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血痢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血痢

一、中西药结合治疗牛血痢(论文文献综述)

李亚,刘岩,秦燕鸿,卢军仪[1](2021)在《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肠黏膜改善和肠道炎症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治疗的14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3组患者行不同的治疗方案。西药组患者服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中药组采用中医灌肠疗法进行治疗,中西医药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中医灌肠疗法进行治疗。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中医症状疗效情况、肠黏膜改善疗效情况、肠道菌群含量以及肠道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发热、口干口苦、大便臭秽等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中医疗效分级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肠黏膜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各菌群含量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药组明显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IL-6、IL-8、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西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减轻患者肠黏膜病变程度,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并减轻肠道炎症损伤,促进康复。

汤意远[2](2020)在《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合目前全球猪类传染性疾病疫情的严峻形势,加大对当代猪常见传染病“猪痢疾”的中医药治疗,通过文献研究找出中医治疗人类痢疾的辨证规律,进一步指导猪痢疾的辨证论治,促进经济发展。方法:本文通过搜集中医药治疗猪痢疾的相关文献、近现代中医药治疗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相关文献及明清时期治疗人痢疾的相关医案,文献经过纳入及排除标准后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对病例中的症状、中药、治法、证型等信息进行规范。一,将文献资料进行规范后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症状、中药、治法、证型出现频次;二,运用频数描述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与猪痢疾症状规律及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中药、治法规律;三,运用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相关性。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猪痢疾相关文献26篇;现代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36篇;过渡时期人痢疾相关文献74篇;明清时期人痢疾相关医案资料190篇。2.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与通过文献搜索获得的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现代时期、过渡时期、明清时期)的症状作比较,其中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与猪痢疾症状相关性最大。3.现代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1个,常见症状有6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腹胀为次要症状。过渡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32个,常见症状有5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为次要症状。明清时期人痢疾总症状数59个,常见症状有12个,其中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发热、纳差、腹胀、口渴、不食、畏寒、精神不振、恶心呕吐为次要症状。4.现代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1味,常用中药有白芍、木香、黄连、黄芩、甘草、槟榔、当归、白头翁、大黄、山楂、秦皮、葛根、黄柏、马齿苋、地榆;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过渡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86味,常用中药有木香、黄柏、黄连、白芍;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较高的3类药依次为清热药、理气药、补虚药。明清时期人痢疾中药共有214味,常用中药有白芍、甘草、黄连、茯苓、木香、黄芩、陈皮、白术、山楂、当归、神曲、厚朴、人参、炮姜、砂仁;按照药物功能主治分类后使用频率前3类药的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4.现代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过渡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7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明清时期人痢疾的治法主要分为9大类,常见治法为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温中燥湿、调和气血,温中调气止痢。结论:1.猪痢疾辨证可以参考明清时期的人痢疾辨证。2.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的主要症状无明显差异,次要症状存在差异。3.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使用频率最高的三类药物均为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而单味常用药存在差异。4.人类三个不同时期痢疾在治法方面均以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治法使用频率最高;但不同时期治法之间存在一定差异。5.随着时间的发展,湿热痢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虚寒痢、休息痢比例呈下降趋势。

夏炫梓[3](2020)在《20172018年广州市乙型流感病毒HA、NA基因特征及中西药抗病毒药效初筛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根据WHO流感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第45周至2018年第13周,在全球范围内,乙型流感病毒成为季节性流感的优势株,其中Yamagata谱系占据主导优势,对人群的健康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流感的防治,西医主要通过注射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和使用化学药物阻断病毒的繁殖进程,中医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调节机体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化学药物主要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和M2离子通道阻滞剂为主,传统中药主要以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为主。反向遗传学对流感病毒的基因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甲型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平台已被广泛构建和应用,而乙型流感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平台的成功构建却鲜有报道。【目的】本研究深入了解2017~2018年广州市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HA和NA的基因特征和流行原因,探索病毒序列新变异是否会引起病毒功能性改变,为流感监测防控和药物治疗流感提供科学依据。另外,构建乙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平台,为乙型流感病毒基因研究和中药抗乙型流感病毒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一、采集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广州市哨点医院的流感患者的咽拭子样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出乙型流感病毒样本后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和病毒RNA提取,通过一步法RT-PCR扩增病毒目的基因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再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二、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的结果,选用神经氨酸酶基因上具有未报导过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的9株病毒进行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观察是否存在耐药性病毒株,以及使用连花清瘟胶囊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实验,观察奥司他韦、帕拉米韦与连花清瘟胶囊抑制病毒活性之间的差异。使用100TCID50的病毒量感染MDCK细胞后,分别加入连续半数稀释浓度的奥司他韦溶液、帕拉米韦溶液和连花清瘟胶囊溶解液,观察细胞病变和计算IC50值。三、根据序列比对分析的结果,选用血凝素基因上具有未报导过的氨基酸突变位点的9株病毒进行生长曲线实验观察病毒株之间增殖能力的差异。使用0.01MOI的病毒量感染MDCK细胞,分别在24h、48h和72h回收病毒上清液,再通过空斑实验来观察病毒株的增殖能力。四、使用pHW2000载体为骨架,构建包含各个病毒基因片段的8个重组质粒,将质粒混合后转染293T和MDCK混合细胞,培养后通过感染MDCK细胞进行病毒传代,进而完成乙型流感病毒的拯救。【结果】一、总共分离扩增2017~2018年乙型流感病例鼻咽拭子样本40份,成功分离出38株,初步鉴定出Yamagata系28株,Victoria系10株。对38株乙型流感病毒的HA、NA基因进行测序并构建进化树进行分析,(1)HA进化分析显示:28株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均属于Yamagata Clade 3分支,并且与疫苗株B/Phuket/3073/2013属于同一亚支,还有一个亚支为B/Wisconsin/1/2010类似株;10株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均属于Victoria Clade 1A分支,其中以B/Hong Kong/286/2017和B/Norway/2409/2017为代表的进化亚支Clade lA(▲1、▲2)中未出现广州市流行株。(2)NA进化分析显示:28株Yamagata系乙型流感病毒中有27株的NA基因属于Yamagata Clade 3分支,并且与疫苗株B/Phuket/3073/2013属于同一亚支;10株Victoria系乙型流感病毒均属于Victoria Clade 1A分支,以B/Norway/2409/2017为代表的进化亚支Clade lA(▲2)中未出现广州市流行株,以B/Hong Kong/286/2017为代表的进化亚支Clade lA(▲1)中出现广州市流行株。另外,发现了病毒株B/Guangdong/GZ20/2018毒株为BY-HA/BV-NA系间重配病毒。对38株乙型流感病毒进行HA、NA氨基酸序列分析,(1)HA氨基酸序列分析:28株Yamagata系病毒株(包括B/Guangdong/GZ20/2018)共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28株均携带L187Q和M266V突变;另外,发现突变位点S93P、R151K、N179K、P342S、V421A、N436S、T547I。B/Guangdong/GZ14/2018毒株缺失第540位氨基酸。B/Guangdong/GZ40/2018毒株发现T136I位点突变,位于120环抗原表位上。10株Victoria系病毒株共有7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10株均携带I132V、N144D和A214T突变,其中I132V位于抗原表位120环上,N144D位于抗原表位150环上;另外,发现突变位点A169T、K227R、N248D和P343S。(2)NA氨基酸序列分析:27株Yamagata系病毒株(不包括B/Guangdong/GZ20/2018)共有2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26株(96.3%)携带I49M突变,19株(70.4%)携带R65H突变,24株(88.9%)携带I171M突变,25株(92.6%)携带D342K突变,另外两株病毒B/Guangdong/GZ16/2018和B/Guangdong/GZ34/2018在342位点则携带D342N突变,27株(100%)均携带K373Q突变,17株(63%)携带S402P突变;另外,发现突变位点I6T、F12L、V45I、P48S、A67V、A67T、G70E、P76L、N144S、R186I、F266L、E308G、R315K、T372N、T389I、K419E、T437I。10株Victoria系病毒株和系间重配株B/Guangdong/GZ20/2018共有12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11株均携带I120V、K220N、S295R、N340D、E358K突变,8株(73%)携带D384G突变,3株(27%)携带V401I突变;另外,发现突变位点P48T、T106I、I262M、M369V、V422I。二、所选取的9株病毒株中有5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5株病毒均属于Yamagata谱系。连花清瘟胶囊对其中4株耐药性程度较大的病毒株和药物敏感性参考株的体外活性抑制作用相近。三、Yamagata谱系病毒株B/Guangdong/GZ19/2018、B/Guangdong/GZ23/2018、B/Guangdong/GZ24/2018、B/Guangdong/GZ28/2018和B/Guangdong/GZ29/2018具有比B/Guangdong/GZ40/2018更强的增殖能力;Victoria谱系病毒株B/Guangdong/GZ39/2018的增殖能力比B/Guangdong/GZ11/2018更突出;系间重配株B/Guangdong/GZ20/2018的增殖能力弱于其他8株病毒。总体而言,Yamagata谱系病毒株在增殖能力上比Victoria谱系病毒株更强。四、成功构建乙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平台。【结论】2017~2018年度WHO推荐的三价流感疫苗株未能对广州市人群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须密切关注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以及和疫苗株的匹配度,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疫苗更新和接种方案,对流感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控。流行株中存在的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产生耐药性的现象,以及耐药株和药敏株之间存在未报导过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而连花清瘟胶囊发挥传统中药的优势,对耐药性病毒株具有稳定的抗病毒活性作用。另外,Yamagata系流行株具有比Victoria谱系流行株更强的增殖能力,而不同谱系的毒株之间的增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不同谱系的病毒株之间存在未报导过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的机制需进一步验证。

周英南[4](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及目的:放射性直肠炎(RP)是许多盆腔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宫颈癌、前列腺癌,放疗中或放疗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影响放射治疗的连续性,使放疗疗程延长或者中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其临床上常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和黏液血便,严重者甚至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发病率6%17%,多数病程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随着放疗在此类肿瘤治疗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可以预见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病率将来可能会进一步提高[1]。目前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方法众多,单纯西医治疗尚缺乏理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手术、营养支持疗法,不良反应较多且复发率高,而中医药在其治疗上已展现出安全、便捷、高效的优势。近年来,随着中医药逐渐发展,其独特的疗效被世人所接受,放射性直肠炎的中医药研究发展迅猛,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医内治法及外治法现又受到医务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尤其是中药灌肠、针灸、耳穴等技术在放射性直肠炎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显着,优势明显。中西医结合疗法经过数十年来的艰难发展,逐渐被世人所接受,但经检索发现中医对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药物种类及方法繁多,但缺乏统一的、固定标准,同时各个研究纳入的病例相对较少,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很难客观、科学地对其疗效作出评价。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相应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SinoMed)、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02年1月-2017年12月,语种限汉语和英语。全面搜索国内外发表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有关临床研究。要求所纳入文献的研究类型必须为随机对照试验(RCT)。所有文献由两名评议员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质量评价等,选择最后纳入的文献。把上述文献数据提取及归纳,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出结论。结果:最终共有17项研究被纳入,经Meta分析发现:总有效率OR[95%CI]为5.13[3.78,6.96],(P<0.00001),即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时,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常规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高,疗效更好;2项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KPS评分[2]改善情况:OR[95%CI]为14.8[10.78,18.84](P<0.00001,),即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纯西医相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项研究比较两组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3]改善情况:中医症候积分变化:腹痛-0.66[-0.83,-0.5],(P<0.00001),便血-0.53[-0.68,-0.38],(P<0.00001),里急后重-0.63[-0.77,-0.49],(P<0.00001),即在治疗放射性直肠炎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较之于单纯西医治疗更有优势,能明显减轻患者腹痛、便血、里急后重等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较与单纯西医疗法相比,在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提高生活质量上均具有优势。

史雄如[5](2018)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动物的几种杂症》文中研究表明多年来,笔者在兽医临床上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了动物的几种杂症,现介绍于此,供同行们借鉴。1冰硼散配合聚肌胞、维生素B2治疗羔羊传染性口疮羔羊传染性口疮是羔羊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它是由羊传染性脓胞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探索外用中药制剂冰硼散配合注射聚肌胞、维生素B2治疗该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方法是用2ml聚肌胞注射液1支、2ml维生素B2注射液1支,一次肌肉注射,一日

郭庆勇[6](2017)在《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媒介蜱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文中指出牛环形泰勒虫病是由环形泰勒虫(Theileria annulata)寄生于牛的红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而引起的一种蜱传血液性原虫病。世界粮农组织(FAO)曾报道,全世界每年由蜱类引起的泰勒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亿美元。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省区,媒介硬蜱区系分布较广泛,而关于蜱及蜱传原虫病的早期诊断、优势媒介蜱生物学特性和综合防治,至今尚无有效的方法,严重阻碍着新疆养牛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建立分子诊断方法、详细了解该病的流行特点、分离获得地方流行虫株、探究媒介蜱生物学特性及其综合防治等,迫在眉睫。(ⅰ)本试验研究,根据GenBank牛环形泰勒虫Tams1基因和18SrRNA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以牛环形泰勒虫阳性DNA和阳性质粒为模板,通过优化反应参数,建立了能特异、定量地检测牛环形泰勒虫Tams1和18SrRNA基因的PCR和qPCR诊断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PCR和qPCR方法最小检出率分别为1.26×102拷贝/μL和1.26×101拷贝/μL;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6%、0.26%、0.52%、0.85%;0.30%、0.21%、0.56%、0.36%,小于0.85%、0.56%,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及伊氏锥虫等其它血液原虫无交叉反应;与OIE参考检测法阳性的符合率为93.8%。应用所建立的PCR、qPCR检测方法和OIE参考检测方法对47份牛血液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9.79%、36.17%和31.90%;表明建立的PCR和q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和重复性高等特点,可用于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为蜱传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ⅱ)为了详细了解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的发病情况及地方流行规律,选取4个试验点,借助病原学、血清学(cELISA)、统计学及分子生物学(i建立的PCR)的方法,对随机采集的牛血样(N=3511)和硬蜱(N=130926)进行了检测、分类、虫株扩繁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鉴定为璃眼蜱属(包括小亚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嗜驼璃眼蜱和亚洲璃眼蜱)的共68167枚;所采集的3511份牛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17.03%、19.08%和25.21%;分离获得的牛环形泰勒地方虫株(吐鲁番流行株:Ta-t株)经小鼠(去脾脏的昆明白小鼠,40只)体内扩繁试验,结果发现接种后的第48h可观察到裂殖子,第5d-9d每组小鼠的平均染虫率可达10%-20%(最高峰),染虫率为15%以上的小鼠血液里增殖的配子体,可冷冻(-80℃)保存,复苏后可用于后续试验;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了新疆地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发病、流行特点,为该病的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ⅲ)本试验研究,了解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传播媒介蜱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结构、多样性及遗传进化特性为目的,借助病原学、统计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ii)鉴定的璃眼蜱(N=68167)进行了分子多样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蜱为小亚璃眼蜱,其相对优势度为40.48%;小亚璃眼蜱、残缘璃眼蜱、亚洲璃眼蜱和嗜驼璃眼蜱的染蜱率分别为100%、81.94%、70.65%、30.00%;四种蜱分别与GenBank上发表的璃眼蜱属的相应蜱种聚类,支持率分别为97%、100%、98%和98%;当以COI序列为靶标时,内群外群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其中本文测定的小亚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嗜驼璃眼蜱和亚洲璃眼蜱分别与GenBank上发表的璃眼蜱属的相应蜱种聚类,支持率分别为100%、99%、100%和98%。(ⅳ)本试验,摸索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为目的,以临床上确诊的60头舍饲患牛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个组,即西药治疗组1、西药治疗组2、中药治疗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在用药后的1d、2d、3d、4d、5d以及7d,分别对每组患牛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定、血涂片观察、染虫率统计及治疗效果观察。结果表明西药治疗组1的治愈率为86.67%(13/15),西药治疗组2的治愈率为93.33%(14/15),中药治疗组的治愈率73.33%(11/15)。黄色素对于治疗牛环形泰勒虫病(初期、中期感染的泰勒虫病)具有显着效果。最后,根据治疗情况,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控方案。本研究建立了特异、敏感的PCR和qPCR早期诊断方法,并应用所建立的方法调查了解了该病在新疆的流行情况,获得并保存了地方流行虫株,揭示了地方优势种传播媒介蜱种群结构及其遗传多样性的关联性,提出了该病最佳治疗及综合防治方案,为该病有效防控及养殖牛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技术支撑。

汤里平[7](2017)在《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犬细小病毒病因其高传染性和高死亡率,成为危害犬最大的疫病之一。由于用于辅助治疗的各种化学药物会带来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研发新型高效、无毒无副作用的抗犬细小病毒病中药制剂成为新课题。苦参止痢胶囊是根据中兽医理论和卫气营血辨证施治的原则,选用苦参、白芍、木香等组成的中药复方胶囊制剂,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痢的功效。本文通过细胞试验、动物试验和临床用药来探讨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作用。试验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止痢胶囊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止痢胶囊中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芍药苷、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的含量。采用Phenemonex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用10mmol/L的醋酸胺水溶液(用氨水调节pH8)-甲醇梯度洗脱的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1mL/min;芍药苷用乙腈-0.1%磷酸溶液(14:86)的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mL/min;去氢木香内酯和木香烃内酯用甲醇-水(65:35)的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25nm,流速:0.65mL/min。结果苦参止痢胶囊中苦参碱为2.2mg/g、氧化苦参碱为1.05mg/g、芍药苷为9.1ng/g和去氢木香内酯为13.5mg/g,木香烃内酯由于含量过低未测出。试验二苦参止痢胶囊在细胞上对犬细小病毒的作用研究为了观察苦参止痢胶囊体外对犬细小病毒的作用,以FK8]细胞为载体,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用荧光素标记进入细胞的犬细小病毒,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用ImageJ软件分析荧光。结果显示先加中药再感染病毒组和中药与病毒作用后感染组都能显着减少FK81细胞中犬细小病毒的表达量,先加中药再感染病毒组平均减少量为36%,中药与病毒作用后感染组平均减少量为46%;先感染病毒再加中药组FK81细胞中病毒表达量与阳性组无显着差异。表明苦参止痢胶囊溶液在细胞上能有效阻止犬细小病毒的吸附和侵入,对于在细胞内复制的犬细小病毒无明显抑制作用。试验三中西药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临床试验为了观察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作用,用水平感染的7只病犬作为动物模型,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阳性组,分别为3只、3只和1只,1只健康犬为空白,用苦参止痢胶囊和西药治疗,通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和组织病理学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苦参止痢胶囊和西药都能控制犬细小病毒病,其中苦参止痢胶囊组没有出现血痢的症状,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肠道组织也没有明显的出血,并且维持了肠绒毛结构的完整性,表明苦参止痢胶囊能抑制犬细小病毒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和出血性病变,从而对犬细小病毒病达到治愈作用。试验四苦参止痢胶囊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扩大临床试验为了进一步探讨苦参止痢胶囊防治犬细小病毒病的效果。方法:利用动物医院门诊收治的犬细小病毒病病例,采用纯西药治疗与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对比试验,统计两种药的治愈率、治愈疗程等情况。结果.:用纯西药治疗的32只犬细小病毒病病例的治愈率为75%;应用苦参止痢胶囊的中西药联合治疗的32只犬细小病毒病病例的治愈率为87.5%;且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平均治愈疗程为5.32d,低于纯西药治疗的平均治愈疗6.29d。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愈犬平均止住血痢天数为3.86d,显着低于西药组的5.38d(P<0.05)。结论: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有良好辅助治疗作用。

李健,董震,王涛,胡俊杰,华永丽,魏彦明[8](2015)在《关于牛便血症临床研究报道的文献统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牛便血症的研究趋势及诊疗方法,为今后牛便血症的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及之前CNKI收录的牛便血症文献为基础,从文献的发表年代、期刊分布、西兽医治疗、中兽医治疗、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和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六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133篇,发表量逐年递增;《中兽医学杂志》和《中兽医医药杂志》上刊文最多;西兽医治疗时常需确诊病因或部位;中兽医治疗常进行辨证论治;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时常使用中兽医辨证论治并配合强心、补液、消炎、止血药;三种治疗方法所占比率分别为16.10%,44.07%,39.83%。结论牛便血症常发、多发,临床诊疗过程中以中兽医和中西兽医结合的方法应用较多,但目前的研究都不够系统深入。

祁子显[9](201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血痢》文中研究指明犊牛血痢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以夏季为多见,本病多发生于3月龄内犊牛,若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致使机体

张卫斌[10](2010)在《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人类认识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疾病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已有100余年的历史。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感染性疾病所导致的死亡不断减少,而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ASVD)已经成为全球首位死亡原因,包括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脑血管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 larterial disease)。AS是一种多因性疾病,涉及到基因、环境、代谢等多种因素。事实上,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炎症在AS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业已明确,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炎症在AS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结果也提示,CHD患者机体内存在的促炎与抗炎失衡可能是AS发生与发展的核心所在,AS的炎症和免疫学说应重新受到人们重视。动脉粥样硬化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医学中与之相关的记载可见于“痰浊”、“眩晕”、“胸痹”、“中风”、“真心痛”等病的记载中。随着大量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认识到AS病机本质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可累及心、脾、肝、肾四脏,为病之本,以痰瘀互阻为病之标。其病在血脉,而根在脏腑,正虚邪实相互影响,致使病变不断发展。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痰浊血瘀的理论逐渐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目前现代医学对于AS的治疗主要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但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副作用的报道日益增多,中医药则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特点,在抗AS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以导师罗陆一教授对于AS的中医病机认识,即“肾虚兼痰瘀互结”为基础,以“补肾活血化痰法”为治疗原则,以“补肾活血化痰方”为研究基础方药,以AS斑块目前较为热点的研究方向“炎性机制”为主要出发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种炎性因子为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的干预目标,重点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等多方面观察了补肾活血化痰法与他汀类药物相比对于治疗AS类疾病具有相同或相似疗效,并且探讨了中医药对于AS斑块炎性因子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具有抗炎及稳定AS斑块的作用;从而证明中医药对于AS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这对于提高中西结合在AS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优势地位,有着积极的意义。本课题主要分为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两部分:1临床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病情评分、临床疗效的影响,对血脂、脂蛋白,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以及对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影响,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内斑块类型、数量,探讨补肾活血化痰法对AS斑块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以及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S上的独特优势。方法:选取CHD患者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中药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TCMG n=40例);西药组(WestMedicine Group,WMG n=40例);中西药结合组(Zhong Xi Group,ZXG n=40例),以上三组患者分别给予中药补肾活血化痰方、西药阿托伐他汀钙以及中西药结合口服治疗,共给药24周。24周末观察治疗前后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病情评分、临床疗效的影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脂、脂蛋白水平,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动脉内斑块的类型、数量,以上结果均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对比观察以及治疗后组间对比观察。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数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组心绞痛疗效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TCMG组及ZXG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WMG组无明显改善(P>0.05);三组在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候疗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三组TC、TG、LDL-C值均显着降低,HDL-C值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三组5种炎性因子指标Fg、hs-CRP、IL-18、MCP-1、MMP-9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三组颈动脉IMT厚度明显降低(P<0.05),颈动脉内斑块数量明显减少(P<0.01)。(2)治疗后组间比较,ZXG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疗效评分方面疗效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5),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方面,疗效与TCMG组相当(P>0.05):在改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中医症候疗效显效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1);在降低TC、TG、LDL-C值水平以及升高HDL-C值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1);在降低5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1);在降低动脉IMT厚度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1),而减少颈动脉内斑块数量方面,疗效与单纯TCMG组或WMG组相当(P>0.05)。结论:研究表明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明显改善CHD患者心绞痛疗效及中医症状评分情况,在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亦有显着效果,能很好地降低患者TC、TG及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Fg、hs-CRP、IL-18、MCP-1、MMP-9五种炎性因子的水平,使颈动脉IMT明显变薄、斑块数量减少,从而减少斑块纤维帽降解,稳定AS斑块,达到更好地阻碍或延缓AS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的作用,对于个别患者甚至可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有效地减少了CHD患者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推断对机体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调节可能是补肾活血化痰法抗AS的机制之一。本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S类疾病开辟了崭新的方向,提供了科学、客观、有力的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实验家兔AS模型斑块血脂、脂蛋白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及5个炎性因子的影响,包括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研究补肾活血化痰法对AS斑块炎性因子的影响机制,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AS性疾病及稳定AS斑块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健康纯种雄性新西兰大白兔50只,适应性饲养观察2周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G n=10),模型对照组(Model Group,MG n=10),中药组(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TCMG n=10),西药组(West Medicine Group,WMG n=10),中西药结合组(Zhong Xi Group,ZXG n=10),后面4组为造模组。除BCG组子普通家兔饲料喂养外,其余4组均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加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造成免疫性内皮损伤的联合方法建立AS模型。MG组实验兔仅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不给药;高脂饲料喂养MG及三个治疗组家兔约12周,与BCG组比较显示造模成功后,’TCMG、WMG、ZXG三个治疗组分别给予中药补肾活血化痰方、西药阿托伐他汀钙、中西药结合灌胃给药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即第20周末,观察治疗前后对5组动物血脂、脂蛋白水平以及5个炎性因子ELISA结果的影响;对AS斑块主动脉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肉眼观察、HE染色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MCP-1、MMP-9指标)结果观察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计算MCP-1、MMP-9的阳性细胞表达面积所占百分比。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数值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1)血脂、脂蛋白检测结果:与BCG组比较,MG组、TCMG组、WMG组及ZXG组TG、TC、HDL-C、LDL-C值水平均有显着升高(P<0.01);与MG组比较,TCMG组、WMG组及ZXG组TG、TC、LDL-C值均显着降低,HDL-C值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三个治疗组比较,ZXG组较TCMG组及WMG组TG、TC、LDL-C值均显着降低,HDL-C值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WMG组较TCMG组TG、TC、LDL-C值均显着降低,HDL-C值显着升高(P<0.05)。(2)5种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治疗前,与BCG组比较,MG组、TCMG组、WMG组及ZXG组Fg、hs-CRP、IL-1、MCP-1、MMP-9值均有显着升高(P<0.01);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三治疗组5种炎性因子指标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与MG组比较,TCMG组、WMG组及ZXG组5种炎性因子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ZXG组在降低5种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TCMG组或WMG组(P<0.01);而TCMG组与WMG组比较,WMG组在降低hs-CRP方面,疗效优于TCMG组(P<0.05),其余4个指标两组无差异(P>0.05)。(3) MCP-1、MMP-9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表达面积比较:与BCG组比较,MG组、TCMG组、WMG组及ZXG组MCP-1、MMP-9阳性细胞表达面积均有显着升高(P<0.01);与MG组比较,TCMG组、WMG组及ZXG组MCP-1、MMP-9阳性细胞表达面积均显着降低(P<0.05或P<0.01);ZXG组分别与TCMG组及WMG组比较,MCP-1、MMP-9阳性细胞表达面积均显着降低(P<0.01),而TCMG组与WMG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1)通过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耳缘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的方法,能成功建立家兔AS斑块模型;(2)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在改善AS家兔血脂、脂蛋白水平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或西药组,可以认为对血脂水平的调节可能是其抗AS,稳定斑块的机制之一;(3)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可显着降低AS家兔Fg、hs-CRP、IL-18. MCP-1、MMP-9五种炎性因子水平,减少MCP-1及MMP-9免疫组化阳性细胞表达面积,且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或西药组,可以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抑制家兔AS斑块炎性因子的水平,减少斑块纤维帽降解,稳定AS斑块,从而延缓了AS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推断炎性因子水平高低可能是决定AS斑块易损性的重要因素之一:(4)肾虚痰瘀互结是影响AS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之一。补肾活血化痰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的中西结合治疗模式,可以从多角度、多靶点地起到调节血脂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抑制斑块纤维帽降解、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作用,从而更好地阻止AS斑块进展为易损斑块,减少相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推断补肾活血化痰法可起到抑制机体内AS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

二、中西药结合治疗牛血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药结合治疗牛血痢(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方法
    1.6 疗效评价
        1.6.1 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标准
        1.6.2 肠黏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
    1.7 观察指标
        1.7.1 临床症状
        1.7.2 肠道菌群
        1.7.3 肠道炎症因子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对比
    2.2 3组患者中医疗效情况
    2.3 3组患者肠黏膜改善疗效情况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2.5 3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情况
3 讨论

(2)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1 人痢疾与猪痢疾对比
        1.1 病原学
        1.2 流行病学
        1.3 临床表现
    2 治疗进展与挑战
        2.1 猪痢疾
        2.2 人痢疾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来源
    2 文献检索方式与策略
        2.1 猪痢疾文献检索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文献检索
        2.4 明清时期医案收集
    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3.1 猪痢疾
        3.2 现代时期人痢疾
        3.3 过渡时期人痢疾
        3.4 明清时期人痢疾
    4 数据规范化
        4.1 症状统一
        4.2 中药统一
        4.3 证型统一规范
    5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症状
        2.1 猪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2 现代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3 过渡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2.4 明清时期人痢疾症状频次统计分析
    3 中药
        3.1 现代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3.2 过渡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3.3 明清时期人痢疾药物统计分析
    4 治法
        4.1 现代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2 过渡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3 明清时期人痢疾治法统计分析
        4.4 三个时期证型
讨论
    1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分型
        1.3 中医药治疗
    2 猪痢疾中医药治疗
    3 不同时期人痢疾的认识
        3.1 症状
        3.2 中药
        3.3 治法
        3.4 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4.1 不足
        4.2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A 猪四诊
附表B 猪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C 现代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D 过渡时期痢疾纳入文献
附表E 明清时期痢疾参考着作
综述 细菌性痢疾的中西医治疗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20172018年广州市乙型流感病毒HA、NA基因特征及中西药抗病毒药效初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2017~2018年广州市乙型流感病毒HA、NA基因特征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中西药抗乙型流感病毒药效初筛及病毒增殖能力检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 乙型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平台构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一、方法
    (一) 检索策略
        1、检索范围
        2、检索词
    (二) 文献纳入标准
    (三) 文献排除标准
    (四) 实验观察指标的选择
    (五) 文献筛选、质量评估及资料提取
    (六)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一) 文献纳入结果及特点
        1、文献筛选流程图
        2、纳入文献情况
        1 ) 一般情况
        2 ) 治疗措施及对照措施的基本情况介绍
        3 ) 研究对象性别及病种构成情况介绍
    (二) 对治疗安全性的评价
    (三) 所纳入研究观察指标的选择情况
    (四) Meta分析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
    (二) Meta分析结果讨论
        1、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的分析
        2、中药干预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放射性直肠炎的中西医诊治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中西药结合治疗动物的几种杂症(论文提纲范文)

1 冰硼散配合聚肌胞、维生素B2治疗羔羊传染性口疮
2 穿心莲配合林可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羔羊肺炎
3 生脉散配合维丁钙、维生素B12、维生素B1治疗牛出汗症
4 益母生化散配合新斯的明治疗母畜产后厌食症
5 白头翁散配合痢特灵治疗牛血痢

(6)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媒介蜱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诊断技术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1.1 牛环形泰勒虫病
        1.1.1 病原形态
        1.1.2 生活史
        1.1.3 传播媒介
        1.1.4 流行病学
        1.1.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2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诊断
        1.2.1 病原学诊断
        1.2.2 血清学诊断
        1.2.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3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
        1.3.1 治疗
        1.3.2 预防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早期诊断技术的研发
        1.5.2 地方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及流行虫株的分离
        1.5.3 牛环形泰勒虫病媒介蜱生物学特性分析
        1.5.4 基于早期诊断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推广应用
    1.6 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牛环形泰勒虫病PCR、q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试验结果
        2.2.1 血液源T.annulata扩增、测序
        2.2.2 PCR条件优化结果
        2.2.3 PCR的特异性试验结果
        2.2.4 PCR的敏感性试验结果
        2.2.5 qPCR标准阳性模板的鉴定
        2.2.6 qPCR反应体系与条件的确定
        2.2.7 标准曲线及荧光定量PCR灵敏度试验
        2.2.8 稳定性试验
        2.2.9 特异性试验
        2.2.10 临床样品检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部分地区牛环形泰勒虫流行病学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及采集方法
        3.1.2 试验动物来源
        3.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3.1.4 媒介璃眼蜱形态学鉴定
        3.1.5 牛源性和蜱源性环形泰勒虫的检测方法
        3.1.6 牛环形泰勒虫吐鲁番流行株Ta-t in vivo扩繁试验
    3.2 试验结果
        3.2.1 璃眼蜱形态学鉴定结果
        3.2.2 牛血源性和蜱源性环形泰勒虫的检测结果
        3.2.3 吐鲁番流行株Ta-t的 in vivo扩繁试验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牛环形泰勒虫媒介蜱—璃眼蜱的种群结构及其进化树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来源及采集方法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4.1.3 媒介璃眼蜱的鉴定、区系分布及种类组成分析方法
        4.1.4 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璃眼蜱类
    4.2 试验结果
        4.2.1 新疆部分地区璃眼蜱的区系群落、结构调查结果
        4.2.2 璃眼蜱类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进化分析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新疆部分疫区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试验结果
        5.2.1 综合诊断结果
        5.2.2 治疗结果
    5.3 讨论
    5.4 小结
    5.5 综合防控建议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7)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犬细小病毒病及其危害
    2 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及其作用机制
        2.1 犬细小病毒的病原学
        2.2 病毒的致病机理及在细胞内的作用途径
    3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
        3.1 诊断
        3.2 治疗
        3.3 预防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参止痢胶囊有效成分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苦参止痢胶囊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含量
        2.2 苦参止痢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2.3 苦参止痢胶囊中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2.4 精密度试验
        2.5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二 苦参止痢胶囊在细胞上对犬细小病毒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中药的最大无毒浓度
        2.2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三 中西药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实验临床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母源抗体检测情况
        2.2 水平感染前后的情况
        2.3 分组用药后的症状
        2.4 解剖结果
        2.5 对各肠管组织切片病理学观察结果
        2.6 各组空肠电镜观察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试验四 苦参止痢胶囊治疗犬细小病毒病的扩大临床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药效分析
        3.2 犬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关于牛便血症临床研究报道的文献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统计工具
    1.2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年代分布
    2.2 文献期刊分布
    2.3 西兽医治疗
    2.4 中兽医治疗
        2.4.1 中医辨证
        2.4.2 常用方剂
    2.5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
    2.6 三种治疗方法对比
3 讨论
    3.1 牛便血症研究现状分析
    3.2 西兽医治疗分析
    3.3 中兽医治疗分析
    3.4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分析
    3.5 三种方法治疗牛便血症的优劣分析

(9)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血痢(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该病因饲养管理条件差, 营养不良, 厩舍阴暗潮湿, 通风不良, 光照不足。
2 临床症状病初精神沉郁, 弓背努责, 被毛
    3.1 中药以清热解毒, 利湿、凉血, 固肠止泻为治则。
    3.2 西药以抗菌消炎, 调解胃肠功能, 防止脱水,
4 病例本镇上庄村王某家一头35日龄的犊牛, 2007年6月8日求诊。
    5.1 加强饲养管理, 犊牛舍应干净, 温暖通风, 向阳并定期消毒, 铺垫干燥褥草。
    5.2 该病应根据发病的病因病理为特点, 辨证论
    5.3 由于犊牛生长发育快, 脏腑娇嫩, 阳气未充,

(10)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展概述
    1 中医学对AS病因病机研究发展概述
        1.1 历代医家对AS病因病机认识概述
        1.2 罗陆一教授对AS病因病机的认识
    2 抗AS的中医治法研究
    3 抗AS方药研究概述
        3.1 单味中药、中药单体或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3.2 中药复方的研究
        3.3 抗AS专方的研究
        3.4 经方时方的加减运用研究
    4 补肾活血化痰方主要组方中药研究概述
        4.1 制首乌
        4.2 补骨脂
        4.3 怀牛膝
        4.4 三七
        4.5 川芎
        4.6 制半夏
        4.7 石菖蒲
        4.8 黄芪
    5 临床实验研究发展概述
    6 罗陆一教授治疗冠心病经验
    7 中医药抗AS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二节 现代医学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发展概述
    1 AS病因、病机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研究概述
        1.1 AS病因、病机概述
        1.2 AS与炎症反应关系概述
    2 从AS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的研究发展概述
        2.1 AS易损斑块的研究发展概述
        2.2 易损斑块到易损病人的研究概述
    3 AS斑块炎性标志物的研究发展概述
        3.1 高敏C反应蛋白
        3.2 白介素-18
        3.3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3.4 纤维蛋白原
        3.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研究发展概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冠心病(胸痹心痛)诊断标准
        1.3.1 冠心病西医诊断标准
        1.3.2 胸痹心痛中医病名诊断标准
        1.3.3 胸痹心痛中医证侯的诊断标准
        1.4 主要口服药物
        1.5 主要试剂
        1.6 主要仪器设备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方法
        2.2 病史采集
        2.3 服药方法
        2.4 血样标本采集方法
        2.5 相关指标检测方法
        2.5.1 血脂、脂蛋白、肝肾功检测
        2.5.2 血清炎性因子的检测
        2.6 颈动脉超声检查意义及方法
        2.6.1 检查意义
        2.6.2 具体检查方法
        2.6.3 斑块分型
        2.7 中医临床病情评分及疗效评定方法
        2.7.1 临床病情评分标准
        2.7.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2.8 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整个研究过程病例剔除情况
        3.2 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3.3 治疗前心绞痛分级、分度情况比较
        3.4 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3.5 治疗前后临床病情评分比较
        3.5.1 心绞痛疗效评分比较
        3.5.2 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3.6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3.6.1 心绞痛疗效比较
        3.6.2 心电图疗效比较
        3.6.3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7 治疗前后血脂、脂蛋白检测结果比较
        3.8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比较
        3.9 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主要药物
        1.3 实验动物饲料
        1.4 实验主要试剂
        1.5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方法
        2.2 动物给药方法
        2.3 动物造模方法
        2.4 实验动物血样及病理标本采集方法
        2.4.1 血样采集方法
        2.4.2 病理标本取材方法
        2.5 实验动物观察指标检测方法
        2.5.1 血脂、脂蛋白检测
        2.5.2 血清炎性因子的检测
        2.6 免疫组化相关染色及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步骤
        2.6.1 苏木精-伊红染色
        2.6.2 MCP-1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2.6.3 MMP-9免疫组化染色步骤
        2.6.4 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操作步骤
        2.7 实验结果统计分析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实验家兔意外死亡情况
        3.2 实验家兔体重变化情况
        3.3 血脂、脂蛋白检测结果
        3.4 炎性因子检测结果
        3.4.1 5组实验家兔Fg、hs-CRP值统计结果
        3.4.2 5组实验家兔IL-18、MCP-1、MMP-9 ELISA值统计结果
        3.5 病理形态学观察
        3.5.1 肉眼观察结果
        3.5.2 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3.5.3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4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中英文对照一览表
附录2 动物实验图片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四、中西药结合治疗牛血痢(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益气、清热化腐生肌方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 李亚,刘岩,秦燕鸿,卢军仪.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1(07)
  • [2]基于文献研究人与动物“痢疾”辨证论治的差异[D]. 汤意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20172018年广州市乙型流感病毒HA、NA基因特征及中西药抗病毒药效初筛研究[D]. 夏炫梓.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4]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的meta分析[D]. 周英南.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中西药结合治疗动物的几种杂症[J]. 史雄如. 中兽医学杂志, 2018(05)
  • [6]新疆牛环形泰勒虫病早期诊断方法及其媒介蜱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D]. 郭庆勇. 新疆农业大学, 2017
  • [7]苦参止痢胶囊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作用[D]. 汤里平. 扬州大学, 2017(01)
  • [8]关于牛便血症临床研究报道的文献统计与分析[J]. 李健,董震,王涛,胡俊杰,华永丽,魏彦明. 中兽医学杂志, 2015(02)
  • [9]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血痢[J]. 祁子显. 中兽医学杂志, 2010(02)
  • [10]补肾活血化痰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因子的干预研究[D]. 张卫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血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