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与训练之浅见——指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茂春[1](2022)在《四合如意 八音和鸣——为作曲家顾冠仁八十寿辰而写》文中研究说明题记顾冠仁出生于1942年1月1日,2022年元旦正是他的八十寿辰。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取自他改编和创作的两部作品,展现了顾冠仁的家国之思和音乐之梦,大致可以概括作曲家终身追求的创作意向,也算是为老友祝寿的文礼!我和顾冠仁相识于1997年2月,"香港中乐团"举办"中乐发展国际研讨会",我俩分别从北京、上海应邀赴港。他时任上海民族乐团的艺术总监,创作正十分活跃多产。会议期间,
袁贝[2](2021)在《浅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平衡问题》文中认为民族管弦乐队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音响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笔者认为民族管弦乐队中使用的民族乐器,其制作与种类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乐队的编制不健全、乐器的摆放位置、民族乐器自身音色的音响特点以及作曲家不熟悉民族管弦乐配器方法等都会导致乐队音响的不平衡。
陈璐[3](2021)在《弹拨乐组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对弹拨乐器组来说,音调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和西方交响乐团相比较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规模,给民族管弦乐团带来了深厚的记忆,使民族管弦乐艺术实现了在声音方面环绕立体化,色彩多元化,表现上也非常丰富。本文以弹拨乐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弹拨乐的现状为出发点,对弹拨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推动民族管弦乐的不断发展。
王溪[4](2021)在《倍低音笛及其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意义》文中研究说明倍低音笛是民族乐器竹笛中的一种新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相对于曲笛、梆笛等传统竹笛,以及先于其出现的低音笛(新笛),倍低音笛音域更低,音色独特,不仅可以丰富竹笛的音乐表现力,也有利于促进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拓宽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空间。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倍低音笛的创造和发展过程,深入分析倍低音笛的音乐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实状况和创作实践要求,着重探讨倍低音笛对于提升民族管弦乐队整体演奏能力、丰富乐队表现力、推动乐队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给出关于在民族管弦乐队中推广倍低音笛的思考和建议。
袁贝[5](2021)在《论胡琴类乐器的弓法问题》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初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五六十年代得到发展,至七八十年代全面建制成形,在近半个世纪中逐步形成了相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理论体系。胡琴声部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乐队的水准,弓法问题是胡琴类拉弦乐器演奏的关键一环,在乐队合奏中弓法的个性与共性应受到重视。本文基于演出实践探讨胡琴声部弓法在民族乐队合奏中的应用,以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王洁[6](2021)在《张式业音乐贡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闫若颖[7](2021)在《1950-1966年天津业余音乐艺术团体建设初探》文中认为
李浚诚[8](2021)在《竹笛演奏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深入运用》文中指出
臧佳莉[9](2021)在《徐昌俊大型民族管弦乐《新龙舞》研究》文中指出大型民族管弦乐《新龙舞》是当代着名作曲家徐昌俊的作品。《新龙舞》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与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通过中西文化结合的方式将中国“龙”的精神呈现于该作品中,作品一经首演就获得众多乐团及听众的喜爱,并上演于世界各地。本篇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这篇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作曲家及其创作概述,主要对作曲家徐昌俊的成长经历、音乐创作、创作理念与风格以及《新龙舞》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作品《新龙舞》的音乐分析,与第四部分共同构成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对《新龙舞》的音乐本体进行论证分析。第三部分共包含五个小节,分别是音乐的主题材料分析,旋律的音高组织形态,速度、节拍与节奏、作品结构分析以及配器分析,笔者从宏观至微观对作品的音乐特征进行提炼,依据并结合中西方不同的音乐理论进行深入论证。第四部分对作品《新龙舞》创作特色进行提炼并详细论述,主要对作品中京剧锣鼓的运用、中国“龙”之精神形象的塑造、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发展原则的运用以及多种重复发展手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及阐释。第五部分是对作品《新龙舞》文化价值及影响的挖掘与探讨,主要从《新龙舞》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与《新龙舞》对新时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所带来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笔者通过以上方面对作品《新龙舞》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论证,深入研究作曲家的创作技法特征,并解读作曲家的创作理念以及该作品的创作风格,从而为广大热爱音乐的人们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创作分析的依据与参考。同时,《新龙舞》以中国民族乐器为载体,通过中西作曲技法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音乐作品中,对弘扬与传播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发展与创新,以及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郭风[10](2021)在《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演奏》文中认为笙是我国传统的民族管弦乐器,是一项具有非常古老历史的自由簧乐器,即使是在现代的管弦乐队的表演中,笙表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民族管弦乐队的笙表演与笙独奏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需要合理运用笙演奏技巧,掌握其演奏的技术特点。文章以笙演奏的技术特点为核心来展开叙述,探讨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笙演奏的具体技术体现。
二、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与训练之浅见——指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与训练之浅见——指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四合如意 八音和鸣——为作曲家顾冠仁八十寿辰而写(论文提纲范文)
题记 |
一、令人惊艳的起步期(1959—1963) |
二、激情喷发的丰收期(1979—2002) |
三、宽阔多元的成熟期(2002—2021) |
结语 |
(2)浅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平衡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民族管弦乐团的形成及历史发展过程 |
民族管弦乐队面临的现实问题——音响平衡 |
乐器制作与种类问题 |
乐团职业化水平问题 |
声部摆位对乐队音响的影响 |
作品问题 |
结语 |
(3)弹拨乐组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弹拨乐器的艺术风格 |
二、民族管弦乐的现状与问题 |
三、弹拨乐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 |
(一)琵琶的作用 |
(二)柳琴的作用 |
(三)月琴的作用 |
(四)阮的作用 |
(五)扬琴的作用 |
四、结语 |
(4)倍低音笛及其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的呼唤 |
二、低音和倍低音竹笛 |
(一)低音和倍低音笛的类型 |
(二)低音和倍低音笛的音乐性能 |
(三)倍低音笛形制特征与演奏实践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
三、低音和倍低音笛与民族管弦乐队的关系 |
(一)低音和倍低音笛对于满足民族管弦乐队“四声部音区覆盖”的乐器选用标准的意义 |
(二)民族管弦乐队依然存在的不足 |
(三)倍低音笛对民族管弦乐队表现力的丰富和提升 |
结语中的一点建议 |
(5)论胡琴类乐器的弓法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族管弦乐队与胡琴类乐器的历史发展 |
(一)民族管弦乐队的发展与现状 |
(二)胡琴类乐器历史发展及其种类 |
1.胡琴发展历史 |
2.民族管弦乐队中的胡琴 |
二、胡琴声部弓法在乐队训练中的作用 |
(一)胡琴类乐器的弓法种类与技术特点 |
1.分弓与连弓 |
2.长弓(慢弓)、快弓(短弓)、长短弓 |
(二)胡琴声部弓法的制订 |
三、胡琴声部在乐队训练中出现的弓法问题与解决方法 |
(一)胡琴弓法与音色、音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弓法和音色 |
2.音量 |
(二)胡琴声部与低音拉弦乐声部(大提琴、贝司)弓法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法 |
结论 |
(9)徐昌俊大型民族管弦乐《新龙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1.关于《新龙舞》的文献 |
2.《新龙舞》演出情况 |
3.关于着名学者对民族管弦乐创作探讨的文献 |
4.关于中国大型民族管弦乐创作发展的文献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研究法 |
2.音乐分析研究法 |
3.历史音乐学研究法 |
二、作曲家介绍及创作概述 |
(一)作曲家介绍 |
1.初入音乐殿堂 |
2.漫长求学之路 |
(二)作曲家创作概述 |
1.器乐作品 |
2.声乐作品 |
3.创作理念与风格 |
(三)《新龙舞》创作背景 |
三、《新龙舞》音乐分析 |
(一)音乐的主题材料分析 |
1.贯穿全曲的主题乐思 |
2.主题乐思的变化呈现及其旋律风格 |
3.对比主题的构成及陈述方式 |
(二)旋律的音高组织形态 |
1.主题的音高组织形态 |
2.打击乐声部的音高组织形态 |
3.伴奏声部的音高组织形态 |
4.辅助音的音高组织形态 |
(三)速度、节拍与节奏 |
1.速度变化及布局 |
2.节拍特征及分布 |
3.节奏类型及组合 |
(四)作品结构分析 |
1.作品整体结构 |
2.各部分曲式结构 |
(五)配器分析 |
1.丰富的乐队编制 |
2.合理的配器布局 |
3.恢弘的音响效果 |
4.特殊的乐器奏法 |
四、《新龙舞》创作特色 |
(一)京剧锣鼓的运用 |
(二)“龙”之精神形象的塑造 |
(三)鼓的丰富运用 |
1.华彩性演奏 |
2.动力性节奏 |
3.色彩性渲染 |
4.烘托性音响 |
(四)中国传统曲式结构发展原则的运用 |
1.循环原则 |
2.起承转合原则 |
3.按速度布局原则 |
(五)对位法的运用 |
1.节奏对位 |
2.音色对位 |
(六)多种重复发展手法 |
1.句句双 |
2.自由模进 |
3.重复与模进结合 |
4.鱼咬尾与模进结合 |
五、《新龙舞》的文化价值及影响 |
(一)《新龙舞》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 |
1.凸显民族特色 |
2.促进文化交流 |
3.满足大众需求 |
(二)对新时代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的影响 |
1.推动音乐创作的发展与创新 |
2.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3.推崇民族精神与音乐创作的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演奏(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笙的概述 |
(一)笙的特点 |
(二)笙的艺术特点 |
三、笙的演奏特征 |
(一)气息特征 |
(二)技巧特征 |
1.口内技巧 |
2.手指技巧 |
四、笙在民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作用 |
(一)音准和音色方面的作用 |
(二)力度和节奏方面的作用 |
(三)颤音和装饰音方面的作用 |
五、结束语 |
四、民族管弦乐队发展与训练之浅见——指挥民族管弦乐队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合如意 八音和鸣——为作曲家顾冠仁八十寿辰而写[J]. 梁茂春. 人民音乐, 2022(01)
- [2]浅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音响平衡问题[J]. 袁贝. 文化月刊, 2021(09)
- [3]弹拨乐组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研究[J]. 陈璐. 大学, 2021(33)
- [4]倍低音笛及其对民族管弦乐队发展的意义[J]. 王溪. 中国音乐, 2021(04)
- [5]论胡琴类乐器的弓法问题[J]. 袁贝. 百花, 2021(07)
- [6]张式业音乐贡献研究[D]. 王洁. 山东大学, 2021
- [7]1950-1966年天津业余音乐艺术团体建设初探[D]. 闫若颖. 天津音乐学院, 2021
- [8]竹笛演奏在民族管弦乐队的深入运用[D]. 李浚诚. 中国音乐学院, 2021
- [9]徐昌俊大型民族管弦乐《新龙舞》研究[D]. 臧佳莉.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10]浅谈民族管弦乐队中的笙演奏[J]. 郭风. 明日风尚,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