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刘萌芝[1](2021)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在传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陕北黄土丘陵区两个代表区县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研究当地药用植物区系特征、药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和药用植物药用特征,并结合Arc GIS分析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为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被子植物78科236属345种,单子叶植物12科37属50种,双子叶植物66科199属295种;裸子植物2科4属4种;蕨类植物1科1属1种;真菌1科1属1种。野生药用植物种类资源丰富。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所占比例大,尤其是寡种属和单种属比例高、数量多,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研究区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说明各个植被层,四种植被类型异质性较高。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和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该区丰富的草本类野生药用植物决定了其入药部位更多以全草为主,以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地柏枝(Selaginella sinensis)、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代表。部分以根和根茎类入药,以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为代表。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苦参(Sophora flavescen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代表。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以天门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车前(Plantago asiatic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艾草(Artemisia argyi)为代表。药效清热类的最多,以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穗槐(Amorpha ornicula)为代表。该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科、属、种的物种丰富度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可以进一步预测百里香在当前时期和未来的适生分布区,建立百里香仿野生栽培区,有助于提高百里香的产量和品质,缓解野生资源不足与市场需求量大的矛盾,助推黄土高原地区药用植物产业发展。综上,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研究区内共有野生药用植物82科242属351种,其中含1属的科、含2~9属的科和含1种的属的野生药用植物数量多。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都表现为草本层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规律不一致,且各植被类型在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无明显规律。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根及根状茎入药的最多,药味以味甘和味苦类最多,药性以寒性和温性居多,药效清热类的最多。研究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与海拔梯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抛物线模型关系,科、属、种的丰富度指数在海拔900-1200m之间达到最大值,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西南方向。影响百里香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有9月最高温度(Tmax9)、9月最低温度(Tmin9)、年平均温度(Bio1)、季节性温度(Bio4)和9月平均温度(Tavg9)等。
郭宁,赵雍,孙奕,王安琪,徐凌川,梁爱华[2](2021)在《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生物标记物与减毒策略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兜铃酸类物质(aristolochic acids, AAs)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植物,是马兜铃科中药的重要毒性成分。作为致癌数据库(CPDB)中最强的致癌物之一, AAs能够产生肝毒性、肾毒性、致癌和致突变等毒副作用,在体内能够产生AA-DNA加合物等一系列代谢物,其特异的代谢物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因此,寻找能够快速并准确检测生物标志物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AAs可通过炮制、配伍和育种等方法减毒,以提高含AAs中药的临床安全性。本文对AAs来源分布、减毒方法及其生物标记物检测进行了综述,为含AAs中药的质量控制及其引发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邱涛[3](2020)在《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区系特征,结合壤塘县、丹巴县民族植物学调查研究结果,阐明四川藏区藏族药用民族植物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四川藏区特色资源物种的使用价值及应用前景,为四川藏区藏族医药及民族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1)采用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法,收集藏医药专着中植物药信息,核对修订后,梳理在四川藏区有分布的藏药材,结合植物区系分析方法,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2)采用民族植物学中的沉浸式调查结合人物访谈、问卷调查、野外考察等方法,以阿坝州壤塘县(牧区、草原藏族、安多文化、觉囊派)和甘孜州丹巴县(农区、高山峡谷藏族、嘉绒文化、多宗教融合)为研究区域,以药用植物为重点研究对象,实地调研民间对当地野生植物的采集、加工方法、使用方式、主要功效、习俗禁忌等,对比分析四川藏区不同区域民族植物的传统使用知识及民族药发展的异同。结果:(1)分布于四川藏区的常用藏药材有140科440属1448种。单科含属量中菊科(40属)最多,单属含种量中紫堇属(35种)最多,入药部位以地上部分或全草类药最多(725种)。(2)四川藏区分布藏药中种子植物共393属1340种,可划分到15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北温带广布型最多,有120属653种;中亚分布型最少,仅6属16种。(3)四川藏区藏药材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4500m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地等植被类型中,为四川藏区藏药的主产生境,药材形态与环境高度适应,呈现植株矮小、根系发达等特点。(4)壤塘县觉囊文化区常用乡土植物有27科38种(含菌类6科6种):食用乡土植物12科13种,食用部位为嫩枝叶,兼食花、果实、根、茎乃至全株;药用或药食两用乡土植物13科16种,泡酒、泡水居多,兼有熬汤食疗,保健预防为主;装饰用乡土植物4科4种;建筑用材或薪柴乡土植物4科4种;宗教民俗1科1种。(5)丹巴县常用民族植物共计51科90种:其中药用植物26科39种,以菊科为主;食用植物17科24种,多为蔷薇科;药食两用植物17科22种,以伞形科居多。常用药用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1700-3000 m左右的草地、灌丛及林缘、高山流石滩、杂木林地及河岸沟边等;常用食用植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700-3500 m左右的路旁田间、林地;药食两用植物多分布于海拔2000-4000 m的林缘、路旁及灌丛中。结论:(1)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品种丰富,以菊科、伞形科等科类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带有明显的温带性质,集中分布于海拔2000-3500m左右的寒温性针叶林、亚高山灌丛或高寒草甸草原。(2)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具有适用面广、功能多样和极具民族特色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和开发价值,但目前也出现受外来文化冲击,使得民族医药知识出现趋同,需引起重视。(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在不同区域及不同生境中丰富度不一致,且各地药用民族植物的使用品种、使用量和使用方式等因地形地貌及受到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存在差异,开发利用时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4)四川藏区已出现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丢失、资源短缺等现象,加快开展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传统使用知识的收集整理、民族植物学研究和以丹巴等为代表的生境多样、农业基础良好的区域进行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和生态种植等这类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模式的种植工作等,以保护四川藏区文化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
周瑾婷[4](2019)在《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文中指出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为华东地区主要的森林资源储存库,拥有多种森林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同时,该地区也是我国人口密集、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近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经济、社会、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巨大的。过去30年虽然有一些局部调查,但存在局限性、不够系统性、调查方法差异、缺乏共享资源数据交流、交换平台等,仍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深入研究:1)两大大山脉的植物多样性现状;2)不同地区植被类型群落特征和结构的差异;3)人类干扰对森林群落的影响,因此对于该地区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的研究十分必要。为此,本研究采用典型样方–样线调查法对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两个地区植物进行了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共调查358km样线、318个20 m×20 m面积达12.72 ha的样方,统计分析了2015–2018年获得的数据,分析了两大山脉物种组成、区系特点、群落特征、历史变化、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对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以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有意义的建议。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黄山山脉、天目山脉基于样方样线法调查数据进行的植物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分析的研究。记录到黄山山脉维管植物有175科760属1848种,其中种子植物158科734属1809种,蕨类植物17科26属39种;天目山脉维管植物173科661属1575种,其中种子植物151科622属1502种,蕨类植物22科39属73种,两山脉含物种数最多的科属均为菊科和薹草属。研究区域内分布有银杏、银缕梅、鹅掌楸、黄山梅等濒危保护野生植物。依据吴征镒对我国科属的区系划分原则,黄山山脉和天目山脉调查到的种子植物科属均属于14个分布型,都以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属为主要成分,天目山脉植物区系的温带成分属其占比略大于黄山山脉。对天目山脉物种多样性历史变化的分析表明有5个科及部分种、属本研究未调查到,原因可能为调查范围仍不够广、部分植物物种分布有限等。2)两大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及其植物群落特征研究。选取了天目山脉的西天目、龙塘山和黄山山脉的黄山、牯牛降这4个主要山体,基于随机样方调查,进行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分析,揭示西天目山单位面积的物种丰富度最高。根据各样方常绿阔叶、落叶阔叶和针叶树种重要值的比例,将样方划分成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4种森林群落类型,比较了4个地区这4种森林群落类型的优势种组成、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径级结构,发现各山体这4种森林群落类型乔木层的优势种组成不相似;揭示在α多样性指数方面,除了针阔混交林的灌木层和草本层外,其它3种森林群落类型的各层次中,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都以西天目山样方最高;研究也表明在西天目山和龙塘山随机样方中,乔木层主要以胸径小于10 cm的小径木组成,而黄山和牯牛降随机样方中乔木的胸径较大(20 cm以上的个体较多);发现黄山和牯牛降样方乔木层的平均胸径均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递减,但在针阔叶混交林中有升高,认为这很可能是由于这2个地区具有胸径较大的针叶树种---杉木的空间分布造成的。3)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对物种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本研究基于人类干扰程度大小将天目山脉的样方分为了天然林(16个样方)、次生林(25个样方)和人工林(24个样方),并分别对它们进行了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Jaccard相似性系数计算、重要值计算和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林维管植物为80科161属244种,次生林为101科208属332种,人工林为96科209属313种,认为次生林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现象符合适当干扰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的理论;研究发现该地区人工林的乔木层大多由毛竹、山核桃等经济树种组成,但大量草本种的侵入使物种数并不低;揭示该地区天然林和次生林乔木层主要由壳斗科、樟科等科的树种组成;研究发现天然林样方乔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次生林和人工林。综合以上结果认为过度的人类干扰会造成自然植被的破坏,降低生物多样性,但适度的人类干扰会对群落生物多样性起到正效应。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对保护华东地区植物多样性提出了增设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区管理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人工干预等建议。
余森泉,董存柱,苏绿,郭教虹,侯宗敏[5](2019)在《16种含马兜铃内酰胺衍生物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活性筛选》文中指出寻找和开发安全有效的植物性杀虫剂,以丰富植物源农药的来源,填补化学农药禁限用留下的空白。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等16种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无限量取食法,测定了对家蝇成虫的活性,采用幼虫浸液法,测定了对埃及伊蚊四龄幼虫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mg/mL浓度下,处理家蝇48h后,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单叶细辛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和98.33%,LC50值分别为0.1483、0.1544、3.5277和2.4292mg/mL,三叶鱼藤LC50值为0.9080 mg/mL;在0.5 mg/mL浓度下处理埃及伊蚊四龄幼虫48 h,辽细辛、石楠藤、金狮藤、单叶细辛、厚朴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100%、100%和100%,LC50值分别为0.0046、0.0094、0.0570、0.0658和0.0504 mg/mL,三叶鱼藤为0.1194 mg/mL。辽细辛、石楠藤、单叶细辛、金狮藤对两种试虫均表现出优良的杀虫活性,均优于或接近三叶鱼藤活性。
贠凯祎[6](2019)在《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是中成药质量评价体系的关键问题之一。传统中成药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技术等,对于形态相似的近缘物种和含有相同化学成分的物种难以区分,制剂中未知有毒有害或者濒危珍稀物种成分无法检测,因此,有必要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中成药复杂的物种组成信息。马兜铃酸类物质(AAs)由于具有不可逆转的肾脏毒性被列为Ⅰ级致癌物,主要来自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目前,一些含AAs植物仍作为传统药物使用,对公众健康的获益—风险评估值得关注。本论文首先选取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两种含马兜铃科植物的清肺化痰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为研究对象,结合分子生物学及化学方法,以期建立一种准确、有效的中成药物种组成鉴定研究方法;然后,采取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验证重要组分是否存在,并以冬虫夏草及易混品,泽泻及近缘物种东方泽泻为例开展方法测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建立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的物种组成鉴定研究。二代测序结果显示,除法半夏、橘红、石膏和锻靑礞石外,市售两个批号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均检测到其余16种处方药材。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细辛药材、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均有典型S型扩增曲线。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中成药儿童清肺丸ET01和ET02两个批号均可检测到AAI,低于2015年版《中国药典》细辛项下AAI的限量规定10 μg/g,儿童清肺丸项下无AAI限量规定。为了消费者安全,建议《中国药典》将AAI含量作为评价儿童清肺丸的主要指标性成分之一。本研究证明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适用于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的物种组成鉴定研究。2.应用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的物种组成进行鉴定研究。二代测序结果显示,市售两个批号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获得692和868条ITS2序列,Clean reads数分别为287177和280041;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均检测到7种处方药材,其余处方药材未检出。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马兜铃药材、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均有典型S型扩增曲线。液质联用技术检测结果显示,中成药止嗽化痰丸ZS01和ZS02两个批号均可检测到AAI,而2015年版《中国药典》未对止嗽化痰丸中AAI进行限量。为了安全考虑,建议《中国药典》对马兜铃药材及止嗽化痰丸中的AAI进行严格限量。本研究表明二代测序技术、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相结合,可鉴定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的部分物种组成。3.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进行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从100份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中提取总DNA,通过Primer Premier 6.0软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分别在两种实时荧光PCR仪(Genesig q16和Bio-Rad CFX96)上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鉴定研究。灵敏度研究显示,在Bio-Rad CFX96系统中,该方法对冬虫夏草DNA模版的检测下限为0.016 ng/μL,灵敏度高于Genesig q16系统1000倍。特异性鉴定研究显示,在两种系统上该方法对冬虫夏草均有良好的特异性,能与混伪品下垂虫草、古尼虫草、蛹虫草、蝉花、凉山虫草、新疆虫草明显区分。本研究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方法可准确鉴定同属变异较大的不同物种,为药材市场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名贵中药材的鉴别具有较好应用前景。4.基于DNA条形码方法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对植物药材泽泻进行鉴定研究。鉴定结果显示,ITS2序列能够成功区分泽泻和东方泽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泽泻和东方泽泻各自单独聚为一支,呈现出明显的单系性,由此可见,构建NJ树法可成功鉴别泽泻和东方泽泻。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所用的两对引物及探针组合对东方泽泻不具有特异性。本研究表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鉴定同属单个变异位点的不同物种具有局限性。
高远[7](2019)在《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文中指出森林景区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开展森林旅游业、建设绿色美好家园,推动人类绿色文明的强大动力。其中水库森林景区在城市及城郊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关键且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其森林植物资源,在植物地理的研究上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水库的防洪、发电等基础或经济功能。本文将以辽宁省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为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并进行区系分析以及资源功能分类。结果表明:柴河水库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景区内维管植物共332种,分属于69科,215属。其中蕨类植物共有3科3属3种,占所有种数的0.9%;裸子植物共1科2属4种,占所有种数的1.2%;被子植物共有66科,210属,325种,占所有数的99.09%。按照科的大小级来分析,少种科优势较为明显。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跨度较广,其中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共有134属,196种,占景区植物的一半以上。生活型组成差异大,草本、木本植物占优势。通过对柴河水库植物资源功能分类,发现有观赏植物92种,包括观花类59种、观叶类37种、观果类12种;食用植物98种;工业用植物273种;环境改造植物13种;饲用植物58种。外来植物8种;有毒植物13种;珍稀濒危植物5种。柴河水库中以工业用资源植物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holica)、红松(Pinus koraiensis)、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等、食用资源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薤白(Allium macrostemon)等、观赏类的山葡萄(Vitis amurensis.)、渥丹(Lilium concolor)等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应采取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包括建立红松、黄檗等物种的核心保护区域,建立濒危植物科普区。建立观赏花卉区、观叶、观果游览区,药用、食用等功能植物示范区等。
贠凯祎,徐志超,宋经元[8](2019)在《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其检测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兜铃酸类物质(aristolochic acids, AAs)由于具有不可逆转的肾脏毒性被列为I级致癌物,主要来自马兜铃属、细辛属等马兜铃科植物.目前,一些含AAs植物仍作为传统药物使用,甚至用于食品行业,对公众健康的利益-风险评估值得关注.本文综述了AAs的基本化学结构、含AAs中药及其基原物种鉴定、AAs含量检测方法及生物合成调控等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AAs的方案和建议:对潜在含AAs中药进行系统性质量评价研究;强化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公众健康生活;寻找含AAs药材的替代品;深入研究AAs生物合成途径,降低中药材和中成药AAs含量等.本文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为科研人员进行新药和食品研发提供参考,对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
黄琴伟,依泽,赵维良[9](2019)在《山龙眼科至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厘清由于分类系统和种分类等级的变化、种鉴定等原因引起的药材标准中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混乱的情况。方法查询我国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药材标准及权威分类学着作,对植物基源存疑的种,从植物系统分类、分类群等级和种鉴定等各方面进行考证。结果我国国家和地方标准收载的法定药用植物中,来源于恩格勒系统山龙眼科至蓼科的共有105种,其中基源鉴定清晰,分类无问题,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无混淆的63种,基源存疑有5个科共42种,其中由于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而引起拉丁名混乱的1种,属分类系统变化而造成种混淆的5种,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不同而造成混淆的11种,中文名混淆的25种,并对有混淆的种进行考订纠正。结论檀香科、桑寄生科、马兜铃科、蛇菰科及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有一定问题,经过研究考订,这些问题得以厘清解决。
周则,增太加,切羊让忠,卓玛[10](2018)在《藏药帕栗嘎用药现状和品种整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藏药帕栗嘎在众多藏药传统复方药物中作为君、臣药已使用了近千年,藏医临床治疗中起到了很好的疗效。而近期藏药帕栗嘎产生几种代用品或误用品,以及其所含的马兜铃酸而被相关部门禁止使用或禁止载入药典,使藏医临床治疗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根据目前在尼泊尔、不丹、以及国内部分藏医院使用的帕栗嘎,以及其市场来源等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依据藏药传统辨认技术,结合与现代药用植物学、生药学等学科知识,通过本草考证、各家论述等方法,阐述了目前作为帕栗嘎入药的品种分为2科2属10种植物,且均为代用品或误用品,而《晶珠本草》所记载的正品帕栗嘎目前无统一辨认和入药。
二、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区系研究 |
1.2 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1.3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
1.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2.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
2.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2.3.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
2.3.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
2.4 研究技术路线 |
2.5 研究方法 |
2.5.1 文献查阅 |
2.5.2 样地设置及其调查 |
2.5.3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 |
3.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科的组成分析 |
3.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属的组成分析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四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
4.1 结果分析 |
4.1.1 米脂县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4.1.2 宝塔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4.2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研究 |
5.1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分析 |
5.2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部位的性味分析 |
5.3 野生药用植物药用功效分析 |
5.4 讨论与小结 |
第六章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研究 |
6.1 海拔、坡向对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6.2 气候因子对研究区百里香分布的影响 |
6.2.1 研究区百里香分布情况及特征 |
6.2.2 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
6.3 讨论与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物种组成特征 |
7.2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
7.3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药用特征 |
7.4 环境因子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性的影响 |
7.5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名录 |
附录 B 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 |
附录 C 陕北黄土丘陵区民间中医药传统知识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生物标记物与减毒策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As的分布 |
2 AAs生物标记物的检测 |
2.1 AA-DNA加合物的检测 |
2.1.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 |
2.1.2 荧光技术 |
2.1.332P-后标记法 |
2.2 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
3 马兜铃酸的减毒方法 |
3.1 炮制 |
3.1.1 马兜铃 |
3.1.2 细辛 |
3.1.3 青木香 |
3.1.4 关木通 |
3.1.5 朱砂莲 |
3.2 配伍 |
3.3 培育 |
3.3.1 传统育种 |
3.3.2 分子育种 |
3.4 药物介入减毒 |
3.5 其他 |
4 结语 |
(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四川藏区药用植物区系特征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壤塘县(安多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丹巴县(嘉绒文化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初步研究 |
研究区域概况 |
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小结 |
讨论与结论 |
讨论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四川藏区藏药植物名录 |
附录2 民族植物学调查工作记录 |
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综述 |
民族植物学 |
民族植物学的起源及在中国的发展 |
民族植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藏区及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 |
藏区概况 |
藏族医药与藏族民族植物学研究现状 |
民族植物学与藏族医药 |
藏族医药的巨大潜力与药用植物的资源现状 |
藏药的发展现状 |
民族植物学与藏药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生物多样性 |
1.2 森林植物群落特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人类干扰对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1.4 我国亚热带森林群落研究及主要森林植被类型 |
1.4.1 常绿阔叶林 |
1.4.2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
1.4.3 落叶阔叶林 |
1.4.4 针阔叶混交林 |
1.5 黄山山脉、天目山脉亚热带森林群落研究历史 |
1.5.1 黄山山脉 |
1.5.2 天目山脉 |
1.5.3 存在问题 |
1.6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
1.7 研究区概况 |
1.7.1 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 |
1.7.2 水文、气候和土壤 |
1.7.3 植被 |
第二章 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2.1 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
2.2.2 分析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3.1 各山脉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 |
2.3.2 区系特点 |
2.3.3 两大山脉濒危保护植物现状 |
2.4 讨论 |
2.4.1 两大山脉物种组成及植物区系 |
2.4.2 两大山脉濒危及保护植物 |
2.4.3 天目山脉物种组成与历史记录的比较 |
第三章 天目山脉与黄山山脉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的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
3.1 引言 |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样方设置与群落调查 |
3.2.3 群落组成分析方法 |
3.2.4 α 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 |
3.2.5 径级结构分析方法 |
3.3 结果分析 |
3.3.1 各地区植物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
3.3.2 各地区不同类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分析 |
3.3.3 α多样性指数分析 |
3.4 讨论 |
3.4.1 各地区物种多样性水平的差异 |
3.4.2 各样地不同森林类型样方植物群落特征 |
3.4.3 各样地不同森林类型样方植物群落径级结构 |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人类干扰程度对天目山脉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特征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样方设置 |
4.2.3 群落物种组成、数量特征和相似性指数 |
4.2.4 种-面积曲线 |
4.3 结果 |
4.3.1 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的群落物种组成特征及相似性比较 |
4.3.2 三类植物群落的种-面积曲线 |
4.3.3 群落各层次优势种和α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
4.3.4 人工林不同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及特征 |
4.4 讨论 |
4.4.1 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群落特征 |
4.4.2 人类干扰对天目山脉森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4.4.3 不同类型人工林群落组成的差异 |
4.4.4 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对策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5)16种含马兜铃内酰胺衍生物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活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植物样品 |
1.1.2 供试昆虫 |
1.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浸膏的提取 |
1.2.2 试虫饲养 |
1.2.3 对家蝇活性筛选 |
1.2.4 对埃及伊蚊活性筛选 |
1.2.5 高活性提取物对家蝇的LC50 |
1.2.6高活性提取物对埃及伊蚊的LC50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活性筛选 |
2.2 高活性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的LC50 |
3 讨论 |
(6)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AAs抗肿瘤活性 |
2 AAs及含AAs药材的肝脏毒性 |
3 AAs的肾毒性及致癌机制 |
4 控制Ⅰ级致癌物AAs的方案 |
5 结语及展望 |
6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目的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药材及饮片基原物种的鉴定 |
3.2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DNA质量检测 |
3.3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PCR产物文库构建 |
3.4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
3.5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 |
3.6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AAI含量测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实验药材及饮片基原物种的鉴定 |
3.2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DNA质量检测 |
3.3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PCR产物文库构建 |
3.4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二代测序数据分析 |
3.5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的特异性 |
3.6 中成药止嗽化痰丸AAI含量测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便携式和CFX96实时荧光PCR仪的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样品DNA质量 |
3.2 实时荧光PCR鉴定的灵敏度 |
3.3 实时荧光PCR特异性鉴定研究 |
3.4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快速鉴别冬虫夏草标准流程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DNA条形码和实时荧光PCR法的泽泻药材鉴定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样品DNA浓度及纯度 |
3.2 样品PCR扩增、鉴定情况 |
3.3 东方泽泻和泽泻的种内种间变异分析 |
3.4 东方泽泻和泽泻的聚类分析 |
3.5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鉴定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1 主要结论 |
2 展望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森林景区现状 |
1.2.2 植物区系研究进展 |
1.2.3 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
2 调查与分析方法 |
2.1 研究的主要思路 |
2.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自然概况 |
2.1.2 技术路线 |
2.2 调查方法 |
2.3 分析方法 |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
3.1.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种类组成和占比 |
3.1.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科的等级组成 |
3.1.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属的等级组成 |
3.1.4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维管植物生活型组成 |
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
3.2.1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属分布区类型 |
3.2.2 柴河水库维管植物各分布区类型分析 |
3.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及其分类 |
3.3.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概况 |
3.3.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与建议 |
4.2.1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组成 |
4.2.2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分析 |
4.2.3 柴河水库森林景区植物资源功能分析 |
4.2.4 开发利用措施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其检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As的基本结构 |
2 含AAs的中药材及中成药 |
3 含AAs药材的鉴定及AAs的检测 |
3.1 分子鉴定方法 |
3.2 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 |
3.3 化学方法 |
3.3.1 TLC法 |
3.3.2 HPLC法及液质联用技术 |
4 AAs的生物合成研究 |
5 结论与展望 |
(9)山龙眼科至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属名的异名充作正名 |
2 属分类系统的变化导致拉丁学名混淆 |
2.1 红花寄生 |
2.2 牛皮消蓼、何首乌、毛脉蓼和虎杖 |
2.2.1 牛皮消蓼 |
2.2.2 何首乌 |
2.2.3 毛脉蓼 |
2.2.4 虎杖 |
3 种等级分类群的鉴定、归并导致的混淆 |
3.1 汉城细辛 |
3.2 异叶马兜铃 |
3.3 广西马兜铃 |
3.4 背蛇生 |
3.5 椭圆叶蓼 |
3.6 丛枝蓼 |
3.7 伏毛蓼 |
3.8 短毛金线草 |
3.9 金荞麦 |
3.1 0 藏边大黄 |
3.1 1 鸡爪大黄 |
4 中文名的混淆 |
4.1 名称的误用 |
4.1.1 檀香 |
4.1.2 扁枝槲寄生 |
4.1.3 酸模 |
4.1.4 西藏马兜铃 |
4.1.5 红蓼 |
4.2 别名作正名 |
4.2.1 柳树寄生 |
4.2.2毛叶寄生 |
4.2.3 桑寄生 |
4.2.4 灰毛桑寄生 |
4.2.5 卵叶槲寄生 |
4.2.6北细辛 |
4.2.7 单叶细辛 |
4.2.8 华细辛 |
4.2.9 寻骨风 |
4.2.1 0 小叶马蹄香 |
4.2.1 1 穆坪马兜铃 |
4.2.1 2 红冬蛇菰 |
4.2.1 3 日本蛇菰 |
4.2.14硬毛火炭母 |
4.2.1 5 水蓼 |
4.2.16春蓼 |
4.2.17药用大黄 |
4.2.18掌叶大黄 |
4.3 药材名和植物名混淆 |
4.3.1 岩血竭 |
4.3.2 沙七 |
5 讨论 |
(10)藏药帕栗嘎用药现状和品种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藏药帕栗嘎的用药现状 |
2.2 藏药帕栗嘎的品种整理 |
2.3 混乱原因初探 |
2.3.1 原植物及生药性状的相似性 |
2.3.2 药效的相似性 |
2.3.3 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 |
2.3.4 用药习俗不一样 |
3 讨论 |
四、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药用植物研究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陕北黄土丘陵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D]. 刘萌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马兜铃酸类物质的生物标记物与减毒策略研究进展[J]. 郭宁,赵雍,孙奕,王安琪,徐凌川,梁爱华. 药学学报, 2021(04)
- [3]四川藏区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D]. 邱涛. 西南医科大学, 2020
- [4]华东黄山山脉、天目山脉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特征研究[D]. 周瑾婷. 浙江大学, 2019(02)
- [5]16种含马兜铃内酰胺衍生物类中药甲醇提取物对家蝇和埃及伊蚊活性筛选[J]. 余森泉,董存柱,苏绿,郭教虹,侯宗敏.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5)
- [6]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和止嗽化痰丸物种组成鉴定研究[D]. 贠凯祎.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
- [7]铁岭市柴河水库森林景区区系分析及植物资源调查[D]. 高远.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8]含马兜铃酸中药及其检测研究进展[J]. 贠凯祎,徐志超,宋经元.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9(03)
- [9]山龙眼科至蓼科法定药用植物基源考证[J]. 黄琴伟,依泽,赵维良.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9(01)
- [10]藏药帕栗嘎用药现状和品种整理研究[J]. 周则,增太加,切羊让忠,卓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