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式医疗保险的费用监控机制与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许闲,周源,余安琪[1](2022)在《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全民医保"议案到拜登重启"奥巴马医改",美国的医保改革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与改革同美国的医疗市场、利益集团以及政治组织形式都有密切的联系。百年美国医保改革是医疗进步、支付模式创新以及利益集团斗争妥协的综合结果,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文明社会医保制度的重要模式之一。借鉴美国医保改革的经验,中国应当继续结合国情,推动科技与医疗模式的结合、绩效考核与支付方式的进步,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保险制度。
段紫欣[2](2021)在《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9年新版《商业健康保险办理办法》发布,健康管理再次出现在人民大众的视野内,人民健康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重点。保险公司因其规避风险的责任属性,维护被保险人的健康水平有利于降低出险概率,促进保险公司长久稳定发展。如何将健康管理更好地应用到健康保险发展中,对人民健康、企业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康管理的发展道路上存在很多困境,如数据缺失影响产品费率厘定、产业链整合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不统一、医疗信息不共享、专业人才匮乏等,这需要社会各阶层和广大学者继续摸索前行。本文希望挖掘健康管理落地过程中数据整合与加工处理、产品供给和健康管理平台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消费者对健康管理应用于健康保险中的需求。从供给端与需求端双向寻找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协同发展的问题,借鉴美国管理式医疗经验和南非健康管理生态圈建设经验,以美国凯撒集团和南非Discovery保险公司为例,为健康管理能更好地应用于我国健康保险发展进程中提出对策。健康管理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被重视,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更加细化地规定了健康管理如何应用于健康保险的发展中。本文从健康管理的定义出发,分析开展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开展健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慢病和预防“未病”,进而降低被保险人的出险概率。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实际应用比较少,各公司只有少量产品或服务,且健康管理实施平台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数据缺失是最根本的问题,这直接制约了产品的费率厘定,保险公司对新产品的研发动力不足会制约健康管理的发展。国外健康管理的发展起步早,发展成熟,借鉴美国管理式医疗发展模式和南非保险公司健康管理运营经验,对控制医疗费用开销和发展事前健康管理有借鉴意义,两国各有所长,又各自适应本国国情。我们可以汲取其精华为我国所用,学习守门人制度、预付制度、打造健康管理生态圈。我国要发展健康管理最根本的是解决数据获取难题,加快科技研发进程,强化数据获取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测算产品费率、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其次是加强产品创新与研发,加强事前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产品的结合,提供贴近生活的服务,同时细化产品的定位,对不同群体设计不同场景销售体验;针对健康管理产品销售,可强化互联网销售模式;最后深化产业链条的资源整合,促进健康管理服务落地,让健康管理成为健康保险发展过程中的“有力武器”是本文最美好的向往。
张晶[3](2021)在《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水平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医疗保险基金作为医疗保障体系得以有效运行的财力保障,不仅在全体参保人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发挥着作用,还起到维护公民基本医疗权利,保障社会公平稳定的效果。在医保参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规模高速增长的同时,基金监管工作的难度也逐步增加,更多的监管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特别是欺诈骗保、过度医疗等违法违规行为,不仅降低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甚至阻碍了医疗保障事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加强有效监督管理,为医保基金安全使用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如何加强和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体系,是研究和构建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为研究对象,围绕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这一主题,厘清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基金监管和第三方监管机构的概念,运用回应性监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合作治理理论等研究理论,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与分析了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研究了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如何做好基金监管,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管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问题,同时设计访谈提纲对医保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对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中存在的第三方机构监管资质受质疑、第三方机构的主观能动性不足、第三方机构优势发挥不充分、信息化建设落后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探究了导致问题发生的深层原因。回顾和总结国内外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先进经验,归纳梳理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思路。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提升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水平的五个方面的建议: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明确监管职责权限,丰富智能监管手段,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构建多元监管体系。
程显扬[4](2020)在《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健康,不仅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因素。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健康良好的国民群体是任何国家实现发展与繁荣的坚固地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中同样写明:“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是在开篇即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的,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国民对于健康的需求水平正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需求的层次同样在持续上升且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健康服务业是21世纪的新兴医疗体系,通过革新医疗模式而构建的以健康为核心而非以疾病为核心的新型医疗体系,包括先进理念、前沿技术、标准培训认证和管理运营组成的覆盖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工程。正如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1世纪的医学是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针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重视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人体微生态的平衡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性化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身心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向重视病人(健康生活方式)作用发展。在医疗服务方面,则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生命质量为中心发展,以延长生命绝对值向以延长有生产力的健康寿命和青春寿命发展等等。归根结底,就是医学服务的重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以人民健康为研究对象与实践目标的健康医学,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也是新型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环境的变革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意义。中国的健康服务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其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发展成就进行相对系统完整的梳理,在总结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重大机遇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同时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特别是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尝试提出中国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与相关建议。首先,本文以两份关键性政府文件作为分界点,将中国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规划阶段(2013—2017)和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借助最新的研究成果,从规模和分类两个角度对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同时,总结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取得的六大基本成就,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路径逐渐清晰;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扩大,重心下沉渐成趋势;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融合发展纵深推进,幸福产业焕发活力;区域健康服务业高地初显,示范效应良好。并揭示了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所存在的五项基本问题,即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其次,本文在充分考量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健康服务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将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人均个人现金卫生支出、14岁以下人口比重、65岁以上人口比重、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以及是否实施了新医改作为控制变量纳入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上述各变量皆有利于推动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而且,收入水平、个人医疗消费支出、政策规划与人口老龄化对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较大。在此基础上,结合各影响因素在中国的客观现实,针对经济发展水平、政策规划、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和疾病谱变化对于中国健康服务业产生影响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影响方式进行了深入说明。最后,本文系统论述了在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条件下,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即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人口老龄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红利。并且,在对国际经验进行比较总结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沈张伟[5](2020)在《医院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对医疗费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已给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各国政府都在探索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对策和措施。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发现,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管理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重要措施,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也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医疗费用的实时结算和费用审核,但这些系统对医疗费用的审核还停留在以事后审核为主的阶段,只能对已经发生了的医疗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费用事中审核和费用控制系统。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各方经验的基础上,同时鉴于医院既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控制医疗费用的主要载体,于是将控制医疗费用的关口前移,通过在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建立一套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实现在医院就完成对医疗费用的控制。论文工作如下:1、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的设计:首先,根据安徽省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医疗费用控制考核指标确定预警监控的指标,最终纳入预警监控的指标包括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和人均医疗费用;其次,通过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嵌入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监控功能模块,形成预警监控系统;第三,将各临床科室当年度的监控指标参数录入预警监控系统,实现自参保患者入院时即对这些指标进行实时监控,一旦出现自付比例或人均医疗费用超过设定的标准,该预警系统就会提醒临床医生注意医疗费用控制;最后,临床医生根据预警系统的提醒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控制。2、预警系统的医疗费用控制效果分析:通过选取5个临床较常见的病种对所构建的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进行实例验证,并采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预警系统实施前、实施当年和实施后合肥市职工医保患者之间、预警系统实施后合肥市职工医保患者与省内异地职工医保患者之间各项医疗费用及个人负担比例的差异情况,以评价该预警系统的医疗费用控制效果。3、预警系统的医疗费用控制效果分析结果:预警系统的实施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方面的控制效果最为明显,所有病种的个人负担比例绝对数在实施预警系统后出现明显下降;预警系统的实施对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在住院总费用、人均医疗费用、药品费用、医疗耗材费用、药品费用占比这几个方面的控制效果也比较明显,大多数病种的费用绝对数在实施预警系统后出现明显下降;预警系统的实施对检查检验费用的控制效果最差,但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大多数病种的检查检验费用或其增长率在实施预警系统后有所下降。预警系统的实施提高了医院对医疗费用的预警和控制能力,使得参保患者的各项医疗费用在实施预警系统后得到有效控制,参保患者的个人负担也明显减轻,并取得了明显的控制效果。
张薇[6](2020)在《TK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案例分析 ——以天津分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监管方越来越重视保险理赔,多次发文要求改进保险理赔服务,但目前我国商业医疗险的理赔中直付式理赔只占小部分,商业医疗险理赔主要采用理赔周期过长的买单式理赔,这种落后的理赔方式无法满足保险消费者对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需求,与此同时,保险科技也开始从承保端逐步转向理赔端,对于直付式理赔所需的技术支持较为成熟,结合具体保险公司实际开展直付式理赔情况来分析解决现行面临的困境对于商业医疗险直付式理赔的推动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TK人寿天津分公司的医疗险直付式理赔为案例,首先从投保人对商业医疗险理赔需求、监管在理赔方面的态度以及保险科技在理赔端应用情况等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商业医疗险直付式理赔的大背景,紧接着对直付式理赔的内涵、特点和流程进行了全方面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推行以来的数据,从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合作模式现状、对接现状和赔付现状三方面分析了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运行的情况,发现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医院合作意向不高、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难度大、过度医疗和被保险人不配合报案的问题。最后,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理赔经验,结合当前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存在的问题从更换合作对象、借助第三方平台管理、建立内外奖惩机制和加强宣传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为保险公司推进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提供参考。
马冬妮[7](2019)在《以AD症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养服务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成为当下备受瞩目的时代性问题,亟待得到有效解决。阿尔兹海默症(AD)作为一种特殊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极高,且随着人口增长患病人数与日俱增。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起病隐匿、认知功能发生持续减退的神经性疾病,且现代医学无法治愈,一旦发病,病情只会不断恶化,终需依赖他人的协助与照顾。然而时下无论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传统医疗体系都尚未形成专门针对AD患者家庭的辅助养护与医疗模式,由于AD症发病的特殊性,该类病患的家庭养老负担较为严重,长时间的照护患者给照顾者的精神、体能、社交、经济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影响,大部分AD患者家庭对社会养老服务有着强烈的诉求。本文以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家庭做为研究对象,将AD患者与照顾者的需求进行拆分,首先通过深度用户研究的方法了特用户特征,总结患者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显隐性需求。同时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商业医养机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专业机构现有的养老模式和健康管理方式,对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医院权威专家和AD患者家属进行深度访谈,总结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点,从中找出服务设计的切入点,提出面向阿尔兹海默症家庭的社区医养服务设计策略。其次,为确保如AD症的特殊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区中能享受长期的医养服务,从服务设计的可持续角度出发,展开对国内外“预付费医疗服务”模式及“有限价格、无限服务”体系的深度研究,借鉴美国健康维护组织(HMO)最典型的管理式医疗保险联合模式,为社区医养服务设计提供模式创新指导。该模式与我国现阶段所倡导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相契合,本文通过HMO的商业化杠杆更合理的配置有效资源,为社区医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设计策略指导,以期社区医养服务向着专业化、科学化和人性化方向发展,为缓解我国社会养老负担提供一种可能的研究方向。在养老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今天,坚持将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重视特殊老年慢病群体的基本诉求以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是养老服务体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发展的应有之义。
彭倩倩[8](2019)在《基于健康管理视角的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深化改革、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和疾病发病率的快速增长,商业健康保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日益增加。近几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保费增长较快,远远高于总保费增长率,但是占比不足我国总保费的15%,相比发达国家的30%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赔付率远远大于保费增长率的状况,使得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动力不足,业绩不佳,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阻碍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因此,研究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及其控制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本文通过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业务,从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两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其次,从道德风险、逆向选择以及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风险、纯粹风险等方面,探讨了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面临的风险,发现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面临的风险较大,且公司内部风险控制措施对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再次,通过借鉴管理式医疗和健康管理的措施,结合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研究了融入健康管理服务后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盈利性,发现在加入健康管理服务后会增加保险产品的利润,得出健康管理对控制商业健康保险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健康管理的角度,提出Z保险公司风险控制优化措施。
薛付忠[9](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在理论和实践上,健康保险与健康维护应为统一体,但目前结合不紧密。为此,提出了"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新范式,并创建了其大数据共享平台。进而,遵循"大数据驱动、跨系统(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整合、全程式(生命历程、疾病进程)干预、多学科交叉"思路,创建了"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该体系包括大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学理论方法、健康保险精算理论方法、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及其管理决策和政策体系。在大数据驱动下,它将健康管理和管理式医疗应用到健康维护中,在减少健康保险机构I方赔付、增加预防/医疗服务提供M方收入及效率、维护享受保障人群P方健康、确保政府G方目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四方共赢;旨在充分发挥轴心G方宏观调控作用推进社保-商保共赢发展,引导资金投向健康管理和管理式医疗,实现关口前移,达到节约经费和维护健康双赢目标,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大卫生"管理体制和"互联网+健康保险+健康维护"新业态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张彧硕[10](2019)在《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务院在2016年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实现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在卫生总费用的占比显着提高,力争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功能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健康险经营模式以传统买单式为主与国外成熟的管理式医疗商业健康险经营模式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为例,通过分析国外管理式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成功案例,为复星联合健康保险将健康保险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共同打造以健康险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闭环,形成“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的管理式医疗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模式提供经验借鉴。论文重点研究管理式医疗模式下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如何利用产业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搭建医疗信息平台解决传统买单式健康险经营模式中的“信息孤岛”问题,达到控制医疗费用支出、降低赔付和经营成本的目的,并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创新健康险经营模式提供思路借鉴。
二、管理式医疗保险的费用监控机制与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式医疗保险的费用监控机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 美国的医疗保险改革 |
(一)医疗保险改革的目标与思路——从杜鲁门到拜登 |
(二) 奥巴马医改的实施与效果 |
(三) 特朗普医改的政策与影响 |
二、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困境与纷争 |
(一) 医疗市场矛盾与死亡螺旋 |
(二) 利益集团博弈与医保改革 |
(三) 党派价值理念与医改反复 |
三、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之路的评述 |
(一) 来自医疗管理方式进步与支付方式变革的经验 |
(二) 来自医保改革与多重利益纷争的教训 |
四、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
(一) 科技赋能,加快试点 |
(二) 统筹领导,发挥优势 |
(2)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本文创新点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健康管理及其在我国健康保险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2.1 健康管理概述 |
2.1.1 健康管理的内涵 |
2.1.2 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
2.2 我国公民健康状况倒逼“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协同发展 |
2.2.1 我国疾病正在年轻化态势发展 |
2.2.2 我国公民慢性病患病率逐年递增 |
2.3 健康管理能间接降低保险理赔率 |
2.3.1 积极防治“未病”对降低疾病发生率有正向作用 |
2.3.2 科学护理慢性病有利于降低医疗费用支出 |
2.4 本章小结 |
3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中的应用现状 |
3.1 健康管理应用于我国健康保险中的表现形式 |
3.2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中应用的平台 |
3.2.1 体检公司 |
3.2.2 医院 |
3.2.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
3.2.4 保险公司自己的健康管理平台 |
3.3 本章小结 |
4 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消费者需求调研 |
4.1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
4.1.1 调查问卷设计思路 |
4.1.2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
4.2 调查问卷的统计与数据分析 |
4.2.1 消费者基本信息 |
4.2.2 消费者对健康维护的态度分析 |
4.2.3 消费者对商业健康保险附加健康管理服务的投保意愿分析 |
4.2.4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需求分析 |
4.2.5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形式的需求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5.1 供给层面 |
5.1.1 数据缺失与科技力量薄弱的双重桎梏 |
5.1.2 产品与服务研发不足 |
5.1.3 产业链整合效率不高 |
5.1.4 专业化人才短缺 |
5.2 需求层面 |
5.2.1 消费者的偏见阻碍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
5.2.2 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健康管理服务缺乏主动消费意愿 |
5.2.3 消费者对健康管理未来发展的期待值较高 |
5.3 本章小结 |
6 借鉴国外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经验及启示 |
6.1 美国管理式医疗经验 |
6.1.1 美国管理式医疗组织形式 |
6.1.2 美国健康维护组织的应用路径分析——以凯撒集团为例 |
6.1.3 对我国的启示 |
6.2 南非Discovery保险公司经验 |
6.2.1 Discovery保险公司概况 |
6.2.2 南非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中应用的经验 |
6.2.3 对我国的启示 |
6.3 本章小结 |
7 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应用的对策 |
7.1 政府加大对保险行业的扶持力度 |
7.1.1 政府加快推进数据整合进程 |
7.1.2 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
7.2 依托科技力量打通数据信息传输链 |
7.3 加快互联网营销创新 |
7.3.1 加速培养全民自主投保意识 |
7.3.2 大力构建互联网销售平台 |
7.3.3 准确定位消费群体进行精准营销 |
7.4 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 |
7.4.1 细分客户群体,设定不同服务方式 |
7.4.2 提高产品定位多样性,丰富保险与服务的衔接方式 |
7.4.3 严格把控健康管理服务质量,强化服务带来的情感依赖 |
7.5 加快产业链整合效率 |
7.5.1 深化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式医疗建设 |
7.5.2 优化保险公司与健康管理机构盈利渠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水平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 |
第二章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基本医疗保险 |
2.1.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
2.1.3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 |
2.1.4 第三方监管机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回应性监管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合作治理理论 |
第三章 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现状 |
3.1 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现状及问题 |
3.1.1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现状 |
3.1.2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
3.2 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举措及成果 |
3.2.1 医保基金监管制度建设 |
3.2.2 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 |
3.2.3 医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成果 |
3.3 甘肃省医保基金第三方监管的探索 |
3.4 甘肃省医保基金监管现状问卷调查 |
第四章 甘肃省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
4.1 甘肃省医保基金第三方监管的困境 |
4.1.1 第三方监管体制不完善 |
4.1.2 第三方监管形式较单一 |
4.1.3 第三方监管内容不全面 |
4.1.4 第三方监管智能审核系统落后 |
4.2 甘肃省医保基金第三方监管现实问题的成因 |
4.2.1 第三方监管机构法律地位无保障 |
4.2.2 第三方监管机构职能权责定位不清 |
4.2.3 第三方监管机构绩效考评机制不健全 |
4.2.4 医保基金监管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五章 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的国内外经验及其借鉴 |
5.1 国外医疗保险第三方监管经验 |
5.1.1 德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协作监管模式 |
5.1.2 英国独立机构和辅助机构共同监管模式 |
5.1.3 美国第三方商业机构管理模式 |
5.2 国内部分城市医保基金监管经验 |
5.2.1 设立专门机构,加强部门联合执法 |
5.2.2 运用大数据实行医保智能监控 |
5.3 国内外成功经验借鉴 |
第六章 提升甘肃省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水平的路径 |
6.1 完善制度规范,提供监管制度支持 |
6.2 明确责任权限,加强监管协作配合 |
6.3 增强科技赋能,丰富智能监管手段 |
6.4 建立考评机制,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
6.5 探索合作治理,构建多元监管体系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关于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B 关于甘肃省医保基金监管情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4)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
1.3.3 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 |
1.4 文章结构与研究思路 |
1.4.1 文章结构 |
1.4.2 研究思路 |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不足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1.2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
2.1.3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健康服务业的基本界定 |
2.2.2 健康服务业的现状研究 |
2.2.3 健康服务业的政策研究 |
2.2.4 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
2.3 研究评述 |
第3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理论分析 |
3.1 基本概念 |
3.1.1 健康 |
3.1.2 健康服务业 |
3.2 相关理论 |
3.2.1 健康需求理论 |
3.2.2 健康人力资本理论 |
3.2.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3.2.4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3 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
3.3.1 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3.3.2 理论模型构建 |
3.3.3 指标体系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4.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
4.1.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初创发展阶段(1949—2013) |
4.1.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划阶段(2013—2017) |
4.1.3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阶段(2017至今) |
4.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基本成就 |
4.2.1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规模 |
4.2.2 中国健康服务业的分类 |
4.2.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取得的基本成就 |
4.3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
4.3.1 医疗服务结构与总量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
4.3.2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
4.3.3 健康保险服务发展乏力且存在壁垒 |
4.3.4 健康服务业相关支撑产业缺少核心竞争力与政策保障 |
4.3.5 科技创新转化难且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5.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1 模型构建 |
5.1.2 变量选取 |
5.1.3 结果分析 |
5.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深入说明 |
5.2.1 经济发展水平 |
5.2.2 政策规划 |
5.2.3 人口年龄结构 |
5.2.4 城镇化水平 |
5.2.5 科技创新 |
5.2.6 疾病谱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
6.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与背景 |
6.1.1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
6.1.2 世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
6.2 主要发达国家健康服务业的发展与创新经验 |
6.2.1 美国 |
6.2.2 德国 |
6.2.3 加拿大 |
6.3 对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
6.3.1 坚持政府引导,加强规划引领 |
6.3.2 突出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
6.3.3 加快集群发展,增强辐射带动 |
6.3.4 优化要素配置,补齐发展短板 |
6.3.5 支持开放发展,融入国际分工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与对策建议 |
7.1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 |
7.1.1 后疫情时代防控常态化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
7.1.2 新基建与双循环格局为健康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
7.2 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对策建议 |
7.2.1 多渠道并用与多元化并重,缓解医疗服务总量与结构矛盾 |
7.2.2 以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构造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生态体系 |
7.2.3 实施构造完备的监管与政策,消除相关机制体制障碍 |
7.2.4 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问题,坚持创新驱动与产业融合 |
7.2.5 推动健康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彼此联动 |
7.2.6 转变既往思想观念,树立积极老龄化的观念 |
7.2.7 促进传统中医药学科思想复兴,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5)医院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对医疗费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动态分析 |
1.3 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
1.4 本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实现 |
2.1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框架 |
2.2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监控指标的确定 |
2.3 医院HIS系统的简介 |
2.4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的设计 |
第三章 预警系统医疗费用控制效果分析 |
3.1 分析内容 |
3.2 分析指标 |
3.3 分析病种的选择 |
3.4 数据分析 |
第四章 预警系统医疗费用控制效果分析结果 |
4.1 预警系统实施前后 2014、2015、2017 年 3 个年度合肥市职工医保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
4.2 预警系统实施后合肥市职工医保患者和异地职工医保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对医疗费用的控制效果 |
5.2 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对医疗费用个人负担的控制效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6)TK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案例分析 ——以天津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买单式理赔无法满足保险消费者需求 |
1.1.2 监管方重视保险理赔 |
1.1.3 保险科技涉足理赔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外对医疗险理赔方式的相关研究 |
1.3.2 国内外对直付式理赔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
1.3.3 文献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概述 |
2.1 直付式理赔的内涵及特点 |
2.2 直付式理赔的流程 |
2.3 直付式理赔的优势 |
2.3.1 缩短理赔周期 |
2.3.2 缓解看病贵问题 |
2.3.3 节约保险公司成本 |
2.3.4 有利于实现科学定价 |
第三章 TK人寿天津分公司医疗险直付式理赔现状分析 |
3.1 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合作模式现状 |
3.1.1 协议合作医院覆盖率低 |
3.1.2 自建投资医院数量少 |
3.2 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对接现状 |
3.2.1 系统对接进展较慢 |
3.2.2 产品对接覆盖率高 |
3.3 TK人寿天津分公司直付式理赔赔付现状 |
3.3.1 医疗险直付式理赔发展空间大 |
3.3.2 医疗险直付式理赔增长速度快 |
第四章 TK人寿天津分公司推行医疗险直付式理赔存在的问题 |
4.1 医院合作意向不高 |
4.2 系统对接难度大 |
4.3 仍存在过度医疗风险 |
4.4 被保险人不配合报案 |
第五章 国内外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
5.1 发达国家商业医疗险直付理赔模式 |
5.1.1 美国商业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模式 |
5.1.2 英国商业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模式 |
5.2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直付理赔模式 |
5.3 国内外经验总结 |
第六章 TK人寿天津分公司完善医疗险直付式理赔建议 |
6.1 更换合作对象,曲线实现直付式理赔 |
6.1.1 收购或自建医院 |
6.1.2 与社保进行合作 |
6.2 统一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借助第三方平台管理 |
6.2.1 运用接口技术,统一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 |
6.2.2 借力第三方管理公司,TK退出费用理赔 |
6.3 建立内外奖惩机制,降低过度医疗风险 |
6.4 一对一进行宣传,提高出险报案率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以AD症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养服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社会老龄化与养老负担严重 |
1.1.2 我国AD患病人数激增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
1.1.3 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成为新趋势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AD症养老照顾模式的研究现状 |
1.2.2 社区医养服务的研究现状 |
1.2.3 设计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框架 |
第二章 AD症社区医养概述与服务设计理论 |
2.1 阿尔兹海默症(AD)照顾的相关概念 |
2.1.1 AD症的发病特征 |
2.1.2 AD症患者的照顾原则 |
2.1.3 AD症患者照顾模式概述 |
2.2 阿尔兹海默症(AD)家庭照顾者和照顾者负担的概念 |
2.2.1 AD症家庭照顾者 |
2.2.2 AD照顾者负担研究 |
2.3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 |
2.3.1 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概念 |
2.3.2 AD症患者依托社区医养的优势分析 |
2.3.3 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现状 |
2.4 管理式医疗与照护服务模式概述 |
2.4.1 美国健康维护组织医养结合养老的概念及优势 |
2.4.2 我国HMO模式发展现状 |
2.4.3 我国社区医养引入HMO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2.5 服务设计理论 |
2.5.1 服务设计特征 |
2.5.2 服务设计的要素 |
2.5.3 服务设计的接触点 |
2.5.4 服务设计理论的应用价值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理论依据 |
3.1 用户研究 |
3.1.1 用户研究基本概念 |
3.1.2 用户特征分析 |
3.1.3 用户的需求分析 |
3.2 服务设计在社区医养的应用 |
3.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
3.2.2 服务设计研究的框架 |
3.3 用户研究的方法 |
3.3.1 问卷法 |
3.3.2 访谈法 |
3.3.3 观察法 |
3.3.4 人物角色法 |
3.4 用户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
第四章 AD患者家庭的社区医养需求调研 |
4.1 调研计划简介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对象 |
4.1.3 调研方法及步骤 |
4.2 AD患者家庭的养老现状定量研究 |
4.2.1 问卷的设计 |
4.2.2 问卷的执行 |
4.2.3 问卷调研结果 |
4.3 AD患者家庭的医养服务需求定性研究 |
4.3.1 AD患者家庭深度调研 |
4.3.2 老年医养服务机构实地调研 |
4.3.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现状调研 |
4.4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处理分析 |
4.4.1 AD患者的显隐性需求分析与可介入的医养服务总结 |
4.4.2 照顾者的显隐性需求与可介入支持性服务总结 |
4.4.3 典型用户角色 |
4.4.4 利益相关者地图 |
4.4.5 老年社区医养服务供给与需求差异分析 |
4.5 设计方向输出 |
4.5.1 设计洞察 |
4.5.2 设计方向输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以AD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养服务设计策略 |
5.1 面向AD患者的社区长期医疗护理站设计策略 |
5.1.1 构建社区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站 |
5.1.2 构建医养保结合社区长期服务模式 |
5.1.3 基于HMO模式的社区长期医疗护理站服务框架 |
5.1.4 面向AD患者的社区长期医疗护理站服务设计原则 |
5.2 面向AD患者的社区长期医疗护理站设计实践 |
5.2.1 服务接触点 |
5.2.2 服务系统构建 |
5.2.3 服务流程规划与服务蓝图 |
5.2.4 分级护理服务模式设计 |
5.2.5 社区医疗护理站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5.2.6 家庭照护支持服务平台设计 |
5.3 面向AD患者的社区长期医疗护理站系统评价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项目 |
附录二 :论文所配图表 |
附录三 :面向AD患者家属的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照顾者负担量表 |
附录五 :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 |
附录六 :服务构想检验问卷 |
(8)基于健康管理视角的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健康管理与保险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
1.2.2 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研究不足 |
第二章 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理论分析 |
2.1 商业健康保险相关定义及分类 |
2.2 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2.2.1 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含义 |
2.2.2 风险控制理论 |
2.3 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结合的相关理论 |
2.3.1 健康管理内容 |
2.3.2 健康管理与商业健康保险结合的可行性 |
第三章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 |
3.1 Z保险公司背景介绍 |
3.1.1 公司组织结构 |
3.1.2 产品结构 |
3.1.3 营销模式 |
3.2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发展规模 |
3.2.1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 |
3.2.2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 |
3.2.3 Z保险公司与行业发展比较 |
3.3 Z公司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效率 |
3.3.1 数据选取 |
3.3.2 模型构建 |
3.3.3 商业健康保险效率分析 |
3.3.4 小结 |
第四章 Z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及控制措施 |
4.1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分析 |
4.1.1 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风险分析 |
4.1.2 经营风险分析 |
4.2 Z保险公司风险控制 |
4.2.1 Z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措施 |
4.2.2 Z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缺陷 |
第五章 国外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借鉴 |
5.1 美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与借鉴 |
5.1.1 管理式医疗的特点 |
5.1.2 管理式医疗对商业健康保险风险的控制措施 |
5.1.3 管理式医疗的风险控制借鉴 |
5.2 英国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与借鉴 |
5.2.1 健康管理 |
5.2.2 健康管理的风险控制借鉴 |
第六章 健康管理下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评估—以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为例 |
6.1 Z保险公司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的特点及风险 |
6.2 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盈利性分析 |
6.2.1 健康管理服务内容 |
6.2.2 盈利性条件假设 |
6.2.3 盈利性结果分析 |
第七章 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优化措施 |
7.1 Z保险公司自身 |
7.1.1 保持资本充足,增加自身竞争实力 |
7.1.2 加强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加大健康管理服务力度 |
7.1.3 加强医疗服务过程的监管 |
7.1.4 加快商业健康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 |
7.2 风险控制措施的外部支持 |
7.2.1 政府扶持推动道德诚信体系建设 |
7.2.2 开辟保险公司与医疗结构合作新通道 |
7.2.3 加快健康管理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9)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依据及其挑战 |
2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大数据共享平台 |
2.1 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
2.1.1 数据资源方面 |
2.1.2 国家政策方面 |
2.1.3 技术方面 |
2.1.4 理论方法方面 |
2.2 大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案例 |
2.2.1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大数据示范队列 |
(1) 数据采集与融合平台 (图2A) : |
(2) 全人群双向纵向队列创建平台 (图2B) : |
(3) 队列样本人群的随机抽样 (图2C) : |
(4) 队列规模及其构成 (图2D) : |
(5) 全人群全生命历程数据映射模型 (图2E) : |
2.2.2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大数据整理平台 |
2.2.2.1 数据清理和标准化 |
2.2.2.2 数据管理 |
2.2.2.3 队列创建 |
2.2.2.4 问卷设计与智能随访 |
2.2.2.5 数据安全与数据共享 |
3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 |
3.1 大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学理论方法 |
3.2 大数据驱动的健康保险精算理论方法 |
3.2.1 健康保险精算大数据资源模型 |
(1)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危险暴露图谱: |
(2)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疾病图谱: |
(3)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死因图谱: |
(4)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疾病负担图谱: |
(5)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图谱: |
(6) 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图谱: |
3.2.2 大数据驱动的健康保险精算模型 |
3.3 大数据驱动下的“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 |
3.4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管理决策 |
(1) 研究大数据驱动新形式下轴心政府方 (G) 宏观调控机制。 |
(2)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I方内部“社保-商保共赢发展”新模式。 |
(3)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M方内部“链式接力防治结合干预新模式”研究。 |
(4)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P方参保行为、就医行为和健康维护行为。 |
(5)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I-M-P-G四方联动共赢新模式” 。 |
(6)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社保&商保”一体化保险精算新模式。 |
(7)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的资源优化分配。 |
3.5 “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管理与决策的政策体系 |
(1) 研究大数据共享机制。 |
(2) 研究“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及核心技术推广策略。 |
(3)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社保-商保共赢发展”策略。 |
(4) 研究大数据驱动下“I-M-P-G四方联动共赢新模式”的推动策略。 |
(5) 研究“I-M-P-G新三角四方”范式对国家宏观体制的影响。 |
4 总 结 |
(10)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2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现状 |
2.1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 |
2.1.1 商业健康保险介绍 |
2.1.2 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及问题 |
2.2 买单式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
2.2.1 买单式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特点 |
2.2.2 买单式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问题 |
3 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 |
3.1 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概况 |
3.1.1 美国管理式医疗保险发展历程 |
3.1.2 管理式医疗保险模式特点 |
3.2 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分析 |
3.2.1 纵向整合健康产业链 |
3.2.2 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险经营模式优劣势 |
4 国外管理式医疗健康保险经营模式及经验借鉴 |
4.1 国外管理式医疗健康险经营模式介绍 |
4.1.1 美国管理式医疗健康险经营模式 |
4.1.2 英国保柏公司打造健康险全产业链 |
4.2 国外管理式医疗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经验借鉴 |
5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案例分析 |
5.1 国内商业健康险经营概况 |
5.2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的健康产业布局 |
5.2.1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介绍 |
5.2.2 依托强大的股东资源 |
5.2.3 打通产业闭环实现管理式医疗健康保险经营模式 |
5.3 复星联合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管理式医疗保险的费用监控机制与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经验与启示[J]. 许闲,周源,余安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健康管理在我国健康保险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 段紫欣.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甘肃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第三方监管水平提升研究[D]. 张晶. 兰州大学, 2021(02)
- [4]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D]. 程显扬. 辽宁大学, 2020(07)
- [5]医院医疗费用控制预警系统对医疗费用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D]. 沈张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6]TK医疗险直付式理赔案例分析 ——以天津分公司为例[D]. 张薇. 河北大学, 2020(08)
- [7]以AD症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社区医养服务设计研究[D]. 马冬妮. 江南大学, 2019(05)
- [8]基于健康管理视角的Z保险公司商业健康保险风险控制研究[D]. 彭倩倩. 河北地质大学, 2019(05)
- [9]大数据背景下整合健康保险&健康维护的理论方法体系[J]. 薛付忠.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8)
- [10]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商业健康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为例[D]. 张彧硕.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