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成[1](2021)在《对10-12岁拉丁舞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宇晴[2](2021)在《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错题管理水平与学业水平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代发展对学生成长提出新要求,系统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必要。拓展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终身学习体系成为重点教学目标。终身学习体系的建构关键在于学会学习,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将其进行运用,制定学习规划并不断增强自我监控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习由问题构成,在习题测验中出现的错题,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薄弱的反映。针对错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从属类型进行总结管理是高效学习的途径,学生错题总结水平与认知能力存在相关,学生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相比高一高二学生,高三学生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心理层面趋于成熟,深入探求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的相关性,为高一高二学生数学学习提出科学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水平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高三学生数学:(1)自我监控能力如何?在不同性别,学习程度是否存在差异?(2)错题管理现状如何?在不同性别,学习程度是否存在差异?(3)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在各个维度关系如何?为研究上述问题,本人选择文献分析法,了解研究现状,发现针对高三学生的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水平的研究偏少,当下为应对高考的紧张压力,学生需要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数学学习,因而确定研究角度与方向。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天津市三所高中高三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和错题管理水平的现状。研究选择自我监控能力问卷共有问题47道,划分为五个维度,分别为计划、调节、检验、管理和评价,进行定量分析;错题管理问卷划分为错题管理价值态度观,错题管理策略行为两个主维度,依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1)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现状在自我监控层面,计划与调节得分最高,其他维度得分稍低,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多属于浅层状态,自觉性欠缺,可见当下对于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还未引起教师的广泛关注;在错题管理层面,高三学生大多正确认识错题价值,具体到错题管理的行为与策略维度,还存在不足。(2)不同性别学生数学自我监控和错题管理得分在自我监控层面,男生总体得分高于女生,能在良好的学习计划之后依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节与发展,学生对于反思总结的态度积极,但需要再次加强对于知识的总结与个人知识体系、学习能力的训练。错题管理方面,男生与女生对待错题管理无显着差别。总体来看,男生的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稍强于女生,理性发展占取优势,但在具体行为层面还需进一步发展。(3)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错题管理水平与学业水平存在相关依据研究结果发现相比错题管理,自我监控能力对学业水平的影响更加显着,并且可以利用高三学生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现状对数学学业水平进行预测。基于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依据高三学生认知偏差提出数学问题,教师依据学生认知存在的偏差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2)加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拓展教学,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站在高观点思考数学问题,加强高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宏观把握;(3)加强错题管理的监督与指导,成立数学错题管理互助小组,让组员与组员、不同小组之间相互检查监督错题管理情况;(4)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利用榜样作用,将学优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展示,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晓玲[3](2020)在《高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龙川一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学习自我监控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活动为对象所进行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控制和调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对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而目前现有研究中很少从学业期望和时间管理的角度切入研究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选取龙川县第一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的197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和不同类型学业期望、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探究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并对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提出可行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高中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和准备性、意志性、方法性、总结性均处于中等水平,高三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显着高于高一和高二的,而高一高二之间并无显着差异。2.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自我学业期望和父母学业期望,且两者的相互知觉良好。3.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均处于中等水平;高一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最弱,高三和高二的时间管理倾向不存在显着差异。4.高中生自我学业期望对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5.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和时间管理倾向显着正相关,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能够很好地正向预测学习自我监控能力。6.时间管理倾向在高中生自我学业期望和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武晓梅[4](2020)在《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中师学生的生源较差,如何让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自我监控的能力。本文通过对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的数学自我监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的特点及其干预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一,采用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问卷对五年一贯制中师阶段一至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自我监控特点。研究二,利用自我提问和自我解释整合策略对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进行自我监控干预。研究结果如下:(1)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总分,以及计划、管理、检验、评价四个维度都较低。(2)数学学习优秀中师生和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存在显着差异。(3)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存在性别、年级差异,不存在城乡差异。男性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显着高于女性,并且这种优势表现在计划、调节、检验和管理四个维度;三年级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显着高于一、二年级,一、二年级差异不显着,在计划、调节和管理三个维度三年级显着高于一、二年级,在评价维度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在检验维度各年级无显着差异。(4)实验组、控制组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及各维度前测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后测成绩存在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的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总体水平偏低,尤其是在计划、管理、检验、评价四个维度;自我提问策略和自我解释策略的整合能有效提升学习不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水平。本文针对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建议:(1)强调对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计划、管理、检验与评价能力的培养;(2)自我提问策略和自我解释策略的整合有助于进行自我监控策略的训练;(3)干预训练中注意学习不良中师生的性别差异;(4)干预训练中注意学习不良中师生的年级差异。
杜改凤[5](2017)在《初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指明学会学习已成为时代发展所需,而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随着新一论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一名化学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长期观察,发现当前初中生化学学习的现状不容乐观。尽管现阶段各地区大多数学校在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新教学模式流于形式,而化学在初中作为启蒙课程,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有助于为今后化学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基;同时笔者所任教学校正在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五自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而推广这一模式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因此,笔者以“初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为题进行研究,以期在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能力,让学生喜欢化学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我监控能力的构成维度,设计了相关的问卷和访谈提纲,从制定学习计划的能力、实施监查的能力、反思补救的能力和评价总结的能力等方面对内蒙古凉城县第四中学初二学生和部分化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初二学生在学习目标设置、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策略及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监控、评价、总结和反思等方面的自我监控能力都表现较差,分析出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有两方面,分别是学生方面,主要包括认知、兴趣、需要、动机、自信心和结果归因等,老师方面主要有教学理念、课堂模式和学法指导等。因此,在分析现有问题及影响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这些策略主要包括目标导学法、自我提问法、错题分析法、实验探究教学法和归纳整理法。笔者结合上述策略,通过“五自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化学方程式”和“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两个不同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并进行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证研究,总结出教学效果与体会,分析研究的不足。结果表明,在该培养策略的指导下,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对自我监控能力的策略的发展方向做了进一步的展望,相信本文的研究,会给当前自主学习理论及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黄倩[6](2017)在《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部分小学第二学段为例》文中指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上述课程标准的理念说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关键性问题。这项研究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研究两个问题:首先,在昆明市随机选择城市小学、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农村小学对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开展问卷调查,辅之与访谈,目的是客观地描述当前昆明市第二学段小学生数学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现状;其次,通过查阅文献,以“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等为理论依据,结合案例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策略提出建议。这项研究的主要结论为:首先,总体上,昆明市第二学段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自我监控水平一般,具体表现为“意识性”>“反馈性”>“准备性”>“执行性”>“方法性”>“补救性”>“计划性”>“总结性”。此外,第二学段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总体水平上随年级的增高而增强;其次,教师的任教年级、性别、教龄、职称是影响教师培养小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教龄越长的教师,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渗透培养自我监控的意识越强,教师的职称与关注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完全成正比;再次,结合系统科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原理和典型案例提出了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建议,主要有: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渗透自我监控思想,在自我监控的计划性维度、准备性维度、方法性维度、反馈性维度、补救性维度和总结性维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建议。根据研究后的反思,论文提出了5个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何明霞[7](2012)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自二十世纪80年代Henry Holec正式提出“学习者自主”概念以来,自主学习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尤其在外语研究领域,学者们开始将研究的重点由传统的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被认为是现代教育的目标之一。二十世纪90年代,国外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引入中国,引起我国教育界和外语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极大兴趣。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启动,2004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被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教学要求》所言:“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培养学习者自主也是21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并非意味着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学习,而是在教师、学习同伴和教务管理部门等外部力量介入下的“自我导向、自我计划、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本文是以国内外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如认知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湖北经济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以自主学习监控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的现状与必要性、并围绕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目标、监控类型及原则,自主学习监控内容、自主学习监控策略等内容展开研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多元监控体系的构建设想,即由学生、教师、教务管理部门、教学督导及网络技术监控等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多元监控体系。为论证该监控模块的有效性,本文通过问卷和实验研究的方法探究了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与英语学业成绩相关关系。其实证研究结果论证了以下几个研究假设:(1)学生英语学业水平与元认知监控水平正相关;(2)情感调控策略(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自信心、学习态度、焦虑等情感因素的控制与调节)与英语学业水平正相关;(3)教师监控、同伴监控及其他外部监控(教务部门、督导、班主任、网络技术监控等)与英语学业水平正相关;(4)自主学习监控(含自我监控和教师的积极介入)与英语学习者词汇学习、阅读水平及听力水平正相关。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得出结论:(1)培养学习者自主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者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2)“自主”与“监控”并非“悖论”,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生态学意义上的“动态和谐、协调发展”的生态共同体;(3)积极适度的自主学习监控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业水平;(4)构建“五位一体”多元监控体系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5)为提高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效果、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加强监控策略培训对于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来说同等重要。
印婧钰[8](2012)在《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又是他们学会学习的重要基础之一,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与自我监控能力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高中阶段存在着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低,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等现象。为此,本文对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实际情况调查入手,通过自编的问卷,深入分析发现:一是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分化程度较大;二是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有显着的学校差异,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自我监控总量表上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各维度上都存在显着的差异性;三是高中生在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总量表上有显着的性别差异,但在分量表上,除了在管理维度有显着性差异外,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着的差异性;四是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在年级上没有显着的差异,但在自我监控能力分量表的检验维度有显着的差异性。然后采用了课堂观察法,实地观察了教师在课前预习、课堂听课以及课后复习中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存在有利于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也存在不利于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预习程度的模糊不清、解题思维过程的隐藏、过场式的课堂小结、生生之间交流的缺乏以及对问题反馈策略的缺乏。其次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发现错题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尤其对提高中等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尤为显着。最后,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出一些参考性的教学建议,期望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数学教师有借鉴作用。
王静沛[9](2011)在《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社会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数学素养的高低是衡量未来人才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这需要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进行合理性判断,会对自己思维过程进行调节。初中阶段青少年身心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高涨,独立自主的愿望也很强烈,这正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关键时期。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虽也重视对学生元认知的培养,特别是对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出声思维法以及自我提问等方法,但是对思维过程的调控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效果不甚理想。而大多数研究成果是对已有理论和实践的移植,没有很好地应用于实践,特别是对数学思想观念以及数学课堂学习后的反思不足,最后又落入形式主义的深渊。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进行的,在课堂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逐步确立。教师为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条件,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起到引导、监督和示范作用。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其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也有着影响作用。自我监控在实际学习中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具体学习开始前,分析学习情境,树立目标,根据目标安排学习步骤;二是具体活动期间,监控学习进程,分析、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三是具体活动结束后,对所发现的问题采取补救措施,进行反省与总结,为以后学习活动打下基础。我们从教师、学生这两个角度,在教学(学习)活动前、教学(学习)活动中、教学(学习)活动后三个维度(细化为具体教学行为或学习行为)设计调查问卷,分别调查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培养情况与学生自我监控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我们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一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二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渗透教学观念、增强自我监控体验;三是在教学活动后,加强教学交流,促进反思。在具体对策中,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分析,更加直观,具有可操作性。
祝春兰[10](2011)在《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是学习者对自己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等进行的监察与调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学习逐步成为传统学习的一种主要补充方式,而网络学习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学习者需要有相当的自我指导力、自制力和自主性。因此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以网络使用最为普遍的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构建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理论框架、探讨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心理结构的基础上,编制了较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并以此量表为工具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还尝试探查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的可能原因以及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的归因特点,并通过在线网络学习的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成就动机与测验信息知情性、任务紧迫性与重要性认知、认知风格与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按照量表编制的规范程式,在采用遗漏值检查、平均数标准差检查、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检查、题总相关指数检查、极端组项目鉴别指数检查等多种项目分析法后,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法探查确定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结果表明:该量表共包含40个项目,包括认知自我监控,意志自我监控,策略自我监控和情绪自我监控共4个维度。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量表可以作为大学生群体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有效测评工具。使用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对731名在校大学生施测的结果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处于一般水平,说明这一群体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水平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情绪自我监控方面,显得比较薄弱,且呈现出男生得分显着高于女生、大二学生高于其它年级的趋势。研究中还发现,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的归因受到网络学习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身份的影响。而且网络学习任务的重要性与任务设定者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失败归因有交互影响。为进一步确定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实质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以自制的网络学习平台和自编学习材料为工具,设计了一个真实的网络学习情境,并在此情境中,分别以成就动机与测验知情性、任务紧迫性与重要性认知、认知风格与信息呈现方式为自变量,以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水平(指标为网络学习过程中的网络迷航时间、网络学习结束后的测试成绩自我估计偏差)为因变量进行了三个实验研究:实验一探查了成就动机和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发现成就动机和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有交互影响,对于低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告知其学习后有测验能有效预防网络学习迷航,而对于高成就动机的大学生,告知其学习后有测验能增加其自估准确性。——从学习者情性的角度探查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实验二着重考察了任务紧迫性与重要性认知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发现任务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知对网络迷航时间和自我评估偏差都有影响,任务紧迫性与重要性认知是交互影响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从任务特点的角度探查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实验三则从认知风格与信息呈现方式的角度研究了两者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发现两者交互影响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网络学习迷航时间,而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结束后的自我监控——网络学习成绩自我估计偏差有影响,认知风格则不会。——从学习者认知特点与学习任务特点的角度探查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还尝试探查定时提醒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结果发现有定时提醒的被试与无提醒的被试在网络学习自我监控上无显着差异。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心理结构;编制了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探讨了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和归因特点;探查了影响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因素。这些研究结论不仅能为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网络学习规律提供启发,也能为网络学习程序在内容的优化、呈现方式的完善、学习过程的控制等方面提供实证依据。未来研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拓展: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的技术编制量表;确定量表参照分数的设定方法;进一步探究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神经心理机制。
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错题管理水平与学业水平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自我监控 |
1.2.2 错题管理 |
1.2.3 学业水平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分析法 |
1.5.3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6.3 研究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自我监控文献综述 |
2.1.2 错题管理文献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元认知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高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水平的关系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工具 |
3.5 数据处理分析 |
3.5.1 数据处理 |
3.5.2 数据分析 |
3.6 研究流程 |
第四章 高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水平关系研究统计结果及分析 |
4.1 回收问卷处理 |
4.2 全体被试数学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现状及分析 |
4.2.1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各维度现状 |
4.2.2 不同性别被试在数学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各维度现状 |
4.2.3 不同学习程度被试在数学自我监控与错题管理各维度现状 |
第五章 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错题管理与学业水平相关性研究 |
5.1 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学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
5.1.1 高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数学学业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5.1.2 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学业水平的预测性 |
5.2 错题管理水平对数学学业水平的影响研究 |
5.2.1 高三学生错题管理水平与数学学业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5.2.2 错题管理水平对数学学业水平的预测性 |
5.3 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水平的关系研究 |
5.3.1 高三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
5.3.2 自我监控能力对数学错题管理的预测性 |
5.3.3 错题管理对自我监控能力的预测性 |
5.4 数学学业水平对自我监控,错题管理的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研究讨论、结论与建议 |
6.1 讨论 |
6.1.1 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总体特征分析 |
6.1.2 高三学生数学错题管理总体特征分析 |
6.1.3 不同学习程度自我监控能力与错题管理总体差异性分析 |
6.1.4 错题管理、自我监控能力相关性分析 |
6.1.5 不足 |
6.1.6 展望 |
6.2 结论 |
6.3 建议 |
6.3.1 加强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6.3.2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
6.3.3 加强错题管理的监督与指导 |
6.3.4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关于高中生数学学习中错题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3)高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龙川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综述 |
2.1.1 学习自我监控的概念 |
2.1.2 学习自我监控的相关研究 |
2.1.3 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 |
2.2 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研究综述 |
2.2.1 父母学业期望的概念 |
2.2.2 自我学业期望的概念 |
2.2.3 高中生知觉到的父母学业期望的概念 |
2.2.4 父母知觉到的高中生学业期望的概念 |
2.2.5 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之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
2.3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综述 |
2.3.1 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 |
2.3.2 时间管理倾向的测量 |
2.4 学习自我监控与时间管理倾向/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关系研究 |
2.4.1 学习自我监控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相关研究 |
2.4.2 学习自我监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 |
2.5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对象 |
3.3.2 研究工具 |
3.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信度验证 |
4.2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
4.2.1 学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水平 |
4.2.2 不同性别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差异 |
4.2.3 不同年级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差异 |
4.2.4 不同生源地高中生自我监控的差异 |
4.2.5 不同父母学历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 |
4.3 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
4.3.1 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总体状况 |
4.3.2 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之间的差异 |
4.3.3 不同身份父母学业期望的差异 |
4.3.4 不同性别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差异 |
4.3.5 不同年级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差异 |
4.3.6 不同生源地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差异 |
4.3.7 不同父母学历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差异 |
4.4 时间管理倾向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
4.4.1 时间管理倾向的总体状况 |
4.4.2 不同性别、生源地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 |
4.4.3 不同年级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 |
4.5 学习自我监控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
4.5.1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关系 |
4.5.2 学业自我监控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
4.5.3 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之间的关系 |
4.5.4 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
4.6 学习自我监控与时间管理倾向/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回归分析 |
4.6.1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回归分析 |
4.6.2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回归分析 |
4.7 时间管理倾向对自我学业期望和学习自我监控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章 讨论 |
5.1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 |
5.2 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特点 |
5.3 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 |
5.4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不同类型学业期望和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
5.4.1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与不同类型学业期望的关系 |
5.4.2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
5.4.3 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之间的关系 |
5.4.4 高中生不同类型学业期望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
5.4.5 时间管理倾向在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与自我学业期望之间的中介作用 |
第6章 研究结论、培养建议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 |
6.1.2 高中生学业期望的特点 |
6.1.3 高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 |
6.1.4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与自我学业期望和时间管理倾向之间的关系 |
6.2 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建议 |
6.2.1 教学训练前学习自我监控的认知与意识培养 |
6.2.2 学习自我监控教学训练中的模式与方法 |
6.2.3 利用时间管理和学业期望对学习自我监控培养的有效辅助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学习不良的概念界定 |
2.1.1 学习不良 |
2.1.2 数学学习不良 |
2.2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1 自我监控能力 |
2.2.2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界定 |
2.2.3 自我监控能力的结构 |
2.2.4 影响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因素 |
2.3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 |
2.4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干预研究 |
2.5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2.5.1 部分研究使用问卷的信效度有待进一步验证 |
2.5.2 已有研究的被试主要聚焦于初中生和高中生 |
2.5.3 已有研究采用多种人口学变量作为自变量 |
2.5.4 已有研究的应变量主要为学习成绩 |
2.5.5 已有研究的干预策略有效 |
2.6 研究创新之处 |
第3章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特征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对象 |
3.3.2 研究工具 |
3.3.3 研究程序 |
3.4 研究结果 |
3.4.1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总体特征 |
3.4.2 数学学习优秀学生与学习不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 |
3.4.3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性别差异 |
3.4.4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的年级差异 |
3.4.5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城乡差异 |
3.5 讨论 |
3.5.1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特征 |
3.5.2 数学学习优秀学生与学习不良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差异分析 |
3.5.3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性别差异分析 |
3.5.4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年级差异分析 |
3.5.5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城乡差异分析 |
第四章 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干预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设计 |
4.3.1 研究对象 |
4.3.2 研究工具 |
4.3.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4.4.1 实验组、控制组自我监控能力及各维度前测比较 |
4.4.2 实验组、控制组自我监控能力及各维度后测比较 |
4.4.3 实验组自我监控能力及各维度前后测比较 |
4.4.4 控制组自我监控能力及各维度前后测比较 |
4.5 分析讨论 |
4.5.1 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干预方案 |
4.5.2 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干预效果分析 |
4.5.2.1 自我提问的干预效果 |
4.5.2.2 自我解释的干预效果 |
第5章 建议 |
5.1 强调对学习不良中师生的计划、管理、检验与评价能力的培养 |
5.2 自我提问策略和自我解释策略的整合有助于进行自我监控策略的训练 |
5.3 干预训练中注意学习不良中师生的性别差异 |
5.4 干预训练中注意学习不良中师生的年级差异 |
第6章 综合讨论 |
第7章 研究结论 |
第8章 现在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研究方向 |
8.1 研究存在的问题 |
8.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数学学习问卷(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问卷) |
附录2 解题过程的自我提问单 |
附录3 训练习题 |
附录4 自我提问训练-教师提问 |
致谢 |
(5)初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初中化学课程的特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监控能力 |
1.1.3 自我监控能力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要求 |
1.1.4 自我监控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所需 |
1.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1.2.1 自我监控 |
1.2.2 自我监控能力 |
1.2.3 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及其构成要素 |
1.2.4 理论依据 |
1.3 现状分析 |
1.3.1 国外关于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关于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研究的意义 |
2 初中生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2.1 学生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分析 |
2.1.1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
2.1.2 对教师的访谈调查 |
2.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2 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培养要求 |
2.2.1 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因素 |
2.2.2 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要求 |
2.3 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策略 |
2.3.1 目标导学法—制定学习计划 |
2.3.2 自我提问法—实施监查 |
2.3.3 错题分析法和实验探究教学法—反思补救 |
2.3.4 归纳整理法—总结评价 |
3“五自教学”案例 |
3.1“五自教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实施现状 |
3.1.1 自主学习模式 |
3.1.2“五自教学”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
3.1.3“五自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现有不足 |
3.2“五自教学”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
3.2.1 教学案例的选取 |
3.2.2 理论课教学案例 |
3.2.3 实验课教学案例 |
4 教学实践效果及分析 |
4.1 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 教学效果分析 |
4.3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
5 结论及反思 |
5.1 结论 |
5.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关于初二学生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问卷调查(前测) |
附录2 教师访谈的提纲 |
附录3 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
附录4 《化学方程式》预习案(第1课时) |
附录5 《化学方程式》学案(第1课时) |
附录6“五自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预习案(第2课时) |
附录7“五自教学”-《实验室制取氧气》导学案(第2课时) |
附录8 关于初三学生化学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问卷调查(后测) |
附录9 学生各阶段考试成绩表 |
致谢 |
(6)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部分小学第二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知识经济时代呼吁培养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
1.1.2 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
1.1.3 学生学习发展离不开自我监控能力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预期成果 |
1.4.2 研究的计划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
2.1.1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SPD) |
2.1.2 百度学术—论文助手 |
2.2 国外研究进展 |
2.2.1 对自我监控的研究 |
2.2.2 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
2.2.3 自我监控在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2.3.1 对自我监控的研究 |
2.3.2 对自我监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
2.3.3 自我监控在数学学科的相关研究 |
2.4 文献评述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3.2.1 研究区域介绍 |
3.2.2 教师 |
3.2.3 学生 |
3.2.4 案例 |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4 研究工具的说明 |
3.4.1 学生问卷的修编 |
3.4.2 教师问卷的修编 |
3.4.3 访谈提纲的修编 |
3.4.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5 数据收集与整理 |
3.5.1 实证开展时间安排 |
3.5.2 学生问卷回收情况 |
3.5.3 教师问卷回收情况 |
3.5.4 教师访谈情况 |
3.6 对问卷的分析与检验 |
3.6.1 区分度(D)分析 |
3.6.2 信度分析 |
3.6.3 效度分析 |
3.6.4 探索性因素分析 |
3.7 数据编码与分析 |
3.7.1 数据的编码—SPSS数据录入的编码 |
3.7.2 数据的分析 |
3.8 研究的伦理 |
3.9 小结 |
第4章 调查研究的分析 |
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1 昆明市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总体特点 |
4.1.2 昆明市学生自我监控八因素的描述分析 |
4.1.3 影响昆明市小学生自我监控的因素分析 |
4.1.4 影响因素的具体差异性分析 |
4.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2.1 昆明市教师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总体特点 |
4.2.2 昆明市教师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八因素的描述分析 |
4.2.3 影响昆明市教师培养学生自我监控的因素分析 |
4.2.4 影响因素的具体差异性分析 |
4.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4 调查结论的分析 |
4.4.1 学生问卷结论分析 |
4.4.2 教师问卷结论分析 |
4.4.3 教师访谈结论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案例分析 |
5.1 课堂教学前案例分析 |
5.1.1 新学期第一课 |
5.1.2 课前小研究 |
5.2 课堂教学中案例分析 |
5.2.1 案例一《点阵中的规律》 |
5.2.2 案例二数学小讲师 |
5.3 多元化的学习总结 |
5.3.1 思维导图 |
5.3.2 单元总结手抄报 |
5.3.3 单元测试卷 |
5.3.4 试卷分析反思 |
5.4 小结 |
第6章 策略讨论 |
6.1 自我监控理论的再探讨 |
6.2 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实施原则 |
6.2.1 渗透培养的科学设计 |
6.2.2 渗透培养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
6.3 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法 |
6.3.1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在不同课型中的培养策略 |
6.3.2 数学自我监控能力中不同维度的培养建议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反思 |
7.3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
7.4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小学数学自我监控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B 小学数学自我监控培养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新学期目标卡 |
附录E 《小数与单位换算》课前小研究 |
附录F 昆明市小学数学自我监控能力培养案例展示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表目录 |
图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总体设计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自主学习研究 |
2.1.1 国外自主学习的产生与发展 |
2.1.2 自主学习的定义 |
2.1.3 国外自主学习研究的动态发展 |
2.2 国内自主学习研究 |
2.3 学习策略研究 |
2.3.1 学习策略的定义 |
2.3.2 学习策略的成分 |
2.3.3 学习策略的分类 |
2.3.4 学习策略的意义 |
2.3.5 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现状 |
2.4 自我监控研究 |
2.4.1 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概述 |
2.4.2 自我监控学习的研究进程 |
2.5 前期研究的局限性 |
2.6 小结 |
第三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操作主义理论(Operant Theory) |
3.2 言语的自我指导理论(Theory of Self –Instruction) |
3.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Theory of Humanism Psychology) |
3.4 认知心理学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
3.5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Psychology) |
3.6 小结 |
第四章 自主学习资源与自主学习平台 |
4.1 学习资源 |
4.1.1 学习资源的概念 |
4.1.2 学习资源的分类 |
4.1.3 外语学习资源的类型 |
4.1.4 湖北经济学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资源介绍 |
4.2 自主学习平台建设 |
4.2.1 自主学习平台的概念及特征 |
4.2.2 常见的网络外语自主学习平台 |
4.3 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研究 |
5.1 学习监控的定义及特征 |
5.2 自主学习监控路径 |
5.2.1 内部监控(内控) |
5.2.2 外部监控(他控) |
5.3 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
5.3.1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
5.3.2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 |
5.4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的现状与必要性 |
5.4.1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的现状 |
5.4.2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的必要性 |
5.5 自主学习监控目标、监控类型、监控原则与特征 |
5.5.1 自主学习监控目标 |
5.5.2 自主学习监控类型 |
5.5.3 自主学习监控原则 |
5.5.4 自主学习监控的特征 |
5.6 自主学习监控内容 |
5.6.1 对学习目标与计划的监控 |
5.6.2 对学习内容的监控 |
5.6.3 对学习时间的监控 |
5.6.4 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
5.6.5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与总结 |
5.7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多元监控体系的构建 |
5.8 小结 |
第六章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策略研究 |
6.1 内部监控策略 |
6.1.1 自我监控策略 |
6.1.2 学习资源管理策略 |
6.2 外部监控策略 |
6.2.1 教师角色介入 |
6.2.2 同伴相互监控 |
6.2.3 班主任及辅导员介入 |
6.2.4 教学管理机构介入 |
6.2.5 网络技术监控 |
6.3 小结 |
第七章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实证研究 |
7.1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与英语学业成绩相关性研究 |
7.1.1 研究目的 |
7.1.2 研究方法 |
7.1.3 问卷数据描述与分析 |
7.1.4 研究结果 |
7.1.5 结果讨论 |
7.2 实验一:自主学习监控与英语词汇学习相关性研究实验报告 |
7.3 实验二:自主学习监控与英语阅读水平相关性研究实验报告 |
7.4 实验三:自主学习监控与大学英语听说水平相关性研究试验报告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研究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启示 |
第九章 研究的创新点、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9.1 研究的创新点 |
9.2 研究的局限性 |
9.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8)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背景 |
0.2 本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 |
0.3 研究的意义 |
1 文献综述 |
1.1 自我监控概念的研究 |
1.2 自我监控能力已有研究综述 |
1.2.1 国内自我监控能力已有研究 |
1.2.2 国外自我监控能力已有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认知建构理论 |
1.3.2 元认知理论 |
1.3.3 班杜拉社会学习论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问卷调查法 |
2.2.1 调查目的 |
2.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2.3 施测过程 |
2.3 课堂观察 |
2.3.1 研究目的 |
2.3.2 实施过程 |
2.4 个案研究 |
2.5 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 |
3 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问卷调查分析 |
3.1 对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总体情况分析 |
3.2 对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五项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 |
3.3 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学校差异 |
3.4 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性别差异 |
3.5 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年级差异 |
3.6 结论 |
4 数学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影响的研究 |
4.1 实录分析与思考 |
4.1.1 课前预习 |
4.1.2 课堂听课 |
4.1.3 课后复习 |
4.2 总结 |
4.2.1 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因素 |
4.2.2 制约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教学因素 |
5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训练研究 |
5.1 实录与分析 |
5.2 个案小结 |
6 思考与建议 |
6.1 在课堂上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
6.2 加强讲授策略性的知识 |
6.3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发生过程 |
6.4 加强学生的检验、评价意识和技能 |
6.5 加强错题分析 |
7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2.1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
1.2.2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总体水平 |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研究综述及研究的理论依据 |
2.1 国内外关于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综述 |
2.1.1 国外关于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 |
2.1.2 国内关于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 |
2.2 国内外关于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研究综述 |
2.2.1 国外关于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 |
2.2.2 国内关于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 |
2.3 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1 元认知理论 |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3 数学学习过程理论 |
2.3.4 数学审美 |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
3.1 教师因素 |
3.1.1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
3.1.2 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
3.2 学生因素 |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问卷调查 |
4.1 《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设计 |
4.1.1 《教师问卷》的研制 |
4.1.2 《学生问卷》的研制 |
4.2 《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的修订与分析 |
4.3 调查过程 |
4.3.1 问卷调查对象 |
4.3.2 问卷发放以及收集形式 |
4.3.3 问卷回收情况 |
4.4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1 教师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2 学生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有效策略 |
5.1 教学活动前,明确目标,细心准备 |
5.2 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观念、增强自我监控体验 |
5.2.1 情景引入时,吸引注意、激发动机 |
5.2.2 讲授内容时,渗透思想方法 |
5.2.3 讲解例题时,加强自我监控体验 |
5.2.4 课堂辅导时,注意成绩较低学生的自控能力 |
5.3 教学活动后,加强数学交流,促进反思 |
5.3.1 加强交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
5.3.2 促进反思,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调查问卷 |
附录2 初中生数学学习调查问卷 |
附录3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
致谢 |
(10)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 |
第一章 自我监控:影响行为的核心心理内容 |
1 基本概念与研究历史 |
1.1 自我监控是一种自我意识状态 |
1.2 自我监控是一种认知结构 |
1.3 自我监控是一种方法策略 |
1.4 自我监控是一种人格特征 |
2 其它相关概念辨析 |
2.1 自我监控与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
2.2 自我监控与自我控制(self-controlling) |
2.3 自我监控与自我调节(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 |
2.4 自我监控与自我指导(self-direction) |
3 自我监控的作用 |
3.1 从心理学层面促进人格、塑造行为 |
3.2 从医学层面促进治疗、增进康复 |
3.3 从社会层面促进交往、和谐关系 |
第二章 学习自我监控:调节学习的重要心理力量 |
1 学习自我监控重要性的研究 |
1.1 学习自我监控与学业成绩 |
1.2 学习自我监控与智力 |
1.3 学习自我监控与认知 |
1.4 学习自我监控与语言学习 |
1.5 学习自我监控与问题解决 |
2 学习自我监控影响因素的研究 |
2.1 内在因素 |
2.2 外在因素 |
3 学习自我监控差异性的研究 |
4 学习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 |
4.1 通过能力训练的培养方式 |
4.2 通过运用一定的训练策略的培养方式 |
4.3 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方式 |
5 学习自我监控测量的研究 |
5.1 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方法 |
5.2 学习自我监控的结构维度 |
5.3 学习自我监控的过程模式 |
5.4 学习自我监控量表的结构效度 |
6 学习自我监控的理论模式 |
6.1 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 |
6.2 社会认知论的理论模式 |
6.3 自主意志论的理论模式 |
第三章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促进网络学习的关键心理因素 |
1 网络学习特点决定自我监控的重要性 |
2 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问题突出 |
3 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
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5 研究的初步设想 |
5.1 研究一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心理结构的探讨——评估量表的编制 |
5.2 研究二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调查及失败归因的研究 |
5.3 研究三 成就动机和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
5.4 研究四 任务紧迫性和重要性认知对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影响 |
5.5 研究五 认知方式与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影响 |
本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结构探讨 |
第四章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的编制 |
1 引言 |
2 研究方法 |
2.1 维度的初步设想 |
2.2 初始项目的形成 |
2.3 研究对象 |
3 结果分析 |
3.1 量表的项目分析 |
3.1.1 遗漏值检查 |
3.1.2 平均数标准差指数检查 |
3.1.3 偏度峰度指数检查 |
3.1.4 项目区分度(项总相关)检查 |
3.1.5 极端组项目鉴别指数检查 |
3.1.6 整体综合判断 |
3.2 量表的结构探查(探索性因素分析) |
3.3 量表的结构验证(验证性因素分析) |
3.4 量表的信效度分析 |
3.4.1 量表的信度分析 |
3.4.2 量表的效度分析 |
4 讨论 |
4.1 关于量表编制过程 |
4.2 关于量表结构 |
4.3 关于量表质量 |
5 结论 |
第五章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调查对象 |
2.2 测量工具 |
2.3 研究过程 |
3 结果 |
3.1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总体情况 |
3.2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性别差异检验 |
3.3 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年级差异检验 |
4 讨论 |
4.1 大学生网络学习中的总体自我监控水平 |
4.2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差异性 |
5 结论 |
第六章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的归因研究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研究过程 |
2.2.1 研究对象 |
2.2.2 问卷调查 |
3 结果 |
3.1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总体情况 |
3.2 学习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与归因的关系 |
3.2.1 自控力差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3.2.2 任务不紧迫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3.2.3 动机不强烈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3.2.4 缺乏毅力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3.2.5 干扰信息太多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3.2.6 材料呈现方式单一的归因与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关于问卷的编制 |
4.2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可能原因的讨论 |
4.3 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影响 |
5 结论 |
本部分小结 |
第三部分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
1 网络学习平台及学习材料 |
2 预实验 |
第七章 成就动机、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材料 |
2.3 实验设计 |
2.4 实验程序 |
3 结果分析 |
3.1 成就动机与自我监控 |
3.2 测验知情性与自我监控 |
3.3 成就动机和测试知情性与自我监控的关系 |
4 讨论 |
4.1 关于研究方法 |
4.2 成就动机与测验知情性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
5 结论 |
第八章 任务紧迫性、重要性认知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被试 |
2.2 实验设计和实验材料 |
2.3 实验程序 |
3 结果分析 |
3.1 任务紧迫性、重要性认知与网络学习迷航时间 |
3.2 任务紧迫性、重要性认知与网络测试成绩的自我估计偏差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九章 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 |
1 引言 |
2 方法 |
2.1 研究工具 |
2.2 被试 |
2.3 实验材料 |
2.4 实验设计 |
2.5 实验程序 |
3 结果分析 |
3.1 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与网络迷航时间 |
3.2 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与自我估计偏差 |
4 讨论 |
4.1 关于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
4.2 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的影响 |
4.3 认知风格、信息呈现方式对网络学习结束后的自我监控的影响 |
5 结论 |
本部分小结 |
第四部分 研究总结 |
第十章 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展望 |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1.1 严格按照心理测量学中量表编制的原理和标准编制量表 |
1.2 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现状及失败归因 |
1.3 探索了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因素 |
2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 |
2.1 提出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心理结构模型 |
2.2 编制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测量工具 |
2.3 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进行在线研究 |
2.4 为网络学习平台的研究设计提供心理学依据 |
3 未来研究之展望 |
3.1 拓展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研究领域 |
3.2 结合项目反应理论和概化理论的技术编制量表 |
3.3 探查量表的参照分数的设定方法 |
3.4 进一步探究网络学习自我监控的神经心理机制 |
参考文献 |
英文部分 |
中文部分 |
附录1 收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样例时的预调查问题 |
附录2 收集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样例时的开放式问题 |
附录3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问卷 |
附录4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预测量表 |
附录5 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评估量表 |
后记 |
四、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对10-12岁拉丁舞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研究[D]. 陈玉成. 广州体育学院, 2021
- [2]高三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错题管理水平与学业水平相关性研究[D]. 张宇晴.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生自我期望与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以龙川一中为例[D]. 张晓玲. 南昌大学, 2020(03)
- [4]数学学习不良中师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特点及其干预研究[D]. 武晓梅. 扬州大学, 2020(05)
- [5]初中生化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D]. 杜改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7(02)
- [6]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部分小学第二学段为例[D]. 黄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7]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监控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何明霞.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01)
- [8]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研究[D]. 印婧钰. 扬州大学, 2012(07)
- [9]初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研究[D]. 王静沛. 天津师范大学, 2011(10)
- [10]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 祝春兰.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