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金泓利[1](2021)在《ADI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本身被赋予更高期望,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同时,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上教学进入大众视野,探索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性教学,成为当下教学实践的热点内容,其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深度融合,这也是当前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ADI教学理论中对于开展教学有具体的框架流程,尤其是其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论证能力方面,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因此,利用ADI教学模式框架结合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融合性探究,是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的。ADI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科学教学中突出“论证”特点并结合线上线下形式所构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主张通过一定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主张、收集证据、完善结论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论证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整理ADI、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研究、尝试构建ADI混合教学模型、总结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之后将ADI混合教学模型运用到教学中,设计了3篇教学案例。ADI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在于遵循启发性、量力性、因材施教、科学性的原则,其教学策略则含“团队协作”、“支架引导”策略。为了解ADI混合教学具体的教学效果,将其引入量化分析,本研究基于ADI混合教学设计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并于实践中从学生对生物学学习兴趣和科学论证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成绩、学习兴趣、科学论证能力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前后的变化。同时,在教学实践后,从实验班60分以下、60-80分、80分以上这三个分数段中共随机抽取6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ADI混合教学模式的看法。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ADI混合教学模式能较好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科学论证能力的提高。其中参与ADI混合教学模式的学生比线下教学的学生在自我效能、科学兴趣、团队意识、参与度上有显着提升。纸笔测验中的学生成绩虽未反映出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有显着变化,但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前、后测平均分、及格率、高分率、最低分和最高分,发现应用ADI混合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生物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本研究围绕ADI混合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分析教学实验的反馈效果,突出ADI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所在,即ADI混合教学模式可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探究以及论证能力的形成。ADI混合教学模式既可以论证探究式学习为主线,又能以线上学习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渠道,适应高中生物教学的纵深发展,从而拓展延伸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研究视野。但实践过程中该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受限于线上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这些不足,在今后教学实践里也将跟进研究,逐步探究解决办法。
徐向莹[2](2020)在《“疑探”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主创新意识的人才。随着高中教育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中学习,人们的整体素质较之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由此,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新课程改革的浪潮。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主动地去探索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去建构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疑探”教学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南阳一中由“疑探”教学模式创始人杨文普同志担任校长,开始逐步开展“疑探”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自主质疑为前提,学生先进行自主探究尽力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则进行合作探究解决疑难。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并且其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高中化学的重要特点是知识点多且分散,很多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在“疑探”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化学学科也积极研究探索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力争逐步探索出符合化学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化学教学效果。本课题在研究“疑探”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基础和内涵之后,以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内容为例,在自己班级进行了实际的化学教学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笔者结合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各种不同的课型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对“疑探”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进行分析,最后从学生成绩、综合能力提升方面进行效果总结。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课题研究背景以及与“疑探”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以及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与“疑探”教学模式相关的核心概念及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疑探”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程序、小组的划分依据、三种不同课型的具体操作模式以及三种课型的教学案例。第四部分是对于“疑探”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践效果调查和分析。第五部分分析总结疑探教学模式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第六部分是本课题的研究结论,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研究发现,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成绩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该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待改进的地方,如学生主体角色转变较困难,教学进度相对较慢,时间分配不尽合理等。所以,在今后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会不断探索对该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吴昊[3](2020)在《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提出Problem-based learning(缩写为PBL)意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引领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课程性质认为,物理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动手实验,运用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模型,最后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结论的科学。同时《新课标》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以下简称解读)进一步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和基本理念做了解读,强调通过问题解读促进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并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调动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论文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设计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并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对实施PBL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以检验PBL教学模式是否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整理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出PBL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以及影响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明确研究意义,阐述研究思路。第二章对论题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论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理清PBL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第三章首先基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构建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然后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最后,对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进行要素分析。第四章为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的过程。在对PBL教学模式实践前期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动量和动量定理三节课的教学实践,并对实践过程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地阐述。第五章为实践结果与分析。教学实践后,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基本落实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而且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增强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同时发现分组的方式、提问的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师课前的准备、课时的安排五个因素制约PBL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第六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作者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是:课前认真准备尝试提出待解决的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教师的建议是:合理安排课时,精心设置问题,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应对课堂学生随机提问,尝试多样化分组。
马育苗[4](2020)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加速推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河南省西峡县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十几年来大面积的教学实验充分证明,“三疑三探”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够显着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量的案例和课例也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虽然部分教师认同该模式的价值,也在积极努力运用该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大部分教师仍然没有领会其深刻内涵和操作要领,在运用过程中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最终并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的研究焦点就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期望通过对该模式的正确运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虽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会随着不同的学段和学科展现出不同的特色,但是其精神实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以“疑”启“探”。“疑”字贯穿课堂始终,从最开始的“设疑”到后面的“质疑”,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设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笔者结合自身一线教学经历,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为主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为研究对象进行文章的撰写。本文首先对“三疑三探”的内涵、特点以及理论依据进行了论述。其次从教师、学生、课堂效率三方面具体阐述《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该模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接着以课例分析的方式具体展示了该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三种课型中的应用实践。然后在此基础上,正视在《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该模式的过程中出现的瓶颈。最后针对瓶颈,提出具体可实行的建议,以便于该模式更好的发展。
张玲[5](2020)在《“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文中指出为适应当代社会对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河南省南阳市引入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在南阳市各级学校推广应用。然而,在近十年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模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一些地区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流于形式、不同课型不能灵活运用等问题。为探究“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以南阳市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开展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首先,梳理了“三疑三探”相关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简述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其次,以南阳市双龙二中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系统调研了该校英语课堂中“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通过不同课型的课堂观察,感受英语不同课型实施该教学模式师生的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来收集学生对该模式的认可度和各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表现;通过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英语教师在“三疑三探”英语课堂中四个教学环节的操作现状以及遇到的问题与疑惑。最后,基于课堂观察、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结果,总结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三疑三探”课堂教学取得的成效包括: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质疑精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教师在英语不同课型中对“三疑三探”的使用不够灵活;课堂教学设计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一定的形式化;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根据英语不同课型的特点灵活地使用该教学模式;精心备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合探效率;健全评价机制,创新听课评课制度。论文的研究成果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实践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同时为提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效果指明了方向。
黄健[6](2020)在《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证作为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技能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作为核心素养,论证是“科学思维”要求的一个能力。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Argument-Driven Inquiry instructional model,简称ADI)作为论证教学模式的一种,它能抓住科学实践的核心,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在充分分析资源后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帮助学生提高论证和科学探究能力。本研究对ADI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使用情况、对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影响、学生对此模式的体会做教学调查、实验、访谈与分析。首先,整理了《遗传与进化》中匹配ADI教学模式的章节与任务。其次,调查了广东地区52名生物学教师对论证教学及ADI教学模式的了解情况。再次,以广东省某高中高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班采用ADI教学模式教授《遗传与进化》部分内容,对照班采用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后通过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批判性思维倾向的数据、学业成绩得出结果。最后,访谈了学生在论证过程中的体会。研究发现,ADI教学模式能适用于多个探究性实验和科学史类概念教学;调查发现,一线教师中没有接触过该模式的达92.3%,认为其能实际应用的有59.6%,认为其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占30.9%、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33.0%;实践发现,实验班的学业成绩提高了4.4分,配对样本T检验中P=0.040<0.05,表明实验前后实验班的学业成绩差异显着,实验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均值由265.14上升至268.33,对照班均值由267.10上升至268.70,把两班的前后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别是P=0.681>0.05和P=0.939>0.05。把两班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各维度前后测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寻求真理P=0.007<0.05,分析推理P=0.001<0.05,求知欲P=0.001<0.05,短期内该模式对批判性思维倾向总分的提升不明显,但对部分维度有一定的提升效果;访谈发现,该模式被学生群体认可度高,对其学习兴趣和课堂关注度都有了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教师应该继续学习论证教学理论和ADI教学模式,才能发掘出课本很多能适合论证的章节、找到很多过去忽视了的适合论证的内容和素材,以便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论证问题,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填写ADI教学模式中的论点表格进行初步论证。
吴思[7](2020)在《“三疑三探”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学新课改的普及,素质教育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对于县城中学来说,传统的“讲授-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进步,且无法实现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需要。所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已是刻不容缓。“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针对中学教育发展应时而生。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由学生深度参与的若干个环节组成: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探究解疑贯穿整个课堂,由此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教学模式发轫于西峡一高,并在该校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作者尝试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到县城高中化学教学中,以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实践对象,考察了该教学模式运行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文章首先对嘉禾一中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化学学习基本现状、学校新课改的执行情况进行前期调查;之后结合相关教学理论,设计和构建了基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型(新授课、复习题、习题课)的教学案例;最后将教学案例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并对新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在实践过程中,主要以自己所教授的两个班级的1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两种不同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以课堂反应、学生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为依据,分析不同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问题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罗文洁[8](2020)在《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高中生物实验课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形式。目前,国内主要将其与政治、英语、化学等学科结合进行教育实践研究,在生物学科教学实践中的适用性研究较少。对该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发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与高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过程相契合。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将该教学模式运用于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探究其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以扬州市某四星级高中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而对照班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的开展来探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运用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主要如下:(1)本研究一共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了三次纸笔测验。通过统计这三次测验的得分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班。此外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三次测验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发现第三次测验P值为0.007,小于0.05说明两个班的学生的第三次测验得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可见,随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深入运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一定的提升。(2)本研究对实验班学生所填的三次问题卡上的问题以及调查问卷的前后测得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①调查问卷的单因素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在前后测中,实验班学生的问题意识(p=0.000<0.001)和总分(p=0.001<0.05)存在显着性差异。这说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帮助学生提高问题意识的效果较明显。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能够较好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②对学生所填写的三次问题卡上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并统计问题卡上学生提出问题的总数和各个类型问题的数量及其所占比。结果显示:从提出问题的数量来看,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没有显着变化。而从每次实验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类型问题占比变化来看,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占比逐渐减少,思考性问题和批判性问题占比均逐渐增多。可见,学生所提出问题的质量得到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定的发展。
马娟[9](2020)在《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经验,而且是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人。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了生物核心素养,“审视和论证生物学社会问题”维度的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建构思想、寻找证据和推理的能力;“在探究中善于团队合作”维度的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不仅能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突出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这两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与合作论证教学相契合。从我国现下探究式学习的现状看:存在“食谱式的实践活动”,它指的是按照老师提前制定好的探究的操作步骤,按部就班的完成科学探究的每个步骤,从而去完成实验。这样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会导致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已经明确答案的探究结果上,学生是没有办法形成属于自己的主张,不仅忽视了学生对证据、结论等的论证过程,还很难让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无法让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相对较低。形成了注重知识、忽视实践的情况。基于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与目前我国探究式学习存在的形式化的问题的实际现状,在前人对论证式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因为合作是论证教学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自己进行学习,与他人的交流学习更重要。及时的交流可以让学生能够进行及时的思考和反思,及时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有益于学生对于观点和理论的正确思考和认识。研究者将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引入到生物教学中,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广大学生科学思维的综合能力培养。本研究主要有以下目的:在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合作论证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教学情况建构适合自己以及学生的合作论证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应的环节设计,并在接下来的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有效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将相应的教学和案例呈现出来。并对延安市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二年级两个班的112人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研究者对两个学习情况不同的班级进行合作论证教学,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n研究。研究者得到进行教学实践的两个班学生前测时论证能力较差,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之后,实验班虽然在成绩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对学科的认知情况、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科学论证能力方面相对比对照班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以说明了合作论证教学模式是具有可行性的。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对学科的认知情况得到了提高。(2)通过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教学,小组合作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率、论证材料的准备和质量以及使用情况、小组学习成果、小组学习的分工情况实验班的情况都优于对照班,证明该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3)通过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教学,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
石双飞[10](2020)在《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我国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化学课堂的要求。2017版化学新课程标准将学科核心素养确定为课程标准的主旨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它强调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积极主动参与的教育理念。ATDE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并进行引导提供帮助,而学习者逐步在与他人合作沟通学习中,主动探究、构建、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ATDE教学模式与新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将高一化学教学和ATDE教学模式相结合,设计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并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考查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理论方面,ATDE教学模式是基于探究学习理论、杜威“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有意义学习理论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的,同时将理论与课堂实践相结合,探求最佳教学效果。同时结合ATDE教学模式中的五大基本原则以及该教学模式的中的四个基本元素“Asking”、“Thinking”、“Doing”、“Evaluation”,充分理解并营造氛围推动学生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同时善于合作以充分提高主观能动性,最后对全局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探讨了ATDE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义,以及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从而证明该模式的可行性。在实践方面,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以及遵循的原则制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进行编制,以“气体摩尔体积”“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铝的重要化合物”和“氯气的实验室制备”四个教学案例,设计课程。笔者以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束后,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纸笔测验、访谈等方法进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从而证明ATDE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践结果表明,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教学对提高学生化学成绩有促进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实验班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质疑能力、举一反三、联想能力、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班。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访谈结果分析,该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意识的改变。
二、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ADI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在疫情冲击下线上教学的兴盛 |
1.1.3 高考试题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察 |
1.1.4 高中生物课程中引入ADI混合教学模式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ADI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发展 |
1.2.2 混合教学模式的提出与发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实验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访谈法 |
1.5.5 统计分析法 |
1.6 研究思路 |
1.7 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混合教学模式 |
2.1.2 ADI教学模式 |
2.1.3 ADI混合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第3章 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ADI混合教学模式 |
3.1 图尔敏论证模式 |
3.2 ADI教学模式 |
3.3 混合教学模式 |
3.4 ADI混合教学模式 |
第4章 高中生物ADI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 |
4.1 ADI混合教学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量力性原则 |
4.1.3 因材施教原则 |
4.1.4 科学性原则 |
4.2 ADI混合教学策略 |
4.2.1 “团队协作”策略 |
4.2.2 “支架引导”策略 |
4.3 ADI混合教学内容 |
4.3.1 适合ADI混合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分类 |
4.3.2 适宜ADI混合教学必修内容的筛选标准 |
4.3.3 《分子与细胞》内容分类 |
4.3.4 《遗传与进化》内容分类 |
4.4 ADI混合教学案例 |
4.4.1 《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教学设计 |
4.4.2 《细胞核的功能》教学设计 |
4.4.3 《光合作用的原理》教学设计 |
第5章 ADI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工具 |
5.2.1 生物学学习兴趣量表 |
5.2.2 科学论证能力量表 |
5.2.3 学生访谈提纲 |
5.3 实践具体过程 |
5.3.1 实验前测 |
5.3.2 教学实践过程 |
5.3.3 实验后测 |
第6章 实践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
6.1 ADI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生物学学习兴趣的影响 |
6.2 ADI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影响 |
6.3 ADI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论证倾向的影响 |
6.4 ADI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
6.5 访谈结果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1.1 提升了学生生物学习的兴趣 |
7.1.2 促进了学生科学探究论证能力的形成 |
7.1.3 加深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
7.2 存在的问题 |
7.2.1 ADI混合教学模式实施周期过短 |
7.2.2 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偏差和问题 |
7.2.3 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系统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量表 |
附录2:学生科学论证能力问卷 |
附录3: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2)“疑探”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研究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 |
2.1.1 “疑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 |
2.1.2 教学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理论 |
2.2.3 学习金字塔理论 |
2.2.4 有意义学习理论。 |
3. “疑探”教学模式概述 |
3.1 “疑探”教学模式的开展程序 |
3.2 “疑探”教学模式的特点 |
3.3 小组的划分方法 |
3.4 “疑探”教学模式在三种不同课型中实践的教学案例分析 |
3.4.1 新授课教学分析——以《盐类的水解》新授课为例 |
3.4.2 复习课教学分析——以《水溶液的酸碱性和pH》为例 |
3.4.3 试题讲评课教学分析——以《水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式的书写》课堂为例 |
4. “疑探”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实践效果分析 |
4.1 研究对象选取 |
4.2 研究实施过程 |
4.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4 调查结果分析 |
4.4.1 基于学生化学学习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2 基于实验班课堂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4.3 基于化学成绩上变化对比分析 |
4.4.4 访谈结果分析 |
5. “疑探”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
5.1 存在问题 |
5.2 改进建议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历次考试成绩 |
附录二: 高二学生化学学习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高中生对“疑探”教学模式开展的态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内容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研究综述 |
第一节 PBL的含义 |
第二节 PBL教学模式的含义 |
第三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研究综述 |
第四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研究综述 |
第五节 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研究综述 |
第六节 PBL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综述 |
第七节 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综述 |
第八节 小结 |
第三章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思想 |
第一节 新课标背景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框架 |
第二节 新课标下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 |
第三节 以新课标为背景的PBL教学模式的要素分析 |
第四节 新课标下物理课堂PBL教学模式的设计流程 |
第四章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实践前期条件分析- |
第二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平抛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
第三节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圆周运动教学实践过程 |
第五章 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学生访谈目标 |
第二节 访谈提纲的设计思路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介绍 |
第四节 访谈的实施 |
第五节 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教学建议 |
第三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平抛运动教学设计 |
附录二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
附录三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
附录四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教师访谈实录 |
附录六 学生访谈实录 |
附录七 教学实践过程 |
致谢 |
(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状况 |
2.国内研究状况 |
(三)重点、难点 |
1.重点 |
2.难点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与不足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 |
1.模式的内涵 |
2.教学模式的内涵 |
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 |
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特点 |
(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多元智能理论 |
4.发现学习理论 |
二、《道德与法治》课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
(一)打破传统教学弊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三)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三、“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实践 |
(一)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
(二)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
(三)在试卷讲评课中的应用 |
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瓶颈 |
(一)疑探问题提出不合理 |
(二)小组合作机制不完善 |
(三)师生角色转换不到位 |
(四)教学时间分配不恰当 |
(五)现有教学评价不先进 |
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完善途径 |
(一)提高疑探问题生成水平 |
(二)有效构建并完善学习小组 |
(三)正确处理好师生角色 |
(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
(五)创新教学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综述 |
2.1.1 探究式教学的国外研究 |
2.1.2 探究式教学的国内研究 |
2.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2.2.1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国外研究 |
2.2.2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国内研究 |
2.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三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3.1 概念界定 |
3.1.1 教学模式 |
3.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
3.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3.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思路 |
4.4 研究工具 |
4.4.1 课堂观察量表 |
4.4.2 调查问卷 |
4.4.3 访谈提纲 |
4.4.4 问卷星软件 |
4.5 研究方法 |
4.5.1 文献资料法 |
4.5.2 问卷调查法 |
4.5.3 课堂观察法 |
4.5.4 访谈法 |
4.6 研究步骤 |
4.6.1 研究准备阶段 |
4.6.2 研究实施阶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
5.1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5.1.1 学生态度 |
5.1.2 学生表现 |
5.1.3 学生学习效果 |
5.1.4 课堂评价形式和效果 |
5.2 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1 自主学习情况 |
5.2.2 教学环节实施现状 |
5.2.3 实施效果 |
5.2.4 课堂评价形式 |
5.3 课堂观察结果 |
5.3.1 课堂整体效果 |
5.3.2 存在的问题 |
5.3.3 改进措施 |
5.4 教师访谈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取得的成效 |
6.1.2 存在的问题 |
6.1.3 改进建议 |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性 |
6.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6)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概念界定 |
1.2.1 论证 |
1.2.2 论证教学 |
1.2.3 探究式教学 |
1.2.4 ADI教学模式 |
1.2.5 批判性思维倾向 |
1.3 国内外关于ADI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理论基础 |
1.4.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1.4.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问卷调查法 |
2.2.2 文献研究法 |
2.2.3 访谈法 |
2.3 研究工具 |
2.3.1 ADI教学应用调查 |
2.3.2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中文版 |
2.3.3 学生访谈提纲 |
2.4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ADI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
3.1 《遗传与进化》ADI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3.2 ADI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
3.3 8个阶段时间安排 |
3.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案例 |
3.4.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4.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4.3 本节小结 |
3.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案例 |
3.5.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5.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5.3 本节小结 |
3.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 |
3.6.1 ADI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6.2 一般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 |
3.6.3 本节小结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ADI教学应用调查数据分析 |
4.1.1 教师基本基本信息的统计 |
4.1.2 ADI教学应用调查具体题目的数据统计及分析 |
4.1.3 本节小结 |
4.2 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业成绩及批判性思维倾向的对照分析 |
4.2.1 开学初月考与期末考学业成绩分析 |
4.2.2 批判性思维倾向前后测分析 |
4.2.3 本节小结 |
4.3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1 学生访谈的具体分析 |
4.3.2 本节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讨论 |
5.1.1 ADI教学模式适用于生物学实验和理论探究内容 |
5.1.2 ADI教学模式被教师了解程度很低 |
5.1.3 ADI教学模式对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
5.1.4 在较短时间内,ADI教学模式对批判性思维倾向个别维度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
5.2 研究结论 |
5.3 建议 |
5.3.1 加强教师对ADI教学模式的学习 |
5.3.2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论证问题 |
5.4 存在不足 |
5.5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学批判性思维倾向调查问卷(CTDI-CV) |
附录2 论证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的应用调查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学生讲义 |
附录5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学生讲义 |
附录6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生讲义 |
附录7 学生访谈记录 |
附录8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9月月考 |
附录9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三疑三探”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新课标的要求 |
1.1.2 当前县城高中教育实际情况 |
1.1.3 新高考的要求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2.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教学实践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
1.4.1 教学实践研究方案 |
1.4.2 可行性分析 |
1.5 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1.5.1 研究框架 |
1.5.2 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教学模式 |
2.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
2.1.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
2.1.4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师生的要求 |
2.1.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3 自主学习理论 |
2.2.4 合作探究理论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4 过往研究的不足 |
3 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情况”前期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材料 |
3.2.1 问卷材料 |
3.2.2 访谈材料 |
3.3 调查方法和过程 |
3.4 调查对象 |
3.5 调查结果分析 |
3.5.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3.5.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3.5.3 访谈分析 |
3.6 调查结论 |
4 县城中学化学教学“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教学实践 |
4.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案例 |
4.1.1 新授课-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为例 |
4.1.2 复习课-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为例 |
4.1.3 习题课-以《电化学的应用》为例 |
4.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4.2.1 教学实践研究方案 |
4.2.2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5.3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8)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高中生物实验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1.1.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中的作用 |
1.1.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可行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验教学的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
2.1.2 提出问题的能力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三章 基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设计 |
3.1 应用原则 |
3.1.1 学生主体原则 |
3.1.2 启发诱导原则 |
3.1.3 循序渐进原则 |
3.1.4 因材施教原则 |
3.2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验教学过程 |
3.2.1 设疑自探 |
3.2.2 解疑合探 |
3.2.3 质疑再探 |
3.2.4 运用拓展 |
3.3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案例 |
3.3.1 案例一:检测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 |
3.3.2 案例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3.3.3 案例三: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
第四章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与效果分析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对象 |
4.3 实验方法 |
4.4 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 |
4.5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分析 |
4.5.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5.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6.1 学生成绩比较分析 |
4.6.2 实验前后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变化的分析 |
4.7 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4.8 实施建议 |
4.8.1 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学习 |
4.8.2 明确小组分工,全员参与思考 |
4.8.3 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我国科学教育实践现状的需求 |
1.1.3 合作是论证教学的有效途径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论证 |
2.1.2 论证式教学模式 |
2.1.3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 |
2.2 文献回顾与反思 |
2.2.1 文献数量统计 |
2.2.2 文献情况分析 |
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2.3.1 论证式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2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现状 |
2.3.3 国内外研究文献总结 |
2.4 合作论证教学的教学模式 |
2.5 合作论证教学的理论基础 |
2.5.1 建构主义理论 |
2.5.2 逻辑学理论 |
2.5.3 合作学习理论 |
2.6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作用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思路 |
第四章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构建 |
4.1 合作论证教学和论证教学的区别 |
4.2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原则 |
4.2.1 重视已有的知识经验 |
4.2.2 重视矛盾情境的营造 |
4.2.3 重视学生的合作学习 |
4.2.4 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索 |
4.3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策略 |
4.3.1 利用错误概念,开展合作论证 |
4.3.2 进行支架引导,熟悉教学模式 |
4.3.3 创设优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
4.3.4 运用主张表,进行小组合作 |
4.4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
4.5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的环节设计 |
第五章 合作论证教学模式教学案例 |
5.1 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的发现过程 |
5.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
第六章 教学实践 |
6.1 实践研究工具 |
6.2 实践结果及分析 |
6.2.1 教师访谈问卷分析 |
6.2.2 生物学习兴趣与态度量表分析 |
6.2.3 课堂观察小组合作情况分析 |
6.2.4 高中学生科学论证能力调查问卷分析 |
6.2.5 生物学业成绩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7.3 创新之处 |
7.4 研究反思 |
7.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学设计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生物学习兴趣与态度量表 |
附录四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五 高中学生论证能力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10)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国家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 |
1.1.2 新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 |
1.1.3 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的需求 |
1.1.4 适应新时代高考改革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 |
1.3.2 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对比实验法 |
1.5.4 访谈法 |
1.5.5 统计分析法 |
第2章 ATDE教学模式相关概述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教学模式 |
2.1.2 ATDE教学模式 |
2.2 ATDE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2.1 探究学习理论 |
2.2.2 杜威“从做中学”思想 |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4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基于ATDE教学模式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过程 |
3.1 基于ATDE教学模式下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 |
3.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3.1.2 课堂-民主性原则 |
3.1.3 内容-探究性原则 |
3.1.4 问题-层次性原则 |
3.1.5 情境-趣味性原则 |
3.2 ATDE教学模式的应用环节 |
3.2.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3.2.2 类比联想,分析问题 |
3.2.3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
3.2.4 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
3.3 ATDE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
3.3.1 ATDE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的新定义 |
3.3.2 ATDE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
3.3.3 ATDE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
第4章 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
4.1 实验设计 |
4.1.1 实验目的 |
4.1.2 实验对象 |
4.1.3 实验材料 |
4.1.4 实验变量 |
4.1.5 实验过程 |
4.2 部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
4.2.1 案例一:气体摩尔体积 |
4.2.2 案例二: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
4.2.3 案例三:铝的重要化合物 |
4.2.4 案例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
第5章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5.1 调查工具设计及信度分析 |
5.1.1 调查工具设计 |
5.1.2 信度分析 |
5.2 问卷结果分析 |
5.2.1 实验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
5.2.2 对照班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分析 |
5.2.3 实验班学习水平前后测结果分析 |
5.2.4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习水平后测结果分析 |
5.2.5 学生总体学习水平各维度前后测结果分析 |
5.3 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3.1 实验前测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3.2 实验后测化学成绩结果分析 |
5.4 访谈结果分析 |
5.4.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高一学生学习水平状况问卷调查 |
附录 Ⅱ |
附录 Ⅲ |
致谢 |
四、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ADI混合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金泓利. 西南大学, 2021(01)
- [2]“疑探”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徐向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3]基于PBL教学模式的高中力学教学实践研究[D]. 吴昊.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马育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三疑三探”在初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以西峡县双龙二中为例[D]. 张玲. 延安大学, 2020(12)
- [6]ADI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D]. 黄健. 广州大学, 2020(02)
- [7]“三疑三探”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吴思.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以高中生物实验课为例[D]. 罗文洁. 扬州大学, 2020(02)
- [9]合作论证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实践研究[D]. 马娟. 延安大学, 2020(12)
- [10]ATDE教学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石双飞.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