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计自测题(五)参考答案(论文文献综述)
梅杰[1](2020)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的教学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结构的转型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我国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和职业人才教育培养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深化中职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翻转课堂是教育信息化一个重要举措,它运用网络技术平台,通过课前知识外化、课堂知识内化、课后巩固练习方式将课堂翻转,从而实现高效学习,最终培养有能力懂技术的财经商贸人才。本文以翻转课堂引入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教学为例,基于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实践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教学构成要素和模式为主要依据,首先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理论,继而分析翻转课堂引入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通过分析引入后的效果,最后提出翻转课堂引入中职财经商贸专业教学的价值以及解决方法。本研究发现:1.通过对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梳理了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明确了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和优势,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矛盾,进一步提高了翻转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2.在对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的效果分析,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财经商贸专业技能,同时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主能力和综合能力;3.虽然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好,但是在实施上存在一定难度,部分课程不适合翻转课堂、学生自主性差、教师观念陈旧、学校硬件条件达不到等,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从教学资料、学生、教师、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1.研究内容创新,国内外学者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很多,大多集中在中学、大学各学科领域,对中职学校层面研究较少,对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一定程度丰富了翻转课堂教学理论系统,填补以往对财经商贸专业教学研究在理论上的不足,为翻转课堂在财经商贸上的应用提供相应理论支持;2.研究实践创新,翻转课堂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因各学科的不同也存在不同,本研究对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教学实践进行分析,通过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平台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教学实施困难及建议等,为以后中职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具体流程参考和实践指导。
刘莎[2](2020)在《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视频进行新课的学习,在课堂上通过与老师同学交流,完成作业,实现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使用翻转课堂进行实验教学。本研究首先对翻转课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梳理了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的研究现状,对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多种优秀的翻转课堂模型,构建了关于高中生物实验课的翻转课堂模型。然后根据构建的模型设计翻转课堂的流程,其中包括教学设计、视频录制的要点、课前课堂任务单空白模板的制作以及课堂活动流程的设计。本研究共设计了两个实验课案例,分别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最后对“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这节实验课实施翻转教学。实施结果表明翻转班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于传统班有显着性提高;翻转班学生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这节实验课的课堂测试成绩显着高于前测;学生通过课前视频的学习完成课前任务单,达成了说出说出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和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等知识目标;达成了能够初步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课前学习等能力目标;达成了认同显微镜对于生物学发展的重要作用、认同自主学习对于自身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感受维护良好网络环境的重要性等情感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至少制作并观察了三种临时装片并加以讨论,达成了比较归纳各种细胞的异同,说出细胞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是如何体现的等知识目标;达成了能够正确操作显微镜并观察到几种不同的细胞、能够正确制作细胞临时装片,能够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环境等能力目标;达成了体会生物实验的乐趣,认同生物界存在统一性和差异性等情感目标。学生对翻转课堂满意度评价显示,79%的学生认为学习资料难度适中,71%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率高;82%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中的应用,整体评价反馈良好。综上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显着提高学生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实验课的课堂测试成绩并提高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实验课的兴趣、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薛伟胜[3](2008)在《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的教学活动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整合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元素,是指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交流平台建设的教学科目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现代远程教育已在我国蓬勃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并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网络课程,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但也还有相当多的网络课程质量存在很大缺陷,不能很好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需要参与网络课程开发的广大教师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深入思考,以便在更广大的层面上普遍地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本文作者收集并研究了美国教育文献最主要的论文数据库ERIC、英国教育技术杂志论文数据库BJET及国内的中文期刊网数据库中2000年以后关于网络课程研究的论文,对网络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应用到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参评项目《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中,设计并实现了《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科目内容和教学支撑平台,并建立了作者自己的网络课程评价标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阐述了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和实现的规律与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作为广大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开发网络课程的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凌雁[4](2003)在《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考试经历与体会》文中提出 一年一度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不知道"折煞"了多少人。特别是对于一些年纪偏大、工龄偏长的会计人员来说,考吧,有些力不从心;不考吧,工作多年,中级职称评不了,工资待遇上不去,也不甘心当永远的助师。所以就硬着头皮与年轻人一道上考场,其中的艰辛和尴尬可想而知。笔者2002年参加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考试,一次全部通过。艰辛和尴尬没有,倒有一些意外收获。
赵杰[5](2007)在《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与管理》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网络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要实现网络教育就必须设计和开发网络课程,网络课程是实现网络教育的重要方式。由于网络教育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采用师生分离的非面授方式进行教学,所以网络教育对象需要具有较强的自控能力,需要能够进行自主学习。高校大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比较成熟,拥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非常适合网络教育。现在,几乎所有高校都致力于设计网络课程,致力于开发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由教学资源,扩展资源和其他一些辅助资源构成,扩展资源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由于高校网络课程设计者只重视扩展资源的丰富性,忽视其合理性,所以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庞杂混乱,不利于学习者探索。为了发挥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优势,为高校大学生创造丰富、有效的探索空间,本文对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设计与管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及其相关文件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高校精品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依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对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进行了定义和归纳,指出其存在的问题。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缺少合理的组织与规划,所以存在结构混乱、导航性差、不便利用和不易更新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和系统论的指导下,依据建构主义、个别差异理论和读书层次论,提出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及基本管理模式。层级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分层和分级,其基本设计流程是线性的,依据此流程设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能够在网络课程中构建层次清晰、等级分明的扩展资源。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基本管理模式要求管理者依据学习者的需求和前沿信息修改资源数据库,通过修改资源数据库来更新扩展资源,依据此模式管理扩展资源,能够不断的完善扩展资源,保证扩展资源的最新性和可用性。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及基本管理模式对增强扩展资源的导航性,提高扩展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学习者个别学习的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和提高扩展资源的可更新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张建华[6](2007)在《在线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一直是备受远程教育机构重视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一直把形成性考核作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反馈学习信息,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网络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形成性评价中反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供了可能性。国外研究机构对应用网络技术帮助解决反馈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相关研究。国内的远程教育院校也开始尝试在线形成性评价的实验研究,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开展的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等,但对这种评价形式的有效性与时效性的研究未查得相关文献。本研究结合中央电大开展的“宏微观经济学”等6门课程的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简称形考)试点项目,提取中央电大基于网络的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2005年9月1日—2006年2月28日期间(中央电大05秋学期)的服务器日志数据,克服数据提取、数据转换和数据统计与分析等研究阶段的困难,将其作为院校数据,对教师评阅数量、时间及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访谈法和问卷法对在线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与时效性进行研究。中央电大根据前期分析结果对其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形考任务完成统计、形考任务完成明细等功能,为教师提供了及时的教学情况反馈,同时也增强中央电大对辅导教师的监控效果。主要研究结果有:(1)在线形成性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在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持续、全面和有解释的教师反馈,不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化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还可对某些共性问题进行结构化的反馈。在线形成性评价可以提供有效的个别化反馈,这不仅能实现书面评价的功能,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的有效性。(2)在线形成性评价保证了评价的及时性。由于省却了邮政信件往来的时间,与传统书面作业相比,在线形成性评价的及时性得到很大提高。本研究进一步证实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评价的及时性。(3)在线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在线形成性评价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便捷多样的反馈方式,为教师提供更为及时的教学反馈,提高了教师的评阅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4)在线形成性评价可以提高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的监控功能已经比较完善,可以随时监控和检查每个辅导教师的评阅情况,并提供教师评阅情况统计和学生完成情况统计的功能。(5)在线形成性评价存在技术门槛,深入开展仍需要一个过程。它的实施效果依赖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水平。技术障碍仍然是许多教师和学生参加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的困难之一。建议下一步进行如下的研究:(1)加强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任务设计。提高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必须要加强任务的设计。主要从内容的设计和减少抄袭的设计上进行加强。(2)加强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支持。(3)改进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的功能。主要建议进行如下的改进:任务提交截止日期的提醒。增加与电大在线学生学习平台的链接。统计功能和查看评语功能的继续完善。提高FAQ的有效性。
郑庆华[7](2006)在《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自测试题及分析提示》文中研究说明 自测试题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黄河控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是一家拥有150多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在2005年年度审计中,主审会计师事务所对年度审计中发现的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问题,与集团公司管理层进行了交流。有关资料如下:
齐小丽,牙膏先生,李斌[8](2006)在《2006年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备考指南》文中研究表明考试在会计职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刊2006年特推出考试栏目,搜集有关考试的精华信息,帮助大家备考。同时欢迎广大考友踊跃投稿,交流各自的“考试经”。本刊还将适时推出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模拟试题,尽请关注。
孔丽[9](2005)在《面试前的水平自测题》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赢得面试成功,求职者不仅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丰富的面试经验,所有我们设计了一套较为实用的面试自测题,供求职者参考和借鉴。其中,每一题设计有5种可能的答案供选择。求职者可以按照自己准备怎样回答或习惯方式去选择答案,然后再参照5种答案的评价来测试自己。
陈宏,马蓉[10](2005)在《《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开放教育会计本科学生特点,结合《会计制度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资源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案例导学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的效率。教学相长,对教师而言,拓展了理论知识体系,增强了运用多种媒体组合教学的能力,提高了指导实践教学能力。
二、会计自测题(五)参考答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自测题(五)参考答案(论文提纲范文)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的教学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翻转课堂在中职财经商贸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发展现状 |
第二节 翻转课堂运用于中职财经商贸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三节 中职财经商贸专业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
第三章 翻转课堂在财经商贸教学中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翻转课堂在财经商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翻转课堂在财经商贸教学中实施困难的成因分析 |
第四章 中职财经商贸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具体应用——来自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的启示 |
第一节 课前设计 |
第二节 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课堂实施 |
第三节 评价设计,结果分析 |
第四节 教学实践的启示 |
第五章 财经商贸专业实施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化策略 |
第一节 选编合适的财经商贸教学视频 |
第二节 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适应能力 |
第三节 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
第四节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
第五节 立法规范网络教育环境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家对于教育事业优化的指向 |
1.1.2 翻转课堂顺应时代而诞生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行动研究法 |
1.5 翻转课堂概述 |
1.5.1 翻转课堂概念界定 |
1.5.2 翻转课堂涉及的理论基础 |
1.6 翻转课堂实验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2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教学方案构建 |
2.1 翻转课堂的课堂模型 |
2.2 高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课堂模型 |
3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设计流程 |
3.1 课程资源设计 |
3.1.1 教学设计 |
3.1.2 课前视频制作 |
3.1.3 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制作 |
3.2 课堂活动设计 |
3.3 课堂反馈与评价的设计 |
4 教学案例设计 |
4.1 案例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观察实验) |
4.2 案例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验证实验) |
5 翻转课堂实验课实施效果的分析 |
5.1 研究样本分析 |
5.2 前期调查分析 |
5.3 学生能力分析 |
5.4 学生达成目标对比分析 |
5.5 学生成绩分析 |
5.6 翻转课堂实施过程效果分析 |
5.6.1 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分析 |
5.6.2 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
5.6.3 学生课后对于翻转课堂评价分析 |
6 讨论 |
7 结论 |
附录 |
附录1 课前学习任务单(模板) |
附录2 课堂检测及自评任务单(模板) |
附录3 案例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课前学习任务单 |
附录4 案例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细胞课堂检测及自评任务单 |
附录5 案例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前学习任务单 |
附录6 案例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课堂检测及自评任务单 |
附录7 翻转课堂前期问卷调查 |
附录8 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实践的(前测、后测)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9 翻转课堂实施中各部分效果问卷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远程教育发展现状 |
1.1.1 远程教育发展简史 |
1.1.2 国外远程教育的发展 |
1.1.3 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
1.2 我国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 |
1.3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
1.5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网络课程与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
2.1 网络课程 |
2.1.1 网络课程的定义 |
2.1.2 网络课程的特点 |
2.1.3 网络课程的组成 |
2.2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
2.2.1 教学设计的定义 |
2.2.2 教学设计的模式 |
2.3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
2.3.1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定义 |
2.3.2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构成 |
2.3.3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
2.4 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2 人本主义理论 |
2.4.3 系统化教学设计理论 |
2.5 网络课程的评价方法 |
2.5.1 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 |
2.5.2 国内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的研究 |
2.5.3 本文作者提出的高校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
第三章 网络课程开发的一般方法 |
3.1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
3.2 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
3.2.1 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功能 |
3.2.2 网络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
3.2.3 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 |
3.3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
3.3.1 学习任务的类型 |
3.3.2 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 |
3.3.3 教学内容设计的步骤 |
3.4 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 |
3.4.1 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分类 |
3.4.2 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 |
3.5 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 |
3.5.1 导学活动设计 |
3.5.2 辅导活动设计 |
3.5.3 网络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
3.6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 |
3.6.1 什么是教学交互 |
3.6.2 远程学习交互层次塔理论 |
3.6.3 网络课程交互设计的原则 |
3.6.4 教学交互设计的实现 |
3.6.4.1 人际交互功能的实现 |
3.6.4.2 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 |
3.7 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 |
3.7.1 网络课程导航的定义 |
3.7.2 导航设计原则 |
3.7.3 网络课程导航的常用方法 |
3.8 网络课程的总体设计 |
第四章 《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教学科目内容部分 |
4.1 《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 |
4.2 《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
4.2.1 《会计学原理》课程背景 |
4.2.2 《会计学原理》课程内容设计 |
4.2.2.1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
4.2.2.2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
4.2.2.3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 |
4.2.3 课程界面 |
4.2.4 章结构设计 |
4.2.5 节界面 |
4.2.6 知识点界面 |
4.3 导航设计 |
4.4 教学资源设计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结构 |
4.5.2 ASP连接数据库的方法 |
4.6 主要功能的实现代码段 |
4.6.1 各页面公共代码 |
4.6.2 章页面专有代码 |
4.6.3 节页面专有代码 |
4.6.4 知识点专有代码 |
第五章 《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教学支撑平台部分 |
5.1 平台设计的总体目标 |
5.2 平台的用户特点 |
5.3 平台的总体设计 |
5.4 平台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5.4.1 平台主要界面 |
5.4.2 自主学习功能模块 |
5.4.3 协作学习功能模块 |
5.4.4 答疑模块 |
5.4.5 作业模块 |
5.4.6 考试模块 |
5.4.7 教务管理模块 |
5.5 《会计学原理》网络课程文档撰写 |
第六章 论文的反思 |
6.1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 |
6.2 研究的不足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现状分析 |
1.1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理论的现状分析 |
1.1.1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
1.1.2 国外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及其相关文件的分析 |
1.1.3 国内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及其相关文件的分析 |
1.2 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实践的现状分析 |
1.2.1 国外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实践现状 |
1.2.2 国内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实践现状 |
第二章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定义与构成 |
2.1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定义 |
2.2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构成 |
2.2.1 在线资源 |
2.2.2 离线资源 |
第三章 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层级设计与管理的意义 |
3.1 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存在的问题 |
3.1.1 结构混乱 |
3.1.2 导航性差 |
3.1.3 不便利用 |
3.1.4 不易更新 |
3.2 研究扩展资源层级设计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
3.2.1 适应信息时代知识不断变化的要求 |
3.2.2 适应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的需求 |
3.2.3 解决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
3.2.4 为高校大学生创造丰富、有效的探索空间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研究 |
3.3.2 网络调查 |
3.3.3 对比研究 |
3.4 创新点 |
第四章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层级设计的理论基础 |
4.1 存在主义 |
4.2 系统论 |
4.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4.4 个别差异理论 |
4.5 读书层次论 |
第五章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与管理模式 |
5.1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层级设计的核心理念 |
5.1.1 分层 |
5.1.2 分级 |
5.2 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层级设计的基本设计流程 |
5.2.1 分析网络课程确定扩展资源 |
5.2.2 归纳扩展资源的类别层次 |
5.2.3 分析和整理扩展资源 |
5.2.4 划分扩展资源的等级 |
5.2.5 设计资源数据库 |
5.2.6 设计资源结构实现方式 |
5.3 基于层级设计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基本管理模式 |
5.3.1 基于层级设计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管理依据 |
5.3.2 基于层级设计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基本管理方式 |
5.3.3 基于层级设计的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管理方法 |
第六章 总结 |
6.1 提出扩展资源层级设计的基本设计流程和基本管理模式 |
6.2 对比分析网络课程扩展资源层级设计与管理的现实意义 |
6.2.1 增强扩展资源的导航性 |
6.2.2 提高扩展资源的利用率 |
6.2.3 满足学习者个别学习的需要 |
6.2.4 提高学习效率 |
6.2.5 提高扩展资源的可更新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国外高校精品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调查表 |
附录2:国内高校精品网络课程扩展资源调查表 |
致谢 |
(6)在线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价值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理论依据 |
2.1.1 学习支持服务理论 |
2.1.2 远程教育交互理论 |
2.1.3 远程教育传播理论 |
2.1.4 教育评价理论 |
2.2 概念的界定 |
2.2.1 学习周期 |
2.2.2 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 assisted assessment) |
2.2.3 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考核、形成性测评 |
2.2.4 基于网络的课程形成性考核 |
2.2.5 反馈、评阅、评语 |
2.2.6 评价、测试、考试、作业、任务 |
2.3 国内外的实践与研究概况 |
2.3.1 反馈的有效性 |
2.3.2 反馈的及时性 |
2.3.3 形成性评价的设计 |
2.3.4 评价结果数据的应用 |
2.3.5 形成性评价平台 |
2.3.6 减少抄袭 |
2.3.7 反馈周期 |
2.7.8 常见问题解答FAQ |
2.7.9 电大的研究概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环境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
4.1 背景信息 |
4.2 反馈的质量 |
4.2.1 评语的统计与分析 |
4.2.2 退回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
4.3 评阅数量与评阅率 |
4.3.1 几门课程的评阅数量 |
4.3.2 评阅率 |
4.3.3 评语率 |
4.3.4 评阅的及时性 |
4.4 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分析 |
4.4.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对实践的意义 |
5.3 研究的局限性 |
5.4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用于数据转换的jsp语言脚本——ExcelProc.Java |
附录2 学生问卷 |
附录3 教师书面访谈提纲 |
附录4 教师访谈结果 |
致谢 |
(7)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自测试题及分析提示(论文提纲范文)
自测试题 |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 |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0分) |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5分) |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0分) |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10分) |
案例分析题六(本题10分) |
案例分析题七(本题10分) |
案例分析题八(本题20分) |
参考答案(分析提示) |
案例分析题一 |
案例分析题二 |
案例分析题三 |
案例分析题四 |
案例分析题五 |
案例分析题六 |
案例分析题七 |
案例分析题八 |
(8)2006年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备考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经验:2005年总成绩第三名学习心得 |
体会:给参加中级考试朋友的建议 |
一、关于中级会计实务。 |
1、现金流量表,我想这应该是会计这门课程中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
2、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核算。 |
3、固定资产涉及减值准备计提后有关重新使用成本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方法的比较基础问题,在比较时一定不要将比较基础弄错。 |
二、关于中级财务管理,主要应弄懂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概念,只要这两个概念弄清楚,财务管理也就弄懂了大半。 |
三、关于经济法,只能是背了。 |
资料:一本就够 |
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 |
1、学习主动。 |
2、相信自己的能力。 |
3、把学习内容互相联贯起来。 |
4、有极大的学习兴趣。 |
5、不偏科。 |
6、经常自我测试。 |
方法:科学有效运用时间 |
1、制定目标。 |
2、初步评估。 |
3、提出问题。 |
4、预测考题。 |
5、总结评价。 |
技巧:学会表达所掌握的知识 |
一、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
二、判断题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
三、计算与分析题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
应试:考试答题基本要领 |
展望:2006年命题趋势预测 |
《中级会计实务》 |
《中级经济法》 |
《中级财务管理》 |
(10)《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式形成的背景分析 |
1.1 学生特点分析 |
1.2 课程特点分析 |
1.3 课程学习环境分析 |
2 案例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及实施策略 |
2.1 教学内容案例化 |
2.2 案例理论化 |
2.3 理论实践化 |
2.4 学习评价 |
(1) 形成性评价。 |
(2) 终结性评价。 |
2.5 持续完善 |
3 模式效果分析 |
3.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
3.2 教师教学效果分析 |
四、会计自测题(五)参考答案(论文参考文献)
-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财经商贸专业的教学应用研究[D]. 梅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探索与实践[D]. 刘莎.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3]高校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研究[D]. 薛伟胜. 厦门大学, 2008(08)
- [4]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的考试经历与体会[J]. 凌雁. 财务与会计, 2003(04)
- [5]高校网络课程扩展资源的层级设计与管理[D]. 赵杰. 辽宁师范大学, 2007(02)
- [6]在线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性研究[D]. 张建华.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 [7]2006年高级会计实务自测试题及分析提示[J]. 郑庆华. 财务与会计, 2006(16)
- [8]2006年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备考指南[J]. 齐小丽,牙膏先生,李斌. 财会通讯, 2006(01)
- [9]面试前的水平自测题[J]. 孔丽. 才智(人事人才), 2005(06)
- [10]《会计制度设计》案例导学教学模式初探[J]. 陈宏,马蓉.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