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论文文献综述)
史润鸽[1](2016)在《牡丹籽油热氧化成分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牡丹籽作为牡丹丹皮生产的主要副产品,含油量非常丰富,同时油用牡丹每年的产籽量也很大,发展潜力十分可观。牡丹籽油是由牡丹籽仁经过不同的提取方式制成的金黄色的植物油。牡丹籽油不仅营养独特而且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因此被相关的专家称为是植物油中的珍品。其中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和亚油酸都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牡丹籽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被氧化而发生酸败,所以研究牡丹籽油的储藏稳定性和热氧化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牡丹籽油为原料,利用油脂氧化仪加快其氧化,预测了牡丹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测出了牡丹籽油的一些理化指标,如酸值、过氧化值与热氧化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酸值随着热氧化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从0.74mg/g上升到了0.77mg/g;而过氧化值则是在一开始先升高,而后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h时候达到最大值12.29meq/kg。对于牡丹籽油中的一些重要的营养成分,如α-亚麻酸、亚油酸、维生素E的含量随热氧化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营养成分含量随着热氧化时间延长均呈现了不同形式的下降趋势。其中维生素E的含量从35.51mg/100g下降到了29.11mg/100g;α-亚麻酸的含量则从45.10g/100g下降到了 35.44g/100g;亚油酸的含量从36.12g/100下降到了12.10g/100g。检测了牡丹籽油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热氧化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热氧化初期牡丹籽油对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缓慢下降,之后下降速度开始有些升高,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约在8h下降到了 50%。对不同热氧化时期的牡丹籽油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分析红外特征吸收峰,了解了牡丹籽油在热氧化过程中的整体情况,牡丹籽油在加热前后脂肪酸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另外,基于实验测得的酸值、过氧化值、α-亚麻酸含量、亚油酸含量、维生素E含量以及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尝试建立相关的动力学模型。这为更好地了解牡丹籽油的热稳定性提供了新思路。
冯晓阳,杨迪,齐晏,杨秀萍,邵美丽[2](2014)在《影响大豆油食用安全性因素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对大豆油脂的油料及在加工、改性、储存过程中的生物及化学性危害进行分析,以期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提高大豆油食用安全性。
马传国,李星,娄丽娟[3](2011)在《节能减排技术在植物油厂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植物油加工业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食用植物油加工的中心。大型植物油厂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油加工环节,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植物油加工领域研究和开发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
张根旺,汪学德[4](2006)在《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从世界油料、油脂生产的概况,油脂生产的规模,油厂生产的自动化及油脂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诸方面,阐述了国际油脂工业的现状;并预测油脂工业的发展趋势,对浸出溶剂、加工规模、开发营养保健油脂、制油方法与特种油料制取、油料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和植物蛋白的利用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张根旺,汪学德[5](2005)在《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从世界油料、油脂生产的概况,油脂生产的规模,油厂生产的自动化及油脂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诸方面,阐述了国际油脂工业的现状;并预测油脂工业的发展趋势,对浸出溶剂、加工规模、开发营养保健油脂、制油方法与特种油料制取、油料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和植物蛋白的利用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方伟,赵国志,李子明,相海[6](2002)在《油脂浸出技术与管理的进步》文中指出面对国内外在油脂浸出生产技术中的进展 ,重点论述了油脂浸出速度 ,油脂浸出工艺和设备的设计 ,油脂脱溶剂技术和饼粕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油厂生产自动化 ,浸出油厂的现代防火、安全管理及生产与操作中的进步和问题
秦洪万[7](1997)在《油脂科技答客问(三)》文中指出问:油脂从油料取得以后再要经那些处理才能供应市场? 答:油脂从油料取得之后按不同油脂、不同使用目的整理、处理、包装才能作为商品。其中主要的处理工序是精炼,食用毛油的时代已将过去。食用油精炼的重要性日渐显着,但并不是所有的油脂都要精炼。例如小磨麻油、橄榄油、可可脂、奶油、优质猪油及鱼肝油等都不需要精炼。有些工业用油也不精炼,例如用于薄钢板涂锡的棕榈油,冲压及泥芯用油,用于制皂的大部分油脂、用于选矿及钻探的油脂、用于水解制成
S.S.KSeoglu,D.E.Engelun,梁宇柱[8](1992)在《膜分离技术在食油加工厂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食用油脂资源丰富,包括很多种油籽、果肉、动物和鱼类。油料加工根据油料的不同、一般包括:预处理、预榨浸出、一次浸出或膨化浸出、湿粕脱溶、混合油蒸发、汽提及溶剂冷凝回收、油脂脱胶、脱酸、脱色、脱臭等过程。这些过程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天然气、电能、燃烧油)。在各个工序中,因为油需加热和冷却,以及需要高真空,所以油脂加工所需的蒸汽量一般在5.02×106~9.63×106J/kg。美国的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的加
刘大川[9](1985)在《赴波兰考察情况汇报》文中提出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波科技经济合作协定,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江苏省科委共同组织的“中国油脂工业技术考察组”一行六人,由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十二日在波兰进行了为期三周的技术考察。在波兰国内中部西南部的七个城市,共参观了十四个工厂和三个研究所,它们是:
周广熙[10](1984)在《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工艺.上海油脂一厂于1978年自行设计的整套半连续脱臭设备,通过试验、鉴定认为该套设备,是我国首先应用半连续方式,进行植物油的脱臭.因此具有脱臭温度高、真空度高、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操作劳动强度低等优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植物油半连续脱臭的目的和意义、主要设计研究内容、自动化仪表的控制、半连续脱臭试验的总结等.通过上述内容的简述,藉以对研究设计植物油半连续脱臭整套设备的技术人员作为参考.
二、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论文提纲范文)
(1)牡丹籽油热氧化成分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前言 |
1.1 牡丹籽油概述 |
1.1.1 牡丹籽油的提取工艺 |
1.1.2 牡丹籽油的精炼工艺 |
1.1.3 牡丹籽油的化学成分及功能 |
1.2 油脂氧化以及氧化动力学的概述 |
1.2.1 油脂的氧化 |
1.2.2 油脂热氧化动力学 |
1.3 牡丹籽油的加工和利用现状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氧化诱导时间的研究 |
2.2.2 酸值、过氧化值的测定 |
2.2.3 维生素E含量变化的测定方法 |
2.2.4 α-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
2.2.5 抗氧化性——清除DPP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
2.2.6 红外光谱分析 |
2.2.7 热氧化动力学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氧化诱导时间、酸值、过氧化值 |
3.1.1 温度外推法预测氧化诱导时间 |
3.1.2 酸值的测定结果 |
3.1.3 过氧化值的测定结果 |
3.2 营养成分、抗氧化性 |
3.2.1 维生素E含量变化分析 |
3.2.2 α-亚麻酸含量变化分析 |
3.2.3 亚油酸含量变化分析 |
3.2.4 DPPH清除能力 |
3.2.5 牡丹籽油的红外光谱分析 |
3.3 热氧化动力学分析 |
3.3.1 酸值的动力学分析 |
3.3.2 过氧化值的动力学分析 |
3.3.3 维生素E含量变化的动力学分析 |
3.3.4 α-亚麻酸含量变化的动力学分析 |
3.3.5 亚油酸含量变化的动力学分析 |
3.3.6 DPPH清除率变化的动力学分析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 致谢 |
(2)影响大豆油食用安全性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油料的安全性 |
2 油脂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
2.1 油脂制取过程的安全性 |
2.2 油脂精炼过程的安全性 |
3 油脂改性过程的安全性 |
4 油脂储存过程的安全性 |
4.1 色泽变化 |
4.2 气味、滋味变化 |
4.3 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 |
5 结语 |
(3)节能减排技术在植物油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料预处理压榨工艺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
2 油脂浸出工艺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
3 油脂精炼工艺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
(6)油脂浸出技术与管理的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油脂浸出速度 |
2 浸出器的设计 |
2.1 总体设计 |
2.2 模块化设计 |
2.3 细节设计 |
3 蒸烘机的进步 |
4 油厂自动化 |
5 现代防火与安全生产 |
(1) 1966年9月在南美的花生浸出油厂的事故分析与对策 |
(2) 1982年在美国发生的因浸出器料格不动, 造成满载物料的浸出器停止运转后的火灾事故。 |
(3) 1983年7月在德国发生的从大型浸出器的湿粕取样时发生的火灾事故 |
(4) 1991年12月在日本发生的8名人员死亡事故 |
(7)油脂科技答客问(三)(论文提纲范文)
1、脱胶 |
2、脱蜡 |
3、脱酸 |
4. 脱色 |
5. 氢化和后“脱色” |
6. 脱臭 |
7. 脱脂(冬化) |
8. 分提 |
四、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论文参考文献)
- [1]牡丹籽油热氧化成分变化规律研究[D]. 史润鸽.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7)
- [2]影响大豆油食用安全性因素的探讨[J]. 冯晓阳,杨迪,齐晏,杨秀萍,邵美丽.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06)
- [3]节能减排技术在植物油厂中的应用[J]. 马传国,李星,娄丽娟. 农业机械, 2011(14)
- [4]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根旺,汪学德. 粮油加工, 2006(08)
- [5]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A]. 张根旺,汪学德. 2005'北京国际油脂研讨会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14届年会)论文选集, 2005
- [6]油脂浸出技术与管理的进步[J]. 方伟,赵国志,李子明,相海. 中国油脂, 2002(01)
- [7]油脂科技答客问(三)[J]. 秦洪万. 粮食与油脂, 1997(04)
- [8]膜分离技术在食油加工厂的应用研究[J]. S.S.KSeoglu,D.E.Engelun,梁宇柱. 中国油脂, 1992(06)
- [9]赴波兰考察情况汇报[J]. 刘大川. 教学与研究, 1985(00)
- [10]植物油的半连续脱臭[J]. 周广熙. 油脂科技, 198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