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及平衡施肥技术

地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及平衡施肥技术

一、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玥[1](2021)在《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旱地占我国耕地的60%以上,干旱缺水与土壤贫瘠是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有效改善降雨保蓄率和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力。本研究以陕西省富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为基地,通过7年(2014-2020)长期定位试验,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NP、NPK、单施有机肥M以及NPM配施)及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PS秸秆覆盖、NPF地膜覆盖、NPR裸露垄沟、NPRFS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以及NPG绿肥翻压)对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土壤肥力、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与土壤肥力之间关系的影响,同时利用DSSAT模型对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及土壤含水量进行验证和模拟。目的在于优化旱地土壤养分及水分管理,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土壤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产量提升的机理。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保蓄、降雨利用效率以及作物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是提高旱地小麦玉米产量的最优措施,该措施集成了地膜覆盖与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保蓄与高效利用,秸秆覆盖还田又提高了土壤肥力的双重优势,因此产量的提升包括水分和肥力两大因素。2015-2020年NP+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措施(NPRFS)较其它处理小麦平均产量增幅为8.2%-63.6%,玉米为6.4%-77.5%,从水分角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能减少休闲期土壤水分无效蒸发,增加生育期有效耗水量。休闲期耗水量顺序为NP>常规裸地CK>NP+地膜覆盖>NP+秸秆覆盖>NP+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保护性耕作措施均能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小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NPRFS)降水储存效率较其它处理增幅为5.2%-67.6%。玉米降水储存率较其它处理增幅为30.1%-60.7%。从养分角度,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NPRFS)措施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酸盐累积,较其它措施更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减少氮素残留,提高化肥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2)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水分、养分及作物产量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佳,2015-2020年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NPM)较其他处理小麦总产量增幅为0.19%-24.4%,玉米为2.7%-40.4%。NPM处理提高了小麦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CK小麦增幅为5.7%-23.1%,玉米增幅为0.6%-45.1%。同时,氮磷配施有机肥减少了土壤硝态氮累积,2015-2020年小麦氮素利用率较NP提高了53.6%,玉米较NP提高了121.8%,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该结论也得到了DSSAT模型的验证,确认了在雨养农业区DSSAT模型对不同施肥处理未来产量及水分预测的可行性。(3)旱地种植绿肥消耗了休闲期土壤贮水量,在不同降雨年份,对作物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正常降雨或丰水年份,种植绿肥造成的水分亏缺会得到补充,同时,长期种植绿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因此对作物的产量有积极影响。小麦2016-2020年绿肥翻压(NPG)较NP有机质增幅为2.0%-31.8%,速效氮增幅为16.5%-25.3%。对春玉米,绿肥处理(NPG)较NP在2016-2019年有机质增幅为3.8%-4.6%,速效氮增幅为42.3%-87.8%。在降雨量不足年份,会造成作物的严重减产。种植绿肥对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受年降雨量、生育期降雨量和降水储存率的影响。(4)长期施肥会造成土壤养分盈余,对于小麦,氮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硝态氮的累积盈余量增加约37 kg/hm2,磷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1.7 mg/kg。对于玉米,氮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土壤中的硝态氮累积盈余量增加45 kg/hm2,磷盈亏值每增加100 kg/hm2,速效磷的盈余量增加2.3 mg/kg。钾肥的施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产量。可见农田养分的盈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消长。(5)施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以及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单施有机肥(M)、NPK以及配施有机肥(NPM)较NP有机碳含量提高了48.2%、3.7%和26.9%。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的影响依次为单施有机肥(M)>NP配施有机肥(NPM)>NPK>NP>常规裸地(CK),可见有机肥以及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同时,有机肥的施入提高了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对于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覆盖(NPS)、垄上覆膜沟内覆盖秸秆(NPRFS)和绿肥翻压(NPG)较NP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44.6%、23.1%和11.4%,同时也提高了>7mm粒径团聚体数量以及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但对过氧化氢酶无显着差异。(6)通过OTU数量的检测及alpha多样性分析,氮磷配施有机肥(NPM)的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高,群落多样性依次为NPM>NPK>NPG>CK,保护性耕作中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处理(NPRFS)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高。Beta多样性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细菌和真菌群落有显着差异。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RDA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着影响,对于细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是最主要驱动因子;对于真菌,速效氮和有机质是主要驱动因子。因此,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覆盖的保护性耕作措施较常规裸地明显促进了微生物多样性,改变了微生物的群落分布,为循环经济条件下的土壤可持续管理提供了可能的途径。综上所述,保护性耕作措施中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及施肥措施中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提高作物产量的机制是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降水保蓄率,有机碳的增加扩充了土壤碳库,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李梅甜[2](2021)在《覆膜和施氮对陕北地区玉米根层土壤水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玉米于全世界的种植面积远远超于其他粮食作物总产量之和。它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属于旱地作物,但它对于水分的需求和要求都比较高。由于水分和氮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最敏感的因素,农民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往往施用氮肥来获得高产,但却因不合理的施肥量而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且土壤水分与养分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田间,才可获得高产。本研究于2018-2019年间在陕北玉米产区,通过对不同施氮和覆膜水平下的玉米各个生育期采集的植株样品和根层土壤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室内测试化验,以此所得的玉米产量、品质和土壤水分、养分指标为基础数据,研究陕北地区玉米产量、品质与土壤水分及养分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探究其最优方案。本实验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两个因素(1覆盖物5氮肥施用量)和三个重复进行试验,五氮肥施用量评估:0 kg·hm-2(N0);80 kg·hm-2(N80);160 kg·hm-2(N16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这5个氮肥施用量参照该地区以往试验研究的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⑴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除T5处理外,其余各个处理下的生长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并且覆膜和合理的施肥量对玉米的品质也有着显着的影响,可以看出覆膜与施氮量的增加对玉米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皆具有促进作用,并于T5处理下有最大值,不过在施氮量达到或超过240 kg·hm-2时两者含量值皆有明显下降。⑵玉米根层土壤中水分和养分之间也有十分明显的差异,可看出玉米根层土壤含水率在不同年份以及各个时期皆于T5处理下达最大值,并且各个处理下的含水率多于50-70 cm处有最大值;除pH和硝态氮含量之外,其余理化指标皆为上层土壤含量高于下层土壤,pH和硝态氮含量于苗期和灌浆期时多集中于上层土壤中,而于成熟期时则多集中于下层土壤。⑶对土壤中各指标分别与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玉米淀粉含量与土壤pH值、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及含水量呈正相关,与电导率、铵态氮、硝态氮及速效钾含量呈负相关;玉米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含水量、铵态氮、有效磷及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与pH、电导率、碱解氮、速效钾及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玉米产量与土壤pH值、含水量及有机质呈正相关,与电导率、铵态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及硝态氮含量呈负相关。

郭雨浓[3](2021)在《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西瓜和甜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因其具有栽培周期短、生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成为一些主产地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西、甜瓜生产盲目过量施肥问题突出且普遍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容易引起氮素损失,造成环境污染。缓控释肥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氮素释放速率,减少氮肥因挥发、淋溶等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且一次性施用后基本可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由于不同肥料控释原理、制造工艺不同,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性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壤性质、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不同作物养分需求特性也不相同,生产中需要依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进行筛选适配,为此,本文选择释放期为90~120天的4种树脂包膜控释肥及2种稳定性肥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在黑钙土、灌淤土、潮土、灰钙土、红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为筛选不同土壤类型上适合西甜瓜施用的缓控释肥料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内蒙河套灌区甜瓜一次性施肥、覆膜后灌水淋洗排盐传统种植模式水膜种植方式下控释肥及化肥减施对甜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效应,以期为河套甜瓜化肥减施增效以及降低农田灌溉洗盐退水带来的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提供借鉴。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缓控释肥料在不同土壤的养分释放特性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及养分存在的形态,同一肥料在不同土壤上养分释放率均具有显着差异,不同阶段也具有显着差异性,黑钙土和灌淤土上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较慢。不同树脂包膜控释肥因生产工艺不同养分释放具有显着差异性,茂施树脂包膜尿素(RU2)和树脂包膜硝酸钾(RCP2)养分释放率高于金正大树脂包膜增效尿素(RU1)和树脂包膜硝酸钾(RCP1),且RU2和RCP2养分释放受土壤影响相对较小。不同肥料在不同土壤上养分释放率与西甜瓜养分需求特性进行匹配得出,黑钙土适宜的缓控释肥为RU2、SF1,灰钙土为RU1、RU2、RCP2、SF1,潮土为RCP2,红壤为RU1、RU2或RCP2,灌淤土为RU2。(2)内蒙河套灌区“水膜种植”方式甜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着增加了甜瓜干物质量、产量及养分携出量。控释肥+有机肥(RSF+OM,化肥减氮46%、减磷62%,配施有机肥15 t/hm2)处理产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CF)处理,优化减量施肥(RF,化肥减氮46%、减磷62%)、控释肥(RSF)及优化减量施肥+有机肥(RF+OM)与CF相比产量和品质未降低。RF、RSF氮素利用效率比CF分别提高了15.1、21.5个百分点,磷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4、18.8个百分点。(3)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RF+OM、RSF+OM)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不同施肥处理灌溉压盐排水后的甜瓜播种期常规施肥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甜瓜收获期CF和RSF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着,二者均显着大于其他处理,控释肥(RSF)在甜瓜生育期维持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化肥减施及施用控释肥对减少河套地区甜瓜农田灌溉退水中氮素汇入乌梁素海引起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王鼎新[4](2021)在《风沙土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探明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水分一体化最佳灌溉制度,本文开展了以下2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2018年,进行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灌溉适宜灌溉制度试验,设置需水系数 0.4(W1)、0.6(W2)、0.8(W3)、1.0(W4)、1.2(W5)和施氮量(LF:225kg/m2、HF:300kg/hm2),分析常规施肥和增量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的生长、产量、土壤水分分布及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2)基于2018年灌溉试验获得适宜施肥量(300kg/hm2),2019年研究施肥频次分一次和四次的条件下,不同灌溉水量下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水肥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通过以上两个试验,得出适用于风沙土地区玉米膜下滴灌的较优灌溉制度,为风沙土地区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科学的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株高、茎粗、LAI和地上干物质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灌水量对玉米植株形态指标、LAI、地上部分干物质量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效应明显。在施肥量为225kg/hm2条件下,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影响显着,低于中水处理的玉米株高、茎粗、LAI、地上部分干物质量以及产量有显着下降,在中水处理及以上可以获得较高的玉米生长性状、产量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2)在施肥量为300kg/hm2条件下,灌水量对玉米生长性状及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逐渐变小,同时各个灌溉处理对玉米性状与产量有一定增加。中水处理灌溉前后含水率70%~100%田间持水量之间变化,且土壤水分分布较好;高水处理不利于提高各层硝态氮含量,反而会使硝态氮含量有明显下降;土壤速效钾残留量远大于硝态氮的含量,灌溉水量越大,土层深度的速效钾含量就越小。(3)在施肥量为300kg/hm2,提高施肥频次(分四次施肥)的条件下,高水处理比其他处理在玉米株高、茎粗、LAI增加较多,在地上干物质和产量性状上低水处理与其他处理相差较大。土壤含水率各处理大体有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高水处理表层灌前和灌后含水率较其他处理多。适当的灌水量(中水处理以上)增加有利于提高各层硝态氮含量;速效钾含量随着生育期有先小幅下降再有大幅下降的趋势,低水处理较其他处理各个时期都有着较大的土壤中速效钾含量。(4)综合玉米生长生理状况、产量以及风沙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特征情况来看,施肥量为300kg/hm2,分四次施肥条件下在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较一次施肥处理条件下,相同的灌水量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都有所提高,其中产量提高约10%,且分四次施肥的处理水分分布均匀度更高,土壤硝态氮含量残留更多,硝态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布更均匀,是风沙土地区较为合适的玉米滴灌灌溉制度。辽西北风沙土地区建议采用300kg/hm2纯氮施肥量,分4次溶水施肥滴灌,玉米膜下滴灌灌溉水量宜控制中水处理(0.8KciET0,即苗期灌水总量为32mm分2次灌溉、拔节期灌水总量为46mm分3次灌溉、穗期灌水总量88mm分4次灌溉、灌浆期灌水总量62mm分3次灌溉、完熟期灌水1次灌水19mm)为该地区最佳灌溉制度。

马天爽[5](2020)在《板栗根系及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板栗主要栽植在丘陵山地区域,灌溉条件较差,而覆膜是一种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能够改善土壤条件。为探明板栗根系生长和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根系与土壤的相关关系,以及覆膜对雌雄花比例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魏进河林场的‘遵化短刺’为试验材料,进行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在根系生长较为旺盛的初花期和成熟期采集根系和土壤,测定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连续监测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测定土壤养分,于盛花期调查雌雄花数量。研究结果如下:(1)自然生长的板栗初花期的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0-10cm、10-20cm、20-30cm三个土层中的分布呈增加趋势,成熟期的细根根长呈减少趋势,根表面积、根体积表现为20-30cm土层>0-10cm土层>10-20cm土层。覆膜处理下,两个时期的细根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最大值出现在10-20cm土层。在水平方向,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加大,根系分布呈现减少趋势。(2)覆膜能够促进板栗细根生长,覆膜使初花期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别提高了34.01%、34.72%、37.60%,成熟期分别提高了12.85%、27.45%、40.36%。(3)土壤含水率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呈下降趋势,6月上旬到8月上旬呈上升趋势,8月上旬到10月下旬呈下降趋势;土壤温度在5月上旬到8月上旬呈上升趋势,8月上旬到10月下旬呈下降趋势。地膜覆盖使5-10月这段时间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分别提高了30.43%、5.26%。(4)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随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覆膜使初花期的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分别提高了14.78%、11.73%、102.77%、8.65%;成熟期分别提高了18.88%、12.71%、32.18%、2.77%。(5)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相关性最强的土壤因子是土壤有效磷、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未覆膜下,根长(Y?)、根表面积(Y?)、根体积(Y?)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0.545X?-46.534X?+178.094X?+1036.842、Y?=0.091X?-5.346X?+138.372、Y?=0.001X?-0.073X?+1.865;覆膜下,根长(Y?)、根表面积(Y?)、根体积(Y?)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0.425X?+186.431X?-46.55、Y?=0.073X?-1.994X?+64.528、Y?=0.001X?-0.030X?+0.939。X?、X?、X?分别代表土壤有效磷、土壤温度、土壤全氮。(6)覆膜显着提高了板栗的雌花数以及雌雄花比例(P<0.05),增长率分别为49.22%、50.00%,覆膜使雄花序数减少了5.02%。

路亚[6](2020)在《施钙对山东花生土壤特性及花生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文中认为钙在维持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抗逆性、促进信号传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花生是嗜钙作物。山东是我国花生最重要生产区之一,土壤类型多样,p H值跨度大,土壤钙含量差异大。最近几十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土壤、肥料管理,包括化肥投入大幅增加、有机肥施量剧减、秸秆焚烧及酸雨频率加大,土壤酸化、盐碱化及缺钙胁迫日益严重,普遍导致花生荚果空秕、腐烂,不仅造成该区花生单产水平徘徊不前,而且品质劣化,植保成本大幅增加。高油酸花生具有货架寿命长、保健功能好的优点,市场价值高,但其植物生理与营养特性研究滞后,导致目前生产上仍延用普通花生的种植技术,产量及品质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鉴于此,本研究于2018~2019年运用盆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三因素试验设计,因素一为不同类型土壤,分别为鲁东酸化土、中性土及鲁北盐碱土;因素二为油酸含量不同的两个大花生主栽品种,高油酸品种(花育951,油酸含量80.47%)和普通品种(花育22,油酸含量51.75%);因素三为施钙量(Ca O),设置0(CK)、225和450 kg/hm2三个水平,其中酸性土钙源为石灰,盐碱土为石膏,中性土分别为石灰和石膏。从施肥-土壤-花生复合生态系统调控角度,研究施钙对山东不同类型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细菌群落结构、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形态建成、养分累积与分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为高油酸花生高产、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施钙对土壤的改良效应。施钙对三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有所差异。花生收获后取土化验表明,酸性土施石灰对土壤酸化的缓解作用显着,全氮及速效氮磷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并补充交换性钙和钾离子,有效培肥地力,降低了镁和钠含量。中性土施石灰提高了土壤p H,而石膏降低p H,还显着增加全氮含量,两种钙肥均能有效补充钙素,对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影响较小。盐碱土施石膏能够显着缓解“碱化”和“盐化”,表现为p H值、交换性钠、钾、镁和氯显着降低,并提高交换性硫含量,使土壤中高危害的“氯盐”向低危害的“硫酸盐”转变,但施石膏降低氮含量。三种土壤的5种酶活性对施钙反应差异较大。其中,施石灰对酸性土酶活性的影响最为显着,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盐碱土施石膏仅提高了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中性土施石膏一定程度提高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活性,而施用高量石灰却抑制了酸性磷酸酶活性。施钙显着影响三种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其中,施石灰对酸性土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升作用最为显着,而对中性土的作用不显着;施石膏一定程度提高了中性土和盐碱土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施钙还改变了细菌门水平下优势菌群丰度(%)。其中,酸性土施石灰后更有利于富养型微生物生长,表现为增加变形菌门丰度,降低绿弯菌门丰度;中性土施石灰提高芽单胞杆菌门丰度、降低放线菌门丰度,表明土壤碱性增加,抗逆、解磷及固氮能力降低,而施石膏不利于寡营养细菌生长,表现为降低酸杆菌门丰度,提高疣微菌门丰度;盐碱土施石膏有利于嗜酸及不耐碱微生物生长,表现为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增加,而浮霉菌门降低。在三种土壤上,p H值均为影响细菌群落和结构的重要因子。另外,在酸性土上,多数肥力指标(钠、钙、氮和磷)与细菌群落和结构的相关性也达显着水平;在中性土上,仅少量肥力指标与细菌群落和结构的关系密切相关,而且两种钙肥的作用有所差异;而在盐碱土上,肥力指标的影响较小。(2)施钙对花生形态建成及干物质累积分配的影响。酸性土和盐碱土施钙均促进花生各器官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增强叶片光合效率,有利于“源”的扩充及高产结构构建,降低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重比值(V/R),促进了营养体“源”中干物质“流”向“果库”。两类土壤的差异在于酸性土施石灰对不同直径根系(0~0.5、0.5~1及>1 mm)长度、体积和表面积均有积极影响,其中对细根的促进作用最大;而盐碱土施石膏主要促进了细根(直径0~0.5 mm)生长发育。中性土施用两种钙肥对形态建成及干物质累积无显着促进作用。(3)施钙对花生养分累积与分配的影响。酸性土和盐碱土施钙促进了花生植株氮、磷、钾和钙的协同吸收,其中生殖体(果针和荚果)养分累积量的增幅大于营养体(根、茎和叶),促进了4种元素由营养体向生殖体转运,“畅流”作用显着。盐碱土施石膏还能提高植株对硫的吸收,降低钠的累积,稀释各器官氯含量,缓解两种盐离子对植株的危害。多数情况下,中性土施用两种钙肥的各种养分累积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4)施钙对荚果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对产量及相关荚果性状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土壤类型>钙水平>品种。无论施钙与否,中性土上花生产量最高,较盐碱土和酸性土花生产量分别显着增加13.66%和68.62%,表现为单株有效果和双仁果数多、虫芽烂果少、果仁大、出米率高,说明中性土更适宜花生种植,而逆境土壤尤其是酸性土对产量影响很大。施钙显着提高逆境土壤花生产量,尤其是盐碱土产量。盐碱土低、高钙水平较对照的增产幅度分别为2.51%~27.07%和9.53%~24.55%,酸性土分别增产2.62%~14.81%及6.93%~14.98%,中性土施两种钙肥对花生荚果产量影响相对较小,其中施石灰和石膏的增产幅度分别为-8.69%~9.38%和2.17%~9.9%。此外,盐碱土施石膏增产来源于果重增加、单株有效果数和出米率提高,但无效果数也相应增加;酸性土施石灰主要是增加果重、出米率,还增加了有效果率和双仁果率,减少虫、芽、烂和幼果等无效果。(5)施钙对花生品质及油脂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表明,施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促进花生籽仁脂肪的合成:1)降低了饱果至成熟期两类花生品种籽仁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使碳原子的流向从糖类物质的合成转向脂肪酸的合成;2)提高了结荚期高油酸品种籽仁中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活性,促进三油甘脂的合成。酸性土和盐碱土施钙对花生粗脂肪含量的调控均为促进作用。其中,酸性土两施钙水平高油酸品种粗脂肪含量较对照增加1.92~1.99个百分点,普通品种增加2.04~2.73个百分点,处理间差异均达显着水平;盐碱土高油酸品种粗脂肪含量提高0.64~1.15个百分点,普通品种增加0.10~0.72个百分点,但多数与对照差异不显着。酸性土和盐碱土施钙均降低了籽仁可溶性糖含量,但对蛋白质含量均无显着影响。在中性土上,施用两种钙肥对两类品种可溶性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不显着,但施低量石灰增加了高油酸品种粗脂肪含量。表明施钙对花生脂肪等品质指标影响表现为酸性土>盐碱土>中性土,酸性土和盐碱土施钙能够促进花生籽仁中糖分向脂肪转化。施钙对脂肪酸主要组分的调控作用因土壤类型和品种类型有所差异。在酸性土和盐碱土两类逆境土壤上,施钙显着提高了高油酸品种籽仁中△12-油酸去饱和酶(FAD2)活性和亚油酸的含量,亚油酸含量增加了0.24~2.29个百分点,而普通品种籽仁FAD2活性、油酸及亚油酸含量对施钙反应不敏感;在中性土多数情况下施钙对脂肪酸主要组分影响不显着。综上所述,物美价廉的石灰和石膏不仅分别是酸性土壤、盐碱土壤的有效改良剂,也是嗜钙作物花生的钙素养分直接提供者,能促进植株干物质和主要养分积累并优化其分配,而中性土壤受施钙影响较小。这些研究成果既对未来山东花生主要逆境土壤改良及花生高产高效栽培具有重大技术指导作用,也丰富了花生源流库理论、肥料-土壤-作物复合生态系统调控理论。本研究还表明,施钙对花生高油酸和普通油酸花生品种品质调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亚油酸含量及FAD2酶活性的变化等方面,这一结论对于高油酸花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张成[7](2020)在《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花生种植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基于风沙区土壤条件下,研究氮、磷、钾不同种类与施肥量配施肥在不同时期追肥对花生根茎叶氮磷钾含量、花生产量品质以及丰收后土壤的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探究省肥高效的施肥配比。以阜花30号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对风沙区土壤采用追施不同氮肥、不同氮钾复合肥、不同钾肥3组试验,共16个处理。通过对不同时期花生根茎叶生物学指标包括全N、全P、全K;丰收的花生产量与品质指标,包括产量、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蛋白质、脂肪、油酸、亚油酸、蔗糖;丰收后测定0~20 cm土壤氮磷钾养分指标,包括碱解N、全N、速效p、全p、速效K、全K进行测定,为风沙区花生种植提供依据。通过研究得出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明显提升土壤碱解氮、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养分含量。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中高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处于极高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皆处于极低水平。不同施肥处理相比对照均能显着提升各个时期植物根茎叶的氮磷钾含量,促进花生生长。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提高花生产量品质,但不同的施肥处理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仅施钾肥处理对于花生油酸亚油酸含量影响微弱,氮钾复合施肥处理和仅施钾肥处理花生脂肪含量随施肥量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相比对照处理能满足花生各个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提升花生的产量品质和维持土壤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各个施肥处理综合施肥效果仅施氮肥N5处理>氮钾复合施肥NK2处理>仅施钾肥K5处理。该文共有图52幅,表3个,参考文献82篇。

刘欣玲[8](2020)在《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花生对风沙区土壤改良作用》文中指出本研究采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应用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花生对风沙区土壤的改良作用。本研究供试品种为阜花30,通过对风沙区土壤设置追施N肥、NK肥、K肥、复合肥四组处理,以不施肥为对照,共设置21个样地。花生收获后采集0-20 cm、20-40 cm土样,对风沙区土壤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生物学指标进行分析,主要测定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P、全K、速效K等土壤养分。研究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显着增加了风沙区土壤有机质及N、P、K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风沙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N含量、P含量以及速效K含量明显提高。风沙区土壤酶活性变化明显,均显着高于对照处理。风沙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速效P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碱解N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全P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对产量结果分析表明施肥均不同程度提高了作物产量。通过对本试验研究,增施肥料改善了风沙区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了土壤生产力,起到了增产的作用,有效防止风沙区土壤继续恶化。研究表明,追施复合肥较其他三种施肥方式对改善风沙区土壤地力、提高花生产量、防治荒漠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文共有图21幅,表10个,参考文献95篇。

韦礼飞[9](2020)在《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文中指出赣北地区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基地之一,常年有大面积的冬闲棉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自然资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周年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稳定棉花生产,本研究以马铃薯主粮化为契机,开展“马铃薯-棉花”高效种植模式研究。利用冬闲棉田黑膜+稻草覆盖和黑膜覆盖两种方式种植马铃薯,处理A(CK):冬闲+赣棉18,处理B:中薯5号(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C: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处理D:荷兰15(黑膜覆盖)+赣棉18,处理E:荷兰15(黑膜+稻草覆盖)+赣棉18。探明该两种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探究马铃薯种植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影响,分析薯-棉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筛选综合效益最高的种植模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相同覆盖材料下,中薯5号较荷兰15具有更好的生长优势、更快的物质积累和更高的产量。中薯5号较荷兰15的平均土温和田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高0.08℃、4.03%,出苗率高1.4%,发病率低1.2%,青头率低11.94%,平均SPAD值高14.66%,116 d时单株干薯重高46.73%,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高14.34%;中薯5号单株大薯个数和重量及总薯重量大于荷兰15,且中薯5号具有更高的淀粉浓度,更低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浓度;中薯5号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及理论最大值均高于荷兰15;中薯5号最终产量比荷兰15高52.53%。2.相同马铃薯品种下,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黑膜+稻草覆盖控温效果好于单独黑膜覆盖,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69℃,降低日较差0.16℃,且田间相对湿度变幅小,平均相对湿度低0.72%;黑膜+稻草覆盖较黑膜覆盖平均提高马铃薯出苗率3.74%,株高增11.13%,单株块茎干重增19.13%,单株大薯重增26.91%、单株总薯重增19.04%,116 d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比值增15.41%,产量增12.14%,此外还降低青头率36.8%,减少发病率43.3%;单株块茎干重和总干重的最快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理论最大值均为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分别高出32.53%,24.85%,24.98%和22.04%,22.26%,30.23%;黑膜+稻草覆盖前期的块茎积累了较多的可溶性糖,并最终更多地用于淀粉合成。3.覆盖材料与马铃薯互作后能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养分,有利于棉花生长和提高棉花产量。种植马铃薯后p H减小,碱性减弱,且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硼、有效锌及交换性锰均表现为种植马铃薯后显着高于不种植马铃薯的冬闲小区;种植马铃薯后可以促进后茬棉花提早出苗、开花和吐絮,且第一果枝节位、茎粗、果枝数及叶绿素SPAD值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此外单株大铃数、单株铃数、衣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也均显着高于冬闲小区。4.产量及净收益均为“马铃薯+棉花”模式高于“冬闲+棉花”模式,黑膜+稻草覆盖高于黑膜覆盖,“中薯5号+棉花”连作优于“荷兰15+棉花”连作。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0.9988)、处理B(0.9171)、处理E(0.8219)、处理D(0.7481)、处理A(0.50720),说明中薯5号黑膜+稻草覆盖材料与棉花复种连作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最好,是赣北棉区较适宜推广的高效种植模式。

蔡明[10](2020)在《宁夏半干旱区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讨间作和施氮对宁夏半干旱区马铃薯、燕麦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宁夏南部山区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和燕麦‘燕科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生长发育、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及转运、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土壤理化性状、保护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间作、施氮及其交互作用可促进马铃薯、燕麦的生长,两年均以间作150 kg·hm-2处理表现最优。在马铃薯、燕麦生长前期,间作平均株高、茎粗增加46.52%~62.01%、8.13%~23.57%,56.90%~90.50%、28.40%~43.31%;间作和施氮可有效促进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间作施氮150kg·hm-2处理干物质积累参数表现最佳,施氮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要优于间作。2.间作和施氮在马铃薯、燕麦生长前期可通过提高马铃薯、燕麦保护酶活性来抵御外界逆境,后期由于间作营养竞争加之植物衰老,间作模式较单作保护酶活性降幅较大。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随生长发育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施氮150kg·hm-2和225 kg·hm-2表现最佳。马铃薯生长前期和燕麦生长后期,种植模式及交互作用对保护酶的影响显着。燕麦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在成熟期达到最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燕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抽穗期活性最低,施氮有助于提高燕麦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作施氮150 kg·hm-2较对照显着增加50.61%。3.间作和施氮可促进马铃薯、燕麦植株氮素吸收、分配与积累,交互作用在生长后期对氮素积累的影响显着,两年均以施氮150 kg·hm-2和225 kg·hm-2促进效果显着。成熟期,单作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全株平均氮素积累量较对照增加10.38%~28.89%、10.76%~31.04%;开花期,单作和间作模式下燕麦穗含氮量较对照增加1 1.00%~53.74%、12.45%~39.38%。间作和施氮更有利于马铃薯氮素收获指数、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显着降低氮肥偏生产力,施氮150 kg9hm-2效果最佳且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显着。4.间作和施氮改善了马铃薯、燕麦耕层土壤的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提高了土壤理化性状,可以实现土壤和植株的氮素平衡。间作和施氮对0-40 cm的耕层土壤氮素含量变化影响显着,块茎形成期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以单作马铃薯较高,耕层以施氮150 kg·hm-2和225kg·hm-2较高,间作模式下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后期马铃薯吸收速效性氮能力强于燕麦,马铃薯土壤氮残留量低于燕麦。两年土壤pH、速效钾、速效磷、全氮、有机质均较播种前有所增加,间作和施氮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效果明显,施氮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较大。5.基施和追施肥下,间作和施氮处理马铃薯、燕麦各器官对15N积累量、Ndff、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能力均有所不同。单作基施处理下肥料氮对马铃薯、燕麦生殖器官的全氮量的贡献较高,追施间作处理肥料氮对马铃薯块茎全氮量的贡献高,燕麦追施下对生殖器官的贡献弱于营养器官。单作和间作模式下基施,马铃薯块茎、燕麦叶15N积累量最高,在施氮225 kg·hm-2处理下积累量最大。马铃薯、燕麦来源于土壤氮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肥料氮,单作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块茎、燕麦穗土壤氮积累量均最高,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所降低。可见,基追氮肥促进马铃薯、燕麦土壤氮素和肥料氮吸收平衡,增强植株对土壤氮和肥料氮的吸收和转运。6.马铃薯燕麦间作优势明显,且燕麦的营养竞争能力要强于马铃薯,施氮对间作优势和营养竞争有明显的影响。间作和施氮能促进马铃薯、燕麦产量及品质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单作和间作模式下马铃薯、燕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施氮150 kg·hm-2马铃薯产量(33635.10kg·hm-2,36796.05 kg·hm-2)及效益(23478.45 元/hm2,24546.75 元/hm2)最佳。2018和2019年,单作和间作模式下施氮150kg·hm-2马铃薯产量较对照增加10.29%、31.23%,18.22%、13.43%;燕麦产量较对照增加89.98%、66.84%,1.07%、21.24%。间作模式下各施氮处理下马铃薯粗蛋白、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糖略高于单作,燕麦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与马铃薯表现相反,施氮对马铃薯、燕麦品质的影响要高于种植模式。

二、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膜覆盖研究现状
        1.2.2 秸秆覆盖研究现状
        1.2.3 填闲作物覆盖
        1.2.4 垄沟覆盖种植模式研究现状
        1.2.5 DSSAT模型研究进展
        1.2.6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小麦玉米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1.4.2 休闲期种植绿肥对旱地土壤水、肥利用的影响
        1.4.3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养分平衡的影响
        1.4.4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1.4.5 施肥与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土壤样品采集
    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4.1 土壤水分相关指标测定
        2.4.2 土壤及植株养分相关指标测定及计算
        2.4.3 土壤真菌测定方法
        2.4.4 土壤细菌测定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保护性耕作对旱地春玉米冬小麦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降雨量
        3.2.2 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
        3.2.3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耗水及降水利用情况的影响
        3.2.4 作物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3.2.5 降雨量、耗水量、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冬小麦与春玉米休闲期种植绿肥对土壤水肥利用的影响
    4.1 试验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降雨量
        4.2.2 冬小麦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4.2.3 小麦玉米土壤贮水量
        4.2.4 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果
        4.2.5 冬小麦春玉米土壤耗水及降水利用情况
        4.2.6 土壤养分差异性分析
        4.2.7 降雨量、耗水量、储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4.3 讨论
        4.3.1 绿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3.2 绿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3.3 绿肥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旱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5.1 试验设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硝态氮含量变化
        5.2.2 作物吸氮量
        5.2.3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小麦土壤氮、磷、钾素平衡的影响
        5.2.4 施肥及保护性耕作措施对玉米土壤氮、磷、钾素平衡的影响
        5.2.5 土壤氮磷钾养分平衡值与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保护性耕作及施肥对旱地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影响
    6.1 试验设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玉米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6.2.2 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及酶活性
    6.3 讨论
        6.3.1 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
        6.3.2 土壤团聚体
    6.4 小结
第七章 保护性耕作对玉米农田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7.1 试验设计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
        7.2.2 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
        7.2.3 细菌和真菌群落分布
        7.2.4 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
        7.2.5 微生物群落组成之间的相关性
        7.2.6 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
    7.3 讨论
        7.3.1 保护性耕作对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影响
        7.3.2 保护性耕作对微生物物种分布情况的影响
        7.3.3 微生物群落与耕作措施之间的关系
    7.4 小结
第八章 施肥对玉米田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影响及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8.1 试验设计
    8.2 结果与分析
        8.2.1 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
        8.2.2 基于分类树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8.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8.2.4 土壤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DSSAT模型对旱地作物产量及土壤水分的模拟与验证
    9.1 试验设计与数据来源
        9.1.1 试验设计
        9.1.2 数据来源
        9.1.3 模型的校正与验证
    9.2 结果与分析
        9.2.1 作物遗传参数的调试与验证
        9.2.2 DSSAT模型的校正
        9.2.3 DSSAT模型的验证
    9.3 讨论
    9.4 小结
第十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10.1 主要结论
    10.2 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覆膜和施氮对陕北地区玉米根层土壤水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覆膜和施氮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覆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2.3 覆膜和施氮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与方案
    2.2 试验区概况
    2.3 样品采集
    2.4 试验指标测定
        2.4.1 样品测定
        2.4.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三章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土壤根层水分养分的影响
    3.1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3.2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3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4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5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3.6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3.7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8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p H值的影响
    3.9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根层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第四章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生长指标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1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
    4.2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第五章 覆膜与施氮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5.1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5.2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5.2.1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5.2.2 覆膜与施氮对玉米籽粒中淀粉含量的影响
    5.3 土壤理化性质与玉米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第六章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缓控释肥料的分类
        1.2.2 缓控释肥料施用对作物产量、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1.2.3 缓控释肥料施用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3 西瓜、甜瓜养分吸收特性
        1.3.1 西瓜养分吸收特性
        1.3.2 甜瓜养分吸收特性
    1.4 论文研究依据与思路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缓控释肥在不同瓜田土壤的养分释放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肥料养分释放率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施入不同肥料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变化
        2.3.2 不同肥料在不同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率
    2.4 讨论
        2.4.1 土壤性质对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的影响及不同肥料差异性
        2.4.2 不同土壤适宜西、甜瓜的缓控释肥
    2.5 小结
第三章 控释肥和减量施肥对内蒙河套灌区甜瓜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用施肥处理甜瓜产量
        3.3.2 不同施肥对甜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瓜品质的影响
        3.3.4 不同施肥处理甜瓜养分利用效率
    3.4 讨论
        3.4.1 施用控释肥对甜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3.4.2 施用控释肥对甜瓜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控释肥和减量施肥对内蒙河套灌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2 对甜瓜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的影响
        4.3.3 播种期不同施肥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4.3.4 收获期CF与 RSF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4.3.5 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风沙土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膜下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1.2.2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作物生长状况和产量的研究进展
        1.2.3 玉米灌溉制度确立和优化研究进展
        1.2.4 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分布的研究进展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3.1 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灌溉适宜灌溉制度试验
        2.3.2 施入最优肥料后风沙土玉米膜下优化灌溉制度试验
    2.4 观测项目与方法
        2.4.1 玉米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测定
        2.4.2 土壤水分与养分含量的测定
        2.4.3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蒸发量和降雨量观测
        2.4.4 灌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2.5 数据分析
第3章 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适宜灌溉制度初步研究
    3.1 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3.1.1 株高
        3.1.2 茎粗
        3.1.3 叶面积指数
        3.1.4 叶片SPAD值
    3.2 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性状的影响
        3.2.1 玉米产量指标
        3.2.2 玉米干物质重
        3.2.3 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
    3.3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3.3.1 土层土壤动态水分变化
        3.3.2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3.4 灌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3.4.1 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3.4.2 土壤速效钾分布特征
        3.4.3 水肥分布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风沙土玉米膜下滴灌适宜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4.1 灌溉量对玉米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4.1.1 株高
        4.1.2 茎粗
        4.1.3 叶面积指数
        4.1.4 叶片SPAD值
    4.2 灌水量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4.2.1 玉米产量指标的影响
        4.2.2 玉米干物质重
        4.2.3 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灌水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4.3.1 土层土壤动态水分变化
        4.3.2 土壤水分空间分布
    4.4 灌水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4.4.1 土壤硝态氮分布特征
        4.4.2 土壤速效钾分布特征
        4.4.3 水肥分布相关性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讨论与结论
        5.1.1 讨论
        5.1.2 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板栗根系及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我国的水资源以及覆膜节水栽培
        1.2.2 .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研究
        1.2.3 .土壤环境对根系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内容
        1.4.1 .板栗细根空间分布及细根生长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1.4.2 .土壤水分、温度、养分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1.4.3 .板栗根系与土壤环境的相关关系
        1.4.4 .地膜覆盖对板栗雌雄花比例的影响
    1.5 .技术路线图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研究方法
        2.3.1 .地膜覆盖
        2.3.2 .根系采集与扫描
        2.3.3 .土壤水分、温度及养分分析
        2.3.4 .‘遵化短刺’雌雄花比例的调查
    2.4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板栗细根分布及细根生长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3.1.1 .板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3.1.2 .板栗细根生长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3.2 .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3.2.1 .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温度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3.2.2 .土壤养分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3.3 .板栗根系与土壤环境的相关关系
    3.4 .地膜覆盖对板栗雌雄花比例的影响
4.讨论
    4.1 .板栗细根分布及细根生长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4.2 .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
    4.3 .板栗根系与土壤环境的相关关系
    4.4 .地膜覆盖对板栗雌雄花比例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施钙对山东花生土壤特性及花生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花生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1.2 高油酸花生营养和生理特性研究滞后,缺乏配套栽培技术
        1.1.3 花生土壤缺钙现象普遍
        1.1.4 山东酸化、盐碱等障碍性土壤面积大,花生单产徘徊不前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高油酸花生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2.2 施钙对土壤的改良效应
        1.2.2.1 施钙对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1.2.2.2 施钙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2.3 施钙对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2.4 施钙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1.2.5 施钙对花生根系及荚果形态结构的影响
        1.2.6 施钙对花生养分吸收的影响
        1.2.7 施钙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1.3 研究切入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钙对不同类型花生田土壤的改良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点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施钙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2.2 施钙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2.2.2.1 施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2.2.2 施钙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2.3 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2.3 讨论
        2.3.1 施钙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2.3.2 施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施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结构的影响
        2.3.4 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2.4 小结
第三章 施钙对花生形态建成及物质分配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点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施钙对花生根系形态的影响
        3.2.1.1 施钙对花生根长的影响
        3.2.1.2 施钙对花生根表面积的影响
        3.2.1.3 施钙对花生根体积的影响
        3.2.1.4 施钙量与花生根系形态指标的关系
        3.2.2 施钙对花生植株形态的影响
        3.2.3 施钙对花生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3.2.4 施钙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3.3 讨论
        3.3.1 施钙对花生根系形态特性的影响
        3.3.2 施钙对花生植株形态特性的影响
        3.3.3 施钙对花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3.4 施钙对花生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施钙对花生养分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点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施钙对花生大量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1.1 施钙对花生氮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1.2 施钙对花生磷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1.3 施钙对花生钾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2 施钙对花生中微量元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2.1 施钙对花生钙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2.2 施钙对花生钠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2.3 施钙对花生硫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2.4 施钙对花生氯素累积、分配的影响
        4.2.3 施钙对钙肥偏生产力及钙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施钙对花生荚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点概况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施钙对荚果性状的影响
        5.2.2 施钙对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5.2.3 施钙量与花生荚果性状和产量的关系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施钙对不同花生品种品质的影响及机制
    6.1 材料和方法
        6.1.1 试验点概况
        6.1.2 试验设计
        6.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6.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施钙对油脂合成相关酶的影响
        6.2.2 施钙对籽仁品质指标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花生种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2.3 数据处理
3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3.1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全氮含量的影响
    3.3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3.4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全磷含量的影响
    3.5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全钾含量的影响
    3.7 小结
4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生长的影响
    4.1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部氮含量影响
    4.2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部磷含量影响
    4.3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部钾含量影响
    4.4 小结
5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1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5.2 不同施肥方法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5.3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花生对风沙区土壤改良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及研究方法
    2.3 土壤样品采集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理化性状结果分析
    3.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分的变化
    3.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容重的变化
    3.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的变化
    3.4 本章讨论与小结
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结果分析
    4.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含量影响研究
    4.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含量影响研究
    4.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钾含量影响研究
    4.4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研究
    4.5 本章讨论与小结
5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酶活性结果分析
    5.1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脲酶含量影响研究
    5.2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含量影响研究
    5.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蔗糖酶含量影响研究
    5.4 本章讨论与小结
6 不同施肥处理的相关性结果分析
    6.1 不同施肥处理产量的变化
    6.2 不同施肥处理与肥料贡献率的关系
    6.3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6.4 本章讨论与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马铃薯和棉花发展现状
        1.1 马铃薯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1.2 棉花的地位及发展现状
    2 作物覆盖材料研究进展
        2.1 覆盖材料概述
        2.2 秸秆覆盖的运用前景
        2.3 塑料薄膜覆盖运用前景
        2.4 薄膜与秸秆覆盖综合利用
    3 马铃薯覆盖材料及其效果研究进展
        3.1 马铃薯覆盖材料研究
        3.2 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3.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 种植前茬作物后对棉花的影响
    6 薯-棉种植模式的研究
        6.1 薯-棉种植模式的类型研究
        6.2 薯-棉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研究
        6.3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思路
        7.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2 本研究的创新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与田间管理
    2 试验材料调查与取样
        2.1 土壤取样
        2.2 马铃薯调查与取样
        2.3 棉花调查与取样
    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 土壤养分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马铃薯测定项目与方法
        3.2.1 生理生化指标
        3.2.2 农艺性状及发病率调查
        3.2.3 叶绿素SPAD值测定
        3.2.4 小区田间温湿度测定及土壤温度测定
        3.2.5 马铃薯田间测产
        3.3 棉花测定项目
        3.3.1 生育性状及植物学性状
        3.3.2 产量性状
        3.3.3 纤维品质指标
    4 生产用工及物力投入及综合效益分析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生长期内土壤温度及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的影响
        1.1.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土壤耕作层温度变化分析
        1.1.2 不同覆盖材料对总平均温度的影响规律
        1.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湿度的影响
        1.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温度的影响
        1.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田间相对湿度的影响
    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商品性状及碳水化合的影响
        2.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出苗期、出苗率、发病率及SPAD值的影响
        2.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2.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单株鲜/干薯重的影响
        2.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地下部分/地上部分的比值
        2.5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重和干薯重的S型生长曲线拟合分析
        2.6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商品性状的影响
        2.6.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的影响
        2.6.2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个数的影响
        2.6.3 不同覆盖材料对单株大、中、小薯鲜重的影响
        2.7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7.1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蔗糖浓度的影响
        2.7.2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果糖-葡萄糖浓度的影响
        2.7.3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淀粉积累量的影响
    3 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的影响
    4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4.1 马铃薯不同品种及覆盖材料种植后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4.1.1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生育期的影响
        4.1.2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性状及叶绿素SPAD值的影响
        4.2 种植马铃薯后棉花产量及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4.3 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5 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5.1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效益分析
        5.2 不同覆盖材料薯棉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第四章 讨论
    1 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温度及马铃薯群体温湿度的影响差异
    2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生育进程、株高及SPAD值的差异
    3 不同覆盖材料下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
    4 不同覆盖材料对马铃薯块茎增长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的影响
    5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6 不同覆盖材料种植马铃薯后对棉花农艺、产量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
    7 马铃薯-棉花连作模式的综合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宁夏半干旱区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间作系统施氮对作物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1.2.2 间作系统中作物氮素吸收与利用规律
        1.2.3 间作系统中肥料氮的转化与运移
        1.2.4 间作系统施氮对间作系统产量、品质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内容与思路
    2.2 试验地概况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材料
        2.3.2 马铃薯燕麦间作施氮水平大田试验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
        2.4.1 生育期记录
        2.4.2 取样方法
        2.4.3 土壤理化性质
        2.4.4 生长指标的测定
        2.4.5 植株全氮含量的测定
        2.4.6 土壤全氮、无机氮含量的测定
        2.4.7 膜脂过氧化程度与保护酶活性测定
        2.4.8 ~(15)N同位素丰度测定
        2.4.9 产量、品质指标的测定
    2.5 分析方法
    2.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长动态的影响
        3.1.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
        3.1.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茎粗的影响
        3.1.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的影响
        3.1.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生长动态的影响
        3.2.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株高的影响
        3.2.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茎粗的影响
    3.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
        3.3.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3.3.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CAT含量的影响
        3.3.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叶片POD含量的影响
    3.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3.4.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相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4.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MDA含量的影响
        3.4.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4.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POD活性的影响
        3.4.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CAT活性的影响
    3.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氮素的影响
        3.5.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氮素分配率的影响
        3.5.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叶片含氮量的影响
        3.5.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茎含氮量的影响
        3.5.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块茎含氮量的影响
        3.5.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叶片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5.6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茎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5.7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块茎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5.8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植株全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3.6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植株氮素的影响
        3.6.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叶片含氮量的影响
        3.6.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茎含氮量的影响
        3.6.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穗含氮量的影响
    3.7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3.8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3.8.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苗期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8.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形成期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8.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膨大期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
        3.8.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苗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8.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形成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8.6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膨大期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3.8.7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苗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8.8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形成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8.9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块茎膨大期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3.9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间作系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3.10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10.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
        3.10.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3.10.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
        3.10.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优势形成的影响
    3.1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11.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产量的影响
        3.11.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燕麦品质的影响
    3.12 马铃薯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马铃薯生长相关系数分析
    3.13 燕麦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燕麦生长相关系数分析
    3.1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15)N累积、运移
        3.14.1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15)N原子百分超
        3.14.2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燕麦~(15)N原子百分超
        3.14.3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各器官Ndff
        3.14.4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燕麦各器官Ndf
        3.14.5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马铃薯各器官~(15)N积累量
        3.14.6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燕麦各器官~(15)N积累量
        3.14.7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在马铃薯各器官中的积累量
        3.14.8 不同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下吸收的肥料氮和土壤氮在燕麦各器官中的积累量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
        4.1.2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氮素分配、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4.1.3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土壤氮素及理化性状的影响
        4.1.4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产量、品质的影响
        4.1.5 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燕麦间作系统氮素累积、运移
    4.2 结论
    4.3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论文发表情况

四、覆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与平衡施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旱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肥特征与作物产量的影响[D]. 杨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覆膜和施氮对陕北地区玉米根层土壤水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梅甜. 延安大学, 2021(11)
  • [3]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D]. 郭雨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风沙土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优化研究[D]. 王鼎新. 扬州大学, 2021(08)
  • [5]板栗根系及土壤环境对地膜覆盖的响应[D]. 马天爽.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施钙对山东花生土壤特性及花生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D]. 路亚.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7]不同施肥方法对风沙土花生种植的影响[D]. 张成.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8]水肥一体化模式种植花生对风沙区土壤改良作用[D]. 刘欣玲.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20(02)
  • [9]赣北棉区薯棉连作模式中覆盖材料对马铃薯的影响及薯棉连作的效应分析[D]. 韦礼飞.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10]宁夏半干旱区马铃薯燕麦间作复合系统氮素吸收利用研究[D]. 蔡明. 宁夏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地膜花生土壤速效钾变化趋势及平衡施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