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论文文献综述)
管雅琪[1](2021)在《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苗增[2](2020)在《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能源现状,而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比重占6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改进和偏移,随着我国小型煤矿技术改造和整合方案的实施,煤炭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约束。GMD矿业责任有限公司(下称GMD矿业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的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单位,其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作用。本文通过合理的构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战略,改善煤矿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目标及方向,为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煤矿企业在逆周期的调价下做出规划,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建议,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并为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本文运用了一体化的理论分析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煤炭产业,并同时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进行补充,以GMD矿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法、文献综述法等方法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煤炭产业构建了外部环境分析,进行了PEST分析和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同时并建立了EFE矩阵;然后根据GMD矿业有限公司近年的发展状况,结合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实际情况,建立了IEF矩阵;并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并制定了GMD矿业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对结论进行可行性的认证,最后得出对于水矿集团GMD矿业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的结论与建议。通过对GMD矿业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战略的研究,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了解当前不利政策因素下的发展环境,确定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发展重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战略发展规划,改善公司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郝晓蒙[3](2015)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利益主体关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小、散、乱”和安全生产环节薄弱是我国煤炭行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现状。煤炭不仅是产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同样还是社会和民生问题,煤炭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为了提高我国煤炭行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安全生产和资源回收率,我国国务院在2005年下发文件《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文件《通知》的下发开始了我国的煤炭资源整合。山西省在长期发展中依靠煤炭资源发展成为我国煤炭大省,使煤炭成为山西省的支柱型产业,2008年下半年开始,山西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文件,在全省范围使用行政命令强制性地进行煤炭资源整合。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山西整合的经验教训可以给其他后续整合的省份借鉴。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参考借鉴,对公共政策执行和公共政策执行偏差进行了界定,遴选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基层政府共谋论、成本—收益论为研究理论基础,用文献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现状进行了解、认识,通过对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利益主体进行分析,再对其煤炭资源整合前后其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动的分析、梳理,并加之以案例分析解释,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变动影响了各主体之间原有的关系。不同层级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这种利益的变动影响到了其利益,这就使得其为了切身利益而“灵活”运用政策,造成政策执行偏差。建立完善的资源产权制度,使煤炭资源整合制度化,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是解决这问题的途径。通过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分析,对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研究,力求丰富公共政策执差理论内容做出努力,并对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凸显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同时可以对其他省份的煤炭资源整合提供借鉴和帮助。
赵静[4](2014)在《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文中指出在制度转轨时期,中国公共政策过程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本文研究了本世纪以来,中国煤炭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指出“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是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特征表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分析政策波动与跃迁的系统性框架。政策发生相反的变化,谓之波动;频繁发生重大改革,谓之跃迁。在比较分析了解释煤炭产业部门政策波动与跃迁的三个竞争性解释和现有政策过程理论之后,本文构建了“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分析框架,并进一步回答现实问题:为何煤炭产业在短短几年间出现了从“资源有偿使用”市场化改革到“企业兼并重组”国有化改革的大逆转?在实证方面,本文选取了中国煤炭产业发展中两次影响深远的政策——“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为关键个案,对其决策过程与执行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分析了煤炭产业的发展历史、政策演变和制度安排。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过程表现为政治压力下的决策删减与博弈中的协商执行频繁交错。政治压力导致了政治精英追求政治理性,将决策过程中的利弊权衡环节删减。作为对决策删减的补偿,政策执行过程则表现为反复、拖沓的讨价还价和利益协商。决策的目标方向与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紧密的张力关系。此外,行政精英同时具有代理人与自利者的双重角色。既有利益格局界定了博弈策略,导致了不同的执行模式和执行绩效。频繁的政治精英更替打破了政策周期,迫使决策过程删减,政策执行中断。高频率、高程度自由裁量权的使用是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催化剂,导致了决策产出的不确定和执行结果的多样化,进而引发了政策波动与跃迁。最后,本文分析了政策波动与跃迁对产业发展的损害,指出政策的稳定性是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科学的政策决策和具有前瞻性的顶层设计是产业善治的必要途径。由此,研究指出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三条优化路径:减少政策决策中的政治压力,优化激励机制;拓宽知识与意见的输入渠道,增加专家与公众的参与;明晰行政自由裁量的使用边界,建立稳定的行政规则。
贺鹏程[5](2014)在《浅议小煤矿技术现状及解决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源,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在一些偏远的山区有一些小煤矿,这些小煤矿在整个煤矿行业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必须提高小煤矿技术才能够进一步提高煤炭质量。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小煤矿中的现状,并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小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吴涛[6](2013)在《中国乡镇煤矿事故原因及对策深层次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傲立于世界的东方,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然而旧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潜力已经消耗殆尽,我国的能源供给也已经几近极限。在这个国家转型的当口,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煤矿安全问题,会得到新的启发。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有稳定的能源供给,对于能源结构储量非常不均衡的我国来说,这一重担非煤炭行业莫属。因而煤矿行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能源保障和能源战略的顺利实施,煤矿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2005-2012年的煤矿事故中,只占有煤炭总产量36.1%的乡镇煤矿所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却占有事故总死亡人数的72.5%,乡镇煤矿安全地位凸显的同时这一不协调的比例也让我们对乡镇煤矿事故发起深思。本文通过分类统计近几年的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出我国煤矿安全总体趋势和乡镇煤矿事故特点:在我国煤矿安全不断趋于好转的大形势下,乡镇煤矿事故依旧占据全国煤矿事故的主体地位,其中以瓦斯和顶板事故为主。并以此为数据支持和大背景分析乡镇煤矿事故的各种成因。经研究发现,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开采条件、技术装备水平、安全管理与人才储备、监察监管、法律法规及标准化等方面。分析论证得出自然开采条件和技术水平属于既定条件,是煤矿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监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含有历史遗留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原因形成的。进而论证这一观点并分析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所在。经论证显示:乡镇煤矿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包括我国的经济形式对能源的依赖,对煤炭的依赖;煤炭行业并没有取得与其在国民经济、社会、国家安全中重要程度相适应的地位和政策环境,乡镇煤矿在煤炭行业内也备受歧视;客观存在的经济杠杆使乡镇煤矿企业主备受煎熬;乡镇煤矿经常发生的“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现象内在的社会原因等问题。这些原因组成了乡镇煤矿事故频发的深层次社会、经济原因。最后,根据找到的社会、经济原因提炼出在技术、设备、管理、人才培养、立法与监管等方面的措施,以期能够对乡镇煤矿事故频发的现状有所帮助,并向从事煤矿安全研究的学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希望能对煤矿安全问题贡献微薄之力。
李超峰[7](2013)在《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 ——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矿产资源需求总量不断加大,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矿山企业“多、小、散”、矿产开发布局不合理等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矿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有效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上述突出问题,国家决定在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基础上,开展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对矿产资源进行整合是集中解决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实现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重要手段。经过两轮的矿产资源整合,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地方做法不规范,只注重运用行政手段,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等,离真正建立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实现矿业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本文试图通过对矿产资源整合法律规制的研究,分析矿产资源整合过程中深层次的问题,为我国矿产资源整合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政策决策和法律完善建议。本文在研究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矿产资源整合的主要背景与制度演进,以及矿产资源整合的过程与问题,从国家和矿业权人的角度分析了各自的权利(权力),提出了矿产资源整合的合法性及整合的法治要求;同时,以山西为例论述了煤炭资源整合与规制,总结煤炭资源整合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于全国矿产资源整合的启示;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的对策建议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无论从政府作为矿产资源所有权的代表,还是作为社会管理者,都有权力对矿产资源进行整合,但对于被整合矿业权的合法利益要进行保护,政府对于矿产资源整合的权力要受到规制。同时认为,我国两轮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不可否认,由于矿产资源整合中所涉及主体纷杂,各种经济利益交织,加之各地情况各异,部分地方政府过分依赖行政干预手段,存在侵犯矿业权主体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要从源头防止矿产资源开发出现“多、小、散”的现象,同时要确立矿产资源整合的合理边界,规范整合程序,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完善矿产资源整合法律救济途径。
张峰,马洪云,沙景华[8](2010)在《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新一轮煤炭资源整合,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山西省煤炭产业长期以来行业集中度低、小煤矿大量存在的局面。在肯定其效果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采矿权评估作价、煤矿产权以及关闭标准等问题;而整合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社会成本比较大,民营资本遭受损失,整合后管理、人才、文化等的融合,整合后可能造成行业垄断以及配套措施的跟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建议。
周文香,周镇[9](2008)在《浅议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文中提出通过对我国小煤矿现状的分析,找出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对小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意见。
段延锋[10](2008)在《小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探讨》文中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能源的需求大量增加。当然,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导致了能源价格高企,同时也带动了能源行业的发展。另外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也有其特殊的地方,就是煤炭在整个能源需求中占据重要地位,2004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构成中原煤占75.6%就是一个明证,同时由于我国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更进一步增加了对能源的需求。因此,我国煤炭行业这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小煤矿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个产煤省份。小煤矿的出现对于缓解我国煤炭供给不足的紧张局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据全国煤矿生产能力复核统计,2006年底全国正常生产矿井中,小煤矿数量占95.5%,能力占45.6%,产量占32%;在建矿井中,小煤矿数量占82.9%,能力占31.9%。但与此同时,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也引起了国人广泛的关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屡次发生的矿难在刺激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从政府到专家都在寻找着治理小煤矿安全事故的方法,国家也不断的出台新的、更为严厉的治理措施,如安监局升格为安监总局、召开现场会议、加大检查力度等,但时至今日,效果仍不明显。因此我们需要改换思路,从其它方面入手治理矿难。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煤矿安全生产背后的利益机制出发,探讨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小煤矿相关人在利益链条中的表现,也就是小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矿主在现实情况下的利益短期化决策;政府官员GDP考核指标下“监管者俘虏”以及政府官员追求个人相对利益最大化下的权力寻租行为;当地农民工成为矿难牺牲品的必然性等。最后本文针对小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机制原因,也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小煤矿矿主利益短期化倾向、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门槛、利用经济规律促使小煤矿优胜劣汰、改变GDP考核指标、减少官员权力寻租、以及提高小煤矿安全事故赔偿金等。本文期望通过对小煤矿安全生产机制的探讨,为我国煤矿行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浅议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论文提纲范文)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煤矿相关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基础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多元化经营理论 |
2.2.4 一体化战略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煤炭产业发展文献综述 |
2.3.2 煤炭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3.3 煤矿矿井系统升级改造文献综述 |
2.3.4 煤炭精细化管理文献综述 |
2.3.5 资源枯竭矿井转型矿山公园的文献综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六盘水市煤炭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
3.1.1 六盘水市地理位置简介 |
3.1.2 六盘水市煤炭情况介绍 |
3.2 GMD矿业有限公司地理资源概况及下属单位 |
3.2.1 地理位置与资源概况 |
3.2.2 下属公司的基本情况 |
3.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宏观环境PEST分析 |
3.3.1 政治环境 |
3.3.2 经济环境 |
3.3.3 社会环境 |
3.3.4 技术环境 |
3.3.5 GMD矿业有限公司PEST结论 |
3.4 GMD矿业有限公司行业波特五力分析 |
3.4.1 同行业竞争分析 |
3.4.2 潜在加入者威胁分析 |
3.4.3 替代者威胁分析 |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
3.4.5 购买方议价能力分析 |
3.4.6 五力分析小结 |
3.5 外部环境因素评价(EFE)矩阵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4.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现状 |
4.1.1 生产经营状况 |
4.1.2 管理体制及产业布局现状 |
4.1.3 近三年经营状况 |
4.1.4 GMD矿业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及波士顿矩阵分析 |
4.2 GMD矿业有限公司资源条件 |
4.2.1 财力资源 |
4.2.2 设备设施条件 |
4.2.3 人力资源条件 |
4.2.4 技术条件 |
4.3 GMD矿业有限公司能力分析 |
4.3.1 GMD矿业有限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
4.3.2 GMD矿业有限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
4.3.3 GMD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
4.3.4 GMD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能力分析 |
4.4 内部环境评价(IEF)矩阵建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GMD矿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
5.1.1 关键因素的确定 |
5.1.2 SO—优势与机会分析 |
5.1.3 WO—劣势与机会分析 |
5.1.4 ST—优势与威胁分析 |
5.1.5 WT—劣势与威胁分析 |
5.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可选择的发展战略分析 |
5.2.1 实施一体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2 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优势和劣势及战略实施条件 |
5.2.3 密集型战略的可行性 |
5.3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
5.3.1 战略的对比分析 |
5.3.2 发展战略的选定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 |
6.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目标和原则 |
6.1.1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 |
6.1.2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原则 |
6.2 一体化战略实施能力与方式 |
6.2.1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能力 |
6.2.2 前向一体化战略实施的方式 |
6.3 GMD矿业有限公司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措施 |
6.3.1 拓宽下游的产业链,开发新兴市场 |
6.3.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 |
6.3.3 加强信息化的建设,提升安全管理 |
6.3.4 提高运营资金管控,保障企业发展 |
6.3.5 优化整合人力资源,积极培养人才 |
6.3.6 结合国家战略层面,转向服务输出 |
6.3.7 改善衰老煤矿矿山,构建矿山公园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
7.1 制度保障 |
7.2 资金保障 |
7.3 技术保障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与展望 |
8.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利益主体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理论方面 |
1.2.2 现实方面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资料获取 |
1.5.1 研究方法 |
1.5.2 资料获取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公共政策执行 |
2.2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 |
2.2.1 基层政府共谋理论 |
2.2.2 成本—收益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煤炭资源整合 |
第三章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现状分析 |
3.1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演变 |
3.1.1 国家政策演进 |
3.1.2 山西省政策演进 |
3.2 2008年开始的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背景分析 |
3.3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效果 |
3.4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政策效果的定性评价 |
3.4.1 中央政府 |
3.4.2 地方政府 |
3.4.3 煤炭兼并主体 |
3.4.4 金融机构 |
3.4.5 被整合煤矿企业 |
第四章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政策效果定量评价 |
4.1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利益主体关系 |
4.2 煤炭资源整合后利益主体间利益流动 |
4.3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政府和整合主体之间政策执行偏差及原因 |
4.3.1 中央政府和山西省政府 |
4.3.2 基层政府 |
4.4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的政府价值取向 |
第五章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中经验借鉴 |
5.1 明确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权利与职责 |
5.1.1 协调省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 |
5.1.2 建立明确产权 |
5.1.3 建立健全的煤炭资源整合程序 |
5.2 合理分配整合主体和被整合主体之间的利益 |
5.2.1 合理分配利益 |
5.2.2 建立独立价值评估组织 |
5.3 处理好政府和小煤矿以及周围利益相关者关系 |
5.3.1 对“虚假整合”加大监督 |
5.3.2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
5.4 协调政府与整合主体之间的关系 |
5.4.1 建立相关的法律 |
5.4.2 完善配套措施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议题的选择 |
1.2 研究背景 |
1.2.1 速度走向规制,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
1.2.2 新的决策环境:行政问责制的兴起 |
1.3 研究概述:现实问题和意义 |
1.3.1 现实问题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数据来源 |
1.5 框架结构与内容简介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键概念辨析 |
2.1.1 制度稳定与制度变迁 |
2.1.2 政策变迁与长期政策分析 |
2.1.3 政策过程,政策波动与跃迁 |
2.2 产业政策波动的三个竞争性解释 |
2.2.1 国家控制论视角 |
2.2.2 政治经济周期视角 |
2.2.3 官僚组织视角 |
2.2.4 竞争性解释的不足 |
2.3 传统政策过程视角 |
2.4 政策过程关键维度的再剖析 |
2.4.1 转换政策过程的思维方式:系统分析决策与执行 |
2.4.2 行动者的逻辑分析:政治精英与行政精英 |
2.4.3 规则与自由裁量:规范层面上的思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政策过程分析框架 |
3.1 概念界定与基本假设 |
3.1.1 政策情景 |
3.1.2 基本假设 |
3.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新的解释框架 |
3.2.1 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 |
3.2.2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框架 |
3.3 研究设计、案例选择 |
3.3.1 研究设计 |
3.3.2 案例选择 |
第4章 煤炭产业背景与产业特征 |
4.1 跌宕起伏的产业历史(1982-2012) |
4.1.1 产业初创阶段(1949-1979) |
4.1.2 开放与多样化阶段(1980-1991) |
4.1.3 自由化阶段(1992-1997) |
4.1.4 “关井压产”与“国煤下放”(1998-2001) |
4.1.5 现代产业制度的建立(2002-2012) |
4.1.6 小结 |
4.2 特殊的行业特征 |
4.2.1 行业特征之一:煤炭企业的长周期性 |
4.2.2 行业特征之二:产品的同质性和最低准入门槛 |
4.2.3 行业特征之三:高暴利下的监管失效 |
4.3 复杂的产权制度 |
4.3.1 国有煤矿的分级所有机制 |
4.3.2 矿务局、运输与进出口 |
4.3.3 二轻煤矿、乡镇与社队煤矿、民营煤矿 |
4.3.4 承包制、租赁制、分红制与股份制的过程 |
第5章 基于“资源有偿使用”和“企业兼并重组”的决策过程分析 |
5.1 资源有偿使用的政策过程 |
5.1.1 决策情景 |
5.1.2 政策孕育阶段 |
5.1.3 政策规划阶段 |
5.1.4 短暂的权衡性执行 |
5.1.5 小结 |
5.2 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过程 |
5.2.1 决策情景 |
5.2.2 政策孕育阶段 |
5.2.3 政策规划阶段 |
5.3 决策过程的对比分析与特征提炼 |
5.3.1 决策情景比较 |
5.3.2 政策决策过程比较 |
5.3.3 政策协商与动员的推动机制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利益协调的地方执行 |
6.1 政策执行的总体格局 |
6.1.1 政策执行的具体操作流程 |
6.1.2 总体执行绩效 |
6.1.3 不同类型的执行模式 |
6.2 执行中行政精英的权衡 |
6.2.1 地方执行的一般性策略 |
6.2.2 微观案例选择与情况介绍 |
6.2.3 迥异的政府角色 |
6.2.4 差异化的行动策略 |
6.2.5 案例小结 |
6.3 执行中的自由裁量 |
6.3.1 技术判断裁量 |
6.3.2 社会规划裁量 |
6.3.3 政治协调裁量 |
6.4 小结 |
第7章 政策波动与跃迁:基于“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解释 |
7.1 “决策删减-执行协商”的理论启示 |
7.1.1 高压下的决策删减 |
7.1.2 博弈中的协商执行 |
7.1.3 自由裁量与张力关系: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形成 |
7.2 政策波动与跃迁的影响:后兼并重组时代 |
7.2.1 企业利润直线下滑,黄金十年逝去不返 |
7.2.2 产能过剩加剧,煤炭国企直面市场冲击 |
7.2.3 面对雾霾: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
7.3 稳定性与顶层设计:产业善治的制度保障 |
7.4 制度转轨中公共政策过程的优化路径 |
7.4.1 政治压力与激励机制的探讨 |
7.4.2 问题界定的阶段选择和专家知识的输入 |
7.4.3 自由裁量权的边界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理论创新与适用范围 |
8.2.1 理论创新与贡献 |
8.2.2 研究适用范围 |
8.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煤炭行业的若干概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附录C 中国煤炭产业深度访谈信息汇总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
(6)中国乡镇煤矿事故原因及对策深层次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煤矿安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煤矿事故成因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全国煤矿事故综合统计分析 |
2.1 按企业所有制性质统计分析 |
2.1.1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析 |
2.1.2 煤矿一次死亡 3-9 人较大事故分析 |
2.1.3 煤矿一次死亡 10 人以上重大事故分析 |
2.1.4 近几年百人以上特大事故分析 |
2.2 乡镇煤矿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事故成因分类分析 |
3.1 自然开采条件 |
3.2 技术装备水平 |
3.2.1 煤矿安全技术基础薄弱及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
3.2.2 采煤机械化程度仍较低 |
3.2.3 落后技术条件造成的乡镇煤矿事故分析 |
3.3 安全管理与人才储备 |
3.3.1 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低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
3.3.2 企业安全意识薄弱 |
3.3.3 人才储备不足 |
3.4 监察监管 |
3.5 法律法规及标准化 |
3.5.1 煤矿安全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 |
3.5.2 行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滞后 |
3.6 本章小节 |
第四章 乡镇煤矿事故背后的深层次经济及社会问题 |
4.1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的历史问题 |
4.2 煤炭行业地位与其对国家的贡献不成正比 |
4.2.1 煤炭行业的窘境 |
4.2.2 当今煤炭行业的社会地位 |
4.2.3 乡镇煤矿在全国煤炭行业的地位 |
4.3 浮动的煤价造成的影响 |
4.4 “官煤勾结、权钱交易”现象的内在原因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善我国乡镇煤矿安全现状的设想与建议 |
5.1 加大科技攻关及机械化推广力度 |
5.1.1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 |
5.1.2 加大机械化推广力度 |
5.2 建立健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 |
5.2.1 乡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5.2.2 乡镇煤炭企业安全检查制度 |
5.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
5.3.1 改变人才培养思路 |
5.3.2 培养和激励员工的具体措施 |
5.3.3 员工参与安全管理 |
5.4 推行安全文化理念 |
5.4.1 乡镇煤矿施行安全文化的意义 |
5.4.2 安全文化的具体内容 |
5.4.3 安全文化建设步骤 |
5.5 加强立法与政府监管 |
5.5.1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立法 |
5.5.2 加强政府监管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7)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 ——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研究综述及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2 微观理论基础 |
2.3 宏观理论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现状 |
3.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基本情况 |
3.2 矿产资源整合的背景、目的与制度演进 |
3.3 矿产资源整合主体、对象与方式 |
3.4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的现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的法律分析 |
4.1 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 |
4.2 矿业权 |
4.3 矿产资源整合的合法性 |
4.4 矿产资源整合与法治要求 |
4.5 典型案例评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煤炭资源整合与规制——以山西省为例 |
5.1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的历史背景 |
5.2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进展情况 |
5.3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成效 |
5.4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
5.5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的经验成效与对策建议 |
6.1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经验模式总结 |
6.2 我国矿产资源整合取得的成效 |
6.3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整合的对策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基本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李超峰个人简历 |
(8)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1 采矿权评估作价问题 |
1.2 煤矿产权问题 |
1.3 以产量、储量标准实施关闭, 具有片面性 |
2 整合后存在的问题 |
2.1 小煤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社会成本大 |
2.1.1 短期内给当地经济带来利空 |
2.1.2 小煤矿的关闭导致当地农民工失业 |
2.1.3 被关闭的小煤矿遗留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
2.2 整合后民营资本退出所引发的问题 |
2.2.1 民营资本遭受损失引发诸多问题 |
2.2.2 退出资本的流向和安置问题 |
2.3 整合后管理、人才、企业文化等的融合问题 |
2.4 整合后可能造成行业垄断 |
2.5 整合后大集团企业的发展和配套措施的跟进 |
3 结论 |
(9)浅议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小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 |
1.1 技术装备落后 |
1.2 人员素质状况差 |
1.3 法律与安全意识淡薄 |
2、搞好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意见 |
2.1 依法治理,执法到位 |
2.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生产技术 |
(1)小煤矿矿长资格的审核认定。 |
(2)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对管理人员及一线生产人员组织分层次的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的交流学习会。 |
(3)加强对小煤矿的技术服务。 |
2.3 加强对小煤矿远程监控 |
(1)煤矿瓦斯监测系统。 |
(2)煤炭产量监控系统。 |
3、结语 |
(10)小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现阶段的能源状况 |
1.1.2 小煤矿存在的安全问题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2 相关基础理论与研究综述 |
2.1 有关理论的文献综述 |
2.1.1 西方经济理论中经济人的论述 |
2.1.2 西方经济理论中关于博弈论的论述 |
2.2 国内学者对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相关研究 |
2.2.1 关于小煤矿监管体制问题 |
2.2.2 小煤矿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
2.2.3 关于小煤矿的安全技术投入 |
2.2.4 小结与评论 |
3 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问题的产生 |
3.1 小煤矿的定义 |
3.2 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现实问题 |
3.3 小煤矿安全问题表现 |
3.4 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状况概述 |
3.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矿体制的变迁 |
3.4.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煤矿监察体制的变迁 |
3.4.3 我国煤矿体制和监察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 |
4 外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发展状况综述 |
4.1 美国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
4.2 日本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
4.3 澳大利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
4.4 印度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
5 小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以及国家的治理政策 |
6 小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内在机制分析 |
6.1 公共管理政策与利益机制 |
6.2 利益机制的长期与短期效应 |
6.3 公共权力与资本的交易 |
6.4 小煤矿中矿主、旷工与政府的三方博弈 |
6.4.1 矿主行为分析 |
6.4.2 矿工行为分析 |
6.4.3 政府行为分析 |
6.4.4 矿主、旷工与政府的三方博弈的结果 |
6.5 GDP指标考核的影响 |
6.6 市场准入门槛与安全生产问题 |
6.7 国家整合小煤矿措施对小煤矿企业的实际影响 |
7 建立小煤矿安全生产利益机制的相关政策建议 |
7.1 从利益机制入手,消除小煤矿矿主利益短期化倾向 |
7.2 提高煤矿行业的准入门槛 |
7.3 统一安全标准,促进小煤矿优胜劣汰 |
7.4 改变GDP指标考核,将死亡率纳入GDP考核指标 |
7.5 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金额及对矿主的罚款金额 |
7.6 建立减少权力寻租的公共决策机制和利益机制 |
7.6.1 重新构建公共权力的监控体系 |
7.6.2 提高权力寻租的机会成本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议我国小煤矿安全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原市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研究[D]. 管雅琪. 燕山大学, 2021
- [2]贵州GMD矿业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增. 广西大学, 2020(07)
- [3]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中利益主体关系分析[D]. 郝晓蒙.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8)
- [4]决策删减—执行协商:中国山西煤炭产业政策过程研究[D]. 赵静. 清华大学, 2014(10)
- [5]浅议小煤矿技术现状及解决对策[J]. 贺鹏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06)
- [6]中国乡镇煤矿事故原因及对策深层次分析研究[D]. 吴涛. 湖南科技大学, 2013(03)
- [7]中国矿产资源整合与规制研究 ——以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为例[D]. 李超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 [8]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问题探讨[J]. 张峰,马洪云,沙景华.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5)
- [9]浅议小煤矿安全生产管理[J]. 周文香,周镇. 现代经济信息, 2008(11)
- [10]小煤矿安全生产机制探讨[D]. 段延锋. 西北大学, 2008(11)
标签:煤炭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