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我国设施园艺(论文文献综述)
姜姗[1](2021)在《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文中指出总结世界各地对设施园艺的研究,在国内设施园艺产业的标准化体系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设施园艺发展路程上存在的科学技术含量低、设施设备不够现代化和管理方式不当等问题,并且对今后的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做出了探讨。
李梦[2](2021)在《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技术效率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产业兴旺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及乡村振兴实施中的重要内容,新疆独特的光热、品质、地缘优势,为该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新疆南疆地区凭借丰富稳定的光热资源,发展设施园艺成本低廉,逐渐演变成该产业优势发展区域及南疆民众增收的“亮点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园艺产业,目前是南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种植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发掘利用资源,打开市场的选择,在设施园艺的发展中,提质增效是重点的关注面。文章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国内外文献阅读并进行整理评述,确定文章基础框架与思路,并对文中所运用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简明介绍;第二部分就新疆及其南疆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模、主栽品种、技术应用及经营模式进行梳理,进一步解析当前设施园艺产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三部分基于南疆四地州典型区设施园艺实地调研所获的396份问卷,对数据展开全面的整理分析,筛选出具代表性经营模式,统计数据分析不同经营组织模式的投入产出结构及经济效益;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样本数据的技术效率,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不同经营模式的技术效率,再利用Tobit回归,分析不同经营模式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经营模式的投入产出结构分析,在投入上,农户成本最高,龙头企业模式和合作社模式都比较低;销售收入上,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虽农户生产的销售额比较高,但其劳动力成本较高,所以利润还是处于最低水平,相反合作社投入比农户少,因此利润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优于农户自营模式;龙头企业模式是高投入高产出,虽然其固定资产投入、生产资料投入和人工投入都高,但其销售额也较高,综合起来利润是最好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阶段DEA测算结果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效率值为0.834、0.748、0.612,规模报酬都呈递增态势;第二阶段SFA发现,区域经济发展(高标准基地建设)、设施西红柿生产补贴和技术培训对设施西红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第三阶段去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影响后,综合技术效率值从高到低顺序依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但综合技术效率值均有所下降,农户、合作社与龙头企业下降值分别为0.196、0.015和0.013,农户下降较为明显。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下,采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导致设施西红柿生产技术效率差异的因素发现,决策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设施西红柿种植收入占比对设施西红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种植年限对设施西红柿生产技术效率有显着负向影响。通过对设施园艺不同模式之间的投入产出比较分析与技术效率测算,在提高农户的种植效益和技术效率基础之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1)科学合理布局,就近建立售卖市场,打造其本土产品,再发挥其观光旅游,释放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渐形成良好的产业布局;(2)加大人力资本投入,设施园艺是集高技术高劳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者需具备专业技能与素质方可顺利开展生产,提高生产者的素养在某种程度上能提升其生产效率;(3)引导农户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模式,农户有效参与到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中,也是设施园艺生产经营模式的关键一步;参与到新型经营模式下,可攻克在独自生产过程中所遇问题,引导农户参与的过程中,也是通过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帮助农户改变传统生产方式;(4)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创建优良生产环境,良好的生产环境和较强的管理技能可以显着提高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效率,同时也会极大程度上调动各类主体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的积极性。
王归鹏[3](2021)在《设施番茄全有机栽培营养供给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栽培能够实现设施蔬菜绿色、优质、安全、高效生产,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基质加有机营养液的设施全有机栽培模式是实现设施蔬菜有机栽培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有机营养丰富全面,具有促生和抗病双重属性,整个生长过程“零”化肥使用,提升蔬菜产品品质。本研究以设施全有机栽培模式中养分的活化释放为出发点,探究有机栽培中养分的供应均衡状态,实现有机营养液的精准管理,为设施蔬菜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如下:1.为筛选促进有机基质养分释放最佳的微生物菌剂,满足有机栽培番茄对养分的需求,促进番茄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以“巴宝莉”番茄为试材,采用有机基质盆栽浇灌有机营养液的方式,设置7种微生物菌剂和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CK)共8个处理,通过分析不同处理基质养分含量、基质酶活性、植株的光合特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全有机番茄果实元素累积量、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有机基质中碱解氮含量和番茄生育中后期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显着增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后番茄果实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16.4%~67.7%、10.2%~61.7%,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8.0%~19.9%,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光合性能最优。与对照相比,番茄的产量增幅为7.3%~26.2%,胶冻样芽孢杆菌和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增产达到20%以上。番茄果实果形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以及维生素C含量均显着增加。微生物菌剂通过促进有机基质的养分释放及提高相关酶系活性,进而促进番茄植株的养分利用与生长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性能,最终表现为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其中复合微生物菌剂对于番茄的丰产增质效果最优,可应用于番茄的高产优质栽培。2.为探究樱桃番茄全有机营养栽培养分的均衡供应,追求绿色优质的栽培目标,实现全有机栽培的精准化管理。本研究以“福特斯”番茄为试材,采用有机基质袋式栽培浇灌有机营养液的方式,设置2种有机营养液配方:F1(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2∶1∶1),F2(猪、牛、羊粪浸提液体积比4∶1∶1),两种配方混合配制后稀释到N元素与山崎营养液中N元素含量一致;3种有机营养液供应量:M1(开花坐果期每次0.6 L/株,果实成熟期每次1.4 L/株),M2(开花坐果期每次0.8 L/株,果实成熟期每次1.2 L/株),M3(开花坐果期每次1.0 L/株,果实成熟期每次1.0 L/株),施肥时间保持一致。两因子耦合得到6个处理,以山崎营养液配方作为对照(CK)。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基质与植株养分含量、光合特性及最终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探究有机营养液配方及阶段供应量对设施全有机番茄生长的影响,以满足樱桃番茄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结果表明,开花坐果期,施用F2配方基质养分含量高于F1处理,F2配方每次施用1.0 L有机营养液基质中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果实成熟期,F2配方每次施用1.4 L基质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达到最大。每次施用1.2 L有机营养液植株干物质达到最大。开花坐果期减少营养液供应量,果实成熟期增加营养液供应量能够增加番茄植株各器官和植株总营养元素的转运分配,提高各营养器官对果实氮和钾元素的贡献率,增加番茄叶片的光合性能。有机营养液处理较无机营养液能提高番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番茄红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F1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高于F2处理,F2处理番茄产量和维生素含量高于F1处理。M1和M2处理樱桃番茄果实维生素C、番茄红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显着高于M3处理,果实硝酸盐含量显着低于M3处理,且F1M2处理后樱桃番茄产量显着高于F1M1和F1M3。开花坐果期降低有机营养液供应量,果实成熟期增加有机营养液供应量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的养分吸收转运和干物质积累,提高结果期植株光合性能,提升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综合考虑番茄产量和品质,F1处理番茄风味品质较优,F2处理番茄产量和营养品质较优,M2(开花坐果期0.8 L/株,果实成熟期1.2 L/株)处理后樱桃番茄的产量和品质最优,可应用于全有机番茄的优质高产栽培。
孙亚琛[4](2020)在《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有主动蓄热日光温室墙体具有较好的蓄热效果,对改善室内夜间热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前屋面热量损失大、建造成本高、蓄热量较小、传热效率较低、气流运动方式不合理之处,未将后墙及土壤的蓄热潜能充分发掘。亟需开展主动蓄热循环系统墙体与土壤的结构优化和传热特性的研究。为此,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从前屋面保温入手,优化保温措施,降低热量损失;其次从墙体与结构入手,应用新材料、新形式改善墙体蓄热与保温;最后从主动蓄热气流运动入手,优化运动路径,提升主动蓄热效能。围绕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热工缺陷的存在会导致热工缺陷区域换热系数增大,热量流失加快,温度降低。热工缺陷区域面积占比越大,换热系数和热流密度增大趋势越明显,温度下降也更为明显。在室内温度相同、没有热工缺陷情况下,通过围护结构的热流密度不同,其大小依次为前屋面>后屋面>后墙,即前屋面是室内热量损失的主要通道;相比于前屋面和后屋面,墙体对热工缺陷更为敏感。结合传热理论与试验结果分析,综合考虑温室结构、作物需求、室外最低温度、保温被自身参数等要素,给出了不同外界最低温度下,保持试验温室维持最低温度时保温棉被的厚度与导热系数表达。(2)在同等天气条件下,混凝土管沙柱后墙(W3)和轻骨料加气混凝土砌块后墙(W2)对于温室内温度的保持均优于传统普通粘土砖墙(W1)。在典型天气条件下,白天温室W2与W3的室内最高温度基本一致,均高于温室W1的最高温度;W2室内温度略高于W3的室内温度,W1室内温度最低。温室W3温度分布比W2更为均匀。墙体W3的蓄热量和放热速率远远高于墙体W1和W2,墙体W3的隔热蓄热综合表现优于墙体W2和W1。(3)相同换热管道在粘壤土中的换热量最小,沙土中的换热量最大;在覆盖层相同时,PVC全管单位时间换热量最小,而PVC多孔管单位时间换热量最大。改变管道形式能够改善地中热交换系统的换热量,且改善程度与土壤质地无关;在管道上设置大量孔洞,对换热的改善效果最为显着。(4)在相同时间内,采用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的后墙换热量最大,而顶进侧出分布风道(CF)的后墙换热量略大于顶进底出直上直下风道(Z)的后墙换热量;主动蓄热墙体整体温度高于被动墙体整体温度,其中采用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的后墙整体温度最高,温度分布也最均匀;分布风道有利于改善墙体蓄热范围。顶进底出分布风道(DF)是3种主动蓄热风道布置中最优的,室内平均温度提升最明显,夜间温度最高,温度更为均匀。(5)分别对采用后墙顶进直上直下直联地中单管直出(L1)、后墙顶进分布4管直连地中分布4管直出(L2)和后墙顶进直上直下、地中分布4管(L3)等3种不同布置方案的立体循环主动蓄热温室的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L2方案最优,温室内蓄热体蓄热量最大,室内温度最高。相比于单独后墙主动蓄热,立体循环主动蓄热能明显提升夜间室内温度和土壤温度:相比于优化的后墙主动蓄热温室,采用L2方案的温室在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0.72°C,平均温度提升了1.75°C;与被动蓄热后墙温室相比,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3.28°C,平均温度提升了3.49°C。试验验证表明在冬季连续阴(雪)天条件下,相比于传统被动蓄热温室,L2立体循环主动蓄热温室室内温度最低时的最低温度提升了1.85°C;室内土壤温度最低位置的最低温度提升1.46~1.5°C。本研究结果为主动蓄热日光温室的围护优化、墙体材料优选、主动蓄热管道形式与布置方式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推广应用价值。
张长远,郭金菊,史亮亮,郑锦荣,赵俊宏,谢玉明,曹海顺[5](2020)在《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文中指出设施园艺是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效、集约、可控和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发展设施园艺是广东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和必然选择,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支持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双重作用下,广东省设施园艺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规模及水平与全国相比,还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也存在与广东经济强省不相匹配、与华南气候条件不相适宜等问题。从发展规模、装备水平、功能模式、技术水平、区域布局等方面概述了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设施结构设计与建造有待优化、利用率偏低、栽培与管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不足、产业尚不健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引导、目标定位、科研投入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广东设施园艺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省设施园艺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设施园艺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皓[6](2020)在《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对设施园艺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现阶段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我国设施园艺的主流类型的种类以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中国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园艺面积以及结构构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各省份设施园艺产业面积分布、我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组成等。从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全局的角度进行讨论,以期为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数据基础。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从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分别阐述了其产业概况。选取了三省的省会城市2008-2018年来的气象数据作为代表站点,对东北地区气候特点进行系统详尽的分析,用数据来因地制宜的为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则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优势所在,并提出了大力推广设施园艺技术的好处。尽接下来可能多的角度阐述了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并对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以期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最后,根据前文所述的理论基础、设施园艺整体的现状、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等方面出发,对我国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包括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等,因地制宜,提出是和东北地区的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途径,对于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东北地区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推动和谐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严露露[7](2020)在《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文中指出日光温室因其良好的保温节能特性广泛应用于我国北方地区蔬菜周年生产与供应,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重要途径。经调查发现,在实际生产中,日光温室通风存在设计有待改进、机械化程度低以及环境控制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选取了日光温室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温室(G1)和后坡间隔开窗式通风温室(G2),同时以前屋面顶通风式温室(G3)为对照进行试验。主要探讨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和作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各环境因子有直接的影响。晴天,G1、G2的室内光照强度分别比G3提高了26.34%和10.16%,G1和G2室内冠层平均气温分别比G3低3.8℃和3.9℃。阴天,各处理温光差异较小。G1、G2白天的平均风速分别比G3高0.04 m·s-1、0.06 m·s-1,G1、G2白天风速处于0.15~0.5 m·s-1的累计时长分别是G3的3.07倍和4.19倍。2. 不同的通风方式影响番茄的生长。与G3相比,G1、G2处理的番茄植株平均茎节间距小且茎粗大,株型好。G1、G2内处理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大于G3,而且G1与G3差异显着。在品质方面,G1和G2内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显着高于G3,各温室内番茄果形指数表现为:0<G3<G2<G1<1,番茄果实的硬度表现为:G1<G2<G3。G1和G2处理的亩产量分别比G3提高了8.72%和8.27%。3. 通过建立可信度较高的CFD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开窗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温度场和气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G3的气流运动轨迹短于G1和G2,对室内气流的有效扰动面积小,而且出风也不够顺畅,因此室内气温整体高于G1、G2。综合考虑日光温室温室内部的环境变化和番茄生长以及CFD模拟结果,G1的通风效果最好,即采用后坡整体开窗式通风,日光温室内温、光、风等环境更加适宜番茄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宋群[8](2019)在《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研究说明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连片贫困县分布较多,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满足农产品供应、解决贫困人口脱贫、提高农民收入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和途径。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受到当地光热条件影响,同时也受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市场需求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南疆四地州,包括阿克苏地区、克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等四地州的22个深度贫困县30个乡村。主要调查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现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影响因子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南疆四地州设施园艺的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2017年南疆四地州人口规模达到1000万,占全区人口的45.21%,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区33.24%,人均收入为全区的70.13%,人多地少,经济落后。蔬菜仍然是南疆四地州设施作物的主要种类。从22个县市调查数据来看,设施蔬菜产能只有97.06万吨,缺口达90万吨以上。比较南疆四地州发展设施蔬菜的资源条件可得,发展设施蔬菜自然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叶城县、和田地区皮山县、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克州阿克陶县;社会条件基础较好的为:喀什地区疏附县、和田地区和田县。当前南疆四地州日光温室的茬口主要有“春提早”“秋延晚”以及越冬生产等3种类型。日光温室采取春提早黄瓜—秋延晚番茄—叶菜、春提早黄瓜—秋菜豆(或豇豆)—越冬茬叶菜的净收入相对较高,这些将是未来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茬口调整的趋势。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主要有:(1)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2)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3)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4)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5)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有:(1)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2)结合资源禀赋种植优势特色品种,与市场良性互动;(3)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4)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5)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鲁瑶[9](2019)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达到人类与自然和解、人类与本身和解。设施园艺景观作为农业景观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功能组成。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研究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内造景,根据当地的人居环境、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等条件,将设施园艺景观融入当地的景观中。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合理运用设施园艺景观,以达到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内旅游业、农业生产与劳动力保留、高新农业技术引进协调发展的目的。(2)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以设施园艺为载体引入现代农业、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环保技术等前沿科技成果,并充当高技术农业展示与教育的载体,使城市中心文化多元化,满足城市人群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3)在污水厂区景观设计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进行景观营造的同时完成对污泥资源化利用,完成在城市灰色空间中运用设施园艺景观结合环保工程进行景观创新,产生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叠加效益。本研究通过文献整理和大数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法、SWOT分析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地方对项目的要求,对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宜都市某小镇商业区、尤溪村康养项目、宁德某近海污水厂进行调查、研究和规划设计。本研究首先对三明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中设施园艺景观进行调查分析,农业科技产业园内含:玻璃温室、标准温室、连栋式大棚、单拱式拱棚四种园艺设施,对这四种园艺设施占地面积及前期造价进行统计。农业科技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形式为以智能玻璃温室为载体在温室内部运用雕塑、植物、景观石等元素造景,包含:生态餐厅、兰文化展示馆、红掌种苗繁育中心。对三种不同主题的设施园艺景观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异型温室,优化设施园艺景观,以提高农业科技产业园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建议。本研究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引入了设施园艺景观。城市商业综合体多处于或将处于城市中商业氛围浓郁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其自身交通体系健全并与城市公共交通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连续性、互补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商业综合体内景观空间需沟通联系各业态空间,其景观空间塑造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商业综合体的附加价值。本文在对宜都市某小镇商业景观项目规划设计前对其进行SWOT分析,SWOT分析法通过对被分析对象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的综合分析和评估,得出此商业景观发展型策略、多元型策略、防御性策略。通过设施园艺景观与其他物质景观结合提高商业区景观空间品质,拉动商业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本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乡村景观设计工作中,本着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以设计项目方案与生态环保协调提升整体设计效果。既尊重当地生态特征,也在景观设计工作中减少对社会环境资源的破坏与剥夺,设计后方案有效维持生态链发展,改善动植物生活环境,从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以及乡村生态系统的综合质量。本文在对岳溪流康养项目规划设计前对其进行SWOT分析,得出此康养项目发展型策略、扭转型策略、多元型策略、防御性策略。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本康养项目设施园艺景观、花海景观、生态观赏鱼池改良景观、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通过设施园艺景观与其他物质景观融合使乡村振兴建设内旅游业、农业生产与劳动力保留、高新农业技术引进协调发展。本研究在污水厂区景观设计中引入设施园艺景观进行景观营造的同时完成对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污水处理厂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城镇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支撑,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污水处理厂区景观与公共空间、商业空间、自然景观以及其他城市空间的景观一样共同组成了有机的动态城市景观。污水厂景观设计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将水体和土壤特别是临近海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有机的综合考虑,模仿生态循环过程,以适应工业、民用和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在工艺设计方面,应尽量发挥各种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势,最大效率地挖掘、回收和使用污水中所蕴含的物质和能量,并结合土地利用和生态景观,达到综合生态最优的污水处理效果。这也是近年来污水处理概念厂的建设核心指标。本研究旨在针对临海污水处理厂的近海排放、地域狭小、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特点和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规划设计,以适应未来近海污水处理和提标排放的需求,更好地完成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2015)和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试验区所确定的指标。本研究在污水厂引入B-H工艺进行污水处理,其出水标准不仅完成并超出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并为进一步提标至地表四类水排放奠定了基础。B-H工艺中现代农业设施不仅在污泥资源化利用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为宁德近海污水厂提供独特的地标性海上景观。根据宁德地理区位,园艺温室每天需补充照明4h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光照,这同时也在夜间为厂区提供了绿色照明,节省了夜间专用照明费用,同时提高了污水厂的绿色收益。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内的创新性造景,扩大了设施园艺的应用空间,提升了设施园艺的使用价值。园艺设施的核心是温室,通过将温室外观的改良同时产生具有景观效益、多用途、节能环保的新型设施园艺景观。将这种新型设施园艺景观应用于乡村、城市及城市灰色空间中,在乡村景观、城市及城市灰色空间中与其他物质景观相结合提高项目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付烨腾[10](2019)在《设施园艺信息分类编码及通信规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设施园艺也向着智能化、系统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设施园艺中数据信息迅速增长,信息资源规模与日俱增,但多数系统数据自成一体,直接影响信息资源的共享互通。其原因是数据整理方法的不合理和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因此,合理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对其传输方式进行标准化是解决设施园艺中的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通讯格式不统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设施园艺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构建。在对与设施园艺信息对象有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把设施园艺中所有的信息对象进行了搜集整理。通过面分类法把设施园艺的信息对象分为7个大类,然后通过线面结合的方法将每个大类下的若干细类目进行详细分类,构成设施园艺分类体系。将设施园艺分类体系中各个信息对象以区位码的方式进行规范化、体系化,从而使得设施园艺中所有的信息对象可以在两个字节组成的256×256的区位码矩阵中唯一标识,形成代码表,进而构建设施园艺分类编码体系。设施园艺测控通信规约的构建。在分类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把设施园艺中的信息对象进行系统化归纳。参考MODBUS通讯协议、IEC101通信规约、远动设备及系统的传输规约及其他监控系统的通信报文格式,在详细分析了设施园艺中主机与从机间通信的数据类型、传输方式和数据内容等后,制定了设施园艺测控通信规约框架。从整体上统一了设施园艺中信息数据的传输格式,探讨了数据传输在设施园艺信息处理中的结构化应用。使得各系统之间的互译共享成为可能,并为实现设施园艺中数据通讯格式的统一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供参考。构建的设施园艺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是设施园艺信息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可满足设施农业中数据信息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设计的设施园艺测控通信规约,为计算机存储、处理和设施园艺中数据的多方面应用奠定了基础。此外,本研究为设施园艺领域的标准化和信息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浅析我国设施园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我国设施园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设施园艺研究与发展 |
2 中国设施园艺的研究进展 |
2.1 研究现状 |
2.2 科研方面 |
2.2.1 温室结构和设备研究 |
2.2.2 温室农作物模型和环境模型研究 |
2.3 一些主要省份设施园艺发展概论 |
3 中国设施园艺产业主要不足之处 |
3.1 设施结构不合理、生产安全性较差 |
3.2 设备质量和环境调控能力弱,培育品种少 |
3.3 土壤盐渍化、病虫害日趋严重,农作物质量低下 |
3.4 基础研究薄弱,无土栽培、信息技术等普及率低,实际利用效果不理想 |
4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
4.1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趋势分析 |
4.1.1 温室大型化、现代化 |
4.1.2 改良设施结构,覆盖材料功能多样化 |
4.1.3 推进设施园艺产业园建设,品牌意识进一步强化 |
4.1.4 设施环境因子调控更加智能化,设施品种更加丰富 |
4.1.5 设施园艺“环境友好型”意识进一步加强,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农业 |
4.1.6 设施园艺推广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组织化程度更高 |
4.2 我国设施园艺的前景分析 |
(2)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技术效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对设施园艺产业的研究 |
1.3.2 农业投入产出相关研究 |
1.3.3 农业技术效率测度方法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设施园艺 |
2.1.2 技术效率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农业生产要素理论 |
2.2.2 农业资源配置经济学理论 |
2.2.3 产业竞争理论 |
2.2.4 技术效率评价理论 |
第3章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概况 |
3.1 新疆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
3.1.1 新疆设施园艺主要设施类型与规模 |
3.1.2 新疆设施园艺主栽品种 |
3.2 南疆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规模及其分布 |
3.2.1 生产规模 |
3.2.2 南疆主栽设施园艺品种 |
3.3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介绍 |
3.3.1 典型主栽种植模式介绍 |
3.3.2 经营模式 |
3.4 南疆设施园艺技术发展现状 |
3.4.1 节水灌溉技术 |
3.4.2 病虫害防治技术 |
3.4.3 无土栽培技术 |
3.5 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3.5.1 人工成本不断攀升 |
3.5.2 化肥农药过度施用 |
3.5.3 标准化生产滞后 |
3.5.4 冷链设施建设薄弱 |
3.5.5 产品精深加工有待加强 |
第4章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投入产出比较分析 |
4.1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投入产出调查 |
4.1.1 样本点选择及调研方式 |
4.1.2 调研主要内容 |
4.1.3 农户家庭禀赋与种植情况的统计描述 |
4.2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产业不同经营模式投入产出对比分析 |
4.2.1 南疆设施园艺主要生产组织模式 |
4.2.2 南疆典型区不同经营模式投入产出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经营模式技术效率测算 |
5.1 模型构建 |
5.1.1 技术效率模型构建 |
5.1.2 技术效率模型差异构建 |
5.2 数据来源 |
5.3 指标设定与描述分析 |
5.4 技术效率测算结果分析 |
5.4.1 第一阶段DEA分析 |
5.4.2 第二阶段SFA分析 |
5.4.3 第三阶段DEA分析 |
5.5 技术效率差异影响因素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启示 |
6.2.1 科学合理布局 |
6.2.2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
6.2.3 引导农户加入新型经营组织模式 |
6.2.4 塑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设施番茄全有机栽培营养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设施园艺技术 |
1.1.1 设施园艺概述 |
1.1.2 国外设施园艺的发展概况 |
1.1.3 国内设施园艺的发展概况 |
1.1.4 无土栽培技术 |
1.2 有机生产技术 |
1.2.1 有机农业概述 |
1.2.2 有机生产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现状 |
1.2.3 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概述 |
1.2.4 有机营养液栽培技术概述 |
1.3 微生物菌剂概述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微生物菌剂对番茄全有机营养栽培养分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项目测定与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
2.2.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果实元素累积量的影响 |
2.2.3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有机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
2.2.4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2.2.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2.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价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全有机营养处理对樱桃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与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及供应量对基质养分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及供应量对基质酶活性的影响 |
3.2.3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和供应量对樱桃番茄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3.2.4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和供应量对樱桃番茄养分累积量的影响 |
3.2.5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和供应量对植株养分转运率和对果实的贡献率的影响 |
3.2.6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和供应量对樱桃番茄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2.7 不同有机营养液配方和供应量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
1.1.2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历史 |
1.1.3 设施园艺发展类型 |
1.1.4 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
1.2 日光温室保温蓄热性能研究 |
1.2.1 保温性能研究 |
1.2.2 蓄热性能研究 |
1.3 日光温室结构创新研究 |
1.3.1 主动蓄热结构研究 |
1.3.2 保温结构研究 |
1.3.3 通风结构研究 |
1.4 日光温室结构优化设计 |
1.4.1 采光设计 |
1.4.2 保温设计 |
1.4.3 蓄热设计 |
1.5 日光温室性能研究方法 |
1.5.1 试验分析 |
1.5.2 计算模拟 |
1.5.3 理论分析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7.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7.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分析及优化 |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
2.1.2 试验设备 |
2.1.3 测试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日光温室热红外图像 |
2.2.2 日光温室围护结构表面温度比较 |
2.2.3 日光温室热工缺陷面积及对流换热系数比较 |
2.2.4 日光温室不同围护结构对热工缺陷敏感性分析 |
2.2.5 日光温室保温被综合选择依据与许可的热工缺陷尺度探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后墙材料对日光温室室内环境的影响 |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典型晴阴天室内外空气温度的分析 |
3.2.2 三种墙体不同深度的温度对比分析 |
3.2.3 热流密度变化及蓄放热量对比分析 |
3.2.4 墙体传热与蓄热分析 |
3.2.5 室内空气及墙体温度的数值模拟 |
3.2.6 温室的经济效益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热管道形式对土壤主动蓄热循环效能的影响 |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温室与材料 |
4.1.2 试验设备 |
4.1.3 测试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传热管道形式对换热量的影响与蓄热分析 |
4.2.2 传热管道形式对覆盖层温度的影响 |
4.2.3 不同换热管道形式对不同覆盖层蓄热释放范围的影响 |
4.2.4 地中热交换系统覆盖层蓄热释放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气流运动方式对主动蓄热后墙传热的影响 |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5.1.1 物理模型 |
5.1.2 模型假设 |
5.1.3 控制方程 |
5.1.4 边界条件 |
5.1.5 几何模型 |
5.1.6 计算参数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气流运动方式对风道沿程温度的影响 |
5.2.2 气流运动方式对主动蓄热墙体温度的影响 |
5.2.3 气流运动方式对后墙主动蓄热温室室内温度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优化与验证 |
6.1 试验温室与材料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管路布设方式对管路出入口气温的影响 |
6.2.2 管路布设方式对蓄热墙体与土壤温度的影响 |
6.2.3 管路布设方式对温室室内温度与流场的影响 |
6.2.4 验证温室温度分析 |
6.2.5 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 |
1.1 设施园艺规模不断扩大 |
1.2 设施园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
1.2.1 保护设施与环境调控设施 |
1.2.2 种植设施装备 |
1.2.3 智能化设施装备初现端倪 |
1.3 设施园艺发展多元化 |
1.3.1 设施园艺功能多元化 |
1.3.2 种植结构多样化、生产专业化 |
1.3.3 种植模式多样化,层次分化渐显 |
1.4 设施园艺管理技术水平逐步提升 |
1.5 设施园艺总体布局趋于合理 |
2 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
2.1 设施结构设计与建造有待进一步优化 |
2.2 设施利用率偏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
2.3 设施园艺现代栽培与管理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2.4 设施园艺科技创新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
2.5 设施园艺产业尚不健全 |
2.6 设施园艺人才匮乏 |
3 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建议 |
3.1 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设施园艺发展环境 |
3.2 明确发展目标,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设施园艺现代高效农业的高水平发展 |
3.3 加强科技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华南特色设施园艺生产技术体系 |
3.4 注重人才培养,为设施园艺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
(6)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设施园艺的基础理论 |
1.2 设施园艺的主要类型 |
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
1.4 国内外设施园艺的发展历程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概况分析 |
2.1 我国设施园艺的现状分析 |
2.2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概况分析 |
2.3 东北地区的环境条件以及气候特点 |
2.4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的必要性与优势 |
第三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
3.1 个别地区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
3.2 机械化程度低 |
3.3 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结构 |
3.4 地方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缺乏长远的规划 |
3.5 规范化程度低,化肥、重金属残留超标 |
3.6 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低,农民自发调结构的能力差 |
3.7 技术指导、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
3.8 棚膜发展层次不低,提档升级任重道远 |
第四章 国外先进的设施园艺发展理念 |
4.1 美国设施园艺的实用主义 |
4.2 以色列高效、集约化的特色园艺设施产业 |
4.3 日本的环境监测与控制系统 |
4.4 荷兰的玻璃温室 |
第五章 东北地区设施园艺发展对策分析 |
5.1 根据环境条件与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的规划设施园艺产业 |
5.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对东北地区设施园艺的启示 |
5.3 政府机关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加大引导力度 |
5.4 加强配套体系以及产业链结构的建设 |
5.5 注意专业素质人才的培养 |
5.6 建立设施内环境检测-调控系统 |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设施园艺发展概况 |
1.1.2 日光温室发展概况 |
1.2 国内外温室通风研究进展 |
1.2.1 温室通风与室内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
1.2.2 温室通风与作物生长关系研究进展 |
1.2.3 温室通风的CFD模拟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内部环境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温室 |
2.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温室内外光照强度对比 |
2.2.2 日光温室内外气温对比分析 |
2.2.3 日光温室内外风速日变化规律 |
2.2.4 日光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对比 |
2.2.5 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对比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形态生长相关指标 |
3.1.3 光合特性相关指标 |
3.1.4 果实产量和品质相关指标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形态生长的影响 |
3.2.2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3 不同通风方式对番茄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CFD的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的影响 |
4.1 试验方案与CFD建模 |
4.1.1 供试温室 |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3 温室CFD建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模型验证 |
4.2.2 不同通风方式对温室内气流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1.2.3 影响种植结构及栽培制度的条件和因素 |
1.2.4 文献小结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4 研究技术路线 |
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现状分析 |
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发展的基本概况 |
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栽培制度 |
2.2.1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种植结构 |
2.2.2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的栽培制度 |
2.2.3 南疆设施蔬菜经营制度 |
3 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中的问题 |
3.1 蔬菜种植品种分散,影响销售途径 |
3.2 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以及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导致主茬口减产损失 |
3.3 设施蔬菜生产产出不高,效益较低 |
3.4 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缺乏,产量及品质难以得到保障 |
3.5 自我提高、自行投入的意识和能力薄弱,空棚现象严重 |
4 解决南疆设施蔬菜种植结构和栽培制度问题的对策 |
4.1 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拓展市场 |
4.2 开展本地优势种植,与市场良性互动 |
4.3 积极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升设施园艺产品品质,增加亩收益 |
4.4 政府加大投入,打造完整产业链 |
4.5 在设施蔬菜生产发展过程中注重水资源保护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附件2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1.1 生态文明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重要性 |
1.2 生态文明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特殊性 |
1.2.1 设施园艺的特点 |
1.2.2 生态文明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的功能 |
1.3 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设施园艺景观的重要性 |
2 相关概念 |
2.1 园艺 |
2.2 设施园艺 |
2.3 设施园艺景观 |
3 设施园艺景观国内外研究进展 |
3.1 设施园艺景观国外研究进展 |
3.2 设施园艺景观国内研究进展 |
4 研究的目标与方法 |
4.1 研究目标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整理法 |
4.2.2 实地调査法 |
4.2.3 统计分析法 |
4.2.4 SWOT分析法 |
4.3 设计规范、原则 |
4.3.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4.3.2 景观生态设计原则 |
4.3.3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
4.3.4 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 |
5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设施园艺景观在科技农业产业园中应用案例研究 |
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农业产业园 |
1.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农业产业园概况 |
1.1.1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1.1.2 文化底蕴深厚,文明悠久 |
1.1.3 政府扶持,科研实力雄厚 |
1.2 科技农业产业园布局 |
1.2.1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种类及造价 |
1.2.2 科技农业产业园内设施园艺科研应用 |
1.2.3 设施园艺景观应用 |
1.3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特性 |
1.4 产业园内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功能 |
1.5 讨论 |
1.5.1 设施园艺景观营造可借鉴之处 |
1.5.2 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建议 |
第三章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实践研究 |
1 实践研究—宜都市某小镇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
1.1 城市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1.1.1 结合项目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提高商业景观空间品质 |
1.1.2 与地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空间品质 |
1.1.3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1.2 项目概况 |
1.3 宜都市某小镇发展SWOT分析 |
1.4 设计理念分析 |
1.5 规划布局 |
1.5.1 平面规划设计 |
1.5.2 功能分区 |
1.6 景点分项设计 |
1.6.1 异形温室景观设计 |
1.6.2 形象街道设计 |
1.6.3 儿童游乐区设计 |
1.6.4 植物设计 |
2 实践研究—尤溪村康养小镇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
2.1 乡村振兴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2.1.1 原生态景观元素的修复与保留 |
2.1.2 采用可持续发展景观元素 |
2.2 项目概况 |
2.3 尤溪村康养小镇发展SWOT分析 |
2.4 总体景观规划布局 |
2.5 景点分项设计 |
2.5.1 设施园艺景观 |
2.5.2 “发”文化景观 |
2.5.3 花海景观 |
2.5.4 植物设计 |
3 实践研究—宁德近海某污水厂内设施园艺景观设计 |
3.1 污水厂景观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
3.2 污水厂景观设计目标 |
3.3 项目概况 |
3.4 宁德近海污水厂景观SWOT分析 |
3.5 污水处理的设计规模与规范 |
3.6 生物处理和偶联工艺 |
3.7 景观设计 |
3.8 景观分析 |
3.8.1 场地特征的突显 |
3.8.2 多层次景观空间 |
3.9 景点分项设计 |
3.9.1 分区设计分析 |
3.9.2 异形温室景观设计 |
3.9.3 厂区内休憩区景观设计 |
3.9.4 植物设计 |
3.9.5 景观视线分析 |
4 讨论与总结 |
4.1 讨论 |
4.1.1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市商业综合体中的运用 |
4.1.2 设施园艺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运用 |
4.1.3 设施园艺在城市近郊污水厂中的运用 |
4.2 总结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1 结语 |
1.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造景建议 |
1.1.1 充分利用设施园艺功能进行景观营造 |
1.1.2 温室应进行外观创新 |
1.1.3 有机结合其他物质景观 |
1.1.4 结合屋顶花园打造新型景观 |
1.1.5 应用于污水厂等特殊场地 |
2 讨论 |
2.1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农业科技产业园设施园艺景观调查分析 |
2.2 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实践研究 |
3 论文创新点 |
4 展望 |
4.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设施园艺景观运用于在城市造景 |
4.2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将设施园艺景观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造景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1 发表论文 |
2 设计方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设施园艺信息分类编码及通信规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章节安排 |
2 设施园艺信息分类体系构建 |
2.1 信息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2.1.1 分类的基本原则 |
2.1.2 分类方法 |
2.2 设施园艺信息分类框架 |
2.3 设施园艺信息各大类下层分类 |
2.3.1 温室类型 |
2.3.2 栽培介质 |
2.3.3 种植对象 |
2.3.4 设施装备 |
2.3.5 装备材料 |
2.3.6 肥料 |
2.3.7 农药 |
2.4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 |
3 设施园艺信息编码体系构建 |
3.1 信息编码的原则和方法 |
3.1.1 编码的基本原则 |
3.1.2 编码方法 |
3.2 编码的规则 |
3.2.1 编码记法 |
3.2.2 编码步骤 |
3.3 温室类型和栽培介质编码 |
3.4 肥料编码 |
3.5 设施园艺信息编码表 |
4 设施园艺测控通信规约的构建 |
4.1 规约的基本结构 |
4.1.1 通信数据 |
4.1.2 基本结构的说明 |
4.2 常用的规约信息格式 |
4.2.1 上行数据 |
4.2.2 下行数据 |
4.2.3 文件传输 |
4.2.4 软件更新 |
4.2.5 传输模式说明 |
4.3 应用规约的举例 |
4.3.1 读取传感器数值 |
4.3.2 数据库更新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设施园艺信息编码表 |
附录B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表 |
附录C 设施园艺设备参数属性表 |
附录D 单位信息代码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浅析我国设施园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姜姗. 智慧农业导刊, 2021(12)
- [2]南疆典型区设施园艺不同模式技术效率比较研究[D]. 李梦.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设施番茄全有机栽培营养供给研究[D]. 王归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4]日光温室立体循环主动蓄热系统结构优化与传热特性研究[D]. 孙亚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广东省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 张长远,郭金菊,史亮亮,郑锦荣,赵俊宏,谢玉明,曹海顺.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1)
- [6]东北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研究[D]. 王皓.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7]不同自然通风方式对日光温室环境及番茄生长的影响[D]. 严露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南疆四地州设施蔬菜栽培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 宋群.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9]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施园艺景观在城乡造景中的设计研究[D]. 鲁瑶.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5)
- [10]设施园艺信息分类编码及通信规约的研究[D]. 付烨腾.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