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和传播改良香蕉品种

引进和传播改良香蕉品种

一、香蕉良种引进快繁及推广(论文文献综述)

张炎[1](2019)在《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文中指出枫香属(Liquidambar spp.)树种是世界性重要林业资源,特别是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和北美枫香(L.styraciflua),二者具有的较高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越来越受到国人的重视。目前我国枫香属的遗传改良相对较少,急需培育新种质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多倍体育种是创制新种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国内外尚未在枫香属中开展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北美枫香为母本,枫香为父本,在控制授粉获得的杂交枫香种子的基础上建立杂交枫香组培再生体系;并以杂交枫香离体叶片和叶柄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加倍研究,并通过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对混倍体进行纯化;针对苗期的根茎变异开展转录组分析,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变异原因。开展上述研究对实现枫香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突破、解析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变异机制和提高繁殖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适宜多基因型杂交枫香生根和分化的组织培养体系,为下一步进行离体染色体加倍奠定了基础。吲哚丁酸(IBA)浓度显着影响杂交枫香离体植株的生根率、根数量和株高。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WPM基本培养基添加IBA2.0 mg/L、萘乙酸(NAA)0.1 mg/L、蔗糖30 g/L、琼脂2 g/L和倍力凝4 g/L,pH值调节为5.8~5.9,生根率达到100%,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85.1%,大田移栽成活率75.0%。噻苯隆(TDZ)浓度显着影响叶片和叶柄不定芽分化率和诱导率。叶片和叶柄最优分化培养基均为WPM基本培养基添加TDZ 0.2 mg/L、BA0.8 mg/L、NAA0.1 mg/L,最高分化率分别为86.6%和90%。研究发现高浓度TDZ促进不定芽横向生长,不利于不定芽伸长,导致大量畸形芽产生。添加BA 0.4 mg/L和NAA 0.1 mg/L的WPM培养基最有利于叶片和叶柄不定芽伸长,最高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58.33%和68.33%,最高平均不定芽个数分别为3.55和2.39个。(2)首次提出了一种在杂交枫香离体器官再生过程中施加秋水仙碱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并提出一种利用器官离体再生对混倍体进行纯化以获得四倍体的技术。叶片与叶柄切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发育状态显着影响染色体加倍的效率,当叶脉切口和叶柄两端切口开始膨大、出现少量愈伤、并且愈伤组织内部出现大量分生组织时,是进行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最适宜时期。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诱导率受到基因型、预培养时间、秋水仙碱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影响,其中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时间对叶片和叶柄的外植体存活率和加倍效率影响最大。叶片和叶柄的最佳预培养时间分别为8 d和6 d,最优处理条件都为在200 mg/L秋水仙碱下处理3 d。杂交枫香叶柄的加倍效率要高于叶片,四倍体诱导率分别可达18%。绝大多数基因型伤口周围的愈伤组织在预培养前期发育速度相对一致,预培养时间可以作为判别染色体加倍最优时期的有效指标。此外,将秋水仙碱浓度提高到350 mg/L时,最高四倍体诱导率为8.33%,同时获得最高为13.30%的混倍体诱导率。利用直接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混倍体的纯化,基因型显着影响混倍体纯化效率,混倍体再生植株中四倍体最高的比率为20.18%。本研究共检测出7个基因型四倍体、8个基因型混倍体,共计15份枫香属新种质。(3)观察发现了染色体多倍体化会导致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尤其是根和茎的伸长能力与二倍体存在显着差异。生根培养25-50 d时,而四倍体仅增长1.93 mm,而二倍体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平均株高增加了 16.94 mm。四倍体叶片和叶脉厚度、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根的表皮和皮层的厚度显着大于二倍体,但茎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厚度与二倍体没有显着差异。大多数四倍体在50 d时顶芽开始休眠,70 d时顶芽完全休眠,具有芽鳞结构。比较生长50 d的根结构发现,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出现的畸形根细胞宽度增加,形状更加不规则,并且根分生区长度减少,未见明显的中柱鞘和完整的中柱结构。但是,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木质部细胞、上和下表皮细胞、皮层细胞、髓细胞、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细胞横切面积都大于二倍体。并且,一年生四倍体植株表现出矮化的特点,其中二倍体的平均株高49.13 cm,是四倍体的2.26倍,四倍体平均高度仅为21.74 cm。(4)总结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再生植株在表型差异显着时期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特点。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着富集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糖和淀粉代谢、细胞周期等与再生植株器官伸长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对器官伸长起正调控作用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等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基因,如YUCCA、TAA1、GH3、AUX1、SAUR、CPS、KO、KAO、GA20ox、GA3ox、BAS1、CYCD3等大多数为下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四倍体再生植株根和茎伸长能力减弱的主要原因。(5)证明了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内源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的含量差异与基因表达量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通过添加外源激素GA3和IAA可以显着提高四倍体再生植株的株高和根长。研究表明,四倍体根和茎中生长素、赤霉素、油菜素内酯含量显着低于二倍体。在初始阶段,施加外源GA3和IAA可以显着促进四倍体再生植株茎段和根系的伸长。

刘转霞[2](2018)在《油菜素内酯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香蕉(Musa spp.)是全球广泛种植、消费量最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也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进出口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香蕉生产上容易遭受干旱、低温、盐渍、光照不足、病虫害等胁迫。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作为第六大新型植物激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与花芽分化、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性、参与植物光形态建成等重要作用,且与其它激素有加成作用。本试验以’永定美蕉’(Musa spp.cv.Meijiao,AAB Group)未成熟雄花序诱导不定芽,建立’永定美蕉’离体再生体系。进行BR对三明野生蕉、’福州粉蕉’、天宝香蕉试管苗离体快繁影响的研究。克隆香蕉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MuDET2、MuCPD和MuDWF1,分析这些基因在三种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测定不同浓度BR处理下这三种香蕉离体快繁过程SOD、CAT等酶活性变化。本研究通过分析BR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生理机制和分子机制,阐述BR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组培效果,从而指导香蕉的生产,为香蕉产业增产增收奠定理论基础。1.’永定美蕉’试管苗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1)’永定美蕉’无菌株系的建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BR处理下’永定美蕉’花序不定芽诱导率差异显着:0.1 mg/LBR时诱导率仅为16.56%,未成熟雄花序诱导率为13.81%;添加1.0 mg/LBR时薄切片诱导率高达38.89%,未成熟雄花序诱导率为24.2%。对照处理下薄切片诱导率为10.87%,未成熟雄花序的诱导率为5.45%,均低于BR处理,三者间差异显着。不定芽增殖阶段BR浓度为0.5 mg/L时增殖率为2.66。生根培养阶段未添加BR,试管苗生根率高达100%。移栽后喷施0.5mg/LBR,成活率高达100%。(2)’永定美蕉’工厂化模式的建立及经济效益分析’永定美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主要程序包括:花序诱导不定芽-不定芽增殖培养-试管苗生根培养-生根苗驯化移栽-移栽苗规模化管理-销售。试管苗工厂化生产过程主要参数:薄切片诱导率38.89%。增殖系数为2.66。生根率为100%,成活率95%。根据以上参数,计算100万株试管苗需要花费的总成本为307169.4元。其中组培阶段共占总投资金额的65.34%;生根苗移栽阶段占总投资金额的28.47%;加上固定资产折旧费和损耗费各4.79%和1.14%。按照市场每一株高20~40 cm ’永定美蕉’苗销售价格为0.8元计算,那么生产1 108 033.24万株苗共需要总投资323 804.48元,每年可盈利476 195.52元,表明’永定美蕉’规模化生产市场前景良好。2.BR在三明野生蕉、’福州粉蕉’和天宝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影响增殖阶段:结果表明三种香蕉不定芽的增殖率随着BR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三明野生蕉在0.5 mg/LBR时增殖率最高,’福州粉蕉’和天宝香蕉在1.0mg/LBR时最高。同时,BR处理对三种香蕉假茎粗、叶长、叶宽、芽高等形态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壮苗生根阶段:三明野生蕉生根率随着BR浓度的升高而降低,1.5 mg/LBR时完全抑制生根。’福州粉蕉’在0.1 mg/LBR处理下的作用不明显,其它浓度下抑制生根。各浓度BR处理下天宝香蕉生根率无差异,但生根数随BR浓度升高而增多。因此,BR不宜进行三种香蕉生根培养,但各处理可以促进三种香蕉苗的生长。移栽苗生长阶段:不同浓度BR处理均能提高三种香蕉移栽苗成活率,但各处理间无显着差异;各浓度BR处理下三种香蕉各形态指标均升高,表明BR可以促进香蕉苗的生长与再生。3.’福州粉蕉’ 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根据马来西亚小果野蕉、香蕉全基因组及GenBank数据库,从’福州粉蕉’克隆到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MuDET2和MuCPD的开放阅读框(ORF)为801和1 359 bp,MuDWF1的cDNA全长序列1988bp,其中ORF为1281bp,5’UTR为330 bp,3’UTR为377bp,Poly(A)尾25bp。通过NCBI-blastn比对,MuDET2与油棕DET2基因的同源性达68%,MuDWF1与海枣DWF1的同源性高达87%,MuCPD与海枣CPD基因的同源性高达84%。4.BR处理下香蕉离体快繁过程SOD和CAT酶活性变化分析以上述三种香蕉为材料,进行BR在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定芽增殖三明野生蕉SOD和CAT活性在0.5 mg/LBR处理下最高;福州粉蕉和天宝香蕉在1.0mg/LBR时最高;三种香蕉SOD和CAT活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类似“V”型趋势。生根阶段三明野生蕉SOD和CAT活性在1.0 mg/L BR处理下最高;福州粉蕉和天宝香蕉在1.5 mg/LBR时最高;三种香蕉SOD和CAT活性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呈直线下降趋势。移栽苗生长阶段,三明野生蕉SOD活性在1.0 mg/LBR处理下最高,其余SOD和CAT活性均在1.5 mg/LBR时最高;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种香蕉SOD和CAT活性呈现直线上升趋势。5.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在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表达分析以三种香蕉为试验材料,进行BR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在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表达分析研究。qRT-PCR结果表明,增殖阶段三明野生蕉MuDWF1和MuCPD、福州粉蕉MuDWF1的表达量在0.5 mg/L BR处理下最高;福州粉蕉MuCPD、天宝香蕉MuDWF1和MuCPD表达量在1.0 mg/LBR处理下最高;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各浓度BR处理下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类似倒”V”趋势。生根阶段,三明野生蕉MuDWF1和MuCPD表达量在1.0 mg/L时最高,另外两种香蕉在BR浓度为1.5 mg/L时最高。除福州粉蕉MuDWF1外,其它表达量均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趋势。移栽苗成活阶段,除三明野生蕉MuDWF1的表达量在1.0mg/LBR处理下最高,其它表达量均在BR浓度为1.5 mg/L时最高,且表达量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6.三种香蕉酶活性变化和关键基因表达模式的相关性增殖阶段,三明野生蕉酶活性和关键基因表达量均在BR浓度为0.5 mg/L时最高,福州粉蕉和天宝香蕉在1.0 mg/L时最高;三种香蕉酶活性和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均在30d时最高,变化趋势呈正相关。生根阶段,除三明野生蕉在BR浓度为1.0 mg/L时酶活性和关键基因表达量最高,其它两种香蕉均在1.5 mg/L时最高,二者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移栽苗生长阶段,三明野生蕉SOD活性和MuDWF1表达量在1.0 mg/LBR下最高,其余酶活性和表达量均在1.5 mg/L时最高。

金钊,刘菊华[3](2018)在《浅谈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文中指出针对香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综述了新品种培育、健康种苗、水肥一体化及采后贮藏保鲜等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展望。

邓秀新,束怀瑞,郝玉金,徐强,韩明玉,张绍铃,段常青,姜全,易干军,陈厚彬[4](2018)在《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文中提出过去一百年,中国果树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十分迅速。本文介绍了中国果树产业的发展现状,回顾了中国果树研究百年发展历程,并总结了苹果、柑橘、梨、桃、葡萄、香蕉、荔枝龙眼七大果树在遗传育种、栽培土肥、病虫害防控、贮藏加工、机械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赵梓婷[5](2017)在《香蕉、甘蔗和木薯种苗液体间歇浸没快繁技术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发展,使得如何开展自动化以提高组培苗质量、增殖率、减轻劳动强度最终能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因此,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系统(Temporary Immersion Bioreactor system,TIBs)应运而生,它最早是应用在植物组织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上的一个装置,近30年来,研究者们已将其设计的更加完善,把培养材料放在液体培养基中间歇浸泡培养,使其能用于大量生产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这样培养的组培苗有更强的抗性,能提高后期驯化阶段幼苗的成活率,最终降低劳动成本。本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升降式液体间歇浸没培养装置,以香蕉、甘蔗、木薯三种组培苗为试材,利用该系统研究浸没频率、蔗糖含量、接种密度、接种材料继代数等参数在组培苗增殖率、株高等方面的影响,再对组培苗生根壮苗培养后进行假植。试验结果如下:1、对草本植物香蕉、甘蔗及灌木植物木薯三种植物分别进行液体静置、固体、间歇浸没培养,研究这三种培养方式对组培苗的影响,结果为:香蕉和甘蔗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方式为液体间歇浸没培养,香蕉TIBs系统增殖倍数为7.53,是固体培养增殖倍数的2.43倍,生根培养中,固体培养生根数为5.80,略优于TIBs培养的5.20。甘蔗TIBs系统增殖倍数为11.5,是固体培养增殖倍数的3.03倍,生根培养时,TIBs生根数为4.00,优于固体培养的3.40。木薯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方式为固体培养,固体培养增殖倍数为3.40,生根数为4.60,TIBs系统增殖倍数为3.00,生根数为3.20。2、在TIBs系统中不同间歇频率对不同组培苗的影响试验中,研究结果为:香蕉TIBs培养增殖倍数最高的间歇频率为15min/2h,增殖倍数为6.42,株高、茎粗最高的间歇频率为是10min/8h;最适宜甘蔗TIBs系统培养的间歇频率为10min/8h,6-BA最适浓度为3mg/L,增殖倍数为11.53;最适宜木薯间歇浸没培养的频率为10min/8h,增殖倍数为3.00。3、在TIBs系统中不同含糖量对不同组培苗的增殖影响试验中,最适宜TIBs系统中香蕉、甘蔗、木薯组培苗增殖的蔗糖浓度都为30g/L,在蔗糖浓度为30g/L时香蕉TIBs系统培养最高增殖倍数为8.62,最适激素浓度为3mg/L6-BA+0.3mg/LNAA,增殖倍数为6.73;在蔗糖浓度为30g/L条件下,甘蔗TIBs系统培养最适激素浓度为6-BA3mg/L+NAA0.1mg/L,增殖倍数为7.54;木薯组培苗在蔗糖浓度为30g/L,不含激素时增殖倍数为3.00。4、在相同条件下,TIBs系统最适于香蕉、甘蔗组培苗增殖培养的密度均为10株/瓶,增殖倍数分别为7.30、8.20。5、以香蕉组培苗从第五代到第九代为试材进行增殖培养,最适宜香蕉组培苗在TIBs系统中继代增殖的继代材料为第七代,增殖倍数为7.17;以甘蔗组培苗从第四代到第七代为试材,TIBs系统最适合甘蔗继代增殖的材料为第五代,增殖倍数为7.32。6、对不同培养方式培养的组培苗进行假植试验,TIBs系统培养的香蕉、甘蔗组培苗假植成活率都略优于固体及液体培养,TIBs系统培养的香蕉、甘蔗苗假植成活率分别为90.63%、82.22%,固体培养的成活率分别为81.82%、77.78%;木薯传统的组培苗假植成活率优于TIBs培养的,TIBs培养的假植成活率为0,传统的组培苗假植成活率为63.33%。

刘静雯[6](2017)在《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实验室通过茎尖诱导获得的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花自-2株系为材料,通过茎段扩繁和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二种途径,建立倍性株系无菌高频快繁体系,为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大规模扩繁提供技术支撑,为优良倍性株系的生产推广奠定基础。通过综合利用气孔、叶绿体、染色体计数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对花自-2株系的纯合性作出判断,对茎段扩繁和原球茎诱导、增殖、分化二种技术方案的增殖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原球茎的倍性稳定性进行再鉴定。确定了实验室通过茎尖诱导获得的花自-2株系为纯合的同源四倍体。茎段扩繁最佳增殖培养基:MS+2.0 mg·L-16-BA + 05 mg·L-1NAA+15%香蕉汁,该方法增殖系数低、不能满足工厂化生产需求。由幼嫩茎段可诱导产生大量的原球茎,用茎段诱导原球茎的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 L-16-BA+0.5 mg· L-1NAA+0.2 mg· L-1KT,诱导率达到76.66%;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16-BA+0.5 mg·L-1NAA+15%马铃薯提取液;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 mg·L-16-BA+20%马铃薯提取液,分化率达到85.70%;铁皮石斛原球茎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5mg·L-1NAA+15%香蕉汁,生根率达到92.77%;原球茎根尖鉴定结果显示诱导的倍性可以稳定遗传;瓶苗移栽的最佳炼苗时间为5d。通过试验建立了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株系的快繁技术体系,为四倍体试管苗的工厂化生产和生产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毛宇源[7](2016)在《福建香蕉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再生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香蕉(Musa spp.)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一些地区的粮食作物。氮素是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硝态氮,通过还原后形成铵才能被植物利用。其中硝态氮转化成亚硝态氮是氮代谢的重要环节,组织培养过程中亚硝态氮的积累会对外植体造成毒害,进而影响再生过程。植物的亚硝酸还原酶(NiRrase)能够还原亚硝态氮,降低其因过量积累对植物造成的毒害,促进外植体的再生。本文优化了3种福建本地特有的香蕉种质的离体培养条件;比较了不同基因型香蕉的增殖情况;研究了培养基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硝铵比)对香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研究了氮代谢产物多胺对香蕉生根的影响;同时还克隆了香蕉亚硝酸还原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分析,为探索NiR基因与香蕉试管苗再生的关系及不同基因型香蕉再生特性差异提供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香蕉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以三明野生蕉、福州芭蕉、福州粉蕉1号为材料,优化香蕉试管苗增殖培养条件并比较不同基因型的增殖情况。(1)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基因型的香蕉试管苗在不同6-BA、MT浓度下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的香蕉增殖系数差异显着,其中三明野生蕉在MS+0.8 mg/L MT+2.5 mg/L 6-BA+0.1 mg/LNAA+30 g/L蔗糖+6g/L琼脂处理下增殖系数最大,为5.83。(2)在优化培养条件下比较3个基因型香蕉类原球茎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三明野生蕉类原球茎的增殖系数最大。(3)在MS培养基总氮不变的情况下调整培养基中的硝铵比,比较不同硝铵比条件下福州芭蕉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硝铵比为40/20时情况下福州芭蕉试管苗增殖系数最大。(4)分别对3个香蕉采用在60/0、40/20、0/60的3个硝铵比值处理,3个品种香蕉均在硝铵比为40/20时增殖系数最大,其中三明野生蕉的增殖系数最大,福州芭蕉次之,福州粉蕉1号最低。2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1)以福州芭蕉无根试管小苗为材料,比较精胺(Spm)、亚精胺(Spd)、腐胺(Put)3种多胺对其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0.5mg/L的Spd有利于生根,而0.2mg/L以上的高浓度Put抑制根系伸长。(2)以福州芭蕉生根苗为材料比较不同炼苗方式和基质组合对生根苗的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洗净培养基炼苗的方式成活率最高为93.3%,最适生长的移栽基质组合:2草炭土:2珍珠岩:1蛭石,成活率达100%。3香蕉MuNi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福州粉蕉1号叶片为材料克隆得到可编码完整MuNiR蛋白的转录本及三个可变剪接体。将可编码完整NiRrase蛋白的基因命名为MuNiR1a登录号:KU145333),该基因cDNA全长为1995bp,包括1794bp的编码区,编码597个氨基酸,5’UTR为29bp,3’UTR为165bp及18bp的poly(A)尾巴。生物学信息分析表明该蛋白定位于叶绿体,属于酸性亲水蛋白,无信号肽,无卷曲结构,不含二硫键,在507-523氨基酸区域存在还原反应的活性位点。蛋白二级及三级结构分析发现,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大部分,而β-折叠较少。该蛋白具有21个磷酸化位点。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双子叶甜菜和单子叶的水稻NiR有较近的亲缘性。4不同硝铵比处理下香蕉MuNiR基因的表达分析(1)对不同硝铵比处理下的福州芭蕉MuNiR基因相对定量表达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硝铵比值降低MuNiR基因表达量也降低,培养基中只添加硝态氮的处理MuNi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而只添加铵态氮的处理相对表达量最低。(2)研究60/0、40/20、0/60等3种硝铵比处理下3种基因型的香蕉MuNiR基因相对定量表达,发现随着硝铵比值下降基因表达量也随之下降,且3个品种类型香蕉的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从3个硝铵比处理下基因表达增加倍数上看,3种基因型香蕉中以三明野生蕉增加的倍数最大,福州芭蕉次之,而福州粉蕉1号增加倍数最有限。这与其再生能力强弱(增殖能力野生蕉最强,福州芭蕉次之,粉蕉最低)的趋势相同,推测与其再生特性有关。

王兴伟[8](2014)在《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引种栽培试验与良种组培快繁研究》文中认为香蕉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是提高香蕉种植效益、推动香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组培技术在香蕉种苗繁育中的成功应用,对快速繁育香蕉健康种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应用于香蕉种苗繁育的组培技术主要采用半固态培养基技术,其增殖系数不高,劳动密集,生产成本高,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低。本试验利用“双瓶一体化”式液体间歇浸没培养系统、旋转式液体培养系统、静置液体培养等三种不同的液体培养方式进行香蕉种苗的组培快繁研究,并与现有组培技术比较,探寻建立在增殖系数、组培种苗素质、劳动强度与生产成本等方面获得改良优化的香蕉组培快繁技术。同时,引进新育成的香蕉品种“红研一号”到广西种植,以明确其在广西南宁和合浦的种植适应性等。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旋转式液体培养系统和间歇浸没培养系统进行香蕉组培,能够有效提高其增殖系数,分别为5.90、4.57,是传统半固体培养的2.00倍和1.56倍。旋转式液体培养在增殖系数、茎粗和根长方面优势明显;“双瓶一体化”式液体间歇浸没培养系统在株高和根数上表现最优;三种液体培养方式在褐化程度上明显低于半固体培养。2、在利用”双瓶一体化”式液体间歇浸没培养系统进行香蕉组培试验中,最优的浸没频率为5min/2h。3、在利用旋转式液体培养系统进行香蕉组培试验中,最适合组培苗快繁和生长的6-BA浓度为3.0-4.0mg/L;各方面表现最优的培养基体积为20ml/外植体;最适宜的糖浓度为30g/L;最优的培养天数为35d。4、本试验引种的红研一号在试验区能够正常生长,且果指较长,梳型较好,产量较高,果实品质较好。5、在香蕉栽培过程中,施用控释肥能够节省大量的劳动力而获得相当的效果,且在假茎围度方面表现较好。

周红玲,郑加协[9](2013)在《福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引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文中认为当前,福建省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台蕉2号、巴西蕉和威廉斯等均不同程度感染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引进、选育、推广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经适应性试种成功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工厂化育苗,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面积替换原有感病品种,解决日趋严重的香蕉枯萎病问题,对促进当地香蕉业的进一步发展及良种普及具有重大意义。

杨丽[10](2013)在《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系)的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福建是我国香蕉主产区之一,其地方特色品种在生产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福州芭蕉(Musa spp.,ABB类群)和天宝矮蕉(Musa spp.,AAA类群)为材料,进行外植体的诱导、试管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以及利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福州芭蕉和天宝矮蕉的遗传稳定性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的工厂化育苗体系,并进行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福建地方特色香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1.1福州芭蕉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以福州芭蕉吸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和萌动率的影响;以丛生芽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试管苗增殖、生根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温度、光质、培养方式)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①香蕉外植体无菌株系的建立。外植体在升汞消毒20min时污染率为39.3%,低于15min的46.7%;在15min时萌动率为59.1%,高于20min处理时的52.9%。外植体初次萌发时间为第35d。②福州芭蕉试管苗增殖体系的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比较不同MS盐浓度、6-BA和NAA的浓度对其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3.0mg/L6-BA+0.2mg/L NAA,增殖系数为3.59。同时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不同光质类型、不同培养方式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试管苗增殖的温度是28℃;添加适量的红光有助于试管苗分化;浅层液体培养基比固体培养基有助于试管苗生长。③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优化的研究。以1/2MS+1.0g/L AC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结合赋值评分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NAA、IBA、白糖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3mg/L NAA+0.3mg/L IBA+20g/L白糖+1.0g/LAC。同时比较了切除芽苗顶部和不切除两种接种方式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切除芽顶部的植株生长速度快于切除顶部的接种方式。1.2天宝矮蕉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以天宝矮蕉丛生芽为材料,在福州芭蕉的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因素对试管苗增殖、生根的影响。①天宝矮蕉试管苗增殖体系的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设计,比较不同MS盐浓度、6-BA和NAA的浓度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5.0mg/L6-BA+0.3mg/LNAA,增殖系数为3.61。②天宝矮蕉试管苗生根优化研究。以1/2MS+1.0g/L AC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设计结合赋值评分方法,比较添加不同浓度的NAA、IBA、白糖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mg/L NAA+0.3mg/L IBA+40g/L白糖+1.0g/LAC。2福建地方特色香蕉试管苗的驯化移栽将生根后的试管苗作为移栽材料,进行不同炼苗时间,不同基质组合以及不同季节的比较试验。①不同炼苗时间试验比较表明,炼苗1d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最低,植株出现叶片枯黄、萎蔫的症状,炼苗7d移栽试管苗成活率最高,达97.5%。②不同基质的比较试验表明,最适宜生长的基质是园土+草炭土+河沙=3:2:1和草炭土+椰糠+河沙=1:1:1两种基质,成活率为97.5%和95%。③此外,还分别在秋季和春季进行了生根苗的移栽试验。结果发现,秋季移栽的生根苗生长速度快于春季,秋季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3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ISSR遗传稳定性分析本试验选取福州芭蕉和天宝矮蕉0、11、12、13、14、15代试管苗进行遗传稳定性的ISSR-PCR检测。福州芭蕉6个DNA样品利用12条引物共扩增出155条带。以0代为对照,11代、12代、13代、14代、15代的变异率分别为1.50%、3.76%、20.30%、9.02%、14.25%。从遗传相似性来看,12代以内与0代距离较近,相似性系数在0.8770.927之间,1315代相似性系数在0.7480.832之间,与0代相差较远。这说明福州芭蕉在12代以内遗传相对稳定,在生产中继代次数不能超过12代。天宝矮蕉6个DNA样品利用12条引物共扩增出153条带。以0代为对照,11代、12代、13代、14代、15代的变异率分别为2.98%、5.22%、10.44%、8.21%、9.70%。从遗传相似性上看,1115代之间与0代相似性最远的是第13代为0.823,其余代数相似性系数介于0.8920.930之间,相差较少。这说明天宝矮蕉在15代以内总体遗传相对稳定,建议在生产中继代次数控制在1215代左右。4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工厂化育苗体系的建立和经济效益分析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工厂化育苗技术路线:无菌株系的建立(吸芽为外植体)→试管苗的增殖培养(丛生芽增殖)→试管苗的生根培养→炼苗→移栽→销售。主要技术参数如下:①福州芭蕉:无菌株系的建立(0.1%HgCl2消毒15min,接种于MS+4.0mg/L6-BA+0.1mg/L NAA诱导培养基中,诱导率59.1%);增殖系数3.59(MS+3.0mg/L6-BA+0.2mg/LNAA);生根率95%(1/2MS+0.3mg/L NAA+0.3mg/L IBA+20g/L白糖+1.0g/L AC);移栽成活率在97.5%(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土+河沙=3:2:1)。②天宝矮蕉:无菌株系的建立(参照福州芭蕉);增殖系数为3.61(MS+5.0mg/L6-BA+0.3mg/L NAA);生根率98.33%(1/2MS+0.1mg/L NAA+0.3mg/L IBA+40g/L白糖+1.0g/LAC);移栽成活率95%(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土+河沙=3:2:1)。在建立的主要技术路线基础上,以年产100万株福州芭蕉试管苗为例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则工厂化生产需要投入资金288474.73元,折合小苗0.29元/株;若全部以市场上株高在2030cm的香蕉苗每株价格0.5元出售,100万株香蕉苗的总利润为211525.27元,折合每株小苗利润在0.21元。其中人工成本是香蕉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的最主要成本,投入最大为153088.7元,比例高达53.07%。其次为电费投入为58849.85元,占总投入的20.40%,固定资产费用为41173.50元,占总投入的13.69%,三项占比达到87.74%。

二、香蕉良种引进快繁及推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香蕉良种引进快繁及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枫香属概述
        1.1.1 枫香生物学特性
        1.1.2 枫香属的用途
        1.1.2.1 经济价值
        1.1.2.2 观赏价值
        1.1.2.3 医用价值
        1.1.2.4 生态价值
    1.2 枫香育种研究进展
        1.2.1 种源试验
        1.2.2 枫香选择育种
        1.2.3 枫香引种
        1.2.4 枫香杂交育种
        1.2.5 枫香分子育种
        1.2.5.1 分子辅助育种
        1.2.5.2 枫香基因的克隆遗传转化
    1.3 枫香繁殖方法
        1.3.1 有性繁殖
        1.3.2 无性繁殖
        1.3.2.1 扦插和嫁接
        1.3.2.2 组培离体快繁
    1.4 植物多倍体育种
        1.4.1 多倍体概述
        1.4.2 多倍化引起的表型和生理变化
        1.4.2.1 器官巨大性
        1.4.2.2 适应能力强
        1.4.2.3 代谢产物含量增强
        1.4.2.4 可育性降低
        1.4.2.5 其他优点
        1.4.2.6 多倍体的生殖和生长劣势
        1.4.3 植物多倍体的获得方法
        1.4.3.1 有性加倍
        1.4.3.2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1.4.3.2.1 活体体细胞加倍
        1.4.3.2.2 离体体细胞染色体加倍
        1.4.3.3 加倍新途径
        1.4.3.4 多倍体鉴定方法
    1.5 植物多倍化的基因表达变化
        1.5.1 转录水平变化
        1.5.2 植物基因组结构改变造成表达变化
        1.5.3 表观遗传变异造成表达变化
        1.5.3.1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1.5.3.2 小RNA调控
    1.6 植物器官伸长研究进展
        1.6.1 光强
        1.6.2 光质
        1.6.3 植物生长调节剂
        1.6.4 琼脂浓度
        1.6.5 其他
    1.7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7.1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7.2 主要研究内容
        1.7.2.1 枫香种间杂交和组织培养体系建立
        1.7.2.2 杂交枫香四倍体诱导
        1.7.2.3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变异观测
        1.7.2.4 杂交枫香四倍体离体根和茎变异的转录组分析和代谢物验证
2. 杂交枫香的获得及组培体系建立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2.1 花枝采集和花粉收集保存
        2.1.2.2 树上杂交
        2.1.2.3 杂交枫香无菌苗制备
        2.1.2.4 不同浓度IBA对离体植株生根和生长影响
        2.1.2.5 驯化和移栽
        2.1.2.6 不定芽伸长条件筛选
        2.1.2.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北美枫香授粉时期生物学特征和结实差异比较
        2.2.2 杂交枫香生根培养基筛选与移栽
        2.2.3 TDZ浓度对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2.3 小结
3. 离体诱导杂交枫香四倍体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2.1 离体叶片和叶柄切口处组织发育进程观察
        3.1.2.2 染色体加倍处理
        3.1.2.3 染色体加倍体系优化
        3.1.2.4 流式细胞检测
        3.1.2.5 染色体计数法
        3.1.2.6 混倍体分离
        3.1.2.7 移栽
        3.1.2.8 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外植体早期发育形态观测与加倍时期的初步研究
        3.2.2 杂交枫香染色体加倍条件优化研究
        3.2.2.1 不同处理条件对外植体存活率的影响
        3.2.2.2 正交试验结果和验证研究
        3.2.2.3 不同培养时间切口处发育状态观察与评价
        3.2.2.4 秋水仙碱浓度对染色体加倍效率的影响
        3.2.3 混倍体纯化获得四倍体的离体再生的方法研究
    3.3 小结
4.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表型和细胞学变异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2.1 杂交枫香四倍体组培苗表型测定
        4.1.2.2 组织解剖学观察
        4.1.2.3 杂交枫香四倍体移栽苗表型测定
        4.1.2.4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发育时期四倍体组培苗表型差异研究
        4.2.2 再生植株叶片表型和组织细胞学观察
        4.2.3 再生植株茎组织细胞学观察
        4.2.4 再生植株根组织细胞学观察
        4.2.5 杂交枫香四倍体移栽苗生长表型差异观测
    4.3 小结
5. 杂交枫香四倍体再生根茎的转录组分析和重要代谢物验证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2.1 总RNA提取
        5.1.2.2 cDNA文库构建和测序
        5.1.2.3 RNA-Seq数据分析
        5.1.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5.1.2.5 植物内源激素的测定
        5.1.2.6 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测定
        5.1.2.7 外源激素的添加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茎和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1.1 转录组测序和组装
        5.2.1.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5.2.2 杂交枫香四倍体与二倍体茎DEGs的GO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5.2.3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根DEGs的GO及通路富集分析
        5.2.4 四倍体与二倍体茎伸长相关调控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4.1 四倍体与二倍体茎中参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DEGs
        5.2.4.2 四倍体与二倍体参与茎伸长的其他相关DEGs分析
        5.2.5 四倍体与二倍体根与伸长相关调控通路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5.2.5.1 四倍体与二倍体根中参与植物激素合成与信号转导相关DEGs
        5.2.5.2 四倍体与二倍体参与根伸长的其他相关DEGs分析
        5.2.6 杂交枫香四倍体和二倍体的DEGs相关重要代谢产物验证
        5.2.6.1 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根和茎激素和糖含量分析
        5.2.6.2 激素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研究
    5.3 小结
6 讨论
    6.1 远缘杂交创制新种质与亲本选择研究
    6.2 影响杂种枫香叶片和叶柄再生的分析
    6.3 影响杂种枫香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分析
    6.4 杂种枫香四倍体离体表型和细胞学变异特点
    6.5 植物激素对杂种枫香四倍体再生植株伸长的作用
    6.6 杂种枫香四倍体离体伸长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特点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1
导师简介2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2)油菜素内酯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香蕉产业的生产现状
        1.1 香蕉在传统生产上出现的问题
        1.2 组织培养技术在香蕉生产中的应用
    2 香蕉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2.1 香蕉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2.2 香蕉悬浮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
        2.3 香蕉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
        2.4 香蕉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3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3.1 油菜素内酯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3.2 油菜素内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4 油菜素内酯在园艺作物离体繁殖中的研究进展
        4.1 促进生长
        4.2 提高产量和坐果率及改善果实品质
        4.3 促进色素合成、提高光合作用
        4.4 提高抗性
    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5.1 本研究的意义
        5.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永定美蕉'离体快繁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永定美蕉'花序外植体诱导再生体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BR对'永定美蕉'花序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2 '永定美蕉'不定芽的增殖、生根和移栽培养
        2.3 '永定美蕉'脱毒苗苗木销售
        2.4 '永定美蕉'工厂化育苗生产模式的建立
        2.5 '永定美蕉'工厂化育苗的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花序适宜作为'永定美蕉'组织培养的外植体
        3.2 建立'永定美蕉'工厂化育苗体系的优势
    第二节 油菜素内酯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BR在三明野生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作用
        2.2 BR在'福州粉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作用
        2.3 BR在天宝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作用
        3 讨论
        3.1 BR在三种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的作用差异
        3.2 BR在植物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第三章 油菜素内酯在香蕉快繁体系中的酶活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BR处理对三明野生蕉SOD和CAT活性变化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BR处理对'福州粉蕉'SOD和CAT活性变化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BR处理对天宝香蕉SOD和CAT活性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3.1 三种香蕉离体快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的变化差异
        3.2 BR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效应
第四章 油菜素内酯合成关键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福州粉蕉'油菜素内酯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粉蕉'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
        2.2 '福州粉蕉'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香蕉油菜素内酯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明野生蕉BR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在BR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2.2 '福州粉蕉'BR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在BR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2.3 天宝香蕉BR合成途径关键基因在BR处理下的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三种香蕉MuDET2、MuCPD和MuDWF1在BR处理下的差异分析
        3.2 MuDET2、MuCPD和MuDWF1响应外源BR的机制分析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ppendix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致谢

(3)浅谈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香蕉产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种植地不适宜的气候条件带来的自然灾害风险
    1.2 种植品种结构单一, 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
    1.3 品种更新缓慢, 缺少优良抗病品种
    1.4 新型集成栽培技术研发落后, 不能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2 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
    2.1 积极开展新品种选育, 促进中国香蕉品种更新换代
    2.2 提升种苗质量, 打造健康种苗的良种化种植
    2.3 开展肥水一体化研究, 改良香蕉栽培技术, 提高蕉园管理水平
    2.4 开展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提升香蕉果实商品化价值
3 展望

(4)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果树研究发展历程及研究生教育
    1.1 中国果树研究历史与发展
    1.2 人才培养情况
2 中国果树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
3 近年中国果树基础研究取得的成绩
    3.1 种质资源
    3.2 生理研究
    3.3 组织培养
    3.4 基因组测序及分子标记
    3.5 功能基因研究
4 各树种的进展
    4.1 苹果
        4.1.1 考察收集保存和评价了2447份苹果种质资源
        4.1.2 引进选育了一大批苹果新品种和矮化砧木, 全面实现了苹果品种和砧木的更新换代
        4.1.3 创新变革了苹果栽培模式和苗木繁育模式, 研发了各区域苹果配套栽培技术
        4.1.4 研究确定了中国苹果优生区的7项气象指标, 使中国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不断集中
        4.1.5 苹果采后增值技术研究不断深入, 苹果浓缩汁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量的40%~60%
    4.2 柑橘
        4.2.1 种质资源发掘、创新与利用彰显了中国作为柑橘原产地的特色
        4.2.2 品种选育与引进促进了中国柑橘良种化
        4.2.3 柑橘良种繁育取得长足进步
        4.2.4 柑橘栽培技术与时俱进
        4.2.5 柑橘产后加工处理技术发展迅速
        4.2.6 生物技术研究加快了柑橘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的步伐
    4.3 梨
        4.3.1 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技术创新
        4.3.2 栽培模式变革与管理技术创新
        4.3.3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创新
    4.4 桃
        4.4.1 遗传育种创新
        4.4.2 技术创新
    4.5 葡萄
        4.5.1 葡萄新品种引进、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良品种选育成效显着, 为葡萄产业的品种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5.2 鲜食葡萄栽培技术不断创新, 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完善, 栽培模式多样化, 扩大了葡萄的种植区域, 延长了供应周期, 保证了果实贮运品质
        4.5.3 酿酒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
    4.6 香蕉
        4.6.1 香蕉种植面积增长1.5倍, 产量增加5.7倍, 形成四大优势种植区域
        4.6.2 香蕉育种体系逐渐完善, 自育新品种逐年增多、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4.6.3 香蕉枯萎病危害严重, 抗病育种取得重要突破
        4.6.4 产业技术较成熟、推广应用较多
        4.6.5 产业组织化水平逐步提升,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
        4.6.6 国内消费量增加, 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
    4.7 荔枝龙眼
        4.7.1 种植区域及面积规模大幅扩大, 产量产值提升
        4.7.2 培育和推广了大批优质品种, 产期更加均衡
        4.7.3 生长控制技术研发

(5)香蕉、甘蔗和木薯种苗液体间歇浸没快繁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
        1.1.1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的兴起
        1.1.2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的发展
        1.1.3 间歇浸没式生物反应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组培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1.2.1 组培技术在香蕉上应用的研究现状
        1.2.2 组培技术在甘蔗上应用的研究现状
        1.2.3 组培技术在木薯上的应用
    1.3 间歇浸没技术在香蕉、甘蔗和木薯等无性繁殖植物快繁中的应用
        1.3.1 间歇浸没培养对组培苗质量的影响
        1.3.2 间歇浸没培养对组培苗的增殖率的影响
        1.3.3 浸没时间和浸没频率对组培苗的影响
        1.3.4 接种密度对组培苗的影响
    1.4 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3 培养基的配置
        2.1.4 无菌环境的准备
        2.1.5 接种方法
        2.1.6 培养条件
    2.2 试验方法
        2.2.1 固态培养基培养、液体静置培养、液体间歇浸没培养方法的比较
        2.2.2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不同组培苗的影响
        2.2.3 不同含糖量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2.2.4 不同接种密度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影响
        2.2.5 不同代数的继代材料在TIBs系统中的影响
        2.2.6 不同组培方法对组培苗的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2.3 试验结果统计和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的组织培养方法对组培苗的影响
        3.1.1 三种培养方式对香蕉组培苗增殖率、株高、假茎粗度和生根数的影响
        3.1.2 三种培养方式对甘蔗组培苗增殖率、株高和生根数的影响
        3.1.3 三种培养方式对木薯组培苗增殖率、株高和生根数的影响
    3.2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不同组培苗的影响
        3.2.1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香蕉组培苗的影响
        3.2.2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甘蔗组培苗的影响
        3.2.3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木薯组培苗的影响
    3.3 不同含糖量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3.3.1 不同含糖量与激素组合对TIBs系统中香蕉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3.3.2 不同含糖量与激素组合对TIBs系统中甘蔗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3.3.3 不同含糖量对TIBs系统中木薯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3.4 不同接种密度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影响
        3.4.1 不同接种密度对TIBs系统中香蕉组培苗的影响
        3.4.2 不同接种密度对TIBs系统中甘蔗组培苗的影响
    3.5 不同代数的继代材料在TIBs系统中的影响
        3.5.1 不同代数的继代材料在TIBs系统中对香蕉组培苗苗的影响
        3.5.2 不同代数的继代材料在TIBs系统中对甘蔗组培苗苗的影响
    3.6 三种培养方式对组培苗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3.6.1 三种培养方式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3.6.2 三种培养方式对甘蔗组培苗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3.6.3 三种培养方式对木薯组培苗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三种不同组培方法的比较
        4.2.2 不同间歇频率和激素组合在TIBs系统中对不同组培苗的影响
        4.2.3 不同含糖量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增殖影响
        4.2.4 不同接种密度对TIBs系统中组培苗的影响
        4.2.5 不同代数的继代材料在TIBs系统中的影响
        4.2.6 不同的组织培养方法对组培苗的假植阶段成活率的影响
    4.3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铁皮石斛的资源情况
        1.1 野生资源分布
        1.2 野生资源现状
    2 铁皮石斛的人工栽培模式及产业现状
        2.1 人工栽培模式的开发
        2.2 规模化产业种植
        2.3 产业现状
        2.4 存在的问题
    3 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3.1 多倍体的特性
        3.2 多倍体在生产上的应用优势
        3.3 人工诱导多倍体途径
        3.4 多倍体的鉴定方法
    4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1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简介
        4.2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方法
        4.3 原球茎在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中的应用进展
        4.4 铁皮石斛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开发方向
        4.5 植物组织培养在多倍体诱导中的应用
    5 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5.1 研究内容
        5.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的倍性株系的纯合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自-2的生根培养
        2.2 形态学鉴定
        2.3 细胞学鉴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花自-2的茎段繁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6BA和NAA的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2.2 不同有机物添加对铁皮石斛丛生芽增殖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原球茎的诱导及生根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0 茎段诱导原球茎的产生
        2.1 原球茎的生根培养
        2.2 铁皮石斛原球茎的倍性鉴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原球茎的增殖、分化及试管苗移栽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球茎的增殖
        2.2 原球茎的分化
        2.3 原球茎的分化壮苗
        2.4 试管苗的炼苗与大田移栽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福建香蕉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再生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芭蕉属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1.1 芭蕉属植物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1.2 芭蕉属植物离体快繁的增殖培养
        1.3 芭蕉属植物体快繁的生根培养
    2 硝铵比在植物生长中的研究进展
        2.1 硝铵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2 硝铵比对植物离体培养的影响
    3 多胺对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3.1 多胺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2 多胺对植物离体培养中的影响
    4 植物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的研究进展
    5 本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福建香蕉离体快繁条件的优化
    第一节 香蕉品种类型和细胞分裂素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品种类型、细胞分裂类型和浓度对其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基因型香蕉试管苗的增殖存在一定差异
        3.2 一定浓度MT促进香蕉试管苗的增殖
    第二节 香蕉类原球茎(多芽体)离体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类型的香蕉类原球茎增殖情况
        2.2 不同品种类型的香蕉类原球茎增殖情况的总体评价
        3 讨论
    第三节 硝铵比对福州芭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节 硝铵比对不同香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3 结果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硝铵比对福州芭蕉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3.1 硝铵比对不同基因型香蕉试管苗的增殖效果不同
        3.2 40:20的硝铵比促进香蕉试管苗增殖
第三章 福州芭蕉试管苗壮苗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
    第一节 多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多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壮苗生根的影响
        1.2.2 基本培养条件
        1.3 结果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胺种类和浓度对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2.1.1 多胺种类和浓度对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数的影响
        2.1.2 多胺种类和浓度对福州芭蕉试管苗根长的影响
        2.1.3 添加多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根系生长状况的影响
        2.1.4 添加多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生长情况总体评价
        3 讨论
        3.1 亚精胺显着促进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
        3.2 高浓度的腐胺抑制福州芭蕉试管苗根系伸长
        3.3 多胺的浓度和种类对福州芭蕉试管苗生根生长的影响
    第二节 福州芭蕉试管苗驯化移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福州芭蕉试管苗炼苗
        1.2.2 福州芭蕉试管苗移栽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炼苗方式对福州芭蕉生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培养基质对福州芭蕉小苗移栽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根系半脱水炼苗有利于提高福州芭蕉试管苗移栽成活率
        3.2 复合基质有利于福州芭蕉试管苗的生长
第四章 香蕉MuNiR基因的克隆和生物学信息分析
    第一节 香蕉叶片MuNiR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总RNA的提取
        1.2.2 基因克隆cDNA的逆转录
        1.2.3 引物设计
        1.2.4 PCR的反应体系与参数
        1.2.5 目的片段的回收、连接、转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香蕉组培苗叶片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MuNiR基因的保守区克隆
        2.3 MuNiR基因3’端克隆
        2.4 MuNiR基因ORF的克隆
        3 讨论
        3.1 是福州纷蕉1号可编码正常蛋白转录本
        3.2 MuNiR基因可变剪接现象分析
    第二节 香蕉MuNiR1a基因生物学信息分析
        1 生物学信息分析
        1.1 MuNiR1a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
        1.2 MuNiR1a膜体预测
        1.3 MuNiR1a钙调素结合位点预测
        1.4 MuNiR1a蛋白跨膜结构预测
        1.5 MuNiR1a蛋白信号肽预测
        1.6 MuNiR1a蛋白卷曲结构预测
        1.7 MuNiR1a蛋白二硫键预测
        1.8 MuNiR1a蛋白二级结构预测
        1.9 MuNiR1a蛋白磷酸化位点预测
        1.10 MuNiR1a蛋白功能位点分析
        1.11 MuNiR1a蛋白三维结构预测
        1.12 MuNiR1a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
        1.13 MuNiR蛋白系统进化树构建
        2 讨论
        2.1 MuNiR1a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大
        2.2 MuNiR1a基因克隆的意义
第五章 福建香蕉MuNiR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第一节 不同硝铵比处理下福州芭蕉MuNiR基因的定量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材料处理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福州芭蕉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
        1.6 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芭蕉不同硝铵比增殖培养的小芽总RNA提取及质量分析
        2.2 MuCAC、MuNiR基因标准曲线分析
        2.3 福州芭蕉不同硝态氮和铵态氮比例培养下MuNiR基因相对定量表达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不同硝铵比处理下香蕉MuNiR基因的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材料处理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3种香蕉总RNA提取和cDNA合成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
        1.6 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种香蕉不同硝铵比增殖培养的小芽总RNA提取及质量分析
        2.2 3种香蕉不同硝铵比培养下MuNiR基因表达趋势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版图
附录Ⅱ 版图说明
Appendix:The explanation of plates
致谢

(8)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引种栽培试验与良种组培快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广西香蕉产业现状与引种研究
    1.2 控释肥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香蕉组织培养繁育技术研究进展
        1.3.1 外植体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2 培养环境、培养条件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3 光照、温度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4 相对湿度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5 pH值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6 通气状况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7 植物激素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3.8 培养基对香蕉组培影响的研究
    1.4 香蕉组培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研究进展
        1.4.1 污染
        1.4.2 褐变
        1.4.3 玻璃化
        1.4.4 变异
    1.5 香蕉液体组织培养研究现状
        1.5.1 浅层液体组织培养
        1.5.2 液体间歇浸没式组织培养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香蕉“红研一号”引种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
        2.1.2 试验品种材料
        2.1.3 试验设计
        2.1.4 观测项目及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生育特性表现
        2.2.2 营养生长阶段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2.2.3 现蕾挂果期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表现
        2.2.4 果实品质表现
    2.3 小结
3 红研一号施用控释肥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
        3.1.2 试验材料
        3.1.3 试验设计
        3.1.4 观测项目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现蕾时间的影响
        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营养生长期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3.2.3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抽蕾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3.2.4 不同施肥处理对植株光合性能的影响
    3.3 小结
4 香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
        4.1.2 供试材料
        4.1.3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4.1.4 试验方法
        4.1.5 观测项目及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香蕉不同组培方法的比较研究
        4.2.2 浸没频率对TICs培养效果的影响
        4.2.3 培养基体积对静置液体培养效果的影响
        4.2.4 不同因素对RLCs培养效果的影响
    4.3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红研一号”香蕉在广西南宁、合浦的引种研究
        5.1.2 施用控释肥对红研一号营养生长的影响
        5.1.3 利用不同培养方式进行香蕉组培快繁的比较研究
        5.1.4 不同浸没频率对TICs培养效果的影响
        5.1.5 不同培养基体积对静置液体培养效果的影响
        5.1.6 不同因素对RLCs培养效果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福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引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进品种简介
    1.1 粉杂1号
    1.2 海南贡蕉
    1.3 抗枯5号
    1.4 抗枯1号
2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
    2.1 园地选择
    2.2 选择良种, 培育壮苗
    2.3 挖穴与定植
3 田间管理
    3.1 水分管理
    3.2 施肥管理
    3.3 树体管理
4 病虫害防治
5 采收

(10)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系)的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香蕉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1.1 国内外香蕉研究现状与趋势
        1.2 福建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 芭蕉属植物离体快繁研究进展
        2.1 芭蕉属植物离体快繁再生体系建立途径
        2.2 芭蕉属植物离体繁殖培养基的选择
        2.3 植物激素在芭蕉属植物离体快繁中的应用
        2.3.1 激素对香蕉丛生芽分化的影响
        2.3.2 激素对香蕉幼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2.4 培养条件对芭蕉属植物组培苗生长影响
        2.4.1 光照
        2.4.2 温度
        2.5 组培苗移植技术研究
        2.5.1 基质要求
        2.5.2 水肥管理
        2.5.3 温度要求
        2.5.4 病虫害防治
        2.6 香蕉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控制研究
        2.6.1 变异
        2.6.2 玻璃化
        2.6.3 褐变
        2.6.4 污染
    3 ISSR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研究上的应用
        3.1 在品种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
        3.2 在分析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3.3 DNA 指纹图谱的构建
        3.4 ISSR 在分析遗传多样性中的研究
    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4.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4.2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第一节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无菌株系建立与增殖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消毒时间对香蕉无菌株系建立的影响
        1.2.2 香蕉试管苗的增殖培养
        1.2.3 不同培养条件下香蕉试管苗的生长
        1.2.4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1 不同消毒时间对香蕉无菌株系建立的影响
        2.2 不同培养基对香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2.1 不同培养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2.2 不同培养基对天宝矮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 不同培养条件对香蕉苗生长的影响
        2.3.1 温度对香蕉试管苗的影响
        2.3.2 光质对香蕉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3.3 不同培养方式对香蕉试管苗的影响
        3 讨论
        3.1 高无机盐浓度的 MS 培养基促进香蕉试管苗增殖
        3.2 激素浓度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随品种差异而不同
    第二节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培养基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1.2.2 不同接种方式对芽苗生根的影响
        1.3 培养条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芭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2.1.1 不同培养基对福州芭蕉试管苗根部的影响
        2.1.2 不同培养基对福州芭蕉生根苗根上部的影响
        2.1.3 不同培养基对福州芭蕉生根综合评价的影响
        2.2 天宝矮蕉试管苗的生根培养
        2.2.1 不同培养基对天宝矮蕉试管苗根部的影响
        2.2.2 不同培养基对天宝矮蕉生根苗根上部的影响
        2.2.3 不同培养基对天宝矮蕉生根综合评价的影响
        2.3 不同接种方式对香蕉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 讨论
        3.1 NAA 对不同香蕉品种生根影响不同
        3.2 白糖是影响两个香蕉品种生根苗生长的最主要因素
第三章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试管苗的驯化移栽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炼苗时间对香蕉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1.2.2 不同基质组合对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1.2.3 不同季节对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炼苗时间对香蕉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基质组合对香蕉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2.3 不同季节对香蕉试管苗移栽的影响
    3 讨论
        3.1 营养平衡与通气状况影响试管苗移栽
        3.2 季节影响香蕉苗的生长
第四章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试管苗的 ISSR 遗传稳定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设备和试剂
        1.2.1 主要试验设备
        1.2.2 主要试验试剂
        1.3 ISSR 分子标记方法
        1.3.1 香蕉基因组 DNA 的提取
        1.3.2 香蕉基因组 DNA 的检测
        1.3.3 ISSR 反应引物筛选
        1.3.4 香蕉基因组 DNA 扩增反应
        1.3.5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芭蕉、天宝矮蕉基因组 DNA 的检测
        2.2 不同继代周期香蕉试管苗的 ISSR 遗传稳定性分析
    3 讨论
        3.1 香蕉试管苗的变异率与继代次数的关系
        3.2 不同香蕉品种试管苗在继代过程中的遗传变异情况有一定差异
第五章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工厂化育苗模式的建立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工厂化育苗模式的建立
        1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路线
        2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试管苗工厂化育苗流程
        2.1 无菌株系的建立
        2.2 增殖培养
        2.3 生根培养
        2.4 炼苗
        2.5 移栽
        2.6 销售
        3 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工厂化育苗模式
    第二节 香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成本分析
        1 年产 100 万株福州芭蕉试管苗需要瓶数和苗数推算
        2 年产 100 万株福州芭蕉试管苗成本核算
        2.1 培养基成本
        2.2 人工费
        2.3 水费
        2.4 电费
        2.5 育苗容器费用
        2.6 基质费用
        2.7 易耗品费用
        2.8 固定资产折旧费
        3 年产 100 万株福建地方特色香蕉苗的经济效益分析及评价
        3.1 年产 100 万株福建地方特色香蕉苗的经济效益分析
        3.2 年产 100 万株福建地方特色香蕉苗的效益评价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及图版说明
致谢

四、香蕉良种引进快繁及推广(论文参考文献)

  • [1]杂交枫香四倍体创制及再生植株根茎变异转录组分析[D]. 张炎. 北京林业大学, 2019(12)
  • [2]油菜素内酯在香蕉离体快繁体系中的应用[D]. 刘转霞.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3]浅谈科学技术在中国香蕉产业中的作用[J]. 金钊,刘菊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9)
  • [4]果树学科百年发展回顾[J]. 邓秀新,束怀瑞,郝玉金,徐强,韩明玉,张绍铃,段常青,姜全,易干军,陈厚彬. 农学学报, 2018(01)
  • [5]香蕉、甘蔗和木薯种苗液体间歇浸没快繁技术的优化[D]. 赵梓婷. 广西大学, 2017(01)
  • [6]铁皮石斛同源四倍体组培快繁工艺研究[D]. 刘静雯.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福建香蕉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其再生能力研究[D]. 毛宇源.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1)
  • [8]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引种栽培试验与良种组培快繁研究[D]. 王兴伟. 广西大学, 2014(01)
  • [9]福建抗枯萎病香蕉品种引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J]. 周红玲,郑加协. 中国南方果树, 2013(04)
  • [10]福建地方特色香蕉品种(系)的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研究[D]. 杨丽.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1)

标签:;  ;  ;  

引进和传播改良香蕉品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