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功收购南油石化(论文文献综述)
房子煜[1](2021)在《国机重装主动退市及重新上市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的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数量近四千家,但是退市公司的数量仅一百余家,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率较低,重新上市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出台严格的退市制度,202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实施了退市新规,进一步完善财务指标,加大强制退市力度,简化退市流程,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虽然重新上市无需经过证监会的审核,但退市企业的上市标准颇为严格,目前我国仅有两家公司重新上市成功,其中就包括本文所选案例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机重装),其是国内首家主动退市又成功重新上市的企业,作为数量不多重新上市的企业,国机重装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作为主动退市的首例,其主动退市的历程也可以为即将面临退市的企业提供参考。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机重型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动退市以及重新上市的过程进行简要梳理,对其退市前财务危机的原因进行探究可能是受经济环境、投资失策以及过度举债经营三个因素影响,国机重装在选择主动退市是出于避免退市整理期股价波动和保护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退市后的国机重装通过债务整改、整合外部资源、去产能节约成本一系列操作,不仅使自身摆脱债务危机,还达到了重新上市的标准。之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对国机重装的财务状况作纵向对比绩效分析,得出其通过重整以及重新上市各项财务状况都有所改善的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想要以要约收购的方式退市,适当提高溢价会加大成功机率,股权集中的企业适合用股东大会的方式;主动退市的企业可以在重新上市时赢得先机。最后从制度、企业和投资者角度提出建议,应加快完善小股东集体诉讼制,保护投资者权益,划清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的界限,畅通退市渠道;国机重装的经历给各个阶段的企业提供参考,正常经营的企业应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经营战略,退市后的企业参考国机重装的经验积极重整,争取早日重新上市;投资者切莫跟风盲目投资,加强自身的金融知识学习,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成熟的股票投资市场应该以价值投资为主。
龚斐然[2](2020)在《退市企业重新上市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招商南油为例》文中认为
王钰[3](2020)在《退上市制度对债转股中债权人决策的影响 ——基于长航油运与长航凤凰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金姝彤[4](2020)在《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资本市场发展,上市公司的退市问题日益凸显。2001年4月PT水仙因四连亏成为我国首家退市公司,截止至2019年末沪深两市共有101家退市公司。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完善《公司法》、出台《重新上市准则》等相关政策的方式不断改善市场经济环境,对亏损企业重新上市进行积极引导,同时推进企业重新上市制度的完善。2014年6月5日招商南油因2010-2013年指标不符退出上交所股票市场。2019年1月8日,招商南油作为我国首家成功重新上市的公司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选取招商南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重新上市进行案例分析,并为社会各界提供启示及借鉴,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论文采取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理论部分对上市、退市及重新上市的概念进行界定,在对重新上市制度变革及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介绍论文涉及的理论基础。案例分析部分首先对招商南油的公司基本情况和重新上市历程进行介绍及回顾。进而分析招商南油重新上市的内外部原因、重新上市措施的实施效果、重新上市的合理性和对各方权益人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发现:招商南油重新上市的外部原因包括政策制度上的支持、行业情况转暖、央企背景作用和债务契约压力;内部原因包括及时处置不良资产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破产重整、第一大股东支持和对境外子公司实施资产及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进而改善公司资本结构,通过提高盈利能力促进自身重新上市和完善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重新上市的申请要求等。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具有合理性,具体体现在其财务指标符合重新上市要求并且不具有通过盈余管理进行利润操纵两个方面。此外,重新上市对公司投资人、债权人和员工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最后论文从三个方面阐述案例启示和借鉴:招商南油的重新上市措施可以为拟重新上市公司提供剥离不良资产以提升资产质量,通过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成本以及完善内部债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方式控制债务风险和丰富收入来源和优化利润结构以提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借鉴;最后,对监管部门而言完善重新上市制度和加强市场监管及惩罚力度势在必行;同时,对投资者而言应提高自身素养理性进行投资。
田星秀[5](2020)在《招商南油整合重新上市的路径及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自2001年我国A股市场上首家公司退市到2019年末,共有106家企业退市,其中仅有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可见退市企业重新上市难度之大。在我国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等各方的支持,那么拥有国企性质的招商南油的重新上市是否主要依靠政府的支持了?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为分析招商南油缘何能够重新上市,以及重新上市后的效果如何?本文从退市原因、破产重整路径、重新上市效果以及案例启示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展开分析。分析发现公司主要是采取高财务杠杆措施激进扩张运力,经营业务单一不能分散市场风险导致的亏损退市。根据营运价值论,公司应当破产重整而非破产清算;考虑到公司的主业仍有经营价值,结合新破产法和利益与共论,公司应当采用营业保留模式的破产重整。再此重整模式下,公司主要是通过债转股清偿了约619,512.47万元债务,占公司总债务的53.65%;剥离12艘低效船舶,止住了企业亏损点;并实施多元化战略运营和市场化公司治理。在此期间,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重整,而是坚持市场化原则,促使公司重整后满足重新上市条件。公司2019年1月重新上市后,经营业绩显着提升,当年营业总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分别增加66,055.77万元、57,787.23万元,同比增长19.55%、198.95%,债转股债权人、中小股东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但公司的股价短期波动而长期呈现下跌趋势,主要是因为公司仍然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不能派发现金红利也就无法在公开市场上募集资金。因此,本文提出公司应当强化拓展大客户、继续开发新业务分散经营风险;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与周边国家深化战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研发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三项建议。另外,通过对招商南油退市、重整到重新上市整个过程的分析,也启发其他退市企业选择合适的重整模式,以市场化为导向经营,并注重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
郭年顺[6](2019)在《工业体系和民营企业兴起?——基于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主流经济学家把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的大规模兴起,主要归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企业家精神和遵循比较优势的必然结果。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民营企业在兴起之初就广泛和快速地进入到各个工业,尤其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基于中国工业史和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创业发展史的历史证据,文章找回"工业体系"这一被主流所忽略的重大历史现象和学术概念,从而首次提出一种理解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独特性的结构性解释。文章发现:从计划经济时期继承而来的门类齐全和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解释民营企业创业和发展独特性的关键变量;已有的由国有企业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工业体系,从市场机会、技术能力和组织资源等方面塑造了民营企业的创业选择和发展路径。所以,中国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仅凭自由市场就会自动出现的普遍现象,而是在市场条件下充分利用工业体系提供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才得以出现的特殊现象。
邓日花[7](2019)在《H公司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国内石油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为此,做好营销调整工作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基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石油存在非常严峻的供需矛盾,而从微观角度看,国内石油公司的整体营销能力还有待提高,且普遍存在竞争意识薄弱等诸多问题。作为石油企业,想要有效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冲击,就必须要从网络、品牌等诸多方面,将市场营销工作真正意义上加以落实。本文分析成品油零售市场所运用的营销策略,主要是以“H公司”作为案例。不容忽视,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成品石油零售市场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石油企业想要占据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就必须要注重多元化发展,结合自身实际和消费者需求,使营销策略更加完善,对于企业而言,也利于自身实现更加健康且可持续性发展,长远看来,企业经济效益、社会价值也将明显得到提升。本文首先对成品油零售市场发展背景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研究意义,充分结合“H公司”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内外发展环境,从而更加清晰的了解了企业发展情况。在这过程中,充分利用“SWOT分析法”,对于H公司所面临的发展机遇等问题展开了比较详细的叙述。针对公司实际营销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笔者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希望企业市场份额有所增加,市场占有率明显有所提高,久而久之,企业面对市场的风险抵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增强。让公司营销工作开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以便于早日实现良好发展目标,获取最大化利润,以及更高的市场回报率。
冀耀武[8](2018)在《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HX海运集团是一家以煤炭海运为主营业务的干散货海运集团公司,历经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随着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近十年来持续低迷,HX海运集团经营逐步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HX海运集团开始了对既有战略的反思。本文以竞争战略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应用“五力模型”等战略分析工具,对HX海运集团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做出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竞争格局的分析,本文认为造成HX海运集团现有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整体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特别是HX海运集团所聚焦的电煤海运细分市场,其竞争尤为惨烈。在这种市场竞争格局之下,HX海运集团很难凭借现有资源走出困境。因此HX海运集团的竞争战略有必要进行调整,这样才能给集团后续的发展找到正确的方向。结合HX海运集团的自身情况以及周边资源情况,本文指出了HX海运集团所面对的战略调整机遇:集团所在地获批建设超大型石化产业基地,以及当地政府拟同步推动当地液体化学品船运产业资源整合的意向。之所认为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可以成为HX海运集团这样的干散货海运企业的战略调整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业有着严苛的进入壁垒,交通部禁止成立新的国内液体化学品船公司,并且严格限制现有化学品船公司扩张运力,所以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的竞争烈度远小于干散货海运市场;第二、HX海运集团所在地的超大石化基地建设项目将新增巨大的化学品船运需求,对于想在化学品海运市场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不应错过的机遇;第三、HX海运集团所在地有着众多的液体化学品船公司,其运力总量可观但是却过于分散,缺乏有影响力、有规模的大型化学品船公司。如果可以抓住机遇进行整合,将会给当地的化学品船运产业打开新的发展空间。通过对HX海运集团的内部资源以及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本文认为HX海运集团具有以下几个独有的优势可以抓住机遇实现向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的战略调整:第一、当地政府希望能抓住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机遇,充分运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来整合当地化学品船队资源,改变当地化学品海运业小、散、乱的状况。作为当地大型国有海运企业,HX海运集团很适合成为进行这一系列运作的主体;第二、HX海运集团多年来在当地积累了良好商誉,如果由其来运作整合项目,在获得政府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部门、当地相关航运企业的信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第三、尽管当地其他几家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分布在成品油、集装箱等领域),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进行战略调整的意愿,他们深度布局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的可能性不高。综合以上分析,通过对集团战略进行调整,HX海运集团完全有机会转战化学品海运这一新的市场领域。这一战略调整方案,将为HX海运集团打开新的市场空间。本文还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对HX海运集团战略转型的规划和实施进行了讨论,为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的推进提供了建议。
苏云河[9](2014)在《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品油销售行业在我国属于寡头垄断行业,在国内成品油销售业务中,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个巨头都占据了很大的业务份额。在南方业务,QW地区是中国石化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该地区60%以上的业务份额被中国石化牢牢占据。但是,近几年国内成品油业务逐渐放开,国内油价很大程度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此外,中国石化的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石油及其他社会经营单位的进入与扩张,QW地区成品油业务不断变幻,竞争愈演愈烈。中国石化QW公司作为中国石化的一家省级分公司,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本世纪初,一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在QW地区独家经营四十年,公司生存竞争意识不强,运作效率低且经营成本偏高。在此背景之下,如何保持QW公司在该地区的竞争优势,制定怎样的业务竞争策略,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本篇论文以战略管理和营销管理理论为主要指导,结合中石化QW公司的现状,以收集到的中国石化QW公司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运用PEST分析法、迈克尔·波特的产业“五力”竞争模型,对中石化QW公司外部环境、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分析,进而通过使用SWOT模型确定中石化QW公司在成品油业务的优劣势,最后,为中石化QW公司提出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以及保障措施。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业务,期望本篇论文能为中石化QW公司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参考,从而确保中石化QW公司在该地区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也能为其他成品油销售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荆长玉[10](2012)在《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以美国法为对象的学说传承与制度借鉴》文中研究表明证券操纵在习惯上被称为操纵市场,它的历史几乎和证券市场一样古老。证券操纵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但是,由于证券操纵行为与证券市场投机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某些类型的证券操纵行为很难与市场投机行为有效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证券立法对于证券操纵行为的规制应当非常谨慎,以免造成法律上的不确定性,挫伤市场参与者的投资热情。如何在证券操纵与合法的投机行为之间划清界限,是我国证券立法上面临的重大难点之一,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上如何对待真实交易操纵行为。在西方国家中,美国是最早对证券操纵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国家之一,尤其是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中的相关规定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规制证券操纵立法的重要参考来源。因此,本文选择主要以美国证券立法、最高法院判例和学说为视角对证券操纵行为进行研究,并借鉴美国立法与实践的相关经验对中国规制证券操纵行为立法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立法政策建议。
二、成功收购南油石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成功收购南油石化(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机重装主动退市及重新上市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主动退市的相关研究 |
1.2.2 重新上市的相关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 |
第2章 退市及重新上市制度 |
2.1 退市制度 |
2.1.1 退市制度发展历程 |
2.1.2 主动退市和强制退市的区别 |
2.1.3 退市制度实施现状 |
2.2 重新上市制度 |
2.2.1 重新上市制度发展历程 |
2.2.2 重新上市和IPO的区别 |
2.2.3 重新上市制度实施现状 |
第3章 国机重装退市及重新上市过程介绍 |
3.1 公司简介 |
3.2 国机重装退市过程 |
3.2.1 业绩连年亏损 |
3.2.2 主动退市成功 |
3.3 国机重装重整过程 |
3.3.1 债务重组 |
3.3.2 资源整合 |
3.4 国机重装重新上市过程 |
3.4.1 指标达到上市标准 |
3.4.2 申请重新上市 |
第4章 国机重装退市和重新上市原因及绩效分析 |
4.1 国机重装业绩亏损原因 |
4.1.1 行业不景气 |
4.1.2 投资失策 |
4.1.3 过度举债经营 |
4.2 国机重装主动退市动因分析 |
4.2.1 避免被动退市 |
4.2.2 保护中小投资者 |
4.3 国机重装重新上市成功的关键因素分析 |
4.3.1 债务重整 |
4.3.2 借助外部资源提升经营水平 |
4.3.3 去产能节约成本 |
4.4 国机重装财务绩效分析 |
4.4.1 偿债能力分析 |
4.4.2 营运能力分析 |
4.4.3 盈利能力分析 |
4.4.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5章 建议 |
5.1 合理选择退市方式提高退市成功率 |
5.2 完善配套制度的建议 |
5.2.1 制定中小股东司法保护制度 |
5.2.2 加快畅通退市渠道 |
5.3 企业应始终以市场为导向 |
5.3.1 不断适应市场形势变动 |
5.3.2 积极重整债务提高治理能力 |
5.4 中小投资者需强化风险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上市概念界定 |
2.1.2 退市概念界定 |
2.1.3 重新上市概念界定 |
2.2 重新上市概述 |
2.2.1 重新上市制度变革 |
2.2.2 重新上市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2.3.1 有效市场假说 |
2.3.2 资源依赖理论 |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3章 招商南油简介及其重新上市历程回顾 |
3.1 招商南油公司简介 |
3.1.1 公司历史沿革及经营范围 |
3.1.2 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和董事及高管情况 |
3.1.3 基本财务状况 |
3.1.4 水运行业发展状况 |
3.2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历程回顾 |
3.2.1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情况介绍 |
3.2.2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扭亏措施 |
3.2.3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引发的争议 |
第4章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案例分析 |
4.1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原因分析 |
4.1.1 外部原因 |
4.1.2 内部原因 |
4.2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措施效果分析 |
4.2.1 经营成果 |
4.2.2 现金流量状况 |
4.2.3 偿债能力 |
4.2.4 盈利能力 |
4.2.5 股票价格 |
4.3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合理性分析 |
4.3.1 招商南油符合重新上市要求 |
4.3.2 盈余管理检验 |
4.4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对各方权益人的影响 |
4.4.1 对投资人影响 |
4.4.2 对债权人影响 |
4.4.3 对公司员工的影响 |
第5章 招商南油重新上市的启示 |
5.1 对拟重新上市公司的启示 |
5.1.1 提升资产质量 |
5.1.2 控制债务风险 |
5.1.3 优化利润结构并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
5.1.4 优化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制度 |
5.2 对监管部门的启示 |
5.2.1 完善重新上市制度 |
5.2.2 加强市场监管及惩罚力度 |
5.3 对投资者的启示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招商南油整合重新上市的路径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营运价值论 |
2.1.2 利益与共论 |
2.1.3 新破产法 |
2.2 文献综述 |
2.2.1 选择破产重整的动因研究 |
2.2.2 破产重整模式分类 |
2.2.3 选择破产重整模式动因研究 |
2.2.4 破产重整的效果研究 |
3 案例介绍 |
3.1 水上运输行业发展概况 |
3.1.1 水上运输行业的特点 |
3.1.2 水上运输运价与供需情况 |
3.1.3 招商南油在行业中的地位 |
3.2 公司简介 |
3.2.1 发展历程 |
3.2.2 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
3.2.3 组织架构 |
3.3 公司退市及重整上市概况 |
3.3.1 终止上市 |
3.3.2 破产重整 |
3.3.3 重新上市 |
4 案例分析 |
4.1 重整前退市原因分析 |
4.1.1 业务单一,盈利受限 |
4.1.2 盲目投资,决策失误 |
4.1.3 高额负债,利息费用高 |
4.2 破产重整路径分析 |
4.2.1 多元化战略运营重组 |
4.2.2 市场化公司治理重组 |
4.2.3 亏损资产剥离及技术改造 |
4.2.4 以债转股为主的财务重组 |
4.2.5 满足重新上市条件 |
4.3 重新上市效果分析 |
4.3.1 经营业绩显着提升 |
4.3.2 股价短期波动而长期下跌 |
4.3.3 维护了债转股债权人的利益 |
4.3.4 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
4.3.5 激励退市企业完善主业经营 |
4.4 案例启示 |
4.4.1 强化拓展大客户,继续开发新业务 |
4.4.2 加强研发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
4.4.3 深化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战略合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重整成功重新上市的优势 |
5.1.2 重整后仍存在的劣势 |
5.1.3 发展的机遇 |
5.1.4 面临的挑战 |
5.2 建议 |
5.2.1 企业应当选择合适的重整模式 |
5.2.2 企业应当以市场化为导向经营 |
5.2.3 企业应当注重利益相关者权益保护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工业体系和民营企业兴起?——基于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和分析框架 |
(一) 解释需求和能力的来源 |
1. 市场需求从哪里来? |
2. 能力从哪里来? |
(二) 找回历史:民营企业兴起的结构性解释 |
1. 被忽略的工业体系 |
2. 需求和能力的结构性来源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方法、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二) 样本企业初步分析 |
四、研究结果:252家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的历史证据 |
(一) 组织起源:改制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 |
(二) 核心团队:职业经历和工业资源网络 |
(三) 市场需求:工业体系中的大规模“商机” |
(四) 技术来源:“史前”能力基础和低成本知识扩散 |
(五) 并购国有企业:能力继承和组织扩张 |
五、结论与讨论 |
(一) 基本结论 |
(二) 讨论和贡献 |
(三) 政策启示 |
(四) 研究不足 |
(7)H公司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销组合理论 |
2.1.1 价格策略 |
2.1.2 促销策略 |
2.2 常用现代营销战略 |
2.2.1 整体营销战略 |
2.2.2 品牌营销战略 |
2.2.3 服务营销战略 |
2.3 成品油市场及营销特点 |
2.3.1 成品油市场特点 |
2.3.2 营销特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H公司及其成品油营销环境分析 |
3.1 H公司简介 |
3.2 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技术环境分析 |
3.2.4 文化环境分析 |
3.2.5 人口环境分析 |
3.2.6 自然环境分析 |
3.3 H公司面临的微观环境分析 |
3.3.1 主要竞争者分析 |
3.3.2 主要替代品分析 |
3.3.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3.4 营销的客户分析 |
3.3.5 原材料供应商分析 |
3.4 公司成品油市场营销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公司成品油营销现状及问题分析 |
4.1 H公司成品油零售业务与营销现状 |
4.1.1 H公司成品油零售业务 |
4.1.2 H公司营销现状 |
4.2 H公司成品油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 |
4.2.1 H公司成品油市场细分 |
4.2.2 H公司目标市场选择 |
4.2.3 H公司的市场定位 |
4.3 H公司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4.3.1 产品日趋于同质化 |
4.3.2 价格管理灵活度不高 |
4.3.3 促销手段简单低效 |
4.3.4 外部资源发展缓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公司成品油零售市场营销策略及建议 |
5.1 实施多元的产品策略 |
5.2 推进灵活的价格策略 |
5.3 强化精准的促销策略 |
5.4 拓展多维的渠道策略 |
5.5 加强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服务营销策略 |
5.6 创新“互联网+”的网络营销策略 |
5.7 深入开展“油非互动”的营销策略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成品油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保障实施 |
6.1 加强零售管理队伍建设 |
6.2 重视员工的激励考核制度 |
6.3 稳定网点规模和质量 |
6.4 强化全面防范经营风险能力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选题目的 |
1.2 论文写作思路 |
1.3 论文研究方法 |
第2章 论文写作的主要理论依据 |
2.1 竞争战略理论 |
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3章 HX海运集团的经营状况 |
3.1 HX海运集团发展历史简要回顾 |
3.2 HX海运集团2016年经营及资产数据及分析 |
3.3 HX海运集团面临的困境 |
第4章 HX海运集团现行战略的困境与调整机遇 |
4.1 HX海运集团现行战略的困境 |
4.2 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的机遇 |
第5章 HX海运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
5.1 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的货主方议价能力分析 |
5.1.1 货主选择不同船东的转换成本分析 |
5.1.2 货主方对运价敏感程度分析 |
5.1.3 货主实施后向一体化的可能性分析 |
5.1.4 货主在干散货海运市场中的地位分析 |
5.1.5 货主方在干散货海运市场上议价能力小结 |
5.2 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现有船东竞争强度分析 |
5.2.1 干散货船东数量及规模分析 |
5.2.2 干散货船海运市场船东进入壁垒分析 |
5.2.3 干散货船海运市场船东退出壁垒分析 |
5.3 干散货海运市场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5.3.1 劳动力供应方的议价能力 |
5.3.2 燃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5.3.3 备件供应商和修船厂的议价能力 |
5.4 干散货船的替代品分析 |
5.4.1 煤电一体化、西电东输对干散货海运替代作用分析 |
5.4.2 公路和铁路运输对干散货海运替代作用分析 |
5.5 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的新船东进入威胁分析 |
5.6 国内干散货海运市场现有船东竞争强度评述 |
5.7 液体化学品与干散货海运市场竞争格局比较分析 |
5.7.1 国内散装化学品海运市场发展情况介绍 |
5.7.2 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的货主方议价能力分析 |
5.7.3 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现有船东竞争强度比较分析 |
5.7.4 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船队差异化分析 |
5.7.5 国内液体化学品海运市场新船东进入威胁分析 |
第6章 HX海运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
6.1 HX海运集团的内部资源分析 |
6.1.1 HX海运集团的经营船队资源分析 |
6.1.2 HX海运集团的无形资源分析 |
6.1.3 HX海运集团的组织资源分析 |
6.2 HX海运集团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分析 |
6.2.1 HX海运集团的生产管理能力分析 |
6.2.2 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和实施能力分析 |
6.2.2.1 HX海运集团早期战略调整的成功经验 |
6.2.2.2 HX海运集团资本运作能力的实践 |
6.2.3 HX海运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7章 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规划 |
7.1 成立独立运营的化学品船运子公司 |
7.1.1 成立化学品船运子公司的必要性分析 |
7.1.2 成立化学品船运子公司的可行性分析 |
7.2 引入战略投资者 |
7.2.1 HX海运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分析 |
7.2.2 HX海运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可行性分析 |
7.3 整合当地化学品船队资源 |
7.3.1 国内液体化学品船公司业务结构分析 |
7.3.2 HX海运集团化学品船队需求分析 |
7.4 干散货船队资产、业务处置安排 |
7.4.1 HX海运集团干散货船队资产处置原则 |
7.4.2 既有电煤海运业务处置安排 |
第8章 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的实施建议 |
8.1 筛选并收购合适的化学品船公司“壳资源” |
8.2 引入的当地港航基金和石化基地产权方作为战略投资者 |
8.3 为化学品船运子公司发展做出整体规划 |
8.4 主动对接当地石化基地项目需求 |
8.5 引进和使用化学品船运专业人才 |
8.6 利用当地现有运力资源组建“运力池” |
第9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本文研究意义 |
1.2 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
1.2.1 成品油业务营销策略 |
1.2.2 成品油业务成本优化策略 |
1.2.3 成品油业务服务策略 |
1.2.4 成品油业务占有策略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2.1 中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所面临的宏观环境 |
2.1.1 经济环境 |
2.1.2 政法环境 |
2.1.3 技术环境 |
2.1.4 社会文化环境 |
2.2 成品油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2.2.1 国内成品油业务概况 |
2.2.2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2.2.3 竞争对手分析 |
第三章 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3.1 企业基本情况 |
3.2 业务经营情况 |
3.3 资源与能力分析 |
3.3.1 财务资源分析 |
3.3.2 品牌分析 |
3.3.3 人力资源分析 |
3.3.4 客户资源分析 |
3.3.5 管理基础分析 |
3.3.6 信息化建设 |
3.3.7 企业文化建设 |
3.4 存在的问题 |
3.4.1 机构层次多,管理效率低,成本费用高 |
3.4.2 营销理念落后,人均劳效低,经营项目单一 |
3.4.3 营销配送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低 |
3.4.4 激励机制僵化,缺乏科学的考核机制 |
第四章 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地位分析 |
4.1 中国石化QW公司SWOT分析 |
4.1.1 竞争优势 |
4.1.2 竞争劣势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2 SWOT矩阵 |
4.3 中石化QW公司所在的区域业务占有率分析 |
4.3.1 QW地区成品油业务现状分析 |
4.3.2 中石化QW公司所在的区域业务占有率趋势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 |
5.1 扩大业务总需求量的策略 |
5.1.1 非油 |
5.1.2 促进使用量的增加 |
5.2 保护业务占有率的策略 |
5.2.1 降低成本,应对价格战 |
5.2.2 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 |
5.2.3 提高转移成本 |
5.2.4 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
5.3 提高业务占有率的策略 |
5.3.1 业务渗透 |
5.3.2 优化客户结构 |
第六章 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的实施保障 |
6.1 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
6.1.1 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转变,提高运行效率 |
6.1.2 创新管理制度 |
6.1.3 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
6.2 完善成品油配送体系与油站建设 |
6.2.1 成品油运输体系合理化 |
6.2.2 建立成品油物流信息系统 |
6.2.3 加强终端销售网络建设 |
6.3 服务质量 |
6.3.1 客户关怀 |
6.3.2 服务策略 |
6.4 人才策略 |
6.4.1 加大职工教育培训与管理力度 |
6.4.2 构筑学习平台,促进职工成才 |
6.5 协调与重要利益团体的关系 |
6.5.1 与政府的关系 |
6.5.2 与中石油的关系 |
6.5.3 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关系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以美国法为对象的学说传承与制度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研究意义 |
(一) 关于证券操纵行为的概念 |
(二) 研究意义 |
二、 研究目的 |
三、 国内外立法与研究状况 |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相关立法和学说状况 |
(二) 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学说现状 |
四、 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途径 |
(二) 研究方法 |
五、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证券操纵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 |
一、 证券操纵的产生及演变 |
(一) 证券操纵的起源 |
(二) 联合操作 |
(三) 证券操纵行为的发展和演变 |
二、 证券操纵的行为特征及其对法律制度的影响 |
(一) 证券操纵行为的多样性与相关法律制度的开放性 |
(二) 证券欺诈行为之间的关联性与法律规制重点的转移 |
三、 证券操纵的产生原因 |
(一) 新兴市场的透明程度与信息披露制度 |
(二) “羊群效应”与市场参与者行为的非理性 |
(三) 证券市场的投机性与操纵市场动机 |
四、 规制证券操纵的学说 |
(一) 规制证券操纵的经济学学说 |
(二) 规制证券操纵的法学学说 |
第三章 证券操纵法律规制的域外考察——以美国法为视角的历史溯源 |
一、 美国规制证券操纵的立法体系 |
(一) 普通法的规制 |
(二) 州立法——以“蓝天法”为核心的制定法的规制 |
(三) 1933 年证券法——针对证券发行的反欺诈立法 |
(四) 1934 年证券交易法 |
(五) 证交会规则 |
(六) 2002 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
二、 证券交易法 10(b)条款与规则 10b-5 的判例沿革 |
(一) 美国最高法院对 10(b)条款的限缩解释 |
(二) 证券交易法 10(b)条款与规则 10b-5 的判例沿革 |
第四章 真实交易、证券欺诈与证券操纵制度的立法选择——以美国 1934 年证券交易法为背景 |
一、证券交易法 10(b)条款的学说争议与评判 |
(一) Fischel 的批评观点与证券欺诈制度对操纵行为的吸收 |
(二) 对 Steve Thel 证券操纵概念扩大化学说的批判 |
二、 抑制投机目标与证券交易法体系协调的权衡 |
(一) 抑制投机目标在美国证券立法中的确立 |
(二) 弱化抑制投机目标与证券交易法体系的协调 |
第五章 中国规制证券操纵的问题分析与制度借鉴 |
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诚信状况与证券操纵的问题总结 |
(一) 证券市场诚信状况与相关立法回顾 |
(二) 我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问题剖析与总结 |
二、 中国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制度根源 |
(一) 中国的证券市场偏重融资的功能定位 |
(二) 价值投资的法制环境缺失——“零和博弈”的必然结果 |
(三) 长期性的违法成本过低 |
三、 中国规制证券操纵的立法缺陷与制度借鉴 |
(一) 系统性的证券侵权制度缺失与借鉴 |
(二) 证券操纵类型设置缺陷与借鉴 |
四、 规制证券操纵立法政策的其他建议 |
(一) 维护能够保障诚信的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 |
(二) 立法政策纠偏——恢复正确的证券市场功能定位 |
(三) 完善证券市场法制的立法、执法和司法环节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四、成功收购南油石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机重装主动退市及重新上市案例分析[D]. 房子煜.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2]退市企业重新上市的关键因素研究 ——以招商南油为例[D]. 龚斐然. 武汉工程大学, 2020
- [3]退上市制度对债转股中债权人决策的影响 ——基于长航油运与长航凤凰的对比分析[D]. 王钰.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4]招商南油重新上市案例研究[D]. 金姝彤.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2)
- [5]招商南油整合重新上市的路径及效果研究[D]. 田星秀. 暨南大学, 2020(04)
- [6]工业体系和民营企业兴起?——基于252家中国最大民营制造业企业的经验研究[J]. 郭年顺. 南方经济, 2019(12)
- [7]H公司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营销策略研究[D]. 邓日花.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HX海运集团战略调整研究[D]. 冀耀武.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8)
- [9]中国石化QW公司成品油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苏云河. 广西大学, 2014(08)
- [10]证券操纵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 ——以美国法为对象的学说传承与制度借鉴[D]. 荆长玉. 吉林大学, 2012(03)
标签: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