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LINICAL STUDY OF LASERNEEDLE ACUPUNCTURE(论文文献综述)
李则,李凯扬[1](2021)在《激光针灸内关穴的单盲对照实验及图像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心包经原穴内关穴进行激光针灸实验,探讨人体心包经循行路线的规律。方法应用单盲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志愿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用激光针灸心包经原穴内关穴,对照组未施加激光静躺同样的时间。用热像显示法观察并记录相应经脉体表温度的变化,分析心包经经脉上相应穴位的温度和穴位旁开位温度。结合Matlab图像分析软件,对激光针灸前后的手臂体表热像图进行图像配准并相减得到温差效应图。最后对比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激光针灸人体手臂的温度变化。结果实验组在刺激内关穴后,经线上穴位点升温0.811~1.492℃,经线上穴位旁开点升温0.349~0.539℃,而对照组循经线未有明显升温现象。结论激光针灸刺激内关穴会引起正常人手厥阴心包经体表沿循行线温度升高。
徐宇秋[2](2021)在《激光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及对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激光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探讨激光针灸对干眼TLR4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中医眼科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60例(120只眼)。随机分为激光针灸组和玻璃酸钠滴眼液组(对照组),每组30例(60只眼)。激光针灸组:激光针灸治疗(激光波长:650nm,输出功率:5m W),每次20min,每日1次,10天1个疗程;对照组:玻璃酸钠滴眼液点眼,每日3次,每次1-2滴,10天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观症状评分、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血清TLR4、My D88、NF-κB、NLRP3、NLRP6表达水平。结果:1.主观症状: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干眼患者主观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光针灸组与对照组在主观症状改善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泪河高度: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河高度比较,激光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针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泪膜破裂时间: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激光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角膜荧光素染色:两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针灸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角膜荧光素染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TLR4、My D88、NF-κB、NLRP3、NLRP6表达水平比较:激光针灸组治疗前后血清TLR4、My D88、NF-κ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3、NLRP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LR4、My D88、NF-κB、NLRP3、NLRP6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LRP3、NLRP6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激光针灸组在治疗后,显效率为16.67%,有效率61.67%,总有效率78.33%;玻璃酸钠滴眼液组治疗后显效率13.33%,有效率45.00%,总有效率58.3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针灸治疗干眼临床疗效优结论:激光针灸能够改善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增加泪河高度、延长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修复角膜上皮的损伤、改善血清NLRP3、NLRP6的表达水平。激光针灸治疗干眼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激光针灸在治疗参数以及仪器设计方面还需要很多的优化调整,其机理也需要进一步探讨。相信通过不断的优化,激光针灸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余刚[3](2021)在《激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当前不同研究中应用的治疗剂量和取穴差异大而导致结果相互矛盾的问题,并更新关于激光针灸治疗KOA临床疗效的证据。方法:在国内外10个中英文数据库中进行了从建库到2020年08月的文献搜索。试验组只使用激光针灸治疗,不限制对照组的干预方法,假激光、安慰剂、常规治疗皆可,查询中英文的有关激光治疗KOA的随机对照试验。结局指标为结局指标: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两位评价者独立地从这些试验中提取了数据,使用CONSORT声明及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及Stata1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纳入分析的数据为干预前后差值的均数和标准差,效应量为标准化均数差(SMD),负值为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在669项研究中,有10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114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的文献有80%是2010年以后的,70%的文献的质量被评为Ⅲ级以上的中高质量级别。(1)主要结果中,激光针灸治疗的疼痛短期结果显示,(1)当剂量合适且取穴合适时,效应量SMD=-1.52,95%CI=[-0.71,-1.32],且显着(Z=12.23,P<0.05),达到了大效应量,意味着激光针灸在剂量和取穴合适的时候能显着减轻KOA患者的短期疼痛;(2)当剂量合适但取穴过少时,效应量SMD=-0.43,95%CI=[CI=-0.70,-0.15],且显着(Z=3.05,P<0.05),是中等的效应量,意味着激光针灸在剂量合适的时候,即使取穴过少,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KOA患者的短期疼痛;(3)对于激光针灸剂量过低的时候,效应量SMD=-0.21,95%CI=[CI=-0.41,-0.01],虽然有统计学差异(Z=2.01,P<0.05),但是只有很小的效应,这说明激光针灸的治疗剂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治疗的疗效。(4)基于治疗剂量过低的Egger偏倚检验得出P=0.523>0.05;基于治疗剂量合适的Egger偏倚检验得出P=0.666>0.05,由于P值全部大于0.05,因此可以判断纳入的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2)在次要结果中,激光针灸能够在短期及长期都能减轻KOA病人的主观疼痛感觉并改善膝关节的僵硬度,但是对膝关节的功能不能造成影响。本研究的局限性是干预措施中主动激光的参数及取穴不统一,这是导致效应量合并异质性的最大原因,虽然本研究中通过定量的方式进行了亚组分析,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严格的统一激光治疗剂量及取穴的大样本临床试验。结论:在激光干预参数与取穴均恰当的时候,激光针灸能有效减轻KOA患者对膝关节疼痛的主观感觉以及缓解膝关节的僵硬度,并且这个疗效在随后的随访期内不会消失,但是激光针灸不能够影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程进展。PROSPERO注册号:CRD42020211479
张荣贤,李浩,蒋永取,熊嘉玮,李玉堂[4](2020)在《激光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我国T2DM患病率已从1980年的0.67%升至2013年的10.4%[2]。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的报道,中国现已成为全球T2DM患者最多的国家[3]。
王锦平,林伟泽,范钱英[5](2020)在《激光针灸对婴幼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激光针灸治疗婴幼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中心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40例0岁~3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西医干预组和激光针灸组,每组20例。西医干预组患儿给予西医治疗,激光针灸组患儿在西医干预组治疗基础上以激光针灸。比较2组患儿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2组患儿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所提高,且激光针灸组更优(P<0.05)。西医干预组总有效率是80%,低于激光针灸组的100%(P<0.05);同时治愈时间也较西医干预组短(P<0.05);患儿及家属依从性达100%,无1例患儿中断治疗。结论采用激光针灸治疗婴幼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不仅患儿及家属依从性高,且具有显着临床效果,可改善面神经功能,缩短治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夏小武[6](2020)在《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国家重视中医的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对针灸人才的需求和期望也不断提高。然而,中医针灸人才的培养和传承周期需要较长时间,导致针灸医生的培养相对缓慢,无法满足更多患者的针灸治疗需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智能医疗机器人正在成为医疗健康的重要支撑。结合激光针灸技术与智能机器人技术的针灸机器人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激光针灸机器人需要与人体发生直接接触,故激光针灸机器人的安全性成为了激光针灸机器人研发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因此,开展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的相关技术研究,对激光针灸机器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激光针灸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冗余技术研究、非治疗部位干扰动态避障技术研究、穴位治疗过程中特殊情况下的安全脱离技术研究,并分别通过实验仿真验证相关理论技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设计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双机热备份硬件系统。设计双控制器之间的RS485通信协议以及心跳线脉冲信号机制,基于硬件系统设计双机同步策略,主要包含控制器时钟周期同步,任务初始化同步,双机数据监测同步以及双机再同步等,设计激光针灸机器人双机仲裁策略,分析控制器易出现的故障类型,并设计仲裁策略切策略。基于设计的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冗余策略,利用OMNet++设计相关仿真实验,验证所提策略的可靠性。其次,考虑病人非治疗部位运动与治疗规划路径发生干涉时的动态避障治疗路径规划方法。分析并选取常见碰撞检测方法作为本文碰撞检测手段,设计动态避障规划策略,并基于传统二维A*算法,提出适用于动态三维环境的改进A*算法,并利用MATLAB设计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然后,针对实际针灸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感受到刺痛感、电击感、走窜感以及肠胃道蠕动等不适感觉,从而引起病人的非自主活动,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开展穴位治疗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安全脱离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激光针灸治疗仪与人体的接触力模型,并设计接触力超限后的机械臂脱离策略,并利用MATLAB仿真验证所提出安全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本文提出的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相关方法开展实验研究。搭建激光针灸机器人实验平台,分别设计非治疗部位干扰下激光针灸机器人动态避障实验以及特殊情况下激光针灸机器人安全脱离实验。对比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算法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张荣贤[7](2020)在《激光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激光针灸和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差异,客观评价激光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索其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和内分泌科病区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从中筛选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激光针灸组、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均以糖尿病宣教、饮食和运动控制为基础治疗,在研究期间保持原有的降糖治疗方案不变,不更换药物或调整药物用量。对照组采用口服或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药物,疗程2周。激光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激光针灸治疗,每周连续治疗5次,中间休息2天,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白蛋白(G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并根据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1.血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FPG、2hPG、HbA1c、GA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激光针灸组FPG、2hPG、GA等指标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bA1c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TC、TG、HDL-C、LDL-C等指标治疗后均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针灸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比对照组显着(P<0.05)。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空腹胰岛素(FINS):两组治疗后HOMA-IR、FIN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激光针灸组治疗前后HOMA-IR、FINS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光针灸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显着(P<0.05)。激光针灸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针灸能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降低患者血糖,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阔前景。
王远西,董岿然,赵荣泳[8](2019)在《浅述激光肩颈穴位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今颈椎病高发及发病年轻化的现状,根据在中医学领域人体结构中,颈部有很多穴位,对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会有不同的效果。依据中医辩证诊疗思想,从穴位治疗角度研究及治疗肩颈部疾病这一种公认的治疗方法。结合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特定穴位激光医疗保健的产品,对激光保健的原理、作用机理、设备参数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一种足以方便普通大众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医疗保健的便携式U型多穴位立体激光颈枕结构设计。
程娟,李宝花,李琦,任丽红,赵亚楠[9](2019)在《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及眼科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激光针灸是激光技术和传统针灸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眼科如干眼、弱视、近视、视神经萎缩等病方面取得一定疗效。本文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PubMed,从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作用机理及眼科疾病的应用研究方面,对激光针灸在眼科的未来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
汤茜,李凯扬[10](2019)在《激光针灸实验及其图像处理结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激光针灸原穴前后人体沿经脉循行线的温度变化,探讨经脉循行的规律。方法:4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接受激光针灸肺经原穴太渊穴、大肠经原穴合谷穴,使用热层析软件观察和记录手太阴肺经循行线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上体表的温度变化。使用MATLAB软件将激光针灸前后的图片配准相减,得到温差效果图。分别对经线上穴位点、经线上非穴位点以及非经非穴旁开点进行温差分析。结果:激光针灸原穴后,手太阴肺经循行线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形成了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的循经高温线。经线上穴位点升温0.81~1.12℃,经线上非穴位点升温0.55~0.75℃,非经非穴旁开部位升温0.35~0.56℃。结论:激光针灸肺经原穴太渊穴会引起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上体表温度升高,而激光针灸大肠经原穴合谷穴会引起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上体表的温度升高。激光针灸原穴后会引起正常人体表沿经脉循行线温度升高。
二、CLINICAL STUDY OF LASERNEEDLE ACUPUNCTUR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LINICAL STUDY OF LASERNEEDLE ACUPUNCTURE(论文提纲范文)
(1)激光针灸内关穴的单盲对照实验及图像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实验对象与研究方法 |
1.1 实验对象及分组 |
1.2 仪器设备 |
1.3 激光针灸方法步骤 |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2.1 激光针灸时受试者口述针感 |
2.2 激光针灸前后的体表热像图显示 |
2.3 激光内关穴前后经络循行线的温度变化 |
2.4 激光穴位前后沿着相应经脉的手臂线显示温度的变化 |
3 讨论 |
4 结论 |
(2)激光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及对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一般资料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5 剔除、脱落标准和脱落病例的处理 |
5.1 剔除标准 |
5.2 脱落标准 |
5.3 脱落病例的处理 |
研究方法 |
1 分组及治疗 |
2 观察指标 |
2.1 主观症状评分 |
2.2 血清TLR4、My D88、NF-κB、NLRP3、NLRP6 的检测方法 |
2.3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 |
2.4 疗效评定 |
2.5 安全性评价 |
3 数据处理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主观症状分析 |
3 泪河高度分析 |
4 泪膜破裂时间分析 |
5 角膜荧光素染色分析 |
6 炎症因子分析 |
7 临床疗效评价 |
8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 西医对干眼的认识及治疗 |
1.2 中医对干眼的认识和治疗 |
1.3 炎症因子的研究 |
2 激光针灸治疗干眼的理论依据 |
3 激光针灸选穴特点 |
4 激光针灸对干眼患者的疗效分析 |
4.1 主观症状评分 |
4.2 泪河高度(TMH) |
4.3 泪膜破裂时间(BUT) |
4.4 角膜荧光素染色(FL) |
4.5 血清TLR4、My D88、NF-κB、NLRP3、NLRP6 |
4.6 临床疗效 |
5 展望、不足与创新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一:眼表综合检查报告表 |
附表二:主观症状评分表 |
综述 中医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激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文献综述 激光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激光针灸的作用机制 |
3 激光针灸的临床应用 |
3.1 半导体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
3.2 氦氖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
3.3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
3.4 复合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
4 小结 |
资料与方法 |
1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文献来源 |
3 检索策略 |
4 文献选编 |
5 数据提取 |
6 数据项目 |
7 文献质量评价 |
8 效应指标 |
9 统计分析 |
研究结果 |
1 文献筛选结果 |
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3.1 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评价 |
3.2 CONSORT声明评价纳入文献质量 |
3.3 偏倚风险评估 |
4 纳入文献的疗效Meta分析 |
4.1 主要结果 |
4.2 次要结果 |
4.3 推荐等级 |
讨论与分析 |
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镇痛治疗 |
2 当前对激光针灸镇痛效应机制的认识 |
2.1 激光针灸在细胞水平介导的镇痛效应 |
2.2 激光针灸在疼痛物质方面介导的镇痛效应 |
2.3 激光针灸在疼痛相关神经物质方面介导的镇痛效应 |
3 文献检索和系统评价讨论 |
4 发表偏倚和Meta分析讨论 |
5 本研究的优点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VAS视觉模拟评分 |
附录2 NRS疼痛强度评分 |
答辩委员会 |
个人简历 |
(4)激光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针灸治疗T2DM的作用机制研究 |
1.1 激光对穴位的生物学效应 |
1.2 激光针灸对胰岛功能的影响 |
1.3 激光针灸对内分泌代谢的影响 |
1.4 激光针灸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
2 激光针灸治疗T2DM的临床研究 |
2.1 降血糖及改善糖代谢 |
2.2 改善临床症状 |
2.3 缓解并发症 |
2.3.1 周围神经病变 |
2.3.2 视网膜病变 |
2.3.3 胃肠功能紊乱 |
2.4 降低高危因素 |
2.4.1 调节脂质代谢 |
2.4.2 减轻体质量 |
3 总结与展望 |
(5)激光针灸对婴幼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3.1 西医干预组 |
1.3.2 激光针灸组 |
1.4 安全性评估 |
1.5 疗效判定 |
1.5.1 治疗总有效率 |
1.5.2 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 |
1.5.3 治愈时间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2.3 2组治愈时间比较 |
2.4 安全性评估结果 |
3 讨论 |
(6)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研究现状 |
1.2.1 机器人冗余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机器人动态避障研究现状 |
1.2.3 机器人安全力控制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冗余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2 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冗余硬件平台设计 |
2.2.1 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器冗余硬件架构 |
2.2.2 冗余控制器仲裁流程 |
2.3 激光针灸机器人冗余同步策略设计 |
2.4 激光针灸机器人冗余仲裁策略设计 |
2.4.1 心跳信号故障仲裁策略 |
2.4.2 通信故障仲裁策略 |
2.4.3 系统任务流程故障仲裁策略 |
2.5 仿真与分析 |
2.5.1 初始化同步仿真实验 |
2.5.2 冗余控制器仲裁策略仿真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激光针灸机器人的非治疗部位干扰安全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碰撞检测方法研究 |
3.2.1 基于AABB包围盒的碰撞检测 |
3.2.2 基于圆柱包络的碰撞检测 |
3.2.3 基于包围球的碰撞检测 |
3.3 动态避障算法设计 |
3.3.1 传统二维A~*算法分析 |
3.3.2 激光针灸机器人动态避障算法设计 |
3.4 仿真与实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穴位治疗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安全脱离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接触力建模 |
4.3 安全脱离方法研究 |
4.3.1 安全脱离策略设计 |
4.3.2 脱离轨迹规划 |
4.4 仿真与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关键技术仿真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仿真实验平台与实验方案 |
5.2.1 仿真实验平台 |
5.2.2 实验方案 |
5.3 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非治疗部位干扰安全技术实验 |
5.3.2 穴位治疗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安全脱离技术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激光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传统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 |
1.1 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
1.2 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
1.3 方药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 |
1.4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研究 |
2.2 病因学研究 |
2.3 发病机制 |
2.4 治疗措施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随机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比较 |
3.3 两组治疗前血脂指标比较 |
3.4 两组治疗前FINS、HOMA-IR、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NS、HOMA-IR、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8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 |
3.9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激光针灸概述 |
1.1 激光针灸的作用特点 |
1.2 激光针灸的治疗优势 |
2. 选穴依据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
3.2 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
3.3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4. 激光针灸治疗本病的作用机理探讨 |
5. 结论 |
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浅述激光肩颈穴位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激光保健原理 |
2 激光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 |
2.1 激光针灸仪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新一代便携式U型多穴位立体激光颈枕结构设计 |
3 结论 |
(9)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及眼科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 |
1.1 激光针灸的起源 |
1.2 激光针灸的光源种类及特点 |
1.3 激光针灸仪的研究 |
2 激光针灸的医学应用 |
2.1 激光针灸的刺激作用 |
2.2 激光针灸的消炎、镇痛作用 |
2.3 激光针灸的舒张血管、调节和活化作用 |
2.4 激光针灸“针”“灸”以及“补泻手法”的实现 |
3 激光针灸的眼病临床应用 |
3.1 激光针灸治疗干眼 |
3.2 激光针灸治疗弱视、近视 |
3.3 激光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 |
3.4 激光针灸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
4 结论与展望 |
(10)激光针灸实验及其图像处理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研究对象与实验方法 |
1.1 实验仪器 |
1.2 实验对象 |
1.3 激光针灸实验操作及人体红外热像图的采集 |
2 实验结果 |
2.1 激光针灸原穴时受试者口述针感 |
2.2 激光针灸原穴前后经络所在体表红外热像图显示 |
2.2.1 激光针灸太渊穴前后手太阴肺经循行线体表红外热像图显示 |
2.2.2 激光针灸合谷穴前后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体表红外热像图显示 |
2.3 激光针灸原穴前后沿对应经脉循行线的温度值分析 |
2.3.1 激光针灸太渊穴前后沿手太阴肺经循行线的温度值分析 |
2.3.2 激光针灸合谷穴前后沿手阳明大肠循行线的温度值分析 |
2.4 激光针灸原穴前后沿对应经脉循行线手臂温度变化的显示 |
2.4.1 使用MATLAB对手臂部分图像进行配准 |
2.4.2 激光针灸原穴前后沿对应经脉循行线手臂部分红外热像图温差分析 |
3 讨论 |
四、CLINICAL STUDY OF LASERNEEDLE ACUPUNCTURE(论文参考文献)
- [1]激光针灸内关穴的单盲对照实验及图像处理[J]. 李则,李凯扬.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1(05)
- [2]激光针灸治疗干眼的临床研究及对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D]. 徐宇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激光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余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激光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张荣贤,李浩,蒋永取,熊嘉玮,李玉堂.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35)
- [5]激光针灸对婴幼儿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探讨[J]. 王锦平,林伟泽,范钱英. 基层医学论坛, 2020(34)
- [6]激光针灸机器人控制安全的关键技术研究[D]. 夏小武.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激光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D]. 张荣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浅述激光肩颈穴位照射治疗的研究进展[J]. 王远西,董岿然,赵荣泳. 应用激光, 2019(06)
- [9]激光针灸的研究现状及眼科应用进展[J]. 程娟,李宝花,李琦,任丽红,赵亚楠.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9(03)
- [10]激光针灸实验及其图像处理结果[J]. 汤茜,李凯扬.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03)