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拔罐配合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8例

针刺拔罐配合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8例

一、针刺、拔罐及外敷白药治疗带状疱疹38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茜[1](2021)在《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和口服普瑞巴林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病程介于急性期与后遗神经痛期之间的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更安全、有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皮肤科确诊为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病人68例。采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均分为2组。在同等生活方式教育的前提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对照组单用普瑞巴林口服治疗。两组皆是10天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1天的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血清CD4、CD8、CD4/CD8值,并进行治疗后疗效评定,治疗结束2周后随访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取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VAS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D4、CD8、CD4/CD8方面: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CD4和CD4/CD8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CD8水平降低明显,CD4和CD4/CD8水平升高明显,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较:治疗组PHN发病率为3.12%,对照组PHN发病率为24.24%,治疗组PHN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确切,相较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VA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2.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普瑞巴林。

吴赛[2](2021)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方法对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患者进行治疗,结合其疱疹、疼痛相关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并对两种治疗方式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发生率进行评估,检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初步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HZ相较于常规口服西药治疗的临床优势以及在其治疗过程中与免疫学相关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应用于急性期HZ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研究基础与理论依据,为该治法对急性期HZ免疫调节作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按照急性期HZ的诊断标准与纳入标准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部招募收纳的60例HZ急性期伴神经痛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分为治疗Ⅰ组(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与刺络拔罐组)、治疗Ⅱ组(西药组),两组均为30例。治疗Ⅰ组首先运用烧至红白透亮的毫火针点刺疱疹和局部阿是穴,随即用大小适宜玻璃罐于点刺部位留罐3-5分钟,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或干棉签将吸拔出的疱液、败血进行擦拭处理。取病灶相应神经节段和上下各一神经节段的夹脊穴以及疱疹和疼痛局部阿是穴进行毫针针刺,得气后接通G9805型低频脉冲治疗仪电极,病灶相应部位的上下神经节段的夹脊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一对正、负极,另外于阿是穴围刺处接一对正负极。(参数选用直流电,频率2Hz,连续波,电流1.5-3m A,强度以患者自身能够耐受为度),持续留针30分钟后取下电针导线夹,拔出针灸针。治疗Ⅱ组患者予以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抗病毒、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以及普瑞巴林胶囊镇痛进行常规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两个疗程,7日一疗程。治疗周期间,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疱疹评价指标(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疼痛评价指标(VAS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血清中IL-2与IL-6水平变化以及随访1-3月内PHN的发病率进行观察,综合分析两组临床疗效,最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结合相应的统计方法,对上述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其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疱疹评价指标比较:治疗Ⅰ、Ⅱ组患者疱疹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上具有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疼痛评价指标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前,治疗Ⅰ、Ⅱ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第4d、7d、14d VAS评分均较前一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降低,经两因素多水平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第4d、7d、14d VAS评分对比分析,治疗Ⅰ组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Ⅱ组,差异在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Ⅰ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治疗Ⅱ组早,疼痛持续时间也短于治疗Ⅱ组(P<0.05)。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Ⅰ组患者临床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5例,30例患者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治疗Ⅱ组患者临床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经秩和检验得出,两者总有效率结果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4.PHN发病率比较:治疗Ⅰ组有3例患者发生PHN,发病率为10.00%;治疗Ⅱ组有7例患者发生PHN,发病率为23.33%。以卡方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χ2值为5.963,P值为0.015,小于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血清中IL-2、IL-6水平变化比较:治疗前,治疗Ⅰ、Ⅱ组患者血清中IL-2、IL-6水平经统计分析,均显示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两组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在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IL-6水平在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清中两种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后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P<0.01,在统计学方面差异显着。结论:(1)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治疗急性期HZ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的方法在促进疱疹止疱、结痂、脱痂和缓解疼痛程度时长以及缩短病程方面较之于口服西药治疗均展示出明显的优势。(2)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两种治疗方式均能缓解神经疼痛进而减少PHN的发生,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HZ后能更大程度降低PHN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工作质量。(3)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口服西药在治疗急性期HZ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均有所升高,血清中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但是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组的患者血清中IL-2、IL-6两细胞因子水平升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表现得更为明显,推测两种治疗方法均对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病毒易感性和防治后遗神经痛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在功效相关的免疫学机制方面表现得更为敏感。

何佳[3](2020)在《香木活血酊治疗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疼痛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验证香木活血酊在带状疱疹疼痛(气滞血瘀型)的疗效。研究方法:本课题实际纳入共病例65例,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外用香木活血酊;对照组给予桃红四物汤口服,外用云南白药酊。每周复诊1次,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全程治疗结束后观察记录症状改善情况,计算积分。显效及痊愈患者疗程结束后随访,连续随访2个月,了解患者复发情况。研究结果:1.治疗前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就诊时疼痛相关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具有可比性。2.统计两组总体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42.42%,对照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25%,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总体疗效没有明显差异。3.两组患者在治疗一周、两周后,其疼痛评分,疼痛间隔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经四周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疼痛间隔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试验组连续随访2月,其累计复发1例,复发率4.34%,对照组累计复发两例,复发率10%,经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6.试验组累计有5例发生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导致其中3例脱落,对照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在总体疗效上来看,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具有不错的疗效,疗效差异不明显。2.香木活血酊针对气滞血瘀证4周后疗效好于云南白药酊3.云南白药酊的安全性较香木活血酊安全性更高。

黄敏敏[4](2020)在《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程长短、疼痛缓解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后期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生活质量及补体C3、C4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入组75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n=37例)和对照组(n=38例),治疗组予口服柴瓜蝎汤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均在治疗开始与结束行外周血补体C3、C4水平的检测及相关常规检查;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疼痛评分;于研究开始及结束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治疗病程长短、治愈率及总有效率的高低;研究结束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有无遗留神经痛及计算其发生率;试验期间及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评估其安全性,从而综合评价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脱落及失访5例病例,最终纳入70例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基线一致。(2)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更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程度。(3)治疗病程对比:治疗后,治疗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及止痛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能缩短病程。(4)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5)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DL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对照组,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者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7)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补体C3、C4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对比:结束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治疗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4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1.43%,对照组发生后遗神经痛者15例,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42.86%。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柴瓜蝎汤在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治疗病程、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降低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效果要优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2)柴瓜蝎汤与盐酸伐昔洛韦胶囊在用药安全性及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效果相当。(3)柴瓜蝎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补体C3、C4等免疫系统相关。

陈琦[5](2020)在《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临床安全性,为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推广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皮肤科门诊就诊,符合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疱疹部位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抗病毒、营养神经、外用药),对照组给予口服元通合剂,每次50ml,一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刺络拔罐,隔天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30天随访。观察并记录皮疹情况(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综合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有无出现并发症、肾功能损害及感染、烫伤、皮下血肿、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应用SPSS 22.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疗效判定。结果1.两组患者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上比较,治疗组均比对照组短,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一天后、治疗一个疗程后及1个月后视觉模拟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照组改善明显,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7%,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束后第30天进行电话随访,治疗组2例发生PHN,对照组8例,治疗组PHN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可有效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元通合剂具有清泻肝胆实热,清利肝经湿热的作用,使体内湿热之毒排出体外,刺络拔罐可以排出淤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达到降低疼痛的疗效。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不仅能促进皮疹恢复,降低患者的疼痛、焦虑情况,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还能大幅度降低发生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未增加,是临床上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案。

周晓宇[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艳秋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现代数据挖掘软件,探究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和规律,提高自身的临床技能。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月谢艳秋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中药处方,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标准的病例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中药方剂组成及有关药物的四气、五味、功效、归经分类,并将结果制成图表以供分析使用。根据数据库,选择合适的高频次用药,并将高频次药物导入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24软件,进行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得出新的药物组合。结果:1.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例共计168份,共使用中药86味,药物的总频次为2686次。使用频率前27位(≥20次)的药物有:当归、龙骨、黄芪、磁石、赤芍、炒酸枣仁、没药、乳香、柴胡、茵陈、蜈蚣、醋青皮、太子参、茯苓、栀子、川芎、炒谷芽、苍术、羌活、清半夏、醋延胡索、川楝子、葛根、防风、野菊花、党参、白术。2.对药物的四气进行分析,温性药物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寒性、平性、凉性、热性药。3.对药物的五味进行分析,最常用的是苦味药、辛味药、甘味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4.对药物的归经进行分析,肝经药物使用最多、其后为脾经、心经、肺经。5.对药物的功效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依次为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发散风热药、补血药。6.采用聚类分析,得出5组常用的药物:分别为C1:栀子、醋青皮、茯苓、炒谷芽、太子参、川芎;C2:没药、乳香、蜈蚣、茵陈;C3:磁石、酸枣仁、赤芍;C4:当归、黄芪、煅龙骨;C5:党参、白术、野菊花、防风、葛根、苍术、羌活、清半夏、醋延胡索、川楝子。结论:1.从四气结果观察:温性药的使用最多,其次是寒性药与平性药。因温性药物药性平和,取其温通健脾,理气止痛的功效;寒性药在治疗中发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平性药平调寒热兼能补益,适用于疾病各期。药物五味中:以苦味、辛味、甘味最多,苦味能泻火燥湿,辛味能行气活血,甘味能补益以治本,诸味合用,体现标本兼治的治疗理念。药物归经中:肝、脾、心、肺、胆、肾位居前列,尤以肝、脾为主,调理肝脾为重点,也需兼顾其他脏腑。从药物功效来看:以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发散风热药、补血药、理气药的使用较多,说明治疗当以驱邪扶正相统一。2.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谢艳秋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经验进行了挖掘,得出了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和治疗思路,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雅慧[7](2019)在《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阿昔洛韦和口服外用常规药物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的方面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差,证明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阿昔洛韦在治疗带状疱疹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本次实验总将72例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截法针刺组和口服外用西药组,每组各36例。在研究过程中,一共有8例患者按脱落失访处理(其中治疗组有3例患者未按疗程治疗,1例期间采用其他疗法治疗;对照组有2人未按疗程治疗,2人转用其他疗法,故8人均未参加数据统计),最终治疗组患者32例,对照组患者32例。治疗组的方法是服用阿昔洛韦的同时,每日截法针刺1次,治疗10天为一疗程,连续两疗程,中间休息2天,不定期的给予局部刺络放血;对照组的方法为口服阿昔洛韦每次0.2g,,每日5次;外用阿昔洛韦乳膏,日3次,每次适量,10天为一疗程,连续两疗程,中间休息2天。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重点观察患者疱疹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镇痛效果来辅助证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所得出的结论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将两种方法的疗程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统计软件分析后得出,治疗组和对比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治疗前的VAS数值均没有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5%,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两组疗效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时,治疗组在带状疱疹的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阿昔洛韦片治疗组与口服阿昔洛韦片加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对照组相比,其疗效快速,病程较短,且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比组,且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莫媛[8](2019)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对PHN患者Wnt3a及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 tic neuralgia,PHN)患者血中Wnt3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并对比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单纯拔罐法和加巴喷丁治疗PHN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PHN提供科学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PH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莲花针拔罐组、单纯拔罐组、加巴喷丁组,每组20例。每3天治疗1次,分别在治疗前(第1次治疗前)、13天(第5次治疗前)、28天(第10次治疗前)、43天(第15次治疗前)、58天(第20次治疗前)采集患者静脉血,通过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中TNF-α的含量变化,通过PCR检测Wnt3a的水平变化,并对比三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析综合疗效。结果:(1)莲花针拔罐组总有效率为94.74%,单纯拔罐组总有效率为68.42%,加巴喷丁组为83.33%,莲花针拔罐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拔罐组(P<0.05),与加巴喷丁相比综合疗效评价无明显差异(P>0.05)。(2)三组组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每组在首次治疗前与第5次治疗前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第10次治疗前及之后的治疗与首次治疗前相比,有较好的疗效(P<0.05)。三组组间对比结果显示,在第10次治疗前及之后的治疗,莲花针拔罐组和加巴喷丁组较单纯拔罐组镇痛效果明显(P<0.05);第15次治疗前,莲花针拔罐组疼痛程度较加巴喷丁组明显减轻(P<0.05)。(3)首次治疗前,三组血中TNF-α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0次治疗前及之后的治疗,莲花针拔罐组与另外两组比较,血中TNF-α含量下降明显(P<0.05)。莲花针拔罐组组内比较时,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血中TNF-α的含量持续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者血中Wnt3a的水平在第1次治疗前差异不显(P>0.05);随着治疗次数的递增三组患者Wnt3a的水平逐渐下降,其中莲花针拔罐组下降最显着,加巴喷丁组次之;在第10次、第15次、第20次治疗前莲花针拔罐组Wnt3a的水平低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1)莲花针拔罐逐瘀组、单纯拔罐组、加巴喷丁组治疗PHN均有效,莲花针拔罐组对PHN的镇痛效果更好;(2)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可能通过下调PHN患者血中Wnt3a水平,降低TNF-α的含量,进而起到镇痛作用。

王会霞[9](2011)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文中研究说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之一,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等优势,在PHN的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针灸治疗PHN的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临床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及取穴规律,同时也为日后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刘佳[10](2009)在《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综合评价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制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诊疗和操作标准,促进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并通过该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承担分配隐藏、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共九个研究中心承担研究任务。本次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武汉共六个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为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31日。共纳入167例病例,脱落6例,剔除3例,无中止病例。治疗1组采用铺棉灸疗法(n=61),治疗2组采用叩刺拔罐法(n=5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51)。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结果:基线情况比较:三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综合疗效比较: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91.7%,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棉灸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有显着改善,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指标比较:铺棉灸组结痂时间比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短(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①铺棉灸组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程度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铺棉灸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在镇痛即刻效应方面,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铺棉灸组镇痛起效时间随之缩短,而镇痛维持时间随之增长。③三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60天随访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第90天铺棉灸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连续动态观察比较:①铺棉灸组第8-11天和第22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强度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三组疼痛缓解程度前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8-11天及第22、30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60、90天随访,三组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综合疗效评分单项指标的连续观测上,“局部痛”在第8-11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铺棉灸组“烧灼感”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数目”在治疗第8、9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在第7、8、10、11天,铺棉灸组疗效不如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单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三组治疗方法临床安全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耐受性指标比较:三组耐受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良好疗效,不差于叩刺拔罐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口服伐昔洛韦为主)。在促进带状疱疹结痂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叩刺拔罐组和对照组。铺棉灸疗法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二、针刺、拔罐及外敷白药治疗带状疱疹3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拔罐及外敷白药治疗带状疱疹38例(论文提纲范文)

(1)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和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3 不良反应处理方案
    4 观察指标
        4.1 量表
        4.2 血清CD4、CD8、CD4/CD8
        4.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 疗效评定标准
    6 统计学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1 研究病例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比较
        2.1 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2.2 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4 治疗前CD4、CD8、CD4/CD8 值比较
    3 研究结果统计
        3.1 VAS评分比较
        3.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3 血清CD4、CD8、CD4/CD8 值比较
    4 临床疗效比较
    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1 病因
        1.2 治疗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3 证型选择依据
    4 梅花针放血疗法的选择依据
        4.1 中医方面
        4.2 西医方面
        4.3 临床应用
    5 杠板归外敷的选择依据
        5.1 中医方面
        5.2 西医方面
        5.3 临床应用方面
    6 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的选择依据
    7 阿是穴的选择依据
        7.1 文献记载的选穴规律
        7.2 本题选穴
    8 普瑞巴林的选择依据
    9 CD4、CD8、CD4/CD8 的选择依据
    10 研究结果与分析
        10.1 病例完成情况及基线情况分析
        10.2 基于VAS评分结果分析
        10.3 基于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10.4 基于CD4、CD8、CD4/CD8 水平分析
        10.5 临床疗效评定分析
        10.6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治法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随机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脱落处理
    1.9 研究终止原则
2 研究内容
    2.1 治疗方案
    2.2 观测指标
    2.3 试验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2.5 试验流程图
3 研究结果
    3.1 疱疹评价指标结果
    3.2 疼痛评价指标结果
    3.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L-2、IL-6 水平变化分析结果
    3.4 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中医理论对HZ的认识
        1.1 古文典籍对HZ病名的记载
        1.2 中医理论对HZ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HZ的中医辩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HZ概述
    2 现代医学对HZ的研究概况
        2.1 现代医学对HZ的概述
        2.2 现代医学对HZ发病机制的研究
        2.3 现代医学对HZ急性期治疗方法研究
    3 本项目立论依据
        3.1 针灸治疗方案依据
        3.2 针灸选穴依据
        3.3 观察指标依据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疱疹评价指标分析
        4.2 疼痛评价指标分析
        4.3 PHN发病率及综合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4.4 血清中IL-2、IL-6 在急性期HZ治疗过程中水平变化分析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附录二:综述 近五年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三: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香木活血酊治疗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疼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样本估计
        2.4 病例分组
    3.病例筛选
        3.1 诊断标准
        3.1.1 西医诊断标准
        3.1.2 中医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1.5 剔除、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治疗方法
        4.1.1 基础治疗方案
        4.1.2 试验组治疗方案
        4.1.3 对照组治疗方案
        4.2 观察内容
        4.2.1 一般观察项目
        4.2.2 疼痛评分观察
        4.2.3 综合疗效观察
        4.2.4 复发率观察
        4.2.5 安全性观察
        4.2.6 疗程及随访
        4.2.7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及日常护理
        4.2.8 不良反应的处理
    5 数据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病例脱落情况及原因分析
    2 基线研究
        2.1 受试者性别分布情况
        2.2 年龄分布情况
        2.3 两组初诊时疼痛强度评分
        2.4 两组初诊时疼痛间隔时间评分
        2.5 两组初诊时疼痛持续时间评分
    3 综合疗效评价
        3.1 两组疗程结束后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疼痛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疼痛间隔时间评分比较
        3.4 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2周、4周疼痛持续时间评分比较
    4 随访情况比较
    5 不良反应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现代医学认识
        1.2 祖国医学的认识
        1.3 创新性
    2 文氏皮科对于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文氏皮科对带状疱疹气滞血瘀证的认识
    3 桃红四物汤选方依据
        3.1 桃红四物汤方义分析
        3.2 桃红四物汤加减分析
        3.3 桃红四物汤药理研究
    4 酊剂的选择依据
    5 试验组选择依据
        5.1 香木活血散组方分析
        5.2 香木活血散药物组成分析
        5.3 香木活血散组成药理研究
    6 酊剂的选用与使用注意
    7 对照组选择依据
    8 结果讨论
        8.1 整体疗效分析
        8.2 组内治疗前后分析
        8.3 组间治疗的前后分析
        8.4 复发情况分析
        8.5 安全性分析
    9 典型病例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1
附录 1 患者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
附录 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综述
    1.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概况
    2.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疼痛机制的认识
        2.1 外周机制
        2.1.1 周围神经炎症
        2.1.2 离子通道表达
        2.1.3 外周敏化
        2.2 中枢机制
        2.3 免疫因素
        2.4 情志相关因素
    3.带状疱疹疼痛的西医治疗
        3.1 口服药物治疗
        3.2 其他治疗
    4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4.1 关于病名的认识
        4.2 关于病因病机的认识
        4.3 内治法
        4.4 针灸
        4.5 中药熏药(蒸)治疗
        4.6 其他外治法
    参考文献2

(4)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组
    2.3 对照组
    2.4 生活调摄
    2.5 治疗疗程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脱落病例
    4.2 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4.3 疼痛评分
    4.4 治疗病程对比
    4.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4.6 生活质量评分
    4.7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4.8 补体C3、C4的检测
    4.9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5 讨论
    5.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研究
    5.2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5.3 导师对于带状疱疹的中医认识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疼痛评分
    6.2 治疗病程对比
    6.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6.4 生活质量评分
    6.5 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
    6.6 补体C3、C4水平比较结果分析
    6.7 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科研及工作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研究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刺络拔罐操作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指标
    2.6 安全性评价
    2.7 随访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皮疹恢复比较
    3.3 VAS、HAMA、PSQI量表评分比较
    3.4 疗效比较
    3.5 PHN发生情况
    3.6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1.1 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
        1.2 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
        1.3 带状疱疹的中医外治
    2.西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2.2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2.3 PHN
        2.4 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2.5 带状疱疹的免疫预防
    3.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的特点及意义
        3.1 元通合剂的方义分析
        3.2 刺络拔罐的作用
    4.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临床观察表
附录三 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艳秋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古代中医对带状疱疹的研究
        1.1 病名起源
        1.2 古代病因病机
        1.3 古代中医的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3.数据挖掘方法
    4.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分析
    2.药物的四气分析与探讨
    3.对药物的五味分析与探讨
    4.对药物的归经分析和探讨
    5.对药物的功效分析与探讨
    6.新药物组合的分析与探讨
    7.辨证调护
    8.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带状疱疹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进展
        3.1 西医对带状疱疹的治疗
        3.2 祖国医学对于带状疱疹的治疗进展
    4 小结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及疗效观察
    4 注意事项
    5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6 实验安全性评价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比较
        7.2 临床资料比较
    8 观察并统计临床结果
        8.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
        8.2 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的随访对比分析
讨论
    1 古中医对本病的综合认识
        1.1 古代医家对本病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
        1.2 古代各位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综合古代医家的治疗手段
    2 现代医学对于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理论认识
        2.2 临床表现
        2.3 带状疱疹的治疗概况
    3 本课题的确立依据和效果分析
        3.1 方法依据
    4 详析截法针刺结合刺络放血加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作用机制
    5 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对PHN患者Wnt3a及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PHN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PHN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治疗PHN的概况
    2 壮医对PHN的认识
        2.1 壮医对PHN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壮医治疗PHN的概况
    3 对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的认识
        3.1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的源流
        3.2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的临床应用
    4 现代医学对PHN的认识
        4.1 流行病学
        4.2 对PHN发病机制的认识
        4.2.1 TNF-α
        4.2.2 Wnt3a
        4.3 现代医学治疗PHN的概况
    5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设计
        2.2 治疗方法
        2.3 标本采集
        2.4 临床观察指标和项目
        2.5 实验室指标检测及方法
        2.5.1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NF-α的含量
        2.5.2 Real-Time PCR检测Wnt3a表达
        2.6 统计学处理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2 基本资料比较
    3 VAS评分比较
    4 综合疗效比较
    5 TNF-α含量比较
    6 Wnt3a表达比较
    7 不良反应分析
    8 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Wnt3a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
    2 TNF-α与 PHN的关系
    3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治疗PHN理论依据
    4 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对PHN机制探讨
    5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1 课题来源
    2 研究背景
    3 关于铺棉灸疗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试验设计
        1.1 研究设计类型
        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1.3 随机方法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1.5 对照
    2 研究人群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2.5 研究中止原则
    3 试验方法
        3.1 中央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随访
        3.4 合并用药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6 研究人员资质情况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观察项目
        4.2 一般体格检查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观察指标
        4.5 其他指标
    5 试验指标评价
        5.1 可比性评价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评价
        5.4 其他指标评价
    6 统计分析
        6.1 统计分析计划书
        6.2 数据录入与提取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7.1 试验方案的优化
        7.2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7.3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7.4 研究培训
        7.5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7.6 质量控制体系
    8 伦理学审查
        8.1 伦理审查体系
        8.2 受益与风险
        8.3 知情同意
        8.4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9 临床研究流程图
    10 试验结果
        10.1 受试者入选情况
        10.2 可比性分析
        10.3 疗效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病名来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辩证论治
    3 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
        3.1 配穴组方的确定
        3.2 配穴分析
    4 关于特色疗法—铺棉灸疗法的讨论
        4.1 概述
        4.2 铺棉灸治病机制
        4.3 铺棉灸法的临床应用
        4.4 选择铺棉灸法的意义
        4.5 铺棉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4.6 关于形成铺棉灸疗法操作标准的讨论
    5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5.1 受试者入选情况
        5.2 可比性分析
        5.3 疗效分析
    6 关于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讨论
        6.1 循证医学对针灸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
        6.2 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带状疱疹现代研究进展
        1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病因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诱发因素
        2.4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3 治疗
        3.1 物理疗法
        3.2 药物治疗
        3.3 神经节阻滞疗法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3.5 其他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2.1 毫针针刺
        2.2 叩刺拔罐
        2.3 围刺
        2.4 火针
        2.5 穴位注射
        2.6 电针
        2.7 耳穴
        2.8 灸法
        2.9 综合疗法
        2.10 铺棉灸疗法
        2.11 特色疗法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3.1 毫针针刺
        3.2 电针
        3.3 叩刺拔罐
        3.4 火针
        3.5 穴位注射
        3.6 综合疗法
        3.7 特色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铺棉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皮肤疾病
        1.1 带状疱疹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3 神经性皮炎
        1.4 银屑病
        1.5 其他皮肤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
    3 其它疾病
    4 名家经验介绍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
附件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
    典型病例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针刺、拔罐及外敷白药治疗带状疱疹3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梅花针放血联合杠板归外敷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D]. 李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电针夹脊穴联合毫火针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IL-2、IL-6的影响[D]. 吴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香木活血酊治疗带状疱疹(气滞血瘀型)疼痛的疗效观察[D]. 何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柴瓜蝎汤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 黄敏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元通合剂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D]. 陈琦.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谢艳秋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研究[D]. 周晓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截法配合刺络放血加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D]. 宋雅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对PHN患者Wnt3a及TNF-α的影响[D]. 莫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9]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概况[J]. 王会霞. 针灸临床杂志, 2011(01)
  • [10]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D]. 刘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针刺拔罐配合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3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