邓坦[10](2009)在《欧美杨107杨扦插苗需肥规律和合理施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合理施肥是速生丰产林良种壮苗培育的关键技术之一,杨树苗木施肥更是如此。论文通过试验地土壤盆栽试验、砂培盆栽指数施肥试验、大田正交旋转回归施肥试验等方法,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和处理苗木生长、生物量、苗木营养、苗木光合作用、苗木根系生长、土壤营养等变化规律,揭示了欧美杨107杨扦插苗的年度生长规律和需肥规律,研究提出合理施肥时间和合理施肥量,建立了欧美杨107杨扦插苗苗圃育苗的施肥技术体系。具体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通过试验地土壤盆栽试验研究土培苗木的苗高、地径生长,揭示了苗木生长的年周期动态变化规律。107杨扦插苗苗高的Logistic生长模型为(?),地径的Logistic生长模型为(?);根据生长模型求出的参数a、b、K确定苗木的生长节律,成活期为4月,幼苗期为5月初-6月底,速生期为7月初-8月底,硬化期为9月初-10月底。(2)试验地土壤盆栽试验条件下,107杨扦插苗单株生物量347.71g,单株苗木纯N量3.4984g,纯P量在9月最高达0.7271g。单株苗木的总根长为92113.02cm,根系吸收面积为7870.34 cm2,根系体积为179.10 cm3。(3)砂培指数施肥条件下,107杨扦插苗在幼苗期、速生期7月、速生期8月的最优处理分别是T3、T2、T1,最大施肥量15.08g,经济施肥量9.13g。硬化期末最优处理T1的平均苗高204cm,地径22.67mm,平均生物量231.56g,净光合速率Pn在12:00的峰值达到24.32μmol CO2·m-2·s-1。苗木合理施肥期为幼苗期6月、速生期7月、8月,速生期8月是最需要施肥的阶段。施肥时应该在苗木生长高峰来临前的15天内进行施肥。(4)砂培指数施肥条件下,处理T2的单株总N量最高,在9月达到3.26g,T1的总N量2.72g。根系研究中,T1为最佳处理,T1处理的单株苗木根系吸收面积17558.78cm2,根长为193291.2cm,根系体积132.6cm3。(5)田间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条件下,根据田间生物量建立回归模型:W=354.12+0.486N+0.22P-2.82×10-4NP-1.98×10-4N2,得出合理施肥量,即氮肥780.14kg/hm2,磷肥1174.72 kg/hm2,可以获得最大生物量612.91g。(6)土培、砂培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砂培处理和田间肥料的养分利用效率分别是25.43%、16.99%,年生长周期中需要追施N肥595.68kg/hm2,即39.71kg/亩,这比常规育苗追施尿素50-60kg/亩节肥20.58%-33.82%。在施入与395.18kg/hm2尿素相同含N量的基肥条件下,在幼苗期6月、速生期7月、8月分别追施尿素98.52kg/hm2、96.56 kg/hm2、400.60 kg/hm2。
二、杨树速生丰产林配套施肥技术试验研究Ⅱ.追肥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杨树速生丰产林配套施肥技术试验研究Ⅱ.追肥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水氮耦合下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毛白杨生长特性研究 |
1.2.2 毛白杨人工林灌水研究 |
1.2.3 毛白杨施肥研究 |
1.2.4 水肥耦合研究 |
1.2.4.1 水肥耦合概念及原理 |
1.2.4.2 水肥耦合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
1.2.5 生态化学计量学 |
1.2.5.1 生态化学计量学概念 |
1.2.5.2 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方案 |
2.3.1 试验设计 |
2.3.2 样品采集、处理及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3 不同器官毛白杨C、N、P化学计量特征差异 |
3.1 不同器官毛白杨C、N、P含量差异 |
3.2 不同器官毛白杨C、N、P化学计量比差异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不同水氮处理对毛白杨各器官C、N、P含量的影响 |
4.1 土壤含水量对毛白杨各器官C、N、P含量的影响 |
4.2 施氮量对毛白杨各器官C、N、P含量的影响 |
4.3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C、N、P含量的影响 |
4.3.1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C含量的影响 |
4.3.2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N含量的影响 |
4.3.3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P含量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小结 |
5 不同水氮处理对毛白杨各器官C、N、P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
5.1 土壤含水量对毛白杨各器官C、N、P计量比的影响 |
5.2 施氮量对毛白杨各器官C、N、P计量比的影响 |
5.3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C、N、P计量比的影响 |
5.3.1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C:N的影响 |
5.3.2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C:P的影响 |
5.3.3 水氮交互作用对毛白杨各器官N:P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6 毛白杨C、N、P化学计量特征和林分蓄积量相关性研究 |
6.1 毛白杨C、N、P含量和林分蓄积量的相关性 |
6.2 毛白杨C、N、P化学计量比和林分蓄积量的相关性 |
6.3 讨论 |
6.4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2)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主要引用符号的中英文含义及单位 |
第一章 绪论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水肥耦合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1 水肥耦合的概念和水肥耦合效应的原理 |
2.1.2 水肥耦合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 |
2.1.3 水肥耦合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
2.1.4 水肥耦合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 |
2.2 国内外杨树速生丰产林发展现状 |
2.3 杨树速生丰产林水肥经营管理研究进展 |
2.3.1 杨树灌溉管理策略 |
2.3.1.1 灌溉方式 |
2.3.1.2 灌溉时间 |
2.3.1.3 灌溉量 |
2.3.1.4 林木水分利用 |
2.3.2 杨树施肥管理策略 |
2.3.2.1 施肥方式 |
2.3.2.2 施肥时间 |
2.3.2.3 肥料种类 |
2.3.2.4 施肥量 |
2.3.2.5 林木养分利用 |
2.3.3 杨树水肥耦合管理技术 |
第二章 研究地概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 研究地概况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3.1 试验设计 |
3.2 试验期内的总体灌溉和施肥情况 |
3.3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
1. 前言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 林地各土层样品采集和养分指标测定 |
2.2 林地土壤水势 |
2.3 林地土壤含水率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林地土壤水势和降雨量变化 |
3.2 林地土壤含水率变化 |
3.3 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
3.4 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化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
3.5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 讨论 |
4.1 水氮耦合措施下的欧美108杨林地土壤水分 |
4.2 林地土壤养分及其分布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5. 小结 |
第四章 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 前言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 根系取样与样品处理 |
2.2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水氮耦合管理第一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的变化 |
3.1.1 细根生物量的变化 |
3.1.2 细根根长密度的变化 |
3.1.3 细根表面积的变化 |
3.1.4 细根体积的变化 |
3.1.5 细根比根长的变化 |
3.1.6 细根生物量与水氮耦合效应的模型拟合 |
3.2 水氮耦合管理第二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及垂直分布的变化 |
3.2.1 细根生物量密度的变化 |
3.2.2 细根表面积的变化 |
3.2.3 细根根长密度的变化 |
3.2.4 细根平均直径的变化 |
3.2.5 灌溉、施肥和土层深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细根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水氮耦合措施第一年细根形态和垂直分布的响应机制 |
4.1.1 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表面积和体积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
4.1.2 细根比根长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
4.2 水氮耦合措施第二年细根形态和垂直分布的响应机制 |
4.2.1 欧美108杨细根垂直分布对水氮耦合效应的响应 |
4.2.2 欧美108杨细根的向水性和趋肥性 |
4.3 水氮耦合措施第一、二年欧美108杨细根形态与分布的差异 |
5. 小结 |
第五章 欧美108杨生理生态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 前言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 气象因子 |
2.2 树干液流 |
2.3 叶面积指数 |
2.4 光合特性 |
2.5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欧美108杨叶面积指数 |
3.1.1 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特征 |
3.1.2 水氮耦合措施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2 欧美108杨叶片光合特性 |
3.2.1 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季变化特征 |
3.2.2 叶片蒸腾速率(Tr)日、季变化特征 |
3.2.3 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季变化特征 |
3.2.4 水氮耦合措施对叶片Pn、Tr和WUE的影响 |
3.2.5 欧美108杨叶片Pn在不同水氮耦合措施间的差异性 |
3.2.6 欧美108杨叶片WUE在不同水氮耦合措施间的差异性 |
3.3 欧美108杨树干液流变化特征与蒸腾耗水 |
3.3.1 生长季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 |
3.3.2 生长季内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 |
3.3.3 水氮耦合措施下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
3.3.4 生长季内欧美108杨树干液流速率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 讨论 |
4.1 叶面积指数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2 叶片光合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3 树干液流及林木蒸腾耗水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5. 小结 |
第六章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
1 前言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 生物量测定 |
2.2 林木各器官和林地各土层样品采集 |
2.3 有机碳含量测定和碳储量计算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及其分配 |
3.2 林木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 |
3.3 林地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和碳储量 |
4. 讨论 |
4.1 生物量及其在各器官的分配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2 林木各器官碳储量及其分配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4.3 林地土壤碳储量及其分布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5 小结 |
第七章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及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 前言 |
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 林木胸径和树高测定 |
2.2 欧美108杨实验形数测定与计算 |
2.3 林地生产力计算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林木季节生长规律 |
3.2 林木生长和林地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3.3 水氮耦合经济效益分析 |
3.4 水氮耦合措施有效促进欧美108杨林木生长的机理分析 |
4 讨论 |
4.1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林木生长的影响 |
4.2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和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5 小结 |
第八章 综合结论、讨论与展望 |
1. 综合结论 |
1.1 水氮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
1.2 欧美108杨细根生长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3 欧美108杨生理生态特性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4 水氮祸合对欧美杨速生丰产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影响 |
1.5 欧美108杨林木生长及生产力对水氮耦合措施的响应 |
1.6 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管理策略 |
2. 综合讨论 |
3. 展望 |
4.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洞庭湖区杨树中成林施肥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地概况 |
2材料和方法 |
2.1试验材料 |
2.2试验方法 |
2.3数据处理 |
3结果与分析 |
3.1施肥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
3.1.1追肥对胸径生长的影响追肥前后杨树胸径多重比较见表2。 |
3. 1. 2追肥对树高生长的影响追肥前后杨树树高多重比较见表3。 |
3.1.3追肥对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追肥前后杨树单株材积多重比较见表4。 |
3.2成本效益分析 |
4结论与讨论 |
(4)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1.1 自然条件 |
1.2 土壤条件 |
1.3 林地现状 |
2 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施肥方法 |
2.3 数据调查与处理 |
2.3.1 林分生长量调查与计算 |
2.3.2 生物量调查与养分含量测定 |
2.3.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107杨幼林单株N、P、K吸收量 |
3.2 不同施肥量对2年生107杨幼林生长的影响 |
3.3 不同施肥量对3年生107杨幼林生长的影响 |
3.4 不同施肥处理107杨幼林蓄积增长量的边际效益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5)施肥对柏木林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杨树速丰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概况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系杨树自然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
2.2 2种立地条件下不同品系杨树对施肥的响应 |
3 结论与讨论 |
3.1 速生丰产林人工林杨树品种选择 |
3.2 速生丰产林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 |
(6)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
1.3.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
1.3.3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研究 |
1.3.4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
2.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相关概念辨析 |
2.1.2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概念与内涵 |
2.2 主要理论基础 |
2.2.1 林业分工论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2.2.3 要素禀赋论 |
2.2.4 林业区划理论 |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6 绿色经济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历程 |
3.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
3.3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状况 |
3.4 现阶段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4.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前景分析 |
4.1 巨大的木材供需缺口:发展的内在需求 |
4.1.1 我国木材供需现状 |
4.1.2 我国木材需求预测分析 |
4.2 天然林保护与沉重的木材进口压力:发展的重要推手 |
4.3 现实的客观自然条件:发展的前提基础 |
4.3.1 适宜的气候条件 |
4.3.2 合格的林地质量 |
4.4 工程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发展的空间前景 |
4.5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弥补供需缺口的主要途径 |
4.6 本章小结 |
5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自然资源潜力分析 |
5.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资源潜力分析 |
5.1.1 我国林地资源总量评价 |
5.1.2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评价 |
5.1.3 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供给潜力分析 |
5.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生产潜力分析 |
5.2.1 分地区林木的可能生产潜力分析 |
5.2.2 分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树种生产潜力分析 |
5.2.3 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速生树种的木材现实生产力和供给潜力 |
5.3 本章小结 |
6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社会经济潜力分析 |
6.1 科技潜力分析 |
6.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科学技术分析及评价 |
6.1.2 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率的途径 |
6.2 林业制度创新潜力分析 |
6.2.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激发挖掘潜力的积极性 |
6.2.2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可以解放发展潜力的桎梏 |
6.2.3 林业税费制度改革降低资本进入门槛,有利于扩展发展能力 |
6.3 投资潜力分析 |
6.3.1 投资现状 |
6.3.2 投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
6.3.3 投资潜力实现途径 |
6.4 本章小结 |
7 基于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发展思路 |
7.1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7.1.1 影响因素分析 |
7.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7.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价及分析 |
7.2.1 评价步骤 |
7.2.2 评价结果分析 |
7.2.3 基于评价结果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的划分 |
7.2.4 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域发展优先序 |
7.3 本章小结 |
8 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对策建议 |
8.1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技术支撑 |
8.1.1 培育良种壮苗,奠定更加适合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生物基础 |
8.1.2 应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集约经营 |
8.1.3 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产出效率 |
8.2 建立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
8.2.1 林地政策 |
8.2.2 投资政策 |
8.2.3 保险政策 |
8.2.4 贷款政策 |
8.2.5 税费政策 |
8.2.6 资源管理政策 |
8.2.7 森林资产流转市场政策 |
8.3 科学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和模式 |
8.3.1 坚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 |
8.3.2 创新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运作模式 |
8.4 实施分区域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策略 |
8.5 本章小结 |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7)欧美107杨苗木精准灌溉施肥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中引用的符号及其中英文含义 |
目录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速生丰产林工程促进杨树产业发展 |
1.1.2 欧美107杨的优良特性 |
1.1.3 我国水资源及肥料应用现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杨树水分效应研究研究 |
1.3.2 杨树施肥效应研究 |
1.3.3 水肥效应研究 |
1.4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1.5 本论文的课题来源 |
2 理论基础 |
2.1 植物水肥耦合的概念 |
2.2 植物水肥耦合的主要研究内容 |
2.3 植物水肥耦合的基础理论 |
2.4 植物水肥耦合机理 |
2.4.1 水分对植物养分利用的影响 |
2.4.2 养分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
3 试验设计 |
3.1 试验地自然概况 |
3.1.1 气候条件 |
3.1.2 土壤状况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方法 |
3.3.1 预备试验 |
3.3.2 水肥交互试验 |
3.3.3 验证试验 |
3.4 技术路线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预备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1 欧美107杨苗期耗水规律研究 |
4.1.2 欧美107杨苗期需肥规律研究 |
4.2 水肥交互试验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水肥处理下1年生欧美107杨的生长特性 |
4.2.2 1年生欧美107杨的水肥耦合效应 |
4.3 验证试验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水肥处理下对欧美107杨苗期苗高的影响 |
4.3.2 不同水肥处理下对欧美107杨苗期地径的影响 |
4.3.3 不同水肥处理下对欧美107杨苗期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4.3.4 小结 |
5 优化灌溉施肥制度的建立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1.1 欧美107杨幼苗对水分需求的研究 |
6.1.2 欧美107杨幼苗对养分需求的研究 |
6.1.3 欧美107杨幼苗年生长变化 |
6.1.4 不同水肥管理方案下欧美107杨幼苗生长状况 |
6.1.5 欧美107杨的水肥耦合效应 |
6.1.6 培育不同规格欧美107杨幼苗的灌溉和施肥方案的确定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8)毛白杨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施肥研究文献综述 |
1.1 林木施肥的基本理论与研究现状 |
1.1.1 国外林木施肥的研究状况 |
1.1.2 国内林木施肥的研究状况 |
1.2 林木配比施肥的研究 |
1.3 杨树施肥与营养特性研究 |
1.3.1 杨树施肥研究 |
1.3.2 杨树营养特性研究 |
1.4 毛白杨施肥研究概况 |
1.4.1 毛白杨施肥时间与方法的研究 |
1.4.2 毛白杨施肥量及其配比的研究 |
1.4.3 毛白杨施肥研究的发展方向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技术路线 |
2.3 试验材料 |
2.4 试验方法 |
2.5 试验观测指标与测试方法 |
2.5.1 生长指标的测定 |
2.5.2 植物养分含量测定 |
2.5.3 生理指标的测定 |
2.5.4 叶绿素的测定 |
2.6 数据处理方法 |
3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生长的影响 |
3.1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胸径生长的影响 |
3.1.1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胸径年生长量的影响 |
3.1.2 施肥处理毛白杨胸径生长动态分析 |
3.2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树高生长的影响 |
3.2.1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树高年生长量的影响 |
3.2.2 施肥处理毛白杨树高生长动态分析 |
3.3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材积生长的影响 |
3.4 小结 |
4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4.2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4.3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气孔导度(Gs)的影响 |
4.4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1 不同施肥处理毛白杨S86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4.4.2 不同施肥处理毛白杨BT17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4.5 小结 |
5 施肥对毛白杨林木营养状况的影响 |
5.1 不同施肥处理对N营养元素的影响 |
5.2 不同施肥处理对P营养元素的影响 |
5.3 不同施肥处理对K营养元素的影响 |
5.4 小结 |
6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9)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
2.1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3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
3.1 试验地概况 |
3.2 试验设计 |
3.3 调查研究方法 |
3.3.1 林分本底调查 |
3.3.2 土壤基本性质测定 |
3.3.3 植物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
3.3.4 杨树叶片,树枝营养元素的测定 |
3.3.5 杨树光合作用的测定 |
3.3.6 杨树木材物理性质的测定 |
3.3.7 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的测定方法 |
3.3.8 杨树木材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 |
3.3.8.1 粗纤维含量的测定 |
3.3.8.2 灰分含量的测定 |
3.3.8.3 苯醇抽提物含量的测定 |
3.3.8.4 酸不溶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3.3.8.5 酸溶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3.4 数据处理 |
4 结果与分析 |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 |
4.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
4.2.1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叶片N 素动态变化 |
4.2.2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枝N 素动态变化 |
4.2.3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叶片P 素动态变化 |
4.2.4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枝P 素动态变化 |
4.2.5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叶片K 素动态变化 |
4.2.6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枝K 素动态变化 |
4.2.7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叶片Ca 素动态变化 |
4.2.8 不同施肥处理杨树叶片 Mg 素动态变化 |
4.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光合特性的影响 |
4.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4.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气孔导度的影响 |
4.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胞间CO_2浓度的影响 |
4.3.4 不同施肥处理对胞间蒸腾速率的影响 |
4.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物理性质性质的影响 |
4.4.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基本密度的影响 |
4.4.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气干材含水率的影响 |
4.5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纤维形态的影响 |
4.5.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纤维长,宽和长宽比的影响 |
4.5.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纤维壁厚,腔径和壁腔比的影响 |
4.6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化学性质的影响 |
4.6.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苯醇抽提物含量的影响 |
4.6.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4.6.3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4.6.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酸不溶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4.6.3.2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酸溶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4.6.4 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木材灰分含量的影响 |
5 初步结论与讨论 |
5.1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生长量的差异 |
5.2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
5.3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光合特性的差异 |
5.4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物理性质性质的差异 |
5.5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纤维形态的差异 |
5.6 不同施肥处理下杨树化学性质的差异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10)欧美杨107杨扦插苗需肥规律和合理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1 国内外杨树养分特性及施肥研究进展 |
1.1 杨树营养特性 |
1.1.1 杨树的营养状况 |
1.1.2 杨树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 |
1.1.3 杨树养分竞争 |
1.1.4 林木营养诊断 |
1.2 杨树施肥效应研究 |
1.2.1 杨树施肥效应 |
1.2.2 杨树施肥效应影响因素 |
1.3 施肥技术 |
1.3.1 肥料种类 |
1.3.2 施肥方式 |
1.3.3 施肥时期与次数 |
1.3.4 施肥量 |
1.3.5 肥料配比 |
1.4 存在的问题 |
2 试验地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2.1 试验地区概况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3.1 生长测定 |
2.3.2 生物量调查 |
2.3.3 养分测定 |
2.3.4 苗木光合作用测定 |
2.3.5 根系形态指标测定 |
2.4 数据处理 |
2.5 田间试验育苗技术措施 |
2.6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培不施肥盆栽试验欧美杨107杨苗木的需肥规律 |
3.1.1 欧美杨107杨扦插苗生长规律 |
3.1.2 土培条件下苗木生物量变化规律 |
3.1.3 土培条件下苗木养分特性 |
3.1.4 土培条件下土壤养分动态变化 |
3.1.5 土培根系生长状况研究 |
3.1.6 土培试验小结 |
3.2 砂培条件下不同指数施肥处理对欧美杨107杨苗木的影响 |
3.2.1 不同指数施肥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指数施肥处理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
3.2.3 不同指数施肥处理对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 |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5 不同指数施肥处理的苗木养分动态 |
3.2.6 砂培指数施肥试验小结 |
3.3 欧美杨107杨扦插苗田间施肥试验研究 |
3.3.1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生长的影响 |
3.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地径生长的影响 |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
3.3.4 不同施肥处理对苗木含N量的影响 |
3.3.5 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N、P浓度的影响 |
3.3.6 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N素的影响 |
3.3.7 田间施肥试验小结 |
4 讨论、结论与建议 |
4.1 讨论 |
4.2 结论 |
4.3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杨树速生丰产林配套施肥技术试验研究Ⅱ.追肥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水氮耦合下毛白杨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 文春燕.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2]欧美108杨速生丰产林水氮耦合效应研究[D]. 闫小莉. 北京林业大学, 2016(08)
- [3]洞庭湖区杨树中成林施肥试验初报[J]. 宋国宝. 湖南林业科技, 2015(05)
- [4]滴灌施肥条件下107杨幼林N、P、K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研究[J]. 贺勇,兰再平,孙尚伟,傅建平,刘俊琴. 林业科学研究, 2015(03)
- [5]施肥对柏木林采伐迹地和退耕地营造杨树速丰林的影响[J]. 边东波,刘文军,张洪江,许涛,刘瑞,杨继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4(06)
- [6]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D]. 马花如.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7)
- [7]欧美107杨苗木精准灌溉施肥制度研究[D]. 王梓. 北京林业大学, 2011(10)
- [8]毛白杨人工林施肥效应研究[D]. 胡磊.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1)
- [9]施肥对杨树人工林生长及木材性质的影响[D]. 张瑶. 南京林业大学, 2009(02)
- [10]欧美杨107杨扦插苗需肥规律和合理施肥技术研究[D]. 邓坦.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