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火宁血健脾益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

泻火宁血健脾益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

一、泻火宁血健脾滋肾法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论文文献综述)

唐晨[1](2018)在《何氏“三奇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何氏"三奇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予以止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何氏"三奇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血小板变化情况、生存质量和出血等级等疗效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0. 0%高于对照组的55.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显着升高,血小板抗体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出血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三奇汤"能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抗体,提高血小板计数,控制出血症状,临床疗效显着。

谢欢来,余惠平[2](2017)在《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医药是中国文化中最具实践性和济世精神的一种,五千年来,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为中医药的复兴和拓展提供了契机,顺应时势,近年来中医药发挥其独特优势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不仅发展了一批优势病种的治疗及相关研究,而且为很多慢性病、疑难杂病给予了希望,运用于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收效突出,该文对其运用中医药治疗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给予了展望。

刘世研[3](2015)在《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文中认为本文旨在总结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从辨证论治和腑脏论治两方面分析总结相关文献,说明中医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申小惠[4](2015)在《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及气血阴阳分期辨证等方面综述了中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现状,认为健脾补肾固本法是治疗ITP的核心,同时应根据标本缓急之变,灵活变通。

解国品[5](2013)在《疏风凉血补肾法干预下CITP患者PD-1/PD-L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外周血小板(blood platelet, PLT)计数下降,皮肤出血点、紫斑,粘膜和(或)内脏出血等症状,中医认为该病可归属于“血证”、“肌衄”、“发斑”等范畴。目前对ITP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晰,根据多方的深入研究,发现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免疫紊乱是ITP除体液免疫外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而目前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引起众多的关注。作为细胞免疫重要的组成部分,协同刺激分子可调节淋巴细胞的活化程度,即可使淋巴细胞不断保持在激活状态,又可使淋巴细胞避免过度活化,目前研究发现多种免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失衡关系密切。协同刺激分子有正性与负性之分,过度活化的T淋巴细胞、异常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往往与正性协同刺激分子过度表达有关,继而造成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活化,促进抗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泌,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而机体在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细胞因子的分泌方面常为负性协同刺激分子所抑制。CD4+亚群(Th细胞)根据自身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Thl主要分泌IL-2、IFN-γ等细胞因子,主要介导细胞免疫;Th2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主要介导体液免疫:Th1和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既可促进自身增殖,又能抑制对方细胞因子分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Th1/Th2功能还可向对方转换。Th1/Th2的平衡是机体免疫功能得以正常维持的重要条件,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其平衡失调、细胞因子异常分泌密切相关。本实验研究从临床入手,在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干预下,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 FCM)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通过检测患者外周血PD-1、PD-L1、sPD-1的表达及与免疫密切相关的Thl/Th2细胞因子IL-2、IL-10的水平变化,在分子水平上研究ITP患者PD-1/PD-L负性协同刺激通路的表达关系及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阐述其机制,探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的发病机理。在此基础上,重点观察祛风凉血补肾法(方)干预下,探讨PD-1、PD-L1与sPD-1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负性协同刺激通路PD-1/PD-L与ITP的相互关系,以丰富ITP的中医治疗理论,探寻有效治疗免疫性疾病的中医药理论。方法:临床研究予18例健康对照组。将符合CITP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18例患者编为CITP组,予祛风凉血补肾法(方)干预治疗,若需激素者继续加激素治疗(强的松治疗,0.5-1mg/(kg.d))。若出现外感症状,加用解表药物。以4周为一疗程,每治疗一疗程后抽取外周血观测,连续观察3个疗程,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PD-1、PD-L1.sPD-1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2、IL-10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研究结果1. CITP组血小板计数、PD-1表达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sPD-1、IL-2、IL-10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CITP组与健康组在PD-L1表达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2.CITP组sPD-1、IL-2、IL-10三者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趋向于+1,P均<0.01);3.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后,PL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治疗前后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PD-1表达较治疗前增加,两组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D-1表达与健康组达到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D-1表达与健康组比较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5.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在PD-L1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在sPD-1表达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7.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在IL-2表达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IL-2表达均高于健康组,与健康组相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 CITP组经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在IL-10表达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与健康组比较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ITP免疫功能存在紊乱现象,负性协同刺激分子通路PD-1/PD-L发生异常,sPD-1过度表达,PD-1低表达,抑制信号减弱,导致失去正常抑制的正性协同刺激分子过度表达,促进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和活化程度增强,引起抗自身免疫强烈的反应,导致T细胞亚群Th1/Th2出现平衡紊乱、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从而使活化的B细胞出现异常增加,促进抗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泌,引起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ITP发生。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可调节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通过上调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1的表达,降低sPD-1表达,降低细胞因子IL-2、IL-10的表达水平,调节Th1/Th2细胞间的平衡,抑制自身免疫过度反应,减少抗血小板相关抗体过度分泌引起的血小板大量破坏。因此治疗CITP,可从促进负性协同刺激通路PD-1/PD-L的正常表达,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的平衡状态,调控相关细胞因子分泌,调节免疫失衡状态等方面出发,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CITP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唐世锋,杜忠海[6](2013)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e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出血及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而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但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失调导致血小板免疫性破坏有关。

郎海燕[7](2012)在《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血液系统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糖皮质激素是其一线治疗首选药物,但一部分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另有部分患者长期使用产生激素依赖及激素抵抗,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导致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他疗法诸如免疫抑制剂、脾脏切除等疗效有限,且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ITP属于中医“血证”等范畴,临床以“脾气虚弱,气不摄血”为基本病机。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ITP患者以“气血两虚、气不摄血”型为多,结合兼有血瘀的证候特点,确立“益气养血活血法”为基本治疗原则,以“益气养血活血方”为治疗药物,观察治疗了40例应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初步总结了临床疗效。根据研究方案,将符合ITP诊断标准与中医“气血两虚、气不摄血”证型标准的45例患者纳入临床观察,疗程结束时,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40例。研究结果显示:①按ITP疾病总疗效标准,显效3例,占7.50%;良效16例,占40.00%;进步19例,占47.50%;无效2例,占5.00%;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7.50%与95.00%。②按ITP证候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1例,占2.50%;显效31例,占77.50%;有效8例,占20.00%;无效0例,占0.00%;证候改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与100.00%。③临床症状总评分从治疗第8周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总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出血症状各单项症状评分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从治疗第6周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疗程结束后,各单项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④血小板计数从治疗第2周开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疗程结束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⑤治疗后骨髓颗粒型、裸核巨核细胞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骨髓产板型、幼稚型巨核细胞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⑥益气养血活血方对18-60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优于<18岁、>60岁患者,对中度、重度病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作用优于轻度病情患者。除此以外,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病情对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均无明显影响,P>0.05。性别、年龄、病程和治疗前病情对最终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影响,P>0.05。⑦应用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过程中,仅10.00%的患者出现咽痛、便秘等不良反应,治疗均未受影响。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ITP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性好,但其确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尚待后续试验进一步探讨。

唐志宇[8](2012)在《疏风凉血补肾法对CITP免疫调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以血小板减少、皮肤粘膜和(或)内脏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属中医学“血证”、“肌衄”、“发斑”等范畴。ITP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亦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协同刺激分子表达的上调或下调维持淋巴细胞处于持续激活状态,又能防止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其表达的失衡可导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正性协同刺激分子过度表达可导致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细胞因子异常分泌,进而引起B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分泌抗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负性协同刺激分子则可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T淋巴细胞亚群Thl/Th2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通过自身分泌形式刺激自身的增殖,并相互下调对方的分泌,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换,从而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其分泌的异常可导致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旨在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两方面来探讨正性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负性协同刺激分子(PD-1)及Thl/Th2细胞因子(IL-4、IFN-γ)在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ITP)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并运用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干预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 FCM)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通过检测小鼠CITP模型和患者外周血CD80、CD86、PD-1的表达及与免疫密切相关的Th1/Th2细胞因子IL-4、FN-γ的水平变化,评价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的疗效,试图从免疫网络调控角度出发阐明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CITP的效应和机制,使有效治疗且避免目前药物副作用成为可能,为其免疫治疗开辟新的方法和思路,为中医治疗CITP提供具有新观点的理论依据,丰富和深化中医药治疗免疫性疾病的理论和实践。方法:1动物实验研究先行预实验,将SPF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组按100u L/20g体重剂量向小鼠腹腔内注入经稀释的1:4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参考杨宇飞造模法改进,注射时间为第1,3,5,7,9,11,13天,共7天,于造模两周后,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分类,以判定动物模型是否成功建立。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小鼠CITP模型成功建立后,将小鼠CITP模型7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疏风凉血补肾法(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并设对照组10只。于造模第6天起按5mL/Kg体重剂量每日1次、连续9天灌胃,灌胃药物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强的松溶液(0.5mg/mL,临床用量的10倍)、疏风凉血补肾法(方)高浓度水煎浓缩液(12.75g/Kg-1.d-1)、疏风凉血补肾法(方)中浓度水煎浓缩液(8.5g/Kg.d-1)、疏风凉血补肾法(方)低浓度水煎浓缩液(5.68g/Kg-1.d-1),于造模第15天取材。观察一般情况、不良反应、死亡情况、血小板计数变化、检测药物治疗后外周血PD-1、CD80、CD86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变化情况。2临床研究将符合CITP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A组)、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B组)和强的松组(C组),每组13例。A组予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B组予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治疗(中药用法同A组,强的松用法同C组),C组予强的松治疗,强的松按lmg·kg·d-1。以上治疗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后,观察不良反应,疗效,出血症状积分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变化,强的松用量变化,药物治疗前后外周血协同刺激分子PD-1、CD80、 CD86的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1.1本研究分别在第1,3,5,7,9,11,13天于小鼠腹腔内注射经稀释的1:4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每次按照100μ L/20g体重剂量的标准,可以成功复制小鼠CITP模型,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停止注射后,模型维持时间约为72小时,与既往相关文献报道相符。1.2在PLT计数方面,疏风凉血补肾法(方)高、中剂量组均能显着提升小鼠CITP模型外周血PLT计数(P<0.05);疏风凉血补肾法(方)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疏风凉血补肾法(方)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1.3在PD-1表达方面,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各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均能明显下调小鼠CITP模型外周血PD-1的表达(P<O.05),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各剂量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强的松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1.4在CD80、CD86表达方面,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各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CITP模型外周血CD80、CD86的表达(F<0.05);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各剂量组与强的松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1.5在IL-4、IFN-γ水平方面,外周血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各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均能明显降低小鼠CITP模型外周血IL-4的水平(P<0.05),提高IFN-γ的水平(F<O.05):与模型组比较,疏风凉血补肾法(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IL-4水平降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2临床研究结果2.1临床疗效方面,三组总有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A组)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B组)具有疗效高于强的松组(C组)的趋势。在良效率方面,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B组)优于强的松组(C组)(P<0.05)。2.2各组治疗后出血症状有显着性改善,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A组)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B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强的松组(C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2.3在强的松用量方面,祛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和强的松组治疗三疗程后,强的松使用量都明显减少(P<0.01),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比强的松组用量减少更为显着(P<0.01)。2.4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能明显提高CITP患者外周血PLT计数,治疗前后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其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组(P<O.05),和祛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疗效相似。2.5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可以明显下调CITP患者外周血CD80.CD86的表达,治疗后CD80.CD86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6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可以明显下调CITP患者外周血PD-1的表达,治疗后PD-1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三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2.7治疗前,各治疗组IL-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IL-4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O.01);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治疗后,CITP患者外周血IL-4水平明显低于强的松组和疏风凉血组(P<O.05),体现出协同作用。2.8各治疗组均可以提高CITP患者外周血INF-γ的水平。治疗前,三组INF-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治疗后,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组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INF-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强的松组INF-γ升高不明显,与对照组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加强的松组比较差异显着(P<O.05)。结论:CITP免疫功能存在紊乱现象,协同刺激分子(通路)存在异常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漂移,其漂移失衡表现为Thl细胞功能低下,Th2细胞功能占优势为主。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PD-1是参与CITP发病和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其过度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的异常与CITP发病及临床表现密切相关。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疗效机制之一就在于该法(方)能对协同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进行调控,通过上调负性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以抑制正性协同刺激分子的过度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的过度活化;另一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间的平衡,降低细胞因子IL-4和上调IFN-γ的水平,抑制过度的自身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因此通过纠正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和PD-1的异常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IL-4、IFN-γ的水平,调节其免疫失衡状态可能是CITP的治疗策略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君诗[9](2012)在《升板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不摄型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升板汤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探讨中药联合激素治疗ITP较单用激素治疗ITP的优势,为进一步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同西药的临床应用更好的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将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升板汤联合泼尼松)和单纯激素治疗组(泼尼松),每组各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升板汤+泼尼松治疗,升板汤为中药煎剂,早晚各两次;对照组予泼尼松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各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疗效有显着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起效更快。中医症候疗效起效时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证候疗效起效更快。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LT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都有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PLT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激素治疗能更有效的提升患者血小板数量。治疗前后两组MPV、PDW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治疗都能降低患者的MPV、PDW。治疗后两组MPV、PDW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1),无相关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目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的治疗均能减少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目,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结论:中药升板汤联合激素治疗ITP疗效肯定,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与传统的单纯激素治疗比较,优势明显,能更快更高的提升患者血小板数目,且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谭晶,蒋文明[10](2011)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文中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病因病机至今尚未阐明的、血小板减少性的血液病,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难治性ITP(RITP)指一线治疗和脾切除无效,或需较高剂量的强的松才能维持安全的血小板水平的患者,约占ITP患者的11%~35%[1]。寻求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现笔者将其有关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概述如下。

二、泻火宁血健脾滋肾法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泻火宁血健脾滋肾法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论文提纲范文)

(1)何氏“三奇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血小板计数
        1.5.2 血小板抗体
        1.5.3 出血等级
        1.5.4 生存质量
    1.6 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2.3 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2.4 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出血等级比较
    2.5 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比较
3 讨论

(2)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施治
3 专方论治
4 其他中医治疗手段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6 相关实验研究
7 评述及展望

(3)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2 脏腑论治

(4)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脏腑辨证
2 卫气营血辨证
3 气血阴阳分期论治
4 小结

(5)疏风凉血补肾法干预下CITP患者PD-1/PD-L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CITP的中医研究
        一、古代医家对CITP的认识与研究
        二、现代医家对CITP认识与研究
    第二节 CITP现代医学的相关研究
        一、PD-1/PD-L与CITP的关系
        二、Th1/Th2及其细胞因子(IL-2、IL-10)与CITP的关系
        三、CITP的西医治疗
    第三节 祛风凉血补肾法治疗CITP的相关研究
        一、疏风凉血补肾法治疗ClTP的理论基础
        二、疏风凉血补肾法治疗CITP的实验研究
        三、中医药关于CITP中协同刺激通路的相关研究
        四、关于CITP协同刺激信号通路平衡异常的假说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临床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检测指标
        三、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一、病例资料分析
        二、健康组与CITP组各指标比较
        三、CITP组sPD-1、IL-2、IL-10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四、CITP组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第三节 总结
第三部分 讨论
    一、观察指标及临床意义
    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方解及相关现代药理研究
    三、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PD-1/PD-L负性调控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研究情况
致谢

(6)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专方治疗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4 述评与展望

(7)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因
    2 发病机制
    3 诊断
    4 预后
    5 治疗
    参考文献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中成药的动物实验研究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既往治疗情况
诊疗标准
    1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察指标
    3 标本釆集和检测方法
    4 不良事件观察
    5 统计学方法
    6 伦理学问题
结果
    1 临床症状
    2 实验室指标
    3 临床疗效
    4 不良反应
讨论
    1 古典文献中关于ITP的描述
    2 “气血两虚、瘀血阻络”病机理论的提出与方药解析
    3 观察指标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4 治疗结果及分析
    5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ITP诊断及疗效标准
    1 ITP的诊断标准
    2 ITP的分型
    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4 出血程度分级标准
    5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6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致谢
个人简历

(8)疏风凉血补肾法对CITP免疫调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CITP的相关研究
        一、CITP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二、PD-1/PD-L信号通路与CITP的关系
        三、CD80和CD86与CITP的关系
        四、Th1/Th2及其细胞因子与CITP的关系
        五、CITP的西医治疗
    第二节 CITP的中医研究
        一、CITP病证的源流
        二、中医学对CITP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CITP的中医治法研究
        四、中医药关于CITP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协同刺激分子的调节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动物实验
        一、材料和方法
        二、检测指标
        三、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小鼠CITP模型一般状况及体重的影响
        二、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小鼠CITP模型PLT计数的影响
        三、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小鼠CITP模型PD-1的影响
        四、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小鼠CITP模型CD80、CD86的影响
        五、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小鼠CITP模型IFN-γ、IL-4的影响
    结论
    第二节 临床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检测指标
        三、统计方法
    结果与分析
        一、病例资料分析
        二、出血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三、临床疗效比较
        四、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强的松用量的影响
        五、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六、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CD80的影响
        七、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CD86的影响
        八、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PD-1的影响
        九、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IL-4的影响
        十、疏风凉血补肾法(方)对CITP患者INF-γ的影响
        十一、不良反应及分析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一、CITP及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思考
    二、观察指标及临床意义
    三、疏风凉血补肾法的理论思考
    四、疏风凉血补肾法(方)方解及现代药理研究
    五、疏风凉血补肾法(方)的疗效及其机制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研究及获奖情况
致谢

(9)升板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不摄型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观察
    一、 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病例标准
        (三) 排除病例标准
        (四) 病人来源
    二、 治疗方法
        (一)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二) 激素治疗组
    三、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一) 疗效评定标准
        (二) 观察指标
    四、 统计学处理
实验研究
    一、 主要试剂
    二、 主要仪器
    三、 操作过程
    四、 统计学处理
治疗结果
    一、 临床观察结果
        (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的比较
        (三) 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比较
        (四)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候疗效起效时间的比较
        (五) 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PLT 比较
        (六)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 MPV、MPD 比较
        (七) 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毒副作用的观察结果
    二、 白介素 18(IL-18)测定结果
        (一) 治疗前各组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 18(IL-18)水平的比较
        (二)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白介素 18(IL-18)水平的比较
        (三)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小板(PLT)与白介素 18(IL-18)之间的关系比较
讨论
    一、 中医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一) 中医有关 ITP 病名的描述
        (二)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辨证论治
    二、 升板汤组方依据及现代药理研究
    三、 现代医学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认识
        (一) T 细胞亚群与细胞因子
        (二) MPV、PDW 与 ITP 的关系
    四、 研究结果及疗效分析
        (一) 临床疗效分析
        (二) 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分析
        (三)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四) 中医证候疗效起效时间分析
        (五) 外周血小板计数分析
        (六) 外周血 MPV、PDW 分析
        (七) 外周血清白介素 18(IL-18)水平分析
        (八)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小板与血清白介素 18 的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四、泻火宁血健脾滋肾法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何氏“三奇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 唐晨. 中医学报, 2018(10)
  • [2]中医药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进展[J]. 谢欢来,余惠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 [3]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 刘世研. 中医临床研究, 2015(28)
  • [4]中医辨证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研究概况[J]. 申小惠.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
  • [5]疏风凉血补肾法干预下CITP患者PD-1/PD-L变化规律的研究[D]. 解国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6]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进展[J]. 唐世锋,杜忠海. 河北中医, 2013(03)
  • [7]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激素无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步临床探索[D]. 郎海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8]疏风凉血补肾法对CITP免疫调控的影响[D]. 唐志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9]升板方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气虚不摄型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 张君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概况[J]. 谭晶,蒋文明. 湖南中医杂志, 2011(06)

标签:;  ;  ;  ;  ;  

泻火宁血健脾益肾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