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论文文献综述)
周舟[1](2017)在《不同呼气末正压对重症哮喘大白兔呼吸力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拟通过建立重症哮喘大白兔模型,并给予机械通气,探讨出适宜的呼气末正压(PEEP),为临床重症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再依据PEEP的不同分为0 cmH2O 组、3cmH20 组、5cmH20 组、10cmH2O 组,每组各 5只。2.10%氢氧化铝(Al(OH)3)凝胶配制:按比例取适量氢氧化钠(NaOH)和硫酸铝(Al2(SO4)3)分别溶于灭菌用水中,混合并分离沉淀。再配制成10%Al(OH)3凝胶。3.哮喘模型建立:模型组第1天、第8天腹腔注射2ml含4mg卵蛋白(OVA)+400mg Al(OH)3凝胶混合剂,第15天至第19天使用OVA雾化液8ml雾化激发20分钟。第20天至第23天,用臭氧持续激发10分钟。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OVA,用空气替代臭氧,余步骤相同,建立假哮喘模型。4.所有大白兔麻醉后,予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模型组持续雾化激发20mg/ml乙酰胆碱(Ach),建立重症哮喘模型。并测定治疗前的呼吸力学指标以及抽取血气分析。同时每组分别给予相应的PEEP,机械通气2h,再次测定呼吸力学指标及抽取动脉血气分析。对照组机械通气时用同量生理盐水替代Ach雾化激发,并给予OcmH2O PEEP,其余步骤相同。5.处死大白兔,对左肺进行肺泡灌洗,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右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随机观察10个视野,计数各组肺组织半径0.3mm内支气管黏膜和黏膜下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结果:1、成功建立哮喘模型1)在建立哮喘模型期间,模型组大白兔可见咳嗽、呼吸急促,口唇、鼻翼及耳缘可见明显发绀,同时有明显搔脸动作,不喜动;2)与对照相比,大白兔哮喘模型肺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BALF液总蛋白含量明显升高;3)哮喘模型的大白兔的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变,如气道阻力、内源性PEEP(PEEPi)和气道平台压升高,肺顺应性下降,符合哮喘改变;4)与对照组相比,大白兔哮喘模型的血气指标明显改变,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着下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02)显着升高,符合重症哮喘血气指标变化;2机械通气治疗效果1)机械通气能改善哮喘模型大白兔发绀症状;2)3cmH20 PEEP改善喘模型大白兔的气道阻力、气道平台压、PEEPi 最显着,5cmH20 PEEP 次之;3)PEEP对哮喘模型大白兔的肺顺应性无明显改变;4)3cmH20 PEEP治疗后,哮喘模型大白兔Pa02明显升高,5cmH20 PEEP次之;5)3cmH20 PEEP能显着降低哮喘模型大白兔PaC02。结论:机械通气时PEEP为3cmH20或5cmH20有益于重症哮喘大白兔的治疗,其中以3cmH20更显着。
王金生,杨轶敏,唐容辉,周永江,唐倩仪[2](2013)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治疗危重哮喘的效果。方法将49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SV组(25例)和对照组(传统机械通气,24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力学、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胸部气压伤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呼吸力学指标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ASV组机械通气后2、12、24 h气道峰压、肺动态顺应性、平台压均较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机械通气后2 h:(33±12)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37±11)cm H2O、(16±9)ml/cm H2O比(17±10)ml/cm H2O、(27±6)cm H2O比(30±12)cm H2O;机械通气后12 h:(23±12)cm H2O比(25±11)cm H2O、(28±6)ml/cm H2O比(23±10)ml/cm H2O、(20±6)cm H2O比(25±4)cm H2O;机械通气后24 h:(18±12)cm H2O比(20±11)cm H2O、(32±9)ml/cm H2O比(28±10)ml/cm H2O、(12±7)cm H2O比(16±7)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S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6±8)h比(56±6)h、(7±2)d比(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V组无胸部气压伤发生,对照组发生3例皮下气肿、2例气胸。结论 ASV在治疗危重哮喘患者时,能够保持较低的气道峰压和平台压,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动态顺应性,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机械通气模式。
曾定娥[3](2012)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分析。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至2010年的危重哮喘患者,随机抽取60例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重哮喘患者,起始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容量控制/压力支持(PSV)模式,吸入氧浓度(FiO2)0.4~1.0,潮气量(VT)5~10mL/kg,呼吸频率10~15次/min,吸呼比>为1:2,吸气时间为0.7~1.0s,吸气压<25cmH2O,气道峰压(PIP)<50cmH2O,平台压(Pplat)<36cmH2O,PEEP2~5cmH2O。患者在插管初,均使用镇静剂静脉推注,待痉挛缓解后停用。通气模式改为容量控制通气模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最终达到脱机标准。期间同时监测气血生化指标及症状表现。结果 60例危重哮喘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全部存活。应用机械通气治疗1~7d,平均3.5d后安全脱机,其气血生化指标pH值、PaO2、PaCO2均有明显改变,不同时间段患者的Hogg评分明显好转,哮鸣音也明显减弱,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结论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伍宇霁[4](2011)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总结急性发作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救治经验。方法对2000年以来湖南邵阳新宁县阳光医院内一科收治的32例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救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8例抢救成功,其临床哮喘持续状态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总抢救成功存活率87.5%,4例因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死亡,28例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采用正确的通气模式和药物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孙悦[5](2010)在《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呼气末正压)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从而辅助设定PEEP值。方法:4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机械通气,应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不同呼吸末正压(0、3、7、lO和1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监测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心率(HR),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压(CVP)。结果:45例急性左心衰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不同水平PEEP(呼气末正压)(0、3、7、lO和13 cm H2O) (1 cm H2O=0.098 kPa)给予呼吸机支持后,心率较前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MAP)较前下降(P<0.05)。不同PEEP时CO、CI值的变化呈曲线,0~7 cm H2O CO、CI值无明显变化;10~13 cm H2O时C0、CI值降低。SVR先下降、后显着升高;随PEEP增高,CVP明显升高。结论:急性左心衰病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结合血流动力学变化选择适当PEEP,可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应根据实际情况个体化选择,以PEEP 3~7 cm H2O(一般<10 cm H20)为宜。
肖岳,刘勇,李军[6](2010)在《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36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机械通气在重症哮喘患儿抢救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6例重症哮喘患儿因发生严重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采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气模式为:容量辅助/控制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模式及参数。结果:经机械通气治疗后36例患儿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pH值、PaO2、PaCO2均恢复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通气时间为18~132h,平均(51.2±20.3)h,机械通气过程中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压伤等情况发生。结论:机械通气可迅速缓解患儿的呼吸衰竭状况,为药物治疗赢得时间,是抢救治疗小儿重症哮喘的有效方法。
倪伟,薛建中,高顺忠,张碧波,钱跃[7](2009)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对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8年4月收治的17例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通气模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及考虑撤机,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pH值、PaO2、PaCO2均恢复正常,顺利撤除呼吸机,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采用经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技术治疗效果确切,能迅速纠正呼吸衰竭,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氧分压和通气,并能在短期内顺利撤机,值得临床推广。
陈爱勇,李宁,田爱丽[8](2009)在《机械通气在儿童危重哮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危重哮喘患儿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28例危重哮喘患儿应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通气方式、好转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在通气模式上,采用容量辅助/控制模式12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16例。撤机模式均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此外根据病情还适当应用肺保护性通气、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肺开放等通气策略。患儿病情好转出院率96.4%,病死率5.6%。结论机械通气是危重哮喘患儿十分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把握适应证、采用正确的通气策略、配合及时有效的呼吸管理和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罗群,陈荣昌[9](2009)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文中提出 相关术语无创通气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等)的机械通气方法,包括气道内正压通气和胸外负压通气等。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或NIPPV)是指无创的正压通气方法,包括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和持续气道内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等多种气道内正压通气模式。BiPAP是注册的术语,其实质是压力支持(PSV)或压力控制(PCV)+呼气末正压(PEEP)。
胡政[10](2008)在《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患者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呼气末正压通气,吸入氧浓度0.41.0,潮气量510ml/kg,呼吸频率1015次/min,吸呼比为1∶23,气道压力在50 cmH2O以下,平台压在36 cmH2O以下,同时记录气道峰压(PIP)、动脉血气(ABG)、血压(BP)和心率(HR)。结果机械通气4小时后,血pH值、PaO2均恢复至正常(P<0.01),PaCO2在正常水平上限逐渐下降(P<0.01)。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有效治疗危重哮喘,是挽救生命、改善症状的有效疗法。
二、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呼气末正压对重症哮喘大白兔呼吸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材料 |
2.3 主要试剂配制 |
2.4 实验分组 |
2.5 哮喘模型制备 |
2.6 哮喘模型机械通气 |
2.7 哮喘模型验证 |
2.8 机械通气治疗效果 |
2.9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成功建立哮喘模型 |
3.2 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变化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综述 |
第八章 综述参考文献 |
第九章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
第十章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十一章 致谢 |
(3)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哮喘症状评分 |
1.3 治疗方法 |
1.3.1机械通气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血气指标 |
2.2 临床症状评分 (Hogg评分) |
3 讨论 |
3.1 机械通气时机的把握 |
3.2 机械通气策略和参数设置 |
3.3 机械通气的脱机与拨管 |
(4)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拔管脱机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1.1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 |
1.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发展 |
第2章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治疗方法 |
2.2.5 监测方法 |
2.2.6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论文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3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监护及药物治疗 |
1.2.2 机械通气治疗 |
1.2.3 拔管撤机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上机时机的掌握 |
3.2 危重哮喘患儿的机械通气策略 |
3.2.1 通气模式的选择 |
3.2.2 PEEP的应用 |
3.2.3 控制性低通气策略 |
3.3 合理使用镇静剂 |
3.4 加强监护措施 |
3.5 机械通气的预后 |
(7)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3.1 综合判断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机 |
3.2 通气模式和策略 |
3.3 加强内科综合治疗 |
3.4 机械通气的撤离和拔管 |
(10)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人工气道建立 |
1.3 机械通气模式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 |
3.2 机械通气策略 |
3.3加强气道管理 |
3.4加强基础治疗, 及时脱机拔管 |
4结论 |
四、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气末正压通气抢救危重哮喘(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呼气末正压对重症哮喘大白兔呼吸力学的影响[D]. 周舟.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2]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研究[J]. 王金生,杨轶敏,唐容辉,周永江,唐倩仪.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16)
- [3]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 曾定娥. 中外医疗, 2012(11)
- [4]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J]. 伍宇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1)
- [5]利用无创心功能仪监测PEEP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D]. 孙悦. 汕头大学, 2010(05)
- [6]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哮喘36例[J]. 肖岳,刘勇,李军.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2)
- [7]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危重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 倪伟,薛建中,高顺忠,张碧波,钱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9(23)
- [8]机械通气在儿童危重哮喘治疗中的应用[J]. 陈爱勇,李宁,田爱丽.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9(04)
- [9]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罗群,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02)
- [10]机械通气救治危重哮喘的临床应用[J]. 胡政. 西部医学,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