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周密,谭俊[1](2021)在《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渊源研究综述》文中提出学术界对于川端康成与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的关系更多是从平行研究着手的,关注最多的就是川端康成与沈从文的比较研究了,之外还有川端与郁达夫、曹禺等等。而在探究川端康成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关系时,研究者们(更多的也是作家本人)更注意从影响的角度来予以剖析或自述。比如王小鹰、余华、贾平凹、莫言等等都提到川端文学对他们创作的推动。这种研究状况的形成,与20世纪中国学界对川端作品的译介相关联,此中可见文学研究与社会变迁的互动,以及未来研究领域的开拓。
张晓诺[2](2018)在《《雪国》在中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之鹤》、《古都》三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由此,文学界掀起了对川端康成及其作品研究的热潮。其中,《雪国》作为川端康成集成之作,自1981年被译成中文以来,便引起了中国文学界的极大关注。纵观国内近40年关于《雪国》的研究,研究范围广泛、视点多元,硕果累累。但是,一方面,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者从研究史的视角对有关《雪国》的研究进行整体论述。另一方面,仅有的研究史也多是从宏观角度(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成果)对研究特征进行论述,没有从微观角度(人物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美学思想)考察研究的内在特征及变化。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转换研究视角,不仅要关注作品本身,而且要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故本文主要采用统计法、描写归纳法和比较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国内的《雪国》研究进行考察,以研究者对《雪国》的认知角度为主线,重点考察各个阶段研究者对作品的认识程度、研究方法的不同,及研究的内在特征与变化。本文从研究史的角度,以国内近40年关于《雪国》此作品的研究为研究对象,以精选出的131篇具有参考价值的期刊论文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将这些研究按年代划分为四个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在对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具体考察各个阶段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内在特征。具体来说,1980年代重点关注作品的整体性质;1990年代重视关注作品的具体问题;2000年代重点关注作家东方式的内心世界与作品之间的关系;2010年代重点探索新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对作品和作者进行重新认识。除此之外,本文还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美学思想、创作思想及根源、比较文学)对硕士毕业论文研究进行了概述。最后,笔者从整体上对研究的具体内容(人物像、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美学思想、比较文学)及其在各阶段的发展、变化轨迹进行纵向地梳理和分析,考察中国《雪国》研究的全貌。
南屏秀[3](2013)在《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文中认为川端康成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着名作家,作为日本第一位,亚洲第二外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川端康成在《伊豆的舞女》、《雪国》等作品中,通过优美的笔致描绘出了日本人的生活风貌和心灵跃动,向全世界展示了日本民族特有的精神形态。日本的川端文学研究早在川端在世时就已经开始了。尤其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自杀为两次契机引起了两次热潮。由于川端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无论是对于他的作家人生或作品,日本方面的分析研究均已经进行得相当系统和深入。对于川端文学研究史的研究,通过大量的文献汇集等整理也进行得相当扎实。与此相对,中国的川端康成研究起步较晚,而且至今为止,对以川端康成研究史为专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论文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划分1980年代,1990年代以及2000年代至今分3个时期,并分析各个时期川端文学的特点,对川端康成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划分。本论文主要由4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说明研究动机,研究意义,先行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中国川端康成研究资料的现状,以及对其分析。第三部分首先将川端康成研究以年代为划分标准,分为3个年代。从作家论和作品论的角度分析研究资料的特征。在作品论中,又分别从翻译相关的研究,文学作品比较的研究,文化以及文学作品自身4个方面来考察。第四部分说明本论文的结论和今后要展开的研究方向。这个结论不仅为中国川端康成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也为中日文学交流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杨晓瑜[4](2002)在《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文中研究表明驹子、陈白露分别是川端康成、曹禺悲剧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她们都倾注了作家对悲剧人物的挚爱 ,呈现出美的韵味 ,但是由于两位作家在对待人生、社会的态度 ,在对待“悲”与“美”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根本差别 ,从而使其悲剧有着不同的内涵 ,即 :川端康成是“既悲且美 ,悲美同在” ,曹禺是“因悲而美 ,悲美相映”
二、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渊源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平行对比:川端康成之于中国现代文学 |
二、影响推动:川端康成之于中国当代文学 |
三、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遇合的历程与前景展望 |
(2)《雪国》在中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要旨 |
第一章 初めに |
1.1 研究背景 |
1.2 先行研究 |
1.3 研究の目的と方法 |
第二章 1980年代の研究 |
2.1 研究状况 |
2.2 研究内容 |
2.2.1 作品の主题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2.2.2 作品の创作方法に関する研究 |
2.2.3 作品の评価に関する研究 |
2.3 研究特徴 |
第三章 1990年代の研究 |
3.1 研究状况 |
3.2 研究内容 |
3.2.1 美学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3.2.2 芸术手法に関する研究 |
3.2.3 人物像に関する研究 |
3.3 研究特徴 |
第四章 2000年代の研究 |
4.1 研究状况 |
4.2 研究内容 |
4.2.1 美学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4.2.2 创作思想と根源に関する研究 |
4.2.3 芸术手法に関する研究 |
4.3 研究特徴 |
第五章 2010年以降の研究 |
5.1 研究状况 |
5.2 研究内容 |
5.2.1 西洋文学理论から作品に関する研究 |
5.2.2 比较文学研究に関する研究 |
5.3 研究特徴 |
第六章 修士学位论文の研究について |
6.1 美学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6.2 创作思想と根源に関する研究 |
6.3 比较文学研究に関する研究 |
第七章 研究内容および全体的な変化 |
7.1 人物像に関する研究 |
7.2 主题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7.3 芸术特徴に関する研究 |
7.4 美学思想に関する研究 |
7.5 比较文学研究に関する研究 |
终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文献资料与统计 |
附录C 详细中文摘要 |
谢辞 |
(3)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要旨 |
摘要 |
1 はじめに |
1.1 研究动机 |
1.2 研究意义 |
1.3 先行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2 中国における川端文学の研究资料统计と分析 |
2.1 资料の统计 |
2.2 资料の分类 |
2.3 资料の分析 |
3 中国における川端文学の研究特徴について |
3.1 1980 年代の特徴 |
3.1.1 作家论 |
3.1.2 作品论 |
3.1.2.1 翻訳の视点から |
3.1.2.2 他の文学作品との比较から |
3.1.2.3 文化の视点から |
3.1.2.4 文学の视点から |
3.2 1990 年代の特徴 |
3.2.1 作家论 |
3.2.2 作品论 |
3.2.2.1 翻訳の视点から |
3.2.2.2 他の文学作品との比较から |
3.2.2.3 文化の视点から |
3.2.2.4 文学の视点から |
3.3 2000 年代以後の特徴 |
3.3.1 作家论 |
3.3.2 作品论 |
3.3.2.1 翻訳の视点から |
3.3.2.2 他の文学作品との比较から |
3.3.2.3 文化の视点から |
3.3.2.4 文学の视点から |
4 おわりに |
4.1 本稿の结论 |
4.2 今後の课题 |
参考文献 |
付録 |
四、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川端康成与20世纪中国文学渊源研究综述[J]. 周密,谭俊.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1)
- [2]《雪国》在中国的研究[D]. 张晓诺. 湖南大学, 2018(01)
- [3]中国川端康成研究史—以比较文学角度为中心[D]. 南屏秀.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3(03)
- [4]由驹子、陈白露形象比较川端康成与曹禺的悲剧意识[J]. 杨晓瑜. 南都学坛,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