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骼肌胞浆Ca~(2+)稳态与肌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梁海燕[1](2021)在《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自噬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究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自噬在H9C2心肌细胞A/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H9c2心肌样细胞为实验对象,构建体外缺氧复氧(A/R)损伤模型。实验对象分为5组:(1)control组;(2)A/R组;(3)p LKO+AR组;(4)p LKO-Parkin+AR组;(5)自噬抑制剂组(3-MA+AR)。每组数据重复验证3次。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开放程度;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Beclin1、LC3II/I、Parkin、PINK1、VDAC1等蛋白表达水平;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ROS)生成、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细胞凋亡情况,MDC染色检测自噬泡的形成,免疫荧光法检测Parkin在细胞内的亚定位。结果:1、A/R处理后,LDH活性上升,ROS爆发,线粒体膜电位崩溃,细胞凋亡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DAC1,自噬标志蛋白LC3II/I比值和Beclin1表达均显着上调。然而,自噬抑制剂(3-MA)可明显改善A/R诱发的心肌损伤;2、A/R处理后,相比于control组,PINK1与Parkin蛋白表达均显着增强,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法检测到Parkin位移至线粒体数量也明显增多;通过RNAi质粒p LKO-Parkin下调Parkin后,PINK1蛋白水平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与此同时,自噬标志蛋白LC3II/I比值、Beclin1表达显着降低,单丹磺酰尸胺(MDC)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自噬体生成数量也明显减少;3、结果显示:通过RNAi质粒p LKO-Parkin下调Parkin,可显着减少心肌细胞A/R损伤后ROS生成,改善线粒体膜电位和m PTP开放程度,此外,心肌细胞的LDH活性和凋亡数量均降低。这提示,下调Parkin表达可改善A/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结论:A/R损伤激活PINK1/Parkin通路,自噬增强。通过RNAi下调Parkin表达,则可减轻自噬,改善A/R损伤。
赵彤[2](2020)在《有氧运动通过线粒体分裂调节自噬水平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运动作为常见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是已知的降低患癌风险的几种生活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运动对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一些研究明确指出线粒体分裂在癌症的发生转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运动时人体各组织对能量的需求会产生变化,不同组织对线粒体代谢的要求会相应的增高或降低,以适应运动对人体的改变,同时有氧运动通过自噬调节起到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出假设,运动可以通过线粒体动力学的改变,调节肿瘤带来的线粒体部分功能亢进或缺失,影响肿瘤细胞自噬、调控肿瘤细胞凋亡进而起到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目的:1.明确线粒体自噬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自噬、凋亡的作用。2.明确运动是否通过线粒体分裂调节自噬水平进而影响肿瘤大小,并探讨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1.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结合多个数据库资料,对线粒体分裂关键蛋白DRP1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观察其在正常组织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量与肝癌预后的相关性。2.通过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验证不同浓度Mdivi-1抑制剂及DRP1敲减、过表达干预对肝癌细胞BEL-7402(下文简称7402)增殖及克隆形成的作用。3.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和划痕实验,观察不同浓度Mdivi-1抑制剂及DRP1敲减、过表达干预对肝癌细胞7402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观察Mdivi-1抑制剂及DRP1敲减、过表达干预对肝癌细胞7402自噬和凋亡水平的影响。5.对过表达、敲减DRP1、使用DRP1抑制剂等及不同水平DRP1表达干预的人肝癌裸鼠皮下瘤模型进行跑台运动干预,检测其体重、自发活动度、转棒力竭时间等小鼠一般状况。检测小鼠皮下瘤生长情况并对瘤体进行称重,观察运动对小鼠皮下瘤生长的影响。6.通过检测小鼠皮下瘤mt DNA表达水平及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小鼠皮下瘤组织线粒体分裂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观察运动对线粒体分裂及自噬的影响。7.通过Tunel实验观察运动对不同条件DRP1皮下瘤小鼠肿瘤组织凋亡水平的影响。结果:1.线粒体分裂关键蛋白DRP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有显着的上调,且DRP1表达的异常与患者的预后显着相关,DRP1表达水平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2.Mdivi-1抑制剂对肝癌细胞7402呈浓度(1、5、10、50、100μM)和时间依赖性(24 h、48 h、72 h)抑制,CCK8结果显示在浓度为50μM的Mdivi-1作用时间>24h对7402细胞产生抑制作用,10μM的Mdivi-1作用时间>48 h对7402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平板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5μM的Mdivi-1抑制7402细胞的集落形成。药物浓度至50μM时,抑制作用增强。Mdivi-1对7402细胞的迁移能力也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发现,Mdivi-1作用浓度高于50μM时,其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实验的结果说明Mdivi-1对7402细胞的迁移能力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在作用24 h后,>50μM降低7402迁移能力,作用48 h后,>10μM产生抑制作用,但弱于50μM及100μM。因此,DRP1抑制剂Mdivi-1对肝癌细胞7402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均有抑制作用,在工作浓度为50μM、作用时间为48 h时,作用效果最为理想。3.DRP1OE组的7402细胞增殖率(144.5±0.19%)高于对照组,DRP1KD组的7402细胞增殖率(75±0.12%)与Mdivi-1组细胞增殖率(71.21±0.06%)均低于对照组与DRP1OE组(P<0.05)。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过表达DRP1能有效促进7402细胞增殖,沉默DRP1或DRP1抑制剂,对7402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与侵袭实验结果显示,通过DRP1质粒转染,DRP1OE相较于对照组能有效促进7402细胞迁移(P<0.05);而沉默7402细胞DRP1表达及采用抑制剂均能抑制7402细胞迁移(P<0.05)。划痕实验结果与Transwell结果趋势一致。WB结果显示抑制线粒体分裂会降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升高p62蛋白表达,升高凋亡相关蛋白p5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4.通过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小鼠进行跑台运动及不同水平DRP1表达干预后发现,小鼠体重存在差异,其中DRP1OE组小鼠体重远高于对照组小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运动促进小鼠的自发活动度,体现在运动组小鼠自发活动总路程、平均速度大于正常活动的小鼠,休息时间小于正常活动小鼠;运动后的DRP1OE组小鼠总路程、平均速度也高于正常活动的DRP1OE小鼠,休息时间小于正常活动的DRP1OE组小鼠。运动对小鼠皮下瘤的生长情况也有所影响,运动后的DDRP1OE组小鼠皮下瘤体积小于正常活动的DRP1OE组小鼠。而各组小鼠处死后对瘤体进行称重发现各组小鼠瘤重均小于DRP1OE组,且运动后的DRP1OE组小鼠皮下瘤重小于正常活动的DRP1OE组小鼠,但运动后的抑制剂组小鼠瘤重大于正常活动的抑制剂组小鼠。5.与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Fis-1在运动组、DRP1KD组、抑制剂组均降低,在DRP1OE组中上升,但是运动可以改变这一趋势,降低过表达DRP1带来的线粒体分裂水平。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在运动组,DRP1KD组、抑制剂组均下降,在DRP1OE组中升高,运动干预后的DRP1OE组降低。运动干预的DRP1KD组、抑制剂组表达均高于相应正常活动组。在PINK、Parkin蛋白表达中,各组趋势与Beclin1表达趋势相同。mt DN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RP1KD组及抑制剂组mt DNA拷贝数减少,DRP1OE组显着增加。在运动干预后,DRP1KD组和抑制剂组mt DNA拷贝数增加。而运动干预后的DRP1OE组的mt DNA拷贝数较未进行运动干预组减少。Tunel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DRP1KD组及抑制剂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水平增高,DRP1OE组小鼠肿瘤凋亡细胞水平降低。在运动干预后,DRP1KD组小鼠肿瘤凋亡水平低于正常运动DRP1KD组小鼠。抑制剂联合运动组小鼠肿瘤凋亡水平低于正常运动抑制剂组小鼠。而运动干预后的DRP1OE组小鼠肿瘤凋亡水平高于正常运动DRP1OE组小鼠。结论:1.线粒体分裂的异常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线粒体的分裂水平可能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并且可能成为有效的治疗靶点。2.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分裂可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降低肝癌细胞迁移能力、下调肝癌细胞线粒体自噬水平、增加肝癌细胞凋亡。3.运动延缓肿瘤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降低线粒体分裂并通过PINK-Parkin通路影响肿瘤细胞自噬,进而升高肿瘤细胞的凋亡水平。
罗天霞[3](2020)在《Junctophilin2 MORN结构域对心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膜转运的调控》文中研究说明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KCa2,SK)属于非电压依赖性的钙激活钾通道家族,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对Ca2+的敏感性远高于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ig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s,BK),可至亚微摩尔级。Ca2+通过与SK通道羧基端钙调蛋白(calmodulin,Ca M)结合激活通道,K+外流从而使细胞内钙离子稳态的变化转换成细胞膜电位变化。SK通道可分为三个亚型,SK1、SK2及SK3,其中SK2通道主要表达于心房,参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形成,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起关键作用。敲除小鼠SK2通道可延长动作电位复极化的时程,房颤的易感性增加;过表达SK3通道可使动作电位复极化缩短,亦增加房颤发生。由此提示,SK通道可作为治疗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靶点,但其分子调控机制,目前所知甚少。Junctophilins(JPs)在哺乳动物可兴奋细胞中可维持内质网/肌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sarcoplasmic reticulum,ER/SR)与质膜之间的紧密联系。哺乳动物体内有JP1-4四个亚型,其中JP1主要在骨骼肌表达,JP2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细胞,JP3和JP4主要定位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显示,敲除JP3和JP4可使Ry R2通道失去对SK2通道的调控作用;在骨骼肌和心肌中,敲除JP1和JP2可使L型钙通道(L-typ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s,LTCC)与Ry R2通道(ryanodine receptor2)失偶联,骨骼肌和心肌收缩异常。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JP2与Ry R2之间紧密联系,JP2通过与Ry R2通道直接作用调节通道门控。敲除JP2也可影响钠钙交换体(sodium Calcium Exchanger,NCX1)的定位及功能。此外,JP2和Caveolin1蛋白之间的结合为血管平滑肌的质膜与肌质网膜耦联的钙微区(Ca2+microdomain)提供结构和功能基础,并维持Ry R2和BK通道之间的功能耦联;JP2与Caveolin3蛋白直接相互作用可调控新生小鼠耦联膜复合体(junction membrane complex,JMC)的成熟发育。由此可见,JP2作为心肌细胞中的“桥梁”蛋白,其与离子通道之间有效的信号传导为钙诱导钙释放过程(calcium-induced calcium release,CICR)和心肌正常收缩奠定基础,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位于JP2氨基端的MORN(membrane occupation and recognition nexus)结构域,是与质膜偶联的特定功能结构域,由MORN结构域I和II组成。对于MORN结构域与质膜相互作用的机制有不同的研究,可能通过与质膜磷脂分子直接结合,或通过与细胞膜蛋白分子等进行结合。我们实验室之前结果证实小鼠心肌JP2蛋白与SK2通道有相互作用,那么JP2是否通过MORN结构域与SK2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它与SK2通道结合的具体结构域,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根据文献报道及JP2和SK2的结构特点,制备SK2和JP2的不同片段质粒,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检测二者结合的具体区域;观察JP2 MORN结构域对SK2通道表面膜表达的影响及第一部分JP2蛋白与SK2通道相互作用区域的验证材料与方法1.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SK2和JP2的定位及相互作用:大鼠心肌组织或细胞裂解液中加入JP2或SK2抗体,用protein A/G珠子制备免疫共沉淀复合物,分析SK2和JP2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制备H9c2细胞爬片,细胞免疫荧光观察SK2和JP2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2.构建SK2和JP2片段真核表达载体:将SK2不同片段SK2-N(1-145),SK2-M(141-390)和SK2-C(380-574)克隆至载体p IRES2-EGFP中,并在C末端插入Flag/HA标签。不同长度的JP2 c DNA:JP2-N1(1-253,包含MORN I结构域),JP2-N2(216-350,包含MORN II结构域),JP2-C(340-696)克隆至有His标签p EGFP-C1载体中。3.免疫共沉淀检测SK2和JP2片段相互作用:分别将SK2-N,SK2-M及SK2-C与JP2-N1,JP2-N2及JP2-C两两按1:1比例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后提取各转染组细胞总蛋白,使用特异性标签Flag和His抗体,分析SK2片段与JP2片段是否结合。4.GST pull-down分析:分别将GST-JP2-N1,GST-JP2-N2,GST-JP2-C及对照GST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菌株,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及纯化。将各组纯化蛋白与HEK293细胞中表达的SK2-X-HA片段蛋白孵育,谷胱甘肽洗脱液特异性洗脱后用Western blot检测复合物中HA标签表达。结果1.SK2和JP2可在大鼠心肌及H9c2细胞中形成免疫沉淀复合物,并且二者在H9c2细胞中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有明显的共定位。提示SK2通道和JP2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2.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JP2-N1与SK2-C末端可直接相互作用,其余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出现免疫阳性条带。3.GST-pulldown实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的GST-JP2-N1融合蛋白可与HEK293细胞中表达的SK2-C末端蛋白结合,该结果提示JP2通过MORN结构域I与SK2羧基端发生相互作用。第二部分JP2 MORN结构域Ⅰ增加细胞膜SK2通道的表达和定位材料与方法1.构建SK2+JP2-N1、SK2+JP2-N1mut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将SK2和JP2-N1的c DNA亚克隆至p IRES2-EGFP中,得到SK2+JP2-N1质粒。采用点突变技术在SK2+JP2-N1质粒中构建N101R和Y141H两个突变位点。2.HEK293稳定转染细胞株表达筛选:分别将SK2,SK2+JP2-N1和SK2+JP2-N1mut质粒转染HEK293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出现后采用有限稀释法扩大培养,提取总细胞RNA,RT-PCR检测目的基因。3.生物素提取细胞膜蛋白:将转染各组质粒的HEK293细胞表面生物素化,裂解细胞蛋白,生物素结合的蛋白与亲和素珠子孵育后还原洗脱蛋白复合物,W 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SK2通道蛋白表达。4.敲减JP2腺病毒构建及感染:将接种于培养皿中的H9c2细胞用携带阴性对照si RNA(Ad-NC)或JP2-si RNA(Ad-si JP2)的腺病毒感染。RT-q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分别测定各组感染细胞中JP2 m RNA和蛋白表达,并观察JP2敲减对SK2通道总蛋白及膜蛋白表达的影响。5.免疫共沉淀检测JP2 MORN结构域I突变对其与SK2通道结合的影响。6.电生理记录:选择稳定转染SK2和SK2+JP2-N1质粒的HEK29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全细胞膜片钳记录SK2通道电流。结果1.建立HEK293稳定表达SK2、SK2+JP2-N1和SK2+JP2-N1mut细胞株,提取各转染细胞组SK2通道总蛋白和膜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单转SK2组相比,SK2+JP2-N1组SK2通道的总蛋白没有显着变化,膜蛋白显着增加;转染SK2和SK2+JP2-N1 mut两组比较,SK2总蛋白与膜蛋白均无显着差异。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K2的HEK293细胞,SK2通道分布于胞浆中;转染SK2+JP2-N1质粒的HEK293细胞,SK2通道的膜蛋白分布显着增加,该结果提示JP2 MORN结构域I可显着增加SK2通道的膜表达和定位。2.分别用JP2敲减si RNA及阴性对照si RNA感染H9c2细胞,提取H9c2细胞的总蛋白及膜蛋白,与阴性对照组相比,JP2敲减si RNA组SK2通道的总蛋白无明显变化,膜蛋白表达显着降低。3.分别取表达SK2+JP2和SK2+JP2mut稳定转染HEK293细胞株,用特异性SK2和JP2抗体进行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JP2突变显着降低其与SK2通道之间的结合。4.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不同稳转细胞组的SK2通道电流,与转染SK2质粒的HEK293细胞相比,转染SK2+JP2-N1质粒的HEK293细胞中SK2电流密度明显增加。第三部分JP2 MORN结构域Ⅰ调控细胞膜SK2通道表达的机制材料与方法1.RT-q PCR检测H9c2细胞中敲减JP2对SK2 m RNA表达的影响。2.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转染SK2+JP2-N1mut质粒的HEK293细胞中SK2通道在核内体及高尔基体中定位。3.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伯氨喹处理转染SK2+JP2-N1或SK2+JP2-N1mut质粒的HEK293细胞中SK2通道膜表达。4.统计学分析:所有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误表示,图形均使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创建。以两样本均数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稳定表达SK2+JP2-N1 mut质粒的HEK293细胞株中,SK2通道与早期核内体标记物Rab5、EEA1共定位明显,而与高尔基体标记物GM130共定位较弱。该结果提示JP2 MORN结构域I突变可能使SK2聚集于早期核内体致使其转运至细胞膜发生异常。2.用选择性抑制SK2通道循环转运途径的伯氨喹处理表达SK2+JP2-N1和SK2+JP2-N1mut质粒的HEK293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SO组比较,伯氨喹处理组的SK2通道膜蛋白均显着降低。进一步提示JP2 MORN结构域I可能通过影响逆向转运通路中的循环途径降低SK2通道膜表达。结论JP2 MORN结构域I通过与SK2羧基末端的相互作用直接调节SK2通道的功能和转运。
陈佩雅[4](2018)在《MG53在心肌梗塞时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hIP2表达》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心脏缺血缺氧引起瞬间外向钾离子电流Ito,f下调,继而通过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引起心律失常,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实验通过建立缺氧心肌细胞模型以及心肌梗塞小鼠模型,采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分析缺血缺氧时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亚基表达的改变,研究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与MG53的关系,并探讨MG53在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表达下调中的作用和机制。结果:(1)缺血缺氧时,无论是大鼠乳鼠(缺氧4h)、成年小鼠(心梗48h)还是心梗患者心肌细胞内的MG53表达量均下降,而瞬间外向钾离子电流Ito,f通道的α亚基Kv4.3和β亚基KChIP2表达降低(p<0.05)。(2)在细胞水平上过表达/敲低MG53可以影响Ito,f电流密度。过表达MG53增加Ito,f电流密度,敲低MG53降低Ito,f电流密度(p<0.05)。(3)过表达/敲低MG53调节NF-κB通路。过表达MG53抑制NF-κB活化入核可以缓解KCh IP2下降的幅度;敲低MG53激活NF-κB通路后,KCh IP2表达明显下降;阻断NF-κB通路,NF-κB入核减少,KChIP2表达的减少有所恢复(p<0.05)。(4)过表达/敲低MG53并不调节MAPK通路。(5)缺血缺氧时,转录因子NF-κB入核增加(p<0.05)。过表达MG53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缓解缺氧造成的瞬间外向钾离子β亚基KCh IP2的下降程度(p<0.05)。结论:MG53作为一种骨骼肌和心肌特异性的膜修复蛋白,在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时,可以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降低KChIP2表达,从而下调Ito,f,引起心律失常。过表达MG53可逆转NF-κB表达而增加KCh IP2表达和Ito,f电流密度。说明MG53可以抑制心律失常发生。
汪亚如[5](2018)在《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MAFbx及Pax7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实验目的:本文拟通过一次性力竭运动和钝挫伤模型诱导Wistar大鼠骨骼肌损伤,通过检测NF-κB、MuRF1、MAFbx、Pax7在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后即刻、24和48小时不同时相的变化,探讨NF-κB、MuRF1、MAFbx、Pax7在骨骼肌损伤修复再生中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验选用Wistar纯系清洁级6-8周龄雄性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各6只:安静对照组(C)、力竭运动即刻组(E0)、力竭运动后24H组(E24)、力竭运动后48H组(E48)、钝挫伤即刻组(DO)、钝挫伤后24H组(D24)、钝挫伤后48H组(D48)。安静对照组取材:将大鼠腹腔注射麻醉,取下左侧腓肠肌,分为三份,一份待测酶联免疫ELISA,一份待测Western blot,另一份待测实时荧光定量PCR。运动组和钝挫伤组取材:Wistar大鼠分别在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后即刻、24和48小时取材,取材步骤同上。研究结果:(1)MuRF1的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E0组、E24组大鼠骨骼肌MuRF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E0组大鼠骨骼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E48组大鼠骨骼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E24组大鼠骨骼肌MuRF1mRNA、E48组MuRF1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D0组MuRF1mRNA、MuRF1蛋白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D24组大鼠骨骼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D48组大鼠骨骼肌MuRF1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D24组和D48组大鼠骨骼肌MuRF1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p<0.05,p<0.01)。(2)MAFbx的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E24组、E48组大鼠骨骼肌MAFbx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EO组大鼠骨骼肌MAFbx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D24、D48组大鼠骨骼肌MAFbx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p<0.01),DO组大鼠骨骼肌MAFbx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3)Pax7的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E0组大鼠骨骼肌Pax7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E24组大鼠骨骼肌Pax7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E48组大鼠骨骼肌Pax7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D0、D24组大鼠骨骼肌Pax7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D48组大鼠骨骼肌Pax7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另一方面,力竭各组大鼠骨骼肌Pax7蛋白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钝挫伤各组(DO组、D24组、D48组)大鼠骨骼肌Pax7蛋白含量显着降低(p<0.05)(4)NF-κB的实验结果:与C组相比,E48组大鼠骨骼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E0、E24组NF-κB蛋白无显着性差异(p>0.05)。钝挫伤各组(DO组、D24组、D48组)大鼠骨骼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1)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后早期内MuRF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着升高,可能此时相内NF-κB/MuRF1信号通路被激活,诱导MuRF1mRNA及蛋白的表达升高,导致骨骼肌蛋白降解增强;而损伤发生24小时后,NF-κB、MuRF1表达逐渐下调,可能导致骨骼肌蛋白降解有所减缓。(2)一次性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后即刻,MAFbxmRNA表达均有升高,但力竭运动24小时后逐渐降低,而钝挫伤24小时及48小时后则持续升高。可能由于钝挫伤的损伤程度更严重,对MAFbxmRNA的刺激作用更强,引起的骨骼肌蛋白降解程度也更大。(3)一次性力竭运动后,Pax7mRNA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Pax7蛋白变化不显着,显示力竭运动对大鼠骨骼肌中的肌卫星细胞激活可能发生在早期,随后出现肌源性分化;而钝挫伤后各时相Pax7基因和蛋白均有所下降,可能与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还处于Pax7消耗期。关于卫星细胞的激活和分化还有待更多指标的综合验证。
丁娜[6](2017)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入选患者为2015年1月~2016年4月就诊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的CHF患者共计234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不同分成3个组:A组(EF:20-29%)、B组(EF:30-49%)、C组(EF:≥50%)。结果:(1)三组患者间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生化结果显示,A组和B组患者血清LDL-C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01),A组血清LDL-C水平略高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01),A组血清HDL-C水平略低于B组(P<0.001);而血清中Na+、K+、Ca2+、总胆固醇、总甘油三酯、以及肌酐水平在这三组间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血浆nNOS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血浆nNOS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01);C组患者血浆nNOS浓度略低于B组(P<0.05);A组患者血浆nNOS浓度低于C组(P<0.05);(3)三组患者E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E峰值低于B组(P<0.05);C组患者E峰值略低于B组(P<0.05);A组患者E峰值略低于C组(P<0.05);(4)在心功能Ⅱ级、Ⅲ级和Ⅳ级中比较,血浆nNO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65)岁和(≥66岁)中比较,血浆nNOS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血浆nNOS浓度与抗心衰药物之间进行分析,血浆nNOS浓度与ACEI类、ARB类、地高辛和β-blocker呈正相关。结论:1.血浆nNOS浓度与β-AR拮抗剂、ACEI类、ARB类以及地高辛呈正相关关系;2.心力衰竭患者中增加的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是通过对E峰的调节来促进心脏早期舒张进而达到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熊小菊[7](2017)在《髓样分化蛋白1在病理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髓样分化蛋白-1(MD-1)是一种分泌性蛋白,与放射性保护分子RP105相互作用,在TLR4信号通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往的研究显示MD-1的作用仅限于免疫系统,与免疫细胞的分化相关。本研究首次报道MD-1也高表达于人类和动物的心脏。既往研究显示TLR4与病理性心肌肥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我们不禁要问:MD-1作为TLR4信号通路的抑制剂,是否在压力负荷所致的心肌肥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呢?因此,我们对MD-1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与结果:我们应用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发现MD-1在人类心功能衰竭和小鼠肥厚性心脏病的心脏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MD-1敲除的小鼠被用来评价MD-1在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心脏超声、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分析结果显示MD-1敲除加重了主动脉缩窄所致的心肌肥厚,促进了心肌的纤维化,加重了心脏功能的恶化。然后我们应用腺病毒感染技术将AdMD-1与培养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一起孵育进而在细胞中高表达MD-1,同时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实验结果显示心肌细胞高表达MD-1减轻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而通过感染腺病毒AdshMD-1抑制MD-1的表达显示相反的作用。另外,我们发现MD-1抗肥厚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止MEK-ERK 1/2和NF-κ 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应用MEK-ERK 1/2药物抑制剂U0126能逆转MD-1敲除所致的心肌肥厚加重的作用,同样应用NF-κ B信号通路的药物抑制剂BAY11-7082也显示了相同的逆转MD-1敲除所致的心肌肥厚加重的作用。结论:我们的结果显示MD-1在主动脉缩窄所致小鼠心肌重构过程中抑制了小鼠心肌肥厚,延缓了心功能破坏。其机制主要通过独立抑制MEK-ERK 1/2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重构的作用。因此,MD-1可能成为治疗病理性的心肌肥厚和心功能衰竭的新的靶点。
武建功[8](2017)在《益气活血方基于Notch信号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作用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态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和再发梗死率,但是队列研究显示单纯接受PCI患者的预后获益并不优于强化药物治疗的患者,且PCI不仅带来了冠脉微循环障碍,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肌重构,这就提醒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冠脉微循环障碍与心肌重构,努力拨慢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进展的时钟,改善患者的预后。线粒体损伤是心肌重构发生与进展的关键因素,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结构功能破坏是多种线粒体损伤形式的始动环节。因此关注线粒体损伤,关注线粒体能量代谢、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改善心肌缺血和防治心肌重构,对于预防与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有重要意义。Notch及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信号通路可以从多角度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进行调控,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临床药物研究与开发的新靶点。依据中医气血理论创立的益气活血方是临床常用治疗心肌缺血的经验方,具有益气养心,活血通脉的功效。前期研究显示本方可以有效减轻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心脏收缩功能,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因此,本研究将从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角度,以Notch及AMPK信号通路为桥梁,观察益气活血方防治心肌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术后第2天予以相关药物干预,观察7天、28天两个时间节点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本研究分为四个实验:实验一、二、三随机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心肌梗死组、益气活血方组、培哚普利组、DAPT(γ分泌酶抑制剂,Notch信号抑制剂)组、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并设置假手术组。运用超声心动观察各时间节点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运用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以评价各组大鼠成模情况及左心室重塑程度。通过蛋白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法分别检测Notch,AM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及mRNA表达,观察Notch及AMP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关系,揭示该交叉对话在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中的作用。运用ELISA检测大鼠血糖及游离脂肪酸变化,运用蛋白印迹法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蛋白表达,揭示益气活血方提高Notch1和AMPK交叉对话,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动态调节心肌梗死大鼠糖脂代谢,改善线粒体能量障碍。实验四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益气活血方组、培哚普利组,并设置假手术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Y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蛋白表达变化;运用荧光酶标法检测ATP合成情况,揭示益气活血方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从而促进ATP合成,以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结果:(1)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率(LVFS)明显下降,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明显增加(Pall<0.01)。7天时,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培哚普利组LVEF、LVFS升高(Pall<0.05),LVIDs、LVIDd、EDV、ESV缩减,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all>0.05),Notch抑制剂组LVEF明显下降(P<0.01),LVFS率下降,LVIDs、LVIDd、EDV、ESV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LVEF、LVFS下降(Pall<0.05),LVIDs缩减、LVIDd、EDV、ESV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all>0.05)。28天时,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益气活血方组LVEF、LVFS升高、EDV、ESV缩减(Pall<0.05),培哚普利组LVEF、LVFS升高,EDV、ESV缩减,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all>0.05),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LVIDs、LVIDd缩减(Pall<0.01),Notch抑制剂组LVEF、LVFS明显下降,LVIDs、LVIDd、EDV增加(p<0.05),ESV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LVEF、LVFS降低,LVIDs、LVIDd、ESV增加(Pall<0.01),EDV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心室重塑明显,运用益气活血方可以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室重塑程度。(2)心肌细胞形态学: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纹理清晰,偶有断裂,心肌纤维结构清楚,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7天时,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纹理走向不确定,可见灶性心肌纤维走形中断,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28天时,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纹理走向不确定,可见大量灶性心肌纤维走形中断,大量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益气活血方组和培哚普利组大鼠心肌细胞增生明显,重新排列较规整,部分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较心肌梗死组病变范围减小。Notch抑制剂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纹理走向不确定,可见大量灶性心肌纤维走形中断,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较心肌梗死组扩大,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病理改变与Notch抑制剂组相似,但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较其减轻。表明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形态破坏明显,运用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减轻心肌细胞形态破坏。(3)Notch和AMP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7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Notch、pLKB1、pAMPK蛋白表达下降(Pall<0.01)。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培哚普利组 Notch、pLKB1、pAMPK 蛋白表达升高(Pall<0.05),Notch 抑制剂组 Notch、pLKB1、pAMPK蛋白表达下降(Pall<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Notch、pAMPK蛋白表达下降(Pall<0.01),pLKB1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056)。28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Notch、pLKB1、pAMPK蛋白表达下降(Pall<<0.01)。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和培哚普利组Notch、pLKB1、pAMPK蛋白表达升高(Pall<0.01),Notch 抑制剂组 Notch、pLKB1、pAMPK 蛋白表达下降(Pall<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Notch、pLKB1、pAMPK蛋白表达下降(Pall<0.01),表明Notch与AMPK信号通路间存在交叉对话,心肌梗死后,Notch和AMPK信号蛋白表达下降,运用益气活血方可以增加Notch和AMPK信号蛋白表达。(4)心肌细胞能量代谢:7天时,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Pall<0.05)。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血糖、游离脂肪酸下降(Pall<0.01),Notch抑制剂组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但无明显统计意义(Pall>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Pall<0.05)。28天时,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Pall<0.01)。与心肌梗死组大鼠相比,益气活血方组血糖、游离脂肪酸降低(Pall<0.05),培哚普利组血糖降低,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52),游离脂肪酸降低明显(P<0.01),Notch抑制剂组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Pall<0.05)。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血糖、游离脂肪酸升高(Pall<0.01)。7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GLUT4,pACC蛋白表达下降(Pall<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GLUT4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all>0.05),pACC蛋白表达升高(Pall<0.05),Notch抑制剂组GLUT4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ACC蛋白表达降低(P=0.004)。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GLUT4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ACC蛋白表达降低(P=0.027)。28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GLUT4,pACC蛋白表达下降(Pall<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GLUT4蛋白表达升高(Pall<0.05),pACC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all>0.05),Notch抑制剂组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34),pACC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益气活血方组相比,Notch抑制剂+益气活血方组GLUT4蛋白表达降低(P=0.047),pACC蛋白表达呈降低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ACC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心肌梗死后,糖脂代谢紊乱,益气活血方可以调节糖脂代谢,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5)线粒体结构、功能与ATP合成:假手术组心肌纤维排列整齐且紧密,横纹清晰可见,肌小节完整,线粒体形态正常,膜完整,嵴清晰;7天时,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肌丝排列严重紊乱肌纤维走形不规则、断裂,可见肌原纤维溶解消失,线粒体形态大小不等,部分空泡化明显,界膜破裂,嵴模糊不清,嵴间基质密度增高。28天时,心肌梗死组心肌细胞肌丝排列严重紊乱,肌纤维走形不规则、断裂,可见胶原纤维及组织增殖,肌丝断裂处可见线粒体聚集,形态大小不等,嵴模糊不清,嵴间基质密度增高。7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PGC-1α、NRF1、mtTFA蛋白表达量显着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all<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PGC-1 α、NRF1、mtTFA蛋白表达呈增多(Pall<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天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PGC-1α蛋白表达呈下降趋势(P=0.111),NRF1、mtTFA表达量显着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all<0.01)。与心肌梗死组相比,益气活血方组与培哚普利组PGC-1α、NRF1、mtTFA蛋白表达呈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all<0.05)。表明心肌梗死后,线粒体结构破坏,线粒体生物合成功能下降,益气活血方可以改善线粒体结构,并通过AMPK信号通路促进了心肌线粒体的生物合成。结论:1.益气活血方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脏收缩功能,减轻心室重塑程度;2.益气活血方能够调节心肌梗死后糖脂代谢,改善心肌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提高Notch信号通路与AMP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的调控有关;3.益气活血方可以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促进ATP合成,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李莎[9](2017)在《蛋白磷酸酶及Na+-K+-ATP酶对正常大鼠心功能作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正性肌力药物潜在作用靶点蛋白磷酸酶(抑制剂CalyculinA,CA)与现有靶点Na+-K+-ATP酶(抑制剂去乙酰毛花苷,简称西地兰)对正常大鼠心脏的作用,分析蛋白磷酸酶作为抗心衰药物靶点的优劣性与前景。试剂:1.CalyculinA:花萼海绵体诱癌素(CA),批号:101932-71-2,购买于 Genne Operation公司。2.去乙酰毛花苷(Deslanoside Injection),简称西地兰:国药准字H32021538,成都倍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方法:1.大鼠在体心室-压力容积环(P-V Loop)记录Millar双压力容积导管自仰卧位麻醉大鼠右颈动脉插入大鼠左心室,药物溶于0.3 mL生理盐水经左颈静脉给药,记录加药前后大鼠左心室压力-容积关系曲线及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通过这些动力学参数分析药物对大鼠心脏及血管的综合作用。2.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力的测定离体大鼠心脏被放置Langendorff灌流装置系统上,药物溶于20mL有钙灌流液中,经主动脉逆行灌流离体心脏。用灌流液排空气泡的聚乙烯导管与感受器连接经左心房插入左心室,压力转换器与四道生理信号记录仪相连,RM6240生物采集系统记录加药前后离体心脏左心室收缩压力的曲线并分析各项离体心脏收缩指标。3.大鼠左心室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荧光强度测定采用酶消化法分离获取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钙荧光染色剂Fluo-3(5 μmol/L)孵育染色30 min后给予电刺激细胞,单色激发光激发荧光探针释放荧光,离子影像系统获取心肌细胞钙瞬变荧光强度。结果:1.Calyculin A及西地兰对大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CA与西地兰均能显着性增加大鼠心输出量,增加搏出功,使心肌收缩末压增强,收缩末期容积降低。且CA能够增大大鼠每搏输出功,显着提高大鼠心脏射血分数,同时增大左心室容积最大上升速率,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CA对正常大鼠心脏功能的作用比西地兰更具优势。2.CalyculinA及西地兰对大鼠收缩与舒张性能的作用CA不仅能够提高大鼠心室收缩性能,而且能同时改善其舒张功能;而西地兰仅能改善实验大鼠的收缩性能,对舒张期心肌舒张作用并不明显,表明CA具有治疗舒张功能障碍性心衰的潜能。3.CA与西地兰对动脉压、动脉阻抗及心室与血管耦合性的作用CA与西地兰都能增加大鼠室内压与动脉压,且CA使动脉压差值增大,同时降低动脉阻抗,改善心脏-血管耦联效应;而西地兰并不造成动脉压脉压差的变化,改善心脏-血管耦联效应弱于CA。4.CA与西地兰对离体大鼠心脏收缩力的作用CA与西地兰均能增加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室内压,降低心率,CA还能够显着性提高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这些作用独立于神经-体液的调节。5.CA与西地兰对大鼠左心室肌细胞钙释放的作用CA增加心肌细胞收缩期钙离子浓度,降低舒张期钙释放荧光值。通过降低去磷酸化受磷蛋白增加钙泵活性,从而增加钙回收速率;而西地兰使收缩期与舒张期钙浓度均增加,但并不影响肌浆网钙泵功能,其机理是抑制Na+-K+-ATP酶,作用于钠-钙交换(NCX)的机制达到提高胞浆Ca2+浓度的效应。表明CA更能影响钙泵活性从而促进钙循环过程。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西地兰为临床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从整体效应看,能够发挥正性肌力提高大鼠心肌收缩力作用不容置疑。但从心脏与血管的耦合性看其作用并不如CA,且就分子机制上讲,西地兰间接通过NCX交换机制增加胞浆Ca2+浓度,易造成舒张期钙浓度增加,导致心律失常。而CA在体P-VLoop实验同样表明其能增加大鼠心脏收缩力,能增强钙泵活性,改善心室收缩与舒张性能,使钙转运速率增大,降低舒张期胞浆钙浓度。此外,CA降低血管阻抗,改善心脏血管耦合性。综上所述,CA与西地兰相比,其抗心衰作用强于西地兰。因此基于本实验的研究,CA能够发挥正性肌力作用而用于抗心衰靶点研究。因此,蛋白磷酸酶可作用靶点,用于正性肌力药物的开发。
贺强[10](2016)在《MFN2对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骼肌为主要的运动应答器官,运动中骨骼肌对能量的需求不断地变化,线粒体在应答运动应激引起的氧耗、ATP需求增加的同时,自身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着积极适应变化,运动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提高线粒体功能的同时还促进细胞自噬、线粒体自噬等逆向适应,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和线粒体网络的更新。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化细胞器,不断地进行着融合、分裂,线粒体融合、分裂不但在调控线粒体形态、功能以及对凋亡信号的应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与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过程紧密偶联。MFN2不但调控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还调控线粒体与内质网的相互作用,影响线粒体对Ca2+的摄取和细胞能量代谢。MFN2还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中起重要作用,MFN2缺失抑制了Parkin向功能紊乱线粒体的定位;同时,MFN2缺失还提高了PGC-1α的表达,提高线粒体生物发生。MFN2在运动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理适应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着重从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融合、分裂三个角度探索阻断MFN2对运动训练调控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目的:本文选取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为研究对象,探索MFN2在骨骼肌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发生中的作用,探索阻断MFN2对运动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理适应的影响,主要通过线粒体生物发生、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融合、分裂三个角度探讨运动调控骨骼肌线粒体生理适应的机制。方法:通过Cre/Loxp技术构建条件性骨骼肌MFN2基因敲除小鼠及同窝对照小鼠,基因型分别为MCK-Cre MFN2flox/flox和MFN2flox/flox。1)动物水平对MFN2基因与骨骼肌线粒体自噬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分组:3月龄雄性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和同窝MFN2flox/flox小鼠分别作为基因敲除组(KKnockout group, K, n=24)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 C, n=24)。每组随机选取8只小鼠分离双侧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胫骨前肌,左侧用于RT-qPCR实验,右侧用于Western blotting实验;每组再随机选取8只小鼠,分离双侧腓肠肌和股四头肌,左侧4%多聚甲醛固定,制作石蜡切片用于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指标检测,右侧2.5%戊二醛电镜固定液固定,用于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自噬小体等;每组再随机选取8只小鼠,分离双侧腓肠肌用于提取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柠檬酸酶(CS)活性、H2O2释放,部分样品用于骨骼肌氧化应激指标检测。2)动物水平对MFN2与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关系进行探索。实验分组:2月龄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和同窝MFN2flox/flox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 group,C, n=8)、正常运动组(Exercise group, E, n=8)、基因敲除组(Knockout group,K, n=8)、基因敲除运动组(Knockout Exercise group, KE, n=8)。 E和KE组小鼠进行4周耐力跑台训练,跑速为14m/min, C和K组置于静止跑台,自由活动,最后一次运动训练结束12h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腓肠肌,左侧用于RT-qPCR实验,右侧用于Western blotting口氧化应激指标检测。本研究检测指标具体如下:1)代谢相关指标:体重、附睾脂肪含量及体质百分比、肝脏和心脏湿重。2)线粒体融合、分裂相关指标:RT-qPCR检测MFN2、MFN1、Drp1、FIS1、OPA1、 MFF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FN2、MFN1、OPA1、Drp1、MFF蛋白表达。3)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相关指标:RT-qPCR检测Atg5、Atg12、ULK1、Parkin、PINK1. LC3、p62、BNIP3、FUNDC1、LAM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ULK1、Parkin、 PINK1、LC3、BNIP3、p62、Atg5、AMPKa蛋白表达以及AMPKa Thr172和ULK1Ser555磷酸化水平。4)线粒体生物发生相关指标:RT-qPCR检测PGC-1α、TFAM、NRF1、TFBIM、ATP5a. COXI、COX5b. NDUFS8 mRNA表达,mtDN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PGC-1α、 TFAM、NRF1、TOM20蛋白表达。5)线粒体功能指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S活性,免疫组化COX和SDH染色。6)形态学指标:HE染色观察肌纤维形态和横截面积,电镜检测肌纤维形态、线粒体形态以及自噬小体等。7)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离体线粒体H2O2释放和在体骨骼肌H2O2和MDA含量,T-SOD活性。结果:1)通过Cre/Loxp技术建立了骨骼肌特异性MFN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骨骼肌MFN2 mRNA和蛋白含量较比对照组均显着下降(p<0.01)。2)与C组相比,K组小鼠骨骼肌中异常线粒体增加,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有的嵴折叠下降,甚至出现不规则的空泡;小鼠骨骼肌Drp1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与C组相比,K组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显着下降(p<0.05),线粒体H2O2释放率显着高于C组(p<0.05),骨骼肌H2O2和MDA含量均显着高于C组(p<0.05)。与C组相比,K组小鼠骨骼肌中PGC-1α、TFAM和线粒体标志物TOM20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3)与C组相比,K组小鼠骨骼肌FUNDC1、BNIP3 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BNIP3、 Parkin、p62蛋白含量显着增加(p<0.05), LC3-Ⅱ/Ⅰ比值显着提高(p<0.05), AMPKαThr172和ULK1Ser555位点磷酸化水平显着下降(p<0.05),肌纤维中自噬小体堆积。4)与C组相比,E组小鼠骨骼肌MFN1、MFN2、Drp1、FIS1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MFN1、Drp1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与K组相比,KE组小鼠MFN1、MFN2、Drp1 FIS1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 MFN1、Drp1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KE组小鼠骨骼肌Drp1蛋白含量显着高于E组(p<0.05)。5)与C组相比,E组小鼠骨骼肌PGC-1α、NRF1、TFAM、TFB1M、COXI、COX5b 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或P<0.01),ntDNA含量、PGC-1α、TFAM 和 TOM20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与K组相比,KE组小鼠骨骼肌PGC-1α、NRF1、TFAM、TFB1M、 COXI、COX5b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或P<0.01), PGC-1α、TFAM和TOM20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KE组小鼠骨骼肌TFAM蛋白含量显着高于E组(P<0.05)。6)与C组相比,E组小鼠骨骼肌LC3、Atg5、ULK1、BNIP3、Parkin、FUNDC1 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或P<0.01),LC3-II/I匕值显着提高(P<0.05), Parkin、PINK1、BNIP3.ULKl蛋白含量显着提高(P<0.05), AMPKαThr172、ULK1 Ser555位点的磷酸化显着提高(P<0.05);与E组相比,KE组小鼠骨骼肌LC3、Atg5、ULK1、BNIP3、FUNDC1 mRNA表达显着提高(P<0.05),LC3-Ⅱ/Ⅰ比值、p62、PINK1、ULK1蛋白含量没有显着变化,Parkin、BNIP3、AMPKαThr172、ULK1 Ser555位点的磷酸化显着提高(P<0.05);KE组小鼠骨骼肌BNIP3、FUNDC1 mRNA表达以及Parkin、BNIP3、p62蛋白含量显着高于E组(p<0.05)。7)与C组相比,E组小鼠T-SOD活性显着提高(p<0.05),MDA显着降低(p<0.05);与K组相比,KE组小鼠T-SOD活性显着提高(p<0.05);KE组小鼠骨骼肌H2O2、MDA显着高于E组(p<0.05或p<0.01)。结论:1)MFN2缺失扰乱了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引起异常形态线粒体增加,提高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和骨骼肌氧化应激。2)MFN2缺失提高了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有利于维持mtDNA含量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3)MFN2缺失抑制了骨骼肌细胞自噬和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但代偿性提高了BNIP3依赖的线粒体自噬途径。4)耐力训练建立更高水平的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伴随着线粒体生物发生、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的提高,提示运动训练对调控骨骼肌线粒体质量控制有积极作用,MFN2的缺失虽然抑制了运动训练诱导的骨骼肌细胞自噬和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但进一步提高了线粒体生物发生和BNIP3介导的线粒体自噬。5)耐力训练并不能通过激活AMPK-ULK1信号通路改善MFN2缺失小鼠骨骼肌细胞自噬水平。
二、骨骼肌胞浆Ca~(2+)稳态与肌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骨骼肌胞浆Ca~(2+)稳态与肌疾病(论文提纲范文)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自噬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全称和中文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材料及试剂 |
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及步骤 |
2.3.1 H9c2 心肌细胞的培养 |
2.3.2 Parkin sh RNA干扰质粒的转化、扩增提取及转导 |
2.3.3 缺氧/复氧(A/R)损伤模拟模型的建立 |
2.3.4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3.5 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
2.3.6 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 |
2.3.7 活性氧(ROS)生成含量测定 |
2.3.8 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分析 |
2.3.9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开放程度的测定 |
2.3.10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的检测 |
2.3.11 MDC法检测自噬小体的生成 |
2.3.12 免疫荧光法检测Parkin在细胞的亚定位 |
2.4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Parkin shRNA干扰质粒pLKO-Parkin下调Parkin效果的检测与筛选 |
3.2 下调Parkin对 H9c2 心肌细胞A/R损伤后凋亡的影响 |
3.3 下调Parkin对H9c2心肌细胞A/R损伤后PINK1和VDAC1蛋白的调节 |
3.4 下调Parkin对H9c2心肌细胞A/R损伤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5 下调Parkin对H9c2心肌细胞A/R损伤自噬小体生成的影响 |
3.6 下调Parkin对H9c2心肌细胞A/R损伤后LDH活性的影响 |
3.7 下调Parkin对H9c2心肌细胞A/R损伤后ROS水平的影响 |
3.8 下调Parkin对 H9c2 心肌细胞A/R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
3.9 激光共聚焦检测Parkin在 H9c2 心肌细胞A/R损伤中的亚定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自噬与心肌应激:机制和潜在的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2)有氧运动通过线粒体分裂调节自噬水平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线粒体分裂关键蛋白DRP1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相关性 |
一、分析工具 |
二、分析方法 |
三、分析结果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线粒体分裂水平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有氧运动通过线粒体分裂调节自噬水平对荷瘤小鼠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线粒体分裂与肿瘤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Junctophilin2 MORN结构域对心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膜转运的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JP2蛋白与SK2通道相互作用区域的验证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JP2 MORN结构域Ⅰ增加细胞膜SK2 通道的表达和定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部分:JP2 MORN结构域Ⅰ调控细胞膜SK2 通道表达的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钾离子通道转运在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MG53在心肌梗塞时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hIP2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心肌梗塞 |
1.2 心梗离子通道的改变 |
1.3 心梗时I_(to,f)改变的相关信号通路 |
1.3.1 .NF-κB信号通路 |
1.3.2 .MAPK信号通路 |
1.4 心梗与MG53蛋白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配置试剂 |
2.1.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1.4 .实验动物 |
2.1.5 .人类受试者心脏 |
2.2 方法 |
2.2.1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NRCMs) |
2.2.2 .心肌梗塞模型(MImodel) |
2.2.3 .细胞缺氧模型(hypoxiamodel) |
2.2.4 .病毒扩增 |
2.2.5 .蛋白提取 |
2.2.6 .蛋白定量 |
2.2.7 .WesternBlot |
2.2.8 .qRTPCR |
2.2.9 .敲除鼠基因鉴定 |
2.2.10 .HE染色 |
2.2.11 .超声心动图检测 |
2.2.12 .急性分离成年小鼠心脏 |
2.2.13 .Patch记录I_(to,f)电流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缺氧/心肌梗塞时I_(to,f)亚基及MG53的变化 |
3.1.1 .缺氧降低培养心肌细胞I_(to,f)亚基及MG53的表达 |
3.1.2 .心肌梗塞降低I_(to,f)亚基及MG53的表达 |
3.1.3 .心肌梗塞患者I_(to,f)亚基及MG53的表达下调 |
3.2 MG53与瞬间外向钾离子电流I_(to,f)的关系 |
3.2.1 .在MG53-/-基因敲除鼠中I_(to,f)表达下调 |
3.2.2 .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过表达/敲低MG53可调节I_(to,f)表达. |
3.3 MG53与KChIP2的关系 |
3.3.1 .在培养心肌细胞中过表达/敲低MG53可调节KChIP2表达 |
3.3.2 .在MG53-/-基因敲除鼠中KChIP2表达下调 |
3.4 MG53影响KChIP2表达水平的机制 |
3.4.1 .MG53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通路影响KChIP2表达水平 |
3.4.2 .MG53不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影响KChIP2表达水平 |
3.4.3 .缺氧时MG53通过NF-κB信号通路下调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hIP |
3.5 缺血缺氧时恢复MG53蛋白表达水平对NF-κB信号通路以及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hIP2的作用 |
第4章 讨论 |
4.1 缺血缺氧时MG53调控KChIP2表达 |
4.2 缺血缺氧时MG53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KChIP2表达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5)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MAFbx及Pax7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骨骼肌的损伤与修复 |
1.1 骨骼肌概述 |
1.2 骨骼肌的组织机构及功能 |
1.3 骨骼肌损伤 |
1.3.1 骨骼肌损伤分类 |
1.3.2 骨骼肌损伤机制 |
1.4 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 |
1.4.1 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
1.5 骨骼肌损伤的再修复 |
1.5.1 骨骼肌损伤的炎性反应 |
1.5.2 骨骼肌损伤再修复的内源周期 |
1.5.3 骨骼肌损伤再修复的分类 |
2 MuRF1、MAFbx在骨骼肌中的表达机制 |
2.1 骨骼肌萎缩分子的生物学机制 |
2.2 骨骼肌泛素蛋白酶解系统(Ups) |
2.2.1 泛素蛋白酶解系统(Ups)与泛素连接酶E3 |
2.2.2 MuRF1与MAFbx的生物特性 |
2.3 NF-κB/MuRF1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
2.3.1 NF-κB/MuRF1信号通路 |
2.3.2 NF-κB/MuRF1信号通路与骨骼肌损伤 |
3 肌卫星细胞与骨骼肌损伤修复 |
3.1 肌卫星细胞的发现与自我更新 |
3.2 卫星细胞在肌肉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
3.3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特异性标记与鉴定--Pax7 |
3.4 骨骼肌卫星细胞Pax7与骨骼肌损伤修复 |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动物模型的建立 |
1.3.1 实验动物和喂养 |
1.3.2 实验动物分组 |
1.3.3 骨骼肌损伤方案 |
1.4 样本取材与处理 |
1.4.1 样本取材 |
1.4.2 组织样本制备 |
1.5 指标测定与方法 |
1.5.1 骨骼肌组织总RNA的提取 |
1.5.2 RNA反转录 |
1.5.3 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 |
1.5.4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ing,WB) |
1.5.5 酶联免疫法 |
1.6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mRNA的表达变化 |
2.2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AFbxmRNA的表达变化 |
2.3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Pax7mRNA的表达变化 |
2.4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蛋白含量的比较 |
2.5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NF-κB含量的比较 |
2.6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Pax7含量的比较 |
3 讨论与分析 |
3.1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对各时相大鼠骨骼肌NF-κB/ MuRF1通路的影响 |
3.2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对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和MAFbx的影响 |
3.3 力竭运动和钝挫伤对各时相大鼠骨骼肌Pax7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 实验室检查 |
2.3 仪器与试剂 |
2.4 血浆中各项指标的测定 |
2.5 超声心动图检测 |
2.6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三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分析 |
3.2 三组患者的血浆nNOS浓度和心功能分析 |
3.3 血浆nNOS浓度与各项指标的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髓样分化蛋白1在病理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部分 MD-1对主动脉缩窄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MD-1对AngⅡ诱导原代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
1.材料 |
2.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部分 MD-1改善心肌肥厚机制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益气活血方基于Notch信号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作用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机制研究进展 |
1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
2 心室重塑与心肌重构 |
3 心室重塑的防治 |
4 中医药对于心室重塑的论治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线粒体与心肌梗死损伤 |
1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
2 线粒体与疾病 |
3 心肌梗死后线粒体损伤及形成机制 |
4 药物对心肌梗死心肌线粒体的影响 |
5 线粒体和"气"的相关性探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Notch、AMPK信号与心肌梗死 |
1 Notch信号与心肌保护 |
2 AMPK信号通路与心肌保护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实验一 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功能与形态学指标的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心肌梗死大鼠边缘区心肌组织Notch与AMPK信号通路交叉对话检测及益气活血方作用评价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边缘区心肌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益气活血方对于心肌线粒体结构与生物合成的影响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数据分析 |
4 结果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蛋白磷酸酶及Na+-K+-ATP酶对正常大鼠心功能作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在体大鼠左心室功能作用比较 |
第一章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左心室压力-容积关系及血流动力学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左心室内在收缩性能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动脉压及血管弹性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收缩力作用比较 |
第四章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离体心肌收缩力作用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单个心肌细胞钙瞬变作用比较 |
第五章 Calyculin A与西地兰对大鼠心肌细胞钙瞬变强度及机制作用比较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与展望 |
附录 英文缩略词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MFN2对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篇 前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假设 |
第二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线粒体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 |
第一节 线粒体融合、分裂 |
第二节 线粒体生物发生 |
第三节 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 |
第二章 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调控机制 |
第一节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 |
第二节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
第三节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
第四节 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
第五节 PGC-1α与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更新 |
第六节 AMPK与运动诱导的骨骼肌线粒体更新 |
第三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MFN2缺失对骨骼肌线粒体自噬和生物发生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的构建 |
第二节 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变化 |
第三节 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功能变化 |
第四节 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变化 |
第五节 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变化 |
第二章 实验二 MFN2缺失对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耐力训练对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影响 |
第二节 耐力训练对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的影响 |
第三节 耐力训练对MCK-Cre MFN2~(flox/flox)小鼠骨骼肌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
第四篇 研究总结 |
第一节 综合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论 |
第三节 研究创新 |
第四节 研究缺陷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作者简历以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四、骨骼肌胞浆Ca~(2+)稳态与肌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 [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自噬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 梁海燕. 南昌大学, 2021(01)
- [2]有氧运动通过线粒体分裂调节自噬水平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D]. 赵彤.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3]Junctophilin2 MORN结构域对心肌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膜转运的调控[D]. 罗天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4]MG53在心肌梗塞时通过调节NF-κB信号通路下调瞬间外向钾离子通道β亚基KChIP2表达[D]. 陈佩雅. 深圳大学, 2018(07)
- [5]力竭运动及钝挫伤各时相大鼠骨骼肌MuRF1、MAFbx及Pax7的变化及其机制研究[D]. 汪亚如. 扬州大学, 2018(12)
- [6]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其作用[D]. 丁娜. 延边大学, 2017(01)
- [7]髓样分化蛋白1在病理性心肌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熊小菊. 武汉大学, 2017(06)
- [8]益气活血方基于Notch信号调控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作用机理的研究[D]. 武建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9]蛋白磷酸酶及Na+-K+-ATP酶对正常大鼠心功能作用对比研究[D]. 李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2)
- [10]MFN2对骨骼肌线粒体运动适应的作用研究[D]. 贺强.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