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宝情[1](2011)在《名老中医米逸颖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之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研究全国名老中医米逸颖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的用药经验和特点。[方法]采用传统师承式临床抄方和病例采集分析结合的方法。1,抄方:抄方是沿续千年的传统跟师学习的方法,在抄方中体会米老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2,病例采集分析:病例采集分析是采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取100例米逸颍名老中医应用中医扶正固法治疗肿瘤的病例,实现对米老的处方病例临床信息动态、多维、结构化采集。使得病历中的全部信息变成了可分析的数据,便于分析挖掘米逸颍主任医师的经验,整理分析得出客观的临证思路和用药特点。3,结合分析:将抄方的体会和病例采集分析的结果综合分析,相互验证,得出最终结论,寻求米老的认可。[结果]病例采集分析结果:米老治疗肿瘤类型以肺癌(25%)、乳腺癌(21%)、消道肿瘤(直肠癌8%,结肠癌6%,胃癌6%)多见,患者就诊时多以乏力、纳差为主诉。中医证型以脾虚湿蕴证为主,为19%;其次为脾肾两虚证、肝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肺气不宣证,分别为13%、12%、11%、10%。中药方剂以地黄丸(包括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出现最多,为17次;其次是当归补血汤,共12次;参苓白术散10次;再次是治疗肺癌咳嗽的止嗽散和泻白散,各9次。每一个方剂中,最多30味药,最少8味药,多在20味药左右。用药以茯苓、猪苓最为频繁,分别为66次、51次;其次是浙贝、夏枯草、甘草,分别是49次、47次、45次;再者为白术(38次)、白豆蔻(37次)、黄芪(35次)、砂仁(34次)、苏梗(33次)等;再次为杜仲(31次)、菟丝子(30次)、桑寄生(21次)等。呼吸系统肿瘤全为肺癌类型,其主要证型是肺气不宣、痰浊阻肺证,占40%,其次为肺阴亏虚(20%),再次为肺脾气虚、痰湿互结(16%)。其方剂以止嗽散合泻白散方最多,占36%;其次使用自拟肺癌经典方,占24%;再次为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分别为12%、8%。乳腺癌中以肝肾不足或肝肾阴虚证型为主,共占57.14%,其次为气血亏虚(14.29%),再次为脾肾两虚(9.52%),气阴两虚(9.52%)。乳腺癌中使用地黄丸的频率最高,占52.38%,另有自拟肝肾不足方(9.52%)。消化道肿瘤的主要证型为脾虚湿蕴证,占54.55%,其次为脾虚肝郁(22.73%),脾肾两虚(9.09%)。消化系统肿瘤中参苓白术散使用频率最高,占36.36%;另有自拟健脾化湿方,占9.09%。泌尿系肿瘤主要证型为肾元亏虚、下焦湿蕴证,占83.33%,其次为脾肾两虚证,占16.67%;其方分别用萆薢分清饮(83.33%)和六味地黄合四神丸(16.67%)。恶性胸腺瘤(胸腺增生)的临床证型主要是脾肾两虚(57.14%),其次是气血亏虚(28.57%),脾虚湿蕴(14.29%);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侯氏黑散是最多,为42.86%,其次为当归补血汤,占28.58%。[结论]将临床抄方体会与采集系统析结果相互验证,结合分析后,请米逸颖主任医师核实后得出以下结论:1)固本以补脾、肾二脏为主,健脾以补后天之气,益肾以固先天之本;2)补肝者兼以益肾,滋水以涵木;3)活用成方,自创经方,小方合成大方,随证加减化裁;
张海梁[2](201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特点及miR-2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一、microRNA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内,血清microRNA的研究报道不多,在前列腺癌中更是罕有报道。本研究根据已有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筛选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的microRNA(主要有miR-20a, miR-21, miR-125b, miR-141),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这些microRNA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microRNA在前列腺癌的不同疾病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骨转移、预后和治疗有效性的相关性。二、根据第一部分的研究结果,通过检测血清microRNA的表达情况,发现miR-21在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血清者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而且miR-21随着血清PSA的升高而升高,提示miR-21可能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增殖有一定作用,而抑制细胞内miR-21表达有望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甚至于逆转雄激素非依赖状态。为了探讨其中产生差异的机制,本课题进一步研究miR-21反义寡核苷酸对LNCaP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内在分子机制。材料和方法:一、采用特异性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56例患者(包括局限性前列腺癌20例,激素敏感性骨转移前列腺癌20例,激素抵抗性骨转移前列腺癌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血清中的miR-20a, miR-21, miR-125b, miR-141, U6 snRNA作为内参。方差检验比较以上4类患者血清中miR-20a, miR-21, miR-125b, miR-141表达差异,探寻诊治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的新指标。二、将特异性miR-21反义寡核苷酸,通过脂质体2000转染LNCaP前列腺癌细胞,观察前列腺癌细胞在转染后的增殖情况,绘制肿瘤细胞增殖曲线;转染48小时后分别提取肿瘤细胞胞浆和胞核内的蛋白,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胞浆、胞核内PTEN、mTOR、AKT、AR、PSA等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转染特异性miR-21寡核苷酸对LNCaP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肿瘤细胞内蛋白的影响。结果:一、miR-21在激素抵抗性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血清者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激素敏感性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p=0.016。分层分析显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PSA小于4ng/ml的患者的血清miR-21表达显着低于PSA大于4ng/ml的患者;对多西他赛化疗抵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miR-21表达明显高于对多西他赛化疗敏感的患者,p=0.032。而miR-20a和miR-125b在4组患者中未显示存在差异表达。miR-141在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无骨转移的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0.006;并且miR-141的表达水平与骨转移灶个数呈正相关性,p<0.001。血清miR-21和miR141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的血清micro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p值分别为0.001和<0.001。二、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在特异性miR-2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前列腺癌LNCaP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转染后,细胞核内的雄激素受体(A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细胞浆中无AR蛋白表达;胞浆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蛋白的表达也明显下降,细胞核中无PSA蛋白的表达。此外,在转染后,细胞核内的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而细胞浆中的AKT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mTOR蛋白在细胞核内的表达也明显下降,但细胞核中的mTOR蛋白的表达反而升高。结论: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检测microRNA是可行的,miR-21高表达于雄激素非依赖的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并对多西他赛化疗有效性具有预测价值;miR-141高表达于骨转移前列腺癌患者。miR-21可以作为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的分子标记物,而miR-141可作为骨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分子标记物。抑制LNCaP前列腺癌细胞内的miR-21表达对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内在机制可能是miR-21有上调AKT表达的作用,进而使mTOR发生从胞浆到胞核的转运重分布;同时miR-21还可能具有上调AR的作用。而抑制细胞内的miR-21表达,胞核内的AR、mTOR和AKT蛋白的表达均下降,最终导致细胞增殖的抑制。因此,miR-21是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新靶点。
龙颖[3](2010)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文中提出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标准术式,一百多年前由Wertheim提出,19世纪50年代Meigs将其改良并得到普及,术后5年生存率达80%90%。但是,传统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不可避免会导致一些脏器功能的障碍:如膀胱功能障碍、结直肠蠕动紊乱、性功能障碍。其中,膀胱功能障碍是最常见的。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术中盆腔神经丛的损伤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在术中既不减少切除范围,又尽可能保留盆腔神经丛,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盆腔脏器功能的损伤,成为妇科专家研究的热点。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术式—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Never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1 NSRH与传统RH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目的:本研究比较NSRH和传统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手工检索治疗宫颈癌相关的文献,收集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的评价标准。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2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获得随机对照试验,纳入9个临床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749例。结果显示: NSRH组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优于传统的RH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NSRH组长于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术后生存率和复发率、手术切除范围及术后病理的相关情况,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⑥单个研究显示NSRH组的直肠功能紊乱和性功能紊乱的发生率要比RH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RH与传统RH相比,具有术后膀胱、直肠功能和性功能恢复快的优点。NSRH除手术时间长于RH外,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手术切除范围两者无明显差别,因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较少,纳入的均为非随机对照试验。一些结局指标仅单个研究报道。因此,目前还无法得到以上结论的确切疗效,有必要开展和设计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2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临床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尸体解剖,熟悉盆腔神经的大体组成、位置、行程,为探讨和开展NSRH术式奠定基础。方法:选用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女性盆腔标本4具,均无盆腔手术史。应用大体解剖法进行解剖,以文字、照片等形式记录相关结果。结果:上腹下从(又称骶前神经)行至第3骶椎高度,与S2S4发出的盆腔内脏神经、骶交感节后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网状分布的下腹下从(即盆丛),并发出支配膀胱、直肠、子宫的神经支。结论:盆腔神经的临床解剖学是临床手术开展的基础,应该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3 NSRH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NSRH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技术上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选择我院FIGO分期为ⅠbⅡb的子宫颈癌患者69例,研究组(n=33)采用NSRH,对照组为传统的Ⅲ型宫颈癌根治术RH(n=36),比较两组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除范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术后残余尿<10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64±4.49d与17.89±4.19d(P<0.001),术后残余尿<50m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4.30±5.87d与19.69±4.48d(P<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62.99±11.99h与79.32±13.22h(P<0.001),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95.42±12.54h与120.04±21.00h(P<0.001)。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部分患者术后尿流动力学的测定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膀胱灌注阶段还是排尿阶段,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术中总出血量中位数分别750ml(3501800ml)与700ml ( 3001800ml )( P>0.05 ),子宫切除的出血量中位数610ml(1801200ml)与550ml(1501200ml)(P>0.05);总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252min(180330min)与205min(150270min)(P<0.05),子宫切除时间中位数89min(65105min)与70min(5590min)(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骶韧带切除的长度两组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有利于术后膀胱、直肠功能的恢复。§4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目的:比较NSRH与传统RH中宫骶韧带、主韧带、膀胱宫颈韧带手术切缘神经的分布密度情况。方法:分别取保留组、对照组手术中宫骶韧带、主韧带、膀胱宫颈韧带的切缘组织,10%福尔马林固定保存。进行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S100)、特殊染色(银染)。使用图像分析法,对免疫组织化学(S100)的结果图像进行分析,计算神经组织所占的面积比。结果:三种染色方法均能显示神经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研究组的神经组织少于对照组,神经组织的面积比计算结果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SRH能有效的避免对盆腔神经组织的损伤。§5 NS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功能的调查分析目的:比较NSRH和传统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性功能变化,以及探讨影响总体宫颈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因素。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选择我院FIGO分期为ⅠbⅡb的子宫颈癌患者65例,研究组(n=31)实行NSRH,对照组为传统的Piver-RutledgeIII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H(n=34)。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所提出的生活质量评分表EORTC QLQ C-30以及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对总体宫颈癌患者进行了性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均会有所下降。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性生活评分除性欲望P=0.065外,余五项指标和总分均显示研究组的性功能要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生活质量评估中身体功能、疲倦、便秘、腹泻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手术治疗结束时间、卵巢切除、临床分期、职业、文化水平对于宫颈癌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结论:NSRH相比传统的RH,能提高术后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除手术方式外,术后宫颈癌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生活指导及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治疗后性生活质量。
刘婵桢[4](2007)在《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电化学治疗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系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调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以观察在(5V,10C)的电化学治疗剂量作用后,阴极、阳极以及(5V,10C)电化学治疗作用后并添加了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阳极细胞与未经过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生长趋势的变化。噻唑兰染色法(MTT)比较以上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全细胞膜片钳模式测定经(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的细胞与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相比,其K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RT-PCR(逆转录PCR)测定经(5V,10C),(10V,10C),(10V,5C),(5V,5C)的电化学治疗剂量的作用后,阴极及阳极细胞与未经过治疗的宫颈癌细胞相比较,其钾离子通道蛋白基因KCNJ16,钙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ACNA1G,以及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LCN3mRNA的表达情况;半定量PCR(凝胶电泳成像分析法)测定并计算各电化学剂量阴极细胞及阳极细胞KCNJ16,CACNA1G,CLCN3mRNA的相对表达值,并比较其差异。结果:(1)控制时间影响因素后,(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组及阳极组,(5V,10C)电化学治疗后并添加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组及阳极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结果之间比较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由生长曲线图可知,空白对照组随时间变化细胞数逐渐递增;(5V,10C)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组,细胞数随时间变化始终呈递减趋势,与其它三组区别明显;(5V,10C)电化学治疗后并添加K离子通道开放剂的阴极组及阳极组细胞数先减少,第三天后逐渐增加,最后与正常对照组细胞生长趋势一致。(2)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到持续激活的外向钾电流。此类电流激活速度较快,失活速度很慢,具有外向整流特性,大约从0mV左右处开始出现可分辨的钾电流,之后,随着指令电压的阶跃攀升,通道开放逐渐增加,表现为外向电流值逐渐增大,故具有电压依赖性。经(5V,10C)电化学治疗剂量作用后的阴极及阳极与对照组细胞相比,细胞外向整流的钾通道被明显抑制,其中在钳制电压为10mv,20my,30my,40mv,50mv时,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离子通道电流强度均有下降,从Ⅰ—Ⅴ曲线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经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及阳极组Ⅰ-Ⅴ曲线下移。(3)半定量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与经电化学治疗(5V,10C)阴极及阳极,(10V,10C)阳极KCNJ16相对表达值相比,治疗后KCNJ16表达下降,差别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下降程度:(5V,10C)阳极>(10V,10C)阴极和阳极,差别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后二者之间的差别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与其余各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经(5V,10C)电化学治疗后,阴极处CACNA1G相对表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无显着差异;(5C,10V)治疗后阴极,(10C,10V)治疗后阴极细胞组与对照组及其余各组细胞相比,CLCN3表达增高,差别有显着意义(P<0.05),其中此2组间的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该基因表达增高较后者显着,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该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细胞生长及抑制实验表明,(5V,10C)的电化学治疗能使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而治疗后加入钾离子通道开放剂,能部分抵消了电化学对宫颈癌细胞的这种抑制作用。(2)、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模式在宫颈癌HELA细胞中引出外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电流,该电流在接受了电化学治疗后受到抑制,抑制趋势与电化学作用后细胞生长受限相附,因此认为电化学治疗可抑制外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这种抑止作用为电化学治疗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3)、电化学治疗到达一定剂量强度下,可以引起KCNJ16、CNCL3、CACNA1G的改变,其中,KCNJ16为内向整流性钾通道的编码基因,其改变主要发生在阴极,与电化学的治疗机制相关;CACNA1G和CNCL3分别为T型钙通道的编码基因和容量调控氯离子通道的编码基因,在阴极处可有表达的升高,与电化学治疗的作用机制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钱和年,崔恒,魏丽惠,李小平[5](2001)在《第16届FIGO会议纪要(妇科肿瘤)》文中研究说明 第16届FIGO年会于2000年9月3-8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本文就3年来有关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滋养细胞肿瘤的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简要介绍如下。
孙亚川[6](2001)在《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名老中医米逸颖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之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现代医学治疗肿瘤进展 |
1. 手术治疗的进展 |
2. 化学治疗的进展 |
3. 放射治疗的进展 |
4. 热疗的进展 |
5. 生物治疗的进展 |
6. 辅助治疗的进展 |
7. 综合治疗的模式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医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的临证思路 |
1. 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思路 |
2. 扶正固本法与肿瘤治疗 |
3.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评述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研究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临床资料 |
3. 入选标准 |
4. 病例数目 |
5. 分析方法 |
病例采集分析结果 |
1. 整体统计结果 |
2. 扶正固本法应用情况 |
讨论 |
1. 对肿瘤治疗的整体观念和临证思路 |
2. 以扶正固本治疗肿瘤的临证特点 |
3. 病例举隅 |
4. 特色用药举隅 |
5. 自拟方剂介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系统简介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特点及miR-2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血清microRNA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不同疾病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骨转移、预后和治疗有效性的相关性研究 |
一 背景 |
二 对象与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miR-21反义寡核苷酸对LNCap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内在分子机制 |
一 背景资料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专着、学术会议、获奖情况 |
致谢 |
(3)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宫颈癌的概述 |
1.1 宫颈癌的发病的相关因素 |
1.2 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 |
2.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方式 |
2.1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
2.2 宫颈癌的化疗 |
2.3 宫颈癌的生物治疗 |
2.4 宫颈癌的热疗 |
2.5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
2.5.1 宫颈癌手术的分型 |
2.5.2 宫颈癌主要的手术方式 |
2.5.2.1 宫颈锥形切除术 |
2.5.2.2 腹根治性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abdominal hyserectomy,ARH) |
2.5.2.3 腹腔镜广泛性子宫切除术(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TLRH) |
2.5.2.4 经阴道广泛性子宫切除术(Radical vaginal hysterectomy,RVH) |
2.5.3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新进展 |
2.5.3.1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 |
2.5.3.2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 radical vaginal hysterectomy,LARVH) |
2.5.3.3 腹腔镜下腹膜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
2.5.3.4 全子宫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metrial resection,TMMR)和盆内 侧扩大切除术(Laterally extended endopelvic resection,LEER) |
2.5.3.5 侧盆壁扩大切除术(Laterally extended parametrectomy,LEP) |
2.5.3.6 腹腔镜下盆腔脏器切除术(Laparoscopic pelvic exenteration, LPE) |
2.5.3.7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 |
2.5.3.8 器人辅助根治性子宫切除术(Robotic-assisted radical hysterectomy, RH) |
2.5.3.9 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Nerve 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NSRH)的概述 |
2.5.4 保留盆腔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进展 |
2.5.4.1 NSRH的相关历史 |
2.5.4.2 NSRH 的研究进展 |
2.5.4.2.1 NSRH的主要几种术式 |
2.5.4.2.1.1 日本的 NSRH 术式 |
2.5.4.2.1.2 德国的 NSRH 术式 |
2.5.4.2.1.3 荷兰的 NSRH 术式 |
2.5.4.2.1.4 中国的 NSRH 术式 |
2.5.4.2.2 一些现代设备辅助下NSRH技术 |
2.5.4.2.3 NSRH 术式的临床疗效 |
2.5.4.2.3.1 膀胱功能 |
2.5.4.2.3.2 直肠功能 |
2.5.4.2.3.3 性功能 |
2.5.4.2.4 与NSRH 术式相关的基础研究 |
2.5.4.3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radical trachelectomy,RT)中的保留神经技术 |
2.5.4.4 一些NSRH的相关问题 |
2.5.4.5 小结 |
第二章 NSRH 与RH 治疗宫颈癌临床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 |
1. 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2.1 纳入标准 |
2.2 检索策略和资料提取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
3.2 疗效评价 |
4. 讨论 |
4.1 研究质量小结 |
4.2 疗效分析 |
4.3 局限性 |
4.4 结论 |
第三章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解剖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章 NSRH治疗宫颈癌临床效果的初步研究 |
1. 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五章 NSRH相关的盆腔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 |
1. 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六章 NSRH治疗宫颈癌患者的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
1. 目的 |
2. 资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感谢 |
主要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宫颈癌临床治疗研究现况(文献综述) |
1 宫颈癌的手术治疗 |
1.1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及相关适应症和禁忌症: |
1.2 宫颈癌手术范围的确定及临床价值 |
1.3 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主要术式及它们的优缺点 |
1.4 宫颈癌手术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和预防措施 |
1.5 几种特殊情况的手术处理 |
1.5.1 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手术及临床价值 |
1.5.2 合并妊娠的宫颈癌手术处理及临床价值 |
1.5.3 复发宫颈癌的手术处理及临床价值 |
1.6 宫颈癌手术中的前哨淋巴结 |
1.6.1 前哨淋巴结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
1.6.2 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方法 |
1.6.3 前哨淋已结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
1.7 腹腔镜在宫颈癌手术中的运用现况 |
1.7.1 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和子宫广泛切除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
1.7.2 腹腔镜下宫颈癌手术的主要术式 |
1.7.3 腹腔镜下淋巴结和子宫广泛切除术的手术模式 |
1.7.4 宫颈癌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应用现况. |
1.7.4.1 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宫颈癌患者 |
1.7.4.2 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
1.7.4.3 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应用 |
1.7.4.4 探讨宫颈癌手术分期 |
1.8 保留膀胱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手术 |
1.8.1 术式的原理及主要步骤 |
1.8.2 手术的运用及临床价值 |
1.9 影响手术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 |
2 宫颈癌的放射治疗 |
2.1 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概况 |
2.2 宫颈癌放射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
2.2.1 宫颈癌单纯放疗 |
2.2.2 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联合 |
2.2.2.1 术前放疗 |
2.2.2.2 术后放疗 |
2.2.2.3 注意问题 |
2.2.3 放射治疗与化学治疗结合 |
2.2.4 放射治疗与手术和化疗的联合治疗 |
2.2.5 放射治疗与热疗结合 |
2.2.6 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结合。 |
2.3 宫颈癌放疗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价值 |
2.3.1 宫颈癌的传统外照射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运用价值 |
2.3.2 宫颈癌的传统腔内放疗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运用价值 |
2.3.3 宫颈癌的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
2.3.3.1 三维适形放疗 |
2.3.3.2 调强放疗 |
2.3.4 子宫颈癌的非常规放射治疗 |
2.4 影响放射效果的因素 |
2.4.1 放射源 |
2.4.2 年龄 |
2.4.3 病理类型与分化程度 |
2.4.4 临床分期 |
2.4.5 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程度 |
2.4.6 感染 |
2.4.7 乏氧现象 |
2.4.8 局部肿瘤体积与类型 |
2.4.9 减少宫体复发措施 |
2.4.10 危险器官并发症的影响 |
2.5 放射治疗付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3 宫颈癌的化疗 |
3.1 宫颈癌化疗的原理 |
3.2 宫颈癌化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
3.3 主要方案、时机和给药途径的选择及临床意义 |
3.3.1 放疗同时合并化疗的方案 |
3.3.2 新辅助化疗的方案 |
3.3.3 复发性宫颈癌的化疗 |
3.4 全身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
3.5 介入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
3.6 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
3.7 放疗后化疗的应用及价值 |
3.8 宫颈癌放化疗同步的应用及价值 |
3.9 宫颈癌化疗毒付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
4 宫颈癌的电化学治疗 |
4.1 电化学治疗的主要原理 |
4.1.1 生物闭合电路的概念、结构与功能 |
4.1.2 生物闭合电路与电化学治疗 |
4.1.3 PH与与电化学治疗 |
4.1.4 电离子迁移与电化学治疗 |
4.1.5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
4.1.6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
4.1.7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4.1.7.1 形态学改变的特征 |
4.1.7.2 形态学改变的机理 |
4.1.8 电化学治疗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
4.1.9 电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4.2 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意义 |
4.3 影响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疗效的主要临床病理因素 |
5 膜片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运用 |
5.1 膜片钳技术概要 |
5.2 膜片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运用及价值 |
5.2.1 细胞膜钾通道与肿瘤的关系 |
5.2.2 其他离子通道与肿瘤的关系 |
6 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生物学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本项目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电化学治疗及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对宫颈癌细胞生长及抑制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来源 |
2.2 宫颈癌细胞系,复苏、传代和冻存 |
2.2.1 仪器设备 |
2.2.2 试剂来源及配制 |
2.2.3 具体实验步骤 |
3 电化学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活细胞计数法) |
3.1 实验原理 |
3.2 实验仪器 |
3.3 具体实验步骤与实验分组 |
3.4 统计学方法 |
4 宫颈癌细胞抑制率的测定(MTT法) |
4.1 实验原理 |
4.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4.3 具体实验布置 |
4.4 生长抑制率计算 |
4.5 统计学方法 |
5 结果 |
5.1 电化学作用后连续7天宫颈癌细胞计数及细胞生长曲线 |
5.2 电化学作用对宫颈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 |
6 讨论 |
第三章、电化学治疗宫颈癌细胞前后K离子通道的变化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主要溶液配制: |
2.4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流程 |
2.4.1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 |
2.4.2 膜片钳记录实验操作流程: |
2.4.2.1 电极的拉制与处理 |
2.4.2.2 玻璃微电极的灌充 |
2.4.2.3 形成高阻抗封接 |
2.4.2.4 参数补偿 |
2.4.2.5 电压钳制与电流的记录 |
3 结果 |
3.1 外向钾电流通道特性的研究,全细胞膜片钳模式记录电流的特性 |
3.1.1 原始电流曲线 |
3.1.2 I-V曲线(电流-电压曲线) |
3.2 电化学治疗对外向整流钾通道的作用 |
3.2.1 原始电流曲线的记录 |
3.2.2 电流电压曲线的改变 |
3.3 K离子通道变化与细胞生长曲线之间的关系: |
6 讨论 |
第四章、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K离子,Ca离子Cl离子通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来源: |
2.2 电化学体外治疗分组及方法 |
2.3 肿瘤细胞RNA提取 |
2.3.1 实验原理 |
2.3.2 仪器设备及试剂的来源和配制 |
2.3.3 提取RNA前各种实验用品的特殊处理 |
2.3.4 具体的实验步骤 |
2.3.5 结果判断 |
2.4 cDNA合成 |
2.4.1 实验原理 |
2.4.2 仪器设备 |
2.4.3 实验试剂 |
2.4.4 具体实验步骤 |
2.5 肿瘤细胞中KCNJ16、CACNA1G和CLCN3表达检测(RT—PCR法) |
2.5.1 实验原理 |
2.5.2 仪器设备 |
2.5.3 试剂来源及配制 |
2.5.4 器皿去RNA酶处理 |
2.5.5 引物设计,合成及处理 |
2.5.6 PCR反应体系组成及步骤: |
2.5.7 PCR反应条件 |
2.5.8 PCR产物电泳 |
2.5.9 结果处理 |
3 结果 |
3.1 KCNJ16基因在不同剂量电化学治疗后表达情况 |
3.2 CACNA1G基因在不同电化学治疗剂量中表达情况 |
3.3 LCCN3基因在不同剂量电化学治疗后表达情况 |
3.4 各电化学剂量各基因相对表达情况见 |
4 讨论 |
4.1 钾离子通道 |
4.2 钙离子通道 |
4.3 氯离子通道 |
参考文献 |
四、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名老中医米逸颖应用扶正固本法治疗肿瘤之经验总结[D]. 胡宝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10)
- [2]前列腺癌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特点及miR-2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功能研究[D]. 张海梁. 复旦大学, 2011(12)
- [3]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循证医学研究与基础、临床研究[D]. 龙颖. 广西医科大学, 2010(08)
- [4]电化学治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离子通道的影响及其与细胞生长的关系[D]. 刘婵桢. 广西医科大学, 2007(09)
- [5]第16届FIGO会议纪要(妇科肿瘤)[J]. 钱和年,崔恒,魏丽惠,李小平. 中国妇产科临床, 2001(01)
- [6]泰素治疗阴茎癌术后转移1例[J]. 孙亚川. 西藏医药杂志,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