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

一、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冯书静[1](2020)在《技术史视野中的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温州矾矿指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及周边乡镇的明矾石矿区。本文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工业考古理论与方法,考察温州矾矿大岗山、水尾山和鸡笼山三个矿段的采矿遗址和炼矾遗址,结合历史文献记载、田野调查材料和口述史资料,展开技术史视角中的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本论文不仅弥补了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方面的空白;而且对全面认识和揭示温州矾矿工业遗址、工业考古与技术史的关系,以及工业考古个案研究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文献资料,考察温州矾矿历史沿革,以及特定时期内矾矿的历史影响;结合田野调查和历史文献,探讨各遗址的历史年代问题及遗址布局存在的科学内涵,考察温州矾矿“水浸法”炼矾工艺及设施改进;依据历史文献和口述史资料,复原并绘制焙烧炉炉型结构示意图,展示温州矾矿焙烧及炉型演进情况;比较古今中外炼矾工艺,探讨温州矾矿炼矾工艺技术的独特性;基于本文对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的研究,总结关于工业考古理论与方法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观点如下:保存和复原包含在温州矾矿工业遗址中的信息和数据。系统考察温州矾矿历史沿革,初步确定其历史年代,即温州矾矿明矾业最晚始于明朝永乐九年(1411年)三月庚辰日;清早期为民营生产模式,清中期开始官营,清末出现民营股份制经营模式;民国(1912-1949)期间的经营模式为官督商办;新中国成立后,温州矾矿于1.956年开始社会主义改造,从私营、公私合营逐渐走向国有企业模式。系统梳理中国历代明矾产地分布情况,结合温州矾矿历史阶段的明矾外销,探讨温州矾矿明矾业的历史重要性;发现在一段历史时期内,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温州矾矿明矾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贸易交流中心。对温州矾矿的采矿遗址和炼矾遗址进行全面而详细的阐释。田野调查研究认为,温州矾矿开采最开始采用露天法,清朝时期采用无留柱窿道法,新中国成立后,开始采用“不规则留柱回采法”。其中,溪光采矿遗址和雪花窟遗址均为无留柱窿道法;溪光采矿遗址约为清代中期或更早,雪花窟采矿遗址大约为晚清时期;水尾山深洋矿洞群和鸡笼山南洋矿洞群均采用“不规则留柱回采法”。对于采矿业来讲,矿产资源本身的储量、质量及开采技术可行性是其工业布局的前提条件,但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需要却是采矿工业布局的决定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矾矿炼矾车间选址和布局,按照工业地理学理论建设,反映出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之间的互补与联系。对温州矾矿技术发展特征及内涵进行新解释。综合分析发现,温州矾矿600多年来一直沿用“水浸法”炼矾工艺,其核心为煅烧-风化-溶解-结晶;虽然该工艺比较保守,但其各生产工序的设施在不断演进。其中,借助CAD复原焙烧炉,考察炉型演变序列,阐释业已消逝的传统焙烧技术,为明矾生产工艺过程的特殊见证;结合矾矿明矾产量,对焙烧炉生产技术与明矾产量关进行了新解释。同时,研究发现,20世纪60年代以前,温州矾矿的加温溶解主要采用逆流循环洗涤法;矾矿炼矾场址的各工序按地势由高到低布置,遵照物料运输最省力原则,其对机械化生产前的工厂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借鉴西方工业考古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将其扩展于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比较分析西方工业考古与温州矾矿工业考古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工业考古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通过历史文献考察和田野考古调查,借助多种理论、方法和技术,阐释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科技内涵等内容。同时,工业考古为技术史研究提供详实的物质证据和数据信息,技术史反过来又有助于工业考古阐释其背后的技术特征及内涵和工业社会等深层次内容。

孙跃杰[2](2016)在《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目前对于近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仍然处于推进“遗产化”的过程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工业遗产受到关注,得到保护,从地方政府、学界到设计界都在不断探索如何“活态”的保护这些城市文化特色,但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工业遗产认识的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特别是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建设的工业项目,“156项目”是我国现代工业的开端和奠基,它特有的时代特色、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与科技价值尚待进一步认识和挖掘。洛阳一直以古都着称,新中国成立后,洛阳以“新兴工业城市”的定位成为河南省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基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八个新兴重点工业城市之一。“一五”时期的“156项”工程有6个项目落户洛阳,涉及奠定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能源电力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三大行业,其产品为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做出过杰出贡献。其内部有严谨的居住、教育、商业、科研用地规划,至今保存有相对完整的城市肌理和风貌建筑。作为新中国工业遗产的典范,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群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可以为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可为全面深入我国现代工业遗产研究领域提供参考。本文梳理了洛阳作为依托于6个国家156重点项目而规划建成的新兴工业城市的历史和六个156项目的建设历史,分析了作为工业遗产群的洛阳涧西现代工业遗产的构成和现状,从工业遗产群的角度推进对于洛阳156工业遗产整体性的遗产化认知。本文利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我国近现代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研究》课题组于2014年提出了《中国工业遗产价值评价导则(试行)》对洛阳156现代工业遗产进行了价值评价,一方面验证了该导则的普适性,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修正增加了适合自身研究阐释条文,并构建了洛阳156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理论体系。同时从城市遗产保护和城市文化构建的角度,比较理论研究结果与现状之间的差异,研究其完整性与“群”的突出价值,揭示以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为典型代表的我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误区和问题所在。从而对比研究得出的价值评价结果和目前洛阳实施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发现作为存量丰富,构成复杂的洛阳156工业遗产在尚未进行更深入的价值评价和遗产认知的情况下就迅速消逝的原因。进而在对其进行深入的本体价值评价和再利用潜力研究的基础上的,分别就厂区和历史街区两种不同类型的场地环境,探究工业遗产厂区与建筑改造再利用的规范性工作程序和因地制宜的再利用模式。

于清溪[3](2015)在《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文中提出今年是我国橡胶工业诞生百年华诞,又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日。三刊杂志社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将再次邀请于清溪老先生专门撰写了"橡胶工业百年回眸"这篇历史回忆文章。它揭示了橡胶工业在旧中国时代饱经外国帝国主义压迫历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难以为生的悲惨命运;深情地回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俱兴、励精图治和橡胶工业由小到大艰难辉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来,橡胶工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从大奔强的全过程。文章缅怀过去,铭记历史,系统总结了几十年来橡胶工业之所以得到发展的"艰苦创业、谋求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理念和大力协同、团结向上的行业优良传统精神。读后令人振奋深思。今天,在橡胶工业又茁壮成长为全球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全行业胜利进入深化改革、推进四个全面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关键时刻,重温令人难忘的、始终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坎坷盛衰,艰苦卓绝、可歌可泣、艰难辉煌的百年历程。特别是在当前橡胶工业呈现产能过剩和生产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状态下,如何传承和弘扬橡胶工业光荣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新正常态下,以顽强意志,众志成城,战胜前进中的险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将为我国橡胶工业在今后510年内跨上世强,实现百年来的橡胶工业强国梦,增添无比信心和力量。

于清溪[4](2015)在《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今年是我国橡胶工业诞生百年华诞,又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时日。三刊杂志社为了隆重纪念这一伟大时刻的到来,将再次邀请于清溪老先生专门撰写了"橡胶工业百年回眸"这篇历史回忆文章。它揭示了橡胶工业在旧中国时代饱经外国帝国主义压迫历遭日本军国主义侵略难以为生的悲惨命运;深情地回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废俱兴、励精图治和橡胶工业由小到大艰难辉煌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来,橡胶工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从大奔强的全过程。文章缅怀过去,铭记历史,系统总结了几十年来橡胶工业之所以得到发展的"艰苦创业、谋求创新、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理念和大力协同、团结向上的行业优良传统精神。读后令人振奋深思。今天,在橡胶工业又茁壮成长为全球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全行业胜利进入深化改革、推进四个全面和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关键时刻,重温令人难忘的、始终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坎坷盛衰,艰苦卓绝、可歌可泣、艰难辉煌的百年历程。特别是在当前橡胶工业呈现产能过剩和生产下行压力加大的困难状态下,如何传承和弘扬橡胶工业光荣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新正常态下,以顽强意志,众志成城,战胜前进中的险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将为我国橡胶工业在今后510年内跨上世强,实现百年来的橡胶工业强国梦,增添无比信心和力量。

于清溪[5](2014)在《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八)——中国橡胶沧桑百年带来的启迪》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外橡胶工业三部曲》系统地论述了世界轮胎120年和中国橡胶工业100年来的技术创新成就。紧密地把国外成功的创新发展事绩同国内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橡胶工业历史创新事例同当今现实创新案例相结合,各种产品创新同工艺、设备、原材料及加工方式创新相结合,企业技术创新同市场经营创新相结合,产业科技创新同机制、制度等其他各类创新相结合,从微观一直扩及到宏观,涉及整个橡胶工业技术创新的诸多方面。

段树国[6](2013)在《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疆是我国的资源大省区。实施多年的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新疆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资源产业体系,资源产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新疆自身跨越式发展和国家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建设的需要,新疆资源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重化工业态势明显,新疆的发展更加依赖于资源产业。然而,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促使新疆必须转变传统资源产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建设科学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基本特征,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因此,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举措。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丰富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国家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建设,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论文在对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概念和理论深入阐述的前提下,结合新疆资源产业的现状以及新疆未来的发展需要和资源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在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整体性研究的基础上,将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从而形成了比较明确的研究思路。首先,对新疆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进行定性分析、对新疆资源产业状况和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其次,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研究的重点,对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梳理,并对2003-2010年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结果分析。再次,借鉴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并结合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以及对新疆重点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的评价结果与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为例、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明确提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保障措施。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对相关概念、理论的阐述,为文章的立论提供了依据,并明确了文章的研究思路: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非常必要,同时,新疆当前的发展现实和今后的发展需要,决定了把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更为必要,通过对煤炭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石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可以形成完整的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体系。第二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1)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实基础的定性分析表明,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面临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具备一定的发展有利条件和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劣势和困难的挑战。(2)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2-2006和2006-2010时段新疆资源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新疆资源产业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结构状况较好,但产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呈下降趋势。新疆资源型产业内部各行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竞争力的行业由资源开采业转向资源加工业。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重点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是提升新疆资源型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表明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很有意义。(3)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定量结果表明,2003-2010年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总体上不平稳,且发展水平较低。其中,2003-2006年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呈大幅度的波动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上升,但2008-2010年增势明显趋缓,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各构成分量的指数变动,定量的揭示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劣势和困难。第三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内容:即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1)以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为例,对国外的三个国家(地区)和国内二家企业的相应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梳理。(2)运用熵值法对2003-2010年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呈明显的波动上涨趋势;发展初期绩效水平较低,这一时段绩效指数最高值为0.77,说明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不高。2003-2007年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呈明显的波动上涨趋势,至2007年绩效指数达到最高值0.84,之后绩效指数下降,说明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并不稳定,可持续性不强。分指数方面,这二个产业的资源效率指数和环境效率指数提升空间非常有限,进一步的提升需要依靠创新科技和管理水平;经济社会效率指数偏低,限制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水平的提升。第四部分: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对策及结论。(1)借鉴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文章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明确指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四个方面问题和四大成因。(2)具体提出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一是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升级,二是新建资源产业的科学规划发展。并分别从企业层面,园区层面和社会层面构建出适合新疆煤炭产业和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3)具体提出包括组织保障、人才保障、科技保障和制度保障为内容的综合性措施,以实现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最后,对文章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整理、对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进行了探讨。

王道静[7](2011)在《家具五金发展及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研究家具五金的发展,以及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研究家具五金的发展,旨在梳理家具五金发展历程。研究分为传统家具五金和现代家具五金,论文还对现代家具五金产品族的分类、标准化和名词术语进行了研究。在家具五金发展部分的研究,形成了家具五金的理论体系。对传统家具五金的研究始于家具发展历史,从家具发展史的脉络中探寻传统家具五金的痕迹,并通过传统家具的结构研究,探索传统家具结构改进与传统家具五金的发展趋势。对现代家具五金的研究,以“32mm”系统的产生作为切入点,研究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家具五金发展状况。论文总结了现代家具五金发展的各个阶段,国外现代家具五金的发展总结为:萌芽时期、崛起阶段、蓬勃发展阶段、腾飞阶段、蜕变与超越阶段,研究重点是欧洲国家,尤其是德国;中国家具五金的发展总结为萌芽时期、抄袭与形成时期、模仿与发展时期、突破与创新时期。通过研究总结家具五金未来的发展趋势,寻找中国家具五金发展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应对策略与模式。论文对现代家具五金庞大的家族体系的产品分类、标准化和名词术语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论文研究了国际着名家具五金企业产品图册的分类方法,并制订了新的分类方法。对标准化和名词术语提出了问题并论述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原则。现代家具五金的产生,或者现代家具结构的变革,源于家具材料的变革和技术支撑。轻质家具材料取代传统的实木和人造板材,是低碳经济时代家具行业发展的目标和趋势。无框蜂窝板作为新型的轻质材料,用于制作家具,需要解决技术、工艺以及结构等系列问题。研究和开发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探索无框蜂窝板家具结构形式,是论文研究的重点。论文的研究从德国IMA公司发布无框蜂窝板封边机开始。论文对无框蜂窝板材料的性能、制造技术,以及国际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阐述,对国际上关于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分解和剖析,全面深入。论文还通过对现代家具结构的分析,对现代家具五金原理以及五金开发的原则和理论依据的剖析,探索了解决无框蜂窝板家具结构的途径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五金设计图纸,进行了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的设计开发的实务研究与尝试。

赵玉中[8](2005)在《国内简讯》文中提出

赵玉中[9](2002)在《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文中认为

曹旭平[10](2010)在《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化产品是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近年来其国际需求及贸易量增长迅猛。中国是林化产品生产及贸易大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有必要对中国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本研究构建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采用指数法分析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和产业内贸易水平,采用CMS模型测定林化产品出口波动成因,采用业绩和质量指标实证评价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构建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的三层模型,采用索洛余值法测定中国林化产品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采用灰色关联法找出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CG矩阵分析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采用PNP、PCA、FMR和FR等指标评价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并构建天然橡胶安全预警系统。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出口林化产品业绩竞争力较高,但质量竞争力偏低。中国林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着诸多问题及挑战,如林化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天然橡胶和棕榈油进口依赖严重、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主要林化产品产地集中度偏高和贸易壁垒较多等。针对问题提出中国林化产品国际竞争的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战略、细分市场战略、市场控制及期货市场战略、贸易壁垒应对战略和政府支持战略。

二、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技术史视野中的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工业考古研究
        1.1.1 工业考古的起源与发展
        1.1.2 国外工业考古研究
        1.1.3 国内工业考古研究
    1.2 明矾史研究
        1.2.1 国外明矾史研究
        1.2.2 国内明矾史研究
    1.3 温州矾矿相关研究
    1.4 小结
2 论文选题
    2.1 研究内容及意义
    2.2 研究思路及框架
    2.3 研究方法
    2.4 史料来源
    2.5 创新点
3 温州矾矿历史文献考察
    3.1 地理、地质概况
    3.2 历史沿革
        3.2.1 明清时期
        3.2.2 民国时期(1912-1949)
        3.2.3 新中国成立后
    3.3 生产状况
    3.4 运输销售
    3.5 采矿炼矾工艺技术
        3.5.1 采矿工艺技术
        3.5.2 主要炼矾工艺技术
        3.5.3 其他炼矾工艺技术
    3.6 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
        3.6.1 资源综合利用
        3.6.2 矿区整改及环境治理
    3.7 工人教育及企业办社会
    3.8 小结
4 温州矾矿田野考古调查
    4.1 采矿遗址
        4.1.1 溪光采矿遗址
        4.1.2 水尾山采矿遗址
        4.1.3 雪花窟采矿遗址
        4.1.4 南洋400平硐
        4.1.5 南洋312平硐
    4.2 炼矾遗址
        4.2.1 鸡角岭炼矾遗址
        4.2.2 溪光炼矾遗址
        4.2.3 福德湾炼矾遗址
        4.2.4 主厂区炼矾遗址
        4.2.5 其他炼矾遗址
    4.3 小结
5 温州矾矿炼矾工艺及设施演进
    5.1 “水浸法”炼矾工艺化学原理
    5.2 焙烧及其设施
        5.2.1 第一代焙烧炉
        5.2.2 第二代焙烧炉
        5.2.3 第三代焙烧炉
        5.2.4 第四代焙烧炉
    5.3 风化及其设施
        5.3.1 无底木桶浸取设施
        5.3.2 石-竹-草结构风化车间
        5.3.3 砖-瓦-木结构风化车间
    5.4 溶解及其设施
        5.4.1 逆流循环洗涤溶解
        5.4.2 滚筒洗砂-蒸汽加温溶解
    5.5 结晶及其设施
        5.5.1 简易结晶设施
        5.5.2 矿硐内结晶设施
        5.5.3 半机械化结晶设施
    5.6 小结
6 讨论
    6.1 温州矾矿历史价值
        6.1.1 遗址年代问题
        6.1.2 温州矾矿在中国明矾石矿中的历史情况
        6.1.3 历史时期内的明矾外销
    6.2 温州矾矿技术价值
        6.2.1 炼矾工艺技术特征及内涵
        6.2.2 焙烧炉演变序列
        6.2.3 中外非金属矿工业遗存比较
    6.3 工业考古的几点思考
        6.3.1 基于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6.3.2 中国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之关系
7 结语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7-2019年间对温州矾矿相关人员的采访情况
附录B 温州矾矿老窑(即二代焙烧炉)二十四工种岗位资料
附录C 解放前温州矾矿使用的部分生产工具草图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1.1.1 我国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的濒危
        1.1.2 我国工业遗产的研究与文创产业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契机。
        1.1.3 关于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工业遗产研究任务紧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当前国外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发展概况
        1.2.2 当前国内工业遗产学术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
        1.2.3 当前关于新中国现代工业遗产的研究概况
    1.3 研究的目标、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内容
        1.4.2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3 创新点
第二章 “156 项目”与洛阳城市变迁历史
    2.1 新中国156项工业与城市建设背景
        2.1.1 新中国156项工业建设的大背景
        2.1.2“一五”时期新兴工业城市建设概览
        2.1.3“一五”时期典型新兴工业城市规划概览
    2.2 一场从零开始的造城运动——新兴工业城市洛阳的发展轮廓
        2.2.1 洛阳在建国初期城市发展的基础状况
        2.2.2 新时代的开创——新中国156项工程选址洛阳后第一期城市规划
        2.2.3 充实与提高——20 世纪80年代后洛阳城市发展
    2.3 洛阳(涧西区)156 时期城市发展详解
        2.3.1 洛阳涧西区工业择址
        2.3.2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的洛阳涧西区规划详解
        2.3.3“苏联模式”or“洛阳模式”?洛阳市初期城市规划成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洛阳“156 项”工程建设历史研究
    3.1 洛阳“156 项”工程建设历史概览
        3.1.1“156 项”工程在河南省的建设情况
        3.1.2 洛阳“156 项”工程总体状况
    3.2 洛阳“156 项”工程电力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热电厂建设历史
        3.2.1 洛阳热电厂建厂背景
        3.2.2 洛阳热电厂建厂历史
        3.2.3 洛阳热电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3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滚珠轴承厂建设历史
        3.3.1 洛阳滚珠轴承厂建厂背景
        3.3.2 洛阳滚珠轴承厂建厂历史
        3.3.3 洛阳滚珠轴承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4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设历史
        3.4.1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厂背景
        3.4.2 洛阳第一拖拉机厂建厂历史
        3.4.3 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5 洛阳“156 项”工程机械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矿山机器厂建设历史
        3.5.1 洛阳矿山机器厂建厂背景
        3.5.2 洛阳矿山机器厂建厂历史
        3.5.3 洛阳矿山机器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6 洛阳“156 项”工程船舶工业方面的建设——河南柴油机厂建设历史
        3.6.1 河南柴油机厂建厂背景
        3.6.2 河南柴油机厂建厂历史
        3.6.3 河南柴油机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7 洛阳“156 项”工程有色金属工业方面的建设——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设历史
        3.7.1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厂背景
        3.7.2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建厂历史
        3.7.3 洛阳有色金属加工厂“一五”时期建设实践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类构成分析
    4.1 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体系框架的构建
        4.1.1 基于生产与辅助设施分类的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
        4.1.2 基于物质与非物质层面的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
        4.1.3 洛阳156工业遗产构成体系
    4.2 洛阳156工程生产厂区遗产构成与现状分析
        4.2.1 洛阳156工程生产厂区物质遗产构成
        4.2.1.1 洛阳156工程工业厂区整体规划
        4.2.1.2 洛阳156工程工业厂区建筑研究
        4.2.1.3 洛阳156工程厂区生产线与生产设备
        4.2.1.4 洛阳156工程厂区大型构筑物
        4.2.2 洛阳156工业生产厂区非物质遗产构成
        4.2.2.1 洛阳156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技术创新
        4.2.2.2 洛阳156工业企业管理
        4.2.2.3 洛阳156工业遗产档案
        4.2.2.4 洛阳156工业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
    4.3 洛阳156工程配套设施遗产构成与现状分析
        4.3.1 洛阳156工程配套科研高教遗产
        4.3.1.1 洛阳涧西工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整体风貌
        4.3.1.2 洛阳涧西工业区高校和科研院所典型案例研究
        4.3.2 洛阳156工程住宅街坊建筑分析
        4.3.2.1 洛阳156苏式街坊初始建设情况概览
        4.3.2.2 洛阳156苏式街坊典型案例研究
        4.3.3 洛阳156工业遗产其他配套设施
        4.3.3.1 商业配套构成
        4.3.3.2 文教卫生设施
        4.3.3.3 对外接待建筑
    4.4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洛阳涧西工业区整体风貌
        4.4.1 城市功能分区与路网绿化
        4.4.2 广场景观与沿街整体风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本体价值评价初探
    5.1 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理论前提
        5.1.1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目标与意义的明确
        5.1.2 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研究
        5.1.3 天津大学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的研究进展
    5.2 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剖析
        5.2.1 基于工业建筑单体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2 基于工业厂区完整性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3 基于工业遗产群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价值评价
        5.2.4 工业遗产价值评价的地域性与时代性特征
    5.3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级保护构成层级
        5.3.1 国内学界关于工业遗产分级保护的理论探讨
        5.3.2 洛阳156工业遗产分级保护体系的构建
        5.3.3 基于遗产群理念的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初建
    5.4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现状与困境
        5.4.1 遗产or地产——在用中的庞大厂区
        5.4.2 保护or拆迁——老街坊的尴尬境地
        5.4.3 民生改善的呼声与遗产化认知的艰难推进
        5.4.4 保护路径的缺乏与起步缓慢的文创产业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探索
    6.1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与目标
        6.1.1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动因与原则
        6.1.2 洛阳156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目标与发展模式
    6.2 洛阳156工业遗产厂区部分的改造再利用探索
        6.2.1 以营建城市副中心为目标的旧厂区整体更新规划——以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为例
        6.2.2 厂区整体搬迁促成的旧厂区整体更新规划——以洛阳铜加工厂为例
    6.3 洛阳156时期工业遗产历史街区部分的改造再利用探索
        6.3.1 长春路历史街区街区复兴方案
        6.3.2 老街坊的活态保护——以10号街坊和36号街坊为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论文提纲范文)

4 改革开放37年来的橡胶工业
    4.1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1978~1990)
    4.2 引入技术提高水平, 引进外资多元发展 (1988~2005)
    4.3 国有企业转轨变型, 民营企业异军而起
    4.4 21世纪初叶橡胶工业的黄金10年 (2002~2013)
    4.5 全面深化改革, 驱动创新, 实现强国梦

(4)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上)(论文提纲范文)

1 橡胶工业发展现状
2 旧中国3 3年里的橡胶工业
    2.1 橡胶工业孕育萌芽时期 (1 8 6 3~1 9 1 4)
    2.2 橡胶工业艰难创建时期 (1 9 1 5~1 9 2 7)
    2.3 橡胶工业动荡形成时期 (1 9 2 8~1 9 4 5)
    2.4 橡胶工业分化改组时期 (1 9 4 6~1 9 4 8)
3 建国头3 0年的橡胶工业
    3.1 全面组织恢复生产 (1 9 4 9~1 9 5 2)
    3.2 实施国家“一五”计划 (1 9 5 3~1 9 5 7)

(6)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新疆研究动态
        1.2.4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产业
        2.1.2 清洁生产
        2.1.3 循环经济
        2.1.4 资源产业循环经济
    2.2 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2.2.1 产业集群理论
        2.2.2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重点的界定
        2.3.1 界定的必要性
        2.3.2 界定的主要依据
第三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3.1 新疆发展资源产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3.1.1 区位和交通条件
        3.1.2 经济基础
        3.1.3 资源环境基础
        3.1.4 人才基础
        3.1.5 制度基础
        3.1.6 社会基础
    3.2 新疆资源产业发展状况
        3.2.1 新疆资源产业的总体状况
        3.2.2 新疆资源产业竞争力分析
        3.2.3 新疆石油产业状况
        3.2.4 新疆煤炭产业状况
    3.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3.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
        3.3.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3.3.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3.3.4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践探索
第四章 国内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及对新疆的借鉴
    4.1 国外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4.1.1 美国休斯敦模式
        4.1.2 德国鲁尔模式
        4.1.3 加拿大模式
    4.2 国内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4.2.1 镇海炼化循环经济发展
        4.2.2 同煤集团循环经济发展
    4.3 国内外成功经验对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借鉴
第五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
    5.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1 构建的目的
        5.1.2 构建的原则
        5.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5.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方法
        5.2.1 熵值法的选取依据
        5.2.2 数据处理和指标权重的计算
    5.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3.1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总体状况
        5.3.2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准则层指数分析
        5.3.3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总体状况
        5.3.4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绩效准则层指数分析
第六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6.1.1 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
        6.1.2 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6.1.3 发展初期较大的资金需求和成本压力
        6.1.4 复杂利益关系的困扰
    6.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6.2.1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的制约
        6.2.2 社会基础不稳定、贫困问题突出
        6.2.3 观念较落后、认识有误区
        6.2.4 制度不匹配、创新不足
第七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设计
    7.1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
        7.1.1 建设高水平的国家资源能源基地
        7.1.2 实现新疆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7.1.3 实现新疆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7.2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7.2.1 传统资源产业的改造升级
        7.2.2 新建资源产业的科学规划发展
    7.3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具体模式
        7.3.1 新疆煤炭产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7.3.2 新疆石油产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第八章 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8.1 组织保障
        8.1.1 完善组织体系、强化组织领导
        8.1.2 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8.1.3 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8.2 人才保障
        8.2.1 完善人才开发体系
        8.2.2 重视人才的成长和使用
    8.3 科技保障
        8.3.1 建立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
        8.3.2 建立健全科技应用体系
    8.4 制度保障
        8.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8.4.2 完善经济政策体系
        8.4.3 完善发展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家具五金发展及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家具五金是家具结构、功能创新与延展的重要依据
        1.1.2 大规模定制设计推动家具五金的标准化通用化深入发展
        1.1.3 家具材料的变革引领家具结构、制造工艺和技术的变革
        1.1.4 制造工艺的变革是家具结构变革以及家具五金发展的源泉
        1.1.5 家具结构设计与家具五金是现代家具设计管理的重要内容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有关课题研究概况
        1.2.2 国内有关课题研究概况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研究的方法
        1.4.1 理论构建策略
        1.4.2 设计实践策略
    1.5 论文研究的限制
    1.6 论文研究的总体规划
    1.7 本章小结
    1.8 本章参考文献
2 传统家具五金的发展
    2.1 中国传统家具五金起源
        2.1.1 传统家具结构形式
        2.1.2 传统家具五金起源
    2.2 中国传统家具五金发展
        2.2.1 商至三国时期的家具五金
        2.2.2 两晋至五代时期的家具五金
        2.2.3 宋、辽、金代与元代时期的家具五金
        2.2.4 明清家具五金
        2.2.4.1 明式家具五金
        2.2.4.2 清式家具五金
        2.2.4.3 明清家具五金的纹样装饰
    2.3 中国传统家具五金特征
    2.4 国外传统家具五金发展
        2.4.1 国外传统家具五金起源
        2.4.2 公元5世纪以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2.4.3 2世纪至15世纪——拜占庭、中世纪早期和哥特风格时期
        2.4.4 15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2.4.5 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时期
        2.4.6 18世纪初至18世纪中期——洛可可风格时期
        2.4.7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新古典主义风格时期
    2.5 国外传统家具五金特征
    2.6 传统家具五金发展趋势
        2.6.1 传统家具五金发展趋势
        2.6.1.1 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家具五金
        2.6.1.2 开发传统家具专用五金
        2.6.2 传统家具五金配件的应用与开发的原则
    2.7 本章小结
    2.8 本章参考文献
3 现代家具五金发展
    3.1 现代家具五金的起源
        3.1.1 现代家具结构五金缘起
        3.1.2 现代家具五金产生原因
    3.2 国外现代家具五金发展
        3.2.1 现代家具萌芽时期的家具五金
        3.2.2 60年代——现代家具五金的崛起时期
        3.2.3 70-80年代——蓬勃发展阶段
        3.2.4 90年代——腾飞阶段
        3.2.5 21世纪——蜕变与超越阶段
        3.2.5.1 德国家具五金
        3.2.5.2 奥地利家具五金
        3.2.5.3 意大利家具五金
        3.2.5.4 美国家具五金
        3.2.5.5 台湾家具五金
        3.2.5.6 其他国家家具五金
    3.3 面向锐变与超越时期的国外现代家具五金发展现状
    3.4 中国现代家具五金发展
        3.4.1 民国家具五金
        3.4.2 50-60年代——萌芽时期
        3.4.3 70-80年代——引进与形成时期
        3.4.4 90年代——模仿与发展时期
        3.4.5 21世纪——突破与创新时期
        3.4.6 面向突破与创新时期的中国家具五金发展现状
        3.4.7 发展我国家具五金的建议
    3.5 现代家具五金发展趋势
        3.5.1 家具五金将继续反映时代的风格和面貌
        3.5.2 装饰五金和功能五金将走向统一
        3.5.3 家具五金将成为家具产品的重要部件
        3.5.4 家具五金设计理念将继续体现"以人为本"
        3.5.5 "把时间设计到产品中"以提高家具设计与制造功效
        3.5.6 智能化在家具上的应用将成为家具五金的发展目标
        3.5.7 基于家具新材料的新型家具五金产品是未来家具五金的研发方向
        3.5.8 新技术将成为家具五金强有力的支撑
        3.5.9 配合家具定制,家具五金进入定制时代
    3.6 本章小结
    3.7 本章参考文献
4 现代家具五金分类及标准化
    4.1 家具五金分类
        4.1.1 家具五金分类状况
        4.1.1.1 1987年ISO国际标准化分类法
        4.1.1.2 家具五金研发与制造企业产品分类
        4.1.1.3 家具五金产品分类的问题分析与策略
        4.1.2 家具五金产品分类
        4.1.2.1 装饰五金与功能五金
        4.1.2.2 按照家具五金实现的功能分类
        4.1.2.3 按照家具种类分类
    4.2 家具五金标准化与名词术语
        4.2.1 家具五金标准化的意义
        4.2.2 国外家具五金标准化状况
        4.2.3 国内家具五金标准化状况
        4.2.4 家具五金名词术语现状
    4.3 家具五金标准化工作内容
        4.3.1 家具五金标准化内容
        4.3.2 标准化问题的建议
        4.3.3 家具五金名词术语规范的原则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参考文献
5 新型板式家具用材——蜂窝板
    5.1 蜂窝纸板复合材料
        5.1.1 蜂窝纸板复合材料的结构
        5.1.2 蜂窝纸板的制作工艺
        5.1.3 蜂窝纸板性能
    5.2 有框蜂窝板
        5.2.1 有框蜂窝板制作
        5.2.1.1 纸蜂窝板框架制作
        5.2.1.2 纸蜂窝芯裁截尺寸要求
        5.2.1.3 纸蜂窝板制作
        5.2.2 有框蜂窝板特性
    5.3 轻质无框蜂窝板
        5.3.1 无框蜂窝板概述
        5.3.2 无框蜂窝板的制作工艺
        5.3.3 轻质无框蜂窝板的边部处理工艺以及参数
        5.3.3.1 后框架封边处理
        5.3.3.2 无内置框架的厚型装饰封边条封边处理
        5.3.3.3 加固边框和装饰封边条封边处理
        5.3.3.4 异形封边条封边处理
        5.3.4 无框蜂窝板的性能
    5.4 无框蜂窝板、有框蜂窝板、人造板材的比较
    5.5 无框蜂窝板作为家具用材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5.6 本章小结
    5.7 本章参考文献
6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实例分析
    6.1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设计与研发实例
        6.1.1 TOPTEN公司嵌入式连接——嵌装螺母的研发
        6.1.2 Hettich公司注胶式五金连接件的设计
        6.1.3 德国Hafele公司TAB系列五金件的研发
        6.1.4 Zimmer Kunststofftechnik公司的PANFIX100的设计
        6.1.5 拼板专用五金件研发
    6.2 应用新技术解决结构连接实例
        6.2.1 高频加热固定五金件
        6.2.2 超声波固定五金件
    6.3 本章小结
    6.4 本章参考文献
7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设计实务
    7.1 板式家具五金连接原理分析
        7.1.1 板式家具五金结构连接方式
        7.1.2 板式家具拆装性
        7.1.3 板式家具五金连接原理
    7.2 无框蜂窝板家具结构连接的关键问题分析
    7.3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开发的理论导向
        7.3.1 利用现有的制造设备与制造系统,利用与改造现有家具五金
        7.3.2 利用现有的制造设备与制造系统,开发新型的家具五金连接形式
        7.3.3 摒弃现有的技术与设备的束缚,开发全新的家具五金件
    7.4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开发的技术问题分析
        7.4.1 填充空腔
        7.4.2 跨越空芯部分
        7.4.2.1 螺钉与握钉力
        7.4.2.2 嵌装塞孔螺母
        7.4.2.3 嵌装连接母体
        7.4.3 穿透板材
    7.5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应用与开发设想
        7.5.1 空芯结构板材作实体处理的思考
        7.5.2 针对空芯腔体的结构连接模式的思考
    7.6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设计
        7.6.1 型材连接件
        7.6.2 贯通连接件
        7.6.3 卡固连接件
        7.6.4 偏心螺杆
        7.6.5 嵌装螺母
        7.6.6 直角连接件
    7.7 本章小结
    7.8 本章参考文献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家具五金发展的研究
        8.1.2 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设计实务研究
    8.2 研究展望
总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10)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回顾
        1.3.2 国内文献回顾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主要创新点
2 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主要林化产品界定与概述
        2.1.1 主要林化产品界定原因与依据
        2.1.2 主要林化产品概述
    2.2 国际竞争力内涵解释
        2.2.1 竞争力概念
        2.2.2 国际竞争力探源
        2.2.3 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解释
    2.3 国际竞争力理论来源
        2.3.1 马克思经典思想解释
        2.3.2 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
        2.3.3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解释
        2.3.4 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2.3.5 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
    2.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2.4.1 国内外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2.4.2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述评
        2.4.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的提出
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特征分析
    3.1 全球视角下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总体分析
        3.1.1 主要林化产品世界贸易格局
        3.1.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总体特征
    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进出口产品结构及其演变
        3.2.1 中国松香与活性炭出口产品结构
        3.2.2 中国松节油和糠醛出口产品结构
        3.2.3 中国天然橡胶与棕榈油进口产品结构
    3.3 基于指数法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演变分析
        3.3.1 出口市场结构指数
        3.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率分析
        3.3.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指数分析
    3.4 中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4.1 中国天然橡胶供需矛盾分析
        3.4.2 中国天然橡胶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4.3 中国棕榈油贸易地位分析
        3.4.4 中国棕榈油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5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3.5.1 Grubel-Lloyd指数及实证研究
        3.5.2 Bruelhart指数及实证研究
    3.6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波动成因分析
        3.6.1 CMS模型及文献回顾
        3.6.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波动的CMS模型
        3.6.3 基于CMS模型的实证测度
    3.7 本章小结
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业绩和质量评价
    4.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选取
        4.1.2 业绩评价指标
        4.1.3 质量评价指标
    4.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业绩评价
        4.2.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4.2.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4.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质量评价
        4.3.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进出口价格比
        4.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4.3.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净贸易条件
    4.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1 中国松香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2 中国活性炭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3 中国松节油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4 中国糠醛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5 中国与东盟国家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国际贸易比较
        4.5.1 中国与东盟六国天然橡胶国际贸易比较
        4.5.2 中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国际贸易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蛛网模型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5.1 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蛛网模型
        5.1.1 蛛网模型的引入
        5.1.2 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蛛网模型综合评价步骤
        5.1.3 本研究蛛网模型与以往蛛网模型的不同之处
    5.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国际比较
        5.2.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国际比较
        5.2.2 中国与美国四类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比较
    5.3 蛛网模型综合评价的思考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三层模型分析
    6.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的三层模型
        6.1.1 三层模型构建依据
        6.1.2 三层模型解释
    6.2 硬件层指标分析
        6.2.1 天然资源与原材料
        6.2.2 组织规模与产能
        6.2.3 市场需求
        6.2.4 相关产业
        6.2.5 市场竞争
        6.2.6 贸易壁垒
    6.3 软件层指标分析
        6.3.1 生产技术
        6.3.2 人力资源与资本
        6.3.3 市场战略
        6.3.4 政府支持
    6.4 基于灰色关联的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6.4.1 灰色关联法及其计算步骤
        6.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6.4.3 实证测算及主要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
    7.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7.1.1 评价指标选取
        7.1.2 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测度指标
    7.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实证评价
        7.2.1 中国松香与松节油省级区域竞争力
        7.2.2 中国活性炭与糠醛省级区域竞争力
        7.2.3 中国紫胶与栲胶省级区域竞争力
        7.2.4 中国天然橡胶与棕榈油省级区域竞争力
    7.3 本章小结
8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战略
    8.1 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战略
        8.1.1 成本领先战略
        8.1.2 人才、技术与深加工战略
        8.1.3 企业规模经济与股份制改革战略
    8.2 细分市场战略
        8.2.1 BCG矩阵法及其原理
        8.2.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的BCG矩阵构建
        8.2.3 基于BCG矩阵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
    8.3 市场控制与期货市场战略
        8.3.1 市场多元化战略
        8.3.2 市场控制战略
        8.3.3 期货市场战略
    8.4 贸易壁垒应对战略
        8.4.1 主动适应新标准与结盟应对壁垒战略
        8.4.2 开展联合注册与选准代理机构战略
        8.4.3 数据共享与国际认证战略
    8.5 政府支持战略
        8.5.1 行业规范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8.5.2 政策引导战略
        8.5.3 组建GLP实验室与协助应对壁垒战略
        8.5.4 省级区域竞争力优化战略
        8.5.5 弱势产业发展与海外投资战略
        8.5.6 产业安全预警及防范战略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专用指标及英文关键词注释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详细摘要

四、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技术史视野中的温州矾矿工业考古研究[D]. 冯书静.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2]洛阳156工业遗产群历史研究与价值剖析[D]. 孙跃杰. 天津大学, 2016(11)
  • [3]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下)[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21)
  • [4]橡胶工业百年回眸(上)[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5(19)
  • [5]中外橡胶工业创新三部曲(八)——中国橡胶沧桑百年带来的启迪[J]. 于清溪.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4(23)
  • [6]新疆资源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 段树国.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7]家具五金发展及无框蜂窝板家具专用五金件研究[D]. 王道静.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8]国内简讯[J]. 赵玉中. 合成橡胶工业, 2005(01)
  • [9]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J]. 赵玉中. 弹性体, 2002(06)
  • [10]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曹旭平.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2002年氯丁橡胶生产技术交流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