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UPS(不间断电源)检修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李璐[2](2021)在《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文中认为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我国油田生产向着数字化油田、智能化油田改革。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的提出和应用在这场改革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装置集成了供配电、自动控制以及通信三种系统功能,代替了传统的功能设备和放置其所需要的建筑物,形成了具备多种多功能的一体化装置,是实现油田站场无人值守的核心装置。随着电控一体化装置在油田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生产效果,并且在应用过程中装置本身的设计和制造取得了一步步改进,目前电控一体化装置已经形成了系列化的设计,具备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工厂预制式的生产更加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地面建设的施工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油田站场环境大多处于十分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虽然电控装置的应用已经具备无人值守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有工作人员在现场值班确保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因此装置的远程监控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服务器和My SQL数据库开发出一款适用于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管理系统软件,工作人员只需在安卓智能手机上安装该APP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装置的运行情况完成监控。整个系统以C/S架构为基础,由站场各类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前端设备负责现场数据的采集,涉及到数据的计算、整理以及图片信息的处理等相关负责操作均由服务器完成,服务器将处理完的数据发送至移动端,移动端智能设备负责实现工作人员和虚拟世界的交互。根据软件的开发流程,首先,对系统设计的功能需求以及数据库需求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需求分析进行详细的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最后,利用相关开发工具完成系统的实现并且完成功能测试。本次设计的系统具备站场分级管理功能、站场设备管理功能、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功能、报警信息推送功能以及文档资料查询功能。在完成系统开发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能全部进行测试,经测试所有功能均可以稳定运行并完成各自具备的功能任务。该系统目前已经在西北某油田注水站应用,从工作人员的使用反馈来看,该系统应用效果良好,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用户的充分肯定。
郭竞之[3](2021)在《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进步,社会对电力能源供应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发电厂总装机规模也不断增加。随着电网规模的逐渐增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很有必要提升电网稳定性、安全性、电能质量而满足其未来发展要求,这就需要开发出高性能的发电企业监控系统。某水电站是四川东北部高压传输电网的主力电站,担负着高压传输电网调节波峰、调节频率与意外突发事故配备等重要工作任务。2001年5月投入正式运行的南瑞SSJ 3060型计算机监控系统为安全、连续、稳定发供电打下了坚实的设备基础,提高了电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本文研究了此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性能缺陷和难扩展相关问题,依据电力标准要求而对其进行重新设计。首先叙述了当前水电站监控系统的发展进步实际情况,根据水电站监控系统的真实状况以及特征,在对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需求研究的基础之上,指出了满足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对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组成结构、上位机、现地控制单元、安全防护、AGC/AV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等进行研究,结合现场的设备结构及实际生产情况,找到符合要求且安全可行的设计方案。在对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的基础上,对硬件、软件进行了选型配置,同时对开停机流程、AVC/AGC等功能进行了研究设计,提高了生产运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当代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是集自动智能化专业技术、电子信息化专业技术、网络专业技术、多数字媒体专业技术等多专业学科的结果。计算机监控系统通过对水电站运行设备的展开参数采集、实时监视、调节控制、操作,在节约人力成本,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与安全可靠性。
王彦光[4](2021)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发挥不间断电源UPS供电的优势,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供电方案,整合具体的流程和应用规范,从而维持电力自动化系统操作的效率,打造可靠性较高的运行空间。通过分析UPS的定义和供电方式,并从可靠性因素指标和最小割集法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提出有效的建议。
林建全[5](2020)在《电力自动化系统UPS供电方案可靠性微探》文中认为电力自动化系统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在运行期间一旦发生故障将会严重影响设备功能效果,还容易使装置内部元件过早损耗,从而降低设备应用率。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保证UPS电源可以稳定、安全的运行,提升UPS装置的可靠性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将分析UPS装置的可靠性因素,并提出提高UPS装置供电可靠性的方案。
陈丽[6](2020)在《《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化工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合作也变得越来越紧密。硝酸铵生产作为化工行业的重要分支,在工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各跨国企业对相关文件翻译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如化工生产技术、安全须知、操作使用手册等相关翻译。本报告是一篇关于赛鼎公司硝铵生产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旨在帮助国外客户更好的了解我国的化工生产技术。原文本的翻译包含了生产技术、安全须知以及仪器操作等基本相关翻译,作者归纳了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可总结为三个层面:(1)汉语四字结构的词汇关系复杂;(2)无主语句翻译的不确定性以及定语从句的晦涩难懂;(3)语篇衔接性的把握。鉴于本文本属于科技翻译类文本以传递科技信息为主,作者采用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翻译方法,首先,找准词汇之间关系以直译法来进行翻译。其次,采用转换法来改变句子语态或结构以解决主语的缺失。第三,通过拆分法和重组法对较长定语从句进行结构重组。最后,使用增词法来增强篇章的衔接性,通过对主语以及连接词的增译可以使篇章更加有逻辑性。本翻译报告旨在呈现源语言文本的内容并忠实地传达其原始含义的同时,还需确保目标文本的准确性以实现词汇、句法和篇章的对等。作者归纳总结了本次化工翻译项目所得到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为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彭彦祥[8](2020)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管理十分必要。在现有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体系中还未形成一套引用精细化管理思想的管理方案,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管理中,制定出具备推广价值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方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结合精细管理的思想理论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具有的特点,深入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的现状,找出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目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问题的原因。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思想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分别从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流程、管理方法工具三个维度,以管廊本体、管廊附属设施与环境、人员为切入点,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制定了精细化管理方案。通过管廊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综合管廊本体和附属设施进行360度无死角监控;通过管廊报警系统可以实现监测管廊内部的附属设施运行情况,廊内和廊外的环境状况,以及对非法入侵等情况进行报警,触发应急响应系统;通过管廊运维系统可以掌握管廊内设备一线巡检维修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制定7×24h巡检排班,实现对管廊的全天候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管廊办公系统对管廊内的各种文件以及流程审批进行管理,对管廊内部文件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跨部门共享;通过制定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结合智能管廊平台中员工的工作情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实现对管廊内各类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并以沈阳市南运河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通过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精细化管理方案的实行效果进行评估。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方案评估结果发现的各类问题,并给出了具备有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改进建议。研究成果不仅仅实践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精细化管理,制定了一套富有精细化管理思想和具有推广价值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方案,而且为全国发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付新磊[9](2019)在《彩虹厂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文中提出由于空调的冷水系统是一个实时变化的动态系统,其运行工况受末端空调负荷变化、季节变化、工艺生产变化、人流量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始终处于波动变化之中。本论文针对一般的控制系统达不到最佳效果的难题,以咸阳彩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冷冻站为原始资料,对冷水机组设备群,研究设计出一套基于负荷预测的模糊控制系统,并加以调试应用,实现系统全面监视及安全、灵活、节能控制。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冷机控制系统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以国内外关于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为基础,提出论文要研究的内容和所采用的技术路线,针对彩虹光电项目的冷水系统的设备情况,分析其功能需求并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其次,针对冷机实现节能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基于负荷预测的模糊控制技术和计算机节能控制+变频控制的调速方式,实现末端空调负荷变化的跟踪和冷冻水需求流量的预测,系统各冷热水泵的冷机负载率及增减机控制达到节能目的。最后对冷机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设计,通过系统调试进行了控制系统的检验。调试结果显示,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全部实现,尤其在节能运行方面,依据彩虹光电项目冷水机组运行参数记录,进行了节能测算,冷水系统的节能率已达10%。与传使用PID控制技术相比,本论文通过对冷机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应用,实现了冷水系统的变流量稳定地控制,使空调冷水系统随时处于高能源效率状态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的能源浪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王磊[10](2019)在《广播电视发射台供电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播电视发射台是承担广播电视信号播出的重要机构,保证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发射台站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稳定和安全的电力供应更是做好安全播出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配电机房、UPS电源和柴油发电机等三个重要部分的选择和维护要素,从做好供电系统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出发,对设备的特性和维护技巧进行分析,对有效提升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出个人看法。
二、UPS(不间断电源)检修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PS(不间断电源)检修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
2 EWB仿真计算 |
3 实验验证 |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
(2)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趋势 |
1.2.1 Android技术现状 |
1.2.2 电控一体化装置的应用现状 |
1.2.3 远程智能巡检系统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电控一体化装置在油田生产中的应用 |
2.1 油田站场传统供配电存在的问题 |
2.2 电控装置的提出和应用 |
2.2.1 电控一体化装置的提出 |
2.2.2 装置各功能模块 |
2.2.3 装置的智能管理 |
2.3 电控装置的技术要求 |
2.3.1 电控装置设计的总体要求 |
2.3.2 电控装置箱体结构要求 |
2.3.3 电控装置其他要求 |
2.4 高压集气站电控一体化装置设计 |
2.4.1 主要遵循标准 |
2.4.2 站场概况及需求 |
2.4.3 设计方案 |
2.4.5 完成情况 |
2.5 本章总结 |
第三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1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
3.1.2 系统需要监测的具体信息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登陆分级 |
3.2.2 远程读取数据 |
3.2.3 现场实时数据显示 |
3.2.4 云空间历史数据提取 |
3.2.5 报警信号实时推送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服务器侧需求分析 |
3.5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5.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3.5.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系统的功能结构 |
4.1.2 系统的逻辑结构 |
4.1.3 系统的层次结构 |
4.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用户登录分级功能 |
4.2.2 组织管理功能 |
4.2.3 实时数据监测功能 |
4.2.4 报警信号推送功能 |
4.2.5 文档资料查询功能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服务器端关键性技术 |
4.4.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姿态识别技术 |
4.4.2 基于AI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
4.4.3 基于手机内部传感器的人体运动状态识别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控装置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5.1.2 数据库的选择 |
5.1.3 开发语言选择 |
5.2 服务器侧的实现 |
5.3 系统功能的实现 |
5.3.1 用户登陆分级功能 |
5.3.2 组织管理功能 |
5.3.3 设备管理功能 |
5.3.4 实时数据检测功能 |
5.3.5 报警信息推送功能 |
5.3.6 文档资料查询功能 |
5.4 数据库的实现 |
5.5 系统性能和安全 |
5.5.1 系统性能 |
5.5.2 系统安全 |
5.6 系统测试 |
5.6.1 测试环境 |
5.6.2 测试策略 |
5.6.3 测试内容 |
5.6.4 实际应用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完成工作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功能与需求分析 |
2.1 基本需求 |
2.1.1 现地控制级 |
2.1.2 电厂控制级 |
2.2 功能需求 |
2.2.1 系统软件需求 |
2.2.2 开发软件需求 |
2.2.3 应用软件需求 |
2.3 性能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3.1 监控对象 |
3.2 设计原则 |
3.3 结构设计 |
3.4 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案 |
3.4.1 数据采集软件的问题 |
3.4.2 主控平台与被控设备通讯软件配置参数及数据库修改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案 |
4.1 上位机的硬件设计 |
4.1.1 上位机的硬件需求 |
4.1.2 上位机的硬件设计 |
4.2 现地控制单元(LCU)的硬件设计 |
4.2.1 现地控制单元(LCU)概述 |
4.2.2 现地控制单元(LCU)功能需求分析 |
4.2.3 机组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4 公用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5 开关站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2.6 闸门LCU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与配置 |
4.3 安全防护硬件设计 |
4.3.1 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
4.3.2 安全防护硬件设计的总体原则 |
4.3.3 分区防护 |
4.3.4 硬件设计 |
4.4 不间断电源系统(UPS)的硬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界面设计 |
5.1.1 设计原则 |
5.1.2 监控系统、触摸屏界面设计 |
5.2 系统平台 |
5.3 软件设计 |
5.3.1 监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
5.3.2 监控软件功能模块 |
5.3.3 软件设计思想 |
5.3.4 监控系统应用软件 |
5.4 机组自动控制流程的软件设计 |
5.4.1 开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2 开机过程控制PLC程序设计 |
5.4.3 正常停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4 正常停机过程PLC程序设计 |
5.4.5 事故停机过程控制流程框图 |
5.4.6 事故停机过程PLC程序设计 |
5.5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自动电压控制(AVC)设计 |
5.5.1 自动发电控制(AGC)的设计 |
5.5.2 自动电压控制(AVC)的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分析 |
6.1 测试目的和计划 |
6.1.1 测试目的 |
6.1.2 测试计划 |
6.2 系统的试运行 |
6.2.1 运行监视和事件报警 |
6.2.2 顺控流程控制 |
6.2.3 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 |
6.2.4 机组自动电压控制(AVC) |
6.3 系统的测试用例 |
6.4 服务器性能测试 |
6.4.1 用户的并发数据测试 |
6.4.2 服务器流量需求测试 |
6.4.3 实时性的测试 |
6.5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
6.6 系统优缺点分析及解决思路 |
6.6.1 系统整体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2 LCU硬件回路及软件程序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3 上位机软件程序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6.4 设备布置优缺点及解决思路 |
6.7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UPS概述 |
1.1 定义 |
1.2 供电方式分类 |
1.2.1 单机在线供电模式 |
1.2.2 双机备用供电模式 |
1.2.3 多机并联供电模式 |
2 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 |
2.1 可靠性影响因素 |
2.1.1 直流屏 |
2.1.2 设备的自身结构 |
2.1.3 主机逆变器 |
2.1.4 抢修及时性 |
2.2 可靠性参数指标 |
2.3 最小割集分析 |
2.4 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应用的注意事项 |
3 案例 |
3.1 初始方案 |
3.2 具体分析 |
4 结论 |
(5)电力自动化系统UPS供电方案可靠性微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UPS的基本相关概述 |
2 电力自动化系统UPS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
3 电力自动化系统UPS供电方案可靠性策略 |
3.1 加强UPS的日常维修和定期检修 |
3.2 采用双机并联冗余方案,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
3.3 多机并联的供电方案,保障系统可靠性 |
4 结束语 |
(6)《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Project Overview |
1.1 Project Introduction |
1.2 Task Arrangement |
1.3 Task Requirements |
Chapter Two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 Glossary Building |
2.2 Collection of Parallel Texts |
2.3 Translation Tools |
2.4 Theoretical Preparation-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Chapter Thre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3.1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3.1.1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s |
3.1.2 Non-Subject Sentences |
3.1.3 Attributive Clause |
3.1.4 Discourse Cohesion |
3.2 Solutio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1 Literal Translation |
3.2.2 Conversion |
3.2.3 Division and Reconstruction |
3.2.4 Addition |
Chapter Four Assessment and Suggestions |
4.1 Supervisor’s Assessment |
4.2 Self-assessment |
4.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Translation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8)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2.1 精细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
2.1.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概念 |
2.1.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的特点 |
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1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
2.2.2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
2.2.3 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
2.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理论 |
2.3.1 决策精细化 |
2.3.2 过程和保障措施精细化 |
2.3.3 责任落实机制精细化 |
2.4 本章小结 |
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现状调查 |
3.1 现状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3.1.1 现状调查的目的 |
3.1.2 现状调查的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成本招采部 |
3.2.2 运行维护部 |
3.2.3 控制中心 |
3.2.4 人力资源部 |
3.3 本章小结 |
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 |
4.1 管理机构制定 |
4.1.1 管理机构框图 |
4.1.2 管理队伍角色分工 |
4.2 管理方法和工具制定 |
4.2.1 管理方法框架 |
4.2.2 管理方法内容 |
4.2.3 管理的硬件工具制定 |
4.2.4 管理的软件工具制定 |
4.2.5 建立智能管理平台 |
4.3 管理制度流程制定 |
4.3.1 管理制度 |
4.3.2 管理流程 |
4.4 本章小结 |
5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水平评价 |
5.1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水平评价的目标原则 |
5.1.1 研究目标 |
5.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5.2.1 管理组织机构方面 |
5.2.2 管理制度流程方面 |
5.2.3 管理方法工具方面 |
5.2.4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 |
5.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3.1 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5.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4 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内容 |
5.4.2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以南运河管廊为例 |
6.1 南运河管廊概况 |
6.2 精细化管理水平评价 |
6.2.1 问卷设计 |
6.2.2 模糊综合评价 |
6.3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
6.3.1 强化精细化管理文化理念 |
6.3.2 逐级完善精细化管理体制 |
6.3.3 定期开展全员培训 |
6.3.4 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
6.3.5 定期实施评估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调查问卷-1 |
附录B 调查问卷-2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彩虹厂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冷机控制的传统方式 |
1.2.2 DDC及 PLC的控制方式 |
1.2.3 冷机厂家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 |
1.3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冷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 |
2.1 项目概况及设备配置 |
2.1.1 设备配置 |
2.1.2 项目水系统管路构成 |
2.2 冷水系统的介绍 |
2.2.1 冷机工作原理介绍 |
2.2.2 冷机水系统介绍 |
2.2.3 空调水系统介绍 |
2.3 冷机控制系统原理简介 |
2.3.1 冷冻水系统控制原理 |
2.3.2 冷却水系统控制原理 |
2.4 冷机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2.4.1 安全稳定运行 |
2.4.2 全面的监视和灵活的控制 |
2.4.3 变流量节能运行 |
2.5 冷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5.1 设计思路 |
2.5.2 基于负荷预测的模糊控制技术 |
2.5.3 研究设计步骤 |
2.6 本章小结 |
3 冷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冷机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3.1.1 系统的硬件结构 |
3.1.2 系统的网络结构 |
3.1.3 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设计 |
3.2 冷机控制系统硬件设备清单 |
3.2.1 管理中心硬件配置 |
3.2.2 系统硬件设备清单 |
3.3 本章小结 |
4 冷机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
4.1 系统总体功能概述 |
4.2 管理中心 |
4.3 群控制中心 |
4.4 模组单元 |
4.4.1 低温模组单元 |
4.4.2 二次泵模组单元 |
4.4.3 冷却塔模组单元 |
4.4.4 传感器采集模糊控制箱 |
4.4.5 阀门智能控制箱 |
4.5 与运行设备层的接口设计 |
4.6 传感器安装位置设计 |
4.7 自控逻辑设计 |
4.7.1 低温子系统 |
4.7.2 其他子系统 |
4.8 本章小结 |
5 冷机控制系统调试 |
5.1 基本功能调试 |
5.2 变流量控制调试 |
5.2.1 二次泵变频自控调试 |
5.2.2 一次泵变频自控调试 |
5.3 实现的控制功能和节能目标 |
5.3.1 安全稳定运行 |
5.3.2 全面的监视和灵活的控制 |
5.3.3 变流量节能运行 |
5.3.4 实现先进科学的管理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广播电视发射台供电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市电系统的维护 |
2 UPS电源系统应用 |
2.1 UPS电源的选用标准 |
2.2 UPS容量的选择和应用 |
3 发电机系统的安全运行和维护 |
4 结语 |
四、UPS(不间断电源)检修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基于Android的油田电控一体化装置远程监控系统研发[D]. 李璐.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某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竞之.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电力自动化系统中UPS供电方案的可靠性分析[J]. 王彦光. 通信电源技术, 2021(02)
- [5]电力自动化系统UPS供电方案可靠性微探[J]. 林建全.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28)
- [6]《四川赛鼎有限公司硝铵生产》汉英翻译报告[D]. 陈丽.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精细化管理研究[D]. 彭彦祥.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9]彩虹厂冷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应用[D]. 付新磊.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广播电视发射台供电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J]. 王磊.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