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旧教学楼墙体灌浆加固技术

危旧教学楼墙体灌浆加固技术

一、危房教学楼的墙体灌浆加固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冬[1](2021)在《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在高校建设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的背景下,针对老校区中的旧建筑及其环境的再利用成为建筑学领域关注的热点。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建成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保留有建校前留存的营房以及其他旧建筑。然而,整体校园面临空间布局单一、场所记忆流失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度的改扩建以满足使用需求。本文以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相关案例分析与太平园校区现状调研为基础,提出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案,并总结设计经验。首先,通过对当下老校区改扩建现状、规划与建筑再利用相关文献、校园改扩建发展历程以及老校区旧建筑价值认知等研究背景的阐述,明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其次,以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相关的理论为基础,以价值认知与建筑现象学为依据,建构了包含空间布局、场所重塑以及技术支持三个主要方面的改扩建设计策略框架。此外,选取以老校区中旧建筑及其环境的、再利用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与设计经验的总结。同时,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历史沿革、现状建筑与环境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明确改扩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扩建设计目标与指导思想。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策略,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设计策略包含外部空间布局、建筑空间布局、空间形式表达以及相关技术支撑四大方面,设计内容从外部空间的整合、旧建筑空间的整合、航空限高下新建筑设计、环境场所重塑以及相关技术运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总结老校区旧建筑及其环境再利用的设计经验以期为相似案例提供参考,并进行反思与展望。

姚卫忠[2](2020)在《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保障性住房是改善我国普通民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国家大力支持,是十三五期间住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调研国内部分保障房项目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目前大规模保障房所面临的质量问题,利用具体案例对影响较大的裂缝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关键区域的开裂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实际调研结果对保障房较常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不同原因造成的保障房混凝土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一般性的预防保障房混凝土开裂的措施。(2)对目前的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了填充法、化学灌浆法、自修复法等常用裂缝修复方法的特点及修复步骤,并比较了不同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实际工程中不同部位裂缝出现的原因及对应的修复措施和效果。(3)针对保障房中的屋面、卫生间等开裂影响较大且经常接触水的区域,提出采用掺加自修复材料的方法来修复裂缝,设计并浇筑了不同渗透结晶材料掺量的再生混凝土试件,对其进行了压力荷载下的预开裂,然后经一定时间的浸水养护后,测试了裂缝修复情况和抗压强度修复情况,得出了适用于再生混凝土的最优渗透结晶材料掺量。(4)针对保障房建设过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为避免连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外温差太大造成开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配合比并在部分配合比中添加了膨胀剂,测试了其水化热,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实际工程的数值模型,并针对不同外部环境及浇筑情况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期间的温度变化,得出了最大内外温差,预测了浇筑过程中的开裂情况,为实际施工过程提出了建议。实际浇筑结果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本文对保障房混凝土的开裂原因、表现及常用修复方法的系统总结,可以为目前大规模开展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其施工质量。同时针对卫生间等有水环境下提出的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方法以及针对大体积混凝土提出的配合比和开裂预测方法可以为保障房中的此类关键工程提供借鉴。

岳永盛[3](2020)在《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振动台试验与损伤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的砌体结构,有相当一部分未设防或者设防不达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印发了《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十三五”规划》,规划要求提升既有住房抗震能力,通过加固拆除等,提升抗震能力不足住房的安全性,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统筹推进农房抗震加固改造。在深入调查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本着高效、经济、环保、可靠的原则,提出了适用于北京地区单层砖木混合承重结构房屋的新型抗震加固方案,方案内容主要包括:砖墙采用后张预应力筋加固,房屋整体增设钢筋网砂浆带圈梁、构造柱,前纵墙增设钢拉杆,屋架之间增设剪刀撑等。进行了采用新型方案加固和未加固的1/2缩尺房屋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的对比试验,研究了房屋模型在不同工况地震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耗能性能、刚度退化、位移变化,加速度变化等指标。试验研究表明:(1)未加固模型设防烈度不足8度,加固模型在8度大震作用下只有轻微裂缝,动力响应的各项指标均较小,加固方案提高了模型在大震下的抗倒塌能力。(2)加固后的模型初始阻尼比有所增加,结构的耗能效果明显,刚度退化得到改善。(3)加固前后模型在8度大震作用下X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达到1/83和1/229,加固模型的最大层间位移较未加固模型减小了59%,满足建筑抗震“大震不倒”设防要求。在试验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对试验模型进行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和Pushover静力推覆仿真分析,分析了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指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加固方案可以显着改善前脸刚度弱的单层砖木混合承重结构房屋的扭转效应,有效抑制结构变形。(2)加固与未加固两个模型X、Y方向的底部剪力之比分别为1.35和1.24,相应的位移值分别提高了58%和32%,加固后结构的受剪承载力和延性提高。(3)加固前后模型的初始裂缝出现位置、时间、发展速度和最终破坏状态等均有明显差异。加固方案极大的改善了破坏形态,更多的破坏参与了耗能。所做的研究不仅为后张预应力加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全国尤其是北京地区村镇既有砌体结构的加固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邓毓[4](2019)在《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在2008年出现了汶川地震,使得人们将关注焦点集中在中小学校校舍的工程安全建设上,结合我国相关文件,我们需要对全国已建中小学校进行鉴定和加固,以加强对地震的抵抗,同时强化建筑综合抗灾能力,进而提高学校校舍的抗震能力,达到国家重点设防类抗震标准,让学校成为学生安全学习的地方。本文主要探讨了校舍安全工程的抗震鉴定和加固问题,通过结合M中学的实际案例,深入剖析校舍安全工程的抗震鉴定重点和加固设计对策。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1、对本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领域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提出本文工作重点2、阐述了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的方法,从理论角度分析现阶段校安工程的目的、具体抗震鉴定过程中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等,并着重分析了两级鉴定方法。3、阐述了校舍安全工程的抗震加固方法,介绍了校舍在抗震加固过程中主要加固方法,并针对砌体结构以及框架结构校舍具体介绍了各自的加固方法以及具体设计过程,给出了在加固过程中选择加固方法需遵循的原则。4、以M中学校安全为例介绍了校舍鉴定的具体特点及加固方法,并对各个加固方案以价值工程方法、层次分析法分析各自优缺点,以最终确定合适的加固方法。5、总结和展望,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同时分析了这一课题未来的研究趋势。

吕柠宇[5](2019)在《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文中提出以烧结普通砖为竖向承重结构、预制混凝土板为水平楼盖的多层砖混结构在我国有较长的使用历程,长期外部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使这种可较好承担竖向荷载但在水平荷载特别是地震作用下易于发生损伤甚至倒塌的结构面临着安全风险。不同外部扰动下可能导致顶部的预制混凝土板局部掉落造成多层砖混结构从顶至底楼盖连续坍塌。因此,以典型的楼盖落碰坍塌工程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基于转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受力特征的预制混凝土板落碰倒塌分析,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对于保障这类结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分析了影响屋面预制板掉落的主要因素。一是发现高含水的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导致的附加面层荷载远大于设计要求,且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屋面预制板混凝土经历的长期体积变形效应导致屋面预制板刚度下降,预制板挠度的增大和板端挠曲变形也使得楼板的支承长度减小。二是屋面预制板间未浇筑可提高整体性的现浇混凝土面层,且屋盖预制板板端上方不存在可约束其转动的砖砌体墙。三是由于荷载的长期效应、季节温差、使用期间曾发生的地震、强风等扰动作用使得支承屋面预制板的内外纵墙存在一定的面外变形,外部环境的侵蚀作用使得相关墙体材料性能劣化,承载能力降低。多种原因累积效应,使得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与周边支承墙体的支承条件变差,并最终掉落。其次,发现落碰的预制板向下连续砸穿至一层,周边支承梁产生了明显的跨中横向贯通裂缝和梁端支座附近的剪切斜裂缝,周围柱和墙体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该区域承重结构已基本破坏。结合材料强度实测,分析了四层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极限承载能力均不足以抵抗上层掉落楼板的冲击荷载。而对于以下各层楼板而言,随着冲击质量和高度的提高,下层楼板也难以承担逐层增大的冲击作用,最终导致了该区域发生连续落碰倒塌。最后,提出了坍塌区域拆除重建其余区域增强整体性的加固处理措施。对不满足安全性要求的现浇混凝土板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补强加固、对于预制楼盖区域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对于砖砌体墙采用后置钢筋混凝土面层组成组合墙的方法加固,且楼屋盖和墙体采取可靠的连接措施。满足了该工程继续安全服役的要求。

马朗[6](2019)在《某安置小区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与加固》文中研究说明株洲市天元区某安置小区是建筑在10m深回填土地基上的砖混结构房屋,其基础是桩基础。该工程自2009年竣工后,至2016年5栋至11栋建筑发生了几次不同程度的主体结构开裂和地基沉降事故,其中以5栋和6栋最为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财产安全也得不到保证。经相关单位检测,初步鉴定结论是基础沉降引起上部结构开裂。本文以该安置小区住宅地基加固工程为背景,从研究分析工程资料和国内外文献开始,结合现场工程事故破坏特征和数值模拟手段,确定了受损建筑的加固方法,并提供了加固设计施工图纸、对建筑物上关键点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整个地基加固工程的全程参与和对关键工况沉降数据的对比分析,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对地基沉降最为严重的第五栋西侧进行了工程事故数值模拟分析,考虑了桩底砂岩弱化和桩侧负摩阻力这两种工况不同组合对该建筑物桩基的沉降影响。结论是最大沉降位于46#桩,考虑负摩阻力时累积沉降值为2.48mm,相对不考虑负摩阻力相比增加了0.04mm,增量1.61%。2.对地基基础加固数值模拟阶段时,工况一是仅对桩底进行加固而桩侧不加固时,46#桩累积沉降为2.54mm;与工况二桩底和桩侧都进行注浆加固对比,46#桩累积沉降增加了2.36%。3.通过工程资料分析和现场踏勘,初步确定安置小区5栋和6栋西侧事故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1)这两栋建筑地基填土层最厚且含软弱夹层(原有水塘);(2)这两栋西面4米外有高约9m的自然杂填土边坡;(3)由于地面防排水设施失效,地表水下渗将地基土带走造成基础梁因梁底脱空而变形,地基固结在桩周产生负摩阻力使得基桩下沉。根据这些原因及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地基注浆加固方案。4.制定了该小区需要地基加固建筑的现场监测方案,沉降监测是从事故发生后注浆前开始的。监测中得到46#桩为发生最大累积沉降的桩,沉降值为2.36mm,与第2点中模拟累积沉降误差在5%以内。

刘磊[7](2019)在《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量大面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砌体结构墙体会出现多种形式的裂缝,导致危及房屋整体结构安全。特别是对于铁路企业的房建管理部门而言,银川房建段管辖的1248公里铁路线两侧的站区房屋构筑物设备有95%为砌体结构,且大部分建造时间是90年代初,根据历年春秋检得到的数据,部分“四电”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现象,“四电”房屋是为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电力四个专业提供设备保护的房屋,室内的行车信号通信设备是保障铁路安全运营的心脏,一旦房屋出现墙体开裂现象,室内行车设备的安全隐患将倍增,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房屋管理部门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加固修缮,但由于未对墙体裂缝的成因及加固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加固修缮后的效果不佳,有的甚至进行二次修复,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对寒冷地区铁路沿线的站区房屋墙体裂缝的成因进行研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墙体加固修缮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川房建段管辖的宁东南铁路站区房屋墙体裂缝为背景,结合铁路沿线周边实际情况,采用了等时间观察记录法研究了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成因,以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为目的,以“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分别对外墙、内墙及墙下基础提出了加固方案,并在部分铁路站区房屋的加固修缮中进行了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等时间观察记录法能较精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房屋墙体裂缝的性质和发展变化速度,对确定墙体裂缝的成因较为有效;(2)铁路沿线房屋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地勘不详导致基础不均匀沉降、火车运行震动、散水旁小菜园浇水方式不当导致墙体基础长期受水浸泡。(3)通过“异部位、异方法”的思路既外墙裂缝采用钢丝网片整墙加固法,内墙采用配筋修缝加固法,外墙墙体下的屏础采用植筋加固法,内墙墙体下的基础采用注浆加固法,能够达到预期的加固目标,且施工便捷、费用经济、效果明显。

郭文元[8](2018)在《甘肃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甘肃省陇西县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工作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统计分析了调查数据,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当地农村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进行评估,同时介绍了不同结构形式房屋的抗震鉴定方法和抗震加固方法,最后结合陇西县当地农村房屋的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进行鉴定加固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及研究结论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总结了当地不同结构形式房屋的主要特点,并重点分析了损坏特征。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别从危房率、结构形式等七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到危房率与结构形式、建造时间等因素存在一定关联。介绍了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房屋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并以牛家门村为分析实例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当地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较差,部分房屋需经加固处理后方可使用。其次,分析了土木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鉴定方法和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重点研究了钢筋网砂浆面层法和钢筋混凝土板墙法的参数选取对其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原墙体砂浆强度、竖向钢筋直径、面层(板墙)厚度和单、双面加固等四个因素的不同取值所对应的墙体极限承载力提高比例,结果表明砂浆强度越低、直径越大、厚度越大、双面加固的效果更佳。介绍了加固后抗震能力指数法的应运。总结了经不同方法加固后,墙体的刚度和抗震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最后,选取当地具有代表性的二层砖混结构房屋进行工程实例分析。为验证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的准确性,分别采用公式法和PKPM软件进行验算,结果表明PKPM软件的验算值比公式法的验算值小。分别采用三种方法进行加固,并对比研究经加固后一层房屋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地震剪力标准值V、抗力与效应之比α、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s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加固方法对各参数的影响程度不同。最后结合房屋的实际情况以及各种方法的加固效果,选定合适的加固方法。

李奔[9](2015)在《费县农村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政府为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供机遇,新农村建设正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旧房改造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针对农村建设的政策推动下,山东省民房设施建设获得明显发展。然而,由于农村原来房屋砌筑时大都缺少统一管理和科学规范,没有完善的的制约机制和指导措施,不能因地制宜建设,房屋构造设计不规范,实施工艺不合理,材料使用混乱,导致民房抗震性能差,危害居住安全。本文以建设部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意见为契机,在山东省抗震设防高烈度区临沂市费县的乡村民居实施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村居农房的现状得出结论,特别就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并结合住建部2009年颁布实施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分布、构件尺寸、倾斜、变形、裂缝损伤等因素对该地区民房进行了安全性评估,指出了临沂市费县具有代表性乡村民居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易损害点,指出了现存农村住房的安全隐患,参考相关加固设计规范、振动台实验研究成果提出了较合理的修复加固对策。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临沂市村镇房屋改造及后续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为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李玲玲[10](2013)在《板墙加固法和隔震技术在校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对比》文中研究指明“校安工程”开展以来,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小学校舍的鉴定加固工作,目前砌体结构加固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传统的抗震加固方法,也有新型的隔震减震加固方法。而加固工作涉及加固方案的选择和优化,抗震性能的评价研究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将传统抗震加固方法和隔震加固方法进行上述各方面全方位对比分析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法和隔震技术在中小学校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对比。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述总结了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法和基础隔震加固法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法的构造要求、施工方法及计算方法和隔震加固技术的原理、隔震技术的分类、隔震加固方法对比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优点及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实用设计方法等内容。并以某三层砌体结构为实例,分别采用了板墙加固法和隔震加固法,运用PKPM软件,计算出其加固前后该结构的抗震验算结果,并分别估算了两种加固方法的工程造价。通过对比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法和隔震加固法的地震响应效果及工程造价,最后确定了隔震加固法在抗震效果及降低造价方面的优势。本文对中小学校舍加固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意见,研究成果对抗震加固工程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二、危房教学楼的墙体灌浆加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危房教学楼的墙体灌浆加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多因素作用下高校建设呈持续增长态势
        1.1.2 老校区优势与劣势并存
        1.1.3 老校区中旧建筑改扩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4 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的改扩建需求
    1.2 相关概念与研究内容界定
        1.2.1 高校老校区
        1.2.2 旧建筑与新建筑
        1.2.3 校园环境
        1.2.4 改扩建与再利用
        1.2.5 研究内容的界定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校园规划与设计相关文献综述
        1.3.2 建筑再利用相关文献综述
        1.3.3 我国近代校园改扩建发展历程
        1.3.4 老校区旧建筑及其环境的价值认知
    1.4 研究意义、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理论研究与策略体系建构
    2.1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理论依据
        2.1.1 可持续的发展观
        2.1.2 有机更新理论——循序渐进的小规模更新
        2.1.3 共生理论——新旧元素共生
        2.1.4 强调文化性与场所性的设计理论
    2.2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策略体系建构
        2.2.1 设计策略体系建构的原则
        2.2.2 设计策略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2.2.3 设计策略体系建构的理论依据——建筑现象学
        2.2.4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策略体系建构
    2.3 本章小节
3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相关案例研究
    3.1 四川藏语佛学院改扩建
        3.1.1 藏语佛学院的空间布局
        3.1.2 藏语佛学院的形式表达
        3.1.3 藏语佛学院的技术支持
    3.2 宾夕法尼亚大学休梅克绿地改造
        3.2.1 休梅克绿地的空间布局
        3.2.2 休梅克绿地的形式表达
        3.2.3 休梅克绿地的技术支持
    3.3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化雨书斋改造
        3.3.1 化雨书斋的空间布局
        3.3.2 化雨书斋的形式表达
        3.3.3 化雨书斋的技术支持
    3.4 哈佛大学人类学系馆改造
        3.4.1 人类系馆的空间布局
        3.4.2 人类系馆的形式表达
        3.4.3 人类系馆的技术支持
    3.5 本章小结
4 太平园校区旧建筑及其环境调研分析
    4.1 太平园校区整体分析
        4.1.1 校区区域位置
        4.1.2 校区发展历史
        4.1.3 校园整体形态
    4.2 太平园校区现状环境调查分析
        4.2.1 校园周边环境现状
        4.2.2 校园整体空间秩序分析
        4.2.3 校园公共空间分析
    4.3 太平园校区旧建筑调查分析
        4.3.1 现状建筑平面特征
        4.3.2 现状建筑立面特征
        4.3.3 现状建筑结构特征
        4.3.4 现状建筑功能用房指标分析
    4.4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4.4.1 校园外部空间缺乏系统性布局
        4.4.2 建筑空间布局单一
        4.4.3 场所记忆的流失
        4.4.4 规划条件的限制
    4.5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目标
        4.5.1 空间优化,寻求新旧整合
        4.5.2 场所重塑,再现场地记忆
    4.6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指导思想
        4.6.1 选择较小的建设规模
        4.6.2 最大化利用旧建筑及其环境
        4.6.3 适度开发地下空间
    4.7 本章小结
5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策略研究
    5.1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外部空间布局策略
        5.1.1 梳理新旧空间秩序
        5.1.2 融合新旧文脉肌理
        5.1.3 延续原有场地特征要素
    5.2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建筑空间布局策略
        5.2.1 织补建筑外部空间
        5.2.2 重组建筑内部空间
        5.2.3 整合新旧建筑空间
    5.3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空间形式表达策略
        5.3.1 协调新旧形式关系
        5.3.2 延续建筑界面特征
        5.3.3 场景再现与场所暗示
    5.4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技术支持策略
        5.4.1 结构与材料技术
        5.4.2 生态与节能技术
    5.5 本章小节
6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研究
    6.1 太平园校区外部空间整合设计
        6.1.1 空间构架的调整
        6.1.2 交通流线的更新
        6.1.3 节点空间的优化
    6.2 太平园校区空间形式表达设计
        6.2.1 原有树木利用下的氛围塑造
        6.2.2 景观小品营造下的场所暗示
        6.2.3 色彩与构图要素的延续
        6.2.4 材质肌理的延续
        6.2.5 新旧尺度的协调与统一
    6.3 太平园校区旧建筑空间整合设计
        6.3.1 场地空间的围合修补
        6.3.2 平面组织与空间重塑
        6.3.3 建筑卫生服务空间改造
        6.3.4 室内外过渡空间的优化
    6.4 太平园校区新建建筑空间设计——以新建食堂为例
        6.4.1 设计目标的建立
        6.4.2 场地流线更新与肌理融合
        6.4.3 功能复合下的平面空间设计
        6.4.4 航空限高下的竖向空间设计
    6.5 太平园校区改扩建的技术选择
        6.5.1 建筑原有结构的加固
        6.5.2 建筑新结构体系的引入
        6.5.3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改善
        6.5.4 外部空间改造相关技术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归纳与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表附录
附录
    附录 Ⅰ:2001 年太平园校区地形图
    附录 Ⅱ:太平园校区现状建筑调研情况汇总表
    附录 Ⅲ:太平园校区现状环境调研情况汇总表
    附录 Ⅳ:本文改扩建设计方案相关图纸

(2)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保障房混凝土质量问题研究现状
        1.2.2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现状
        1.2.3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类型及成因分析
    2.1 荷载裂缝
        2.1.1 荷载裂缝的开裂原因
        2.1.2 荷载裂缝的防治措施
    2.2 收缩裂缝
        2.2.1 收缩裂缝的开裂原因
        2.2.2 收缩裂缝的防治措施
    2.3 温差裂缝
        2.3.1 温差裂缝的开裂原因
        2.3.2 温差裂缝的防治措施
    2.4 沉降裂缝
        2.4.1 沉降裂缝的开裂原因
        2.4.2 沉降裂缝的防治措施
    2.5 构造裂缝
        2.5.1 构造裂缝的开裂原因
        2.5.2 构造裂缝的防治措施
    2.6 施工裂缝
        2.6.1 施工裂缝的类型
        2.6.2 施工裂缝的开裂原因
        2.6.3 施工裂缝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 保障房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分析
    3.1 填充法与化学灌浆法修复裂缝
        3.1.1 填充法
        3.1.2 化学灌浆法
        3.1.3 填充/灌浆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2 表面处理法与结构加固法修复裂缝
        3.2.1 表面处理法
        3.2.2 结构加固法
        3.2.3 表面处理/结构加固法相关的工程应用
    3.3 自修复法修复裂缝
        3.3.1 自修复混凝土简介
        3.3.2 结晶自修复
        3.3.3 胶囊自修复
        3.3.4 微生物自修复
        3.3.5 自修复法相关应用
    3.4 混凝土裂缝修复方法比较
第四章 水环境下开裂混凝土自修复效应试验研究
    4.1 试验设计及材料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配合比
    4.2 试件制备及试验过程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CCCW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2 开裂时间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3 养护龄期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4 预压程度对再生混凝土自修复性能的影响
        4.3.5 CCCW改性再生混凝土裂缝修复及微观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保障房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开裂预测
    5.1 工程简介
    5.2 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3 混凝土基本性能测试
    5.4 混凝土水化热测试
        5.4.1 水化热试验
        5.4.2 水化热试验数据分析
    5.5 大体积底板混凝土开裂预测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振动台试验与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既有砌体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
        1.2.2 既有砖木结构加固的研究现状
        1.2.3 预应力加固砌体结构的研究现状
        1.2.4 既有砖木砌体结构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单层砖木结构抗震加固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设计
    2.1 模型设计
        2.1.1 未加固模型设计
        2.1.2 加固模型设计
        2.1.3 其他构件设计
    2.2 试验方案
        2.2.1 模拟地震振动台性能指标
        2.2.2 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
        2.2.3 加速度、位移传感器布置
        2.2.4 试验用地震波的选用
        2.2.5 试验步骤及工况
    2.3 试验模型加工与制作
        2.3.1 未加固模型制作流程
        2.3.2 预应力加固模型制作流程
        2.3.3 材料性能试验
    2.4 本章小结
3 单层砖木结构抗震加固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
    3.1 试验现象及破坏情况
        3.1.1 试验现象描述
        3.1.2 试验现象分析
    3.2 试验数据分析
        3.2.1 地震波的再现情况分析
        3.2.2 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
        3.2.3 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
        3.2.4 模型结构的位移反应
    3.3 本章小结
4 单层砖木结构抗震加固有限元动力分析与损伤机理研究
    4.1 材料的本构关系
        4.1.1 砌体本构关系
        4.1.2 混凝土本构关系
        4.1.3 钢筋本构关系
        4.1.4 木材本构关系
    4.2 有限元建模过程
        4.2.1 基本假定
        4.2.2 有限元模型的选取
        4.2.3 模型的建立
        4.2.4 边界条件
        4.2.5 求解过程
    4.3 动力时程响应分析
        4.3.1 动力模态分析
        4.3.2 加速度反应分析
        4.3.3 位移反应分析
        4.3.4 应力分析
    4.4 静力弹塑性分析
        4.4.1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4.4.2 裂缝开展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工程实践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背景介绍
        5.1.2 结构检测与鉴定
    5.2 抗震加固方案设计
        5.2.1 预应力加固设计
        5.2.2 常规方式加固设计
    5.3 后张预应力抗震加固施工流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
    2.1 校安工程的目的与主要任务
    2.2 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步骤
        2.2.1 后续使用年限的确定
        2.2.2 现有中小学校舍的抗震设防标准
        2.2.3 现有中小学校舍的两级鉴定方法
        2.2.4 抗震鉴定结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校舍安全工程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及评判标准
    3.1 校舍加固一般要求
    3.2 砌体结构校舍加固的方法
    3.3 砌体结构校舍抗震加固设计原理
    3.4 框架结构校舍加固的方法
    3.5 框架结构校舍抗震加固设计原理
    3.6 校舍加固方法及选择原则
        3.6.1 加固方法分析
        3.6.2 加固方法优选原则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M中学校舍安全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建筑的抗震鉴定
        4.2.1 场地、地基和基础的鉴定
        4.2.2 抗震鉴定
        4.2.3 鉴定结论
    4.3 拟采用的加固方法及方案的确定
        4.3.1 拟采用的加固方法
        4.3.2 不同加固方案的确定
    4.4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加固方案的选择
        4.4.1 价值工程理论的概念
        4.4.2 价值工程理论应用于加固方案选择的可行性
        4.4.3 价值工程方法运用于加固方案选择中的重点
    4.5 德尔菲法确定权重法对M中学校舍加固方案选择的应用
        4.5.1 德尔菲法简介
        4.5.2 加固功能系统分析
        4.5.3 问卷调查确定指标体系标度
        4.5.4 功能权重的确定
        4.5.5 加固方案功能指数的确定
        4.5.6 加固方案成本指数的确定
        4.5.7 加固方案评价
        4.5.8 加固方案的确定
    4.6 层次分析确定权重法对M中学校舍加固方案选择的应用
        4.6.1 层次分析法简介
        4.6.2 建立校舍加固层次法分析模型
        4.6.3 构建判断矩阵
        4.6.4 层次排序
    4.7 方法比较
        4.7.1 方法分类
        4.7.2 方法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比较
    4.8 校舍加固设计与施工
        4.8.1 抗震加固设计
        4.8.2 技术保证措施
    4.9 基于JDJG CAD的教学楼加固后抗震性能分析
        4.9.1 JDJG CAD软件介绍
        4.9.2 建筑模型建立和荷载输入
        4.9.3 砌体结构加固及计算
        4.9.4 验算结论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砌体结构空心预制板掉落情况
        1.2.2 针对空心预制板掉落的加固设计
        1.2.3 砌体加固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落碰倒塌现象
    2.1 引言
    2.2 工程概况
    2.3 落碰倒塌概况
        2.3.1 预制板的破坏
        2.3.2 其他构件的破坏
        2.3.3 落碰过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落碰倒塌分析
    3.1 引言
    3.2 构件材料性能
        3.2.1 预制板
        3.2.2 现浇板
        3.2.3 砖砌体墙
    3.3 预制板落碰理论分析
        3.3.1 五层顶(屋盖)预制板掉落分析
        3.3.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抗冲击计算分析
    3.4 落碰倒塌原因
        3.4.1 屋面预制板掉落原因
        3.4.2 四层及四层以下楼板破坏原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加固设计及施工措施
    4.1 引言
    4.2 加固设计方案
        4.2.1 加固设计思路
        4.2.2 加固设计要求
        4.2.3 主要加固内容
        4.2.4 新增结构构件
    4.3 主体加固设计
        4.3.1 混凝土板墙
        4.3.2 新增混凝土梁柱
        4.3.3 非承重墙拉结
    4.4 施工措施
        4.4.1 混凝土板墙
        4.4.2 新建混凝土梁柱
        4.4.3 结构植筋
        4.4.4 砌体裂缝处理
        4.4.5 其他构造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某安置小区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与加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注浆加固法
        1.2.2 石灰桩法
        1.2.3 锚杆静压桩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既有建筑物地基沉降的危害及原因
    2.1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危害
    2.2 既有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
        2.2.1 外界因素
        2.2.2 人为因素
    2.3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原则
    2.4 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的方法
        2.4.1 桩式托换法
        2.4.2 石灰桩法
        2.4.3 注浆加固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桩基沉降的数值模拟分析
    3.1 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3.2 桩基础计算模型的建立
        3.2.1 桩基受载取值
        3.2.2 计算模型的基本假定
        3.2.3 计算模型的建立
        3.2.4 桩基础分析模拟过程
        3.2.5 未考虑桩侧负摩阻力模拟结果分析
    3.3 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
        3.3.1 桩侧摩阻力的概念
        3.3.2 桩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与取值
        3.3.3 考虑桩侧负摩阻力的计算模型建立
        3.3.4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株洲某小区地基加固方案设计
    4.1 工程概况
    4.2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4.3 地基事故原因分析
    4.4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设计及施工要求
        4.4.1 地基基础加固方案设计
        4.4.2 施工要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沉降监测方案与监测数据分析
    5.1 监测方案的制定
        5.1.1 监测工程的简介
        5.1.2 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5.1.3 监测点位置布置说明及监测内容
        5.1.4 监测仪器及精度说明
    5.2 监测结果分析
    5.3 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内研究现状
        1.3.2 建筑物墙体裂缝原因和加固国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技术线路
2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现场情况调研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情况
    2.3 病害损伤情况及损伤部位
        2.3.1 墙体裂缝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2 地基基础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3.3 承重结构病害损伤状况及部位
    2.4 墙体砖砌体砌筑形式情况
    2.5 主要构件材料组成情况
    2.6 本章小结
3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特征及分析
    3.1 屋面裂缝研究方法
    3.2 房屋墙体裂缝成因分析
        3.2.1 房屋墙体裂缝初步原因分析
        3.2.2 房屋墙体裂缝系统原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方法研究
    4.1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意义
    4.2 房屋墙体裂缝加固基本原理
    4.3 房屋墙体非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4 房屋墙体受力裂缝的处理方法
    4.5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地基基础加固方法研究
        4.5.1 地基注浆加固法
        4.5.2 基础加固法
    4.6 宁东南铁路站区供电工区综合办公房屋加固修缮方案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甘肃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农村房屋的发展现状
        1.2.2 农村房屋存在的问题
        1.2.3 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的重要性
        1.2.4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农村房屋研究现状
        1.3.2 房屋加固研究现状
    1.4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课题的研究思路
        1.4.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概况及统计分析
    2.1 调查概况
        2.1.1 调查目的和范围
        2.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2.2 农村房屋结构特点及损坏特征分析
        2.2.1 土木结构房屋的特点及损坏特征分析
        2.2.2 砖木结构房屋的特点及损坏特征分析
        2.2.3 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及损坏特征分析
    2.3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2.3.1 农户类型统计分析
        2.3.2 危险性等级统计分析
        2.3.3 危房率统计分析
        2.3.4 结构形式统计分析
        2.3.5 建造时间统计分析
        2.3.6 建筑材料统计分析
        2.3.7 抗震构造措施统计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村房屋整体安全性评价研究
    3.1 引言
    3.2 评价方法介绍
        3.2.1 层次分析法
        3.2.2 灰色关联分析
    3.3 评价流程
        3.3.1 递阶层次结构体系的建立
        3.3.2 评价等级划分
        3.3.3 评价过程介绍
    3.4 农村房屋安全性评价实例
        3.4.1 调研数据统计
        3.4.2 形成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3.4.3 一致性检验
        3.4.4 元素排序及评分
        3.4.5 序列的确定及处理
        3.4.6 关联系数及关联度计算
        3.4.7 安全性等级评定
    3.5 其他行政村房屋安全性评价
    3.6 加固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房屋抗震鉴定及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土木结构房屋抗震鉴定
        4.2.1 一般规定
        4.2.2 结构布置要求
        4.2.3 墙体要求
        4.2.4 构造要求
    4.3 砌体结构房屋抗震鉴定
        4.3.1 一般规定
        4.3.2 B类砌体房屋抗震措施鉴定
        4.3.3 B类砌体房屋抗震承载力验算
        4.3.4 抗震能力指数法
    4.4 土木结构房屋加固方法研究
    4.5 砌体结构房屋墙体加固方法研究
        4.5.1 钢筋网砂浆面层法
        4.5.2 钢筋混凝土板墙法
        4.5.3 外加圈梁—钢筋混凝土柱法
        4.5.4 不同加固方法优缺点对比
    4.6 房屋其他位置加固方法研究
        4.6.1 地基基础加固
        4.6.2 屋面加固
        4.6.3 预制楼板加固
    4.7 加固后抗震能力指数法的应运
        4.7.1 综合抗震能力指数
        4.7.2 墙段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
        4.7.3 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
    4.8 加固后的抗震验算
        4.8.1 刚度计算
        4.8.2 承载力计算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抗震鉴定
        5.2.1 地基基础鉴定
        5.2.2 抗震措施鉴定
        5.2.3 抗震承载力验算
        5.2.4 PKPM抗震验算及对比
        5.2.5 抗震能力指数法
        5.2.6 α和β_(cij)对比
        5.2.7 鉴定结论
    5.3 抗震加固
        5.3.1 钢筋网砂浆面层法
        5.3.2 钢筋混凝土板墙法
        5.3.3 外加圈梁—钢筋混凝土柱法
    5.4 加固方法对比
        5.4.1 重力荷载代表值G对比
        5.4.2 地震剪力标准值V对比
        5.4.3 抗力与效应之比α对比
        5.4.4 楼层综合抗震能力指数βs对比
        5.4.5 经济性对比
    5.5 加固方法选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费县农村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农村房屋现状
    1.3 课题研究意义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费县农村房屋调查概况
    2.1 调查范围
    2.2 调查方法与内容
    2.3 费县农房安全性初步判定依据及处理意见
    2.4 辨别方法
        2.4.1 危险墙体的辨别
        2.4.2 危险梁的辨别
        2.4.3 危险板的辨别
        2.4.4 危险柱的辨别
        2.4.5 危险屋架的辨别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费县农村房屋承重结构特点分析
    3.1 生土结构房屋的特点
    3.2 砖石砌体结构房屋的特点
    3.3 砖木结构房屋的特点
    3.4 砖混结构房屋的特点
    3.5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费县农村房屋修复加固对策
    4.1 生土结构房屋处理方案
    4.2 石砌结构房屋修复加固对策
    4.3 砖木、砖混结构房屋修复加固对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费县典型农村房屋抗震鉴定及加固实例分析
    5.1 生土结构房屋鉴定实例
        5.1.1 工程概况
        5.1.2 处理建议
    5.2 砖木结构房屋加固实例
        5.2.1 工程概况
        5.2.2 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5.3 砖混结构房屋加固实例 1
        5.3.1 工程概况
        5.3.2 检测的目的和内容
        5.3.3 鉴定依据
        5.3.4 检测内容及结果
        5.3.5 鉴定结论及建议
    5.4 砖混结构房屋加固实例 2
        5.4.1 工程概况
        5.4.2 结构安全现状分析
        5.4.3 安全性鉴定评级
        5.4.4 鉴定结论及处理建议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板墙加固法和隔震技术在校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中小学校舍震害总结分析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抗震加固国内外发展现状
        1.3.2 隔震加固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砌体结构加固理论
    2.1 砌体结构校舍常用加固方法
        2.1.1 钢筋网片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法
        2.1.2 扶壁柱加固法
        2.1.3 外加圈梁、构造柱加固法
        2.1.4 其他常用加固法
    2.2 板墙加固法
        2.2.1 板墙加固的施工方法
        2.2.2 板墙加固的计算方法
第3章 隔震加固理论
    3.1 隔震技术简介
        3.1.1 隔震加固技术的原理
        3.1.2 隔震技术的分类及构造做法
        3.1.3 橡胶垫隔震技术的成熟度分析
    3.2 隔震加固方法对比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的优点
    3.3 基于性能的隔震加固实用设计方法
第4章 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抗震鉴定结论与分析
    4.3 板墙加固
    4.4 隔震加固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危房教学楼的墙体灌浆加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民族大学太平园校区改扩建设计研究[D]. 李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保障房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D]. 姚卫忠. 江苏大学, 2020(02)
  • [3]单层砖木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振动台试验与损伤机理研究[D]. 岳永盛.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校舍安全工程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研究[D]. 邓毓. 南昌大学, 2019(01)
  • [5]多层砖混房屋预制板落碰倒塌分析[D]. 吕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6]某安置小区既有建筑物沉降分析与加固[D]. 马朗. 湘潭大学, 2019(02)
  • [7]兰州铁路局银川房建段房屋墙体裂缝形成原因及加固措施研究[D]. 刘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4)
  • [8]甘肃农村房屋危险性调查分析及加固方法研究[D]. 郭文元. 兰州大学, 2018(11)
  • [9]费县农村房屋抗震鉴定与加固对策研究[D]. 李奔.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1)
  • [10]板墙加固法和隔震技术在校舍加固工程中的应用对比[D]. 李玲玲.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危旧教学楼墙体灌浆加固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