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粤中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形成条件讨论(论文文献综述)
张富铁[1](2020)在《广东白云地铅锌矿床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白云地铅锌矿床位于三洲盆地矿集区,地处NE向恩平—从化深断裂带、EW向高要—惠来深断裂带及NW向西江大断裂的交汇处,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重点对矿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区域成矿作用探讨成矿机制及找矿前景。结果表明:F2是本区的主要导矿构造,其旁侧的次级张性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成矿流体经F2运移至本区在次级张性断裂中析出成矿;矿区东部西江断裂与高要—惠来断裂交汇处,构造应力集中,次生张性断裂发育,距离矿源较近,且在新构造运动中未抬升剥蚀,是本区的首选找矿靶区。
江彪,张通,王登红,陈毓川,张大权,黄崇轲,白鸽,王成辉,黄凡[2](2020)在《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银矿赋矿地层以泥盆系最多,其次是中元古界、石炭系等,按赋矿岩性则以碳酸盐岩最多,变质岩次之;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及陆相断陷盆地是我国银矿产出和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海相火山岩、陆相火山岩、侵入岩控制着我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银矿产出。分析了我国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提出川西义敦岛弧带、川滇黔接壤地区和大兴安岭成矿带是大型、超大型银矿的重要找矿区,继续加强我国陆相火山岩型大型、超大型银矿的寻找和研究;重视在萤石矿床分布区、黑色岩系分布区找银矿及火山岩地区找银锰型矿床;充分利用银矿找钨、锡等其他矿种。
古志宏,武国忠,杨大欢,张素君[3](2017)在《广东银矿资源潜力分析》文中提出银矿是广东优势矿种之一。在对广东银矿成矿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类型银矿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地质参数体积法在MRAS资源评价系统平台上估算了广东银矿的潜在资源量,进而对其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银矿资源量有望增加2倍以上;岩浆热液型、叠加(复合)型和浅成中—低温热液型是广东银矿的主要矿床类型,也是未来找矿的主攻类型。根据预测结果,广东银矿资源量主要集中于富湾、凡口和厚婆坳地区,建议在这3个地区设立勘查部署区。
孙莉,肖克炎,邢树文,丁建华[4](2016)在《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资源特征与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含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分地区、广东省西南部分地区以及海南省全部。该区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接合区。大地构造属于武夷云开岛弧系。本文以新的研究成果和找矿突破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并命名为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丰富多彩。目前已涌现像抱伦金矿、富湾铅锌银矿、大降坪硫铁矿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超大型矿床。对本成矿带的矿床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了14个成矿系列,建立了成矿谱系,并对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区主要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热水沉积型、热液脉型、接触交代型、斑岩型和表生型。成矿受构造作用影响明显。在此基础上,部署了广东云浮地区金、银、铁矿重点远景区、广西陆川地区金银一般远景区、海南石碌铁、金矿一般远景区。为指导本区勘查工作提供了依据。
石光耀[5](2016)在《广东高要县长坑—富湾金—银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坑-富湾金-银矿床位于粤中凹陷上古生界断陷盆地西北缘,中新生代三水裂谷盆地南西缘,NNE向广州-从化、EW向高要-惠来及NW向西江3组深大断裂交汇部位,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银矿床产在同一矿田,并赋存于同一构造破碎蚀变带内,空间上具有上金下银的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矿化分带性,广受中外地质学家的注目和重视。本文在充分收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翔实的野外观察和系统的室内分析,详细研究了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矿床地质、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对矿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初步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长坑-富湾金-银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的碳酸盐岩与上三叠统小坪组的碎屑岩中,矿体受构造破碎带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金矿成矿作用过程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银矿成矿作用过程分为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岩相学研究表明,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两类: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冰点温度为-0.2-6.6℃,相应盐度为0.359.88%NaCleq,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58282℃,成矿峰值温度为190220℃;银矿床流体包裹体冰点温度为-0.1-8.0℃,相应盐度为0.1811.70%NaCleq,均一温度的变化范围为146289℃,成矿峰值温度为190220℃。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持续稳定的降低。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部分来自于成矿流体所经过的围岩。碳、氧同位素研究显示,碳可能主要来自壳幔混源岩浆,并有海相碳酸盐溶解成分的加入。氢氧及氦氩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伴随着成矿过程进行,有不同程度的大气降水混入。地质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混合作用,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温度和盐度持续稳定的下降,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作用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主要机制。
江彪,陈毓川,王成辉,张大权,白鸽[6](2015)在《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中国银矿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多样,找矿潜力巨大。文章运用成矿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银矿床进行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的初步研究,并将其初步划分为38个银矿床成矿系列(组),59个亚系列。结合区域地质构造演化与各成矿系列的演化关系归结出中国银矿床成矿谱系。研究表明,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结构及演化具有时空不均衡性、银矿床类型演化渐趋多样化、矿石建造类型演化渐趋复杂化等特点,文章指出了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研究对全国银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的指导意义,并结合银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特点分析了银矿床今后找矿的具体方向。
庄文明,彭卓伦,林小明,张献河,姜莲婷[7](2011)在《广东长坑—茶山矿田成矿元素分带规律与找矿方向》文中研究表明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Ag→Au的分带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尚发现,围绕已出露和未出露的两个花岗岩体,矿田的区域成矿作用也呈现出与单个矿床成矿作用相同的规律性分带。上述规律的发现,为该区深部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梁华英,喻亨祥,夏萍,王秀璋[8](2009)在《粤中三水盆地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特征及形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粤中三水盆地长坑赋金硅质岩主要呈层状分布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生物碎屑灰岩与上三叠统碳质泥岩(或下石炭统梓门桥组粉砂岩)之间,厚度1~50m,主要由层状、块状及角砾状硅质岩组成。金矿主要呈细脉浸染状产于角砾状硅质岩中。长坑赋金硅质岩层具纹层状构造特征,在其中发现放射虫、微体古生物化石,角砾长轴与硅质纹层平行分布,含有草莓状黄铁矿,这些特征以及长坑金矿床与富湾银矿床成矿时代等资料都表明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不是简单热水沉积或热液蚀变作用形成的,而是多次硅化作用的产物,至少经历了热水沉积硅化、成岩硅化、金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及银矿成矿热液蚀变硅化作用的叠加。热水沉积硅质岩形成富金矿源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
梁华英,孙卫东,莫济海,胡光黔,曾提,Charlotte M Allen[9](2008)在《粤中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文中认为粤中三水盆地喜山期银矿化粗面质凝灰岩中锆石LA-ICP-MSU-Pb年龄90~3175Ma。火山岩中锆石主要为其在形成及上升过程中捕获围岩中的碎屑锆石。火山岩中锆石U-Pb年龄表明粤中三水盆地基底含太古宙的残余锆石(2489Ma±30Ma,3175Ma±38Ma),华夏陆块元古宙基底存在与Grenville造山运动相对比的构造岩浆事件(955~1148Ma)及在新元古代(798Ma±12Ma,883Ma±10Ma)发生了较强烈的岩浆活动。粤中三水盆地经历了加里东期构造岩浆事件(438.0Ma±6.8Ma),之后至少经历了燕山早期(~160Ma)、燕山晚期(98.2Ma±1.1Ma)及喜山期3次构造岩浆事件。三水盆地多期次构造岩浆活动与成矿事件有一定的耦合关系,是控制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华南褶皱带岩浆活动强烈,经历新生代成矿作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是找矿有利靶区。
真允庆,郝红蕾,付怀林,吴金凤,曾朝伟[10](2008)在《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广东三水盆地是我国东部新生代裂谷型盆地,不仅赋存油气藏,而且分布有超大型富湾银矿床、大型长坑金矿床等一系列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多金属矿(化)点星罗旗布,找矿前景很为可观。三水盆地的油气藏与金属矿产具有"四同"特征,即同一成矿(藏)时代;同一构造体系控制;同一成矿(藏)物质来源;同一成矿(藏)作用。其成矿机理和环境是与地幔柱活动和深部软流圈(低速高导层)上隆密切相关。
二、粤中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形成条件讨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粤中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形成条件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白云地铅锌矿床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区域地质背景 |
2矿区地质 |
2.1地层 |
2.2矿区构造特征 |
2.2.1近EW向断裂 |
2.2.2 NNE向断裂 |
2.2.3 NW向断裂 |
2.2.4 NE向断裂 |
2.3岩浆岩 |
2.4围岩蚀变特征 |
2.5矿体特征 |
2.6矿石特征 |
2.7矿化富集规律 |
3区域成矿作用 |
3.1区域成矿时代 |
3.2区域成矿物质来源 |
3.3区域成矿作用与构造的关系 |
4矿区成矿作用与构造的关系 |
5找矿前景分析 |
6结论 |
(2)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地层和岩性控矿特点和规律 |
2 构造控矿特点和规律 |
2.1 古老地块边缘裂陷槽和增生带控矿 |
2.2 区域性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汇聚部位控矿 |
2.3 陆相断陷盆地控矿 |
3 岩浆岩控矿特点和规律 |
3.1 海相火山岩控矿 |
3.2 陆相火山岩控矿 |
3.3 侵入岩控矿 |
4 大型、超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和方向 |
5 几个重要银矿类型和地区 |
6 充分利用银矿找其他矿种 |
6.1 以银找锡 |
6.2 以银找钨 |
7 结论 |
(3)广东银矿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银矿资源预测类型 |
1.1 银矿资源现状 |
1.2 银矿预测类型及特征 |
1.2.1 岩浆热液型 |
1.2.2 浅成中—低温热液型 |
1.2.3 矽卡岩型 |
1.2.4 海相火山岩型 |
1.2.5 陆相火山岩型 |
1.2.6 风化型 |
1.2.7 叠加 (复合) 型 |
2 银矿预测模型 |
3 定位及定量预测 |
3.1 定位预测 |
3.2 定量预测 |
4 资源潜力分析 |
5 银矿勘查部署建议 |
5.1 厚婆坳勘查部署区 |
5.2 富湾勘查部署区 |
5.3 凡口勘查部署区 |
6 结论 |
(4)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资源特征与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基本特征 |
1.1分布范围 |
1.2成矿特征 |
1.2.1主要成矿区带 |
1.2.1.1粤中(坳陷)RM-Sn-W-U-Au-Ag-Cu-PbZn-水晶-萤石-高岭土成矿带 |
1.2.1.2云开(隆起)Sn-Au-Ag-Pb-Zn-Mo-W-NbTa-Mn成矿亚带 |
1.2.1.3阳春(坳陷)Cu-Pb-Zn-Fe-Sn-W-硫铁矿成矿带 |
1.2.1.4海南成矿区 |
1.2.2主要成矿期次 |
1.3成矿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 |
1.3.1主要成因类型 |
1.3.2典型矿床 |
1.3.2.1海南抱伦金矿床 |
1.3.2.2广东富湾银矿 |
1.3.2.3海南石碌铁矿 |
1.3.2.4广西油麻坡钨钼矿床 |
1.3.2.5广东云浮大降坪硫铁矿 |
2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远景区划分 |
2.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
2.2重要矿种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方向 |
2.3勘查部署建议 |
3结论 |
(5)广东高要县长坑—富湾金—银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1 卡林型金矿的研究进展 |
1.2.2 长坑-富湾金-银矿床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作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工作 |
第2章 区域地质 |
2.1 地层 |
2.2 构造 |
2.2.1 褶皱 |
2.2.2 断裂 |
2.3 岩浆岩 |
2.4 区域矿产资源 |
第3章 矿区地质 |
3.1 地层 |
3.1.1 石炭系下统 |
3.1.2 三叠系上统 |
3.1.3 第四系 |
3.2 构造 |
3.2.1 褶皱构造 |
3.2.2 断裂构造 |
3.3 岩浆岩 |
第4章 矿床地质 |
4.1 矿体 |
4.1.1 金矿体 |
4.1.2 银矿体 |
4.2 矿石 |
4.2.1 矿石类型 |
4.2.2 矿石组成 |
4.2.3 矿石结构 |
4.2.4 矿石构造 |
4.2.5 金、银的赋存状态 |
4.3 围岩蚀变 |
4.4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
第5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
5.1 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
5.2 流体包裹体特征 |
5.2.1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
5.2.2 包裹体均一温度 |
5.2.3 包裹体盐度 |
5.2.4 包裹体密度 |
5.2.5 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 |
5.3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5.4 氦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章 矿床成因 |
6.1 成矿时代的判定 |
6.2 成矿地质条件 |
6.3 成矿物质来源 |
6.3.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6.3.2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6.3.4 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6.4 成矿流体 |
6.4.1 成矿流体性质 |
6.4.2 成矿流体来源 |
6.5 成矿机制与成因 |
6.5.1 成矿机制 |
6.5.2 矿床成因探讨 |
第7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粤中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及样品特征 |
2 分析方法及结果 |
3 讨论 |
3.1 锆石特征及成因 |
3.2 太古宙及元古宙碎屑锆石的发现及意义 |
3.3 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 |
3.4 找矿意义 |
4 结论 |
(10)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三水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概况 |
2 主要金属矿床和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
2.1 三水盆地天然气地质和同位素组成 |
2.2 主要金属矿床的同位素地球化学 |
2.2.1 硫同位素组成 |
2.2.2 铅同位素组成特征 |
2.2.3 氢氧同位素组成 |
2.2.4 碳氧同位素组成 |
2.2.5 惰性气体同位素组成 |
3 天然气与金属矿床“四同”关系特征 |
3.1 同一成矿成藏时代 |
3.2 同一构造体系控制 |
3.3 同一成矿 (藏) 物质来源 |
3.4 同一成矿 (藏) 作用 |
4 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关系的成因初探 |
5 结束语 |
四、粤中富湾超大型银矿床形成条件讨论(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白云地铅锌矿床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 张富铁. 矿产与地质, 2020(03)
- [2]中国银矿床地质控矿规律及若干找矿方向[J]. 江彪,张通,王登红,陈毓川,张大权,黄崇轲,白鸽,王成辉,黄凡. 地质学报, 2020(01)
- [3]广东银矿资源潜力分析[J]. 古志宏,武国忠,杨大欢,张素君. 地质学刊, 2017(03)
- [4]琼-粤西-桂东南成矿带资源特征与潜力分析[J]. 孙莉,肖克炎,邢树文,丁建华. 地质学报, 2016(07)
- [5]广东高要县长坑—富湾金—银矿床地质与成矿流体地球化学[D]. 石光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6]中国银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谱系初探[J]. 江彪,陈毓川,王成辉,张大权,白鸽. 矿床地质, 2015(06)
- [7]广东长坑—茶山矿田成矿元素分带规律与找矿方向[J]. 庄文明,彭卓伦,林小明,张献河,姜莲婷. 地学前缘, 2011(01)
- [8]粤中三水盆地长坑金矿赋金硅质岩特征及形成研究[J]. 梁华英,喻亨祥,夏萍,王秀璋. 地球化学, 2009(02)
- [9]粤中三水盆地构造-岩浆事件与矿集区形成[J]. 梁华英,孙卫东,莫济海,胡光黔,曾提,Charlotte M Allen. 中国地质, 2008(06)
- [10]广东三水盆地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成因关系[J]. 真允庆,郝红蕾,付怀林,吴金凤,曾朝伟. 地质学报,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