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赵颖[1](2021)在《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与发展,智能用电理念也逐渐深入到千家万户。智能用电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指导用户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而且管理、供电部门也可以通过它预测和控制区域内负载,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为此,本文以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高级量测体系架构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根据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完成对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及分析,搭建深度学习网络对负荷进行分类识别;使用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对用户用电行为进行优化分析,并为用户提供可选择的优化方案;采用分层管理的理念,对电能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分析并构建了系统架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用电优化建议、实时监测建筑物的三级供配电系统是否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的运行状态等。具体的工作为:首先,提出将深度学习网络应用至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实现中,搭建了以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及注意力机制为核心的网络框架,并在公开的真实数据集REDD上进行了实验验证,解决了目前传统算法对于多状态电器的辨识准确率较低的问题。系统使用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完成对用户用电数据的采集及分析,与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相比,该方法更易于实现且成本更低。其次,提出使用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对用户的用电行为进行优化,为用户提供合理的用户行为优化建议进行了实现设计,并在公开数据集REDD上对典型用电器、典型用户某天的用电数据及用户群某天的用电数据这三个对象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非支配排序差分进化算法能够在尽量小地影响用户的用电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用户的用电费用。然后,对系统的楼层和变电所层所具有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对系统可能出现的异常及不良用电数据的辨识、电压偏差的监测以及三相不平衡的监测方法做了设计,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对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进行了构建,其能够对建筑物从用户末端用电设备至变电所总的用电数据进行管理,实现建筑物电能管理的智能化。

蔡嘉辉[2](2021)在《基于数据驱动的线损异常智能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线损异常管理问题是限制电网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该问题有助于实现配电台区的降损节能,对电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变,智能电表和电力用户用电采集系统在供电企业逐步普及,常规的以人工筛查为主的线损管理方法,由于不能有效反映电力数据间的相互关系,限制了线损分析和线损异常诊断的实时性与准确性,严重制约了线损管理效率。基于此,将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理论相结合,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解决线损异常相关问题,是线损异常管理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采集的台区线损统计表中存在的台区统计线损率数据缺失,导致无法对该台区是否线损异常进行判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DNN的台区统计线损率预测填充方法以及基于LSTM时间序列算法的台区统计线损率预测填充方法,实现了台区统计线损率缺失数据的有效预测。(2)针对线损异常台区判定的统计线损率考核阈值设定过于宽泛、且所有台区的统计线损率考核阈值设定相同,缺乏精细化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台区理论线损率的精细化阈值设定方法。首先,针对理论线损率的计算难点,采用了基于1D-CNN的理论线损率计算方法,方便、有效地计算台区理论线损率;其次,依据计算的台区理论线损率对台区进行分类,并为各类台区设定了合理的统计线损率考核阈值。(3)为了解决线损异常的问题,对线损异常原因进行溯源。首先,重点分析了用户窃电导致的台区线损异常问题,提出了基于Dense Net-RF的电力用户窃电检测算法。其次,分析了其它多种线损异常原因,并提出对应的线损异常检测方法。最后,形成了电网整体线损异常分析流程。(4)根据功能需求,开发了台区线损异常智能诊断系统。基于C/S构架完成了数据存储与管理、线损异常台区查询、线损异常诊断分析、缺失数据填充、闭环管理等软件功能模块,实现了线损异常的有效分析与科学诊断、台区线损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线损管理效率。综上,本文从数据的关联性和动态性出发,以技术手段对线损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多方位地构建线损异常智能分析体系,并以软件应用的形式,实现线损异常的科学诊断,提高了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和电网运行效率,有利于推动安全可靠、清洁环保、开放兼容的现代化智能化的电网建设。

曹嘉伟[3](2021)在《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各类工业用车辆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去燃油化趋势,其中就包括工业生产作业中广泛使用的叉车。电动叉车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搬运车辆,具有易操作、噪声小、安全环保等特点,相比传统的内燃叉车更适合于室内等小空间作业,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电动叉车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电动叉车以车内装载的动力电池组为动力源,动力电池的相关技术成为电动叉车性能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必须有一套针对电动叉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来实现对电池的监测和保护,延长电池寿命,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池的性能。本文以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叉车的动力源和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对象,对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了一款专门针对电动叉车的集单体电池和电池组参数检测、充电检测、充放电控制、SOC估算、电池均衡控制管理以及CAN通信等功能为一体的电池管理系统。本文重点从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封装独立的电路逻辑功能,深入研究电池管理系统的功能实现方式,将整个系统分为电源模块、主控模块、从控模块和单体电压采集模块四大部分。采用Freescale公司的16位汽车级微控制器MC9S12DG256和ST公司的STM8L151系列单片机分别作为主控和从控模块的MCU,电池电压采集芯片使用Linear公司的第三代多节电池的电池组监视器LTC6804,并辅以外围电路了搭建了电池管理系统的硬件部分。通过编写软件实现了各硬件模块相应的功能,包括单体电压、组电压、温度和电流等电池特征信息的精确采集,电池均衡的智能化控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SOC估算算法进行了修正,设计的故障切断和保护管理的功能让运行更具安全性,此外还制定了系统和上位机的CAN通信协议,实现了系统实时的数据上传和命令接收。本文还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设计了一款可用于模拟真实电池的单体电池模拟器,并且组建了电池模拟器平台,解决了使用真实动力电池组测试管理系统部分功能所带来的效率和安全性问题。在最后,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对电池管理系统的参数采集性能和部分功能进行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论证了本文所设计电池管理系统的可用性。

谢峰[4](2021)在《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一强三优”的现代化企业建设和精益化管理的要求,电网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建设质量、进度计划等过程需要严格的监控和管理,造成工作量和数据信息呈倍增加。因此,探索一种新颖的电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制一套具有规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特点的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才能适应于电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目标。首先,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和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电网公司工程项目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探讨了电网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涉及的理论、开发手段和关键技术等。然后,对电网公司内部的基建部门与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之间关于项目信息共享和人员交流的模式,电网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部门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等协作单位的信息交流手段等进行需求分析,得到了系统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并对电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总体功能和总体网络进行了全面设计,总体功能具体包括基础信息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物资管理、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和系统管理。其次,为保障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通用性和实用性,本文采用最流行的B/S软件结构模式和ASP.NET三层体系结构来研发软件,采用编程C++语言实现了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最后,为验证所研制的电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正确性,搭建了一套仿真测试平台,对系统的功能、性能等进行了详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软件测试的目的基本达到,影响系统功能使用的漏洞已修复,系统核心功能完全满足现场使用要求,达到了本文的预期目标。

杨安金[5](2021)在《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在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电和售电被拆分为独立的业务,供电企业需要向电厂进行购电,并通过电能并网的方式开展供电服务。因此购电管理业务成为供电企业日常业务中的重要工作。由于各地电力市场的差异性,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软件通常需通过自主研发方式进行实施。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目前仍缺乏配套的工具支持,主要通过人工处理和EXCEL文件进行管理,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错误率高、数据不集中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和实现了一套购电管理系统,对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降低人工处理工作量,实现购电管理业务的集中化存储和维护。在研究中,首先介绍米易县供电公司的购电管理业务现状及问题,将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为基础资料管理、电站档案管理、抄表电量管理、电费计算管理和数据报表管理5个方面,并分析了系统的性能需求。在此基础上,选择Java Web技术和Oracle数据库进行系统的功能研发。基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模型、网络结构进行了设计,并对系统进行功能结构划分,对各模块的功能组件模型及Java类结构进行分析与设计。考察系统的业务数据类型,并通过E-R图建立系统的数据逻辑结构,按Oracle数据库技术规范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表结构。按照系统的功能设计,对各模块的功能实现流程、关键代码进行分析研究,并展示和阐述系统的功能界面。最后,根据系统的实际测试情况,对系统的测试方法、流程、环境进行简述,并从功能和性能两个层面,分析了系统的测试内容及结果,验证系统的研发成果。购电管理系统目前已经加入到米易县供电公司的Toolkit业务工具套件平台中,实现了供电管理业务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建立了购电业务数据的集中化存储体系,提高了业务管理的效率,降低了购电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夏金鑫[6](2021)在《电能计量与线损管理分析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传统能源日益短缺、污染问题愈发严峻的今天,线损管理在一个国家的电网节能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电网发展规划、降损措施制定起到指导作用。随着智能电表的推广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电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但现有的线损数据分析和异常用电行为识别方法多基于人力,线损数据统计、用电信息采集、用户电量监测等在时效性和准确性方面存在局限性。因此,如何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数据技术,将电力数据的实时采集与挖掘技术应用到线损管理和分析中,构建一个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的综合系统,解决管理线损中的传统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线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现状出发,先后研究了数据采集技术、挖掘技术、管理系统设计和应用,主要工作包括:(1)设计了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基础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短报文解析算法,建立多卡管理与预缓冲机制,加入了多时段主动上报、补召逻辑机制和长数据分包组包机制,通过电能计量数据采集测试验证了平均采集成功率达到99%以上。能够24小时全天候覆盖国内各个区域工作,同时可结合电网通信网络,并且与GPS系统相比,加入了双向短报文传输技术;(2)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实现对线损噪声数据和缺失值异常的修复,结果基本与原始用电曲线保持一致,提高了数据的可用性。然后应用改进的K-means聚类与LOF离群点检测技术建立异常线损检测组合模型,设计了相似线损数据的检测算法,测试验证了当阈值取0.8时基本能够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相似用电行为判定的难题;(3)设计以Struts-MVC框架为基础的同期线损管理系统,采用ETL和Web Service技术在纵向与线损大数据实现数据集成,在横向与电网中各数据业务系统实现平台集成,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元素和强大的操作功能,改变了原有系统的孤立效应;(4)结合三个应用案例,展示了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如何具体解决电网管理线损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2019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治过程中,协助政府部门提高了监督效率。随着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可获得的高质量电力数据势必增大。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和挖掘技术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精准性,而且电网线损检测和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管理系统进行查看管理,有助于提高电网的管理水平以及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王梓嫣[7](2020)在《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指由主站通过信息传输信道网络,将配电变压器下各种类型的电能表或计量设备的电能量记录值,进行信息集中抄读的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采集用户电能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终端、集中器、主站、通信信道等部分组成。数据可通过信道远距离传送到主站计算机,并通过相应的接口与营销系统实现无缝连接,能够传送实时数据,提供分析结果,为电能量综合分析提供底层用电数据源。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现状,及对用电信息集中采集的需求,重点就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研究和分析。本文分析了电力行业的特点和技术发展的现状,尤其目前情况下电力行业营销系统普遍进行了升级和改造,要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必须也要同步接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需要,设计出适用于通化地区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并对系统的结构设计、构架设计及通讯技术设计进行了探讨,完成了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的研究工作。从供电基础设施、通信通道、信息传输模块和人员管理几个角度多方面分析影响系统采集成功率的因素,并提出提升措施。同时通过结合通化供电公司采集现状的调查,对系统数据采用分析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研究其辖区内用电信息采集现状,分析对采集成功率造成影响的典型因素;提出建设更加高效、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灵活的适合于通化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用的机制,以适用于电网的各项业务,并分析监测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及成果;深入研究目前机制下通化电网的信息采集现状,提出解决采集成功率低的处理方法,并分析研究出有效解决措施。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供电管理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为其在未来智能用电的推广使用打下了基础。

种法宇[8](2020)在《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仍然面临着配电网系统升级、配电站自动化和智能仪表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兴负荷的大量接入,现有监测装置采集频率低、数据类型少、时延高,配电站全状态感知能力弱;配电站的可控设备不断增加但其管控能力却不强,因此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网络化的配变Hub Net,并以此为核心构建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实现以配电站为主体的低压配电网智能高效的全状态感知和运行管控势在必行。本文的具体工作如下:(1)在分析传统配变终端运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配电站的应用场景,进行配变Hub Net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的硬件平台、软件APP,给出硬件和软件结构的设计方案;硬件设计从核心控制、通信接口和功能实现三个层面展开,设计了硬件结构,搭建统一硬件平台;软件设计在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容器技术实现软件应用APP化,实现配变终端全状态感知和智能控制。(2)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构建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分层讨论了系统构成和支撑技术;针对边缘配变Hub Net和主站系统的协同问题,从IaaS、PaaS和SaaS三个方面研究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和云边协同策略,实现配变Hub Net边缘计算和主站云计算的紧密协同;针对配变Hub Net本地资源受限的问题,深入研究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实现系统计算和通信资源分配的联合优化。(3)深入分析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依据国家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列标准规范,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实施指标,建立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古林法计算权重值,层次可拓法计算风险等级关联度,给出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估等级,案例分析验证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4)进行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和主站系统的开发。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开发基于软件APP化的思路,利用容器技术实现APP化;采用交叉开发方式,在宿主机进行应用程序代码的编写和编译,并将应用程序进行容器化以生成Docker镜像,通过NFS或TFTP方式部署到配变Hub Net运行,实现“软件APP化”,完成配变Hub Net主要应用APP的开发。主站系统的实现基于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采用JSP(Java Server Page)技术实现前端界面开发,采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实现数据存储管理,采用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访问,采用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代码和数据,进行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的开发。系统运行表明:该系统灵活高效地实现了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

周有金[9](2020)在《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线损管理是电网运维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线损管理通常按照台区为单位进行分析和处理。线损率过高,会对供电企业带来供电效率下降、经济受损等问题,影响供电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线损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用电数据,所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是提高线损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Java Web技术,基于B/S网络结构,使用Oracle数据库,实现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在文中对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主要进行了如下如工作:1.首先整理介绍了当前国内外的线损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了线损相关理论及线损管理信息化的通用模型,并根据系统技术选择,简述了Java Web开发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概念,为系统研发工作提供技术基础。2.对系统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考察系统应用环境及总体开发目标,确立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交互需求和非功能需求,提出了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分为档案管理、关口管理、线损统计、工单管理和报表管理等。3.按照系统的需求分析,从总体角度对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包括功能模型、网络拓扑、功能结构、交互模式以及数据库等。在系统概要设计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系统获取的用电量数据中存在的异常数据,设计和分析了系统的异常用电数据修复算法,并介绍了算法在本系统中的功能集成方式及处理过程。4.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开发实现,分析了系统的典型功能实现逻辑及核心代码,展示了系统的部分功能页面,并对系统的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进行了阐述。本文研究的台区线损分析系统能够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等,获取用户的用电量数据,并通过数据修复、统计运算的方式,为电网运维人员提供台区线损分析的工具支持,提高工作效率。

梁文献[10](2019)在《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在电力企业供电管理中,传统的点对点人工抄电表方式经常会出现错抄、估抄、漏抄和计算错误等问题,严重降低了电力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管理的需求。远程集中抄表(简称集抄)系统不仅能够全方位满足用电用户对于获取自家电量的需求,实现“一户一表”的目标,而且通过远程招测数据,能够避免大量的人力读表以及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但当遇到换表、拆表、更改电表的电源点等现象时,现有集抄系统的软件平台和硬件系统无法自行进行上述现象识别,只能依靠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查才能发现上述问题。同时,用户电表档案变更时导致集中器记录的信息与用户档案不一致而出现离线状态,不仅集抄成功率降低,而且明显增大了后期维护的工作量。此外,集抄系统也会由于现场设备损坏或通信通道中断等故障的发生而导致抄不到数据。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研究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和变更识别算法,将其应用到开发的新型集抄系统中进行实验测试,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新型集抄系统的功能需求及基础数据需求,对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主要包括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软件构架、通信模式等的设计。其次,本文分析了常见的电表故障情形以及常用的电表故障诊断方法,并对本方案中新型集抄系统采取的电表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设计,包括针对电表自身故障的诊断方法以及针对窃电引发电表异常的诊断方法。接着,本文基于分簇算法给出了一种电表变更识别的方法,并以此设计一款带有自动搜表功能的集中器,通过对电表逻辑地址的搜索,解决电表变更的识别问题。最后,本文将两种功能算法在新系统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并通过试点测试对算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二、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研究现状
        1.3.2 用户用电行为研究现状
        1.3.3 建筑物电能管理研究现状
        1.3.4 建筑物能源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基础理论
    2.1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理论研究
        2.1.1 基本原理
        2.1.2 负荷分类
        2.1.3 负荷特征分析
    2.2 基于高级量测体系架构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3.1 数据集的选择
    3.2 数据预处理
    3.3 开关事件的检测
    3.4 窗口可变的序列到短序列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
        3.4.1 实现流程
        3.4.2 网络的输入及输出
        3.4.3 深度学习网络模型
        3.4.4 门控循环单元GRU
        3.4.5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
    3.5 结果与分析
        3.5.1 软件及工具包简介
        3.5.2 算例分析及评价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用户用电行为优化
    4.1 基于NILM的用户用电行为分析
        4.1.1 NILM和用户用电行为优化的联系
        4.1.2 用户用电行为具体分析
    4.2 基于NSDE算法的用户用电行为优化
        4.2.1 用户用电设备分类
        4.2.2 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
        4.2.3 NSDE算法优化用户的用电方式
    4.3 用户优化用电行为评估
        4.3.1 典型用电设备用电行为优化
        4.3.2 典型用户某天的用电行为优化
        4.3.3 用户群某天的用电行为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管理层电能管理
    5.1 管理层功能分析
        5.1.1 楼层层功能分析
        5.1.2 变电所层功能分析
    5.2 用电数据管理
        5.2.1 异常数据
        5.2.2 不良数据
    5.3 电能质量管理
        5.3.1 电压监测
        5.3.2 三相不平衡监测
    5.4 电能管理措施
        5.4.1 异常及不良用电数据的管理措施
        5.4.2 电压偏差的管理措施
        5.4.3 三相不平衡的管理措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设计
    6.1 系统体系架构图
    6.2 系统UML设计
        6.2.1 用例图
        6.2.2 活动图
        6.2.3 类图
        6.2.4 顺序图
        6.2.5 包图
    6.3 数据库信息表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数据驱动的线损异常智能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线损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窃电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线损管理面临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台区统计线损率数据缺失处理
    2.1 引言
    2.2 单一数据缺失的台区统计线损率预测填充方法
        2.2.1 台区线损统计表的数据缺失分析
        2.2.2 深度学习框架
        2.2.3 深度神经网络建模
        2.2.4 基于DNN算法的模型训练过程
        2.2.5 DNN算法与其它回归算法的性能比较
        2.2.5.1 相关性分析
        2.2.5.2 其它回归算法的模型训练
        2.2.5.3 算法性能评价指标
        2.2.5.4 多种回归模型训练过程与结果分析
    2.3 多重数据缺失的台区统计线损率预测填充方法
        2.3.1 时序数据缺失的处理方法
        2.3.1.1 相邻均值法
        2.3.1.2 LSTM算法及其它时间序列算法
        2.3.2 基于LSTM的台区统计线损率预测模型
        2.3.2.1 历史统计线损率数据集介绍
        2.3.2.2 LSTM模型与实验设计
        2.3.2.3 结果分析
        2.3.2.4 单日缺失数据的预测填充比较分析
        2.3.2.5 连续多日缺失数据的恢复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1D-CNN的理论线损率计算与考核阈值设定
    3.1 引言
    3.2 计算台区理论线损率特征指标的建立
    3.3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理论线损率模型
        3.3.1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3.3.2 1D-CNN模型的建立
    3.4 算例验证及分析
        3.4.1 理论线损率数据集及实验平台介绍
        3.4.2 台区理论线损率模型训练结果与误差分析
        3.4.3 台区理论线损率计算模型在新样本上的预测性能
    3.5 台区统计线损率考核阈值设定问题
    3.6 台区分类与考核阈值合理划分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线损异常台区窃电辨识及其它异常原因溯源
    4.1 引言
    4.2 用户用电行为分析
    4.3 DenseNet-RF融合算法的设计
        4.3.1 DenseNet算法
        4.3.2 随机森林(RF)算法
        4.3.3 DenseNet-RF模型的建立
    4.4 智能电表数据集与数据预处理
    4.5 基于DenseNet-RF的用户窃电检测模型
    4.6 电力用户窃电检测方法实现
        4.6.1 DenseNet及相关网格模型训练
        4.6.2 多种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比较
        4.6.3 DenseNet-RF融合模型的分类准确率比较
        4.6.4 DenseNet-RF融合模型在新样本上的性能评价
    4.7 其它常见线损异常原因分析
        4.7.1 表计故障
        4.7.1.1 电表接线错误
        4.7.1.2 接触不良
        4.7.1.3 计量模块失准
        4.7.2 采集故障
        4.7.3 户变关系异常
        4.7.3.1 户变关系挂接错误
        4.7.3.2 无表无户用电
    4.8 配电网线损异常分析流程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台区线损异常智能诊断系统开发
    5.1 引言
    5.2 项目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5.2.1 项目需求分析
        5.2.2 系统开发架构
        5.2.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
    5.3 数据库选择与数据表设计
        5.3.1 数据库选择
        5.3.2 数据表设计
    5.4 系统的技术实现
        5.4.1 用户登录
        5.4.2 数据存储与管理
        5.4.3 过期数据定期自动删除模块
        5.4.4 线损异常台区数据查询
        5.4.5 线损异常诊断分析
        5.4.6 线损缺失数据模型的部署与应用
        5.4.7 窃电检测与台区理论线损率计算模型部署
        5.4.7.1 Flask应用介绍
        5.4.7.2 在线预测
        5.4.8 基于MQTT协议的线损异常闭环管理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3)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1.2.2 电池管理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1.2.3 BMS测试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概述
    2.2 电动叉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2.3 电动叉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系统需求及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3.1.1 主控电路5V供电电源
        3.1.2 从控电路3.3V供电电源
    3.2 主控模块电路设计
        3.2.1 主控MCU的选型
        3.2.2 实时时钟系统电路
        3.2.3 继电器控制电路
        3.2.4 充电检测电路
        3.2.5 温度采集电路
        3.2.6 通信模块电路
    3.3 从控模块电路设计
        3.3.1 从控MCU的选型和外围电路
        3.3.2 组电压采集电路
        3.3.3 电流采集电路
        3.3.4 绝缘电阻检测电路
    3.4 单体电压采集及均衡模块电路设计
        3.4.1 单体电压采集和方案选择
        3.4.2 均衡控制策略方案选择
        3.4.3 LTC6804 介绍
        3.4.4 单体电压采集电路及均衡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设计开发环境介绍
        4.1.1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4.1.2 上位机软件开发环境和语言简介
    4.2 BMS嵌入式软件设计的架构
    4.3 嵌入式软件主程序
    4.4 基于LTC6804 的单体电压采集和均衡控制程序
        4.4.1 单体电压采集程序
        4.4.2 均衡控制程序
    4.5 组电压、电流采集程序
        4.5.1 ADC软件校准程序设计
        4.5.2 程序设计
    4.6 温度采集程序
        4.6.1 分段线性拟合法
        4.6.2 程序设计
    4.7 继电器控制和状态迁移程序
        4.7.1 保护控制程序
        4.7.2 充电信号检测程序
    4.8 SOC估算程序
        4.8.1 SOC估算方法
        4.8.2 本文给出的SOC估算方法和程序设计
    4.9 CAN通信和上位机软件设计
        4.9.1 CAN通信协议制定
        4.9.2 CAN通信程序设计
        4.9.3 基于CAN的上位机软件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电池模拟器的电池管理系统测试平台
    5.1 BMS测试平台
    5.2 电池模拟器的设计
        5.2.1 电池模拟器的硬件设计
        5.2.2 电池模拟器的软件设计
    5.3 电池模拟器平台的搭建与测试
        5.3.1 静态电压输出测试
        5.3.2 充放电曲线模拟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测试和验证
    6.1 BMS测试环境搭建
    6.2 参数采集测试
        6.2.1 单体电压采集测试
        6.2.2 温度采集测试
        6.2.3 总电压、电流采集测试
    6.3 系统功能测试
        6.3.1 保护控制功能测试
        6.3.2 均衡控制功能测试
        6.3.3 SOC估算功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项目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问题
    1.4 论文大纲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研发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软件开发相关理论
        2.2.1 基于B/S与C/S的软件架构
        2.2.2 Microsoft.NET Framework架构
    2.3 关键技术
        2.3.1 HTML技术
        2.3.2 VPN网络访问技术
        2.3.3 ASP.NET技术
        2.3.4 数据库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系统总体业务需求
        3.2.2 系统网络结构需求
        3.2.3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可行性需求分析
        3.3.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4.1 引言
    4.2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4.2.1 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
        4.2.2 系统总体网络拓扑设计
    4.3 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4.3.1 基础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4.3.2 工程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4.3.3 物资管理模块设计
        4.3.4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模块
        4.3.5 系统管理模块
    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E-R图
        4.4.2 数据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5.1 引言
    5.2 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5.2.2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5.2.3 系统基础信息管理模块的实现
        5.2.4 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块的实现
        5.2.5 系统物资管理模块的实现
        5.2.6 综合信息查询与统计管理模块的实现
        5.2.7 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5.3 软件测试
        5.3.1 测试环境
        5.3.2 软件功能测试
        5.3.3 软件性能测试
        5.3.4 测试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未来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研发背景
        2.1.1 业务现状分析
        2.1.2 存在的问题
    2.2 系统研发目标
    2.3 系统功能需求
        2.3.1 基础资料管理需求
        2.3.2 电站档案管理需求
        2.3.3 抄表电量管理需求
        2.3.4 电费计算管理需求
        2.3.5 数据报表管理需求
    2.4 系统性能需求
    2.5 系统技术选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
        3.1.1 功能模型设计
        3.1.2 网络结构设计
    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1 基础资料管理模块设计
        3.2.2 电站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3.2.3 抄表电量管理模块设计
        3.2.4 电费计算管理模块设计
        3.2.5 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
    3.3 系统数据库设计
        3.3.1 数据结构分析
        3.3.2 数据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现
    4.1 系统实现环境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4.2.1 基础资料管理模块设计
        4.2.2 电站档案管理模块设计
        4.2.3 抄表电量管理模块设计
        4.2.4 电费计算管理模块设计
        4.2.5 数据报表管理模块设计
    4.3 系统功能部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测试方法
    5.2 系统测试环境
    5.3 系统测试内容
        5.3.1 功能测试
        5.3.2 性能测试
    5.4 系统测试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电能计量与线损管理分析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用电信息采集技术研究现状
        1.2.2 电网线损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1.2.3 线损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3 线损概述
        1.3.1 线损
        1.3.2 线损率
        1.3.3 线损分类
        1.3.4 线损管理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1.4.1 主要工作及研究框架
        1.4.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线损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2.1 电网采集技术概述
        2.1.1 电网现有采集通信技术
        2.1.2 北斗系统通信优势
    2.2 应用技术设计
        2.2.1 系统总架构
        2.2.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解析
        2.2.3 预缓冲机制
        2.2.4 北斗终端多时段主动召测
    2.3 数据采集测试
    2.4 采集数据同步对时
        2.4.1 同步对时原理
        2.4.2 具体实施步骤
    2.5 同期线损数据库
        2.5.1 数据库构成
        2.5.2 数据库具体实施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线损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研究
    3.1 技术概述
        3.1.1 数据挖掘简介
        3.1.2 数据挖掘过程
    3.2 线损数据预处理
    3.3 线损数据聚类分析
        3.3.1 K-means聚类算法
        3.3.2 离群点检测分析
        3.3.3 线损数据异常判定规则
        3.3.4 相似线损数据选取
        3.3.5 相似线损数据检测
    3.4 测试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设计及应用
    4.1 技术概述
        4.1.1 Struts-MVC框架
        4.1.2 技术架构
    4.2 系统集成设计
        4.2.1 集成整体框架
        4.2.2 电力数据集成
        4.2.3 业务系统集成
    4.3 系统功能设计
        4.3.1 功能总体设计
        4.3.2 功能明细设计
    4.4 功能实现过程
        4.4.1 理论线损管理模块
        4.4.2 电量与线损监测分析模块
        4.4.3 统计线损管理模块
        4.4.4 异常工单管理模块
        4.4.5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4.4.6 线损数据采集模块
        4.4.7 线损数据挖掘模块
    4.5 实际应用分析
        4.5.1 线损统计
        4.5.2 反窃电
        4.5.3 企业复工电力指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1.4.1 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4.2 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5 相关文献综述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采集技术分析
    2.1 系统功能概述
    2.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3 系统构架设计
        2.3.1 物理构架
        2.3.2 软件构架
        2.3.3 逻辑构架
    2.4 系统通信技术设计
        2.4.1 远程通信技术
        2.4.2 本地通信技术
    2.5 各类用户采集技术
        2.5.1 大型专变用户的采集模式
        2.5.2 中小型专变用户的采集模式
        2.5.3 单相或者三相的低压工商业用户采集模式
        2.5.4 居民用户和公配变计量点采集模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影响采集成功率的因素及提升措施
    3.1 采集成功率提出的意义及计算公式
    3.2 影响采集成功率的因素
        3.2.1 从供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
        3.2.2 从通信通道角度分析
        3.2.3 从信息传输模块角度分析
        3.2.4 从人员管理角度分析
    3.3 提升采集成功率的措施
        3.3.1 典型情况分析及解决措施
        3.3.2 实际工作中提出新的系统运行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提升采集成功率的应用效果
    4.1 通化地区用电信息采集现状
    4.2 系统新运行机制的现场实践
    4.3 系统新运行机制产生的效果
    4.4 系统采集率提升的效益
        4.4.1 经济效益
        4.4.2 管理效益
        4.4.3 社会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8)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配变Hub Net设计方案
    2.1 传统配变终端分析
        2.1.1 概述
        2.1.2 特征
        2.1.3 发展方向
    2.2 配变Hub Net总体分析
        2.2.1 需求分析
        2.2.2 配变Hub Net整体设计
    2.3 基于“硬件平台化”的配变Hub Net硬件设计
        2.3.1 硬件整体结构
        2.3.2 核心控制层硬件设计方案
        2.3.3 通信接口层硬件设计方案
        2.3.4 功能实现层硬件设计方案
    2.4 基于“软件APP化”的配变Hub Net软件设计
        2.4.1 软件结构
        2.4.2 Linux内核分析
        2.4.3 “软件APP化”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配变Hub Net为核心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
    3.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整体架构
        3.1.1 感知层
        3.1.2 网络层
        3.1.3 平台层
        3.1.4 应用层
    3.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云边协同架构
        3.2.1 云边协同架构
        3.2.2 云边协同策略
    3.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计算卸载策略
        3.3.1 计算卸载的概念
        3.3.2 计算卸载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4.1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分析
        4.1.1 设备安全
        4.1.2 数据安全
        4.1.3 网络安全
        4.1.4 应用安全
    4.2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算法
        4.2.1 基本理论
        4.2.2 层次型指标体系的建立
        4.2.3 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4.2.4 基于古林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4.2.5 基于层次可拓法的综合评估等级计算
    4.3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的实现
    5.1 配变Hub Net应用功能的实现
        5.1.1 开发环境搭建
        5.1.2 系统首页
        5.1.3 登录及主界面
        5.1.4 配变监测APP
        5.1.5 环境监测APP
        5.1.6 风险预警APP
        5.1.7 容器管理APP
    5.2 主站系统功能的实现
        5.2.1 登录模块
        5.2.2 系统主页
        5.2.3 电力监测模块
        5.2.4 设备控制模块
        5.2.5 物联管理模块
        5.2.6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6.2 后期工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线损相关理论概述
        2.1.1 线损和线损率
        2.1.2 线损统计分类
        2.1.3 台区线损计算
    2.2 线损管理信息化模型
    2.3 Java Web技术
    2.4 数据库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需求概述
        3.1.1 业务概述
        3.1.2 总体需求
    3.2 功能需求
        3.2.1 档案管理功能需求
        3.2.2 关口管理功能需求
        3.2.3 线损统计功能需求
        3.2.4 工单管理功能需求
        3.2.5 报表管理功能需求
    3.3 交互需求
    3.4 非功能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异常用电数据修复算法分析
    4.1 电量计量方法
    4.2 异常电量数据类型
        4.2.1 数据缺失
        4.2.2 数据超限
    4.3 异常电量数据修复
        4.3.1 数据残缺度定义
        4.3.2 数据修复算法
    4.4 修复效果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设计
    5.1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5.2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5.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5.4 系统交互模式设计
    5.5 系统数据库设计
        5.5.1 逻辑设计
        5.5.2 物理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实现
    6.1 设计与实现环境
    6.2 交互功能实现
        6.2.1 NAS服务搭建
        6.2.2 NAS功能实现
    6.3 功能模块实现
        6.3.1 档案管理模块
        6.3.2 关口管理模块
        6.3.3 线损统计模块
        6.3.4 工单管理模块
        6.3.5 报表管理模块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测试环境
    7.2 测试方法及过程
    7.3 性能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内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集抄系统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总体架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 系统构架设计
        2.2.1 系统逻辑框架设计
        2.2.2 系统物理构架设计
        2.2.3 系统部署模式
    2.3 系统软件构架设计
        2.3.1 系统主站层面构造搭建
        2.3.2 系统功能层面构造搭建
    2.4 系统通信模式设计
        2.4.1 远程通信模块搭建
        2.4.2 本地通信结构搭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
    3.1 常见的电表故障情况分析
    3.2 常用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2.1 基于关联规则的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2.2 基于贝叶斯网络(BN)的电表故障诊断算法
    3.3 本文设计的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
        3.3.1 针对电表本身故障的自动诊断算法
        3.3.2 针对窃电引发电表异常的自动诊断算法
        3.3.3 电表故障综合诊断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表变更识别算法
    4.1 电表变更识别的基本思路
    4.2 本文设计的电表变更识别算法
        4.2.1 分簇算法的简介
        4.2.2 基于分簇算法的电表地址搜索方法
    4.3 集中器的设计
        4.3.1 集中器硬件设计
        4.3.2 集中器软件设计
        4.3.3 集中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种算法在新型集抄系统中的应用
    5.1 新型集抄系统的功能
        5.1.1 系统功能结构
        5.1.2 功能特色
        5.1.3 新型集抄系统功能使用简介
    5.2 新型集抄系统的运行环境简介
        5.2.1 硬件环境
        5.2.2 软件所需环境
        5.2.3 开发技术
    5.3 新型集抄系统运行流程及两种算法的应用
        5.3.1 新型集抄系统程序
        5.3.2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算法的应用
        5.3.3 电表变更识别算法的应用
    5.4 算法的实验测试
        5.4.1 电表故障自动诊断测试及结果分析
        5.4.2 电表变更识别测试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建筑物电能管理系统研究[D]. 赵颖.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2]基于数据驱动的线损异常智能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蔡嘉辉. 江南大学, 2021(01)
  • [3]电动叉车电池管理系统和基于电池模拟器的测试系统设计[D]. 曹嘉伟. 浙江大学, 2021(08)
  • [4]某电力公司电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谢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米易县供电公司购电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杨安金.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电能计量与线损管理分析和应用[D]. 夏金鑫. 东南大学, 2021
  • [7]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王梓嫣.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物联网架构的配电站技术支持系统[D]. 种法宇. 山东大学, 2020(12)
  • [9]电力系统台区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周有金.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10]新型集抄系统中电表故障自动诊断和变更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 梁文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基于VS.NET平台的线损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