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脾散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45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于秋香,孙香娟,郭文辉,苏晓龙[1](2021)在《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泻黄散又名泻脾散,由中医儿科鼻祖钱乙创立,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小儿脾热弄舌,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其应用也不断拓宽。为初步探讨泻黄散的现代应用范围及作用机理,借助CNKI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平台,搜索关于泻黄散近20年的文献资料,发现临床上使用泻黄散加减对于脾胃积热证、心脾积热证所引起的多系统疾病,如抽动症、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厌食、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或改善症状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运用范围广泛。
张稚鲲,陈仁寿[2](2017)在《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认为手足口病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近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国丙类传染病之首。为了了解近年中医药在该病中的临床价值,收集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临床文献,综述近5年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进展,进而总结其特点、优势及不足。发现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主要体现在用药标准化程度提高、肺经药使用最为频繁、单纯中医药疗效不亚于西医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等方面,但也存在临床设计合理性有待提高等问题。
张稚鲲[3](2017)在《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及意义]中医文献是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记载了许多中医防治疫病的临床经验与总结。在与疫病的长期抗争中,中医已认识到疫病可以通过食物、呼吸、接触等途径传染,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预防和治疗措施,其中药物治疗经验尤其丰富,但中医诊疗信息多具有模糊性、非线性、非定量等复杂特征,利用文献整理与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找出其中的相关性和规律性,在古今用药及配伍规律的对比中发现疫病处方用药特点,了解医家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为当代临床提供参考。[研究内容]在了解古今疫病(急性传染性病)治疗概况的基础上,收集整理相关临床文献,归纳、分析历代疫病方用药及配伍特点,比较古今异同,筛选常用中药,了解方剂组成中各药的适用范围,筛选常用的配伍结构,发现临床文献中的隐性信息,为现代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参考。[研究方法]①文献调研。古代文献使用书目检索工具,现代文献主要运用布尔逻辑、截词、字段限定以及嵌套检索等检索技术从数据库中获取原始文献(既包括个案、医案,也包括大样本临床报道)。从每篇文献中摘取来源、年代、病名、症状、治则治法、方名、剂型、用药组成、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数据项。古今数据以1911年为分界点。②数据清理。利用Microsoft Excel建立基础数据表格,根据需求对基础数据进行清理及规范。③数据挖掘。根据齐夫定律确定分析样本,通过启用Excel高级功能、VBA编程、调用相关函数等进行频次统计,筛选高频药,使用SPSSClementine12.0、Python正则表达式匹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了解疫病常用药对、药组及其配伍结构。[结论]①疫病用药的频次分析及古今用药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方药的实际使用情况,从用药的频次及比例了解疫病的主要治则治法,发现药味使用的变化,为筛选古今常用药及特色药,发现具有潜在临床价值的中药提供线索与参考。②古今疫病总体用药有许多相似之处,祛湿药、补气药、理气药、化痰药、补血药、泻下药、消食药、补阴药的使用无太大差别,而在清热药、解表药、温里药等的使用方面差异较大。清热药现代方使用较古代方明显增多,而解表药古代方使用较现代方多,提示古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散”治疫,现代方的主要用药特点为以“清”治疫。③疫病方配伍总体现代清、散、行、和的特点。“清”指清热泻火,疫病的最普遍病理特征为发热,清热为疫病治疗之要则。清热药甘寒之品常多味并用,苦寒之品常与甘寒同用。“散”“行”指药组中常配具有宣散、行滞特点的药味,提示疫毒壅滞为疫病的另一普遍存在的病理特征。“和”指配伍中体现攻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的特点,比如,使用苦寒药时,常配以甘草等益脾缓中,使用补血药时常配以当归补血、行血并散血中之瘀毒,寓攻于补,寓补于攻。总体来看,古今在配伍原则上无太大差异,现代方配伍多以仲景方为基础。④对古今疫病用药的比较分析建立在疫病总体用药、病系用药、疾病用药三个层次的基础上,为筛选具有不同普适作用的疫病用药提供了思路与参考。⑤为临床提供了疫病组方选药的结构式思路,即疫病方=疫病共性药+病系共性药+疾病个性药,以辅助提高辨证与辨病、辨症相结合的处方用药质量,同时方便计算机分类处理,为建立疫病临床荐药系统提供思路与参考。
侯丽[4](2016)在《基于临床证据的治疗手足口病中药复方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优化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检索近30年CNKI、VIP、Wanfang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筛选出符合系统评价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对照试验,运用Meta分析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2)在临床有效性验证的基础上筛选出有效处方,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提取出高频药物,筛选高关联药组及挖掘新处方,并分析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的组方用药规律与主要治法。结果:(1)共筛选得到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临床研究165项,涉及中药复方的173首;(2)经Meta分析验证,筛选出173首有效处方。(3)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15%,置信度0.6)条件下,筛选出9味药物的临床常用药物组合;提取8味高关联度药物组合(20%,0.6)和5味核心药物组合(25%,0.6)提示符合古方银翘散或普济消毒饮的组方特征;(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挖掘得到4个备选新方。结论:(1)中药复方可有效治疗手足口病;(2)黄芩、板蓝根、苦地丁、蒲公英、栀子、金银花、连翘、生甘草、薄荷为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常用药物组合,栀子、黄芩、板蓝根、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生甘草、薄荷为高关联度药物组合,金银花、连翘、生甘草、黄芩、板蓝根为核心药物组合;(3)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以清热解毒祛湿为其主要治法;(4)银翘散、普济消毒饮为常用基础方。
刘建友[5](2012)在《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和评价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轻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按1:1随机分组:试验组5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对照组52例,采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建立临床观察表,分别治疗6天,用药期间每天观察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观察结束后,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次试验试验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8.0%、94.1%,对照组则分别为96.1%、80.2%,两组比较,试验组总疗效及临床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u检验;试验组在减少中医症候积分,退热起效、完全退热、促进皮疹消退以及咳嗽(喘息)、咽痛、泄泻等症候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症状,缩短病程,且无不良反应。
张国梁,李泽庚,尚莉丽,童家兵,罗传灿,董莉莉,侯勇,黄宝驹[6](2011)在《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实践回顾性分析(三)》文中研究指明6中药注射剂6.1单味中药提取成分注射液6.1.1穿琥宁李桂花[170]、胡南红[171]均以穿琥宁为治疗组,以利巴韦林(病毒唑)为对照组观察穿琥宁疗效,结果两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2.8%,两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9.8%和76.2%(P<0.01),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均较对照组快,表明穿琥宁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缩短疗程。金顺福等[110]以自拟中药方(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扼子、薏苡仁
刘凤琴,许江丽[7](2010)在《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因素与药物治疗》文中研究表明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该文从手足口病发病因素、预防与治疗以及其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认为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工作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采用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药与化学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能取得痊愈疗程短、无并发症的效果。
徐荣,李耀新[8](200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
张俊钰,张珉,耿爱梅[9](2010)在《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治疗撷要》文中认为介绍手足口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分型、发病人群等方面知识。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温病"中的"时疫"范畴,多属实证、热证。根据辨证分型和辨病分期相结合的原则,分普通型(卫气同病)、重型(气营两燔)、危重型(邪陷厥阴、内闭外脱)、恢复期(气阴两伤)。着重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按湿热温病防治该病的具体理法方药,为指导本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研究提供参考。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通过中医药辨证施治,可达标本兼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之功效,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中西医配合,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传染病防治体系。
张国梁,李泽庚,童家兵,尚丽莉,罗传灿,董莉莉[10](2010)在《手足口病中医治疗经验及预防方药研究概况》文中认为作者收集了1988—2009年之间的102篇有关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文献报告,按照自拟方药、经典方剂、预防用药等进行了归类综述,同时对治疗用药按照出现的频率次数进行了统计归类,发现清热解毒、利湿透疹、芳香辟浊,凉血止痒为常用药物与治疗方法,金银花、连翘、甘草3味药物使用率为最高,均超过50%以上。
二、泻脾散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45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泻脾散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45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心理障碍疾病 |
1.1 治疗小儿抽动障碍 |
1.2 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
2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2.1 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
2.2 治疗慢性咳嗽 |
2.3 治疗食积咳嗽 |
3 治疗皮肤疾病 |
3.1 治疗脂溢性皮炎 |
3.2 治疗酒渣鼻 |
3.3 治疗银屑病 |
3.4 治疗湿疹 |
3.5 治疗日光性皮炎 |
3.6 治疗痤疮 |
4 治疗风湿性疾病 |
4.1 治疗过敏性紫癜 |
4.2 治疗狐惑病 |
5 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
5.1 治疗厌食症 |
5.2 治疗小儿慢性胃炎 |
5.3 治疗口臭 |
5.4 治疗小儿积滞 |
5.5 治疗小儿疳积 |
6 治疗口腔疾病 |
6.1 治疗滞颐 |
6.2 治疗疱疹性口腔炎 |
6.3 治疗口腔溃疡 |
6.4 治疗剥脱性唇炎 |
6.5 治疗糜烂性唇炎 |
6.6 治疗鹅口疮 |
6.7 治疗小儿慢性唇炎 |
7 治疗传染性疾病 |
7.1 治疗手足口病 |
8 治疗眼科疾病 |
8.1 治疗眼睑蜂窝组织炎(上下眼丹) |
9 结语 |
(2)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型治疗 |
2 名方加减 |
3 自拟方 |
4 中成药 |
4.1 内服 |
4.2 注射液 |
5 其他 |
5.1 雾化吸入 |
5.2 针灸 |
6 总结与分析 |
(3)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疫病探赜 |
1. 疫病释义 |
2. 疫病病因 |
3. 疫病防治 |
3.1 宋以前 |
3.2 宋金元 |
3.3 明清 |
第二部分 疫病的现代中医药治疗 |
1. 建国以来我国法定急性传染性疾病回顾 |
2. 常见疫病的中医药治疗 |
2.1 病毒性肝炎 |
2.2 细菌性痢疾 |
2.3 流行性感冒 |
2.4 流行性腮腺炎 |
2.5 手足口病 |
第三部分 古今疫病方药数据挖掘 |
1.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 研究方法 |
3. 数据挖掘结果 |
3.1 疫病高频药挖掘 |
3.1.1 疫病总体用药 |
3.1.2 疫病病系用药 |
3.1.3 疫病病种用药 |
3.2 疫病用药古今对比数据挖掘 |
3.2.1 古今总体用药 |
3.2.2 古今病系用药 |
3.2.3 古今病种用药 |
3.3. 疫病方配伍规律挖掘结果 |
3.3.1 疫病方总体配伍规律 |
3.3.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 |
3.3.3 疫病病种配伍规律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疫病用药特点分析 |
1.1 总述 |
1.2 古今用药比较分析 |
1.2.1 疫病总体用药 |
1.2.2 古今病系用药 |
1.2.3 古今病种用药 |
1.3 疫病用药的共性与个性特点分析 |
1.3.1 细菌性痢疾 |
1.3.1.1 古代方 |
1.3.1.2 现代方 |
1.3.1.3 小结 |
1.3.2 病毒性肝炎 |
1.3.2.1 古代方 |
1.3.2.2 现代方 |
1.3.2.3 小结 |
1.3.3 流行性腮腺炎 |
1.3.3.1 古代方 |
1.3.3.2 现代方 |
1.3.3.3 小结 |
1.4 古今疫病用药特点总结 |
2. 疫病方配伍特点分析 |
2.1 古今疫病方总体配伍特点分析 |
2.1.1 古代方 |
2.1.2 现代方 |
2.1.3 小结 |
2.2 疫病病系配伍规律特点分析 |
2.2.1 Ⅰ类疫病 |
2.2.1.1 古代方 |
2.2.1.2 现代方 |
2.2.1.3 小结 |
2.2.2 Ⅱ类疫病 |
2.2.2.1 古代方 |
2.2.2.2 现代方 |
2.2.2.3 小结 |
2.2.3 Ⅲ类疫病 |
2.2.3.1 古代方 |
2.2.3.2 现代方 |
2.2.3.3 小结 |
2.3 疫病病种配伍特点分析 |
2.3.1 细菌性痢疾 |
2.3.1.1 古代方 |
2.3.1.2 现代方 |
2.3.1.3 小结 |
2.3.2 病毒性肝炎 |
2.3.2.1 古代方 |
2.3.2.2 现代方 |
2.3.2.3 小结 |
2.3.3 流行性腮腺炎 |
2.3.3.1 古代方 |
2.3.3.2 现代方 |
2.3.3.3 小结 |
2.4 疫病方配伍特点总结 |
第五部分 结语 |
1. 问题与思考 |
2. 主要创新点 |
3. 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临床证据的治疗手足口病中药复方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手足口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一)流行病学 |
(二)发病机制 |
(三)西医治疗 |
二、手足口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一)古代相关认识 |
(二)现代研究述要 |
(三)中医药治疗 |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的有效方剂筛选 |
一、资料和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二)排除标准 |
(三)文献检索及文献筛选 |
(四)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五)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三)纳入研究文献质量评价 |
(四)有效性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熵聚类的组方用药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处方筛选 |
(二)处方录入与核对 |
(三)数据分析 |
二、结果 |
(一)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
(三)提炼备选新处方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有效方药筛选联合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 |
(一)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方药筛选的科学评估意义 |
(二)基于有效方药的数据挖掘价值 |
二、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中药复方有效性分析 |
(二)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
三、中药复方治疗手足口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一)常用药物、核心药对与组方结构 |
(二) 新处方组方解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5)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资料及方法 |
(一)诊断标准 |
(二)选择病例 |
(三)入选步骤 |
(四)试验方法 |
(五)观测指标 |
(六)观察方法 |
(七)疗效判断 |
(八)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九)安全性评价 |
(十)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 |
(十一)统计结果 |
二、疗效分析 |
(一)总疗效比较 |
(二)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三)主症改善情况比较 |
(四)次症改善情况比较 |
(五)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一、手足口病溯源 |
二、中医学的认识与研究 |
(一)病因病机 |
(二)辨证论治 |
三、现代医学的认识与研究 |
(一)发病机理 |
(二)治疗方法 |
四、方药分析 |
(一)立法依据 |
(二)组方分析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7)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因素与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因素 |
2 预防与治疗 |
2.1 预防 |
2.1.1 个人预防措施 |
2.1.2 托幼机构及小学 |
2.1.3 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
2.2 中医治疗 |
2.3 化学药物治疗 |
2.3.1 阿昔洛韦 |
2.3.2 更昔洛韦 |
2.3.3 干扰素 |
2.3.4 利巴韦林 |
2.3.5 双八面体蒙脱石 |
2.4 中西药结合治疗 |
2.5 并发症的治疗 |
2.5.1 细菌感染 |
2.5.2 心肌炎 |
3 结束语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西医研究近况 |
1.1 病原体: |
1.2 治疗: |
2 中医研究近况 |
2.1 病因病机: |
2.2 治疗方法 |
2.2.1 辨证分型分期治疗: |
2.2.2 成方加减治疗: |
2.2.3 自拟经验方治疗: |
2.2.4 中成药治疗: |
2.2.5 其他疗法: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
3.1 西医支持、抗病毒治疗合用中药汤剂治疗: |
3.2 西医抗病毒合用中成药治疗: |
3.3 中西医结合局部用药 |
3.4 西医基础治疗配合中药灌肠: |
4 小结 |
(9)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治疗撷要(论文提纲范文)
1 手足口病中医病因与辨证分型 |
2 治疗方法 |
2.1 普通型 |
2.1.1 银翘散 |
2.1.2 根芩连汤加味 |
2.1.3 败毒饮 |
2.1.4 泻黄散 |
2.1.5 泻脾散加味 |
2.1.6 中成药治疗 |
2.2 重型 |
2.2.1 清瘟败毒饮 |
2.2.2 甘露消毒丹 |
2.3 外治法 |
2.3.1 点灸法治疗 |
2.3.2 中药灌肠治疗 |
3 总结与展望 |
(10)手足口病中医治疗经验及预防方药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自拟方药治疗手足口病 |
经典方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 |
1 银翘散 |
2 甘露消毒丹 |
3 清瘟败毒饮 |
4 导赤散 |
5 清热泻脾散 |
6 葛根芩连汤 |
7 泻黄散 |
8 清咽栀豉汤 |
9 犀角地黄汤 |
10 王氏连朴饮 |
11 普济消毒饮 |
12 五味消毒饮 |
中医预防方药 |
分析与讨论 |
四、泻脾散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手足口病45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泻黄散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于秋香,孙香娟,郭文辉,苏晓龙.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4)
- [2]手足口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张稚鲲,陈仁寿. 中医药信息, 2017(06)
- [3]疫病(急性传染性疾病)古今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D]. 张稚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3)
- [4]基于临床证据的治疗手足口病中药复方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侯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手足口病治疗1号方治疗手足口病邪犯肺脾证的临床研究[D]. 刘建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手足口病中医药防治实践回顾性分析(三)[J]. 张国梁,李泽庚,尚莉丽,童家兵,罗传灿,董莉莉,侯勇,黄宝驹.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11)
- [7]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因素与药物治疗[J]. 刘凤琴,许江丽. 医药导报, 2010(05)
- [8]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J]. 徐荣,李耀新. 山西中医, 2009(12)
- [9]手足口病中医辨证治疗撷要[J]. 张俊钰,张珉,耿爱梅. 环球中医药, 2010(05)
- [10]手足口病中医治疗经验及预防方药研究概况[J]. 张国梁,李泽庚,童家兵,尚丽莉,罗传灿,董莉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