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由器帧中继协议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杨礼[1](2018)在《基于GNS3与VPCS的帧中继网络实验的设计》文中指出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广域网的教学内容,利用GNS3仿真软件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案例。首先介绍了帧中继的基本概念和仿真软件的特点,然后讲述了在GNS3模拟器中实现设备环境的配置、搭建网络拓扑以及设备的配置,最后给出了实验的测试结果。实验表明,两个实验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在实验室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GNS3和VPCS软件构建虚拟实验平台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广域网的认识和帧中继技术的理解。
谷瑞[2](2018)在《Vanguard设备使用卫星链路传输雷达数据的参数调优》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结合新疆民航空管Vanguard语音数据网的实际运用经验,分析通常用在其中继端口的Annex G协议是如何利用X.25协议进行流量控制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实验确定了与小带宽、大时延的卫星电路相适配的Vanguard帧中继虚电路的相关参数。
李巧荣[3](2017)在《部分帧中继参数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管雷达是现代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路地空指挥的最基本的手段。本文在测试网络平台中,修改部分帧中继参数,以测试其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前空管业务传输网络中在用的帧中继Station中的T1、N2参数设置不合理,修改T1、N2、T4参数,能够使得路由器对中继上的误码和中断更敏感,一旦中继产生问题,帧中继传输链路可以更快地宣告Link Down,从而避免延迟的发生。
任政,郑宇翔,王玉强[4](2017)在《卫星帧中继网络环境下的组播传输方法》文中认为1引言虽然帧中继技术具有上述种种局限性,但凭借其自身优点仍在通信领域广泛应用。帧中继技术在保持了分组交换技术灵活性的同时,缩短了传输时延,提高了传输速度,而且组网简单,可以与不同入网速率的用户通信,一个端口可以实现多个PVC的连接,同时易于加密,广泛应用于银行、证券等金融
曹雪峰[5](2013)在《基于GNS3的帧中继仿真分析》文中提出帧中继是常用的广域网协议,配置在路由器的串口,无法直接在主机上捕获帧中继报文,而学习网络协议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对网络中捕获报文的分析,理解报文格式、协议的工作原理和交互过程。利用GNS3模拟软件搭建虚拟实验环境,设计了帧中继协议仿真实验,对帧中继网络进行配置,通过对链路中捕获帧中继报文的分析,阐述了帧中继数据帧结构、LMI协议工作原理和InARP协议工作原理,加深了对帧中继协议的理解。从方法学的角度看,这些对于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范君,高成强[6](2012)在《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实验设计与分析》文中提出帧中继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广域网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帧中继网络实验教学出发,以工学结合案例为引导,设计实验项目、实验拓扑、实验环境与参数数据,使用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给出实验拓扑设计与配置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唐灯平[7](2011)在《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仿真实验》文中提出介绍了帧中继的工作原理,映射类型,通过仿真软件PacketTracer构建帧中继网络,并对帧中继网络进行配置,最终使不同的局域网通过帧中继网络互连起来。为构建帧中继网络环境提供了一种廉价的高性能的解决方案。
刘宏杰[8](2009)在《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项目对基于DDN技术、帧中继技术、ATM技术的专线电路质量指标和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本项目研究并找出了反映DDN、帧中继、ATM专线电路质量的关键参数、关键参数应该达到的指标值、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研究并找出了反映业务层(局域网互连业务、语音业务、视频业务)质量的关键参数、业务层关键参数应该达到的值、业务层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项目还对目前ATM、帧中继、DDN等的测试仪表进行了测试和比较;给出了开通测试的建议、维护测试的建议、分段测试的建议、业务保障的建议、仪表配备的建议等;最后,还在目前运行的ATM网上用推荐的仪表对各种电路进行了电路质量的测试,验证了关键参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项目的研究成果适用于中国电信基础专线网专线电路的测试,包括专线电路的开通测试和维护测试,为专线电路的测试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指导,使专线电路的测试工作更具有操作性。
黄伟利[9](2009)在《北京本地分组交换网用户转网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组交换数据网络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分组交换数据网络运营也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传统的基础数据网早已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其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小,业务收入逐年下降。由于运行多年,网络设备趋于老化,生产厂家已经停产,甚至一批设备根本无备件可找,无设备可供,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维护成本也在增加。按照网通公司2008年的工作部署,2009年底要全部完成北京本地分组交换网退网工作。那么如何解决现有网上用户的转网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分组交换网目前用户使用的通信规程和业务模式的深入研究,根据不同的用户使用形式研究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提出了五种技术解决方案:将上层使用x.25规程的用户利用XOT技术解决;将上层使用IP规程的点到点通信模式的用户通过数字数据网解决;将上层使用IP规程的点到多点通信模式的用户通过帧中继网解决;以及利用IP VPN技术;通过ADSL上连到帧中继网共五种技术解决方案。本文对五种转网技术方案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指出其局限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完成了相应转网技术方案的设计。通过对五种用户转网技术方案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最后从用户使用的上层协议、通信模式、网络改造、费用投资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对五种转网技术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如下结论:对于上层使用x.25规程的用户利用XOT技术在IP网上解决,对于上层使用IP规程的用户可以采用IP VPN技术解决。对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用户可以通过帧中继网和数字数据网解决。由于北京网通公司分组交换网退网工作已经列入2009年工作计划,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该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韩丁[10](2007)在《基于Vxworks系统的VoFR语音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组语音技术是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非常迅猛的一项新兴技术。它突破了传统电话的电路交换模式,有效的利用现有的分组网络资源实现了语音信号的网络传输,从而扩大了语音通信的范围,降低了语音通信的成本。分组语音技术综合了声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传输媒体,充分满足人的各种感官,实现最有效、最生动、最直接的信息交流。对分组语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VoFR(Voice over Frame Relay)语音技术是分组语音技术中的一种语音传输方式,它利用帧中继网络来传输语音及语音类数据。帧中继论坛在1997年发布的FRF.11协议为帧中继网络传输语音提供了标准。目前,Cisco、摩托罗拉等各大厂商已经将VoFR语音技术集成到路由器中,提供了具有VoFR功能的语音网关。具有VoFR功能的语音网关的出现使VoFR这种语音技术在实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课题以FRF.11协议为准则,提出了VoFR语音网关的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作者在本课题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独立分析了VoFR的两种呼叫方式——Switch呼叫方式和Trunk呼叫方式。2)作者根据这两种呼叫方式的特点以及现有语音平台的工作方式,设计了全新的呼叫流程并加以实现。开发的VoFR语音网关经过大量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压力测试等。最终测试结果表明,整个VoFR语音网关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可靠,符合整个路由器语音网关软硬件平台的需求。通过对VoFR的研究与实现,使路由器增加了VoFR语音网关功能,丰富了原有路由器的功能,完善了语音网关中包交换域的语音协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VoFR语音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VoFR的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VoFR的两种呼叫方式。其次介绍了VoFR语音网关的开发环境——VxWorks操作系统。再次阐述了VoFR协议模块所处的软件环境,并详细阐述了VoFR模块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案。最后介绍了VoFR语音网关的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二、路由器帧中继协议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路由器帧中继协议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NS3与VPCS的帧中继网络实验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帧中继基本概念 |
2 GNS3仿真软件 |
3 实验设计与实现 |
3.1 实验目标 |
3.2 实验项目规划 |
3.3 实验环境配置与帧中继地址映射 |
3.4 实验设计 |
3.4.1 基于帧中继交换机的实验 |
3.4.2 基于路由器的帧中继实验 |
3.5 实验结果验证 |
4 结语 |
(2)Vanguard设备使用卫星链路传输雷达数据的参数调优(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新疆空管Vanguard语音数据网的构成 |
2 Vanguard路由器雷达数据业务传输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 |
3 调整X.25滑动窗口相关参数改善雷达数据质量 |
3.1 K Frame Window参数的调整 |
3.2 W Packet Window参数的调整 |
3.3 Window Subtractor参数的调整 |
4 其他参数的调整 |
5 结束语 |
(3)部分帧中继参数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思路 |
三、组网环境 |
四、测试内容 |
五、实验结果分析 |
六、研究结论: |
(4)卫星帧中继网络环境下的组播传输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概况 |
2.1 VSAT通信系统介绍 |
2.2 帧中继 (Frame Relay) 技术 |
2.3 帧中继VSAT通信系统 (FR-VSAT) 结构 |
2.3.1 帧中继VSAT系统结构 |
2.3.2 帧中继VSAT系统的组网工作方式 |
3 组播技术介绍 |
4 卫星帧中继网络环境下组播传输方法 |
4.1 传统帧中继网组播传输方法 |
4.2 卫星帧中继网络环境下组播传输方法 |
4.3 卫星帧中继通信系统与传统SCPC通信系统组播方法比较 |
5 结束语 |
(6)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实验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帧中继工作原理 |
2 实验设计 |
2.1 实验目标与仿真平台 |
2.2 实验项目背景 |
2.3 实验环境与参数数据规划 |
2.3.1 路由器参数数据信息 |
2.3.2 帧中继端口DLCI参数数据信息 |
2.3.3 帧中继交换机DLCI映射表 |
2.4 路由器内网网络端口及互联地址 |
2.4 实验设计 |
2.4.1 实验拓扑图仿真设计 |
2.4.2 实验设备配置步骤 |
2.5 实验数据检验与分析 |
3 结 语 |
(7)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仿真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帧中继的基本原理和映射类型 |
1.1 帧中继的基本原理 |
1.2 帧中继的映射类型 |
2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 |
3 实验设计与配置分析 |
3.1 实验目的 |
3.2 具体实训项目以及实验拓扑结构 |
3.3 实验环境配置 |
(1) IP地址规划。 |
(2) 在帧中继云中配置DLCI映射关系建立PVC通道。 |
3.4 实验设计与实验 |
3.4.1 IP和DLCI的动态反转ARP映射实验IP和DLCI的映射关系是动态自动获得的首先配置R1路由器 |
3.4.2 IP和DLCI的静态映射实验 |
3.4.3 帧中继子接口 |
3.4.4 帧中继上路由协议的配置, 使整个网络互连 |
3.5 实验效果验证 |
4 结 语 |
(8)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基础网网络现状 |
1.3 基础网业务现状 |
1.4 ATM用户电路质量测试现状 |
1.5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测试方法研究的目标 |
第二章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参数集 |
2.1 业务层用户电路质量参数集 |
2.1.1 局域网互连业务的关键参数 |
2.1.2 IP电话关键参数 |
2.1.3 视频会议关键参数 |
2.2 ATM电路质量参数集 |
2.3 帧中继电路质量参数集 |
2.4 DDN电路质量参数集 |
第三章 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
3.1 业务层用户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
3.2 ATM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
3.3 帧中继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
3.4 FR—ATM电路质量测试方法 |
3.5 DDN电路质量参数测试方法 |
第四章 建议 |
4.1 开通测试的建议 |
4.2 维护测试的建议 |
4.3 分段测试的建议 |
4.4 业务保障的建议 |
4.5 仪表配备的建议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1 附录1 关键参数集及参考值 |
6.2 附录2 推荐仪表介绍 |
6.3 附录3 基本概念和原理 |
6.3.1 DDN技术 |
6.3.2 帧中继技术 |
6.3.3 ATM技术 |
6.4 附录4 接入方式总结 |
6.4.1 DDN、帧中继接入方式 |
6.4.2 ATM接入方式 |
6.5 附录5 现网测试报告 |
6.5.1 测试ATM电路的电路质量 |
6.5.2 测试帧中继电路的电路质量 |
6.5.3 测试FR—ATM电路的电路质量 |
6.5.4 测试DDN电路的电路质量 |
6.6 附录6 术语表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北京本地分组交换网用户转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技术背景 |
1.3 课题的意义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分组交换数据网技术实现及现状研究 |
2.1 分组交换技术特点 |
2.2 分组交换的基本业务功能 |
2.3 分组交换网支持的用户接入协议 |
2.3.1 x.25协议 |
2.4 分组网用户入网方式分析 |
2.5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现状分析 |
2.5.1 国家骨干分组交换网网络概况 |
2.5.2 北京本地分组交换网网络概况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组网用户转网技术分析与研究 |
3.1 分组网用户使用情况分析 |
3.1.1 用户终端的物理层接口规程 |
3.1.2 用户上层使用规程 |
3.1.3 用户的使用模式分析 |
3.2 通过XOT技术实现上层使用X.25规程用户转网技术性研究 |
3.2.1 XOT技术概述 |
3.2.2 XOT协议 |
3.2.3 XOT的流量控制 |
3.2.4 XOT实现x.25的性能分析 |
3.2.5 XOT实现x.25功能分析 |
3.2.6 XOT的实现 |
3.3 分组网用户通过数字数据网实现连接技术研究 |
3.3.1 DDN技术及特点 |
3.3.2 DDN业务功能及用户入网速率 |
3.3.3 DDN的行业应用 |
3.3.4 北京DDN网络结构 |
3.3.5 分组网用户转到DDN网的技术分析 |
3.3.6 DDN承载分组网业务存在的问题 |
3.4 分组网用户转到帧中继网的技术实现 |
3.4.1 帧中继技术及特点 |
3.4.2 帧中继的基本业务功能 |
3.4.3 帧中继的帧结构 |
3.4.4 帧中继的用户接入规程 |
3.4.5 北京帧中继网业务特性 |
3.4.6 分组网用户转到帧中继网的可能性 |
3.4.7 帧中继网承载分组网用户存在的问题 |
3.4.8 分组用户转到帧中继网的实现方式 |
3.5 分组网用户通过ADSL接入ATM/FR网 |
3.5.1 ADSL业务概况 |
3.5.2 通过ADSL接入ATM/FR的实现 |
3.5.3 通过ADSL接入ATM/FR存在的问题 |
3.6 将分组用户转到IP VPN网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组网用户转网方案的对比分析 |
4.1 分组网用户转网各方案适用范围 |
4.1.1 各种方案考虑的因素 |
4.1.2 各种转网技术方案对比 |
4.2 分组网用户转网方案对比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Vxworks系统的VoFR语音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分组语音概述 |
1.2 分组语音的发展现状 |
1.3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及论文安排 |
第二章 VoFR概述 |
2.1 VoFR的含义及特点 |
2.2 VoFR语音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2.3 VoFR的关键技术 |
2.4 VoFR帧的封装格式 |
2.5 VoFR的两种呼叫方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VxWorks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
3.1 VxWorks操作系统及Tornado开发环境 |
3.2 VxWorks系统启动流程 |
3.3 VxWorks操作系统的任务管理机制 |
3.4 VxWorks操作系统的任务间通信机制 |
3.5 VxWorks操作系统定时管理机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VoFR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 |
4.1 组件化模型设计 |
4.2 语音软件平台的实现 |
4.3 帧中继协议模块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VoFR协议模块的设计 |
5.1 VoFR协议模块的总体设计 |
5.2 呼叫控制块的设计 |
5.3 网络侧呼叫信令设计 |
5.4 呼叫状态的设计 |
5.5 VoFR信令系统启动流程设计 |
5.6 Switch呼叫方式设计 |
5.7 Trunk呼叫方式设计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VoFR信令组件系统测试 |
6.1 基本功能测试 |
6.2 性能测试 |
6.3 性能评价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四、路由器帧中继协议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NS3与VPCS的帧中继网络实验的设计[J]. 杨礼.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5)
- [2]Vanguard设备使用卫星链路传输雷达数据的参数调优[J]. 谷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10)
- [3]部分帧中继参数对航管雷达信号传输的影响研究[J]. 李巧荣. 电脑迷, 2017(12)
- [4]卫星帧中继网络环境下的组播传输方法[J]. 任政,郑宇翔,王玉强. 数字通信世界, 2017(06)
- [5]基于GNS3的帧中继仿真分析[J]. 曹雪峰.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3(05)
- [6]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实验设计与分析[J]. 范君,高成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04)
- [7]基于Packet Tracer的帧中继仿真实验[J]. 唐灯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05)
- [8]ATM网用户电路质量及测试方法研究[D]. 刘宏杰. 北京邮电大学, 2009(S2)
- [9]北京本地分组交换网用户转网技术研究[D]. 黄伟利.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10]基于Vxworks系统的VoFR语音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韩丁. 天津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