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档案的产生与档案工作关系的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谢小婉[1](2021)在《论二元权力对档案的建构》文中研究说明
崔卓敏[2](2021)在《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随着我们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机构改革的推行,中央和地方政府都越来越重视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重要代表之一,更要注重自身档案馆各个层面的建设,努力为党、国家和社会公众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中国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目前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如何,它能否满足公众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是值得去关注的一个重点方向。本篇文章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研究省级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第一章论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等内容。第二章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概述,概念界定具体包括综合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能力;理论基础具体包括新公共服务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和档案价值理论。第三章是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调查情况,该部分主要论述了调查的思路、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第四章是对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情况的分析。内容主要是从服务主体、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机制、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五个方面展开的分析和论述。第五章是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的优化策略部分,该部分是从五个方面来论述的:一是从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方面来写的;二是从丰富馆藏,优化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来写的;三是从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方面来写的;四是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来写的;五是从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方面来写的。第六章是研究结论与展望。在研究方法上,文章主要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方法结合进行。首先采用实地调研法,以档案用户的角色亲自去天津市档案馆进行调研,观察、了解和体验档案馆各方面的服务情况,获得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第一手材料,提升研究过程的信度;其次采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法预先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公共服务的体验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量化研究。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访谈结果进行质性分析获得调查问卷的指标后,设计访谈问卷开展大范围调查,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利用相关软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档案馆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王晓倩[3](2021)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与“健康中国”等相关政策的逐步推行,病历电子化开始普遍实施,互联网远程医疗也随之向常态化趋势发展,大众健康意识同样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些变革对医院档案工作在辅助提升医院管理运营、提升医疗服务便利性、提炼医院文化、开发医疗档案以提升群众健康意识等方面,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述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愈发重要,承担着为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信息保障的重要作用。笔者运用实地调研法对S医院档案工作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剖析新医改政策对医院档案工作中产生的新诉求,笔者认为针对新医改政策下医院档案工作的开展若想在辅助医院运营以及发挥其社会公众价值上做出其应有贡献,亟需在医院职工档案意识、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档案管理制度、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方面进行提升与改善。最后笔者针对S医院存在的不足,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全院档案意识、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医院档案开发与利用,以期使医院档案工作更好的辅助医院的运营与发展,尽可能的满足新医改的相关要求。
徐金慧[4](2021)在《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重要指示,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广阔。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档案工作。高职院校档案是其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对于高职院校和社会来说,这些记录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对职业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档案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本课题主要是借助实地考察和网络查询等方式,围绕高职院校对档案机构的设置情况、档案的队伍建设、档案的立卷归档、档案分类情况以及档案的保管利用情况等,对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予以全面而细致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阐明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据官方数据及调研统计结果,找寻出制约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从提高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档案保管水平、重视档案业务建设和对档案队伍加以建设等五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使得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得以提高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一些启发,使其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尹晓语[5](2021)在《幼儿成长档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幼儿成长档案作为幼儿在校期间的“生活凭证”成为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目前在二孩政策、教师资源紧张、幼儿园档案管理不完善、家庭档案意识薄弱的背景下,幼儿成长档案难以充分发挥其价值。笔者以幼儿园为研究主体,采用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对幼儿成长档案工作以及管理进行研究,发现幼儿成长档案管理有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幼儿园、教师、家长档案意识薄弱;二是幼儿成长档案内容收集不完善、利用不充分、管理不规范。基于上述不足,笔者以幼儿园为中心,建立目标导向的幼儿成长档案管理体系,幼儿园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管理,教师家长建立相关协作小组负责建档工作的指导帮助与沟通,通过小组管理模式,推进具体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而提升教师档案工作的严谨性,促进家长参与档案的管理工作,多方引导幼儿一起建立更加真实富有个性化的档案,使幼儿成长档案更好的发挥价值。
张颖[6](2021)在《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研究》文中提出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今天,社交媒体凭借其互动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优势得到了组织机构和个人的广泛应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利用社交媒体提供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档案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社交媒体的出现给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机遇。档案机构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利用社交媒体向用户提供档案服务。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社交媒体特征,档案资源推送服务成为现阶段档案服务最为流行的模式之一。研究社交媒体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有利于档案机构利用社交媒体实现更有针对性的推送服务,发挥档案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通过用户调研,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对社交媒体用户的档案资源推送需求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国内外档案机构利用社交媒体提供服务的典型案例,分析推送内容、推送形式和推送时间等方面,对比发现国内应用社交媒体推送档案资源的不足之处。结合调研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结果,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提出优化社交媒体中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的策略。用户调研结果显示,社交媒体用户对档案资源推送需求主要表现为:多样的档案资源媒体呈现形式需求、丰富的档案资源主题需求、稳定的档案资源推送频率需求、跨平台推送和个性化推送需求。目前档案机构利用社交媒体提供档案资源推送服务存在的问题有:档案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档案资源推送形式单一、社交媒体应用类型不足、推送服务缺乏针对性和档案用户互动率不高。基于调研结果,提出应从多渠道丰富档案资源、多途径利用社交媒体和多层次匹配用户需求三个方面提高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的水平。
管茜[7](2021)在《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终端通讯设备的普及,为了更好为社会提供服务,档案馆开启数字化转型,探索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为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服务的需求,2019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指南》,明确指出“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建设具备移动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点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形成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档案业务新模式。”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档案局(馆)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了以微信、微博和APP应用程序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但是其更多被档案机构视为提供资讯信息的推送窗口而非公众参与平台,公众仍旧充当使用者而非建设者,依托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目标和档案移动服务平台上公众参与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相符合。公众参与的相关研究早已在城市规范、环境保护、公共管理等领域形成系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参与层次、参与机制等方面。目前对以微信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实践应用、评价指标、用户满意度等角度来研究微信公众号的界面设计、功能、内容、影响力等发展现状,而没有以“公众参与”为目标来探析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问题,助力档案业务活动。以微信为代表的档案移动服务平台拓展了公众参与的渠道,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释放公众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优势,使其能以建言献策、资源建设、传播推广等方式参与到“收藏管用”等档案业务活动中去,这有利于缓解档案机构人少事多的压力、提升档案机构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要促进公众参与档案业务,需要借鉴其他学科中关于公众参与的理论成果,梳理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内容、方式和流程,在调查微信平台公众参与客观状况和公众参与主观感知的基础上,梳理当前基于微信平台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症结所在,并针对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政策法规、资源平台建设、参与机制和主体培育来提升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广度、深度和质量。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首先从公众参与概念出发,结合档案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公民参与梯级理论,分析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内容边界和方式,并结合国内外相关实践案例提炼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4种形式。第二部分通过网络调查和问卷调查来分析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以微信平台为代表的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的网络调查,重点调查其公众参与的相关功能模块、参与方式和参与流程;二是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意识、能力、经历、评价和需求。在调查基础上,结合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基本要求,从平台、公众、主客体矛盾的视角分析公众参与档案业务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参与相关功能建设不完善、方式较单一、流程不清晰、反馈不及时、积极性不高、能力待提高、业务范围有限和质量控制缺失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政策法规、资源平台建设、参与机制、主体培育四个方面来促进公众参与档案业务。政策法规方面,以法律明确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权利、义务和范围,以标准规范公众参与行为;基础设施方面,完善微信平台公众参与相关功能模块,促进微信平台与门户网站、APP、社交媒体等的深度融合,发挥微信平台的优势以创新公众参与方式、简化公众参与流程,加强平台资源建设以增加吸引力;参与机制方面,制定反馈机制、实施激励措施、强化质量控制;主体培育方面,一方面档案机构要树立“协同治理”的工作理念,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档案专业知识和信息素养教育。
周昊[8](2021)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文中提出档案虚拟展览是“互联网+”时代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重要形式,充分体现了档案资源开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当前,国内档案虚拟展览如火如荼,而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等仍处于零散研究阶段。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对档案虚拟展览的相关理论总结、标准研制、平台开发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现状及其述评,即第1章和第2章。通过对档案虚拟展览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研究中突出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和分析。第二部分为研究主体,包括论文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是论文的研究重点。第3章主要阐述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内涵、特点和技术嵌入视角下的理论架构;第4章主要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研制原则、研制思路和标准结构进行阐述;第5章主要研究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对平台内涵的阐释与建设理念、演变过程、功能与要素、平台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即第6章,以国家电网河南电力公司档案虚拟展览为具体研究对象,对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平台构建和技术的验证与应用。最后对论文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内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做了总结。
苏欣[9](2021)在《档案数据安全监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Z档案馆为例》文中提出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数据呈爆发式增长,其价值之大、使用之便利使各行各业纷纷向“数据”看齐,档案界也提出“档案数据”一词并频繁使用。然而,在档案数据满足多样化、差异化、精确化、深层化的档案信息需求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风险、平台安全风险、数据迁移风险等,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如何保障档案数据安全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监管”作为保障档案安全的有效方式引起我国档案学界的关注,有关档案监管的研究由“电子化”“数字化”向“数据化”转移,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可以保证档案数据的真实、完整、安全,如何利用“监管”保障档案数据安全逐渐成为学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分析与档案数据安全监管有关的概念,阐述相关理论,从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实际工作出发,调查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Z档案馆为例,探究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策略。然而,由于本文的调研对象仅为Z档案馆,因此提出的策略可能缺乏普适性,仅作为对于地市级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工作的建议,各档案馆的具体问题需具体分析。本文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为前期准备,通过文献调研、网络调查及访谈的方式,了解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研究目标与难点,对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研究的发展历史与进程进行探究,同时,分析课题研究的整体思路。提出档案数据安全监管有利于保障档案数据的真实、完整、可用;有利于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档案数据整合;有利于推动相关法规的构建与完善。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对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提出本文所指的档案数据安全监管概念,阐述与监管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监督控制理论。第三部分为现状调研与问题分析,通过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Z档案馆在资源建设、监管方式、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四方面的现状,指出Z档案馆的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实践工作存在法规尚未健全、事后监管较多、监管反馈不及时、异地备份存在局限、监管平台缺乏、档案数据安全监管意识欠缺、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策略分析,针对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建议,从加强标准与法规建设、优化监管方式、建立监管平台、提高馆员素质四方面,探究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策略,以期为我国地市级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刘思嘉[10](2021)在《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家着力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需将治理思维纳入到档案工作中,并科学合理的构建档案治理体系,档案治理体系构建既是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档案治理的内涵、特征、目标进行探析,在明确档案治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着眼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对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档案治理体系构建进行前期铺垫,明确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撑。从整体视角出发设计档案治理体系的架构,从治理结构、治理功能、治理方法、治理运行四个方面展现档案治理体系的内容安排和运行模式。从实际性和长远性角度出发,提出档案治理体系实施地具体安排和保障机制。
二、对档案的产生与档案工作关系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档案的产生与档案工作关系的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2)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
1.5.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研究的难点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研究概念界定 |
2.1.1 综合档案馆 |
2.1.2 公共档案馆 |
2.1.3 公共服务 |
2.1.4 公共服务能力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
2.2.3 档案双重价值论 |
第三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调查 |
3.1 调查的目的及设计 |
3.1.1 调查的目的 |
3.1.2 调查设计 |
3.2 调查步骤与过程 |
3.2.1 调查对象 |
3.2.2 资料分析 |
3.2.3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2.4 问卷设计 |
3.2.5 问卷收集情况 |
3.2.6 调查问卷分析情况 |
第四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分析 |
4.1 服务主体能力分析 |
4.1.1 公共服务意识分析 |
4.1.2 工作人员能力分析 |
4.1.3 档案宣传工作分析 |
4.2 档案信息资源分析 |
4.2.1 档案数字化和开放度分析 |
4.2.2 档案编研成果分析 |
4.3 服务机制分析 |
4.3.1 档案馆服务制度分析 |
4.3.2 档案馆评估和反馈机制分析 |
4.4 公共服务环境分析 |
4.4.1 档案馆物理环境分析 |
4.4.2 档案馆人文环境分析 |
4.5 服务方式分析 |
4.5.1 档案馆公共服务提供方分析 |
4.5.2 档案馆服务形式和手段分析 |
第五章 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
5.1 树立公共服务意识,落实行动保障 |
5.1.1 强化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
5.1.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服务能力 |
5.1.3 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增强服务认知度 |
5.2 丰富馆藏,优化信息资源开发 |
5.2.1 推进数字化建设,提高档案开放度 |
5.2.2 扩大收集范围,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度 |
5.3 完善服务机制,实现管理良性循环 |
5.3.1 健全档案馆制度,提高查档效率 |
5.3.2 优化评估反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
5.4 注重档案馆形象,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
5.4.1 健全档案馆基础设施,改观物理环境 |
5.4.2 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烘托人文环境 |
5.5 有效利用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 |
5.5.1 强化社会合作,多样化产品供给 |
5.5.2 加强新媒体建设,促进服务均等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馆内工作人员) |
附录2:访谈提纲——关于天津市档案馆公共服务情况的访谈问卷(利用者) |
附录3:调查问卷——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研究成果 |
(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新医改政策及医院档案工作相关知识概述 |
第一节 医院档案工作概述 |
一、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 |
二、医院档案工作的意义 |
第二节 新医改政策内容 |
一、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
二、推进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 |
三、进一步促进用药结构合理化 |
四、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
五、进一步完善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 |
六、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
第三节 新医改对医院档案工作的新诉求 |
一、提升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
二、扩大档案信息服务范围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S医院档案工作现状调研 |
第一节 S医院档案管理现状 |
一、S医院概述 |
二、S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 |
第二节 新医改背景下S医院档案工作现存问题 |
一、档案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
二、档案管理人员配置有待优化 |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
四、档案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开展力度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改进建议 |
第一节 提高全院档案意识 |
一、提升领导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 |
二、提升全院职工档案意识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 |
一、医院档案管理制度与时俱进 |
二、建立切实有效的医院档案管理考核制度 |
第三节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备和培养 |
一、解决业务量大与人员编制紧张的矛盾 |
二、增强对在岗人员的专业培训 |
第四节 推进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
一、加大医院档案管理设施资金投入 |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好数字化资源的管理 |
三、建立信息化安全体系 |
第五节 进一步深化医院档案开发与利用工作 |
一、充分挖掘医院各类档案资源价值 |
二、医院多元化开展各类档案编研工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7年颁布医疗文件 |
附录2 2009年至2020年医疗相关文件发布目录 |
附录3 访谈提纲 |
致谢 |
(4)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高职院校档案概述 |
一、高职院校档案概念的界定 |
二、高职院校档案的分类 |
三、高职院校档案的特点 |
第二节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概述 |
一、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
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意义 |
三、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状 |
第一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基本状况 |
一、无锡市高职院校简介 |
二、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状况的调研分析 |
第二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档案保管设施落后 |
二、档案利用率不高 |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
四、档案人员素质不高 |
第三节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传统观念因素 |
二、档案管理制度因素 |
三、专业队伍建设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
第一节 有益经验及启示 |
一、健全的制度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根本保障 |
二、齐全的档案库房设备设施是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 |
三、充分的档案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标 |
四、档案队伍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关键因素 |
第二节 提高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水平的举措 |
一、提高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 |
二、制定并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
三、提高档案保管水平 |
四、重视档案业务建设 |
五、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针对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访谈内容 |
致谢 |
(5)幼儿成长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幼儿成长档案 |
一、幼儿成长档案的概念 |
二、幼儿成长档案的特征 |
三、幼儿成长档案内容构成 |
四、幼儿成长档案作用 |
第二节 幼儿成长档案集中管理 |
一、幼儿成长档案管理概述 |
二、幼儿成长档案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
三、幼儿成长档案集中管理的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调查 |
第一节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调查的前期准备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第二节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调查结果分析 |
一、幼儿园经营规模 |
二、幼儿成长档案建立情况 |
三、幼儿成长档案利用状况 |
四、幼儿成长档案管理现状 |
第三节 幼儿成长档案现存问题分析 |
一、档案意识薄弱 |
二、幼儿成长档案内容不完善 |
三、幼儿成长档案利用不充分 |
四、幼儿成长档案管理不规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发展策略 |
第一节 注重档案意识的培养 |
一、提高教师的档案意识 |
二、增强幼儿家长对档案的认识 |
三、开展幼儿园之间档案交流活动 |
第二节 建立幼儿成长档案工作规范 |
一、确立幼儿成长档案工作规范 |
二、完善幼儿成长档案收集内容 |
三、保障幼儿成长档案利用 |
第三节 幼儿成长档案管理策略 |
一、幼儿成长档案管理总体目标 |
二、幼儿成长档案管理主体 |
三、幼儿成长档案管理流程 |
四、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管理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和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服务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交媒体的含义 |
2.1.2 用户需求的含义 |
2.1.3 档案推送服务的含义 |
2.2 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服务 |
2.2.1 社交媒体用户档案资源需求的含义和类型 |
2.2.2 社交媒体视角下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的特点 |
第3章 社交媒体用户对档案资源推送服务需求调研 |
3.1 问卷说明 |
3.1.1 问卷设计 |
3.1.2 问卷收集和数据汇总 |
3.2 问卷分析 |
3.2.1 问卷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
3.2.2 信效度分析 |
3.2.3 数据分析 |
第4章 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经典案例 |
4.1 美国档案资源推送服务案例分析 |
4.1.1 美国国家档案馆应用Facebook的推送服务 |
4.1.2 美国国家档案馆应用Youtube的推送服务 |
4.1.3 美国国家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分析 |
4.2 国内档案资源推送服务案例分析 |
4.2.1 “金山记忆” |
4.2.2 “吴江通” |
4.2.3 “金山记忆”和“吴江通”对比分析 |
4.3 档案机构应用社交媒体推送档案资源存在的问题 |
4.3.1 档案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
4.3.2 档案资源推送形式单一 |
4.3.3 社交媒体应用类型不足 |
4.3.4 推送服务缺乏针对性 |
4.3.5 档案用户互动率不高 |
第5章 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策略 |
5.1 多渠道丰富档案资源 |
5.1.1 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深度开发馆藏资源 |
5.1.2 加强档案机构之间合作,联动推送档案资源 |
5.2 多途径利用社交媒体 |
5.2.1 利用多种社交媒体,扩大档案资源影响 |
5.2.2 加强跨平台的推送,满足用户多样需求 |
5.3 多层次匹配用户需求 |
5.3.1 划分用户群体,进行分类推送 |
5.3.2 稳定推送频率,培养用户习惯 |
5.3.3 采取奖励机制,促进互动交流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档案微信公众号用户需求调查问卷 |
致谢 |
(7)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公众参与 |
2.1.2 档案业务 |
2.1.3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 |
2.2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理论依据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档案多元论 |
2.2.3 档案社群范式 |
2.2.4 公民参与梯级理论 |
3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现状调查 |
3.1 平台客观状况调查 |
3.1.1 调查设计与调查方式 |
3.1.2 网络调查数据分析 |
3.2 主体主观认知调查 |
3.2.1 调查设计与调查方式 |
3.2.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4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问题分析 |
4.1 公众参与度问题 |
4.1.1 公众参与业务层次待深入 |
4.1.2 公众参与相关功能不完善 |
4.2 主体认知问题 |
4.2.1 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
4.2.2 公众参与能力待提升 |
4.3 参与机制问题 |
4.3.1 反馈机制不明确 |
4.3.2 激励机制未建立 |
4.3.3 质量控制待提高 |
5 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改进措施 |
5.1 政策制度层面 |
5.1.1 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公众参与度 |
5.1.2 完善日常管理制度,规范公众参与行为 |
5.2 平台资源层面 |
5.2.1 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增强联动性 |
5.2.2 强化资源内容建设,加强吸引力 |
5.2.3 创新公众参与方式,拓宽选择面 |
5.3 主体层面 |
5.3.1 转变工作理念,彰显公众参与理念 |
5.3.2 重视宣传教育,培育公众参与主体 |
5.4 参与机制层面 |
5.4.1 建立公众参与反馈机制 |
5.4.2 实施公众参与激励机制 |
5.4.3 强化公众参与质量控制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基于档案移动服务平台的公众参与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8)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调研 |
2.1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现状 |
2.1.1 档案虚拟展览建设情况 |
2.1.2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情况 |
2.1.3 档案虚拟展览信息资源类型情况 |
2.1.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情况 |
2.2 档案虚拟展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2.2.1 档案虚拟展览技术应用层次不齐 |
2.2.2 档案虚拟展览社会影响力差 |
2.2.3 档案虚拟展览类型和资源丰富度不一 |
2.2.4 档案虚拟展览传播平台效果差 |
2.2.5 档案虚拟展览展示效果有待提升 |
2.2.6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和标准缺失 |
3 档案虚拟展览理论研究 |
3.1 档案虚拟展览相关理论 |
3.1.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理论 |
3.1.2 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理论 |
3.1.3 技术嵌入理论 |
3.2 档案虚拟展览概述 |
3.2.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 |
3.2.2 档案虚拟展览的类型 |
3.2.3 档案虚拟展览的特点 |
3.3 技术嵌入视角下的档案虚拟展览 |
3.3.1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可行性 |
3.3.2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过程 |
3.4 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变革的驱动路径 |
3.4.1 赋能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2 重构式驱动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
3.4.3 技术嵌入从赋能到重构引起的变革 |
3.5 推动技术嵌入档案虚拟展览的策略 |
3.5.1 健全档案虚拟展览标准体系 |
3.5.2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生态化平台 |
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 |
4.1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应用现状 |
4.1.1 近年来我国档案标准研制的趋势 |
4.1.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的特点 |
4.2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原则 |
4.2.1 规范性 |
4.2.2 适时性 |
4.2.3 适用性 |
4.2.4 可操作性 |
4.2.5 专业性 |
4.3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研制理念 |
4.3.1 构建档案虚拟展览规范体系 |
4.3.2 完善档案虚拟展览业务要求 |
4.3.3 确保档案展品的全过程安全 |
4.3.4 强化展览全流程的规范化 |
4.4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结构研究 |
4.4.1 理念层 |
4.4.2 规划层 |
4.4.3 基础层 |
4.4.4 资源层 |
4.4.5 应用层 |
4.4.6 展览运行层 |
4.4.7 安全保障层 |
5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 |
5.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内涵阐释与建设理念 |
5.1.1 档案虚拟展览的内涵阐释 |
5.1.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理念 |
5.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演变过程 |
5.2.1 实体型平台 |
5.2.2 单一型平台 |
5.2.3 综合型平台 |
5.2.4 生态型平台 |
5.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构建路径 |
5.3.1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 |
5.3.2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要素 |
5.3.3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构建方式 |
5.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的发展趋势 |
5.4.1 平台建设云端化 |
5.4.2 平台展示手游化 |
5.4.3 平台内容精品化 |
5.4.4 平台定制个性化 |
5.4.5 平台发展生态化 |
6 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述 |
6.2 建设目标 |
6.3 建设内容 |
6.3.1 打造生态型平台,形成丰富的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 |
6.3.2 综合技术应用,数字赋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6.3.3 管理与技术并重,研制档案虚拟展览标准 |
6.4 建设实例 |
6.4.1 档案虚拟展览选题的论证与展览方案设计 |
6.4.2 档案虚拟展览素材库设计 |
6.4.3 档案虚拟展览的系统设计 |
6.4.4 档案虚拟展览平台功能设计 |
6.4.5 档案虚拟展览测试、发布并归档 |
6.5 建设效果展示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档案虚拟展览调研统计表 |
作者简历 |
(9)档案数据安全监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Z档案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目标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创新、难点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研究难点 |
三、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理论 |
第一节 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概念界定 |
一、档案数据的概念 |
二、档案安全的概念 |
三、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的概念 |
第二节 监管相关理论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监督控制理论 |
第二章 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现状调研 |
第一节 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调研设计 |
第二节 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分析 |
第三章 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相关法规方面 |
第二节 监管方式方面 |
第三节 监管平台方面 |
第四节 监管人员方面 |
第四章 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策略——基于Z档案馆的调研分析 |
第一节 加强标准与法规建设 |
一、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相关标准建设 |
二、加强档案数据安全监管相关法规建设 |
第二节 优化监管方式 |
一、实时监管并及时反馈信息 |
二、全生命周期监管 |
三、分类协同监管 |
第三节 建立监管平台 |
一、构建档案数据风险预警系统 |
二、建设档案数据安全监管与共享平台 |
第四节 提高馆员素质 |
一、具备专业的思想与知识背景 |
二、提升数据素养 |
三、掌握运用配套技术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Z档案馆档案数据安全监管工作现状”的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知识概述 |
第一节 档案治理基本知识 |
一、档案治理提出的背景 |
二、档案治理概念及特征 |
三、档案治理价值取向 |
第二节 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目标 |
一、由档案管理过渡到档案治理 |
二、提升档案治理能力 |
三、达成档案“善治”目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支撑 |
第一节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
一、政治引领为档案治理体系确立发展规划 |
二、“一核多元”理念为档案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
三、协商民主共治为档案治理体系提供协同机制 |
第二节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支撑 |
一、国家治理实践推动档案治理体系构建 |
二、法治保障支撑档案治理体系构建 |
三、公众意识觉醒促使档案治理体系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框架设计 |
第一节 档案治理体系框架遵循的原则 |
一、坚持新时期档案工作思想 |
二、遵循档案工作法规制度 |
第二节 档案治理体系框架内容 |
一、档案治理体系框架总体结构 |
二、档案治理主体结构模块 |
三、档案治理功能模块 |
四、档案治理方法模块 |
五、档案治理运行模块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的实施与保障 |
第一节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的贯彻实施 |
一、宣传档案治理体系强化档案治理意识带动多主体协同参与治理 |
二、遵循档案治理体系结构制度采用多手段融合治理 |
三、智治支撑使档案治理体系更具科学性与发展活力 |
第二节 我国档案治理体系保障机制 |
一、建立档案治理体系监督反馈机制 |
二、完善档案治理体系法律制度保障 |
三、优化档案治理体系安全技术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四、对档案的产生与档案工作关系的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二元权力对档案的建构[D]. 谢小婉. 湖北大学, 2021
- [2]省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档案馆为例[D]. 崔卓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 ——以S医院为例[D]. 王晓倩.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无锡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调查分析[D]. 徐金慧.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幼儿成长档案管理研究[D]. 尹晓语.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6]基于社交媒体用户需求的档案资源推送服务研究[D]. 张颖.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公众参与档案业务的研究 ——以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例[D]. 管茜. 武汉大学, 2021(12)
- [8]档案虚拟展览标准规范与平台构建研究[D]. 周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2021(12)
- [9]档案数据安全监管问题及策略研究 ——以Z档案馆为例[D]. 苏欣. 扬州大学, 2021(09)
- [10]我国档案治理体系构建研究[D]. 刘思嘉. 黑龙江大学,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