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学借走钢笔不还怎么办?(论文文献综述)
叶兆言[1](2021)在《通往父亲之路》文中提出这是一对父子的故事,也是一个家族的时代记忆。在通往父亲的那条路上,你遇到过什么?如果将视角放大,作为人类整体的我们,在通向或背离父辈的路上,又正面临着什么?1张左张左这名字,是他妈魏明韦给取的。魏明韦生下张左不久,赶上"反右"运动,她是共产党员,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地下党,心直口快愤世嫉俗,大大咧咧地给上级领导提意见,说了些什么,结果被打成右派。送到农村去劳改一年,
彭东明[2](2021)在《一生的长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物小传喻杰(1902-1989):1902年3月出生于平江县嘉义乡一贫农家庭。1926年夏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1月19日随红六团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1936年7月初,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供给学校校长。"七七事变"后,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供给部长、西北贸易公司经理兼西北农民银行行长、陕甘宁边区工商厅厅长等,为陕甘宁边区发展、保证军队供给、支援抗日战争做了大量工作。1945年曾作为中共和边区工商界代表随周恩来同志参加国共重庆谈判。
廖旋[3](2021)在《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穷尽性地统计分析了《HSK标准教程》、《汉语教程(第3版)》和《发展汉语(第2版)》三套对外汉语综合教材中的语篇省略,共收集到1318条语料。将语篇省略归纳为名词性成分省略、动词性成分省略和多个成分省略三大类。其中名词性成分省略以名词(或名词词组)省略和人称代词省略为主;动词性成分省略以动词词组省略为主,且大多是动宾短语省略;多个成分省略主要以两个以上名词性成分省略为主,在句中作主语和宾语。研究发现汉语综合教材均注意到了语篇省略,教材课文大都呈现了各类语篇省略形式,语言点注释部分也均有简略说明,但课文语篇省略编排合理性不够,复现量不足;语言点注释不全面,未遵循“级差”原则;课后练习亦未能紧扣课文对应的语篇省略形式展开,题量不足,题型单一。编写汉语综合教材语篇省略相关内容时,建议:教材课文注意不同语篇省略类别的齐全,重视语篇省略的复现,语篇省略结构形式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等级相当;教材语言点注释注意不同类别语篇省略的对比,注意在与其他语法知识点的结合过程中凸显语篇省略类型的特点;围绕课文语篇省略展开相关练习,增加广告语篇练习,依据练习层级性丰富语篇省略题型,保证习得语篇省略所需的练习量。
刘玉娟[4](2020)在《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记忆是知识的唯一管控人”,一切知识的来源都在于记忆。如何将繁多的字词“记得准”,减少错别字;如何将丰富的语文知识“记得牢”,运用得活;如何将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记得多”,积累得多,都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在实际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少注重记忆方法的传授,学生也没有掌握系统高效的记忆规律,只能死记硬背。语文学习“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因此将记忆方法引入中学语文教学,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是选题意义和研究综述。重点阐述了将记忆方法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从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理论研究、教育界关于中学生记忆的应用研究两方面,对选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这些成果是本论文写作的立论基础和有益借鉴。第二章探讨了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认知学习、建构学习、记忆过程与策略、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等理论是本论文写作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启示我们,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特点选择最佳的记忆方法,促进学生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第三章采用“听课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等形式,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将记忆方法引入语文教学的意识,在诗歌和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也能采用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与记忆,但仍存在着记忆方法不够系统、轻视记忆过程、教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第四章着重阐述了图像记忆法、思维导图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定位奇象法和连锁故事法等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春》、《蜀道难》、《锦瑟》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教学案例,针对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突出了实际教学中的操作性。第五章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对记忆方法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证明记忆规律的正确使用能大大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并从“提升记忆素养”、“扩展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式”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便于一线教师参考。
伊娟[5](2020)在《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让每个孩子享受教育带来的福祉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课堂消极沉默作为教育活动中极其微观的现象,潜藏着丰富而又复杂的教育意蕴。探究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动态生成机制及其原因,既是顺应教育公平公正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诉求,符合教育活动的应有之义。本研究通过深入Y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发现部分小学生存在不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的状况,并经常以消极沉默的方式应对课堂教学互动。于是,研究者通过目的性抽样的方式选取13名小学生对其进行课堂观察、访谈和实物收集,并通过对资料的不断归纳、分析,确定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的基本类型,并聚焦3名小学生作为叙事研究的对象。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互动情境中,3名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程度不同,追根溯源,他们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形成过程与关键事件紧密相关,并由此造成不同的个人感受与认知,继而产生相应的行动反应。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存在情境性、阶段性、被动性的特点,且三类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原因既存在个性,又存在共性。在个性因素方面,倾向消极沉默转变为倾向发言型学生主要受家庭教育、互动机会的影响,倾向发言转变为倾向消极沉默型学生主要受面子意识、座位排列方式的影响,稳定型消极沉默者主要受交往资质、生生关系的影响。在共性因素方面,三类小学生都受生活世界因素、主体间性因素、交往话语因素和沉默螺旋因素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为更好的把握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规律,由此建构出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模型。本研究试图从共性因素出发,提出教学内容和校园活动应融入生活世界、规范师生话语行为、构建交往共同体、打破沉默螺旋等解决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转化策略,以帮助所有沉默类型的小学生打破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学会进一步表达。
李成[6](2019)在《书事杂忆》文中指出那些年,借而没还的书我不知道人们是否都有过借书而不还的事,大约读书人总是难免吧。我老实承认自己是有的。那理由似乎也很堂皇:我太爱这本书了。这虽不成为其理由,但多少也算是"情有可原"吧,似乎比孔乙己的"窃书不为偷"的狡辩总要强些,因为毕竟是"借",这里面含有友情的成分,即过于仗恃友情了。我已经不记得我在初中阶段有没有借书不还的事了。因为时间太过遥远。我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从教历史的李老师的书架上觅得一本《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我就没有还。这位李老师寝室里有一架书,但除了
王刊[7](2018)在《摇摇晃晃的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地震李琦还记得,早自习刚过,刘爸就急匆匆地撞进办公室。李老,学校为啥子要搬?刘爸夹着黑色公文包,锁着眉。正埋头批作业的同事,都惊讶地抬起头来。关于迁校,这应该是家长中第一个知道消息的。李琦从座位上站起来,搓着手,又看了看周文,像是要在他的脸上选择一些有用的词语。是、是、是谣传,莫信。周文接过话头后,就有些后悔。在八卦横行的年代,办
周朝军[8](2017)在《九月火车》文中研究指明第一章光明之门多年之后,周剑鸣依然无法忘却那个黄昏在鲁南小城临沂看到的那片云朵,它像一副少年的肋骨,枯瘦如柴,和翅膀有关,和飞行有关,冥冥中带着某种启示和指引。时至今日,他仍然惊讶于它的不可名状以及它背后那片天空的深不可测。天空和云朵之间仿佛隐藏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充满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指引他再次回到那个记忆中无法安放的师大。新生入学,胖三被分在梅园416寝室靠窗的上铺。因为来得晚,其他两个上铺已经分别
逄金一[9](2017)在《蒙在鼓里》文中研究指明一勉强看了会儿代数——好比某些官员漫不经心地勉强研究着民生规划——抬头看了看依旧的墙壁和依然的人群,闷头沉思了一会儿——好比那些官员闷头沉思自己乏味的黄脸婆——我很觉没趣。正巧一只小虫趣意盎然地飞来。它在我头顶嗡嗡绕了三圈,最后居然误撞我发,落到代数书上。看来代数那些绕来绕去的概念也"非人地"把小虫子绕进去了。
李晶[10](2017)在《睦南道》文中研究说明妈妈埋着脸整理爸爸的遗物,手里拿起一件洁净的白衬衣自言自语:总是这个习惯,洗就洗得雪白……爸爸无可追回地永远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仿佛河岸一下子塌掉,生活忽然折断了。永远记得衣袖上别着一圈黑孝箍的凄楚日子,寒冷的静夜里妈妈持续的哭泣令人心碎。妈妈不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的哭声对我的影响是严重的,从此伤感成为一种顽症,永难治愈。
二、同学借走钢笔不还怎么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学借走钢笔不还怎么办?(论文提纲范文)
(1)通往父亲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1 张左 |
2 外公魏仁 |
3 张希夷 |
4 还是张希夷 |
5 张左和张希夷 |
通往父亲之路 |
(2)一生的长征(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小传 |
回乡 |
到横圳去 |
走过的路蹲过的山 |
丽江电站 |
乡村顾问 |
太平洋警察 |
调羹 |
靠山吃山 |
白胡子黑胡子 |
没有落后的群众 |
一河水一把伞 |
娘啊,娘 |
我欠你的债最多 |
猪事 |
家事国事 |
前门后门 |
偷瓜贼 |
1985年的秋天 |
国家没有粮食 |
长征长征 |
补记 |
(3)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语篇省略相关研究 |
1.2.2 语篇省略教学相关研究 |
1.3 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
第2章 三套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 |
2.1 语料来源 |
2.2 语篇省略的类别和特点 |
2.2.1 课文中的各类省略 |
2.2.1.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1.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1.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2 语言点注释中的各类省略 |
2.2.2.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2.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2.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3 练习中的各类省略 |
2.2.3.1 名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3.2 动词性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3.3 多个成分省略及特点 |
2.2.4 小结 |
2.2.4.1 名词性成分省略 |
2.2.4.2 动词性成分省略 |
2.3.4.3 多个成分省略 |
第3章 问题与对策 |
3.1 存在的问题 |
3.1.1 课文的语篇省略方面 |
3.1.2 语言点注释的语篇省略方面 |
3.1.3 练习的语篇省略方面 |
3.2 建议与对策 |
3.2.1 课文语篇省略的类别齐全与呈现 |
3.2.2 语言点注释语篇省略的对比与结合 |
3.2.3 练习语篇省略的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三套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语料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4)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的缘起 |
1.1.1 记忆的重要性 |
1.1.2 记忆与语文学习 |
1.1.3 新课改的相关要求 |
1.1.4 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运用中的困扰 |
1.2 选题的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1 心理学界关于记忆的研究历程 |
1.3.2 教育界关于中学生学习与记忆的研究 |
1.3.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1.4 研究方法 |
2.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及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1 中学生的记忆发展特征 |
2.1.1 逻辑记忆能力显着提高 |
2.1.2 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
2.1.3 易于掌握各种记忆规律 |
2.2 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
2.2.1 记忆的过程 |
2.2.2 记忆的策略 |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记忆方法的不足是制约中学语文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
3.1 基于问卷调查的现状分析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工具 |
3.1.3 调查过程 |
3.1.4 数据分析 |
3.1.4.1 语文学习现状分析 |
3.1.4.2 认知风格问卷分析 |
3.1.4.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分析 |
3.2 基于听课记录的现状分析 |
3.2.1 听课目的 |
3.2.2 听课对象 |
3.2.3 听课内容 |
3.2.4 听课记录分析 |
3.2.4.1 现代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2 诗歌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2.4.3 文言文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3.3 问题总结与原因分析 |
3.3.1 问题总结 |
3.3.1.1 教师层面 |
3.3.1.2 学生层面 |
3.3.2 原因分析 |
3.3.2.1 教师层面 |
3.3.2.2 学生层面 |
4.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
4.1 图像记忆法 |
4.1.1 图像记忆法的原理 |
4.1.2 教学案例之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4.1.3 运用图像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2 思维导图记忆法 |
4.2.1 思维导图记忆法的原理 |
4.2.2 教学案例之二:《春》 |
4.2.3 运用思维导图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3 联想记忆法 |
4.3.1 联想记忆法的原理 |
4.3.2 教学案例之三:《蜀道难》 |
4.3.3 运用联想记忆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4 定位奇象法 |
4.4.1 定位奇象法的原理 |
4.4.2 教学案例之四:《锦瑟》 |
4.4.3 运用定位奇象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4.5 连锁故事法 |
4.5.1 连锁故事法的原理 |
4.5.2 教学案例之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4.5.3 运用连锁故事法的教学效果评析 |
5.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以秦安县第一高级中学为例 |
5.1 实验的设计及实施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对象 |
5.1.3 实验时间 |
5.1.4 实验材料 |
5.1.5 实验工具 |
5.1.6 实验方案 |
5.2 实验数据分析 |
5.2.1 前/后测试卷分析 |
5.2.2 调查问卷分析 |
5.2.3 访谈发现 |
5.2.3.1 学生访谈 |
5.2.3.2 教师访谈 |
5.3 实验的结论与教学建议 |
5.3.1 主要结论 |
5.3.2 教学建议 |
5.3.2.1 提升记忆素养 |
5.3.2.2 扩展教学活动 |
5.3.2.3 改进教学方式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语文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认知风格问卷 |
附录3 记忆方法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4 学前测试卷 |
附录5 学后测试卷 |
附录6 将记忆方法融入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调查表 |
附录7 访谈提纲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5)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1.顺应教育公平公正的客观要求 |
2.实现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现实诉求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沉默 |
(二)课堂沉默 |
(三)课堂消极沉默 |
三、文献综述 |
(一)课堂沉默的内涵与特征 |
(二)课堂沉默的分类 |
(三)课堂沉默的功能与作用 |
(四)课堂沉默的原因 |
(五)解决课堂沉默的策略 |
(六)研究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 |
(三)理论预设 |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1.研究对象初探 |
2.确定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1.叙事研究法 |
2.具体收集资料方法 |
(四)研究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
六、小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及分析 |
(一)师生互动情境下的课堂参与现状及分析 |
1.师生互动中的“抛锚者” |
2.师生互动中的“扛把子” |
(二)生生互动情境下的课堂参与现状及分析 |
1.生生互动中的“被忽视者” |
2.生生互动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
(三)生本互动情景下的课堂参与现状及分析 |
1.生本互动中的“自我放弃者” |
2.生本互动中的“积极对话者” |
(四)小结:从课堂参与现状看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 |
1.学生A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 |
2.学生D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 |
3.学生E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 |
七、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特点及成因 |
(一)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特点 |
1.情境性 |
2.阶段性 |
3.被动性 |
(二)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成因 |
1.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个性分析 |
2.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共性分析 |
八、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与发展的思考 |
(一)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形成与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
1.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的形成与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2.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是个性因素和共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
(二)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与发展的动态模型 |
九、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的转化策略 |
(一)融入生活世界:交往的背景 |
1.教学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
2.校园活动联系学生需要,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
(二)规范话语行为:交往的有效性 |
1.强化教师话语规范性,促进师生沟通有效性 |
2.提升教师话语亲和力,加强学生话语坦诚性 |
(三)构建交往共同体:主体间性的呈现 |
1.尊重学生话语权,创造平等的课堂生态 |
2.增强交往主动性,明确自身的主体担当 |
(四)打破沉默螺旋:互动氛围的营造 |
1.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培养相互认同感 |
2.树立正确学习动机,保持学习平常心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书事杂忆(论文提纲范文)
那些年,借而没还的书 |
爱上孔网 |
抄书 |
(10)睦南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四、同学借走钢笔不还怎么办?(论文参考文献)
- [1]通往父亲之路[J]. 叶兆言.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1(05)
- [2]一生的长征[J]. 彭东明. 当代, 2021(03)
- [3]对外汉语综合教材的语篇省略研究[D]. 廖旋. 浙江科技学院, 2021(03)
- [4]效率提升目标下记忆方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刘玉娟.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5]小学生课堂消极沉默现象形成过程的叙事研究[D]. 伊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书事杂忆[J]. 李成. 雪莲, 2019(07)
- [7]摇摇晃晃的墙[J]. 王刊. 百花洲, 2018(06)
- [8]九月火车[J]. 周朝军. 时代文学, 2017(12)
- [9]蒙在鼓里[J]. 逄金一. 时代文学, 2017(06)
- [10]睦南道[J]. 李晶. 天涯,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