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

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

一、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论文文献综述)

吴杰明[1](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军事教育》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军事教育。党领导红色军事教育的历程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国兴军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带领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支撑。回顾总结百年历程,深入探讨党领导红色军事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经验启示,对新时代推动发展世界一流军事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实现强国兴军伟大目标具有重要价值。

刘建[2](2021)在《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叶剑英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叶剑英亲自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民军队从创建到发展一直到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指导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我国军队发展现状充分结合,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军事思想。叶剑英一生卓越的军事思想不仅属于过去,更对当下我国强军兴军战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系统研究叶剑英军事思想不仅有助于确立其在中国人民军队发展史的地位,更对今天强军兴军战略的推进有重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以时间为主线,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叶剑英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和当代启示。首先,本文以叶剑英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对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形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深刻剖析了叶剑英军事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基础。其次,从政治建军思想、人民战争思想、军事经济思想、国防现代化思想四个不同方面对叶剑英军事思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分别归纳总结其在四个不同方面军事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创新性、时代性、整体性。紧接着,客观分析和评价叶剑英军事思想在我国人民军队创建和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究了叶剑英军事思想对今天我国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所具有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叶剑英军事思想不仅在我国军队创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今天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张自立,龚正[3](2020)在《军校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队人才的需求,提升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从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角度出发,分析我军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定位,提出着眼队伍构成、突出政治引领,整合现有资源、发挥最大效能,探索外部引进、激活鲶鱼模式,完善政策制度、破解矛盾问题,适应体制编制、优化管理环境等建设路径,并指出师资队伍建设应认清队伍建设的长期性、贯彻优先发展的主战略、提高教员岗位的吸引力等问题,为军队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于娅娥[4](2020)在《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干部教育研究 ——以“红军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和培养优秀干部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干部教育问题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长征时期的红军干部教育,可以更好地探寻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来龙去脉与实践方法,进一步深化认识党的干部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强化干部教育和管理军事院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中国梦、强军梦奠定组织基础。长征时期的红军干部教育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一方面,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途中,中国工农红军继承了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领导下,组建“红军大学”,完善学校的组织管理机构,选调优秀教员和红军干部进入“红军大学”执教或者进修,解决红军队伍中出现的干部短缺和红军战士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问题;另一方面,红军干部需要不断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与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综合当时红军干部队伍自身出现的问题和中国革命发展面临的挑战,“红军大学”从文化知识、政治理论、军事理论、实战技能和部队管理五个方面入手,对干部学员进行培训。在长期的红军干部教育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烙印的四大特征:高度重视学员的政治学习、重在红军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和短训速成的培养模式。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正确指导下,通过“红军大学”这个“大熔炉”,使红军干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积极的发展,为提高红军队伍的战斗力奠定了组织基础;“红军大学”这块阵地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也有效地宣传了我党的民族政策,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矛盾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红军大学”全体师生所展现的精神与作风,参与并塑造了长征精神。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如红军干部教育带有一定的“游击性”、学制较短,不利于干部的系统培养;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个别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总体上看,大批红军干部经受住了考验,快速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干部。

刘硕[5](2019)在《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文中认为推进军队院校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一流军队院校,是习近平军事教育思想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军队院校既是军队的列编单位,又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既是“军”又是“校”的“非单一化”组织属性,决定了其教育管理有着与军队管理及地方高校管理相区别的鲜明特点,既要体现军队管理特色,又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实现军事统一、教育民主与办学高效的有机结合。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忽视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属性,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缺失,组织活力与创新能力不足。随着我国军队革命性体系重塑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加速推进,随着现代军校科技元素不断增加、学术属性不断增强、新兴领域和新质力量不断涌现,深化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内部治理结构的科学构建。鲜明地提出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概念并开展相关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突出了军队建设依法从严治军的总基调,也为军队院校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新时代,党的军事指导思想的丰富发展,治理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为我国军队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鉴于治理理论强调民主意识、重视制度权威、关注主体利益,将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互动化、治理规则法制化等核心思想和有益成分引入我国军队院校的教育管理实践,必将有助于完善教育管理组织系统、改进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依法从严。论文以习近平新时代军事教育思想为根本遵循,以治理理论为理论支撑,在继承我国军队院校教育管理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地方高校改革与发达国家军事院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按照理论阐释、历史沿革、现实困境、经验借鉴、路径构建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论述,力求比较清晰的呈现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全景。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以军队院校内部事务决策为载体,由内部治理结构合法性依据、内部治理结构要素和决策结果评价三个方面构建的内部治理结构概念模型。基于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实质是权力问题,通过提出权力假设、确定测量题项、发放调查问卷和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与检验分析,从权力形式、权力层次、权力重心三个维度对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发展现状、权力配置特点与存在主要问题给予深入的系统解构,试图展示一种从权力维度分析管理症结的方法路径,进而把握军队院校教育管理问题的本质,寻求内部权力合理配置运行的可能轨迹。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和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通过个案研究发现,美国军种官校权力形式多元、内部决策民主,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等权力结构与运行特点得益于其完善配套的法规制度和长期以来的严格执法。我国军队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及时更新理念、不断改革创新,在院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改变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失衡现状,理顺政治权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相互关系,着力构建以政治权力为领导核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的内部治理结构。

王净[6](2019)在《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开展队伍建设研究成为提高军队院校办学育人水平、深化军事人力资源制度改革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现实需要。本文针对新时期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特点,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首先从文职人员制度入手,指出建设文职人员队伍是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历史必然选择,通过分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接着,从队伍规模、制度建设、岗位任职能力三个方面阐述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针对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进行了较全面的现状调研,并从制度、人数、编制、福利待遇四个角度分析影响和制约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结合美军和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整体现状,得到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的重要启示。根据调研现状及外军建设经验,提出了具有我军特色的“军”字化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策略。要加强顶层立法建设和院校日常管理制度,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通过拓宽渠道、定向引进和计划调控,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利用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和军事训练,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采取专家指导、部队实践和选拔送学,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坚持军事文化激励、评价激励、成长和成就激励,实现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等措施,为健全和完善我军文职人员制度、提高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提供了有益参考。

颉永祥[7](2019)在《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确立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把军民融合发展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布局加以推进,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向深度推进,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也迎来了改革春风,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要继续走下去,同时要坚持军队需求主导,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2017年,根据军队改革有关部署,不再招收和选拔国防生。现阶段最代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形式的国防生培养制度停止,如何顺应改革形势要求创新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在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把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模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回顾了我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发展阶段历程,重点总结分析了国防生培养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以美军为代表的外军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后备军官的经验做法,利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与美国等世界军事强国军事人才培养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探寻解决的方法,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提出在军民融合模式下培养军事人才和军事人才选拔招录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和选拔招录的模式设想。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要以为强军兴军提供高素质人才为牵引,树立大国防观念,通过大范围培育、精英化培养、精准选拔招录,为军队培育选拔精英式人才,为高校培养一个正能量群体,真正实现军地共赢。

鲁娟,周文超,戴伯军[8](2019)在《世界一流军事院校师资队伍的共性特征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本文剖析了世界一流军事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教员由军官和文职两类人员组成,形成优势互补;二是教员学历、职称高,尤其是授课教员;三是生师比不高,保证了教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于我军院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李楠,张宇航,欧朝敏,刘燕,朱桂菊[9](2018)在《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构建科学、可行的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建设世界一流军事院校不可或缺的基础。本文在借鉴国内外高校评价指标体系共性规律的基础上,遵循政治建校、以战领教和一流标准的理念,通过统计分析和理论演绎等方法构建"一体三维"的指标体系,并提出应用指标体系的原则。"一体"指的是一套指标体系,包括"5+1"的一级指标框架,下设15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及百余个观测点。"三维"是指三个维度,具体包括政治、军事和高等教育,对同一套指标体系按三个维度评价我军院校的办学水平。

陈睿虎[10](2018)在《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趋势,着眼实现新时代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从国家战略高度就科技兴军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和战略部署。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接力运用科技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尝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法,对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展开研究。从国际大势、国内现实基础以及我军自身建设三个维度来看,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是深深扎根于所处时代,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产物。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科学系统、内涵丰富,可以概括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武器装备体系、培养造就高素质军事科技人才队伍、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优化、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六个方面。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此同时,推动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需要各级在落实、深化和具体化上下功夫,不断开创强军兴军的新局面。

二、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军事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红色军事教育的重大意义
    (一)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培养道路,为党和军队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三)传承和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文化,为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铸牢红色基因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红色军事教育的光辉历程
    (一)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27年人民军队创立,红色军事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孕育萌芽
    (二)从1927年人民军队创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红色军事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创建发展
    (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红色军事教育在党的领导下曲折前行
    (四)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前,红色军事教育在党的领导下恢复完善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军事教育在党的领导下重构重塑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红色军事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牢牢把握军事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必须始终坚持把军事教育摆在战略位置
    (三)必须确立正确的军事教育指导方针
    (四)必须努力探索军事教育的客观规律
    (五)必须不断推进军事教育的改革创新

(2)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一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基础
    第一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军事理论
        (二)列宁军事理论
        (三)西方及日本等国的军事理论
        (四)中国古代传统军事思想
        (五)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第二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斗争实践
        (二)叶剑英军旅生涯的自身实践
第二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政治建军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者
        (二)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第二节 人民战争思想
        (一)战争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二)要重视民兵建设
    第三节 军事经济思想
        (一)经济发展和军事建设是辩证统一的
        (二)把有限的人力物力优先发展重点武器装备
        (三)要坚持勤俭建军的方针
    第四节 国防现代化思想
        (一)要大力发展无产阶级军事科学
        (二)要整顿科研机构以实现国防工业现代化
        (三)要不断调整编制体制以提高部队素质
        (四)要实现军队训练现代化
        (五)要加速后勤现代化
第三章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创新性
        (二)时代性
        (三)整体性
    第二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叶剑英军事思想是马恩列军事思想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二)叶剑英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叶剑英军事思想是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三节 叶剑英军事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坚决贯彻政治建军这一原则
        (二)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
        (三)持续推动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持续深化军队改革以实现军队现代化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军校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定位
    1)有高度。
    2)有特色。
    3)有引领。
2 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路径
    1)着眼队伍构成变化,突出政治引领。
    2)立足现有力量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3)探索外部引进模式,激活鲶鱼效应。
    4)丰富完善政策制度,破解矛盾问题。
    5)适应新的体制编制,优化管理环境。
3 应注意的问题
    1)认清队伍建设的长期性。
    2)贯彻优先发展的主战略。
    3)提高教员岗位的吸引力。
4 结 语

(4)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干部教育研究 ——以“红军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现状
        (二) 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一章 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决策背景与准备
    一、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决策背景
        (一)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优良传统
        (二) 红军队伍中军政干部不足
        (三) 红军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
        (四) 红军队伍的管理建设亟待加强
    二、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前期准备
        (一) 组建“红军大学”,健全组织机构
        (二) 选配“红军大学”教员
        (三) 选派“红军大学”学员
第二章 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一、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 文化知识
        (二) 思想政治理论
        (三) 军事理论
        (四) 实战技能
        (五) 部队管理理论
    二、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特点
        (一) 高度重视干部学员的政治学习
        (二) 重视干部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 速成短训的培养模式
        (四)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第三章 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历史贡献及局限性
    一、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历史贡献
        (一) 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
        (二) 加强了红军队伍的管理与建设
        (三) 宣传了我党的民族政策
        (四) 传播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五) 塑造了“红军大学”精神
    二、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历史局限性
        (一) 红军干部教育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二) 忽视了个别学员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章 长征时期红军干部教育的启示
    一、对新时代干部教育的启示
        (一) 干部教育要常态化
        (二) 干部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三) 干部教育要重视干部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对新时期军事院校管理与建设的启示
        (一) 军事院校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 加强军事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军委干部团的概况
    一、军委干部团的发展历程
    二、军委干部团的组织机构与主要负责人
    三、军委干部团部分学员名单及个人简介
附录二: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概况
    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的组织机构与主要负责人
    二、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部分学员名单及个人简介
附录三: 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概况
    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发展历程
    二、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的组织机构与主要负责人
    三、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部分学员名单及个人简介
附录四: 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的概况
    一、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的发展历程
    二、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的组织机构与主要负责人
    三、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部分学员名单及个人简介
附录五: 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的概况
    一、陕甘支队随营学校组织机构与主要负责人
    二、陕甘支队随营学校部分学员名单及个人简介
致谢

(5)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1.3 文献综述及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理论阐释: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适切性研究
    2.1 治理理论
        2.1.1 治理理论的产生兴起
        2.1.2 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2.1.3 治理理论的简要评述
    2.2 治理理论的中国适用性
        2.2.1 治理理论引入及本土化研究
        2.2.2 治理的中国经验与理论拓展
        2.2.3 我国高校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2.3 治理理论对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适切性
        2.3.1 治理理论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理论存在一定的理论契合
        2.3.2 借鉴治理理论解决我军院校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2.3.3 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章 历史沿革:我军院校教育管理的发展与内部治理结构描述
    3.1 我军院校教育管理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年代:从战争中逐渐成长
        3.1.2 新中国成立后:向正规化教育转变
        3.1.3 改革开放初期:为军队现代化服务
        3.1.4 新时期新阶段:在深化改革中发展
    3.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要素
        3.2.1 权力形式:内部治理的横向结构
        3.2.2 权力层次:内部治理的纵向结构
        3.2.3 权力重心:内部治理结构的平衡点
    3.3 我军院校内部权力配置特点
        3.3.1 横向上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交互叠加
        3.3.2 纵向上自上而下的逐级指挥等级严格
        3.3.3 重心上权力高度集中于校级行政机关
第4章 现实困境: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4.1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现状的实证调查
        4.1.1 概念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4.1.2 研究变量定义与测量题项
        4.1.3 预测问卷处理与因子分析
        4.1.4 正式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4.2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
        4.2.1 权力形式单一,行政干预普遍
        4.2.2 权力层次冗杂,组织运行僵化
        4.2.3 权力重心失衡,学术地位弱化
    4.3 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4.3.1 军事行政习惯的深刻影响
        4.3.2 军事制度演化的路径依赖
        4.3.3 军事学术民主的氛围缺失
第5章 经验借鉴:美国三所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个案研究
    5.1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机构设置概况
        5.1.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5.1.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5.1.3 美国空军军官学校
    5.2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特点
        5.2.1 权力形式多元,决策过程民主
        5.2.2 权力层次简明,行政实施顺畅
        5.2.3 权力重心下移,学术权力彰显
    5.3 美国军种军官学校法规制度建设经验
        5.3.1 系统配套,衔接紧密
        5.3.2 规范具体,操作性强
        5.3.3 稳定连续,执法严格
第6章 实现路径:我军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构建路径与优化策略
    6.1 党委核心与两治并进的格局确立
        6.1.1 党委核心:引领共治方向
        6.1.2 名将治校:对接实战需求
        6.1.3 教授治学:回归学术本位
    6.2 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协调
        6.2.1 界定权力作用领域,摆脱“同质化”
        6.2.2 改进权力运行机制,克服“碎片化”
        6.2.3 强化权力层级均衡,规避“内卷化”
    6.3 院校章程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
        6.3.1 明确院校章程的统领地位
        6.3.2 规范院校章程的制定程序
        6.3.3 健全院校章程的涵盖内容
        6.3.4 完善院校章程的配套制度
    6.4 依法办学与从严治校的贯彻落实
        6.4.1 观念上正本清源,剔除“老思维”
        6.4.2 行为上除旧纠偏,摒弃“土政策”
        6.4.3 执法上彰显公平,打破“潜规则”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不足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教员参与院校权力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访谈提纲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概述
    第一节 军队文职人员制度概述与历史沿革
        一、文职人员制度概述
        二、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我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性质特点
    第二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丰富军事人力资源,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有力举措
        三、推进军队院校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的客观需要
    第三节 建设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的理论基础
        一、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及发展理论
        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三、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
        四、文化凝聚原理
第二章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总体概述
        一、稳步推进聘用,为军队院校注入新能量
        二、持续健全制度,管理水平逐渐走向规范
        三、不断拓展舞台,任职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第二节 某军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状况
        一、调查问卷总体分析
        二、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
        三、影响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因素
第三章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启示
    第一节 美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来源
        二、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的构成
        三、美军院校文职人员规章制度
        四、美军院校文职人员教育培训
        五、美军院校文职人员福利待遇
    第二节 日本自卫队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文职人员的职责与编制员额
        二、文职人员的招募与任用
        三、文职人员的考评与晋升
        四、文职人员的福利与待遇
    第三节 外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健全政策制度和法律约束是前提条件
        二、注重吸引并保留优秀人才是核心之举
        三、根据国情与军情有效激励是重要手段
第四章 加强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建议
    第一节 提高队伍建设的法制化水平
        一、大力推动顶层立法建设,明确文职人员身份地位
        二、科学制定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文职队伍建设依据
    第二节 实现军事人才的优质化聘用
        一、拓宽渠道,抢占市场先机
        二、定向引进,挖掘优质人才
        三、计划调控,优化队伍结构
    第三节 开展军政素质的正规化教育
        一、坚持政治教育,强化“军”的意识
        二、加强价值引导,促进“院”的认同
        三、锤炼军事素质,丰富“兵”的内涵
    第四节 实施任职岗位的专业化培养
        一、专家指导,提升教研学术水平
        二、瞄准弱项,补齐部队实践短板
        三、选拔送学,提供继续教育机会
    第五节 坚持科学用人的特色化激励
        一、坚持文化激励,增加职业认同
        二、坚持评价激励,增强竞争意识
        三、坚持成长激励,规划职业生涯
        四、坚持成就激励,实现不断晋升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关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研究
        1.3.2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军民融合
        2.1.2 军事人才
        2.1.3 培养模式
        2.1.4 依托培养
    2.2 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的必然性分析
        2.2.1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2.2 培育新型高科技军事人才的需要
        2.2.3 能够提升军地互惠共赢的融合格局
    2.3 理论基础
        2.3.1 习近平强军思想
        2.3.2 军民融合战略
        2.3.3 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机制
第3章 我军依托培养制度的实践情况分析
    3.1 我军招收地方干部的发展历程
        3.1.1 革命战争阶段
        3.1.2 建国初期阶段
        3.1.3 改革开放初期阶段
        3.1.4 21 世纪阶段
    3.2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模式
        3.2.1 国防生培养模式
        3.2.2 直接接收高校毕业生模式
        3.2.3 选送现役干部赴地方院校攻读研究生的“强军计划”模式
        3.2.4 军地院校联合培养模式
    3.3 我国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取得的效益
        3.3.1 形成了思想理念上的共识
        3.3.2 开辟了稳定的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渠道
        3.3.3 塑造了军地协作互惠互赢的战略格局
    3.4 国防生培养制度的问题及原因
        3.4.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4.2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4章 外军后备军官培养的主要做法与借鉴
    4.1 主要做法
        4.1.1 前苏联与俄罗斯军队依托培养情况
        4.1.2 英国和法国军队依托培养情况
        4.1.3 日本自卫队依托培养情况
        4.1.4 美国军队依托培养情况
    4.2 经验启示
        4.2.1 科学确立依托培养的目标定位
        4.2.2 加强依托培养的顶层法规制度建设
        4.2.3 打破依托培养“入口”的僵化限定
        4.2.4 优化融合培养的路径模式
        4.2.5 加大融合培养制度的宣传教育
第5章 创新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的对策建议
    5.1 模式顶层设计
        5.1.1 注重体系设计
        5.1.2 推进顶层立法
        5.1.3 构建组织领导体系
        5.1.4 定位培养目标
        5.1.5 奖学金和训练补助
    5.2 运作方式
        5.2.1 建立准军事人才库
        5.2.2 选拔入口
        5.2.3 日常管理
        5.2.4 培养环节
        5.2.5 考核淘汰
        5.2.6 毕业招录
        5.2.7 接续培养
    5.3 保障措施
        5.3.1 信息平台建设
        5.3.2 增加员额编制
        5.3.3 加大经费投入
        5.3.4 加强场地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世界一流军事院校师资队伍的共性特征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一流师资和一流大学有什么关系
    1.1 一流师资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1.2 一流师资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
    1.3 一流师资是一流大学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2 世界一流军事院校都拥有怎样的师资
    2.1 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又称为“西点军校”)
    2.2 美国海军军官学校 (又称“安纳波利斯军校”)
    2.3 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
    2.4 美国三军医科大学
3 一流大学的师资队伍对本研究有什么启示
    3.1 世界一流军事院校师资队伍的共同特点
        3.1.1 教员由军官和文职两类人员组成, 优势互补
        3.1.2 (授课) 教员学历、职称较高, 带教水平高
        3.1.3 生师比不高, 保证了教学质量
    3.2 一流军事院校师资队伍对本研究的启示
        3.2.1 坚持高层次的培养目标需要一流师资作保证
        3.2.2 丰富教员队伍构成
        3.3.3 提升教员学历层次
        3.3.4 健全教员队伍, 降低生师比

(9)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一) 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特点
    (二) 国外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特点
二、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体系设计理念
        1. 强调政治建校。
        2. 突出以战领教。
        3. 坚持一流高校建设标准。
    (二) 评价指标的确定过程
    (三) 指标体系框架
        1. 办学定位与管理水平
        2. 人才培养质量
        3. 科学研究水平
        4. 师资队伍与办学资源
        5. 为军服务与院校声誉
        6. 院校特色
    (四) 指标体系的特点
三、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的注意事项
四、结论

(10)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比较分析法
        1.3.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提出的时代背景
    2.1 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
        2.1.1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2.1.2 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2.2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的坚实基础
        2.2.1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科技兴军提供强劲经济支撑
        2.2.2 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为科技兴军提供坚实基础和动力
    2.3 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2.3.1 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军建设发展和战斗力提升的突出矛盾
        2.3.2 “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第三章 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3.1 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
        3.1.1 科技创新是推动战斗力基本构成要素变革的决定力量
        3.1.2 信息技术是现代战斗力生成的主导因素
        3.1.3 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是打赢现代化战争的核心支撑
    3.2 加快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武器装备体系
        3.2.1 坚持作战需求的根本牵引
        3.2.2 坚持体系建设思想
        3.2.3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3.2.4 坚持质量至上
        3.2.5 坚持实战化运用
    3.3 培养造就高素质军事科技人才队伍
        3.3.1 加紧集聚大批高端科技人才
        3.3.2 突出抓好急需军事科技人才培养
        3.3.3 着力提高官兵科技素养
    3.4 推进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优化
        3.4.1 发展新型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
        3.4.2 优化兵力规模构成
        3.4.3 以技术发展驱动编成创新
        3.4.4 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
    3.5 大力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3.5.1 抓好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研究
        3.5.2 加强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
        3.5.3 加快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
        3.5.4 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
        3.5.5 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
    3.6 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创新
        3.6.1 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
        3.6.2 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
        3.6.3 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
        3.6.4 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
第四章 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及实践要求
    4.1 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4.1.1 习近平强军思想重要组成部分
        4.1.2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技术思想
        4.1.3 继承和发展了我党科技强军思想
    4.2 贯彻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4.2.1 牢固确立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指导地位
        4.2.2 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
        4.2.3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创新发展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
        4.2.4 加强科技运用,聚力打造精锐作战力量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军事教育[J]. 吴杰明. 中国领导科学, 2021(05)
  • [2]叶剑英军事思想研究[D]. 刘建.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军校特色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 张自立,龚正.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20(08)
  • [4]长征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干部教育研究 ——以“红军大学”为例[D]. 于娅娥.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我国军队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 刘硕. 吉林大学, 2019(02)
  • [6]我军院校文职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 王净. 青岛大学, 2019(02)
  • [7]军民融合培养军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D]. 颉永祥. 南昌大学, 2019(02)
  • [8]世界一流军事院校师资队伍的共性特征及其启示[J]. 鲁娟,周文超,戴伯军. 当代医学, 2019(11)
  • [9]我军院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李楠,张宇航,欧朝敏,刘燕,朱桂菊.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8(04)
  • [10]习近平科技兴军重要论述研究[D]. 陈睿虎.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一流军事院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