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行俭德的茶人——张天福“中国茶礼”(论文文献综述)
佘燕文,朱世桂[1](2017)在《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文中提出庄晚芳与张天福同为20世纪十大茶学家,二老茶学思想博大精深,在茶的自然与人文科学上表现出高度的契合,为茶界贡献了深厚的茶学知识。二老茶学思想各有千秋,庄晚芳注重学术性理论研究,完善了茶学各学科的理论研究,将茶树栽培由传统经验推向科学理论高度;从文化内涵中挖掘茶文化,推行"茶德"育人;教育上立足前瞻性把握,重视高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张天福注重技术性推广应用,开创了中国机械制茶的先河,攻克了乌龙茶制青的工艺难关;从传统礼仪中探究茶文化,践行"茶礼";教育上面向茶业生产一线,重视基层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二老在差异和互补中推动了中国近现代茶业的发展。笔者通过梳理两位茶人的茶学思想,比较其异同,以探索我国近现代茶业发展道路和茶人成才规律。
吕斌[2](2015)在《因茶得长寿 以茶结奇缘——百岁老人幸福的茶生活》文中研究指明一百年,就岁月而言,不过是白驹过隙;一百年,对生命来说,却弥足珍贵。提起我国近代茶叶事业的先驱,被尊为"茶界泰斗"的张天福,茶叶界无人不知。这位今年105岁,充满传奇色彩的茶学家毕生事茶,为茶历尽甘苦,因茶胸怀大志,以茶结成奇缘。张天福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20世纪十大茶叶专家惟一健在者。他年轻时就矢志兴茶报国,开创福建和全国茶叶界多项第一。如创办福建第一所茶叶学校和茶业改良场,创办全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发明
胡凤仁[3](2012)在《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养生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尤其在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各种疾病频发,养生显得尤为重要,而精神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中核心一派,它在仅有物质的基础上,发挥养生的巨大魅力,降低资金成本,是最为经济的养生方式。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释道三大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邃,喝茶的幽静环境,和它思想精神的“俭”、“清”、“和”、“静”使人保持思想上安定清静,精神内守,达到茶与精神养生的美好结合。目前关于中国茶的精神养生相关研究甚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为个人,同时为社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且具有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意义。本研究从四大茶书中寻源中国茶的精神养生理论基础,从现代四位高龄茶人身上展现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作用,再走进现实社会中,对以饮乌龙茶为特色的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和饮绿茶为特色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市进行问卷调查,对四类人群关于茶的精神养生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福州市和南昌市长期饮茶人士多在亲朋好友的引导下喝茶,他们认为茶叶品质、整洁度较重要,同时十分关心喝茶过程的享受;在喝茶的过程中,对心情放松、缓解压力、暂时放下烦恼、精神清爽、身体通畅、气质优雅、更热爱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感受,其中对心情放松和精神清爽的感受普遍明显;在长期喝茶以后,对少发脾气、心情更舒缓、处事更从容、舒缓压力、学习/工作效率提高、更多时间陪朋友/亲人、与人相处更和谐、消解生活困惑、身体更好、更积极乐观、更热爱/享受生活、生活更有乐趣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心情更舒缓、与人相处更和谐和生活更有乐趣等有较为广泛的认可。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中国茶的精神养生推广策略和建议:通过启发性的教育、丰富的活动、气氛的熏陶引导和培养学生对茶精神养生的研究兴趣和正确的认识;在口感的物质基础上,结合企业等工作人员公务繁忙,在工作或差旅中有机兼和静心喝茶时间,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工作与休闲养生相助发展;对事业人员提出喝中国茶,和谐你我他,融和国内外;对老年人继续宣传喝茶健康,并提倡科学饮茶;福州市应保持饮茶浓厚气氛,立志于更广阔的空间,异彩纷呈;南昌市可结合饮茶本色,融合更浓气氛元素,发展学生,拓展空间;总体巩固并宣传喝茶已证实的精神养生效果,加深茶道精神养生,以期长期蓬勃发展。
钱大宇[4](2011)在《茶与茶人事业》文中提出事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追求目标,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一定影响的活动,这也是有理想的人所必须追求和努力去实现的。天地之灵物——茶,由于有外在物质和内在精神文化的特性,便产生一种独特
洪雪裕[5](2010)在《张天福 一叶香茗伴百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茶人,毕生事茶历尽苦甘;因茶胸怀大志,为茶痴心不改;百年人生,身体力行。他就是中国当代杰出的茶学家——茶界泰斗张天福。去年年底,茶界传来一件大喜事,张天福百岁再结良缘。众人在惊喜之余,对于张天福传奇的一生更感惊叹!
金萱[6](2008)在《天赐福祉于茶界 写在“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百岁华诞之际》文中提出公元2008年9月17日,福州,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茶人接受着茶界知名人士及各界嘉宾最衷心的生日祝福。这位先生,他的名字响彻茶界,他的功绩有目共睹,他的人生淡泊宁静。这位先生就是"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张天福,福建福州人,着名茶学家、教育家、制茶家、茶叶审评家、茶学思想家,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所列自"茶圣"陆羽之后的当代十大茶叶专家唯一健在者。
刘伟凌,程艳,钟伟华[7](2008)在《张天福:如茶人生一百年》文中指出他是中国茶界一位备受尊敬和推崇的老人,人们总习惯用"泰斗"、"楷模"、"当代茶圣"等诸多美誉之词称颂他……他生性淡泊明志,却身体力行,一生以民为本,以茶报国,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在中国茶界产、学、研诸领域均大有建树,硕果累累……他是《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所载的当代十大茶叶专家之一,并是唯一健在者;他所弘扬倡导的"俭、清、和、静"中国茶礼文化在茶界广为传播……他在中国茶人的心中矗立起一座光芒四射的精神丰碑,其德其行,山高水长……他,就是世纪茶人张天福。今年是北京奥运年,也正逢张老的百岁华诞,这是2008中国茶界的一大盛事。《福建茶叶》杂志记者特对张老进行专访,并谨以此文向这位茶界泰斗贺寿。
范增平[8](2007)在《俭清和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文中认为着名茶学家张天福先生,提出“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作为现代茶文化的标竿,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年代中,中国的茶业和茶文化氛围正欣欣向荣,各地的茶庄、茶艺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张老茶礼思想的提出, 为中国茶文化指出健康的发展道路,在海内外茶界和茶文化界都引起很大的凡响。本文就张天福先生所提出的“俭、清、和、静”中国茶礼精神,并以茶人是社会的君子,应该以身作则,努力实践,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轴,论述其意涵。
童启庆[9](2007)在《张天福倡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之现实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张天福先生毕生事茶,卓有建树,终成大家。耄耋之年, 将中国茶礼概括为“俭、清、和、静”四字精要,并尽力倡导,不遗余力。其文字见诸1997年《福建茶叶科技》。四字箴言旋即广为传播,被众多茶人视为规镍。福建、广东等南
陈俊彬[10](2007)在《浅析张老倡导“茶礼”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文中认为着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中国十大茶叶专家唯一健在者张天福先生,在深入研究中外茶道、茶艺、茶礼, 集古今茶文化之大成后,于1996年提出中国茶礼——俭、清、和、静四字真言,简约地概括总结了茶人的茶学思想, 茶人精神的特殊性,并具有普遍性,其不仅在日常处世中, 引导着人们文明、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陶冶高尚的情操,
二、精行俭德的茶人——张天福“中国茶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精行俭德的茶人——张天福“中国茶礼”(论文提纲范文)
(1)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研理念 |
二、文化弘扬 |
三、治学育人 |
四、结语 |
(2)因茶得长寿 以茶结奇缘——百岁老人幸福的茶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茶志——为茶历尽甘与苦 |
二、以茶养身——期颐之年仍连登两座茶山 |
三、茶为媒——百岁传奇再婚 |
四、飘着茶香的家庭生活温馨又幸福 |
(3)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精神养生内涵及其研究 |
1.2.2 国内茶的精神养生研究动态 |
1.2.3 日本、韩国、英国的茶精神养生思想 |
1.2.4 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之处 |
2 古代茶着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1 陆羽《茶经》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1.1 品饮茶的精神层面 |
2.1.2 器具思想角度 |
2.1.3 自然想象角度 |
2.1.4 美学角度 |
2.2 赵佶《大观茶论》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2.2 茶效角度 |
2.2.3 茶具思想角度 |
2.2.4 点茶艺术角度 |
2.2.5 品鉴角度 |
2.3 朱权《茶谱》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3.1 功效角度 |
2.3.2 品饮境界角度 |
2.3.3 修身养性角度 |
2.3.4 审美角度 |
2.4 冒襄《岕茶汇钞》中茶的精神养生思想 |
2.4.1 茶园环境角度 |
2.4.2 品鉴角度 |
2.4.3 芥茶之道的角度 |
3 当代茶界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个案分析 |
3.1 吴觉农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1.1 饮茶习惯中的体现 |
3.1.2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1.3 人格风貌中的体现 |
3.2 王泽农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2.1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2.2 人格魅力中的体现 |
3.2.3 诗作文学中的体现 |
3.3 庄晚芳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3.1 茶道思想中的体现 |
3.3.2 社会宣传中的体现 |
3.3.3 诗作文学中的体现 |
3.4 张天福之茶的精神养生体现 |
3.4.1 生活中的体现 |
3.4.2 茶礼思想中的体现 |
3.4.3 倡导理念中的体现 |
3.4.4 人格魅力中的体现 |
4 中国茶的精神养生问卷调查 |
4.1 问卷设计 |
4.1.1 问卷调查目的与原则 |
4.1.2 问卷设计理念与内容 |
4.2 问卷调研方法 |
4.2.1 调研方法 |
4.2.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4.3 调研结果与分析 |
4.3.1 喝茶者的基本特征 |
4.3.2 喝茶情况 |
4.3.3 喝茶过程中的精神养生分析 |
4.3.4 喝茶后的精神养生改善效果统计与分析 |
5 中国茶的精神养生之推广策略 |
5.1 针对四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1 对于Ⅰ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2 对于Ⅱ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3 对于Ⅲ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1.4 对于Ⅳ类人群的推广策略 |
5.2 针对两市的推广策略 |
5.2.1 对于福州市的推广策略 |
5.2.2 对于南昌市的推广策略 |
5.3 综合推广策略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文献综述与个案分析结果 |
6.1.2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天赐福祉于茶界 写在“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百岁华诞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茶就是我的生命” |
“俭、清、和、静” |
“生命不止, 探索不息” |
相约“茶寿” |
四、精行俭德的茶人——张天福“中国茶礼”(论文参考文献)
- [1]庄晚芳与张天福茶学思想及其比较[J]. 佘燕文,朱世桂. 农业考古, 2017(05)
- [2]因茶得长寿 以茶结奇缘——百岁老人幸福的茶生活[J]. 吕斌. 现代养生, 2015(01)
- [3]中国茶的精神养生及其实证研究[D]. 胡凤仁. 福建农林大学, 2012(12)
- [4]茶与茶人事业[J]. 钱大宇. 农业考古, 2011(02)
- [5]张天福 一叶香茗伴百载[J]. 洪雪裕. 茶.健康天地, 2010(02)
- [6]天赐福祉于茶界 写在“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百岁华诞之际[J]. 金萱. 茶博览, 2008(05)
- [7]张天福:如茶人生一百年[J]. 刘伟凌,程艳,钟伟华. 福建茶叶, 2008(03)
- [8]俭清和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A]. 范增平. 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 2007
- [9]张天福倡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之现实意义[A]. 童启庆. 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 2007
- [10]浅析张老倡导“茶礼”的现实和历史意义[A]. 陈俊彬. 福建省茶叶学会张天福茶学研究分会成立三周年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