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王臻妮[1](2018)在《累及翼腭窝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PPF)位置深在,虽然体积较小,但其解剖结构复杂,有自然的管道和裂隙沟通鼻腔、鼻咽、口腔、眼眶、中颅窝和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ITF),是鼻眼、鼻颅底沟通性病变常累及的地方。累及翼腭窝的病变以肿瘤多见,良性肿瘤常见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恶性肿瘤中鳞状细胞癌(Squamous-cellcarcinoma,SCC)、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淋巴瘤、肉瘤、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melanoma,MM)和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C)等均有见报道,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肿瘤的主要部位和累及周围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分析患者的不同的临床表现形式一般可提示肿瘤病变的原发部位及可能累及的重要结构。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除对放化疗敏感的肿瘤外主要的治疗方式仍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因为该部位结构深在,结构复杂,且毗邻颈内动脉和中颅窝底,如何有效切除肿瘤并减少手术并发症,尤其是避免大血管和卢颅神经的损伤,是国内外各学者专家一直关注并讨论的重点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鼻内镜手术的进步,对累及翼腭窝的沟通性病变的诊断和手术入路的经验总结逐渐深入。目的通过探讨累及翼腭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资料、手术入路及经验、预后,为临床诊疗翼腭窝肿瘤性病变提供一定的经验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11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经影像学诊断、手术切除及术后病理确诊的30例累及翼腭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例患者临床症状较单一,以头痛为主诉者2例,以颌面部肿物逐渐增大就诊者2例,以颌面神经分布区感觉异常及鼻塞1例,以渐进性鼻塞伴或不伴反复鼻出血6例,以耳闷为主要症状者1例;另有18例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与肿瘤不同程度侵犯上颌窦各壁而导致的临床表现类似。30例患者术前均经鼻窦鼻咽部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6例患者行MRI平扫+增强扫描,3例加行CTA检查,6例加行DSA检查,证实为翼腭窝不同程度受累的占位性病变:5例考虑为神经源性肿瘤,瘤体主要位于翼腭窝、颞下窝;6例瘤体主要位于鼻咽鼻腔,向外侧不同程度累及翼腭窝,术前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19例术前诊断为恶性肿瘤,其中18例原发于上颌窦,1例原发于颞下窝,均侵袭翼腭窝。手术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式麻醉,根据瘤体原发部位、侵犯范围以及距离体表的远近选择合适手术入路,经鼻内镜入路14例(其中2例怀疑神经源性肿瘤,因瘤体巨大且侵犯中颅窝者,术中应用影像导航仪),上颌骨部分或扩大切除入路14例,下颌下入路1例,下颌骨劈开入路1例,鼻内镜联合耳前颈侧入路1例。术后通过电话随访、鼻内镜复查及影像学检查,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3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大出血(大于1000ml的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出现。11例良性患者均彻底切除肿瘤。19例恶性患者除1例黑色素瘤颅内部分无法全切外,其余患者均肉眼全切。手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肿瘤11例,恶性肿瘤19例,符合术前大体评估;分别为神经鞘瘤5例,血管纤维瘤6例,鳞状细胞癌8例,腺样囊性癌3例,上皮-肌上皮癌2例,肌上皮癌1例,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肉瘤1例,黑色素瘤3例(见图1)。术后随访4个月至64个月不等,平均随访22个月,至随访终末时间,良性肿瘤患者无复发,2例患者有颌面神经分布区麻木感,其中1例术后半年恢复,1例患者有患侧口角略歪斜。19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进行放化疗,其中13例至今生存,3例放疗后出现口鼻漏。2例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半年死亡,1例鳞状细胞癌及1例黑色素瘤患者术后8个月死亡,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2年死亡,1例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4年死亡。结论1、累及翼腭窝的肿瘤以多部位沟通性肿瘤多见,早期累及翼腭窝的良性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累及翼腭窝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以上颌神经分布区感觉或功能异常多见。2、CT及MRI是诊断翼腭窝肿瘤的主要方法,CTA可很好的显示卢颅内血管与瘤体的关系,脑血管造影(DSA)及超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可有效诊断纤维血管瘤并减少瘤体血供。3、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受累范围,选择距离肿瘤径路较短、功能性结构破坏较少的手术入路。其中鼻内镜入路适用于原发肿瘤主要位于近颅底中线者,如上颌窦后壁、鼻腔后段及鼻咽腔或肿瘤累及中颅窝的翼腭窝神经鞘瘤和鼻咽纤维血管瘤、翼腭窝和颞下窝局限性恶性肿瘤,且具有损伤小、术后无面部瘢痕形成、恢复快等优点。颈侧、下颌下或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适用于瘤体接近体表、远离颅底及中线者,如颞下窝原发性肿瘤累及翼腭窝者。上领骨切开入路:适用于上颌窦原发恶性肿瘤侵袭翼腭窝、颞下窝者。术中应用影像导航仪、多学科合作及术者的精确操作可有效切除翼腭窝巨大良性肿瘤并预防周围重要结构(颈内动脉、视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对于累及咀嚼肌、颅神经、眶内的患者,功能性结构的破坏有时不可避免;累及颅内者,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需辅助放/化疗。
朱容萱[2](2018)在《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组未分化的异质性肿瘤,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但该组肿瘤在常规光学显微镜下具有相似的特征,形态学上难以区分并确定其组织来源。长期以来,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内科以及病理领域的一大难题。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以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相对少见的小圆细胞肿瘤,国内在这两方面的病例报道或者综合分析十分有限。本课题通过报道140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和87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详细总结其病理特点、肿瘤分布、治疗方案以及生存情况,探讨不同因素对肿瘤发病和预后的影响,旨在提高对小圆细胞肿瘤的认知和管理,并期望从中找到最佳治疗方案。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年轻患者局部肿块应考虑以上两种疾病可能性,特异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细胞遗传学检测是二者诊断的必要条件。对于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男性、无转移、有效减瘤手术、化学治疗以及多模式治疗都是延长总生存率的显着因素(p<0.05)。可通过手术,辅助治疗清除肿瘤的多模式治疗方案提高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患者生存水平。而对于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淋巴结状态、肿瘤分期、有效减瘤手术是显着的良性预后因素(p<0.05)。虽然手术后放疗和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预后仍不理想。对于无法手术切除者应以化疗为主,结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
卢红,王健,蔡萍,黎海涛,陈伟[3](2017)在《颅底高分化软骨肉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文中提出颅底软骨肉瘤是临床少见的一种生长缓慢、具有侵袭性的低级别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1%,占颅底肿瘤的6%[1];而发生于颅底的高分化软骨肉瘤则更少见,其发病率不确切,目前国内外尚无大宗病例报道,临床误诊率高。颅底高分化软骨肉瘤分化较好,恶性度低,预后良好,但因血运丰富,且易与临近结构粘连,故手术完整切除难度大。本文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高分化软骨肉瘤患者的CT和MRI资料,旨在探讨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及影
段楚玮[4](2017)在《蝶枕软骨结合闭合规律及斜坡相关疾病影像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采用HRCT对国人蝶枕软骨结合闭合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利用HRCT在评价蝶枕软骨结合闭合分度上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方法]在PACS系统回顾性收集400例(男201例,女199例)年龄在0-20岁之间在本院接受颞骨HRCT检查的正常受试者影像学资料。对横断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 Planar Reformation,MPR),在斜坡标准矢状面重组图像上,分别观察蝶枕间骨质形态、骨化中心的出现;并采用蝶枕软骨结合闭合五分度法,对蝶枕软骨结合闭合情况在CT重组图像上进行评价。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包做分析处理,利用Kappa检验方法评价不同观察者在评价闭合分度上的一致性。年龄和闭合分度之间的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性别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有统计学资料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蝶枕软骨结合的闭合程度与年龄成正相关;在不同性别中,年龄与闭合分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01;男r=0.884,女r=0.818)。女性蝶枕骨结合开始闭合及完全闭合的时间均提前于男性;不同年龄组闭合分度有显着差异的见于11-12岁、12-13、13-14岁年龄组,而其他年龄组无显着差异。国人蝶枕软骨结合间形状多样,可分为边缘平行整齐和边缘不整齐;并可见蝶枕软骨结合中线处可见伸向一侧或两侧切迹。蝶枕软骨结合之间可见骨化中心,骨化中心的位置可分别位于软骨结合的上、中、下部或累及全长,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范围从7岁-17岁。[结论]利用HRCT能清晰显示蝶枕软骨结合在不同年龄阶段闭合分度情况的差异,采用蝶枕软骨结合闭合5分度法有较强的可靠性,重复性较强;有助于了解健康人群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目的]回顾性分析斜坡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认识该区域常见疾病及少见病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斜坡区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总结2011年-2016年期间因“斜坡区占位性病变”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例共82例,均有较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MRI或CT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影像学资料由两名放射科资深诊断医师对所有影像学资料进行阅片,观察并记录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强化程度及侵犯范围等。根据CT影像观察病变对邻近骨质的侵犯,根据MRI影像观察病变的生长方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意见不一致时,协商后统一意见,分析各个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并将病理学检查和临床结果与影像学资料逐一对照分析研宄。[结果]本组累及斜坡的病变共82例,其中斜坡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共19例,包括脊索瘤〗6例、软骨肉瘤、骨瘤、骨纤维结构不良各1例。57例为临近部位肿瘤直接侵犯斜坡,病理类型包括鼻咽癌40例、侵袭性垂体瘤15例(其中包括异位垂体腺瘤2例)、恶性黒色素瘤、横纹肌肉瘤各1例。斜坡转移瘤4例,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及粘液腺癌转移各一例,骨髓瘤2例。斜坡区占位性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正常斜坡被肿瘤组织所替代,信号/密度不均匀,呈不均一强化,影像学表现多样;原发性肿瘤如脊索瘤等多呈膨胀性生长,继发肿瘤如鼻咽癌等多呈浸润性改变。确定肿瘤的中心部位对定性诊断有所帮助,当病变破坏广泛时鉴别比较困难。[结论]斜坡区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复杂,部分病变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依据其CT及MRI特点,结合临床特征,能够对斜坡常见疾病作出基本影像学分析。但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影像学诊断困难,确诊仍需病理学。
余曼[5](2017)在《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鼻腔鼻窦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CS)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4例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患者中,男性患者1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范围为37-61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从1个月到半年不等。1例肿瘤发生于额窦;1例肿瘤发生于上颌窦,累及颞下窝、硬腭、鼻腔;2例肿瘤发生于蝶窦,其中1例颅底受侵犯。1例以鼻塞伴头部胀痛为主诉就诊;1例以单纯头部胀痛为主诉就诊;1例以牙痛、面颊及硬腭肿胀为主诉就诊;1例以头痛伴视力下降为主诉就诊。电子鼻咽镜下见肿物呈淡红色或灰白色,表面膨隆。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并可清晰显示骨质的破坏和肿瘤内的钙化灶。行MRI检查时鼻腔鼻窦软骨肉瘤在T1WI上常表现为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常呈现出高信号,但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现出轻度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可显示周围组织受侵情况。3例根据组织形态学诊断及分级,1例依据免疫组化染色确诊。3例行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1例行鼻侧切开上颌骨全截除术。1例术后1年余因肿瘤复发并侵犯颅内及眶内而死亡。2例术后随访7个月、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1.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很少转移,但局部复发率较高。2.CT及MRI检查为鼻腔鼻窦软骨肉瘤术前评估提供可靠依据。3.确诊依赖于术后大块或完整肿瘤的病理学检查,Vimentin、S-100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是该肿瘤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病理学特征。4.该病在治疗上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放射治疗主要用于高级别的、不可切除的或行局部姑息切除的肿瘤。
李晓芬,张六妹,张蕃昌[6](2015)在《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14例中病灶位于颈椎5例,跟骨3例,耻骨和顶骨各2例,肩胛骨、蝶骨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14例,CT平扫10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结果所研究病例病变骨均表现出典型的软骨帽,10例可见瘤体骨皮质和骨小梁与患骨相连续,4例可见病灶内有斑点状或片状钙化,5例MRI增强扫描有明显强化改变。结论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较少见,影像学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和多样性,综合运用平片、CT和MRI 3种检查方法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滕梁红,高巍,陈革,杨菲,卢德宏[7](2015)在《颅底肿瘤及瘤样病变86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发生在颅底的肿瘤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颅底肿瘤及瘤样病变共869例,回顾性分析各类病变构成比、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析临床病理学特点。结果 869例中男女比例为1∶1.04;发病年龄379岁,中位年龄49岁。其中瘤样病变93例,良性肿瘤542例,恶性及交界性肿瘤病变234例。良性/瘤样病变女性多发,恶性/交界性肿瘤男性多发,两者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在颅底的病变前五位依次是垂体腺瘤(286例)、神经鞘瘤(99例)、恶性上皮源性肿瘤(98例)、脑膜瘤(92例)、囊肿性病变(62例)。按照病变的来源,发生于颅底骨上方颅腔内的病变共601例(69.2%),颅骨本身病变78例(9.0%),颅底骨下方的肿瘤及瘤样病变145例(16.7%),另有45例病变(5.2%)术后也无法明确来源部位。结论颅底可以发生多种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和瘤样病变,多数病变具有明确的临床病理特点,但部分疑难病例需要结合病史、影像学表现、形态学特点以及免疫组化标记来帮助诊断。
于艳红,陈为军,王宁,牛艳坤,靳龙坡,郭成伟[8](2014)在《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颅内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颅内GS 9例的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脑膜侵犯2例。2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GS;7例误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及转移瘤各2例,脑肿瘤、颅底软骨肉瘤及颅内低压综合征各1例。9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3例先确诊白血病,后诊断GS,6例因颅神经症状首发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典型GS细胞确诊GS。经相应治疗疾病进展死亡1例,缓解8例。结论颅内GS CT与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及脑膜侵犯伴梗阻性脑积水等征象,CT和MRI联合检查有助于GS确诊,且对预后评价有一定帮助。
陈和平,龙德云,陈明安,邵伟新[9](2013)在《恶性胸骨肿瘤CT诊断价值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探讨恶性胸骨肿瘤临床CT诊断价值和检查意义。【方法】搜集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41例恶性胸骨肿瘤CT资料,其中胸骨转移性肿瘤37例(肺癌转移27例;乳腺癌转移7例;食道癌、前列腺癌及骨肉瘤转移各1例)。原发性胸骨肿瘤4例(骨髓瘤2例、软骨肉瘤1例、骨肉瘤1例)。【结果】胸骨局部骨质改变,其中溶骨性骨破坏26例(肺癌转移18例、乳腺癌转移5例、骨髓瘤2例、骨肉瘤1例)。成骨性骨破坏8例(肺癌转移6例、食道癌转移1例、骨肉瘤转移1例)。混合性骨破坏7例(肺癌转移3例、乳腺癌转移2例、前列腺癌转移1例、软骨肉瘤1例)。胸骨处软组织肿块21例,胸骨前胸壁肌、皮下脂肪和胸骨后脂肪间隙浸润17例,皮肤表面数个小结节状影突起2例。【结论】恶性胸骨肿瘤以转移瘤多见,CT检查对胸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李春梅[10](2011)在《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应用齿科(Dental)扫描技术及MSCT的MPR、VR等重建功能对多层螺旋CT图像重建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48例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其中牙源性囊肿16例、造釉细胞瘤7例、单纯性骨囊肿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肉瘤1例、牙龈来源恶性肿瘤3例、上颌窦来源恶性肿瘤侵犯颌骨13例。术前均行MSCT扫描,将原始的容积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上进行Dental成像,采用骨算法,对病灶进行分析,并与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法(MPR)图像及手术所见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和验证。结果:良性病变在MSCT上多表现为颌骨膨胀性改变,病灶密度不均,边缘光整,类圆形或分叶状;恶性者常有骨质破坏及邻近软组织肿物。MSCT Dental成像能够直观、立体地显示口腔颌面骨质的显微结构、深部的骨质结构及肿瘤性病变,尤其对复杂病变的判断有优势。与VR、MPR重建图像比较,Dental重建图像对显示颌骨肿瘤性病变与下颌管、切牙管及颏孔等之间的关系、病变邻近的牙根吸收破坏情况等具有优势,能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全面、客观的信息。结论: MSCT结合Dental成像能立体、直观地显示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因而,它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二、副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副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累及翼腭窝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分子标志物 |
1.前言 |
2.分子标志物 |
2.1 上皮谱系筛选标志物 |
2.1.1 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CK) |
2.1.2 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 |
2.2 间充质谱系筛选标志物 |
2.2.1 波形蛋白(Vimentin) |
2.2.2 Vimentin/ CK共表达 |
2.3 恶性黑色素瘤筛选标记物 |
2.3.1 S100 蛋白质 |
2.3.2 HMB-45 |
2.4 造血细胞恶性肿瘤筛选标志物 |
2.4.1 CD45 |
3.小圆细胞瘤组织学特点 |
3.1 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
3.2 横纹肌肉瘤 |
3.3 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
3.4 低分化的滑膜肉瘤 |
3.5 维尔姆斯肿瘤 |
3.6 神经母细胞瘤 |
3.7 小细胞癌 |
3.8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
3.9 恶性黑色素瘤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研究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文献学习 |
2.2 数据收集 |
2.3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患者的临床特征 |
3.2 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 |
3.3 肿瘤标志物 |
3.4 治疗方法 |
3.5 预后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研究 |
1.前言 |
2.病人和方法 |
2.1 患者/肿瘤队列 |
2.2 研究终点 |
2.3 统计 |
3.结果 |
3.1 研究队列和临床特征 |
3.2 成像和组织学特征 |
3.3 生化实验室测试 |
3.4 治疗 |
3.5 生存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3)颅底高分化软骨肉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方法 |
1.3 图像评价 |
2 结果 |
2.1 CT表现 |
2.2 MRI表现 |
3 讨论 |
3.1 概述 |
3.2 病理与影像特征分析 |
3.3 鉴别诊断 |
(4)蝶枕软骨结合闭合规律及斜坡相关疾病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蝶枕软骨结合闭合规律的高分辨率CT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斜坡相关疾病的影像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致谢 |
(5)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流行病学及病因 |
1.2.2 临床表现 |
1.2.3 影像学特点 |
1.2.4 组织病理学 |
1.2.5 诊断 |
1.2.6 鉴别诊断 |
1.2.7 治疗 |
1.2.8 预后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临床表现 |
3.2.1 症状与体征 |
3.2.2 症状持续时间 |
3.3 辅助检查 |
3.3.1 电子鼻咽镜 |
3.3.2 影像学检查 |
3.3.3 组织病理学检查 |
3.4 治疗及结果 |
第4章 讨论 |
4.1 病因及流行病学 |
4.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4.1.2 流行病学 |
4.2 临床表现 |
4.3 影像学检查 |
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
4.5 治疗 |
4.6 结果和预后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颅底肿瘤及瘤样病变86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8)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3 影像学表现 |
1.3.1 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 |
1.3.2 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 |
1.3.3 脑膜侵犯2例: |
1.4 影像学诊断 |
1.5 病理诊断 |
1.6 治疗及预后 |
2 讨论 |
2.1 GS与白血病 |
2.2 颅内GS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 |
2.2.1 脑实质浸润伴出血: |
2.2.2颅内肿瘤形成伴骨质破坏 |
2.2.3 脑膜侵犯伴脑积水: |
2.3 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
(9)恶性胸骨肿瘤CT诊断价值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仪器: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局部骨质破坏 |
2.2 软组织肿块表现 |
2.3 周围结构侵犯情况 |
2.4 原发灶来源及胸骨外转移情况 |
3 讨论 |
3.1 胸骨肿瘤发病情况 |
3.2 胸骨肿瘤的检查方法 |
3.2.1 常规X线检查: |
3.2.2 胸骨肿瘤CT检查方法与优点: |
3.2.3 MRI检查特点: |
3.3.1 从病因上全面考虑其所有可能性: |
3.3.2 从发病率上考虑: |
3.3.3 从CT表现特征上综合分析:可能属于哪一种 |
3.3.4 排除非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 |
(10)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1.1 MSCT三维重建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应用概况 |
1.2 齿科(Dental)扫描技术的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 病变中的应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检查方法 |
2.1.3 螺旋扫描模式 |
2.1.4 重建方法 |
2.1.5 数据读取及图像存储 |
2.1.6 统计学处理 |
2.2 结果 |
2.2.1 颌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 |
2.2.2 颌骨恶性肿瘤或颌骨周围软组织恶性肿瘤侵犯上颌骨的CT表现 |
2.2.3 CT结合Dental软件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 讨论 |
2.3.1 颌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2 颌骨恶性肿瘤 |
2.3.2.1 颌骨骨肉瘤 |
2.3.2.2 上颌窦来源恶性肿瘤直接浸润上颌骨 |
2.3.2.3 牙龈恶性肿瘤 |
2.3.3 MSCT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4 齿科(Dental)图像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3.4.1 齿科(Dental)图像的概述 |
2.3.4.2 齿科(Dental)图像显示相关解剖结构 |
2.3.4.3 齿科(Dental)图像在肿瘤术前、术后或放疗后评估的应用 |
2.3.5 MSCT结合齿科(Dental)检查评价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2.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科研情况 |
个人简历 |
四、副鼻窦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累及翼腭窝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的分析[D]. 王臻妮. 山东大学, 2018(11)
- [2]小圆细胞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预后因素研究[D]. 朱容萱.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颅底高分化软骨肉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J]. 卢红,王健,蔡萍,黎海涛,陈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07)
- [4]蝶枕软骨结合闭合规律及斜坡相关疾病影像学研究[D]. 段楚玮.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 [5]鼻腔鼻窦软骨肉瘤4例并文献复习[D]. 余曼. 吉林大学, 2017(09)
- [6]非常见部位骨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J]. 李晓芬,张六妹,张蕃昌. 江西医药, 2015(05)
- [7]颅底肿瘤及瘤样病变869例临床病理学分析[J]. 滕梁红,高巍,陈革,杨菲,卢德宏. 北京医学, 2015(05)
- [8]颅内粒细胞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分析[J]. 于艳红,陈为军,王宁,牛艳坤,靳龙坡,郭成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14(08)
- [9]恶性胸骨肿瘤CT诊断价值临床分析[J]. 陈和平,龙德云,陈明安,邵伟新.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06)
- [10]多层螺旋CT结合齿科扫描技术在颌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D]. 李春梅. 汕头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