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INJIANG GEOLOGY Vol.19, 2001 SUMMARY CONTENTS(论文文献综述)
郑建东[1](2010)在《徐深气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针对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岩性复杂、流体类型多样、气水关系复杂等难点,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应用岩心刻度测井、特殊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一套包括中基性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流体性质识别、参数计算及储层测井分类的综合评价技术。应用ECS测井识别过渡岩性及沉积岩与火山岩互层问题;形成了双密度重叠、横纵波时差比值及核磁测井识别等流体识别方法,并在研究了特殊矿物和蚀变作用对电阻率影响的基础上,综合判别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针对岩石骨架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变骨架密度法建立了有效孔隙度解释模型,并在相似孔渗归类研究基础上,分类别建立了渗透率计算模型;在最小有效孔喉半径和导电路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压汞资料和导电孔隙的饱和度解释模型;同时应用上述部分成果,建立了储层测井分类标准,为试气选层及产能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储量提交及单井测井综合评价中,为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宋旭[2](2008)在《GIS技术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日趋恶化,大气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亟需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客观、全面、实时的评价。目前,对污染事件反映慢、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间滞后是延误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因此,及时、有效地进行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是大气环境保护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融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于一体,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方式,提供各种辅助决策功能。到目前为止,已在多个领域进行了成功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可成为大气环境监测和评价的全新的高技术工具,它能支持与大气质量评价有关的地理空间、属性数据的获取、输入、存储、处理、管理、操作、综合分析、模拟和结果输出显示,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效率。将GIS技术引入环境保护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地理信息系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论文重点研究了GIS技术支持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开发方案,对整个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包括系统的用户界面,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系统功能的实现,系统的开发模式、软硬件的配置等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且以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为实例,建立了大庆市大气环境信息空间数据库,实现了基本地图操作功能和空间分析功能,为大庆市的大气环境评价工作提供生动、直观、实时、准确的决策信息。本论文以大庆市环保局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库为基础,对相关的GIS技术方案进行了实际应用,开发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对大庆市的大气环境进行评价,并得到了准确的、客观的评价结果,为整个环境保护工作走上信息化、网络化、实用化道路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而实现了本论文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李文铅[3](2005)在《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古弧—盆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的大地构造背景、成矿地质背景一直是地质学者们长期探索、而又一直存在争议的地质问题。其争议的根本问题在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蛇绿岩的不确定性。又因该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上述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解决本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也有助于正确理解中亚造山带东天山地段的构造演化。 本文通过对康古尔塔格南及西南的一套为:变质橄榄岩—堆晶橄榄岩—辉长岩—斜长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研究后,确认该套岩石组合为蛇绿岩。该套岩石组合中蛇纹岩化方辉橄榄岩、蛇纹石化辉石岩、蚀变辉长岩与特罗多斯蛇绿岩中同类型岩石类似,岩石总体低钾。变质橄榄岩MgO/(MgO+TFeO)为0.83—0.87,TiO2(Wt%)为0.02%,与SSZ型蛇绿岩的变质橄榄岩一致。玄武岩及辉绿岩的地球化学显示其具MORB特征,Nb显负异常,环境判别显示该蛇绿岩可能形成于离洋内弧较近的SSZ型弧后盐地。放射虫硅质岩的Al2O3/(Al2O3+Fe2O3)值平均为0.047,MnO/TiO2比值平均为0.93,Ce具负异常,Ce/Ce*=0.548,Lan/Cen=1.661,表明放射虫硅质岩的形成环境与洋中脊有密切关系。辉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494±10(2σ)Ma)表明其形成于晚寒武世—早奥陶世。辉长岩、玄武岩斜长花岗岩及角斑岩的143Nd/144Nd比值在0.512842~0.513328之间,εNd(t)值为+5.7~+10.5,表明康古尔塔格蛇绿岩来自亏损上地幔,在演化过程中没有受到陆壳物质的明显混染。同时康古尔塔格蛇绿岩与准噶尔地体有类似的Nd同位素组成的源区。(87Sr/86Sr)i值变化于0.703475~0.704923,与现代典型大洋中脊新鲜玄武岩的87Sr/86Sr值变化范围一致,仅最大值大一点,被认为是海水蚀变的结果。上述资料总体表明康古尔塔格地区的从变质橄榄岩至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确为蛇绿岩,属古生代北天山洋在该区的古洋壳残片。 通过对康古尔塔格断裂以北的早古生代晚期至晚古生代中期花岗岩的研究表明,该时期的花岗岩均为钠质钙碱性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岛弧环境;它们均具有低的87Sr/86Sr同位素比值(Isr=0.7033~0.7040)和高的εNd(t)值(+9.4~+7.2),与美国西部和俯冲有关的火山岩(安山岩)一致,与加里福尼亚地区Sierra Nevada和Peninsular Ranges白垩纪石英闪长岩也相同,高εNd(t)
吴国干[4](2003)在《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含油气系统理论做指导,以盆地构造-沉积分析技术为手段,通过研究塔东地区与南天山、阿尔金山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塔东地区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以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结合烃源岩、储集层、圈闭及其盖层条件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塔东地区油气成藏规律,从而指出有利勘探区带。 本文以大量的实际资料为依据,野外工作与室内年工作相结合,通过对塔东地区的地质、地物、地化、钻井及油气前景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 ●证实了塔东地区是由震旦—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新生界内断陷盆地共同构成的大型迭合、复合盆地。具有古老陆壳基底和多期次沉降、隆起的构造演化史。该盆地属塔里木盆地的一部分。它与北侧的吐—哈等微板块、南侧的羌塘、柴达木等微板块,经历了复杂的离散、聚敛过程和相互作用历史,构成了今日盆—山整体的构造格局。 ●较准确地提出了盆地内部构造格架具双基底(古老深结晶基底和较新浅变质基底建构)双盖层(震旦系—古生界全套海相为主的沉积构造层和中—新生界全套陆相沉积构造层建构)的基本结构序列。 ●首次提出了塔东地区受三套构造动力学系统演化共同作用和控制。北缘经历以天山造山带为主体的构造动力学演化旋回;南缘经历以阿尔金山造山带为主体的构造动力学演化旋回;盆地内部还经历以区域南北向构造动力学演化旋回的联合复合控制和影响。天山构造体制、阿尔金山构造体制、区域径向构造体制之间既有同时的干涉、迁就作用,亦有先后的继承、改制作用,对塔东盆地的沉积建造和形变改造,共同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较系统地综合分析了塔东地区沉积构造系统特点,在评述在历经震旦纪—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三叠纪两个离散,裂解—聚敛,拼合构造动力学演化基础上,论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盆地成因与判别,地层与岩相序列及构造演化史。全文突出了塔东盆地与塔里木全盆的对比分析,明确了两者之间的沉积差异要点在于塔东地区上二叠—下三叠统普遍缺失,震旦—石炭系全为海相,二叠—第四系全为陆相。 ●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塔东地区内部形变构造系统,其特点是在海西—印支期,由于板块运动挤压作用,盆北天山造山带和盆南阿尔金山造山带隆升,岩块分别向盆地内部推移,发生复杂的褶皱和断裂变形,形成巨型逆冲推覆构造系。 ●初步认为塔东地区构造对油气藏控制规律与塔里木盆地基本一致,即古生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祸合与油气成藏界油气藏的分布受古隆起及斜坡构造控制:中、新生界油气藏受前陆逆冲断裂带的控制。研究区有两种油气源:(a)海相成因油气(寒武系一下奥陶统是区内最主要油气源);(b)陆相成因油气(侏罗系烃源岩)。分析认为区内英南2井油气来源,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且与古油藏有关,油主要来源于中生界煤系地层,初步建立起英南2井的成藏模式。 通过对塔东地区盆山演化特征分析,指出英吉苏凹陷、塔东低隆起以及库鲁克塔格南缘山前盆地是本区具有前景的勘探区带。
二、XINJIANG GEOLOGY Vol.19, 2001 SUMMARY CONT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INJIANG GEOLOGY Vol.19, 2001 SUMMARY CONTENTS(论文提纲范文)
(1)徐深气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及“四性”关系研究 |
1.1 区域地质特征 |
1.1.1 构造特征 |
1.1.2 地层特征 |
1.1.3 油气聚集条件 |
1.1.4 储层特征 |
1.2 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
1.2.1 浅色矿物系列 |
1.2.2 暗色矿物系列 |
1.3 储层的“四性”特征 |
1.3.1 储层岩性 |
1.3.2 储层物性 |
1.3.3 储层含气性 |
1.3.4 储层电性 |
1.4 “四性”关系研究 |
1.4.1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
1.4.2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 |
1.4.3 蚀变作用对储层物性、电性的影响分析 |
1.4.4 典型四性关系图 |
第二章 火山岩岩性识别研究 |
2.1 岩性识别技术路线 |
2.2 火山岩岩性识别 |
2.2.1 交会图版法 |
2.2.2 ECS 测井识别法 |
2.2.3 TAS 图矿物成分识别法 |
2.2.4 成像测井识别火山岩岩性 |
2.3 单井岩性识别流程及效果校验 |
2.4 岩相测井划分及与储层物性关系研究 |
2.4.1 火山岩储层岩相测井划分 |
2.4.2 火山岩岩相与储层物性关系研究 |
第三章 储层参数解释方法研究 |
3.1 中基性火山岩骨架参数的确定 |
3.1.1 利用ECS 测井资料确定岩石骨架参数 |
3.1.2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岩石骨架参数 |
3.2 有效孔隙度解释方法研究 |
3.2.1 利用ECS 测井资料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 |
3.2.2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孔隙度解释模型 |
3.3 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渗透率计算方法研究 |
3.3.1 储层孔渗关系分类 |
3.3.2 利用测井资料划分储层 |
3.4 含气饱和度解释方法研究 |
3.4.1 利用压汞资料确定含气饱和度 |
3.4.2 利用测井方法建立含气饱和度模型 |
3.4.3 含气饱和度的检验 |
第四章 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及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
4.1 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 |
4.1.1 双密度重叠识别法 |
4.1.2 横纵波时差比值识别法 |
4.1.3 核磁共振测井识别法 |
4.2 储层有效厚度划分标准 |
4.2.1 电性标准 |
4.2.2 物性标准 |
第五章 储层(测井)分类评价 |
5.1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建立火山岩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
5.2 应用核磁共振测井进行储层分类定性研究 |
第六章 测井数字处理 |
6.1 测井数字处理解释流程 |
6.2 火山岩测井数字处理解释 |
6.3 单井测井综合解释效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2)GIS技术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现状 |
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4. 技术路线、创新点及论文的文章结构 |
第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
1.1 环境质量 |
1.2 大气环境质量 |
1.3 环境质量评价 |
1.3.1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 |
1.3.2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类型 |
1.3.3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技术 |
2.1 GIS 的基本概况 |
2.1.1 GIS 的定义及特征 |
2.1.2 GIS 的构成 |
2.1.3 GIS 的主要功能 |
2.1.4 GIS 的优点 |
2.2 GIS 技术的发展 |
2.2.1 GIS 的发展历程 |
2.2.2 GIS 的发展趋势 |
2.2.3 GIS 软件技术体系的发展 |
2.2.4 其他GIS 主流技术 |
2.3 GIS 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
2.3.1 应用GIS 制作环境专题图 |
2.3.2 应用GIS 建立各种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
2.3.3 GIS 应用于环境监测 |
2.3.4 GIS 应用于自然生态现状分析 |
2.3.5 GIS 应用于环境应急预警预报 |
2.3.6 GIS 应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
2.3.7 GIS 应用于水环境管理 |
2.4 基于SUPERMAP IS.NET5 的GIS 开发技术 |
2.4.1 SuperMap 的体系结构 |
2.4.2 SuperMap GIS 5 的技术特点 |
2.4.3 SuperMap IS.Net5 的工作原理 |
2.4.4 SuperMap IS.Net5 的体系结构 |
2.4.5 SuperMap IS.Net5 的特点 |
2.4.6 SuperMap IS.Net5 的主要功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IS 支持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3.1 GIS 技术应用于环境科学领域的必然性 |
3.2 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分析 |
3.2.2 系统的目标 |
3.2.3 系统的设计原则 |
3.2.4 系统的技术方案 |
3.3 系统功能设计 |
3.4 大气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 |
3.4.1 系统空间数据库设计 |
3.4.2 系统空间数据库属性表结构设计 |
3.4.3 系统属性数据库设计原理 |
3.4.4 系统属性数据库关系 |
3.4.5 系统属性数据库描述 |
3.4.6 系统属性数据库连接 |
3.5 关键技术 |
3.5.1 SQL 数据库技术 |
3.5.2 Asp.net 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IS 支持下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4.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结构 |
4.1.1 网络结构 |
4.1.2 系统运行环境 |
4.2 系统的实现 |
4.2.1 系统功能的开发 |
4.2.2 系统各功能的实现 |
4.3 系统的应用 |
4.3.1 研究区环境概况 |
4.3.2 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
4.3.3 大庆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附录 Ⅰ |
附录 Ⅱ |
详细摘要 |
(3)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古弧—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言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的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际、国内蛇绿岩的研究现状 |
1.2.2 康古尔塔格地区蛇绿岩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试验测试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样品试验分析方法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创新点 |
1.4.1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1.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构造概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2.2 研究区地层 |
2.2.1 哈尔里克地层小区 |
2.2.1.1 奥陶系(O) |
2.2.1.2 志留系(S) |
2.2.1.3 泥盆系(D) |
2.2.1.4 石炭系(C) |
2.2.1.5 二叠系(P) |
2.2.2 觉罗塔格地层小区 |
2.2.2.1 北部强变形无序石炭纪地层 |
2.2.2.2 南部有序石炭纪地层 |
2.2.3 中、新生界 |
2.2.3.1 侏罗系(J) |
2.2.3.2 古近系—新近系(E-N) |
2.2.3.3 第四系(Q) |
2.3 侵入岩 |
2.4 研究区地质构造 |
第三章: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特征 |
3.1 野外地质特征 |
3.2 岩相学特征 |
3.2.1 变质橄榄岩 |
3.2.2 辉长岩—斜长岩 |
3.2.3 斜长花岗岩类 |
3.2.4 辉绿岩 |
3.2.5 变质熔岩 |
3.2.6 硅质岩 |
3.3 岩石化学分类 |
3.4 岩石化学 |
3.4.1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岩石化学 |
3.4.2 康古尔塔格硅质岩的岩石化学 |
3.5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3.5.1 稀土元素特征 |
3.5.1.1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
3.5.1.2 康古尔塔格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
3.5.2 微量元素特征 |
3.6.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判别 |
3.7.康古尔塔格蛇绿岩形成时代 |
3.8.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Nd-Sr同位素特征 |
3.8.1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Sm-Nd同位素特征 |
3.8.2 康古尔塔格蛇绿岩的Rb-Sr同位素特征 |
3.9.小结 |
第四章 康古尔塔格大断裂北古生代岩浆弧花岗岩的特征 |
4.1.志留纪卡拉塔格岩体 |
4.1.1 岩石学特征 |
4.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2.1 主量元素特征 |
4.1.2.2 微量元素特征 |
4.1.2.3 Nd-Sr同位素特征 |
4.2 晚泥盒纪未—早石炭世的克孜尔卡拉萨依岩体 |
4.2.1 岩石学特征 |
4.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2.2.1 主量元素特征 |
4.2.2.2 微量元素特征 |
4.2.2.3 Nd-Sr同位素特征 |
4.3 晚石炭纪早期的彩中岩体 |
4.3.1 岩石学特征 |
4.3.2 锆石SHRIMP测年结果 |
4.3.3 彩中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3.3.1 主量元素特征 |
4.3.3.2 微量元素特征 |
4.3.3.3 Nd-Sr同位素特征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康古尔塔格地区构造背景的讨论 |
5.1.1 康古尔塔格深断裂(板块分界断裂)的特征 |
5.1.1.1 地质特征 |
5.1.1.2 地球物理特征 |
5.1.2 各构造单元的特征 |
5.1.2.1 哈尔里克早古生代岛弧: |
5.1.2.2 大南湖泥盆纪岛弧: |
5.1.2.3 企鹅山石炭纪岛弧: |
5.1.2.4 秋格明塔什—黄山残余海盆: |
5.1.2.5 阿齐山—雅满苏岛弧: |
5.1.3 构造背景讨论 |
5.2 成果与认识 |
图版及说明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4)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
0.1 论文选题 |
0.2 研究现状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0.4 完成工作量 |
0.5 主要成果及创新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1.1 沉积建造 |
1.1.1 前震旦系基底变质岩系 |
1.1.2 古生代地层及其沉积相 |
1.1.3 中新生代地层及其沉积相 |
1.1.4 沉积演化简史 |
1.2 岩浆岩建造 |
1.2.1 火山岩的分布 |
1.2.2 火山岩的物质组成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1.2.3 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 |
1.3 构造型相 |
第二章 构造变形特征 |
2.1 库鲁克塔格断隆褶皱变形特征和逆冲推覆构造 |
2.2 英吉苏凹陷构造变形特征 |
2.3 构造分区 |
2.4 塔地区构造格局以及盆地凹陷构造关系 |
第三章 塔东地区构造演化 |
3.1 主要构造运动及构造层 |
3.1.1 主要的地层不整合面 |
3.1.2 构造层 |
3.2 塔东地区构造演化 |
3.3 构造分区演化特征 |
3.3.1 英吉苏凹陷构造演化特点 |
3.3.2 塔中隆起 |
第四章 典型油气藏成藏条件分析 |
4.1 英南2井油气来源初步认识 |
4.1.1 天然气来源分析 |
4.1.2 凝析油来源分析 |
4.2 英南2井成藏模式初步分析 |
第五章 塔东地区油气成藏分析 |
5.1 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
5.1.1 震旦系-奥陶系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
5.1.2 中生界侏罗系烃源岩特征及评价 |
5.2 主要储层评价 |
5.3 储盖组合 |
5.4 成藏模式 |
第六章 盆山耦合与油气前景分析 |
6.1 塔东地区盆山耦合及其演化 |
6.2 塔东地区盆山耦合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
6.3 油气前景分析 |
第七章 勘探靶区优选 |
7.1 英吉苏凹陷 |
7.2 塔东背斜构造带 |
7.3 古城鼻隆 |
7.4 下一步工作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XINJIANG GEOLOGY Vol.19, 2001 SUMMARY CONT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徐深气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研究[D]. 郑建东. 东北石油大学, 2010(06)
- [2]GIS技术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 宋旭. 大庆石油学院, 2008(04)
- [3]新疆东天山康古尔塔格地区古弧—盆系统研究[D]. 李文铅.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5(10)
- [4]塔里木盆地东部盆山耦合与油气成藏[D]. 吴国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