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华清君[1](2020)在《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作为国家财经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在长期的国家财经治理实践中,他始终坚持从各个时期的国情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探索、创新、总结,彰显了非凡的国家财经治理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国家财经治理思想。陈云的财经治理能力首先源于青少年时期他在苏南勤勉忙碌的商业氛围和上海浓郁发达的商业环境中耳濡目染受到的深刻影响,此后经过长期反复踏实的财经理论学习与钻研,他的财经理论功底不断得以增强、深化和升华。这使他在长期的财经领导工作中,能够把自己财经方面的超凡天赋与财经科学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根本的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以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主要的实践参照和理论思考,以西方经济理论与实践为重要的思想启发和借鉴运用,从而在建立和完善国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重大决策实践过程中,在对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和运行保障开展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性地研究、制订、实施有效的治理策略,在每一次危机的紧要关头,他常常临危受命,并总是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使国家和人民转危为安。研究陈云同志国家财经治理的理论渊源、实践历程和建立的丰功伟绩,其间显现着鲜明独特的思想脉络,主要可以概括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等六个方面。陈云关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着眼于从上层建筑角度发挥制度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激励作用,从生产关系角度发挥利益攸关方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动创造作用,从资源配置角度发挥要素促进经济发展的效率引领作用,从再生产过程角度发挥各环节促进生产发展的导向联动作用。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明确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以及实现这个中心任务应当构建的体制机制,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核心和目的,也是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所围绕的核心和目的,旨在阐明发展依靠什么,如何激发活力,而其他各个思想分支,是为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的思想服务的。陈云关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的思想,着眼于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在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中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不断改善。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基本路径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脉络和主线,旨在阐明经济如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对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以及对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对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有着决定性影响。陈云关于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的思想,着眼于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维护理性的计划执行控制。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资源配置的根本方法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精髓和动力,旨在阐明经济发展所需的要素如何组织,应当怎样配置,是对如何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而在资源配置上作出的制度安排。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思想,服从于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思想,服务于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思想,决定着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思想。陈云关于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的思想,着眼于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运用政策工具稳定市场物价,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动态监控与理性校正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关于对经济运行实行休养和调理的机制,是诊治手段,旨在阐明如何监控经济运行过程,经济运行如何回归理性,因而是对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其他分支思想的再运用。陈云关于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的思想,要求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坚持把政治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要求,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始终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思想上的基本建设。陈云的这一思想,着力于解决财经治理的力量源泉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支柱和载体,旨在阐明治理活动的根本依靠是什么,如何形成长久的依靠,因此是践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个思想分支的主体力量,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中最能动最根本的部分,是保证思想正确执行和自我完善与发展的根本依靠。陈云关于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的思想,要求把有利于人民、满足人民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中坚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而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作决策,因此是解决干部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问题,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根基和活的灵魂,旨在阐明治理思想的思想方法以及如何发挥作用,是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方法论基础。陈云财经治理实践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始终保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相应的规律和财经理论,不因顺境而冲动,也不因困难而气馁,始终把握好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安全稳定,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在根本上是由他的治理思想的理论品格所决定的,就是在财经治国中始终坚持风险思维,防止犯颠覆性错误。陈云财经治理的思想与实践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宝贵财富。新时代,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有助于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加注重公平正义,妥善处理分配问题;有助于我们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助于我们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更好地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的双轮联动,避免陷入改革和市场经济治理中的形而上学。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发端并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成熟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丰富并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作用于以发展对人民有利的社会生产力为根本目标、以克服纠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重点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奠基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思想不仅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发挥了巨大作用,许多相关思想对于今天的财经治理实践仍有着指导意义,必然为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并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而令其焕发出新的思想魅力。
何林祥[2](2003)在《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 这次研讨会,是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要时刻,在农发行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思考、研究农发行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部署下半年的工作。会议期间,大家深入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等文件材料,认真研读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着,请工委“三个代表”宣讲团成员王振中
杜彦坤[3](2003)在《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构想》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内金融业特别是商业性银行加快了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改革的步伐。作为我国惟一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与商业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并存、互补,并具有政策性和金融性双重职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农发行履行职能、强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
何林祥[4](2003)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农业发展银行工作新局面——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2年工作,研究部署2003年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2002年工作回顾和2003年工作总体要求2002年,对农发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给收
张功[5](2002)在《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是一个由内到外,由货币资金到实物形态相互转化的流动循环过程。充分发挥会计的真实反映、监督控制、结算服务和综合考核职能作用,是收购资金在转化中不流失、流动中不堵塞的重要保证。 一、发挥真实反映的职能 会计的首要职能就是反映经济活动的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数据资料和信息。农发行会计的真实反映职能在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管理中还应体现在:一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从资金筹集、贷款发放、存款管
张孝成[6](2002)在《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及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是关于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及规范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实证研究:通过系统探讨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比较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活动,揭示了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依据;通过考察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史,对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产生、发展、现状及其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原因和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模式、功能作用、经营机制、业绩评价、监管机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模式改造、资金筹措运用、业务范围调整、监管体系设计、法律制度规范、发展趋势预测的构想和政策建议。 一、论文的基本结论 本论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综合分析与比较分析、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及其金融活动一直存在于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运行过程之中。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几千年农业和农业金融发展的过程,不难发现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曲折漫长、历史悠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中国农业金融活动是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的,具有行政化、政策化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变革在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中,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原专业银行也由单纯“经营政策性业务”到“兼营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直至1994年“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分离,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由新成立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并在运行中调整、改革、发展。 2、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有充分的理论依据。(1)中国农业的弱质地位没有显着改变和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支持与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理论依据;(2)中国农村市场发育不足、机制不健全(而不是市场充分发育后出现的所谓“市场失灵”)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所需的信息和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具有信息生产和资金供给优势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明智选择;(3)多种金融机构分散承担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状况已成为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瓶颈”制约,发展专司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的金融机构是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3、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主要问题是运作不规范。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运作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农业政策性金融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但在广大农村却没有分支机构,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资产负债失衡。总量方面,资金来源与其所承担的任务所需资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也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渠道过于单一,筹资功能不健全,且在期限结构上存在突出矛盾;三是不良资产比例居高不下,危及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四是贷款业务范围偏窄,功能发挥受限,严重缺乏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林业、治沙以及农业科技改良等方面的中长期贷款,这与农业政策性金融增加农业投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很不相称;五是利益补偿不足,弱化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自我积累能力;六是外部环境不佳。农业政策性金融不仅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道德风险,与财政、中央银 在止硬衣咐公付盾舟乏片贝q广行、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的关系也没有理顺。究其原因,外部在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反复不定、对农业扶持和保护的力度不够;内部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所致:一是缺乏管理和运营的法律制度;二是在于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成果的计算和组织管理比较困难;三是由于农业政策性金融要代替商业金融对存在外部性的农业进行投资,这种业务在中国本来就是商业金融尽力回避的困难工作;四是特殊的政策性制度设计导致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资产风险大;五是自主经营权落实不够。 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嫁接”是构造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模式的现实选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完善业务功能的同时需要在农村地区增设分支机构,但设置成本很大;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中国唯一遍布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但它“群龙无首”;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务对象又是相近或相同的。有鉴于此,将农村信用合作社纳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管辖范围,形成“上官下民”或“上虚下实”模式是现实的选择,是最节约交易费用的组织机构模式,也能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群龙无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层无腿”的双重难题。 5、建立主要以财政为中介的多元化农业政策性资金筹措机制,切断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联系。(1)由财政部提供担保,集中统一发行农业政策性金融债券,可面向国内,也可面向国外,?
阎湖仕[7](2002)在《关于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提出
何林祥[8](2002)在《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说明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1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2002年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坚持以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为中心,2001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1年,全行上下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适应粮棉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和粮棉购销政策调整的需要,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深入开展清资核贷,大力推行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内部改革,积极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
何林祥[9](2001)在《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 这次分行行长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加强和改进农发行系统党的作风建设问题,探讨如何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做好后两个月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农发行系统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新世纪的第一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
阎湖仕[10](2001)在《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二、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现有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与发展过程 |
一、相关概念的提出与界定 |
(一) 国家治理 |
(二) 国家财经治理 |
(三) 陈云财经治理的特征 |
二、陈云财经治理的理论探源 |
(一) 以马克思主义财经治理的思想和方法为根本指导 |
(二) 以苏联社会主义财经管理模式为重要借鉴 |
(三) 以西方经济治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必要参考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 |
(一) 两次相对集中学习积淀了系统而深厚的理论功底 |
(二) 边区和东北的理财经历开始了思想的萌芽 |
(三)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各项工作促进了思想的初步形成 |
(四)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历程推进了思想的逐步成熟 |
(五) 探索和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二章 陈云财经治理的实践历程 |
一、努力探求财经治理实践路径保证根据地自我供给 |
(一) 打好与法币间的“货币战争”以稳定市场 |
(二) 大力推进生产自救 |
(三) 运用再分配手段治理经济困难 |
二、成功运用财经治理综合手段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
(一) 建立财经治理的组织与制度框架 |
(二) 全面推进国民经济恢复 |
(三) 灵活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市场手段应对困难局面 |
三、充分调动财经治理制度力量稳步开展经济建设 |
(一) 健全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的财经制度体系 |
(二)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三) 把保障民生放在突出位置 |
(四) 用市场手段解决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问题 |
(五) 在加快对外贸易中解决经济发展问题 |
四、积极发挥财经治理思想作用扎实推进改革开放 |
(一) 对国民经济实行清醒地健康地调整 |
(二) 改革完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
(三) 在改革中促进经济发展 |
第三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体系 |
一、财经治理的中心任务: 集中一切力量发展经济 |
(一) 发挥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保障激励作用 |
(二) 发挥利益攸关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能动创造作用 |
(三) 发挥资源配置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效率引领作用 |
(四) 发挥再生产各环节在促进生产发展中的导向联动作用 |
二、财经治理的基本路径: 发挥计划与市场两方面作用 |
(一) 把计划的优越性与国情实际结合起来 |
(二) 激发市场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三) 坚持国民经济的计划理性与市场活性 |
(四) 协调国内经济的计划性与国际市场的风险性 |
三、财经治理的根本方法: 坚持有计划按比例与综合平衡 |
(一) 筹划稳健的计划控制总量 |
(二) 权衡协调的发展比例关系 |
(三) 保持稳固的四大平衡格局 |
(四) 坚持计划全过程理性控制 |
四、财经治理的诊治手段: 坚持适时冷静的经济调整 |
(一) 从信息情报中洞悉市场状态 |
(二) 在健全法制中整顿经济秩序 |
(三) 运用政策工具治理市场物价 |
(四) 采取综合措施促进生产发展 |
(五) 深入基层一线解除群众疾苦 |
五、财经治理的依靠力量:建设可持续的人才与干部队伍 |
(一) 国家财经治理依靠大量培养和使用专业人才 |
(二) 把大力选拔任用年轻干部作为党的重大战略和生命 |
(三) 严格干部的政治标准是国家财经治理的根本要求 |
(四)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
(五)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财经治理在思想上的基本建设 |
六、财经治理的方法论基础:坚持丰富实用的财经治理哲学 |
(一) 坚持有利于人民的价值理性 |
(二) 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调查研究 |
(三) 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决策 |
第四章 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
(二) 不同经济运行模式下的财经治理具有共同的目标与手段 |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经治理思想的丰富发展指明了方向 |
二、对国家治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概括 |
(一) 陈云的市场和市场经济始终是关在“笼子”里的 |
(二) 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调节 |
(三) 政府与市场发挥作用的辩证关系 |
三、为防范国家财经治理中的颠覆性错误提供了思路 |
(一) 防范颠覆性错误是国家治理的重大命题 |
(二) 坚持人民性和计划性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思想保障 |
(三) 陈云财经治理哲学思想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有效方法 |
(四) 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是防范颠覆性错误的物质基础 |
结语 |
一、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
二、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始终紧扣各个时期关键问题 |
三、陈云财经治理思想形成并服务于他所处的时代 |
四、陈云财经治理思想服务于时代又超越了时代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发表学术论文 |
出版学术专着 |
成果获奖情况 |
主持科研项目 |
致谢 |
(3)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企业特征及特殊性 |
二、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环境需求分析 |
(一)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环境需求分析。 |
一是发挥农业政策性银行特殊职能的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 |
二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
三是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 |
四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强化服务“三农”整体效能的客观需要。 |
(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础分析。 |
1. 不断深化对农业政策性银行本质的认识,明确了经营管理目标。 |
2. 根据农业政策性资金的特点,建立和完善了信贷资金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 |
3. 发挥会计监督的核心作用,初步建立和完善了财务会计管理监督制度。 |
4. 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
5. 推行依法治行,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授权管理制度。 |
三、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本思路 |
(一)指导思想。 |
(二)遵循原则。 |
1. 参照商业银行但有别于商业银行的原则。 |
2. 借鉴与自身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
3. 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的原则。 |
4.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 |
(三)基本目标。 |
四、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
(一)产权清晰。 |
(二)权责明确。 |
(三)政企分开。 |
(四)管理科学。 |
1. 明确农发行的经营发展战略。 |
2. 建立科学的领导体制与组织制度。 |
3. 建立完善的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 |
4. 发挥会计监督的核心作用,健全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
5. 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育企业文化。 |
(6)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及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文献综述 |
引言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1.4 研究价值与创新 |
1.5 研究的数据资料 |
第2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框架 |
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界定 |
2.1.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
2.1.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征 |
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
2.2.1 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政策性金融 |
2.2.2 信息经济理论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2.2.3 农业弱质地位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2.2.4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2.2.5 市场机制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2.2.6 金融抑制与农业政策性金融 |
2.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济金融功能 |
2.3.1 一般性经济金融功能 |
2.3.2 特有的经济金融功能 |
2.4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目标 |
2.4.1 农业政策性金融经营目标的类型 |
2.4.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目标 |
2.5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原则 |
2.6 发展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假设 |
第3章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比较分析 |
3.1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3.2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
3.3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的比较分析 |
3.3.1 几个发达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 |
3.3.2 几个发展中国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 |
3.4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性质和职能的比较分析 |
3.5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利率与利益补偿的比较分析 |
3.6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
第4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历程和问题分析 |
4.1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 |
4.1.1 原始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4.1.2 传统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4.1.3 改革中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4.1.4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发展历程 |
4.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运作不规范的问题分析 |
4.2.1 机构设置不全 |
4.2.2 资产负债失衡 |
4.2.3 潜在的风险大 |
4.2.4 功能发挥受限 |
4.2.5 利益补偿不足 |
4.2.6 外部环境不佳 |
第5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分析 |
5.1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5.1.1 外部原因 |
5.1.2 内部原因 |
5.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问题产生的影响分析 |
5.2.1 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5.2.2 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
5.2.3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
5.2.4 对商业金融的影响 |
第6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组织模式 |
6.1 组织结构与有效管理 |
6.2 组织结构的设计原理 |
6.2.1 纵向层次结构设计 |
6.2.2 横向部门结构设计 |
6.3 组织模式的选择分析 |
6.3.1 组织模式的类型 |
6.3.2 组织模式的选择 |
6.4 组织模式的构建设想 |
6.4.1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政策性特征 |
6.4.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组织模式构建 |
第7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经营机制 |
7.1 资金筹措机制 |
7.2 贷款投放机制 |
7.2.1 小额农贷运作机制 |
7.2.2 项目贷款选评机制 |
7.2.3 收购贷款管理机制 |
7.3 业绩评价机制 |
7.3.1 定量指标考核 |
7.3.2 定性分析评价 |
第8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监管机制 |
8.1 内部监管机制 |
8.1.1 自我约束 |
8.1.2 内部监督 |
8.2 外部监管机制 |
8.2.1 政府的监管 |
8.2.2 部门的监管 |
8.2.3 监事会监管 |
8.2.4 社会的约束 |
8.3 监管体系设计 |
第9章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 |
9.1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区域发展战略 |
9.1.1 农业政策性金融区域发展战略的经济基础 |
9.1.2 贫困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 |
9.1.3 农业主产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 |
9.1.4 大中城市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 |
9.1.5 沿海开放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 |
9.2 农业经济国际化与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9.2.1 农业经济国际化与中国农业政策调整 |
9.2.2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金融政策调整 |
9.3 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趋势预测 |
9.3.1 完善经营机制阶段 |
9.3.2 业务迅速发展阶段 |
9.3.3 商业化发展阶段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
10.1 研究结论 |
10.2 政策运用 |
10.2.1 改造组织机构 |
10.2.2 调整业务范围 |
10.2.3 健全运营机制 |
10.2.4 优化市场环境 |
10.2.5 规范法律制度 |
10.2.6 完善监管措施 |
10.3 还需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关于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省农发行财会管理的现状 |
(一)会计意识和财务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
(二)没有全面发挥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
(三)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不够规范 |
(四)财务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五)部分财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财会工作的要求 |
二、加强和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原则 |
(二)反映监督并重、有效控制风险的原则 |
(三)财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
(四)政策性与效益性统一的原则 |
(五)从严管理的原则 |
三、加强和改进财会管理的主要措施 |
(一)重塑观念,建立思想基础 |
(二)完善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
(三) 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 |
(四)强化检查指导,确保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
(五)重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素质 |
四、几点建议 |
(一)改变会计核算办法。 |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财会机构和充实人员。 |
(三)改进经营考核办法。 |
(四)进一步完善财会管理机制。 |
(10)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省农发行财会管理的现状 |
1.会计意识和财务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
2.没有全面发挥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
3.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还不够规范。 |
4.财务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5.部分财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财会工作的要求。 |
二、加强和改进财务会计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
1.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为基础的原则。 |
2.反映监督并重、有效控制风险的原则。 |
3.财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原则。 |
4.政策性与效益性统一的原则。 |
5.从严管理的原则。 |
三、加强和改进财会管理的主要措施 |
1.重塑观念,建立思想基础。 |
2.完善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
3.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作用。 |
4.强化检查指导,确保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
5.重视教育培训,全面提高素质。 |
四、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
1.改变会计核算办法。 |
2.进一步健全完善财会机构和充实人员。 |
3.改进经营考核办法。 |
4.进一步完善财会管理机制。 |
四、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陈云财经治理思想研究[D]. 华清君. 扬州大学, 2020(04)
- [2]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J]. 何林祥.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3(08)
- [3]农业政策性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构想[J]. 杜彦坤. 经济研究参考, 2003(80)
- [4]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开创农业发展银行工作新局面——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J]. 何林祥.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3(02)
- [5]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 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J]. 张功. 甘肃金融, 2002(S1)
- [6]农业政策性金融理论及实证研究[D]. 张孝成. 西南农业大学, 2002(01)
- [7]关于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J]. 阎湖仕. 社科纵横, 2002(02)
- [8]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J]. 何林祥.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2(03)
- [9]何林祥同志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全国分行行长座谈会上的讲话[J]. 何林祥. 农业发展与金融, 2001(11)
- [10]对甘肃省农发行财会管理情况调研报告[J]. 阎湖仕. 甘肃农业, 2001(09)
标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论文; 农业政策论文; 会计职能论文; 会计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