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孕妇和产后妇女检查中的意义

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孕妇和产后妇女检查中的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赵宁宁[1](2018)在《妊娠合并宫颈癌37例临床病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旨在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影响因素,结合文献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最佳临床管理办法。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37例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不同妊娠时期合并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终止妊娠方式,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影响预后的单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探讨妊娠合并宫颈癌各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7例患者中早孕期5例(14%),中孕期6例(16%),晚孕期6例(16%),产后20例(54%)。早孕期(孕周5~12周)患者确诊后即终止妊娠开始肿瘤治疗。中孕期(孕周17~27周)患者中除1例均一经诊断即放弃妊娠,开始宫颈癌治疗,]例孕18周IIB期患者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至32周,剖宫产时加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辅助化疗。晚孕期患者(孕周32~39周)确诊后即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分娩6例新生儿,存活5例,死亡1例。3例患者同时行宫颈癌根治术,其余3例未积极配合治疗,疾病进展死亡。产后6个月内确诊患者,剖宫产分娩]2例,经阴分娩7例,胎儿畸形引产1例。37例患者中无失访病例,26例无瘤生存,10例疾病进展死亡,1例复发治疗中。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间隙浸润、病理类型、是否复发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易与产科某些相关症状混淆,应强调孕前行宫颈癌筛查及孕期阴道流血者常规妇科检查。确诊时的孕周是影响治疗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死亡的患者大多是确诊时已经是宫颈癌晚期或未积极寻求治疗。根据患者孕周、肿瘤分期及继续妊娠意愿制定高度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期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具有强烈意愿保留胎儿的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可选择先行化疗以延长孕周至胎儿具备存活能力,这值得进一步的收集资料加以研究。

金彦琪,黄永彤,朱小利[2](2017)在《妊娠期及产后42d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后42 d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方法选取626例妇女,其中孕636周60例,产后42 d 566例,均以美国提出的描述性诊断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妊娠期及产后42 d时细胞学诊断分布情况及肉眼所见宫颈改变情况。结果本研究60例妊娠期妇女细胞学筛查阳性率为11.68%(7/60),566例孕产妇产后42 d细胞学筛查阳性率为7.42%(42/566)。566例中经阴道分娩417例,剖宫产149例。宫颈出现病变总构成比为73.85%(418/566),其中宫颈炎388例,宫颈裂伤9例,宫颈肥大5例,宫颈息肉4例,发育畸形4例,宫颈功能不全3例,宫颈腺体囊肿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1例。结论产前及产后42 d检查时应进行宫颈疾病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宫颈病变,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孕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3](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王莹[4](2014)在《中山地区宫颈癌前病变大样本筛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前言: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从HPV持续感染,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发展到宫颈浸润癌的漫长过程,通常需要10~15年。由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存在较长且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故及时发现并干预癌前病变的进展和演变,可有效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对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极为重要。宫颈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全球每年约有27.5万人死于宫颈癌,多发生于缺乏预防措施和筛查制度的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完善的筛查制度使宫颈癌的发病率减少了30%~60%,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筛查制度,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每年宫颈癌的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4%,死亡率占12%。2009年全国范围开展的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对降低农村地区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机会性筛查、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缺乏,筛查不能覆盖全国等因素,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并有上升趋势。可见,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模式和影响因素是宫颈癌防控的前提和关键。为此,在中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本研究于2011年开始建立以多部门协作为主、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筛查模式,应用液基细胞学技术免费对中山市适龄妇女进行大规模宫颈癌筛查,探索适合我省地市级区域的大规模筛查模式,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为中山市宫颈癌筛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为更进一步推动中山市宫颈癌防治工作的开展,为有效降低我市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供原始数据。目的: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中山市适龄妇女进行宫颈癌前病变大样本筛查。探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筛查模式;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完成中山市宫颈癌筛查数据库,为宫颈癌筛查的深入开展和普及积累资料,为中山市宫颈癌筛查和防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奠定基础,为政府将宫颈癌筛查作为我市长效化工作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探索适合经济较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模式,为我国宫颈癌筛查策略提供参考模式。方法:1.应用妇科常规检查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中山市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2.对召回的妇女行人乳头瘤病毒检测。3.在阴道镜下检查和多点活检,并行病理学检查。4.用FISH法对部分TCT阳性标本行hTERC基因扩增。5.对孕妇进行宫颈癌筛查。6.建立宫颈癌筛查信息化管理与规范化防治模式。结果:1. 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三年共筛查适龄妇女130,475例,TCT阳性共5559例,召回数3337例,在召回者中,HPV检测3122例,阳性1993例;行阴道镜检查2060例,阴道镜检查率61.73%,其中活检1400例,活检率67.96%。2.三年总的召回率为60.03%。23个镇区之间的召回率具有显着性差异(χ2=88.345, P<0.001),其中南区(81.03%)、东升镇(73.88%)和坦洲镇(69.41%)最高,而沙溪镇(48.44%)、三角镇(47.62%)和横栏镇(35. 94%)最低;按地理位置分析,南部(65.88%)及城区(64.58%)的召回率最高,西部(43.77%)最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召回率与文化程度、住址、职业、是否患过宫颈疾病有关,且为召回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与年龄分组、绝经情况和亲属是否患宫颈癌无关(P>0.05)。TCT阳性不同分型的召回情况分析显示,HSIL和SCC/AC的召回率最高(χ2=72.092, P=0.008)。3.三年TCT筛查的总阳性率为4.26%(2011年为3.14%,2012年为5.17%,2013年4.51%),其中以南朗镇(5.73%)、横栏镇(5.21%)和板芙镇(5.15%)最高,以民众镇(3.63%)、沙溪镇(3.44%)和大涌镇(3.27%)最低(χ2=96.906,P<0.001);将中山市划分为城区、东部、南部、西部和北部五个区域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各区域间TCT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别(χ2=7.629,P=0.106)。单因素分析显示,TCT阳性率与筛查者的年龄、初次性生活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绝经、工具避孕等因素有关(P<0.05),与居住地点、家族史和是否患宫颈疾病无关(P<0.05)。4.对TCT阳性的部分妇女行HPV检测,HPV的总阳性率为63.84%。HPV阳性率最高为三乡镇(80.43%),最低为五桂山(52.63%),但23个镇区间HPV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χ2=27.898, P=0.179);各区域间HPV阳性率无显着性差异(χ2=3.899, P=0.420)。不同TCT类型之间的HPV阳性具有显着性差异,其中以HSIL,SCC和AC最高(⑧2=302.130,P=0.000)。5.对TCT阳性的部分妇女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三年TCT阳性妇女总的病理活检阳性率为72.93% (1021/1400),其中CIN1 411例,CIN2267例,CIN3 293 例,CA45 例,AC 5 例。6.对TCT联合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单独检测TCT的病理阳性率为72.93%,而TCT联合HPV的病理阳性率为77.99%,两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χ2=8.922, P=0.003)。7.对hTERC基因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不同病理分型的hTERC阳性率不同,不同病理分型间具有显性差异(χ2=358.015, P=0.000),随着病理级别的上升hTERC阳性率不断升高。8.与非孕期妇女比较,孕期妇女总的细胞学阳性率、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9.在中山市成功建立以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宫颈癌筛查模式。结论:本研究为宫颈癌大规模筛查在国内经济较发达地区范围内的全面铺开提供了依据和经验,研究提示在应用TCT进行普筛的前提下,尽早行HPV检测是及时发现并治疗宫颈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以多部门协作区域医疗资源整合的宫颈癌筛查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张咏梅[5](2009)在《妊娠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近年子宫颈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及年轻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为癌前病变,应用三阶梯能明确病变级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将引发CIN及宫颈癌。发达国家宫颈癌防治的经验及流行病学资料证明,如果对适龄妇女(25~65岁)每隔12月进行一次有效的宫颈筛查,并对筛查出的CIN给予规范治疗,那么绝大多数妇女将能有效地防治宫颈癌。宫颈癌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妊振相关时期妇女进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了解妊娠相关性CIN的患病现状,比较不同筛查办法,探讨应用FISH技术检测宫颈上皮细胞中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意义,同时了解母婴间HPV垂直传播状况。目的:1.调查妊娠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现状,探讨宫颈筛查临床意义。2.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3号染色体长臂端粒酶基因(hTERC)在宫颈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比较异常在HPV感染中、异常的TCT,及病理CIN中hTERC基因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3.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检测胎盘、羊膜等样本HR-HPV分型,探讨HR-HPV母婴间垂直传播状况。方法:1.2007年11月至2009年4月我院产科门诊就诊的1912例妇女,1165例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TCT )同时,857例接受基因杂交信号捕获检测技术Ⅱ代(HC-Ⅱ)检测HR-HPV,按照三阶梯原则进行随诊,至产后3月至1年。2.抽取上述67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取TCT制片法进行制片。选择细胞学正常的宫颈脱落细胞20例为对照组建立实验阈值。应用FISH技术,进行hTERC基因检测,记录细胞数量、荧光信号强度。依据细胞学结果、是否为HR-HPV感染、组织学结果进行分组,比较分析hTERCJ基因在不同组别中的异常表达。3.收集HR-HPV呈持续感染的孕妇分娩时的胎盘、羊膜、脐带、脐带血、新生儿口腔分泌物、乳汁,采用MALDI-TOF MS进行HR-HPV分型检测,了解HPV母婴垂直传播状况及探讨传播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HR-HPV阳性118例,孕期14.98%、产后4.17%。TCT异常36例。正常组、ASCUS、ASC-H、LSIL及HSIL,HR-HPV检出率分别为11.20%、53.85%、75%、87.5%、83.33%。HR-HPV持续感染19例、转阴28例:平均年龄分别为30.4岁、30.0岁,病毒载量≥10 pg/m118例、病毒载量<10 pg/ml10例,TCT异常、TCT进展在两组中分别为11例和1例、6例(均为HPV持续感染者)和0例。异常TCT好转12例、维持原状7例(6例HPV持续阳性、1例HPV阴性)。2.终止妊娠的801例中,流产率、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分别0.74%、3.7%、24.4%、69.1%、与同时期未接受筛查的孕妇(747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细胞学分组中正常组、异常组分别为7.7%、5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ASCUS、LSIL、HSIL组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组织学分组中炎症、CIN组分别为25%、92.3%,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4.HR-HPV检测阳性病例44例中(阳性组),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25%,HR-HPV阴性病例(阴性组)10例中hTERC基因阳性表达率0%,阳性组、阴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检测HR-HPV 3例。5.检测持续阳性15例孕妇分娩时的胎盘、羊膜、脐带、脐带血、新生儿口腔分泌物、乳汁等样本共58例,检出6个阳性病例、8例阳性样本,包括HPV16、18、52、58、66等。结论:1、HR-HPV检出率产后明显低于孕期,总检出率近似于我国流行病学结果。按照三阶梯原则对异常者随访至产后12月:40%持续感染、60%转阴,比较两组年龄、分娩方式无显着差异;比较TCT异常率、进展数及HPV载量(≥1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感染者18%维持异常TCT、18%TCT升级、18%TCT反复不定,仅46%TCT维持为正常。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妊娠期TCT异常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进一步分析分析原因后发现TCT结果同时与生殖道的细菌、滴虫、衣原体感染等也相关。规范的三阶梯有利于早期发现CIN,妊娠期筛查是安全必要的。2、hTERC表达:HR-HPV分组组中,阳性组中hTERC表达扩增率(25%)明显高于阴性组;细胞学分组中,正常组与异常组(50%)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组织学分组中,炎症组(25%)与CIN组(92.3%)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FISH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的扩增情况,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为基因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为妊娠期提供一种无创性诊断CIN的检查方法。3、母婴之间存在一定比例的HPV垂直传播率。

吴霞,黄醒华[6](2006)在《妊娠期宫颈病变及筛查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

贺桂芳,卞美璐,刘军,刘晓艳,王莹[7](2006)在《5296例妊娠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随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妊娠和产后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并随访,研究其宫颈细胞病理学特征,制订妊娠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计划,确定异常妇女的管理方案。方法:对5296例妊娠和产后妇女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均采用2001年TBS诊断标准,对结果异常者随访至正常,对持续异常或升级者行进一步检查。结果:本组妊娠妇女细胞学筛查阳性462例(8.72%),对其中419例细胞病理学异常者成功随访。3个月总体转阴率为73.74%(309/419),其中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ASC-US)组79.56%,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ASC-H)组64.29%,不典型腺上皮细胞(AGC)组100%,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72.1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44.12%;转阴后持续6个月以上者72.32%(303/419);升级者1.43%(6/419)。46例行阴道镜下活检,细胞病理与组织病理总符合率63.04%。结论:应重视妊娠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工作,妊娠期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形态具有独特性,易造成假阳性诊断。为避免漏诊真正的病变,必须密切随诊。可适当放宽阴道镜下活检指征。

曹箭,潘秦镜,周彬,刘树范[8](2000)在《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评价CCT对妊娠和产后 4个月内妇女的普查效果。方法 将 1146例宫颈涂片常规巴氏染色后 ,采用Papnet全自动电脑扫描和诊断系统行细胞学筛检 ,按TBS诊断分类标准诊断。 结果 感染性疾病检出率为 8 2 % ;上皮细胞异常检出率为 6 3 % ;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检出率 1 7% ;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出率为2 2 % ;发现 2例原位癌。结论 CCT对妊娠和产妇的筛检以及围生期病人的监测和管理有积极作用。

韩倩娟[9](201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文中提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随着宫颈细胞学监测的推广和开展,临床上CIN的发病率日益增多。CIN包括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通常分为3个级别:CINⅠ级一般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症状、体征不明显。由CIN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为长时间的过程,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其转归包括消退或逆转、持续存在、癌变。目前西医治疗包括随访、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与手术治疗。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各版教材,不难发现临床对于CIN的中医证治分型并无统一的标准。而中医中药在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方面,在延缓病程进展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研究对门诊及住院部的120例CIN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旨在通过研究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CIN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为早期预防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建立CIN患者一般情况、症状及证型的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CIN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初步研究。结论:经统计分析发现,(1)本次调查的CIN患者20岁以下无发病,年龄多集中在26~30岁之间。90%以上的患者初次性交年龄集中在16~25岁。88.3%的患者有妊娠史,妊娠>3次者占34.2%;78.3%的患者有人流史,人流>3次的占10%。阴道分娩者占46.7%。91.7%的患者均采取避孕措施,不避孕者仅10人;无性防护者占64.2%。65%的人有工作单位,69.2%的人接受过较高等教育。(2)CIN证型中,湿热内蕴45例,占37.5%;肾虚失固40例,占33.3%,其中肾阴虚15例(12.5%)、肾阳虚25例(20.8%);脾虚生湿27例,占22.5%;湿毒瘀结8例,占6.7%。CINⅠ以湿热内蕴型为主,占41.1%(23例),脾虚生湿型次之,占28.6%(16例);CINⅠ-Ⅱ以肾虚失固型为主,占43.5%(10例),湿热内蕴型次之,占30.4%(7例);CINⅡ亦以肾虚失固型为主,占53.9%(7例),湿热内蕴型次之,占23.1%(3例);CINⅡ-Ⅲ湿热内蕴型占37.5%(9例),肾虚失固型占33.4%(8例),两型仅差1例;CINⅢ患者全部为湿热内蕴型,共4例。表明CIN以正虚为本,以湿邪、热毒、血瘀为标,正虚邪实,湿邪为主要病理因素;病变涉及肝、脾、肾三脏;血瘀寓于本病发病的过程。

于红风[10](2009)在《妊娠合并宫颈癌27例临床分析及诊断与治疗进展》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发病年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娩方式、治疗措施以及预后等,探讨减少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发病率、误诊以及漏诊的方法,探讨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延期治疗等措施,保护母亲健康、控制疾病、尽可能保留胎儿。方法:从中华知网(Chinese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以及Pub Med上选取典型妊娠合并宫颈癌病例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资料中妊娠合并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2岁,4例早孕期、6例中孕期、8例晚孕期、9例产后诊断;25例有阴道流血;20例宫颈菜花状新生物,7例宫颈肥大糜烂:主要诊断方法为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约81%;25例为鳞癌,占92%;术前术后的病理符合率为89%;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辅以化疗和放疗,或者单一治疗;有6例延期治疗,其中3例在中晚孕期采用化学治疗,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21例,其中20例存活,1例死亡;患者7例死亡,3例失访,2例转移,2例复发,13例健康。结论:妊娠期有阴道流血、阴道溢液等症状需考虑到有宫颈癌的可能,应进行筛查;是否立即终止妊娠应尊重患者的意愿,结合分期、病理、孕周等综合考虑。原则上IB1以上不建议延期治疗,延期治疗期间化疗对胎儿的远期影响尚需观察;治疗IIA以前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效果好;产后发现的宫颈癌治疗效果要比孕期发现并治疗的宫颈癌效果差。因此,孕前检查以及孕期初次检查时应进行宫颈细胞涂片检查,以做到早发现,降低孕产妇因妊娠合并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妊娠合并宫颈癌37例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局限性与不足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妊娠期及产后42d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指标
2 结果
    2.1 妊娠期及产后42 d细胞学诊断结果分布
    2.2 产后42 d肉眼观察宫颈改变与分娩方式情况
讨论

(4)中山地区宫颈癌前病变大样本筛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中山市宫颈癌召回影响因素分析
    1.1 引言
    1.2 研究对象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1.4 技术路线
    1.5 研究方法
    1.6 结果
    1.7 讨论
    1.8 小结
    1.9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山市三年宫颈癌TCT筛查结果及易感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研究对象和试剂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方法
    2.5 结果
    2.6 讨论
    2.7 小结
    2.8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中山市三年宫颈癌筛查阳性人群HPV检测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研究对象和实验材料
    3.3 技术路线
    3.4 研究方法
    3.5 结果
    3.6 讨论
    3.7 小结
    3.8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山市三年宫颈癌筛查TCT阳性病理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研究对象与材料
    4.3 技术路线
    4.4 研究方法
    4.5 结果
    4.6 讨论
    4.7 小结
    4.8 参考文献
第五章 TCT与HPV联合检测在中山市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研究对象和实验材料
    5.3 技术路线
    5.4 实验方法
    5.5 结果
    5.6 讨论
    5.7 小结
    5.8 参考文献
第六章 hTERC基因FISH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6.1 引言
    6.2 临床资料与实验材料
    6.3 研究路线
    6.4 研究方法
    6.5 结果
    6.6 讨论
    6.7 小结
    6.8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中山市孕期宫颈癌前病变的研究
    7.1 引言
    7.2 资料与方法
    7.3 结果
    7.4 讨论
    7.5 小结
    7.6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山市宫颈癌筛查阳性人群信息化管理与规范化防治模式探讨
    8.1 引言
    8.2 研究对象
    8.3 技术路线
    8.4 研究方法
    8.5 结果
    8.6 讨论
    8.7 小结
    8.8 参考文献
结论与研究前景
    一、结论
    二、创新点与研究前景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5)妊娠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妊娠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现状
    材料和方法
    个案及图片
    结果
    讨论
    第一部分总结
第二部分 FISH检测孕期宫颈脱落上皮细胞hTERC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研究
    材料与方法
    附图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总结
第三部分 HPV母婴间垂直传播的质谱技术应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总结
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的情况
致谢

(6)妊娠期宫颈病变及筛查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宫颈病变的概念、范畴和发展
    1.1 妊娠期宫颈细胞学特征。
    1.2 宫颈病变 (cervical lesions) 的概念与现状。
    1.3 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及发展。
2 宫颈病变的诊断
    2.1 宫颈病变的筛查与监测方法。
    2.2 细胞学诊断分类系统。
    2.3 诊断标准 (TBS分类法) 。
    2.4 妊娠期宫颈病变的诊断过程。
3 宫颈病变的处理

(8)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细胞学涂片特点及临床意义
    3.2 妊娠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处置原则

(9)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前言
    综述一 西医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1 病因
        2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
        3 病理学诊断及分级
        4 临床表现
        5 诊断
        6 治疗
        7 随访
        8 转归
        9 预防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言颈上皮内瘤变的认识及治疗概述
        1 古代医家的认识
        2 近现代中医的认识
        3 有关的经络脏腑
        4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的临床调查
    前言
    研究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西医诊断标准
        3 中医诊断标准
        4 病理诊断标准
        5 病例选择标准
        6 调查内容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数据库的建立
        3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和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妊娠合并宫颈癌27例临床分析及诊断与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合并宫颈癌37例临床病例分析[D]. 赵宁宁. 山东大学, 2018(01)
  • [2]妊娠期及产后42d行宫颈筛查的必要性分析[J]. 金彦琪,黄永彤,朱小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3]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 [4]中山地区宫颈癌前病变大样本筛查研究[D]. 王莹. 南方医科大学, 2014(01)
  • [5]妊娠相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方法比较及临床意义[D]. 张咏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9(11)
  • [6]妊娠期宫颈病变及筛查的临床意义[J]. 吴霞,黄醒华. 中国妇幼保健, 2006(11)
  • [7]5296例妊娠和产后妇女宫颈细胞学筛查及随访[J]. 贺桂芳,卞美璐,刘军,刘晓艳,王莹.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6(01)
  • [8]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对妊娠和产后妇女检查的意义[J]. 曹箭,潘秦镜,周彬,刘树范.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0(01)
  • [9]宫颈上皮内瘤变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初探[D]. 韩倩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妊娠合并宫颈癌27例临床分析及诊断与治疗进展[D]. 于红风.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计算机辅助宫颈细胞学检查在孕妇和产后妇女检查中的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