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英语语域和体裁现象研究

新闻英语语域和体裁现象研究

一、新闻英语中的语域及体裁现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如梦[1](2021)在《《经济学人》经济新闻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交流日趋紧密,翻译国外经济新闻可以帮助中国读者了解国际经济态势。而经济新闻既有经济知识的专业性特点,又有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因此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次翻译实践依据新冠疫情的现实背景,选取了期刊《经济学人》中与之相关的数十篇国际经济新闻,所选文章的主题皆是受疫情影响的各个国家的经济现状。本文首先介绍了此次翻译实践的总体概况,梳理了国内外新闻翻译的研究现状,运用归纳法对翻译文本进行了语言特点的分析。其次,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翻译文本的具体实例,运用案例分析法,从新闻词汇、句子和语篇翻译的角度,深入研究新闻英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本翻译实践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新闻翻译可以采用交际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且新闻翻译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保证目的语读者有效、及时地获得信息上,翻译时应努力做到译文清晰流畅、简单直接。第二,经济新闻的经济类专业术语负载量较大,译者既需具备一定的经济类背景知识,也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实现在两种语言间转换自如。

宋来全[2](2020)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语境层,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交际是国际商务语类内常见的两个亚语类,也是国际商务交际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环节,前者为国际商务交际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后者贯穿国际商务交际全过程。在语篇层,与通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都是高度语法隐喻化的专业语篇,但二者之间也存一些文体上的细微差异。这两类亚语类语篇在文体上的异同或许与语法隐喻的使用有关。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对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明显关注不足。在凤毛麟角的相关研究当中,存在诸多局限:研究内容囿于语法隐喻对其词汇句法结构形式特征的影响,尚未触及语法隐喻对其意义特征的建构功能;所考察的语法隐喻仅限于名词化和情态语法隐喻这两种类型,未涉及形容词化、介词短语化、语气语法隐喻等其它语法隐喻类型;研究方法单一,导致一些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交际目标的显着改变通常会引起语类的改变,在同一语类内交际目标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起不同亚语类的产生。在语篇层,不同语类语篇乃至不同亚语类语篇都会呈现出在词汇语法资源、意义风格类型、修辞成分的位置、意义表达式等语类限制性因素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不同的文体。语法隐喻,作为对经验现象进行重新建构的重要词汇语法资源,在这两类亚类语篇中的“失衡”运用情况会对它们的语类结构、意义风格、词汇句法结构等文体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同时择取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这两类国际商务亚语类语篇,试图探讨在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所发挥的文体功能,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情况分别如何?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和商务英语信函相比,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哪些?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和商务英语合同相比,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哪些?(2)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对于该文体的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何种影响,即发挥何种文体功能?(3)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对于该文体的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产生何种影响,即发挥何种文体功能?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其意义建构观、语言层级观、例示观和语境观为理论基础,设计本研究的文体分析模式(系统与语篇相互参照下的商务英语合同/信函文体分析模式)。遵循该文体分析模式中的描述和解释与评价两大步骤,本研究首先运用语料库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自建的三个小型语料库(商务英语合同语料库、商务英语信函语料库及通用英语语料库)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进行数量上的描写和比较。其次,本研究综合运用语料库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及例示分析法,对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分别进行解释与评价。本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在商务英语合同词频表中,名词化语法隐喻享有最高的使用频次,形容词化、介词短语化、动词化及情态语法隐喻分别位居第3、第13、第34及第52位,语气语法隐喻的使用频次只有1词次(出现在雇佣合同的落款处)。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乃至同一语类内的商务英语信函相比,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有名词化、形容词化及介词短语化这三种概念语法隐喻,以及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这三种概念语法隐喻表现出明显的“超用”特征,而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则呈现出明显的“少用”特征。在商务英语信函词频表中,名词化语法隐喻享有最高的使用频次,形容词化语法隐喻、情态语法隐喻及语气语法隐喻分别位居第4、第5及第15位,介词短语化和动词化语法隐喻仅位居第60和64位。与通用英语语篇(参照语篇)乃至同一语类内的商务英语合同相比,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只有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这两种人际语法隐喻。(2)商务英语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对商务英语合同文体的一些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都具有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首先,它们可以建构合同文体与语境的关联,即建构合同交际的目标、合同交际者之间平等的主体关系与“作者-读者”双重身份以及合同交际的正式语式。其次,它们可以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一些概念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高频重述隐喻实体来建构语法隐喻化主题,另一些概念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呈现出较高的主题值来凸显语法隐喻化主题。再次,它们可以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标题和语法隐喻化语步信息,尤其是“终止条款”、“不可抗拒力条款”、“仲裁条款”这三个基本语步。最后,它们还可以建构合同文体的客观性、抽象性、正式性、严肃性、严谨性等意义风格。在文体形式层,它们会促使合同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第一,名词化专业术语的高频使用和介词短语化结构的前置用法,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信息结构特征凸显;第二,它们会导致合同语篇的型/次比(词汇密度)较低,即词汇自由度较小,专业性较强;第三,它们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词形和句形较长;第四,它们会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和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3)商务英语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对商务英语信函文体的一些意义特征和形式特征都具有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首先,它们可以建构信函文体与语境的关联,即实现合作共赢的交际目标、建构相互平等与尊重的贸易伙伴关系以及建构信函交际的正式语式。其次,它们可以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主要表现为人际语法隐喻化主题词通过呈现出较高的主题值来凸显语法隐喻化主题。再次,它们可以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信息,尤其是“建立信任/事由”、“征求反馈”、“礼貌结尾”这三个基本语步。最后,它们还可以通过创造出更大的符号距离和社会距离来建构信函文体的主观性、谦虚性、含蓄性、礼貌性等意义风格。在文体形式层,它们会促使信函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信函语篇含有丰富的情态语法隐喻(尤其是显性主观倾向性情态语法隐喻)和语气语法隐喻(涉及五种语气语法隐喻类型)。它们的高频使用会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和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本研究的结论是:第一,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不仅体现为一种文体形式特征,来区别于日常生活语篇乃至这两类亚语类专业语篇,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表现为一种文体建构功能。在文体意义层,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突出的语法隐喻发挥建构文体的语境关联、语法隐喻化主题、语法隐喻化语步及文体意义风格的功能,在文体形式层发挥促使文体的语法隐喻化形式特征凸显的功能。第二,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是作者在国际商务交际情境语境中对语言系统资源(概念意义系统和人际意义系统)进行选择的自然结果,即语言概念意义系统和人际意义系统分别在这两类亚语类语篇中的例示化结果。本研究兼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层面,首先,本研究揭示了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这两类国际商务亚语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建构功能这一语言使用规律,可以助推国内商务英语语言学理论研究的发展。其次,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研究领域,本研究证实并拓展了Halliday(2004/2007)有关“名词化语法隐喻可以用来区分专家语言与日常语言”这一论断,突破了以往语法隐喻研究仅把语法隐喻视为一种文体形式特征而忽略其文体建构功能的局限。在实践层面,本研究有关国内外商务英语研究和语法隐喻研究现状的综述发现对相关学者们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本研究设计的系统功能文体分析模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等。

章红新[3](2018)在《基于依存关系的英汉句法协同模型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是由人驱动的、多层面的、复杂自适应、自组织系统,我们可以也应该按照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系统论的分支协同学为系统的运动变化建立模型,探讨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协同机制,协同语言学用协同学的方法研究语言。科勒提出了短语结构语法的框架下的句法协同模型。句法的研究依赖于其研究范式,仅仅使用短语结构语法不足以发现句法结构的规律性;而且依存语法比短语结构语法更适合语言结构的描述,更能突出构成语言的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在依存语法框架下探讨句法协同模型。本研究利用大规模的真实语言行为数据(英、汉两种语言各六个相同规模的新闻语料依存树库),挖掘英语以及汉语在句法层面共同的语言结构规律,探讨基于依存关系的句法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配价理论和依存语法的句法协同子系统模型。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创新是:探讨了12个基于依存语法的属性/单位,它们均符合齐普夫相关分布,因而是基本的语言单位/属性,均为语言多样化进程的结果。这些单位/属性包括三类:A.依存结构“从属词+支配词=句法功能”对应的七种组合以及依存距离;B.广义配价(节点从属词的数量)和配价模式;C.其他单位/属性,如位置和节点在依存树中的层级、(节点对应子树的)长度、句长以及依存树的树宽和树高等。提出了“概率功能模式”和“词性配价能力概率模式”;提出了依存句法框架下的“共功能度”和“多功能度”概念,为“概率功能模式”和“概率配价模式”提供了数据支持,证明了其合理性。探讨了依存距离的变化趋势,发现了依存距离本身的正负值频次的秩次交替变化的规律。在句法属性的关系方面,发现A)幂律函数y=axb能为“句长—句中词性型符—句中依存关系型符”之间的“三角关系”建模。B)在“树高—句长—树宽”之间的“三角关系”中,树高/树宽与句长之间的关系均可以用幂律函数建模。树高和树宽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逻辑斯蒂函数建模。最宽层级与树宽之间的乘积接近句长。C)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能为“配价—长度—依存距离”之间的“三角关系”建模。D)中英文线性位置与子树长度之间的关系发展趋势完全相反,中文为正相关,而英文为负相关。所在层级的位置与子树长度基本符合古德公式。相同句法功能在第二层的位置,其分布符合扩展正二项模型。E)“位置—长度—层级”之间的“三角关系”中,零截尾负二项模型能描述层级—长度关系。一个幂律函数和指数函数的组合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英文层级—位置关系数据。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了基于依存关系的句法协同子系统,该模型包括语言外的4种因素,10种句法属性/单位和它们之间存在的13种关系,是对语言协同系统的一次有益扩充。

任晶,程胜男[4](2014)在《网络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英语是英语中很重要的一种体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好的新闻英语写作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达到良好的效果。概念隐喻可以使网上新闻英语具有衔接性、客观性、正式性和简练性;人际隐喻可以加强网上新闻语篇的互动性,体现语篇的意图;这些都使得新闻更加生动。

魏萍华[5](2013)在《词篇《声声慢》英译语域偏离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逐渐融入于各个国家之中,影响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因此人们对文学的追求欲望是越来越强烈。诗词是文学中的一门艺术,从我国古代时期起诗词就是文学的精粹。李清照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女词人,她的词篇《声声慢》尤其显着,吸引了不少的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在其语言的表层特征或是语言翻译方面进行分析,甚少有人运用语域理论对《声声慢》译文的偏离进行研究,由此本文将对词篇《声声慢》译文进行更全面的研究。本文以语域理论为理论框架,运用功能语言学方法对词篇《声声慢》译文进行分析,分析出在语域的三个变体,即语场、语旨、语式存在偏离。在语义层方面,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存在偏离,而这三大功能实现的意义是通过功能语法层方面实现,其相对应的是及物性、情态-语态、主位-述位存在偏离。由此,从偏离角度对词篇《声声慢》译文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词篇《声声慢》译文进行分析,采用理论和定性方法相结合解决以下的问题:1)语域偏离在李清照《声声慢》译文的词汇和句子中是如何体现的?2)在词篇《声声慢》译文中运用语域偏离的目的有哪些?3)语域偏离对词篇《声声慢》译文的影响有哪些?本文从语域三大变体角度对词篇《声声慢》译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有五种翻译版本来描述诗歌中的偏离,在词篇《声声慢》译文中出现语场偏离、语旨偏离和语式偏离现象。其中语场偏离通过词汇和句子的变化来实现偏离,语旨偏离通过关系的转变而实现,语式偏离通过方式的转变而实现。其中,语场、语旨和语式任何一个变体的偏离或改变都会引起整个词篇的变化。2)词篇《声声慢》译文的语义层中,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这三大意义的偏离是通过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偏离、情态-语态偏离和主位-述位偏离实现。其中及物性偏离包括六大过程,即物质过程偏离、心理过程偏离、关系过程偏离、言语过程偏离、行为过程偏离和存在过程偏离。情态-语态偏离通过情态动词变异来实现,这些偏离具体表现在翻译诗歌中的意义当中。李清照词篇《声声慢》对中国的诗词发展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的意义,因此研究此词篇为读者们对古代诗词的了解有一定的价值意义。通过把语域偏离运用于词篇《声声慢》译文中,把中国词篇与韩礼德语法理论相连接得出不同的语域偏离会产生不同的词篇偏离。并且通过语域偏离在词篇中的分析,得出词篇中的偏离是有一定的目的和意义的。

解晴[6](2012)在《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分析》文中提出本文运用Halliday,Hasan和胡壮麟等人的衔接理论对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首先是消息语篇的构成要素和两种常见的结构。语篇的衔接和连贯和语篇的结构是密切不可分割的,只有先对消息的各要素和常见的消息结构进行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这各个要素之间是怎样通过一些词语手段进行衔接,形成一个连贯的消息语篇的。倒金字塔型结构和采访型结构是消息语篇中较为常见的两种结构,在对这两种结构进行分析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同结构的消息语篇,其词语衔接的主要手段也是不同的。第二是几种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在对语料进行分析、统计和对比之后,发现消息语篇有其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包括:消息来源语、时间词语、统计数字、管界词语等,这些手段的运用既使新闻真实可靠,也起到一定的衔接作用,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语篇。第三是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进行衔接的三种主要方式。首先对Halliday和Hasan有关词汇衔接的理论结合消息语篇的具体特点重新进行了划分和定义,然后先分析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词语衔接,再分析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词语衔接,得出消息语篇中的词语衔接的方式主要有链式衔接、跳跃式衔接和平面式衔接。最后是消息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的关系。本文认为,虽然衔接既不是连贯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但是衔接对语篇的连贯起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分别从语义的关联性、主题的关联性和语境的关联性三个方面来阐述消息语篇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对语篇连贯的作用。

吕奕[7](2011)在《新闻报道:体裁模式及其文体分析——以大学英语教材中一则新闻报道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报道是英语中常见的实用文体之一,具有典型的体裁模式。本文以《英语》教材中的一则新闻"38人目击凶案,袖手旁观"为例,分析了新闻报道典型的"倒金字塔"模式,并从新闻词汇,前置/后置修饰的名词词组,非人称主语三个层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文体分析。这样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新闻报道的体裁模式、语言特征、主题思想有更好的认识和把握。文体分析是十分有效的语篇分析方法,而将这些分析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邓新梅[8](2011)在《报刊英语中的语法隐喻解读》文中提出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看,报刊英语中含有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这是其显着的文体特点之一。解读报刊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报刊语篇中出现的三种隐喻现象。

胡洁[9](2010)在《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宣传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展现国家形象、传播国家立场和政治主张,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对外宣传已经成为增进国家相互了解、维系世界和平的主要纽带。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日益增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我国丰富的对外宣传手段比较而言,外宣翻译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相匹配。本研究试图弥补国内外宣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将以政府为(潜在)主体的外宣翻译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外宣翻译的理论构建与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联系起来,探讨中国的外宣翻译对于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指导原则。本研究从社会建构主义角度出发,认可话语对现实的影响和建构能力,将外宣翻译与国家形象塑造联系起来。在理论构建上以吕俊教授基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建构翻译范式为研究的宏观理论框架,将外宣翻译行为视为我国与他国之间社会交往层面主体间的建构性理解,以达到物质世界、社会世界和主体世界有效沟通为目标,遵从语言构成规则和语言使用规则,在满足“知识的客观性”“解释的合理性和普遍有效性”以及“原文定向性”的前提下,寻求外宣译文的指导原则。在原文的语篇分析策略上,笔者借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理论,尤其是其“语境”论,结合建构主义研究范式的三大原则和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基本功能理论探索译本的处理策略,以期兼顾译文语篇的语言意义与社会意义。最后本研究借用西方主要修辞论断和语用研究成果,探讨外宣译文如何顺应西方读者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规范,提高译文的话语感染力和交际效果。本研究共分七部分。导论笔者对本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以及基本理论构架进行了概述。第一章:我国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本章对本文涉及的核心术语进行了概述和厘定,以奠定论文的研究基调和出发点,明确了外宣翻译研究对象以及本文的研究范围:以政府为(潜在)主体的外宣行为,同时指出了我国目前外宣翻译研究的主要问题。第二章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与翻译策略本章首先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定义国家形象,其内涵和外延,以及其与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形象传播的角度分析国家形象的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其传播过程以及在此背景下对外宣传所需采取的话语策略和翻译策略。第三章外宣翻译研究理论借鉴本章在分析了国内已有翻译研究范式之后详细阐述了吕俊教授的建构主义翻译研究范式,指出建构翻译观是对已有翻译研究范式的理性推倒和重建,是语用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观,有其独特的翻译研究标准和原则,其文本观与功能学派文本观有相仿之处,对外宣文本分类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仅靠建构文本分类的方法不能推导出更为细致的语篇分析策略,因而笔者引入了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工具,以对建构翻译范式的宏观框架提供语篇分析层面的辅助和支撑。在本章节,笔者指出,外宣翻译的交际特定性决定了其译、写、编兼有的“变译”特点,从而将“变译”理论融入到外宣翻译研究的总体理论框架里。第四章外宣翻译的语篇探讨和翻译策略本章是对第三章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策略的展开和详述,基于其语类与语域研究理论,将以政府为(潜在)主体的外宣文本分为政府公文、新闻报道和公示语三大类别,分别进行了语境和语类分析,并在建构翻译研究三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第五章外宣翻译语用修辞观本章对语用修辞学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将西方基本修辞论断和主要语用理论与外宣翻译策略结合起来,指出合理运用西方的语用修辞资源可有效增强外宣译文的感染力和交际效果。结语在本部分,笔者主要探讨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并对国内外宣翻译的将来趋势做出了简单预测。

肖显宝[10](2009)在《新闻英语的文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语域理论为基础,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模式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闻英语中三类次语体的文体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究其文体特征的异同及其成因。

二、新闻英语中的语域及体裁现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闻英语中的语域及体裁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学人》经济新闻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项目介绍
    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2 新闻翻译研究现状
第2章 翻译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翻译计划和翻译工具
        2.1.2 平行文本和术语
    2.2 文本阅读及翻译
    2.3 译后审校
第3章 文本特点与翻译原则
    3.1 文本特点
        3.1.1 词汇特点
        3.1.2 句式特点
        3.1.3 语篇特点
    3.2 翻译原则
        3.2.1 准确性原则
        3.2.2 可读性原则
        3.2.3 适应性原则
第4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新闻词汇的翻译
        4.1.1 专业术语的翻译
        4.1.2 增词法
    4.2 新闻句子的翻译
        4.2.1 被动句的翻译
        4.2.2 直接引语的翻译
        4.2.3 长难句的翻译
    4.3 新闻语篇的翻译
        4.3.1 语篇的衔接
        4.3.2 语篇的连贯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经验与收获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原文及译文
致谢

(2)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语类与文体
        2.1.1 语类的定义和特征
        2.1.2 文体的定义和特征
        2.1.3 语类与文体的关系
    2.2 商务英语研究
        2.2.1 商务英语的定义和特征
        2.2.2 商务英语研究综述
        2.2.3 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的定义及其文体特征异同
    2.3 语法隐喻研究
        2.3.1 语法隐喻的定义和特征
        2.3.2 语法隐喻研究综述
        2.3.3 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发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意义观
        3.1.1 意义建构观
        3.1.2 语言层级观
        3.1.3 语境观
        3.1.4 例示观
    3.2 本研究文体分析模式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语料库研究法
        4.1.1 语料库的建设
        4.1.2 语料库的标注方法和过程
        4.1.3 语料库的检索工具和方法
        4.1.4 数据统计和检验方法
    4.2 例示分析法
    4.3 比较分析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5.1 商务英语合同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5.1.1 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
        5.1.2 合同中突出的语法隐喻
    5.2 商务英语信函中语法隐喻的分布情况
        5.2.1 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总体分布
        5.2.2 信函中突出的语法隐喻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商务英语合同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
    6.1 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的文体意义特征建构功能
        6.1.1 建构合同文体的语境关联
        6.1.2 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
        6.1.3 建构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
        6.1.4 建构合同文体的意义风格
    6.2 合同中突出的概念语法隐喻的文体形式特征凸显功能
        6.2.1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信息结构特征凸显
        6.2.2 促使合同语篇的词汇密度特征凸显
        6.2.3 促使合同语篇的词长和句长特征凸显
        6.2.4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凸显
        6.2.5 促使合同语篇的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商务英语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
    7.1 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的文体意义特征建构功能
        7.1.1 建构信函文体的语境关联
        7.1.2 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主题
        7.1.3 建构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语步
        7.1.4 建构信函文体的意义风格
    7.2 信函中突出的人际语法隐喻的文体形式特征凸显功能
        7.2.1 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词组特征凸显
        7.2.2 促使信函语篇的语法隐喻化句法结构特征凸显
    7.3 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发现
    8.2 研究贡献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基于依存关系的英汉句法协同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序论
    1.1 选题
        1.1.1 语言是一个系统
        1.1.2 基于短语结构语法的句法协同模型
        1.1.3 依存语法和短语结构语法的比较
    1.2 选题价值和意义
    1.3 论文的结构
2 理论来源
    2.1 协同语言学
    2.2 配价理论
    2.3 齐普夫分布、省力原则以及多样化进程
        2.3.1 齐普夫定律
        2.3.2 省力原则
        2.3.3 多样化进程相关假设
        2.3.4 导致多样化进程的多种因素
        2.3.5 多样化进程的特征
        2.3.6 为多样化进程建模
    2.4 影响句法系统的语言外部因素
        2.4.1 工作记忆容量有限
        2.4.2 省力原则
        2.4.3 依存距离最小化
        2.4.4 本节小结
    2.5 本章小结
3 研究路线、材料和方法
    3.1 研究路线
    3.2 以依存树库为语料
        3.2.1 从图论到依存树库
        3.2.2 本研究的语料
    3.3 研究方法和工具
    3.4 定义属性
    3.5 动链——一种特殊的语言单位
    3.6 拟研究的关系
    3.7 从定律到理论
    3.8 本章小结
4 句法单位/属性分布
    4.1 词性分布
        4.1.1 引言
        4.1.2 结果与讨论
        4.1.2.1 从属词词性分布
        4.1.2.2 支配词词性分布
        4.1.2.3 词性分布拟合
        4.1.2.4 句内含多少词性型符?
        4.1.3 本节小结
    4.2 依存关系/句法功能的分布
        4.2.1 引言
        4.2.2 结果和讨论
        4.2.2.1 所有句法功能分布拟合
        4.2.2.2 句中含有功能型符的分布
        4.2.2.3 词性和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
        4.2.2.4 定语的分布规律
        4.2.2.5 状语的分布规律
        4.2.2.6 主语的分布规律
        4.2.2.7 宾语的分布规律
        4.2.2.8 汉语中“的”字结构的分布规律
        4.2.3 本节小结
    4.3 依存结构的组合分布
        4.3.1 引言
        4.3.2 结果和分析
        4.3.2.1 组合4:“从属词+支配词”词性二元对分布
        4.3.2.2 组合5:“从属词+[ ]=句法功能”分布
        4.3.2.3 组合6:“[ ]+支配词=句法功能”分布
        4.3.2.4 组合7:完整依存结构分布
        4.3.3 本节小结
    4.4 依存距离和依存方向的分布
        4.4.1 引言
        4.4.2 结果和讨论
        4.4.2.1 依存距离的分布规律
        4.4.2.2 四个典型的依存距离
        4.4.2.3 依存距离变化时的依存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4.4.2.4 依存距离正负交替变化的总趋势
        4.4.2.5 依存距离最小化的几个机制
        4.4.3 本节小结
    4.5 广义配价的分布
        4.5.1 引言
        4.5.2 提取配价动链和动链长度
        4.5.3 结果与讨论
        4.5.3.1 配价的分布
        4.5.3.2 词性和配价
        4.5.3.3 依存树根节点配价能力分布
        4.5.3.4 配价动链相关研究
        4.5.4 本节小结
    4.6 广义配价(词性)模式的分布
        4.6.1 引言
        4.6.2 结果与分析
        4.6.2.1 广义配价(词性)模式的秩频分布
        4.6.2.2 动词广义配价(词性)模式
        4.6.2.3 名词广义配价(词性)模式
        4.6.2.4 形容词广义配价(词性)模式
        4.6.3 小结
    4.7 广义配价(功能)模式的分布
        4.7.1 引言
        4.7.2 结果与分析
        4.7.2.1 广义配价(功能)模式秩频分布
        4.7.2.2 动词广义配价(功能)模式
        4.7.2.3 名词广义配价(功能)模式
        4.7.2.4 形容词广义配价(功能)模式
        4.7.3 本节小结
    4.8 位置的分布
        4.8.1 引言
        4.8.2 结果与讨论
        4.8.2.1 位置1、2、3 的分布
        4.8.2.2 句法功能在句中的相对位置分布
        4.8.2.3 核心位置分布
        4.8.3 本节小结
    4.9 长度(句长)分布
        4.9.1 引言
        4.9.2 结果与讨论
        4.9.2.1 长度和句长分布模型
        4.9.2.2 长度和句长时序图
        4.9.2.3 长度动链
        4.9.3 本节小结
    4.10 所在层级的分布
        4.10.1 引言
        4.10.2 研究方法
        4.10.3 结果与讨论
        4.10.3.1 层级数的秩频
        4.10.3.2 层级与频次之间的关系
        4.10.3.3 依存树树形典型代表
        4.10.3.4 层级动链分布
        4.10.3.5 层级动链长度分布
        4.10.3.6 层级动链长度的动链分布
        4.10.4 本节小结
    4.11 树宽分布
        4.11.1 引言
        4.11.2 结果与分析
        4.11.2.1 树宽秩频分布
        4.11.2.2 树宽与频次之间的关系
        4.11.2.3 树宽动链分布
        4.11.2.4 一些树宽的分析
        4.11.3 本节小结
    4.12 树高分布
        4.12.1 引言
        4.12.2 结果和分析
        4.12.2.1 树高秩频分布
        4.12.2.2 树高与频次关系
        4.12.3 本节小结
    4.13 本章小结
5 探求关系——依存树结构特征探索
    5.1 句长与依存树宽/高之间的关系
        5.1.1 引言
        5.1.2 结果与讨论
        5.1.2.1 句长与依存树宽/树高
        5.1.2.2 依存树宽和树高
        5.1.2.3 句长、最宽层级以及宽度
        5.1.3 本节小结
    5.2 长度与句中词性、依存关系型符之间的关系
        5.2.1 引言
        5.2.2 结果与分析
        5.2.2.1 长度与句中依存关系以及词性型符
        5.2.2.2 依存关系型符以及词性型符之间的关系
        5.2.3 本节小结
    5.3 配价和长度、依存距离
        5.3.1 引言
        5.3.2 结果和分析
        5.3.2.1 配价和子树长度
        5.3.2.2 配价和依存距离
        5.3.2.3 子树长度和|依存距离|
        5.3.2.4 协同模型更改为基于节点
        5.3.3 本节小结
    5.4 位置与长度
        5.4.1 引言
        5.4.2 结果与讨论
        5.4.2.1 线性位置以及子树长度之间的关系
        5.4.2.2 所在层级中的位置以及子树长度之间的关系
        5.4.2.3 支配词下所在位置以及子树长度之间的关系
        5.4.2.4 相同功能的词在第二层的位置与子树长度
        5.4.2.5 更新模型
        5.4.3 本节小结
    5.5 所在层级与位置和长度
        5.5.1 引言
        5.5.2 结果与讨论
        5.5.2.1 位置与所在层级
        5.5.2.2 层级与子树长度
        5.5.2.3 模型添加层级与位置和子树长度之间的关系
        5.5.3 本节小结
    5.6 本章小结
6 结语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网络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框架
三、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的隐喻化
四、名物化隐喻
五、网上新闻英语的人际隐喻
六、结语

(5)词篇《声声慢》英译语域偏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Motivations of Research
    1.3 Methodology and Feasibility for the Study
    1.4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5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Studies on the Register Theory Abroad
    2.2 The Application of Register Theory Abroad
        2.2.1 Studies from Teaching Application
        2.2.2 Studies from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2.2.3 Studies from Computer Application
    2.3 Register Theory at Home
    2.4 Application of Register Theory at Home
        2.4.1 Studies from Teaching Application
        2.4.2 Studies from Translation Application
    2.5 Studies on the ShengShengMan Translation
    2.6 Summary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The Origin of Register Theory
    3.2 The Definition of Register
    3.3 Subsystems of Register Theory
        3.3.1 Field and Ideational Meta-Function
        3.3.2 Tenor and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3.3.3 Mode and Textual Meta-Function
    3.4 Subsystems in the Register Theory Translation Poetry
        3.4.1 Field in the Translation Poetry and the Transitivity
        3.4.2 Tenor in the Translation Poetry and the Mood and Modality
        3.4.3 Mode in the Translation Poetry and the Thematic Structure
    3.5 Summary
Chapter 4 An analysis on the Deviation in the ShengShengMan
    4.1 Background and Language Features of Li Qingzhao’s Poetry ShengShengMan
    4.2 The Analysis of Register Devi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4.2.1 The Analysis on Field and Field Deviation
        4.2.2 Word and Sentence Deviation
        4.2.3 The Analysis on Tenor and Tenor Deviation
        4.2.4 Grammar Deviation
        4.2.5 The Analysis on Mode and Mode Deviation
        4.2.6 Sentence Deviation
    4.3 The Deviation in Functional Grammar
        4.3.1 Ideational Meaning Analysis
        4.3.2 Ideational Meaning Deviation
        4.3.3 Interpersonal Meaning Analysis
        4.3.4 Interpersonal Meaning Deviation
        4.3.5 Textual Meaning Analysis
        4.3.6 Textual Meaning Deviation
    4.4 The Influence of Deviation in the Poetry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Appendix

(6)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研究
        1.1.2 语法与篇章的研究
        1.1.3 新闻语篇的研究
    1.2 研究对象的确定
        1.2.1 术语的确定
        1.2.2 语料的确定
    1.3 研究方法和意义
        1.3.1 方法
        1.3.2 意义
    1.4 主要研究思路
2 消息语篇的结构
    2.1 消息的要素
        2.1.1 新闻事件
        2.1.2 新闻背景
        2.1.3 新闻评论
    2.2 两种常见的消息结构
        2.2.1 倒金字塔结构
        2.2.2 采访型结构
    2.3 小结
3 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
    3.1 消息来源语
    3.2 时间词语
    3.3 统计数字
    3.4 管界动词
    3.5 消息语篇和新闻评论语篇的词语衔接手段对比分析
    3.6 小结
4 消息语篇的典型词语衔接手段的主要衔接方式
    4.1 词语衔接研究综述
    4.2 本文中应用的词语衔接理论
    4.3 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的主要衔接方式分析
        4.3.1 链式衔接
        4.3.2 跳跃式衔接
        4.3.3 平面式衔接
    4.4 小结
5 消息语篇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与连贯的关联
    5.1 连贯的概念
    5.2 连贯与衔接的关系
        5.2.1 连贯的条件
        5.2.2 连贯与衔接的关系
    5.3 消息语篇的典型词语衔接手段与连贯的关联分析
    5.4 消息语篇中典型词语衔接手段具有连贯的主要关联的统计分析
    5.5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新闻报道:体裁模式及其文体分析——以大学英语教材中一则新闻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新闻报道的体裁模式
3. 新闻报道的文体分析方法
4. 文体分析:“38人目击凶案, 袖手旁观”
    4.1 新闻词汇
    4.2 前置∕后置修饰的名词词组
    4.3 非人称主语
5. 结语

(8)报刊英语中的语法隐喻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法隐喻的研究
3、英语报刊文章中的语法隐喻及其功能
    3.1过程变体
    3.2名词化
    3.3人际隐喻
4、结语

(9)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选题背景
    二、研究对象、方法和目标
    三、研究的基本理论构想
    四、研究构成
第一章 我国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一、术语厘定
        (一) 宣传与传播
        (二) 外宣、翻译和外宣翻译
        (三) 外宣翻译与实用翻译
        (四) 建构主义
    二、外宣翻译研究两大突出问题
        (一) 术语问题
        (二) 定位问题
第二章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国家形象塑造
    一、社会建构主义
    二、建构主义国家观和国家形象观
    三、软实力与国家形象传播
    四、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五、我国国家形象历史演变
    六、国家形象传播过程
    七、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话语策略和翻译策略
    八、传播学视角下外宣翻译的特点
第三章 外宣翻译研究理论借鉴
    一、国内翻译研究范式及建构翻译观
    二、语用视角与建构翻译观
    三、"三个有效性"前提下的建构翻译原则
    四、外宣翻译的建构文本观
        (一) 建构文本观与功能学派文本观
        (二) 基于建构文本观的翻译信息处理
    五、外宣翻译的变译策略
    六、外宣翻译的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视角
        (一) 外宣翻译引入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的意义
        (二) 系统功能语法与翻译研究
        (三) 系统功能语法的篇章翻译相关理论
第四章 外宣文本语篇探讨与翻译策略
    一、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类与语域研究
    二、历史文化语境与我国对外宣传的演变
    三、社会文化语境与外宣文本语类划分
        (一) 政府公文
        (二) 新闻报道
        (三) 公示语
第五章 外宣翻译语用修辞观
    一、修辞学和语用学
    二、外宣翻译的西方修辞视角
    三、语用学三大理论对外宣翻译的借鉴意义
        (一) 借鉴语用理论的必要性
        (二) 三大语用理论及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10)新闻英语的文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及新闻英语的界定
    (一) 理论基础
    (二) 新闻英语的界定
二、语料收集与研究方法
    (一) 语料收集
    (二) 研究方法
三、结果分析和讨论
    (一) 及物性结构特征
    (二) 语气和情态结构特征
    (三) 主位结构特征
    (四) 字系结构特征

四、新闻英语中的语域及体裁现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学人》经济新闻汉译实践报告[D]. 彭如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系统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和信函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D]. 宋来全.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基于依存关系的英汉句法协同模型研究[D]. 章红新. 浙江大学, 2018(08)
  • [4]网络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分析[J]. 任晶,程胜男. 青春岁月, 2014(11)
  • [5]词篇《声声慢》英译语域偏离分析[D]. 魏萍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6)
  • [6]消息语篇中典型的词语衔接手段分析[D]. 解晴. 浙江大学, 2012(07)
  • [7]新闻报道:体裁模式及其文体分析——以大学英语教材中一则新闻报道为例[J]. 吕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 [8]报刊英语中的语法隐喻解读[J]. 邓新梅. 科技信息, 2011(10)
  • [9]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 胡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07)
  • [10]新闻英语的文体研究[J]. 肖显宝.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新闻英语语域和体裁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