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周耀武,林祖锐,罗春海,李思思,孙晓东[1](2017)在《我国疟疾诊断试验准确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定量综合评价我国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等疟疾诊断试验的诊断效果。方法根据检索策略,检索CNKI、万方数据、维普、PUBMED、PMC等数据库,初筛出公开发表的关于疟疾诊断试验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PSS20、RevMan5.3和MetaDiSc1.4绘制漏斗图、森林图和SROC曲线。结果有5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效应量合并分析结果显示PCR法检测疟疾的综合灵敏度为0.99(0.98-0.99),特异度为0.96(0.95-0.97),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 3,诊断优势比为1056.20(408.08-2 733.68)。RDTs法检测恶性疟的综合灵敏度为0.93(0.92-0.94),特异度为0.99(0.98-0.9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5 5,诊断优势比为657.30(365.22-1 182.95);检测间日疟的综合灵敏度为0.91(0.89-0.92),特异度为0.99(0.98-0.99),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 0,诊断优势比为656.17(348.21-1 236.51)。LAMP法检测恶性疟的综合灵敏度为0.93(0.88-0.97),特异度为0.98(0.94-1.00),S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 5,诊断优势比为293.72(77.27-1 116.55);检测间日疟的综合灵敏度为0.98(0.96-0.99),特异度为0.94(0.88-0.97),S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 3,诊断优势比为1 072.50(237.16-4 850.09)。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快速诊断试剂盒(RDTs)、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对疟疾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但各有差异,其中用RDTs检测恶性疟的诊断准确性比检测间日疟高。
郝文波,王萍,李宏斌,陈白虹,高洋,王声亮,李明[2](2006)在《自制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恶性疟原虫HRP-II抗原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自制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II(HRP-II)的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等技术参数进行评价,为试剂盒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灵敏度、精密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国外的同类试剂盒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自制试剂盒操作简便,反应快速;以血涂片显微镜检查为金标准,对49例恶性疟血样、30例间日疟血样、43例正常人血样检测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100%;对恶性疟原虫血样的最小检出量为原虫密度0.01%,对重组HRP-II蛋白的最小检出量为10ng/ml;试剂盒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较好;各项性能指标相当或优于国外同类试剂盒。结论自行研制的恶性疟原虫免疫层析检测试剂盒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稳定和可靠,适用于恶性疟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筛查、疟区献血员筛查及过境边民筛查。
张海超,陈沛泉,欧凤珍,宋建平[3](2004)在《两种试剂盒快速检测疟原虫的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寻找更适合基层和贫困疟区的敏感、特异、快速、廉价的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比较两种恶性疟金标免疫层析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采用ACON试剂盒和Paracheck试剂盒对镜检确认的134例疟疾病人血样进行平行检验。结果ACON试剂盒和Paracheck试剂盒分别检测恶性疟84例,阳性均为84例,符合率均为100%;检测间日疟30例,均为阴性,特异性均为100%;检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20例,阳性分别为19例,18例,敏感性分别为95%和90%。结论ACON试剂盒胶体金法具有与Paracheck试剂盒ICT法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操作快速、简便、直观的特点,并且价格便宜,更适合在基层和疟疾贫困地区推广应用。
郝文波[4](2002)在《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特异阻断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粘附短肽的研究》文中指出脑型疟是由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感染所引起的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研究发现,脑型疟的发病与Pf感染红细胞(Parasitized red blood cell,PRBC)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密切相关。大量PRBC粘附于脑毛细血管中可引起脑微血管阻塞,进而使Pf与外周循环隔离而导致了免疫逃避。如果能阻断这种粘附作用,则PRBC就可随血流进入循环并被免疫系统清除,从而抑制Pf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预防和治疗脑型疟的目的。PRBC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是由PRBC上的粘附蛋白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间的结合来介导的,多种血管内皮细胞受体如CD36、ICAM-1、TSP、CSA等可介导这一粘附作用,其中ICAM-1对脑型疟具有特异性。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ICAM-1与PRBC间的体内外结合作用,因此,研究ICAM-1与PRBC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将为研制抗脑型疟粘附阻断剂奠定良好基础。Berent和Okenhouse同时报道ICAM-1与PRBC的结合位点位于其功能域1区(Domain 1),与ICAM-1同LFA-1间的结合位点部分同源但又有所不同。但对于ICAM-1结合点的确切位置目前尚不清楚。 本研究以能同时阻断ICAM-1与LFA-1及PRBC结合的抗ICAM-1Domain 1单抗15.2为靶,采用亲和筛选法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三轮筛选,通过ELISA、竞争抑制试验、Dot-ELISA及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获得与15.2抗体具有结合特性的噬菌体短肽。对阳性克隆进行DNA序列分析,推导其12肽的氨基酸序列并与ICAM-1氨基酸全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合成了其中一个与ICAM-1同源性最好的12肽KLYLIAEGSVAA,并用ELISA、竞争性ELISA等进行了特异性、亲和力鉴定。通过玻片免疫组化试验及粘附抑制试验等鉴定了阳性噬菌体展示肽与LFA-1及PRBC作用的生物学活性。以噬菌体展示肽 郝文波: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特异阻断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粘附短肽的研究KLYLIAEGSVAA为靶从噬菌体随机环7肽库中筛选其对应序列,以进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以单抗 15.2为靶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三轮“吸附一洗脱一扩增”亲和筛选后,根据回收率及ELISA检测结果,结合噬菌体得到良好富集,第三轮淘洗的产率较第一轮高出约 1000倍。从第三轮洗脱液铺制的琼脂板中随机挑取30个噬菌体单克隆,ELISA检测有26个A405_值高于无关抗体对照和阴性对照ZI倍以上,定为阳性克隆,阳性率达86.7O。 按试剂盒中方法快速提取ELISA阳性的26株噬菌体单链DNA,DNA测序后推导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共得到6种短肽,相应的展示肽序列为 KLYLIAEGSVAA、HSSHTSNTLPSV、HPPKLLESMQRS。IEVPFLKKHYTL、LPLSLRPNTTPF及 SSMTHQHARVDT,其中有 18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表达 12肽 KLYLIAEGSVAA。将该短肽与 ICAMl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短肽中的K(XX)L(XXX)GSV与 ICAM-l的 8l 7位 aa有 50%的同源性。 从6种不同序列短肽中各挑取一个克隆进行扩增,取 IXIO丫fu进行DotELISA及Western blot试验,以进一步鉴定6种展示肽的结合特性。结果除表达序列为HSSHTSNTLPSV的克隆外,其余5个克隆均可被 15.2 单抗特异性识别,其中以 HSSHTSNTLPSV及HPPKLLESMQRS克隆的反应最强。 对6种不同序列的噬菌体展示短肽进行竞争抑制试验,观察ICAM-l分子能否竞争抑制阳性克隆与15二抗体的结合,以进一步鉴定阳性克隆的特异性。结果 ICAM-l分于不同程度地抑制了 15.二抗体与阳性克隆的结合,抑制效果最好的噬菌体克隆抑制率高达99%以上。反之,阳性噬菌体(克隆 18及 22)也可以竟争性抑制 ICAM4分于与 15.2抗体之间的结合,抑制程度随噬菌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野生型M13则不具有相应的抑制作用。进一步表明获得的阳性噬菌体展示肽能很好地模拟ICAM-l的抗原表位。 化学合成了同源性最高的KLYLIAEGSVAA短肽,通过ELISA、竟争抑制试验鉴定了合成肽的抗原性。结果合成肽ESA偶联物可与15.2抗体特异性结合,合成肽可竞争性抑制 15.2抗体与 ICAM-l分子及相应阳性噬菌体克隆的结合,提示KLYLIAEGSVAA合成肽具有ICAMl的抗原性。 -5- 第一军医大学博上学位论文 分别以白细胞及 PRBC涂片,以阳性噬菌体克隆 18及 22进行玻片免疫组化试验,结果阳性噬菌体 18及 22均可与白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DAB显色出现棕黄色颜色反应,加入ICAM-l分子后该结合作用可被阻断。但在PRBC玻片兔疫组化中,未发现阳性克隆与PRBC结合。以ICAM-l分子、阳性噬菌体及合成肽包被培养皿,加入传代培养的PRBC进行粘附实验,也未见噬菌体与PRBC结合,因阳性对照ICAM*分子也未出现阳性反应,推测该株PRBC冻存多年,连续传代培养后己经失去了与ICAM.l的粘附特性,不能作为粘附试验的模型。 以表达同源性最好的12肽KLYLIAEGSVAA的噬菌体为靶对噬菌体随机环 7肽库进行三轮“筛选一扩增一富集”,每轮先用野生
郝文波,胡旭初,李明,毕惠祥,王萍,高洋[5](2001)在《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 ,适用于基层的恶性疟免疫诊断方法。 方法 将抗恶性疟原虫 HRP-Ⅱ的单克隆抗体 3A3、2 E7纯化后经配对筛选 ,利用 Dipstick-免疫胶体金技术 ,制成诊断恶性疟的 Dipstick层析条。用该层析条对 115份疟疾患者血样 ,2 0份非疟疾病人血样及 10份正常人血样进行检测 ,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对其稳定性、重复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 用该法检测 145份血样 ,其对恶性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83.1%及 97.5 % ,已包被抗原、抗体的 Dipstick条在 4℃及室温下可保存 3个月以上 ,对 30份血样重复检测 4次结果完全一致。 结论 Dipstick-免疫胶体金模式快速、简便 ,适用于基层应用 ,为疟疾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手段
成军[6](2000)在《第一届全国中青年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纪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毕惠祥,王萍,李明,陈白虹,肖建华,胡旭初[7](2000)在《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HRP-Ⅱ)的表达和分离纯化》文中研究表明为获得大量具天然抗原活性的恶性疟原虫HRP-Ⅱ抗原,用摇瓶发酵工程菌,诱导β-半乳糖苷酶-HRP-Ⅱ融合蛋白表达;裂菌后,洗涤沉淀2~3次,用6M脲溶解;取上清经Sephacryl-200柱层析分离纯化目的蛋白,然后复性。结果重组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高效表达;Sephacryl-200柱层析后,目的蛋白纯度达86%,91.48%被复性,被Dipstick即 ParsSight-F识别,表明该重组抗原纯度高,复性效果好,可用于恶性疟原虫 HRP-Ⅱ抗体的制备等研究。
二、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疟疾诊断试验准确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资料的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
结果 |
1文献检索 |
2献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
3 文献发表偏倚评价 |
4 统计分析 |
4.1 森林图 |
4.2 合并效应 |
4.3 SROC曲线 |
讨论 |
(2)自制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恶性疟原虫HRP-II抗原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恶性疟原虫检测试纸条 |
1.1.2 疟疾血样 |
1.1.3 |
1.2 方法 |
1.2.1 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 |
1.2.2 灵敏度试验 |
1.2.3 精密度试验 |
1.2.4 稳定性试验 |
1.2.5 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试验 |
2 结果 |
2.1 敏感性和特异性 |
2.2 灵敏度 |
2.3 精密度 |
2.4 稳定性 |
2.5 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
3 讨论 |
(4)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特异阻断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粘附短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的筛选 |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一) 噬菌体随机12肽库的滴度测定 |
(二) 噬菌体随机12肽库的筛选 |
(三) ELISA筛选噬菌体阳性克隆 |
(四) 阳性噬菌体克隆的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
结果 |
一、 原库库容鉴定 |
二、 肽库的筛选及富集效果分析 |
三、 ELISA筛选阳性噬菌体克隆 |
四、 DNA及短肽氨基酸序列分析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阳性噬菌体亲和力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一) 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亲和力鉴定 |
(二) 噬菌体展示肽对LFA-1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
(三) 阳性噬菌体展示肽与PRBC的结合功能鉴定 |
结果 |
一、 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亲和力鉴定 |
二、 噬菌体展示肽的生物学活性鉴定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ICAM-1表位模拟肽的合成与鉴定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一) 固相肽的合成 |
(二) 合成肽的抗原性鉴定 |
结果 |
一、 合成肽-BSA交联物与15.2抗体的反应性鉴定 |
二、 P1合成肽对15.2抗体与ICAM-1分子结合的竞争抑制作用 |
三、 合成肽对阳性噬菌体克隆与15.2抗体结合的竞争抑制作用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阳性噬菌体展示肽对应结合序列的筛选 |
一、 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一) 噬菌体克隆18对噬菌体环7肽库的筛选 |
(二) 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三) 噬菌体单链DNA的制备及测序 |
(四) 竞争性噬菌体ELISA试验 |
结果 |
一、 肽库的筛选 |
二、 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 |
三、 噬菌体单链DNA的制备及DNA、氨基酸序列分析 |
四、 竞争性噬菌体ELISA试验 |
讨论 |
小结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一 脑型疟相关黏附因子 |
综述二 创造性思维与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 |
附录: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附图: 噬菌体展示肽克隆DNA序列 |
(5)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恶性疟原虫重组HRP-Ⅱ抗原 |
1.2 抗HRP-Ⅱ单抗 |
1.3 疟疾患者血样 |
1.4 其它非疟疾病人血样 |
1.5 正常人血样 |
2 方法 |
2.1 抗HRP-Ⅱ单抗3A3、2E7的纯化 |
2.2 Dipstick快速免疫反应模式的建立和筛选 |
2.3 疟疾血样的检测 |
2.4 稳定性检测 |
2.5 重复性试验 |
结 果 |
1 单抗3A3、2E7的纯化 |
2 最佳反应模式的建立 |
3 疟疾患者血样检测 |
4 Dipstick免疫层析条的稳定性 |
5 反应模式的可重复性 |
讨 论 |
(6)第一届全国中青年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 疟原虫与疟疾 |
二、 血吸虫与血吸虫病 |
三、 其他原虫与蠕虫 |
四、病毒性疾病与虫媒病毒的研究 |
四、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疟疾诊断试验准确性的Meta分析[J]. 周耀武,林祖锐,罗春海,李思思,孙晓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03)
- [2]自制免疫层析试剂盒检测恶性疟原虫HRP-II抗原的评价[J]. 郝文波,王萍,李宏斌,陈白虹,高洋,王声亮,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 2006(07)
- [3]两种试剂盒快速检测疟原虫的比较[J]. 张海超,陈沛泉,欧凤珍,宋建平. 热带医学杂志, 2004(06)
- [4]噬菌体肽库技术筛选特异阻断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粘附短肽的研究[D]. 郝文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2(01)
- [5]单克隆抗体3A3、2E7用于恶性疟Dipstick检测的初步研究[J]. 郝文波,胡旭初,李明,毕惠祥,王萍,高洋.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1(04)
- [6]第一届全国中青年热带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纪要[J]. 成军. 中华内科杂志, 2000(12)
- [7]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HRP-Ⅱ)的表达和分离纯化[J]. 毕惠祥,王萍,李明,陈白虹,肖建华,胡旭初.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